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2025中山期中)班级拟举行《红星照耀中国》阅读交流会,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1)、【任务一:忆历史】作者斯诺认为红军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就描写了其中的战役:一次是 , 另一次是。(2)、【任务二:品人物】请从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位,用他的经历印证诗句。
竹 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句让你想到谁?
备选人物
A.彭德怀
B.朱德
C.徐海东
-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早春木棉红
郝 俊
①早春二月,料峭的寒风一吹,憋得鼓鼓囊囊的木棉花苞就炸开了,赤红的花瓣火苗一样蹿出,没有叶子的枝干像被点燃了似的。谁见了这样的花,心底的热望都会跟着燃烧起来。
②很多花柔美娇艳,木棉花则不然。其形硕大,花瓣厚实,中间的一束花蕊粗壮有力,深色的蕊头黑如胡茬,观其神色,活脱脱一张血气充沛、胡须浓密的汉子脸。这样形容木棉花,绝不是忽略它的好看,而是觉得它有一种十足的阳刚之美。木棉花不仅花开得热烈,树的姿态也颇为雄奇。木棉属落叶大乔木,树高大挺拔,十至二十多米不等,这样的个头儿,让木棉总是高过身旁的其他树木,加上分枝平展,更显疏朗开阔,整株树看上去形姿伟岸,英武不凡。
③生活在广州,对木棉自然很熟悉。木棉作为广州市的市花,在城中主干道及高校校园、公园等地均有种植。每到春天,木棉盛情绽放,灿若华灯。尤其是在陵园西路、越秀山、江南大道等种植较为密集的地方,花开得分外耀眼,有一种要点燃春天的势头,烈焰般的木棉映红了整座城市。
④我喜欢木棉,不仅因为它的形象气质,也许还有日久生情的缘故,对我来说,它们就是我认识多年的好朋友。
⑤我所工作的学校校园里就有近百株木棉,它们散植于各处。我从办公室到家,途经的路旁,有十来株木棉,我与它们几乎天天见面。每天下班经过时,感觉它们就像站在那里等我。有时候我会和它们近距离打招呼——站在树下,把手掌放在树干上,感觉着树皮的坚硬。抬头往上看,树干直指蓝天,视觉的延伸,也让内心获得一种超拔的力量。正值花期,没有树叶遮蔽的树枝更显遒劲,树枝形态各异,像是各自在寻找伸展的空间,然后用力把花朵向高处托举。再看那些花 , 大如一盏盏红色的酒杯 , 当其他的花木还在为迎春盛会做准备的时候 , 木棉早就开始举杯畅饮。
⑥木棉花边开边落,边落边开,花开让我欢喜,花落让我感动。纷纷扬扬地飘落不是木棉花的做派,木棉花落下来时直截了当,触地有声,整朵花砸到地面仍完好无损。为了看清楚木棉花如何落地,我曾长时间仰着脖子在树下观望,即便如此,也很难捕捉到落下的一瞬,往往是听到啪的一声之后,才发现地上又多了一朵。因为树冠太大,花太多,无法锁定具体目标,加之落地速度太快,所以很难看清。不过长时间的等待,偶尔也会有收获,就在眼睛酸乏的时候,突然看到一朵下落的木棉花,带着旋转倏忽坠地,整个下落的轨迹就像一个急促的感叹号,充满力量。
⑦有些花木是先长叶再开花,木棉则不然,花开时无叶,花落尽方生叶。花开得早,让木棉有了“嫣然一笑领春风”的得意;花开得火热,让木棉有了“此花若肯夸雄丽,宇内群芳孰敢春”的气势。花期过后,木棉一边吐新叶,一边结果实。等到夏天果实成熟,果壳会自动裂开,露出洁白的棉絮,随风飘散。
⑧年少时,很少仔细打量花花草草,认为它们只是为世间添了几许色彩。随着年岁的增长,越发觉得一朵花、一棵草都不可小觑。无论是人生一世,还是草木一秋,都有生命的庄严。看到热情似火的木棉 , 我会想到炽热的希望和奋进的生命 , 心中会自然涌动起积极前行的力量……
(1)、简要说说文章以《早春木棉红》为标题有哪些作用。(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3)、品读第②③段,结合相关内容概括木棉在形象气质上的特点。(4)、结合全文内容的理解并根据第⑧段画线句子的理解,说说木棉给了“我”怎样的精神力量。(5)、本文多次运用对比写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6)、如何理解第⑧段“无论是人生一世,还是草木一秋,都有生命的庄严”这句话?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善待庄严的生命。 -
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班级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2022—2024年中国生物物种数据信息
年份
物种数量(个)
种下单元数量(个)
2022
125 034
13 259
2023
135 061
13 613
2024
141 484
13 880
(根据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整理)
材料二:
①2024年5月22日是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近年来,我国加快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不断传来物种受威胁程度“降级”的消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把物种受威胁程度划为7个等级: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无危。
②通过实施国家公园、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成效。自第一批国家公园设立以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野生东北虎达到70只左右,野生东北豹达到80只左右,去年新增野生东北虎幼崽20只、野生东北豹幼崽15只,大熊猫野外种群总量从20世纪80年代约1 100只增长到近1 900只。野生川金丝猴种群数量从2002年1.4万只增加到目前约2.5万只,受威胁程度由易危降级为近危。
(摘编自“光明网”“中华人民共和国
自然资源部”网站)
材料三:
①据统计,全球有一半的GDP产出都与生物多样性有关:全球近40%人口的生计依赖海洋和沿海的生物多样性,有50%以上的药物成分来源于动植物。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社会提供了衣、食、住、行及文化生活。健康的环境意味着系统内所有组分(包括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物种、种群等)均处于良好状态。但是,人口增长、自然资源过度利用,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率,使得生物多样性降低,地球的免疫系统受到破坏。目前,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仍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栖息地被破坏、人类过度采伐、外来物种入侵、全球气候变化这些因素仍在威胁着全球的生物多样性。
②栖息地被破坏的一个严重后果是物种被隔绝在支离破碎的环境中,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受到阻隔,影响物种的繁衍。如西双版纳部分地区橡胶园取代森林之后,当地特有物种白颊长臂猿数量急剧减少,现已成为世界上最濒危的物种之一。
(摘编自“中青在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网站)
材料四:
◎就地保护是在濒危生物原来的生活区域对其实施的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要场所。
◎迁地保护是将濒危生物迁出原栖息地对其进行的特殊保护和管理,也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建设植物园、动物园和水族馆等是实施迁地保护的主要手段。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保护生物多样性,还应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摘自《生物学》八年级上册,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材料一可知,全球的生物物种数量和种下单元数量近年来呈增长趋势。 B、目前,我国野生川金丝猴种群与2002年相比增加了2.5万只,受威胁程度由易危降级为近危。 C、生物多样性价值巨大,全球绝大部分人口的生计依赖海洋和沿海的生物多样性。 D、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近年来,我国正加快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规。(2)、材料二中列举野生东北虎、野生东北豹、大熊猫等数量增加的事例,有何用意?(3)、读完材料二,小妍认为既然野生川金丝猴物种受威胁程度“降级”了,那么保护工作可以取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材料三说说理由。 -
4、品山川美景章句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 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乍入谷,未有奇。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竦出,崭然露芒角。水声锵然鸣两峰间,心始异之,又盘山行十许里,四山忽合,若拱而提①、环而卫者。嘉木奇卉被之,葱茜浓郁。又行数里,得泉之泓澄渟滀者焉②。洑③出石罅④ , 激而为迅流者焉。阴木荫其颠⑤ , 幽草缭其趾⑥。宾欲休 , 咸曰:“莫此地为宜。”
(节选自麻革《游龙山记》)
注:①提:同“揖”,拱手行礼。②得泉之泓澄渟滀者焉:发现一股泉水,水深而清澈,聚为池塘,缓缓流动。③洑(fú):同“伏”,水伏流地下。④罅(xià):缝隙。⑤颠:上方。⑥趾:岸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至于夏水襄陵:
心始异之:
环而卫者: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
(3)、甲文描写三峡秋季景色却不见“秋”字,作者是如何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4)、读完甲、乙两文,小冀同学做了如下两条随文笔记。请结合两文内容任选一条进行阐述。笔记一:甲文与乙文都引用了他人的话结尾,作用却不相同。
笔记二:甲文与乙文的写作顺序大有不同。
-
5、赏山川美景诗篇
【甲】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 ,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度荆门望楚
陈子昂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2)、甲诗的首联叙事,交代了作者的行程;颔联和颈联写景,颔联描写了景物的特点,颈联描写了景物的特点;尾联寄寓了诗人的思想情感。(3)、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两首诗的尾联在手法运用和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
6、同学们总结古诗文常见“章法结构”,请你补充小唐同学的经验交流稿。
古人作诗为文,讲究起承转合,律诗往往也遵循这样的格局。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以交代时间和起因起笔,承接“① , ②”句,以叙事延伸推进;崔颢《黄鹤楼》以“③ , ④”为转折,转写登楼所见明丽之景,从怀古之思回到现实;吴均《与朱元思书》合拢于“⑤ , 望峰息心;⑥ , 窥谷忘反”,以含蓄的文字表明归隐山林、享受美景的愿望为收结……了解这样的章法,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作品的整体性,把握作者的思路。
-
7、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这里曾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茫茫荒原,环境恶劣。历经半个多世纪,在三代务林人驰而不息改造后,如今的塞罕坝成为华北特别是环京津地区最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浩瀚的林海与广袤的天然草原浑然一体,明净壮观。塞罕坝地处坝上高原,长期为清代皇家猎苑□因此成就了这里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游客浸润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告别(xuān xiāo),享受自由的洗礼。蓝天白云(yìng chèn)下,山地起伏,林海已经被秋风吹得泛黄,一种萧瑟却又 甲 (豪迈/豪放)的感觉油然而生,远处,一座座白色的巨大风车在山顶上缓慢地转动,它们仿佛正 乙 (搅动/搅拌)着时间,让一切都慢了下来。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xuān xiāo) ②(yìng chèn)
(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飞鸟无栖树(qī) 恶劣(liè) 浑然一体(hùn) B、飞鸟无栖树(xī) 恶劣(lüè) 浑然一体(hùn) C、飞鸟无栖树(qī) 恶劣(liè) 浑然一体(hún) D、飞鸟无栖树(xī) 恶劣(luè) 浑然一体(hūn)(3)、从文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甲: 乙:
(4)、请在文段中方框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5)、文段中画线句有语病,请把修改方案写在下面横线上。(6)、“让一切都慢了下来”中的“都”是词。(填词性) -
8、作文题目:他(她)是一本翻不完的好书
要求:(1)文体不限;(2)字数在600字以上;(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个人信息。
-
9、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流转
李学英
①回去看望母亲,她突然拿出手机朝我拍照,还让我教她用微信和视频。说换了台新款的,功能多,不会用。我先教母亲用微信,说了几遍,她要么按着话键不放,要么没按话键,光对着屏幕说话。我渐渐失去耐性。
②回到家,想着儿子明天终于要去住校,自己总算得以自由,便哼起歌来。
③隔天,送儿子去学校后,我去美容院做了个保养。突然做了时间的主人,我脚步轻快地从美容院出来,又约上朋友去逛街,晚上在餐厅里吃完饭后,心满意足地回到家里。
④第二天天刚亮我便醒来,起身走向厨房。吃什么呢?平时都是儿子吃完,剩余什么都被我扫进肚子。这会,我想了半天却什么都不想吃。走到儿子的房间,摸着冰冷的床,眼睛慢慢地泛起泪珠。我终于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
⑤我来到儿子的学校,让保安把儿子叫出来。我笑嘻嘻地望着身着校服的儿子朝我跑来,张开双手准备迎接他入怀。儿子跑过来皱着眉低声问:“你来学校干嘛?我都这样大了,好丢人,你快回去吧。”我还来不及看清楚他的脸,他已经转身跑向学校的深处。
⑥听说学校每天晚饭后会让学生到操场散步,我便提前到学校附近转。正当我望眼欲穿时,母亲的视频电话打进来,我惊讶地问:“你怎么会用视频?”她回:“我特意求邻居教的,还有微信……”母亲说了一大堆不着调的话。我说:“没事我挂了。”说着便匆匆挂了电话。
⑦在学校附近徘徊了几天,终于望到儿子。我兴奋地贴在铁栏杆上喊他的名字。他跑到铁栏杆旁大声喝道:“别再叫了,你丢人不?快回去,要不然星期天我也不回家了。”说完转身跑掉了。
⑧为了周日能见到儿子,我再也没去校外徘徊。我开始着手准备,儿子周日回家要吃什么用什么,还有打扫房间,晾晒被子……
⑨母亲又打视频电话来,问我在做什么。我说:“你没事能不能不要老打视频电话?”她问:“影响到你了?好,那我以后发微信给你,你有空再回。”没过一会,她的微信就到了,在忙什么?吃饭了吗?我看完母亲的微信,直接把手机丢到一边。
⑩终于盼到儿子回家,我伸手想去摸摸他,他放下带来的脏衣服,提着他的书包进了房间。我只能趁着儿子出来吃饭时,用手机给他拍照,他发现后立马用手挡住脸,气愤地说:“你再这样我不吃了。”我匆忙放下手机说:“别别别,我不拍了,你慢慢吃。”看着他吃饭,看着他放下碗筷进了房间。一整晚我都拉长耳朵睡觉,生怕错过儿子出来喝水或有什么需要。
⑪儿子又要回学校了。我多么希望时间能走得慢点,但车到校门口刚停下,儿子提起书包头也不回地奔向学校。我突然很想哭,这时母亲又发来微信。我想,似乎有些天没去看她了,便掉转车头往母亲的家开去。
⑫母亲看到我笑得合不拢嘴,拿出许多吃的,不停地劝我多吃点。抬头间,我发现母亲正用手机偷偷地拍我。我说:“给我看看。”母亲好像做了错事般,立刻把手机放到身后,笑着说:“你别删了,我也就是想你时可以拿来看看。”
⑬我蓦然一愣,眼里一丝酸楚划过。看着小心翼翼说话的母亲,我知道儿子不在家的日子里,我应该做些什么了。
(选自《山西文学》,有删改)
(1)、本文围绕两个母亲讲了两个比较相似的故事,请分别概括出故事内容。①“我”的母亲 。
②“我”作为母亲 。
(2)、联系上下文,分别说说第④、⑬段中加点的“自己要做什么”和“应该做些什么”所指的具体内容。(3)、小语要对本文部分语句进行朗读设计,请你帮她补充完整。小语:读“一整晚我都拉长耳朵睡觉,生怕错过儿子出来喝水或有什么需要”时,我觉得要重读的词语是 , 因为 。
(4)、读了本文,大家认为以“流转”为题有多重意蕴,并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帮一位同学补充依据。①小语:指母爱的流转。 。
②小文:指代际隔阂的流转。 。
③小言:指身份的流转。 。
(5)、有人说,天下的母亲都是相似的。试分别分析文中第⑫段画线句子和下面链接资料中两位母亲的“笑”。【链接资料】
她(母亲)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节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
10、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一个泥水匠的完美生活
王千里
①孙宝平一直固执地认为,砌水泥这门传统手艺,传承是个问题。他的观点自然引来众多工友的嘲笑。
②“咱们这活,只要是个人就能干,都会干,还传统手艺,你咋不说是门艺术呢!”“孙宝平,你是不是放工以后在家里闲着没事短视频刷多了?咱们这就是砌墙抹灰的活计,自古以来哪个村没有十个八个泥水匠?这能叫什么传统手艺呢?还传承呢,传给谁?”……
③众人在笑声中调侃着孙宝平。孙宝平不吭声,自顾自拿了靠杆往砌好的一堵墙上靠,严丝合缝。他砌的墙砂浆饱满,砖块均匀,一条直线样。
④在脚手架下打下手的孙平江早就跃跃欲试:“宝平哥,你歇会儿,我垒几行砖试试。”孙宝平不声不响,拍了拍手,小心地下了脚手架。孙平江撅着屁股爬到脚手架上,片刻的工夫开始吆喝起来:“宝平哥,你上来吧,我真的不行。”孙宝平抬头看去,一行红砖逶迤如扭动的蛇身,把绷直的线绳挤得东倒西歪。没埋怨,没嘲讽。倒是孙平江,脸膛红如猴屁股。刚才说这活人人都能干都会干的就是他。现在的他感叹,咱就是个打下手的命,砌水泥真的就是一门传统手艺呢。
⑤孙宝平在砌墙前,要求提前把红砖洇透。砂浆灰的水泥标号、稀稠程度,也是有要求的。他如此细心地关注这些,是跟砌墙息息相关的。干砖、干灰、稀灰,水泥标号低了、高了,直接影响墙体的质量。
⑥夕阳西下,鸟雀归巢,村建筑队收工回家。
⑦那些建筑工下了脚手架,拍了拍手,随手点着一支烟,拖着疲惫的身体朝家里走去。孙宝平下了脚手架,先去水池洗手,然后把手上的水甩干,接着来到工具箱旁,拿出一个鼓鼓囊囊的布袋,来到墙内,掏出衣裤换上,换下的衣物随手放进布袋里。从里墙出来的孙宝平,衣着干净,一双黑布鞋,一身白褂黑裤,有些仙风道骨了。
⑧还有没走的工友,浑身沾满泥浆,望着换好衣服出来的孙宝平,咂着嘴:“宝平呀,你真是多此一举,咱就是干活的人,又不是放工以后去相亲。”孙宝平笑笑 , 提着布袋朝家里走去。村里有人知道他在村东干活,见了他笑着招呼:“放工了宝平!”孙宝平回之一笑。他们望着一身干净衣服,步履轻松的孙宝平,眼里满是艳羡。有不知道孙宝平在村东干活的,就问:“宝平,又进城了?”孙宝平笑笑 , 摇头:“干活呢。”
⑨大家都是穿着脏衣服回家,明天再穿过来,水泥浆将衣服浆得很硬,可以竖在地上过夜。孙宝平跟别人不一样,回到家以后,掏出布袋里的脏衣服去水池边把衣服洗了,搭在门廊旁的晾衣绳上,第二天早上衣服就干了。
⑩张秋生,一个早年进城打拼,如今定居在城里的一家装饰公司的老板。有一次回乡,他听说了孙宝平的事,就在镇上酒楼特意请孙宝平喝了一场酒。一个公司老板请一个乡村的泥水匠喝酒,说出去也是稀奇事。实际情况是,张秋生和孙宝平是从小玩到大的发小。孙宝平从小水性好,张秋生是个旱鸭子。早年,孙宝平从村后两米多深的水塘里,伸手拉过一把正在水里挣扎的张秋生。张秋生发达了,是来报恩的。
⑪那晚,张秋生端着酒杯,望着衣着月白小褂,黑色长裤,千层底布鞋,一脸泰然的孙宝平,眼里忽然就汪满了泪水。自己在外打拼二十多年,再见到幼时朝夕相处的玩伴,内心徒生几分温暖。
⑫他举着酒杯,一脸真诚地跟孙宝平说:“宝平哥,泥水匠在城里已经不叫泥水匠,叫新产业工人。你就放一百个心啦,有人传承传统手艺的,国家重视呢!”
⑬孙宝平抿了一口酒,深深点头。
⑭窗外,夜色温柔。小镇的街道上亮起了霓虹灯。健身广场上开始热闹起来了。
(有删改)
(1)、通读全文,梳理出关于孙宝平的主要事件及不同人物对其的情感、态度。事件
不同人物对其的情感、态度
孙宝平提出砌水泥手艺需传承的问题
①
孙宝平用行动展示垒砖砌墙技艺
使孙平江信服
②
让工友们不理解
③
④
(2)、第⑧段写了孙宝平的三次“笑”,请任选两次,说说你对其“笑”的理解。(3)、第⑩段中插叙往事,有什么作用?(4)、第⑪段中画线句,主要是对张秋生的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5)、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试找出两组对比。(6)、读了本文,七年级同学对“完美生活”展开了讨论,你觉得泥水匠孙宝平的哪些“完美生活”态度值得你学习? -
11、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①身亡所寄
②因往晓之
③亦不能有所中伤
④其人舍然大喜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又数刀毙之 B、若屈伸呼吸 未若柳絮因风起 C、其人舍然大喜 安陵君其许寡人 D、地,积块耳 止增笑耳(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②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C、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D、静/以修身,俭/以养德。(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杞人之所以担心天崩地陷,是因为他缺乏起码的常识和经验。 B、晓之者大喜是因为他成功地说服了杞人,解除了杞人的忧虑。 C、寓言中的晓之者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D、本则寓言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故事短小但寓意深刻。 -
12、学校打造“书香校园”,七年级同学正自发建设班级图书角。(1)、一班为丰富教室图书角文化,搜集到下面这段文字并进行了分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①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②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③自古至今,读什么书 , 怎么读书,以及如何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④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读那些更富有价值的书籍。⑤他们将读书视为高雅而神圣之事,从广泛阅读和理解历史中,获得对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A、①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B、②句中“眼界”是主语中心语,“作”是谓语中心语。 C、④句中,“一定会结合实践”是状语,“那些更富有价值的”是定语。 D、③、⑤句中,“读什么书”是动宾短语,“高雅而神圣”是并列短语。(2)、二班找到两幅画要张贴在教室图书角,你认为哪一张合适?说说理由。 -
13、七年级要开展《朝花夕拾》读书分享会,请助力小语、小文准备好材料。(1)、小语想选编阅读材料“大文豪的童年”,找到了下列文章,请帮她选择合适的一组( )
①《狗•猫•鼠》 ②《阿长与<山海经>》 ③《藤野先生》 ④《父亲的病》
⑤《范爱农》 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⑦《琐记》 ⑧《五猖会》
A、①②③⑧ B、③④⑤⑥ C、①②⑥⑧ D、④⑤⑥⑦(2)、小文设计了“跨时空的对话”,请根据原著帮他完成。小文:先生,您写下“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里的“她”做了什么重要的事,让您如此敬重她?
鲁迅:。
小文:您曾兴致勃勃地准备去看五猖会,却被父亲叫住背《鉴略》,成年的您想对您父亲说点什么?
鲁迅:。
-
14、对下面这首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A、首句点明了此时的时令是秋天。 B、“入”和“流”两个动词写出了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C、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渐次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D、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回到故乡时的复杂情感。 -
15、根据提示,用古诗词填空。
(1) ,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苏轼《定风波》)
(3)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4) , 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5)思乡,是诗歌永恒的主题。读王湾的“乡书何处达,”(《次北固山下》)感受客行他乡那淡淡的羁旅之思;读马致远的“夕阳西下,”(《天净沙•秋思》),感受游子在外那凄苦的思乡之愁:读李益的“ , ”(《夜上受降城闻笛》)感受征人置身边塞绝域的望乡之苦。
-
16、下列词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嘲笑 乞丐 极端 赅人听闻 B、微簿 惩戒 陈列 小心翼翼 C、缥缈 消耗 帐篷 爱慕虚荣 D、蓬勃 流淌 琢摩 美不胜收
-
17、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称职(chèng) 地毯(tǎn) 热忱(chén) 怪诞不经(dàn) B、酬劳(chóu) 晕眩(xuàn) 怅然(chàng) 披蓑戴笠(suō) C、匍匐(pú) 恍惚(huǎng) 徘徊(pái) 拈轻怕重(zhān) D、渊博(yuān) 御聘(pìn) 畏惧(jǜ) 恍然大悟(huǎng)
-
18、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对于迅哥儿来说,阿长买来的《山海经》是一缕芬芳;对于莫怀戚来说,和家人散步时的幸福是一缕芬芳……对于你来说,藏在记忆里的芬芳是什么?
请以“一缕芬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有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少于600字。
-
19、班级围绕整本书阅读开展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1)、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小华同学虚拟了一个情境。请你根据自己的读书体会帮助他完成人物对话,要求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我上课描绣像被老先生发现,并且被狠狠教训了一顿的事,被同窗发在朋友圈里了,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我身边的亲朋好友、邻里街坊都知道了此事。放学路上以及回到家中,三位长辈先后见到了我……
衍太太:①
长妈妈:哥儿,你可回来啦!你父亲今天很生气,不停地问你有没有回来。你可要注意点。他说你,你可得听着。记得了吗?
父亲:②
(2)、七年级(1)班以“细品数朵朝花,感悟鲁迅初心”为主题,绘制了下面的思维导图,分享他们阅读《朝花夕拾》的体验。请你调动阅读积累,在图中①②③处填写相应内容。 -
20、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老师的绝招
①十七岁那年,休学一年的我回到学校,怀着重拾旧山河的勇气又开始艰难的学生生涯。
②本身底子就薄弱,直接跳读到高二,自然跟不上班级的学习节奏,放野了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读不进书。一时,我再度走进了青春的死角。
③班主任李老师是位嗓门粗粗的中年女人。那是我返校不久后的某个日子,她点评班级情况时表扬起了我:“小宇同学今天值日的情况很好,你们看,地上擦得锃光瓦亮。”
④突如其来的表扬,惊得我从漫画书中抬起头,随即羞红了脸,这表扬听进耳朵分明就是戏谑和嘲笑,同学中果然发出了几声竭力压低的笑声。这句名义上的表扬,实则将我的浑身缺点烘托出来,因为,成绩差、相貌差、人缘差、一无是处的我,也只能戴一顶“吃苦耐劳”的高帽。
⑤没智商的老师!我在心中恶毒地埋怨。
⑥但我未曾想到,这句表扬,是我噩梦生涯的开始。此后,我被她置于放大镜之下,一点点细枝末节就会被她迅速拎出来,大肆表扬:“小宇今天上课没有走神,鼓励一下!”“小宇昨天的试卷写得很工整,大家要向他学习。”
⑦切中肯綮的表扬,是一种促进;名不副实的表扬,压在身上,却是越来越沉的包袱。在审视的目光中,我浑身不自在,再也不复从前无人关注时的随心所欲。但同时,自尊心作祟,我又不得不作出努力学习的样子,以此让自己跟她为我包装出的高大形象相匹配。否则,李老师已将我的优点公之于众,如果我不延续这些优点,不继续奋发向上,被同学们发现我的实际表现跟老师的褒扬相去甚远,这脸面岂不是丢到了太平洋!
⑧年少的小心思,而今忆起只觉幼稚,但当年,真的是烦恼了我的全世界。就这样,我模仿其他优等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装模作样地学上了一个月。一个差生要瞬间打造出优等生的定力,坐在凳子上纹丝不动地刻苦学习,个中艰难曲折自不待言。很多次,我都面临崩溃的边缘,想把所有书本一股脑儿地扔出窗外,但偷偷扫视周围的同学,一想到他们会戳着我的脊梁骨说我根本不像李老师表扬的那么刻苦时,我就像被一道闪电打中了神经末梢,迫使我鲤鱼打挺一样从桌面上弹起来,继续提笔学习。
⑨谁承想,被迫的学习,竟也有成效。第二次数学测验,我的成绩从19分涨到了112分,从倒数第一名,进了班级前二十。这下,班上炸开了锅,李老师更是笑得嘴都合不拢。捏着试卷,我心中没有半分喜悦,反倒隐隐觉得不安。果然,人怕出名猪怕壮,如我所料,李老师马不停蹄,迅速将我的优秀事迹宣传到了其他班级,导致我的事迹被所有老师口耳相传,我在年级中一夜成名。
⑩压力,自然更大了,伪装,就得一刻不停地继续演下去。有时,不经意间抬头看窗户,总能发现有邻班路过的同学对着我指指点点、窃窃私语。往往此时,我会像受惊的小鹿一样,迅速把头再埋回书本中,生怕露出一点马脚。很多次,想对着天空大喊,我不喜欢这份荣誉,我骨子里是差生。李老师为我打造了一座“黄金宫殿”,把我推了进去,但我想逃离!如今,再回想当年的自己,却发觉很多事阴差阳错,也啼笑皆非。其他人刻苦学习是为了当学者、作家、发明家,完成自己的光荣梦想,而我在学习上丝毫不敢松懈,却是虚荣心作祟,总怕自己松懈一刻,苦苦支撑的完美形象就会瞬间崩塌。
实际上,我所认为的李老师的八卦和没智商,反倒拯救了我。高考后,一张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静静地躺在了我的邮箱中。我的人生,开始向春暖花开处转弯。某次暑假,在当年读高中的小城与李老师偶遇,一番寒暄后,我开着玩笑说出了那年的怨言:“李老师,您知不知道当年我偷偷在心里怨了您几回……”话未说完,便被李老师的笑声打断。她虽然鬓角多了一缕白发,但依然是嗓门粗粗的,风采不减当年。“我还不知道你心里打的小鼓?我就是故意要把你树成标杆,让大家都来监督你、关注你,让你在改造自己的路上没机会喘口气。孤独,是最强大的力量啊!”
原来,成长路上,不只有鼓励、梦想这些洁净的词语可以拯救一个行将堕落的灵魂。虚荣心,也可以让一个人从万丈深渊里翻身打挺,不再坐井观天。李老师并非我想的那般没智商,她以丰富老道的教学经验,给我的青春下了一步妙棋,让我得以跨过挫折这条楚河汉界。
(有删改)
(1)、在“我”的学生生涯中,李老师对“我”做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2)、文章第⑩段中的“黄金宫殿”指的是什么?(3)、文章以《老师的绝招》为题有什么妙处?(4)、你认为文章中的李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对她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