相关试卷
-
1、根据提示默写。
少年的成长离不开经典诗文的滋润。《论语》中的“ , 。”教导我们要有“乐学”的积极学习态度;《潼关》中的“ , 山入潼关不解平”告诉我们应当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秋词(其一)》中的“ , 我言秋日胜春朝”启迪我们应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的“夜阑卧听风吹雨,”激励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报国之志。
-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贤弟”“高朋”都是敬辞,“拙见”“奉还”都是谦辞。 B、“见利忘义”属于贬义词,“见义勇为”属于褒义词。 C、古人常以“而立”“不惑”分别代指三十岁、四十岁。 D、“觉察”和“察觉”是同义词,“一箪食”中的“箪”是量词。
-
3、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题目。
炊烟是农村最美的一张名片。①薄雾轻笼的早晨,一根根或细长或短粗的烟囱里,冒出淡淡蓝蓝的细腻烟雾,②风吹过,这些仿佛蜃气好像雾霭____的轻烟渐淡,③最后消散无踪。④而黄昏的炊烟,又有一种别样的艳丽。夕阳的余晖给小村镀了一层金边,这个时候,从____的房顶袅袅升起的丝丝缕缕,____在小村落里,在晚霞的照射下,____着一种朴实,一种单纯,这烟就像这越发落寞的村落,古朴、安xiáng____、温暖。在炊烟的呼唤下,人们从山间、田野、河畔顺着村道走回来。炊烟的方向,就是家的方向。
难怪中国古代文人无论桀骜还是恬淡,无论身归山野还是向往庙堂,在诗句中悄悄地织构美好,才会提及炊烟。比如陶渊明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范成大有“指点炊烟隔莽苍,午餐应可寄前庄”,蔡襄有“孤舟横笛向何处,竹外炊烟一两家”……炊烟就是人,就是家。有炊烟的地方,才是人间。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雾霭 安xiáng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错落有致 弥漫 升腾 B、长短不一 飘扬 升腾 C、长短不一 飘扬 奔腾 D、错落有致 弥漫 奔腾(3)、“这时候,村子终于脱去了如纱般的睡衣,彻彻底底清醒过来。”这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4)、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难怪中国古代文人无论桀骜还是恬淡,无论身归山野还是向往庙堂,在诗句中悄悄地织构美好,总会提及炊烟。 B、难怪中国古代文人无论身归山野还是向往庙堂,无论桀骜还是恬淡,在诗句中悄悄地织构美好,才会提及炊烟。 C、难怪中国古代文人无论桀骜还是恬淡,无论身归山野还是向往庙堂,在诗句中总会提及炊烟,悄悄地织构美好。 D、难怪中国古代文人无论桀骜还是恬淡,无论身归山野还是向往庙堂,在诗句中才会提及炊烟,悄悄地织构美好。 -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是平平淡淡的,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有过顺境的畅快,也有过逆境的不快。在飞逝的时光中,你是否有过让自己感到庆幸的人,有过让自己感到非常幸运的事。
请以《幸好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少于500字。
-
5、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我走过的最长的路
梁晓声
好心的街坊告诉我的母亲,她从收音机里听到,某个农村公社的卫生院有位老中医,对于治疗精神病很有经验,所开的药也很见效。一条收音机里都广播了的消息,使母亲心生巨大的希望,她要为我的哥哥去买药。
然而,我坚决反对母亲去。到江北往返都要过江桥——过江桥就得上下旋梯。冬季里,旋梯的铁踏板很滑,我担心母亲出意外。于是我说服母亲同意了我的“主动请缨”。
从我家住的地方去往松花江畔,如果乘车的话,也只能乘三站到斜纹街口,三站都是短站,却往往要等上十几分钟。我觉得有等车的时间都可以走两站路了,而且乘车还要花钱,所以我就没乘车,索性往斜纹街走。我穿得厚,走得急,刚到桥头便出汗了。旋梯果然滑,我十分庆幸踏上旋梯的是我而不是母亲。在桥下并没有觉得有风,一上了江桥,顿觉风势很猛,差点儿将我的棉帽子刮掉。下了江桥,但见眼前白茫茫一片,雪野直连天边,一时不知该往哪个方向走。空旷的天地之间,风更大了。不远处,一道雪岗后有屋顶显现——屋顶也是白的,不仔细看几乎看不出来。
我决定朝那里走,心想:即使走的是相反的方向,也可以敲开哪户人家的门问清路线。当年没有手机导航,去往陌生的地方,全靠多问。经过了四五个村子,还真敲开一户人家的门问了一次。我一路打听,也不知走了多久,终于走到了那所卫生院。
一位农村大婶问我从哪里来。我回答之后,她又问我怎么来的。我说走来的。她吃惊地说:“孩子,那你起码走了十三四里地呀!”我不知再说什么好,只好笑笑。排队的听那位大婶说我是从市区走来的,还因为我是个孩子,都愿意让我往前排。这个也让,那个也让,结果我反而站在了最前边。
我很快就见到了那位出名的老中医。他没听我讲完哥哥的病情就打断了我的话。他说:“孩子,一定是别人没说明白,我不是精神病医生,我是用祖传偏方治癫痫病的,这两种病是完全不同的病啊!”
我呆住了,忽然很想哭。
老中医又说:“孩子,别急,既然你大老远冲我的名气来了,那我就不应该让你空着手回去。这样吧,精神病人以精神镇定为好,我给你开几服起这种作用的中草药吧。你回去告诉你妈妈,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能治愈精神病的药,不必再四处求医浪费钱了,能住院还是住院吧。”
他还叫来护士,让护士带我去抓药,并且郑重地指示:“别收这孩子的钱!”
我谢过老中医和护士,拎着几包草药就往回赶。回去的路熟了,“任务”出色地完成了,我身轻心悦,反而浑身是劲,走得极快,有时还跑一段。
“呀!呀!发生什么事了?你怎么……”母亲见我头发都湿了,吃惊又不安。
我拿起一只碗,掀开缸盖就要喝凉水,被母亲阻止了。母亲命我立刻脱鞋上炕,坐在热乎的炕头那儿忍会儿渴,她要为我煮一碗加糖的姜汤。我这时才觉得脚疼——包脚布走散了,双脚磨出了几个疱。
喝下姜汤,我背上大汗淋漓。母亲替我擦汗时,我汇报了买药的经过。
母亲心疼地说:“如果去买药的是妈,那就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了。”母亲似乎想搂我一下,却又没那么做——因为两个弟弟一个妹妹都以佩服的眼光看着我,仿佛他们的二哥是一个冒险而归的勇士。我想,对弟弟妹妹们而言,往返三十里地大约是一件了不起的“壮举”。母亲并没有搂我一下,大约是为了不损“勇士”的形象。
母亲向弟弟妹妹们说:“你们幸亏还有一个二哥,对不对?”弟弟妹妹们点头。
我觉得母亲问弟弟妹妹们这句话,是对我的最高表扬。我忽然明白了,责任也是生活天然的一部分。既然是天然的,那就只有尽力把它担起来。
(选自《读者》2022年23期,有删改)
(1)、阅读文章,从“我”的角度梳理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时 间
事件
出发前
①
排诊中
大婶心疼“我”,其他人让“我”排他们前面。
问诊时
②
回家后
母亲照顾“我”、表扬“我”、弟弟妹妹们佩服“我”。
(2)、联系语境,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旋梯果然滑,我十分庆幸踏上旋梯的是我而不是母亲。(3)、文章以“我走过的最长的路”为题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4)、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下了江桥,但见眼前白茫茫一片,雪野直连天边,一时不知该往哪个方向走。空旷的天地之间,风更大了。(5)、文章结尾说:“我忽然明白了,责任也是生活天然的一部分。”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
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汉字的主题性阅读
【材料一】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经过了六千多年的演变,形成了七种独有的结体方式:甲金篆隶草楷行。
甲骨文,大约形成于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图画特征比较明显,文字尚未经过统一,结构尚不定型,偏旁也不固定。
金文是指铸造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笔画肥大厚实,丰满圆浑,图画特征减少,文字的符号性增强,趋于线条化和直线化。
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有两个特点:线条化和规范化。大篆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
隶书几乎是与小篆同时产生,到汉代成熟。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向右下的斜笔带有捺角。
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字体。始于汉初,书写快捷,由于使用连笔,所以难于辨认。
楷书始于东汉。其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楷书到了宋代,出现了“宋体”,现代印刷的宋体、黑体、仿宋等字体都属于“楷书”。
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常用的字体。
【材料二】《老浦识字》是一档由知名文化评论员浦寅主持、策划、制作的视频解字节目。每期讲解一个汉字,时长3~15分钟。主要包括甲骨文原意分析、演变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掌故等内容。如下面对“北”字的解读。

⒈“北”的本意是意见相悖。
“北”的甲骨文
是两个人形,一个朝左
一个朝右
, 两个人朝相反方向站立,谁也不理谁,背向而立。所以“北”的原意是意见不合。⒉引申为人体的后背。
东西南北,方向又不止一个,为什么失败了要说“败北”呢?想搞清这个问题,还得从甲骨文看起。
意见不合给对方后背,打仗的时候,逃跑也是给对方后背。“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贾谊《过秦论》)、“连战皆北”(《史记·项羽本纪》),这里的“北”,都是“打败仗”的意思。这就是“败北”。
【材料三】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但是汉字书写却在20世纪急速滑向低谷,最直接的原因是两波“换笔潮”悄悄改变了书写传统。第一波是毛笔换为自来水笔、圆珠笔、铅笔之类的“硬笔”。第二波是20世纪90年代,日常笔写之事被计算机取代,连“书写”动作也换为键盘上的“敲”和鼠标上的“点”。不过,新技术的冲击绝非导致当下汉字境遇的唯一原因。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李伯谦说:“造成手写水平下降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我们对汉字缺少一份应有的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缺少一份应有的敬重。我们或许早已忘记了汉字中还蕴藏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与艺术,早已忽视了手写汉字也是传承汉字文化极具生命力的方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且至今仍然在使用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 B、汉字书写急速滑坡的深层原因是对汉字少了“珍视”和“敬重”。 C、现代印刷的宋体、黑体、仿宋等字体是单独存在的一种字体,不属于“楷书”范畴。 D、“北”有“打败仗”的意思,是由“北”的本意“两人背向而立,意见不合”引申而来。(2)、同学们也准备像“老浦”一样制作识字卡片,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从下列图片中选择一个字把卡片信息补充完整。
我选图:①②③
(3)、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汉字的书写和使用现状令人担忧。如何重拾“汉字之美”?请结合材料三,给学校提两条建议。 -
7、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
【乙】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①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②中空。嘐嘐聱聱③ , 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也?向④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 , 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役万物而君⑤之,卒见使⑥于一鼠,堕⑦此虫之计中,乌⑧在其为智也?”
(选自苏轼《黠鼠赋》,有删改)
【注释】①拊(fǔ):拍。②橐(tuó):袋子。③嘐(jiāo)嘐聱(áo)聱:象声词,形容鼠咬物的声音。④向:刚才。⑤君:统治。⑥见使:被役使。⑦堕:陷入。⑧乌: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哪”“怎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其一犬坐于前 犬:
②一狼洞其中 洞:
③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去:
④发而视之 发:
(2)、请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②覆而出之,堕地乃走。
(4)、【甲】文中“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写出了狼的特点;“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写出了屠户的特点;【乙】文中“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写出了鼠的特点。 -
8、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乙】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白
李益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写杨花落尽、子规哀啼,渲染暮春冷落、凄凉的气氛。 B、【乙】诗“沙似雪”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月下大漠苍茫的景象。 C、“夜郎西”“回乐烽”既表明地点,也能引发对特定情景的联想。 D、两首诗都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等角度描写景物,使人如临其境。(2)、这两首诗都写到“月”,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
9、育才中学积极关注儿童青少年的视觉健康问题,开展了以“爱眼护眼 守护光明”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1)、七年级⑵班准备安排一个保护视觉健康的科普讲座,请根据下面的对话拟写一份邀请函。
小皖:李老师,您好!听说我们学校校医唐医生是眼科专家,我们想邀请他作一个“珍视眼睛,展望未来”的主题讲座,您看行不行?
李老师:好,这个主意不错。这对同学们了解用眼知识,增强护眼意识很有帮助。什么时候呢?
小皖:打算安排在12月26日(本周四)下午3点,就在我们七年级⑵班教室。
李老师:今天是23号,你们尽快写一封邀请函送给唐医生吧。
小皖:好的,我们马上写。
邀请函
(2)、这次讲座主题标语“珍视眼睛,展望未来”将被放大书写并悬挂在班级醒目处。负责书写的同学对使用楷书还是隶书有些犹豫,请你帮他选择其中的一种并简述理由。珍视眼睛,展望未来 珍视眼睛,展望未来
(楷书) (隶书)
(3)、学生视觉健康筛查工作结束后,学生会记者站对此进行了报道。报道中有一处语病和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修改。①我校开展学生视觉健康筛查工作学生会记者站②12月27日,我校开展了视觉健康筛查工作。③全校18个班级大约700名左右的学生接受了视觉健康检查。④本次筛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今年的近视比例比去年有所降低。⑤近年来,近视已成为困扰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一大健康问题。⑥为此,我校经常开展相关活动,增强学生健康用眼的意识。⑦这一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4)、学生会卫生部为帮助同学们预防近视,查阅资料后,梳理了近视的病理及部分原因,请整合其内容,补全下面的宣传单。注意表达简明、连贯、通顺。
病理:
原因:①用眼距离过近;②用眼时间过长;③照明光线过强或过弱;④在行车时或走路时看书;⑤仰卧看书;⑥睡眠不足;⑦写字姿势不正确。
图1 近视的病理及部分原因
爱眼护眼:近视病理:因用眼习惯不良,造成① , 人眼在调节放松的状态下,平行光线经过眼球的屈光系统后,② , 这就是近视。
预防建议:定期检查视力的同时,注意③。(提两条建议)
科学预防;保护视力
图2 宣传单
-
10、语文老师组织《朝花夕拾》《西游记》读书交流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个环节的任务。(1)、在“名著人物我品评”环节,有四位同学分别发言,其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可以用对比的方式来读人物、辨善恶。比如长妈妈和衍太太,前者虽有缺点,却是鲁迅敬爱的;后者表面温和,实则阴险,令人心生憎恶。 B、读《朝花夕拾》,一定不能忽略鲁迅本人的形象。了解他童年生活的趣味、青年时期的苦闷压抑与历尽艰辛的奋斗求索,才能读懂鲁迅的初心。 C、猪八戒是个典型的喜剧形象,猪性、人性、神性在他身上并存。贪婪自私的心计、憨厚率直的言行、斩妖除魔的本领,神奇地融合在这个形象里。 D、铁扇公主很令人同情,她本是贤妻良母,却因性格刁蛮高傲而被牛魔王抛弃;最终她不计前嫌借芭蕉扇给孙悟空,这又体现出她大度的一面。(2)、读书交流活动的另一环节是“童心童眼看奇趣”,请从《朝花夕拾》或《西游记》中选择一个你觉得新奇有趣的阅读内容,跟同学们分享你的感受。(不超过100字)
-
11、同学们正在分享对古诗文中意象的理解,请你根据对话补全内容。
小轩:古人常以鸟的意象入诗。你看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① , ”,借子规鸟的鸣叫来表达飘零离恨的心境;刘禹锡《秋词》(其一)中的“② , ”,借鹤飞冲天的形象来引出壮志豪情。
小文:古人也常以水的意象入诗。你看谭嗣同《潼关》中的“③ , ”,表达了自己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④ , ”,是对时序交替、生命更迭的理解。《论语·子罕》中的“⑤ , ”,是对时光易逝的叹息,提醒我们且行且珍惜。
小蕾:看来想要学好古诗文,还真得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呢。正如《论语·为政》中所说的“⑥ , ”。
-
12、小语在编辑整理一组关于“读书方法”的句子时,不小心打乱了顺序,请你帮他找出排序最恰当的一项( )
读书有两种方法。____
①例如,我对心理学感兴趣,就去买这方面的书读。
②一种方法是带着目的去读。
③当你能够找到不同的书之间的联系时,两种方法就殊途同归了。
④还有一种读书方法其实是更令人享受的,那就是没有目的的自由阅读。
⑤自由阅读则是突然跳到一个未知的黑暗区域,能获得意外的惊喜。
⑥带着目的读书,往往读的是你舒适圈周边的东西。
A、②①④⑥⑤③ B、②①④⑤⑥③ C、③②①④⑤⑥ D、③②④①⑥⑤ -
13、小文在“少年正是读书时”活动后写下一段感言,请你阅读并回答问题。
①“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正式开始的第二天,教室里就新增了图书角,这令全班同学喜出望外。
②图书角里有《朝花夕拾》《骆驼祥子》《西游记》《外国文学辞典》等名著,也有其他各类书籍报刊。同学们也因此喜欢上了阅读课。大家虽然阅读水平参差不齐 , 但是有疑惑时都会刨根问底 , 直到读通读懂。由于图书角的建立与阅读课的开设,让每位同学都在阅读上获益多多!
③同学们,当我们在生活中感到疲juàn____不堪时,可以翻开书本,从中感受文字的力量。孔子、鲁迅、老舍等都曾谈过读书的好处,而我在阅读中也备受启迪,不禁感慨____:阅读让人更快成长,阅读时,浮躁被沉稳取代,狭隘____被宽广取代,疯狂被理智取代,人们会更加纯cuì____。
④最近还传来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消息:我们班被评为“书香班集体”,真令人自豪!
(1)、每日坚持书法练习是好习惯,请将活动主题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少年正是读书时
(2)、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疲juàn不堪 感慨 狭隘 纯cuì
(3)、小文还在斟酌一些词语,感言中的画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喜出望外 B、参差不齐 C、刨根问底 D、骇人听闻(4)、你发现第②段中有两个句子有语病,请依次说明病因并提出修改意见。(5)、下列有关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孔子是儒家学说创始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今天我们可以从《论语》中一窥他和弟子的风采。 B、第③段中“可以翻开书本,从中感受文字的力量”这句话中有四个名词。 C、第③段中“浮躁—沉稳”“狭隘—宽广”“疯狂—理智”是三组反义词。 D、第④段中标点符号有一处使用有误。 -
14、根据要求写作。
◎在成长的旅程中,我们总有很多遇见的机会。遇见“自然”,感受生命的真谛;遇见“生活”,发生心灵的碰撞;遇见“回忆”,陶冶自我的心智……无论是怎样的遇见,都会触动我们的心灵,温暖我们的人生。
学校文学社开设了以下“亲近生活,放飞梦想”栏目,请结合你的经历和思考,参考素材积累卡,为其投稿。
素材积累卡
分类
举例
感悟、收获
感受自然
滋润万物的雨水、轻柔温暖的春风、香气扑鼻的桂花……
留心生活
妈妈的关心,老师的眼神,同学的鼓励……
回忆成长
一次军训、一次义卖、一次研学……
其他
……
要求:
⑴请以“遇见”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写一篇文章;
⑵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⑶不少于500字。
-
15、文言材料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郭伋始至行部① , 到西河美稷② , 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③ , 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 , 须期乃入。
【注】①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野外的亭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相委而去 下车引之
先期一日 尊君在不
(2)、用斜线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2处)过 中 不 至 太 丘 舍 去 去 后 乃 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②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
(4)、【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的正面例子。 -
16、诗歌材料
听流人水调子①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释】①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贬所途中
(1)、首句用“孤舟”“微月”和“枫林”三种景物,营造了的意境。(2)、尾句的“泪痕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
17、小乐组搜集了《秋天》进一步探究写景的技巧,请你一起完成以下任务。
秋天
李娟
①树林里地势倾斜,低处东一个西一个到处泊着大大小小的池塘。池塘里水很清,不是很深。里面鱼很多,但都是那种细细碎碎、永远也长不大的小鱼苗子,一群一群精灵一样整齐而迅疾地掠过,又突然像接到命令似的,全部倏然静止,历历清晰地排列在一处。
②水边一簇一簇生着漂亮的水草。(A)这种水草没有旁逸斜出的枝子,一束束纤细地、整齐干净地扎在水中。总觉得那更应该是刺绣出来的事物,说不出的精致、雕琢。
③漂浮在水面的落叶,就好像静止在空气中央一样,还在水底投下了清晰的阴影,阴影四周泛着亮光。
④我发现,水一旦停止下来,就会——怎么说呢,似乎就会很“轻”了,没有分量似的……
⑤静下来的水,干净透明。干净得连水面的倒影都没有,只有投向水底的阴影。水底的草,又深又密,鲜艳碧绿,不蒙灰尘。这样的水,似乎不是注满了那方空间,而是笼罩着那方空间——似乎是很稀薄的水,或者是稍微浓稠一点的空气而已。
⑥(B)而流动的水——比如离这池塘几十步远的那条大河,喀依尔特河,携着力量,闪耀着明亮的湛蓝,一注一注地翻涌着,日夜不息地奔流。
⑦在一些阴天里,这条河看起来似乎流淌得柔缓一些,颜色看起来也更深更厚重了,接近了绿色。还有一些日子,很奇怪地,不知道为什么这条河看起来又泛着明亮的银灰色,非常寒冷的颜色。到了冬天,这条激情的河则会猛地安静下来,波涛翻滚的水面被平平整整地铺上了冰,积着厚厚的雪。于是河两岸的村子一下子连到了一起,孩子们上学也方便多了,可以少绕好几公里道呢。
⑧在冬天,在大桥的第一个桥墩下,被凿开了一个一个大窟窿。清澈的河水冒着浓重的白色水汽,一波一波往上涌。我们都在那里挑水,远远近近的牛们,也稀稀落落排成长长的队,一只一只通过狭窄的雪道向那里走去。那是冬天里唯一能找到水的地方。
⑨不过现在是秋天。牛羊散在河边,细心地啃食草地。河岸边收割过的麦茬地泛着整齐的金黄,地势起伏动荡。有一块地正在被焚烧,青烟缭绕,烟气荡过来,闻起来是干燥的香气。我穿过烟雾走进麦茬地,啄木鸟“夺、夺、夺”的敲击声在高处回荡。抬起头来,麦田四周白桦林的林梢,用雪白和金黄的颜色深入蓝天。
⑩在金光灿烂的麦茬地里,一棵高大庄严的西伯利亚云杉笔直地站在秋天的正中央。只有它还葱茏碧绿地停留在夏季之中。大地金黄,远山的山巅已堆起了银白的积雪……突然,我在想秋天其实也不是秋天,它是夏天努力想要停止下来的那段时光吧?
(选自李娟《阿勒泰的角落》,有删减)
(1)、小乐组准备搜索图文插画,需要梳理文中景物的特征,请你加以补充。
① ② ③
(2)、景物描写中蕴含丰富的情感,请从文中划线A、B两句中任选一句,为其进行朗读设计。(提示从重音、语气、语调中任选两个角度即可)我选择句,朗读设计并说明理由:。
(3)、阅读下面的摘抄材料,继续和小乐一起学习《秋天》中的写景技法。篇目《秋天》
内容摘抄
赏景小悟
写景
技法
用词
【原文】
漂浮在水面的落叶,就好像静止在空气中央一样,还在水底投下了清晰的阴影,阴影四周泛着亮光。
“投”和“泛”这两个词,写出了水之静默,也写出了水的清澈。给人的感觉平和,宁静,表达作者对此景的喜爱之情。
修辞
【原文】
里面鱼很多,但都是那种细细碎碎、永远也长不大的小鱼苗子,一群一群精灵一样整齐而迅疾地掠过,又突然像接到命令似的,全部倏然静止,历历清晰地排列在一处。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语段进行赏析。
①
感官
【原文】
有一块地正在被焚烧,青烟缭绕,烟气荡过来,闻起来是干燥的香气。我穿过烟雾走进麦茬地,啄木鸟“夺、夺、夺”的敲击声在高处回荡。
从感官描写的角度,对语段进行赏析。
②
(4)、小乐组打算写一段本篇写景散文的推荐语,来引导大家阅读李娟的写景散文作品。请你借助写作小助手加以完成,字数80字左右。写作小助手
作品评论:
①李娟的散文带着原生态的青春,有着青草般的鲜美气息,充满对世界的童真。
②她的文字世界里,世界很大,时间很长,人变得很小,人是偶然出现的东西。
写作要点:选材特点、文本语言、主题价值
推荐语:
-
18、名著阅读(1)、根据提示猜人物。
①“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这是。
②“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这是。
根据提示填书名。
(2)、《朝花夕拾》中,鲁迅提到了在他人生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书,一本是长妈妈给他买的《》,一本是想去看五猖会,父亲偏要叫他背诵的《》,一本是在矿务学堂如饥似渴阅读的《》。 -
19、古诗文名句填空。(1)、秋风萧瑟,。(曹操《观沧海》)(2)、 ,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古代诗歌中,有一类诗句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了情景交融的美妙景象,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 , 。”(4)、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刘义庆《世说新语•咏雪》)(5)、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 ”。(6)、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丰富理趣的句子是“ , ”。(7)、《江南逢李龟年》中,常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诗是: , 。
-
20、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年四季:春天的雨,____,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____,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秋天的风,____,给大树穿上朴素的秋装;冬天的雪,____,为天空遮上漂亮的幕帘。
A、细腻而轻柔 迅疾而猛烈 凉爽而惬意 慈祥而温厚 B、凉爽而惬意 迅疾而猛烈 细腻而轻柔 慈祥而温厚 C、慈祥而温厚 迅疾而猛烈 凉爽而惬意 细腻而轻柔 D、细腻而轻柔 凉爽而惬意 迅疾而猛烈 慈祥而温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