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朝花夕拾》中的长妈妈和藤野先生都给作者带来了恒久的温暖,请结合相关情节说说他们是怎样温暖鲁迅心灵的。
-
2、 下列对《朝花夕拾》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了为父亲请医生治病的情景,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B、《无常》一文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 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 C、《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忆述儿时阅读的感受,赞美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 D、《狗·猫·鼠》中,鲁迅先生追忆童年时救的一只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
3、《朝花夕拾》中,鲁迅提到了三本在他人生中留下深刻印记的书,一本是长妈妈给他买的《》,一本是想去看五猖会,父亲偏要叫他背的《》,一本是在矿路学堂如饥似渴阅读的《》。
-
4、《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全书主要涉及六个人物,请你根据原著进行填空。
身份
中国老师
日本老师
家人
朋友
保姆
邻居
人物
①
②
父亲
③
④
衍太太
-
5、古诗文默写
“月”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个典型意象,寄寓作者丰富的情感。像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 ”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与牵挂;他的《峨眉山月歌》中的“ , ”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表现了诗人远行的喜悦。所以,同学们,热爱诗词吧,那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诗中有景,曹操在《观沧海》中描写了“ , ”的草木景色;诗中有情,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 , ”表达了游子之悲。
-
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与才女谢道韫相关的典故“咏絮之才”即出自此书。 B、“令堂高寿?”“家慈正是古稀之年。”——这组对话中“令堂”“高寿”和“家慈”都属于敬辞。 C、“她把我的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的手上流.过.”一句中“下”“水”都是名词,“放”“流过”都是动词。 D、“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一句中“田地”一词, 在这个语境中的意思是“地步,境地”。
-
7、阅读语段,完成各题。
春天姗姗来迟,阳光和煦 , 燕子呢喃,草长莺飞。nèn 绿的麦苗从土里钻了出来,与田边的高树俯仰生姿。微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湖水波光粼粼,柳丝轻拂河堤。轻捷的鸟儿总是唱着 liáo 亮的歌,呼朋引伴地卖弄着清脆的喉咙, 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赏花踏青的男女老少,离开喧嚣的城市奔向田野。喜欢露营的人,在幽寂的山涧旁驻足,把帐篷安扎在潺潺的溪水边,热衷拍摄的人背起相机,长途跋涉,奔赴天涯海角。人们沉醉在明媚的春光里,不负韶华。
(1)、阅读上面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nèn绿( ) liáo亮( ) 河堤( ) 热衷( )
(2)、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和煦:
卖弄: -
8、写作
《镜子》
艾青
仅只是一个平面,
却又是深不可测。
它最爱真实,
决不隐瞒缺点。
它忠于寻找它的人,
谁都能从它发现自己。
或是醉后酡颜,
或是鬓如霜雪。
有人喜欢它,
因为自己美;
有人躲避它,
因为它直率;
甚至有的人,
恨不得把它打碎。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可以结合自己的见闻经历,撰写记叙文,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撰写议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
9、古人在为亭台楼阁作记,抒发自己的志向与情感,班级同学准备以《沧浪亭记》为蓝本拍摄短片。全班分成摄影组、字幕组、配音组、编导组等,开展以下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予以罪废① , 无所归。扁舟吴中,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②号“沧浪”焉。
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③小舟,幅巾④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⑤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⑥利害相磨戛⑦ , 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 [北宋]苏舜钦《沧浪亭记》(节选)
【注释】①以罪废:因参与“庆历新政”,37岁的苏舜钦被罢职,闲居吴中(今苏州),修建沧浪亭。②碕:弯曲的水岸。③榜:驾船。④幅巾:古代男子以整幅帛巾束头发。⑤踞:蹲坐。⑥锱(zī)铢: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⑦磨戛:消磨。
【材料二】
初晴游沧浪亭
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雨生,娇云浓暖弄微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鸽相对鸣。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材料三】
【A】二子①逢时犹死饿,三闾②遭逐便沉江。
我今饱食高眠外,唯恨澄醪③不满缸。
——苏舜钦《沧浪静吟》(节选)
【B】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
——苏舜钦《水调歌头·沧浪亭》(节选)
【注】①二子:指伯夷、叔齐,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②三闾:指三闾大夫屈原。③澄醪(láo):清醇美酒。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语句摘录
活用方法
加点字词释义
不类乎城中
课内迁移:佛印绝类弥勒。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东顾草树郁然
杠之南,其地益阔
成语迁移:精益求精
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
词类活用:吾日三省吾身
(2)、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
(3)、摄影组打算拍摄苏舜钦在沧浪亭的生活场景,请结合【材料一】第3段,帮其完成镜头脚本设计。来源
画面描述
预期效果
材料一
第3段
自然景物:
把景的设计和人的情感照应起来,用明媚的景象表现人在自然中的闲适、快乐。
作者活动:
(4)、【材料二】的两首诗都是苏舜钦创作于闲居沧浪亭时期的。字幕组想从中引用优美的诗句,请你选择最喜欢的一句,并赏析其妙处。
A.娇云浓暖弄微晴
B.梦觉流莺时一声(5)、短片以文中画线句作为开篇和结尾的“画外音”。配音组同学想通过虚词读出人物情感,请帮其设计朗读脚本,并结合文本内容与作者情感说明理由。语句
朗读设计及理由
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示例:“也”字读出感叹的语气,作者想要找一块高爽安静的地方来舒展情怀,却没能得到,全句以舒缓的语速、低沉的语调来读,表现被贬后想寻山水排遣内心郁闷而不可得的遗憾、失落和伤感之情。
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6)、编导组摘录了【材料三】中【A】【B】两则诗词片段,为让观众进一步了解苏舜钦闲居沧浪亭时的心境,请你选择其一编入短片,结合【材料一】和你所选诗词的内容,简述理由。 -
10、阅读下面的三组材料,完成下面8-10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为啥越来越多人爱上了“新中式”?①巴黎奥运会上,18岁的自由式小轮车运动员邓雅文夺金后,头戴发簪,向世界展现东方之美;年轻人身穿汉服,走在城市街头、旅游景点,成为一道风景;传统服饰元素亮相中国国际时装周、上海时装周等专业舞台,频频引发关注。近年来,以中国传统服饰为代表的“新中式”美学风靡一时,尤其受到年轻一代的青睐。
②不少年轻人都表示想为自己和家人置办一套典雅又时尚的“新中式”服装,作为过年的“战袍”。在社交媒体上,许多网友将自己这种心态戏称为“中国血脉觉醒”。所谓“新中式”,其实并没有精确的定义。在当代年轻一代消费者看来,那些将中国传统元素与当下审美潮流相结合的服装,都可以被归类为“新中式”。只不过,它并没有多么的隆重华丽,而是更注重追求日常穿搭的简约与实用感。
③“新中式”的新,也恰体现于此。它并不是对传统元素的大量堆砌,而是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完成对服饰与应用场景的多元化探索。当然不只是服装,近来在家居装潢、奶茶餐饮、美妆时尚等多个领坛,都能看到“新中式”的影子。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近2个月来“新中式”搜索量同比增长超200%。
④【A】“新中式”为何能火出圈?首先因为它是足够有美感的。那些加入刺绣、盘扣、水墨等经典中式元素的服装,那些运用提花、扎染、古法花丝等传统技艺的工艺品,那些有着“复得返自然”意境的家居装饰,几乎都透视着独特的东方美学基因。【B】特别要指出的是,“新中式”背后承载着的其实是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现代生活也正在从这个庞大的“宝藏库”中汲取着意想不到的灵感与能量。人们的消费不仅仅是为一种物品买单,更多的是看重其背后所承托的美学意义和文化价值。安踏主创团队设计的中国代表团奥运会领奖服,融入了立领、盘扣、龙麟等民族服饰元素;90后女生设计出中国航天系列主题汉服,展现对“硬核浪漫”的想象……内涵与美感并存的“新中式”服饰,经由Z世代的创新创造,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并吸引越来越多的世界目光。
⑤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将传统文化作为表达自我态度的新方式,这背后其实是他们坚定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他们将文化穿在身上,内化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是在从中获取一种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
⑥悄然刮起的这股“新中式”风,似乎给了我们新的启示:对于传统文化,我们依然心存敬畏,但也可以不只是远观,它有很多种鲜活的打开方式,人们也可以在一种更松弛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美学魅力。中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期待沉淀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服饰,在Z世代的创新创造中,绽放新的时代光彩,向世界讲述更加精彩的中国故事。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材料三】①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哔哩哔哩联合出品的中式奇幻动画片《中国奇谭》,广受好评。开篇即巅峰之《小妖怪的夏天》,在借道西游记的故事路径下,徐徐展开中国风的画轴,猛然间却发觉讲的是一只社畜小猪的故事。无论是恼怒于下属教他做事的熊教头,还是叮嘱多喝水心疼儿子熬夜到头秃的猪妈妈,都是当代年轻人基于自身感受,而对西游故事进行的重构。当然故事无论如何翻新,传达的总是惩恶扬善这些中国文化中最为根本的道理。 (选自《文汇报》文艺评论)
②穿中国衣、喝中国茶、看中国剧,已成为世界向上青年的标准动作。【C】据中国外文局统计,“孔子”“功夫”“春节”等一大批传统中国词汇,已由英文翻译还原为汉语拼音,直接活跃在西方语系中,而“一带一路”“中国梦”“高铁”“支付宝”等一批时代新词,也已获得了世界范围的高度认同,成为世界年轻一代交流的共通话语。
(摘自网络评论)(1)、下列对三则材料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新中式”潮流生活内容丰富,我国国潮经济市场规模和增长率预计将逐年递增。 B、“新中式”服装并不华丽隆重,是因为日常穿搭要注重简约实用,外观不再重要。 C、《小妖怪的夏天》广受好评,源自于年轻人对西游故事的形式、道理进行了重构。 D、“新中式”风潮,启示我们可以用更多创新的方式,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文章经常会使用一些特殊的词语或句子来加强论述的效果。材料二第④段和材料三第②段中的画线语句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请从【A】【B】【C】中选2处分析。(3)、《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你的同学准备阐述“中华文化具有创造力和包容力”这一观点,请你从上述三则材料中筛选并提炼相关内容,帮助他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道德与法治》教材有关内容:“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
11、阅读
小巷斫琴人
刘学刚
车从东关大街驶入鞠家村东巷,仿佛喧哗的瀑布跌入沉静的潭水,座座平房古朴安静,一如水底的礁石。小巷中有琴声流淌,还有歌声,犹如随流飘扬的桨声渔歌,透露出古密州淳朴温和的民间韵味。
寻声暗问,弹唱者是一位叫李加涛的斫琴人。渐次响亮的弹唱声暴露了他的栖身地,城中村一个简朴幽静的民居。黑漆大门开着。两间南屋和三间北屋守护的小院,优雅得让人内心一颤。东植荷花,西育芭蕉。南屋外墙上挂着三五竹筒,竹筒开裂处有马齿苋探出许多细嫩的茎,开出红的、黄的、粉的小花,就像在乡野上那样,坦然率真,健康茁壮。
一个清瘦的男子迎了出来。他四十出头,脸庞瘦长,看上去很像文弱的书生。这个腼腆羞涩的男子是诸城百年以来第一个斫琴人。民国初年,诸城派斫琴师北上南渡,诸城古琴之音成了人们绵长而忧伤的回忆。
李加涛缘何结谊斫琴,他的故事有无奈,有忧伤,也有咀嚼不尽的幸福。大李曾在一家大型木器厂上班,妻子是木器厂的女工,夫妻俩就像螺栓螺母一样,牢固着一个温馨的小家。后来,企业经营不善,夫妻双双下岗。妻子的满面愁容和儿子的无邪笑容犹如两张碟片反复播放,尖细的唱针划痛的是他的心。他像一截被抛弃的木头,唤醒他的是铁锯刨子。他蹬着三轮车,拖着铁锯刨子木头,以及沉重的家庭负累,穿梭于各个居民小区,给人家打家具、搞装修。他起早贪黑,午饭冷馒头蘸热水,晚上铺几块木板,睡在工地上。就在个人创业稍有起色之时,那些吃过的苦、遭过的罪,无情地折磨着他的胃部。等他做完胃部切割手术,在病床上费力地用手臂撑起瘦弱的身体时,恍惚中,他看见一块木头被分解,被剥离,被暴晒,被淫雨侵袭得处处霉斑。
凡俗日子就是一堆坚硬粗糙的木头,只有诚实生活的人才像铁锯那样投入,发现木头的纹理之美。仿佛一个溺水者,搭救大李上岸的是一块木头。
多年以后,大李依然记得那个秋日的黄昏,在暮霭洒入庭院,儿子鸟雀一样蹦蹦跳跳的脚步让暮色变得温暖迷人。开学第一天,儿子报名参加了学校的古琴社团,央求爸爸给他准备一张古琴。在无力购买和无力出门打工的双重困境下,大李的目光落在庭院里那堆长长短短的木头上,那些走失的木屑如雪花飘然而至,而后,锯木声、刨木声、敲打声,以及咳嗽声,宛若梦境一般出现。他要给儿子斫一张古琴,让粗糙的木头涅槃重生,长出绿叶的手指,长出鸟鸣和南风的合奏。
古琴的斫制时间漫长,斫制、灰胎、推光等每一步均须精细打磨。大李告诉我们,他专事斫琴以后,把儿子用过的那张古琴命名为“凤来仪”,那是他斫木求音的初始,寻常木头由笨拙的家具朴素转身,成为接通人间天籁与良操美德的乐器。那张耗时半年的古琴经由儿子的手进入校长的视野时,校长就像看见了传说里的大舜古琴一样,惊得张大了嘴巴:这是诸城人斫制的古琴!
大李斫琴已十年。斫一张琴,须一百多道工序,斫制三年。其中,髹漆最为耗时。说到漆,大李不说大漆致人过敏,而把它视为牙齿锋利的动物:大漆“咬”人呢,不要碰琴板。回忆被大漆“咬”过的情形,大李依然心有余悸。初学斫琴的他,不知道看似如稀泥一样柔软的大漆,却像野兽一样桀骜不驯。他未戴手套口罩,赤手上阵。结果,手臂、脖子、腿脚都被大漆“咬”出红红的小疙瘩,越挠越痒,疙瘩越多,疼痒难耐,呼吸困难,就像喉咙里塞了一块木头,咳不出来,咽不下去,苦不堪言。斫琴,是双手在木头上的一次危险而快意的旅行,是用大漆灰胎将高山流水、清风明月永久贮存的一次精神冒险。
南风缓缓吹,古琴悠悠响。我们踏上归途时,依稀有琴声萦绕耳畔。木头是斫琴人和丝弦唤醒的,而木头和丝弦又唤醒了一个木匠。他在琴胚上精心雕刻着图案,雕刻着美好生活。
(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将思维导图填写完整。(2)、研读,品文章之味。研读内容
研读路径
车从东关大街驶入鞠家村东巷,仿佛喧哗的瀑布跌入沉静的潭水,座座平房古朴安静,一如水底的礁石。小巷中有琴声流淌,还有歌声,犹如随流飘扬的桨声渔歌,透露出古密州淳朴温和的民间韵味。
①关注开头。请分析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这是诸城人斫制的古琴!
②关注句子重音。请从重音角度设计句子的朗读并简述理由。
他要给儿子斫一张古琴,让粗糙的木头涅槃重生,长出绿叶的手指,长出鸟鸣和南风的合奏。
③关注语言表达技巧。请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木头是斫琴人和丝弦唤醒的,而木头和丝弦又唤醒了一个木匠。他在琴胚上精心雕刻着图案,雕刻着美好生活。
④关注结尾。文章结尾意蕴丰富,请联系全文阐述你的理解。
-
12、通常人物在小说文本中的第一次正式出现被称为“人物出场”,《水浒传》中的“人物出场”设计精心,请一起参与整理完成下表。
出
场
设
计
作 用
举 例
塑造人物
a.描外貌:如第十四回“似秀才打扮,戴一顶桶子样抹眉梁头巾,穿一领皂沿边麻布宽衫,腰系一条茶褐銮带,下面丝鞋净袜,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 这是①(人名)的出场。
b.展性格:如第十八回“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似土。” 这是②(人名)的出场。
③
a.牛二出场被杨志杀死,使得杨志被发配到大名府。
b.“踢杀羊”张保出场,才有了石秀与杨雄相识并结拜为兄弟。
调控节奏
如第九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④】(补全回目),其中林冲所打人物的出场使得小说的节奏即刻变得紧张起来。
-
13、一位同学想在《艾青诗选》中选一首配乐朗诵。请参照示例,在备选诗作中选一首,从备选的背景音乐中选一首与之匹配,并阐述理由。
【示例】 我选朗读《我爱这土地》,配乐《多情的土地》。《我爱这土地》通过鸟儿对土地的忠诚,表达了艾青对国家的热爱,对侵略者的痛恨,和对光明的热烈向往,感人至深。所配乐曲深沉细腻,情感真挚,令人感动。两者相得益彰。
★备选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
背景音乐备选
音乐简介
《皮尔金特第一组曲》
爱德华·格里格的管弦乐组曲,肃穆雄浑。
《多情的土地》
施光南作曲,厚重深情的旋律显示出的深沉的历史感。
《月光下的云海》
久石让的作品,缓慢忧伤
-
14、请你参考示例,任选一张古诗卡片,将其改写成一节现代诗。要求:保留原作主要意象,体现原作意境;可适当融入联想和想象,丰富诗歌意蕴。可用“/”表示分行
【古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改写示例】
乌鸦的哀呜/穿透了江边结霜的老枫/月亮落下化作跳跃的渔火/客船中枕着寒风的/是颠沛的愁容
【古诗卡片A】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古诗卡片B】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
15、一些意象和典故在新诗、古诗词中都有使用,请你完成梳理
新诗
古诗词
归纳点评
天空含着一个古老的月亮,
我含着一颗怀乡的心 。
——李少君《远望》
, 。
——杜甫《月夜忆舍弟》
两首诗都通过写“月”,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情感。
我愿我们的生活像一片片白帆,
永远寻求不冻的港。
——刘湛秋《帆船》
, 。
——李白《行路难》
三首诗都通过写“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啊!
——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两首诗都用了“雪”这个意象,象征生活中的苦难。
假如没有你,太阳,
一切生命将匍匐在阴暗里,
即使有翅膀,也只能像蝙蝠
在永恒的黑夜里飞翔。
——艾青《给太阳》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时。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两首诗都写了“太阳”,情感却截然不同,艾青借歌颂太阳,表达了 , 刘长卿写太阳落山,展现凄凉萧索的氛围,烘托郁郁不得志之情。
樵夫应该还在山中砍柴,
对弈仙童,早已不知去处。
——曹宇翔《烂柯山上》
,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两首诗都用了“王质烂柯”典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心怀满腔悲愤与哀叹,
抱石纵身投入汨罗江水,
竟让华夏为你感伤了两千余年。——王飞《魂兮归来》
汉文有道恩犹薄,。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两首诗都用了“屈原投江”典故,表达了对空有报国才志却不得重用的先贤的惋惜。
-
16、一位同学在朗读素材时,对几处字音字形不太确定,请你帮他梳理。
我从东方来,
从汹yǒnɡ着波涛的海上来。
我将带光明给世界,
又将带温暖给人类。
——艾青《黎明的通知》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yè ,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穆旦《春》
我是干瘪的稻穗 ,
是失修的路基,
是淤滩上的驳船,
把纤绳深深,
勒进你的肩膊。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记忆的梗上,谁不有,
两三朵娉婷,披着情绪的花。
——林徽因《记忆》
-
17、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跟随古今作家领略大好河山后,你是否也忆起了自己曾经登临过的山水胜迹?“最爱湖东行不足”,你是否感受到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深以及意犹未尽之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你是否感受到作者厌倦官场,寄情山水,徜徉苍穹之下,以山水之色疗愈自身?现在,和我们一起分享有关山水的经历和感受吧!
要求:请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抒发情感,也可阐述观点;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600字;文章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
18、山水小品是文人在描写山水之美的基础上抒发自己的审美情思,情景交融,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阅读时可以按照赏景、赞景、融景的方法来阅读。
(甲)
答谢中书书
【南朝齐梁】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游斜川并序①(节选)
【东晋】陶渊明
辛酉正月五日,天气澄和,风物闲美,与二三邻曲② , 同游斜川。临长流,望曾城③ , 鲂④鲤跃鳞于将夕,水鸥乘和以翻飞。彼南阜⑤者,名实旧矣,不复乃为嗟叹。若夫曾城,旁无依接,独秀中皋,遥想灵山⑥ , 有爱嘉名。欣对不足,率尔赋诗。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⑦年纪乡里,以记其时日。
【注释】①这是诗人陶渊明所写的诗《游斜川》的序文,写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年),诗人当时年已五十岁。斜川:地名,位置不详。②邻曲:邻居。③曾城:山名,在庐山北。曾同“层”。④鲂(fáng):鱼名。⑤南阜:南山,指庐山。⑥灵山:指昆仑山最高处的曾城,又叫层城。⑦疏:有条理地分别记载。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夕日欲颓
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③临长流
④有爱嘉名
(2)、山水无言,而美在字里行间。请选择你喜欢的欣赏角度,从甲、乙两文中各挑选一个句子,共赏自然山川之美景。欣赏角度:
①视角多样:早与晚、昼与夜、春与冬,皆成风景。
②生机无限: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尽在短文的字里行间,动植物都是生机勃勃的。
③细节生辉:美感就在某个字眼里,美感就在句子细微之处。
④多种感官:风景可以看,可以听,可以触碰,更可以用心感受。
⑤色彩丰富:山色葱茏,花卉灼灼,其实云雾、夕阳、落叶有各自的颜色。⑥……
(3)、都是写山水风景,(甲)(乙)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两文内容加以分析。 -
19、阅读
(一)
大学生兴起“特种兵式旅游”:一天8个景点、晚上只睡3小时
近日,红星新闻记者发现,“特种兵式旅游”“军训式旅游”等词条成为热门话题。
大学生朱玳莹分享了自己已规划好的五一长沙之行。她告诉记者,目前已经独自前往9个城市,累计打卡景点破百,“最强的一次,应该是寒假八天跨越浙赣皖三个省份,打卡了几十个景点。”她还分享了去四川广元的一日军训式旅游体验,上午九点多到达广元,当天打卡了8个地点,包括皇泽寺、明月峡、千佛崖、凤凰山公园等,晚上23点左右才回到学校。
(根据“成都商报红星新闻官方账号”整理)
(二)
“特种兵式旅游”火了!专家解析火爆背后原因
记者:“特种兵式旅游”为何爆火?
马世罕(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经历了疫情三年的相对封闭,不少大学生的出行计划都被搁置了。如今,“终于放开了,赶紧出去玩”的心理被放大,很多人对于旅游都抱有一种“补偿心理”,对于旅游的渴望和急迫感成为了“特种兵式旅游”迅速发酵的推手。
其次,“特种兵式旅游”爆火的一大原因是依托于社交媒体平台的宣传和放大效益。“挑战24小时狂吃”“主打的就是一个极限”各类极具吸引力的标题,为这类短视频和帖子带来上亿的播放量,也引发了中国各地大学生的效仿。
最后,“特种兵式旅游”反映出当代年轻人对于旅游消费“性价比”的渴望与追求。很多大学生可能会选择通宵火车或者红眼航班,以降低旅游成本。
(根据“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官方账号”整理)
(三)
“特种兵式旅游”致受伤,旅游应遵循自己的节奏
5月5日,一则新闻迅速冲上了热榜,引发关注。青年小胡在一天时间内打卡杭州7个热门景点,总共行进三万多步,最终导致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无法走路。有网友留言:再也不敢“特种兵式旅游”了。
“特种兵式旅游”指的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游览数量尽可能多的景点,具有时间紧,花费少,游览景点多的特点。笔者认为,它并非适合所有人,旅游出行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旅游的目的选择适合个人节奏的旅游方式。
(根据“腾讯网”整理)
(1)、从以上三个新闻标题中任选其一,分析这个标题的特点。(2)、如果你是记者,要采访新闻(一)中的大学生朱玳莹或新闻(三)中的青年小胡,请设计采访提纲。采访对象:
采访目的:
采访问题:
(3)、对于“特种兵式旅游”,你是否赞同?请写一则短评,要求100字左右,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达合理。 -
20、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小语在研学活动中阅读了散文《在晦暗的日子里追光》,领会了父亲的精神风骨,请你一起完成各题。
在晦暗的日子里追光
廖玉群
父亲那时不过二十出头,噼里啪啦打得一手好算盘,这手艺帮了他大忙,让他无限风光地被招进都安镇供销社,谋到一份轻松又体面的工作——坐柜台当售货员。
那年年底,父亲却卷着铺盖打道回府了。任凭爷爷奶奶怎么追问,父亲始终不开口。后来才得知,供销社遭了贼,一百二十八块钱在我父亲的手里弄丢了,父亲面临两个选择:一是赔偿;二是辞工,以工资抵丢失的钱款。这一百二十八块钱直接把父亲的胆子吓破了。他没头没脑地选择了辞工回家这条路。
用我奶奶的话来说,这就是我父亲的命。父亲命中注定要在米糠湾的土里刨食。
父亲从供销社带回来的,除了原先带去的铺盖、脸盆、水壶这些家什,还有一身的“毛病”。
米糠湾夏天的午后是忙碌的,太阳当头晒,得赶紧收谷子、晒谷子。午饭都送到地头,干活儿的人匆忙填饱肚子,丢下饭碗,又得接着忙田里的活儿。我的父亲可不是,他必须回家吃饭。饭后,按部就班地先来一支烟。一支烟过后,他还要给自己安排个午睡。
午睡一事彻底把我母亲惹恼了:“你以为你还是干部啊,还午睡!”
在母亲看来,农民就不该午睡。母亲的声音如惊雷,雷声之后,一瓢水直接泼向父亲的被窝。但父亲的沉默中有一种坚不可摧的力量,他在这种力量的保护之下,风雨不动安如山。
我不知道母亲是不是为嫁给父亲而后悔。她其实是被父亲的另一个“毛病”给蒙骗了。
父亲写得一手好字,他悬腕、提笔,不用摆什么架势,下笔成字。父亲写得又快又好,我曾想,那些文字如果能发出声音,一定是奔马一般“嘚儿嘚儿”的有力的声音,那些字看起来如腾飞的骏马,像在跑,又像在飞。
我的母亲年轻时曾被那些奔马一样的字深深吸引,后来渐渐领悟到,在盐巴都要淡着吃的日子里,这个爱好是个吃钱的爱好。笔墨纸哪个不要钱?再说,一个侍弄土地的人,弄什么笔墨!母亲越来越觉得这爱好其实就是父亲的一个大毛病。好在父亲及时调整策略,以河水代替墨水,而且把一张旧报纸的功能发挥到极致,反复使用,才使得这个爱好幸存下来。
这个爱好终究没有辜负父亲,让他在晦暗的日子发了一次光。
临近春节的一个圩日,县文化馆在集市的圩亭举行现场写春联比赛。我父亲刚卖完菜赶上了比赛。父亲一挥毫,博得人们的喝彩,还获得了十块钱的“巨额”奖金。
我父亲拥有了这十块钱的独立支配权,他决定用这笔钱来做一件他觉得最有意义的事情。父亲的决定出乎我们的意料,他不买肉,不买糖果,不买鞭炮,也不买年画,他要用这十块钱请我们去镇上的电影院看一场电影。
看电影?看那种一闪就过去的东西?那还不是和打水漂一样?母亲明确反对,可反对有什么用呢?
荞麦花开的时候,父亲总算兑现了他的诺言。那是我平生第一次在电影院里看电影,我才发现那个有声有影有光的世界,和露天电影完全不一样。我们的位置在电影院的正中间,放映师在调试时,把我们的影子都投到银幕上了。电影是咿咿呀呀唱戏的那种,父亲看得津津有味。我们看不懂,但声光影制造的效果也足够让我们兴奋了,等到结束,我们意犹未尽,齐刷刷地站起来,借着光把影子又投射到银幕上一回。
回去的路上,我们仍津津有味地谈论着电影相关的细节。走进米糠湾时,小妹忽然出声叫起来:“电影!我们走进电影里了!”这还是我们天天劳作的田地吗?天上的月光如同白色的荞麦花,地上的荞麦花如同天上的白月光。它们相互映衬,铺天盖地,形成一大片朦胧的银光,照进我们的眼里。那么美,比银幕上的还要美呢!一时间,我们都选择了沉默,一齐静默地站在那一大片银光里。
(1)、梳理文章内容,概括父亲的“毛病”有哪些具体表现。(2)、请从标点符号的角度,分析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标题“在晦暗的日子里追光”的内涵。(4)、《红星照耀中国》中不少人物就是“在晦暗的日子里追光”,请结合具体人物与情节,举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