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名著阅读;根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内容,按要求答题。(1)、结合保尔的成长历程,请你根据小说的内容在横线上填入相应的情节。(2)、《经典常谈》是写给中学生看的一本书,与一般学术著作不同,它娓娓道来,常有引人入胜之处。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一谈阅读经典的意义。
-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陪父亲看戏
①一个春寒料峭的周末,我从城里回水乡的小镇,去看望住在我妹妹家的父亲。由于临时有事,启程晚了些,到了妹妹家已经好吃午饭了。
②吃完饭,在客厅里跟父亲喝茶聊天,一向爱聊天的父亲似乎有些心神不宁,不时抬头看看墙上的挂钟。我问他有事,他说没事。妹妹进来说,父亲要去看戏。
③原来,镇子里新开辟了一个农贸市场,请来县剧团以示庆贺,演的是老戏。父亲是个戏迷,早就打听着这一好消息。因为我刚回来,父亲觉着应该在家陪我聊聊,可是又惦记着看戏的事。
④一听看戏,我也来了兴致,因为许多年没在老家看戏了。不过,我对那些老掉牙的老戏倒不怎么感兴趣,目的是再重温一下在乡村看戏那种情景。于是,我提出跟父亲一块去看戏,父亲听了高兴得像个孩子,操起马扎就要走。
⑤戏台搭在露天市场上,从妹妹家到市场有三里多路。我要搀扶父亲,父亲却不肯,非要自己走不可,父亲一辈子就是这么个犟脾气。路窄,看戏的人多,说说笑笑,欢天喜地,我跟在父亲后边。年轻时如铁塔一般高大壮实的父亲,如今毕竟老了,腰背弯得非常厉害,人整个地缩了一大截。望着父亲的佝偻的背影,我忽而想起小时候,跟着父亲看戏的情形。
⑥那时,镇子在农闲时节,有时请来剧团演出,一般是在晚上。我们村离镇子有五六里地。父亲没上过学,不识字,却十分喜欢看戏,特别是那些老戏,他对戏中的那些人物和情节能够如数家珍,甚至还能一字不差地背过许多段戏文,高兴的时候还自个儿哼哼上几句。因此,一有演出,父亲就带上我徒步去镇子上看戏。戏台前面的好位置,早就让镇子上的人占去,我们大都是站在后边,远远地看戏台。父亲把我架在脖子上,我一边吃着父亲买来的糖球之类的,一边洋洋得意地看戏。其实,那时我年龄小,根本看不懂那些装扮怪异、拖着长腔的老戏,只是爱跟着父亲来凑热闹。吃完了糖球,不多会儿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父亲就把我驮在背上或抱在怀里。几乎每次散场,都是由父亲背着我回家。
⑦想着如烟的往事,看着年迈体衰的父亲,陡然心中涌起一种难言的酸楚。
⑧人山人海,挨挨挤挤,我搀扶着父亲,终于寻到了一个靠近戏台的好位置。刚刚坐定,戏就开演了,演的是吕剧《王定宝借当》,这是父亲最爱看的老戏。父亲满面喜色,仰着头,咧着嘴,不停地吧嗒着旱烟袋,目不转睛地盯着戏台,真是看得津津有味。看着父亲那十分投入忘情的样子,我心里偷偷地直发笑。
⑨这时,我的手机突然响起来,是城里一位要好的同学打来的,催促我赶紧回去,说晚上去某宾馆参加同学聚会。犹豫片刻,看着身旁陶醉戏中的父亲,然后断然回绝了,说在老家陪父亲看戏。
⑩红日西沉,戏才演完。父亲饶有兴致,似乎意犹未尽,一路上唠唠叨叨,评说剧情和角色,父亲十分高兴。陪着父亲看戏,我心里也有一种别样的幸福。
(1)、文章以 “陪父亲看戏” 为题,有什么好处?(2)、第①段中成语 “春寒料峭”,有什么作用?(3)、第⑤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4)、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文中最后一句话 “陪着父亲看戏,我心里也有一种别样的幸福” 的理解。 -
3、阅读下列非连续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在世界各国、地区或国际组织提出的 21 世纪人才核心素养框架中,几乎无一例外把沟通与合作能力放在非常重要甚至最重要的位置。有研究报告指出:沟通与合作素养位列各个国际组织和经济体高度关注的七大核心素养之首。
人们经常把 “沟通” 和 “说话” 画上等于,仿佛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就是沟通,其实不然。沟通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息的互换,双方基于收到的信息,在各自理解的基础上达成目标。沟通的形式非常丰富,包括说话、写字、表情等多种因素。一个沟通素养良好的个体,能够综合运用语言与非语言的媒介,有效地与他人或群体进行交流。
有效的沟通是一种人际交流过程,需要沟通双方最终达成共同协议。为了最终达成沟通协议,需要注意三个策略:首先是沟通者要 “深度理解” 对方包含的意图、情绪、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其次需要 “有效表达”,沟通者在不同的情境下,运用语言及非语言等多种形式,清楚地传达信息,表达思想和观点。最后,沟通者还需具有 “同理心”。同理心,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站在他人角度思考、处理问题,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同理心比同情心包含更多的认知因素,而同情心比同理心包含更多的情感因素。有研究表明,同理心的基本动机是利他,同情心的基本动机是利己。利他动机,最终达到的目标是帮助他人减少痛苦而不期待奖励;利己动机,则想减轻自己的压力,或者避免不利的感受,或者期待奖励。
【材料二】
沟通漏斗,是指工作、学习、生活中沟通效率逐渐下降的一种现象。如果一个人心里想着 100% 的东西,当你在众人面前、公开的场合用语言表达心里所想的 100% 的东西时,这些信息已经漏掉了 20%,那么你说出来的信息就只剩下 80% 了。而当这 80% 的东西进入别人的耳朵时,由于听众文化水平、知识背景等原因,信息量只存活了 60%。实际上,真正被别人理解并消化了的信息大概只有 40%。三天过后,等听众遵照领悟的 40% 的信息开始行动时,信息量最终变成了 20%。三个月后,信息衰减得可能只剩下最初的 5% 了。因此,我们一定要掌握一些沟通技巧,争取让这个 “漏斗” 漏得越来越少。
【材料三】
有效的沟通,需要围绕设定的目标,在个人或群体间相互传递信息、思想和情感。有效沟通大纲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沟通的思路,提供不同维度的思考方向和支架,它是帮助我们刻意练习,以达到自如沟通的工具。
(1)、 根据材料一、三的相关内容,解释什么是 “有效沟通”。(2)、材料二划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材料一划线句中加点字能否去掉,为什么?几乎无一例外把沟通与合作能力放在非常重要甚至最重要的位置。
(4)、下面是小渝和妈妈的一段对话。请你根据这段对话,结合材料一、三的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给小渝提出两条建议,以帮助小渝更好地与妈妈沟通。妈妈:上了初中,你不能再参加绘画培训了。
小渝:我要参加,我喜欢绘画!
妈妈:绘画培训会影响学习!
小渝:不,你不能干涉我的自由!
-
4、古诗文默写
诵诗词,背古文,感受经典魅力:“ , ” 是《卜算子・咏梅》中写梅花即使遭受摧折也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品行;“ , ” 是常建在《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以声写静,表现出环境的清幽和内心的宁静;白居易《卖炭翁》把对老翁的同情、怜悯包含在描写其矛盾的内心活动中:“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推己及人,发出了为民请命的最强 “ , ”;《石壕吏》中表明差役凶暴、老妇凄苦的诗句是:“ , ”。
-
5、中国 “和” 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某校开展以 “和” 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围绕 “和” 的主题,老师已经设计出活动项目一,请你再设计两个活动项目。
项目一:讲述 “和” 故事比赛
项目二:
项目三:
(2)、为了宣传 “和” 文化,小语同学制作了一副海报(温馨提示:海报的左边是武器,右边是盾牌,请说说这幅海报的画面内容和寓意。 -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是战国时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 B、《礼记》又名《小戴礼记》,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 C、韩愈是唐代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 之首,有 “文起八代之衰” 的美誉。 D、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现代主义诗人,代表作有 “三吏”“三别”。
-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学生正处在身心不断发展变化的重要阶段,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B、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 C、有些科学家认为,转基因大米富含维生素,可以有效改善发展中国家人们营养不良。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园的荷花尤其特别引人注目,游人不由得驻足欣赏。
-
8、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立夏前一天,雨稀里哗啦下了一白天。雨停了,我和好友驱车前往药王山____。____。____。____。人不登上山去,只那么远远一望,心里便是一片的宁静,一片的清澈旷远了。
①抵达山下时,溪水淅沥的响,“空山新雨后” 意境也不过如此吧
②去的路上,空气闻起来甜滋滋的,满目青翠欲滴,十分养眼
③不时有鸟儿飞来飞去,几声鸟鸣更添几许幽静
④山尖上云雾缭绕使青山若隐若现
⑤傍晚的药王山,很是安静,车轮在白油路上驶过,留下 “沙沙沙” 的声音
A、②⑤④③① B、②⑤③①④ C、③②⑤①④ D、③②①⑤④ -
9、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乘风破浪,扬帆远航,领航中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 当零点的时钟敲响,一首气势 páng bó 的《领航》将东方卫视跨年盛典____最高潮。深情细腻的女生触动人心,高亢激昂的旋律催人奋进,激励着中华儿女荧屏内外砥砺前行。荧屏上,大气写意的船型舞台,生动____着时空的行进感和情感的澎湃感。这艘 “航船” 从黄浦江畔出发,引领观众的视线,沿着水岸线,____到波澜壮阔的新征程,在《领航》的歌声中迎接新年的到来。荧屏外许多观众的心灵情感受受到了 zhèn hàn,不禁____。
(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江畔
波澜
páng bó
zhèn hàn
(2)、依次填入横线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推进 涌现 延长 热泪盈眶 B、推进 涌现 延伸 叹为观止 C、推向 呈现 延伸 叹为观止 D、推向 呈现 延长 热泪盈眶(3)、划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
10、请以“▲ , 原来这么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先补充完整题目,横线可填“快乐”“幸福”“成功”“阳光”等等。
⑵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⑶不少于600字。
⑷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油菜花开
祁云枝①迎春花在节气中醒来,苏醒在尚未展叶的枝条上,开始用黄色的小喇叭,一一唤醒草木邻居。玉兰率先脱掉茸毛外套,踮脚、侧腰,那甜丝丝的花香,便一缕缕氤氲在空气里,把我、蜜蜂和四周的廊亭花柱,全都笼罩在它的香味里。桃花接力,未曾开口,已粉面含羞,夭夭倾城;连翘、金钟、棣棠,对镜贴花黄;樱花、海棠、紫荆、丁香、姚黄、魏紫,都以最美的姿态,登上了春的舞台。
②和这些千娇百媚的春花不同,油菜花的出现,像一大群年轻人兴高采烈地一起涌来,肩并肩,手挽手,每位成员,都自带光芒。阳光和煦,微风轻摇。当我把目光定格一朵小花时,我发现了油菜花的秘密,看到了动植物之间互惠共赢的亲密关系。
③指甲盖大小的四枚花瓣,十字形两两相对,围绕在花蕊身旁,如一首精妙的绝句。无数朵十字小花,绽开一嘟噜,连成一大片。细看,质如宣纸的花瓣上,有枝杈形的暗纹。这是油菜花给蜜蜂精心设计的路标,箭头直指花心里的蜜汁。四长两短的六枚雄蕊,弯腰凑在雌蕊身旁,它们已商量妥当,接下来,油菜花与蜜蜂,要进行一场合作。
④尊贵的客人来了。一只蜜蜂,翅膀似晃动着一团雾,在我的眼前盘旋了一小圈后,停在一朵油菜花上。蜜蜂身体浑圆,穿着黑黄相间的条纹衣裳,阳光下,泛出金属的色泽,看起来结实有力。它对我视而不见,急慌慌落座花瓣餐桌,享用起油菜花捧出的花蜜。少顷,为了吸食更多的蜜汁,蜜蜂把整个头部都没入花心,身体弯成了弓形,一点儿也不在意自己的吃相。它那毛茸茸的背部,很快,就沾满了花朵用雄蕊抖落的花粉。
⑤享用完这朵花里的蜜汁后,小家伙搓搓手,又抹了抹嘴巴,急匆匆飞走。这一次,甚至没来得及遛弯,就降落到另一朵油菜花上。它太忙了,马不停蹄地赶赴花儿的宴席,从这朵到那朵,一刻也不停歇。看过一篇文章,说一只蜜蜂,一天要造访几千朵花采蜜。几千朵花哦,是个劳模呢。
⑥我站在油菜花丛中,感受它扑面而来的光芒,久久不愿离开。
⑦记忆,在一朵朵油菜花上流转。
⑧在我的家乡渭北旱塬,每年春天,绿色的麦苗间,油菜花盛开的样子,真叫人欢喜。仿佛有人用太阳光沾了金粉和露水,一笔一画在乡亲们的责任田里画出一个个金色的太阳。那时,年少的我们,在田埂边,尽情演绎“儿童急走追黄蝶”的游戏。
⑨油菜花开的时候,村庄变得热闹。追逐花期的放蜂人,不知道何时把一排排蜂箱整齐地码放到田间地头,他们就住在一旁搭起的帐篷里。蜜蜂嘤嘤嗡嗡地飞入油菜花地,田野上,响起交响曲。
⑩我幼年的记忆里,与油菜花一起出现的,还有油花卷。那时候我家六口人,一年最多吃十斤菜籽油,盛在一个四四方方白色的油桶里。炒菜油是按勺下锅的,那年月,母亲若认为什么东西稀缺且有价值时,就会说它“金贵如油”。蒸油花卷的面粉,是自家地里产的麦子磨的,花卷里的清油,也是自家的油菜籽压榨的。麦子和油菜,都携带着大地的温暖。一层面饼抹一层油,撒入盐、五香粉和其他食用颜料,折叠,卷起,切成小剂子,一扭一拧,便呈现出美丽的花纹和形状。记忆中的油花卷,还没有出锅,香味就充盈整个屋子。
⑪母亲心灵手巧。她蒸的油花卷,层层叠叠如盛开的鲜花,貌美,暄软,油香。一层面饼,若是抹上辣椒面和菜籽油,便蒸出一屉红白相间的康乃馨。若是抹上紫甘蓝,就绽开紫玫瑰,加了韭菜葱花,又开出绿雏菊……面皮薄厚,菜籽油是否抹匀,食用颜料如何加工搭配等,母亲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⑫又一只蜜蜂飞来,在它忙碌的嘤嗡声中,我的思绪,再次回到油菜花。我伸出手指,轻轻触摸蜜蜂采过蜜的那朵小花,忽然间明白,油菜花金黄的“绝句”,只有忙碌的蜜蜂,才能真正吟咏出甜蜜的味道。(有删改)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插叙部分的内容。(2)、按要求回答问题。①朗读下面这句话时,加点字可以重读,请简析理由。
小家伙搓搓手 , 又抹了抹嘴巴,急匆匆飞走。
②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
一层面饼抹一层油,撒入盐、五香粉和其他食用颜料,折叠,卷起,切成小剂子,一扭一拧,便呈现出美丽的花纹和形状。
(3)、文章第①段与题目“油菜花开”似乎没有关系,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4)、阅读第②段划线句,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发现了“油菜花”什么“秘密”?(5)、文章结尾段有何作用? -
12、阅读尉承栋的《非凡皆自“愚处”起》 一文,完成小题。
①有位画家用四年工夫画出一幅作品,引起轰动。一位青年人向他请教:“我能一天画一幅画,可卖出它却要一年的时间。”画家对青年说:“你可以试着换一下,用一年时间去画一幅画,看能不能在一天内卖出去。”
②好作品出自反复打磨,凡事亦需拼一番笨功夫。习武之人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站桩的功底,到头来学到的不过是花拳绣腿。做人做事莫不如此,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成功才会有可能。如果急于求成,偷懒耍滑,到头来只会一事无成。
③“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非凡皆从“愚处”起。不少古人“尚拙”,更在“拙”处建功。清人曾国藩学习上讲求“读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功”,其行事风格被同僚讥笑为“迂拙”。然而在他看来,“凡奇谋至计,总在平实处”。客观说来,“笨拙”的好处在于,不投机取巧,虚心以待事,耐心以经事,遇到困难和矛盾只知扛过去,而决不会绕着走、躲着跑。如此“笨拙”,反而更能打牢基础,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④想起一位大学老师的话:“今天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多,而是知识太多;不是不够聪明,而是过于聪明,缺少从愚处做起的踏实精神。”细细想来,但凡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哪个不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于敏院士为研究氢弹,甘愿隐姓埋名28年;一代代航天人创造中国载人航天的奇迹,秘诀在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为研制防治疟疾的药方,从包括各种植物、动物、矿物在内的2000多个药方中整理出640个,再从中进行100多个样本的筛选,最终获得青蒿素样品。
⑤不可否认,时代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我们确实需要创新求变、弯道超越。也不是说我们凡事只能使“笨劲”,不能用“巧力”。但必须懂得,走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捷径的获取,靠的是日积月累的能力,而不是挖空心思的妄想;捷径的完成,靠的是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一劳永逸、一步登天。很多人“一举成名”的背后,是“十年寒窗”的苦功。天底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也没有天上掉馅饼的机会,真正的捷径,其实只有苦干这一条。
⑥华罗庚在诗中写道:“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硬要把“伪聪明”当作真聪明,不过是真愚夫的做法。做事情,总还是要拿出那么一点“愚劲”、那么几分“拙气”的。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文章开篇讲了一个画画方面的事例,用意何在?(3)、第④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本文谈“愚”,第⑤段却说“捷径”,可否把此段删去,阐明理由。 -
1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齐大饥。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②。有饿者蒙袂辑屦③贸贸然来④。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⑤!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⑥ , 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⑦!其嗟也可去 , 其谢也可食。”
(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①黔敖:齐国贵族。②食(sì):拿饭给人吃。③蒙袂(mèi):用衣袖蒙着脸。辑屦(jù):身体迈不开步子的样子。④贸贸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⑤嗟:带有轻蔑意味的呼唤声。⑥从:跟随。⑦微:不应当。与:表示感叹的语气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不独子其子:
②女有归:
③(黔敖)从而谢焉:
④其嗟也可去:
(2)、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画两处)有 饿 者 蒙 袂 辑 屦 贸 贸 然 来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②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4)、甲文中,孔子所构想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点?请概括。(5)、郑玄说:“同,犹和也,平也”。用现代的话说就是社会和谐,平等和睦,人人心中有爱。你认为黔敖的哪些做法符合郑玄对“同”的理解?请结合乙文具体语句分析。 -
14、阅读武元衡的《春兴》完成两题。
观祈雨①(唐·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②管弦。
【注释】①祈雨:又叫求雨,是围绕着农业生产、祈禳丰收的活动。②咽:形容声音凄切。
(1)、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桑条无叶土生烟”画面。(2)、“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15、综合性学习。
为了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节约水资源,盐兴中学八(1)班举行演讲比赛。该班班长收集了两则材料。
材料一 去年上半年,全国2212万人因干旱而饮水困难,其中79%的人集中在江西、云南、贵州、广西等地。今年上半年我国南方又持续干旱,其中以江西、湖北等几省市尤为严重。
材料二 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淡水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在人均水资源方面,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而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淡水资源的1/4。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也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
(1)、请你根据材料,拟写一则有感染力的宣传标语。(2)、小明是本次演讲比赛的主持人,请你帮他设计一段开场白。 -
16、名著阅读。(1)、下列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保尔是以作者自己为原型塑造出来的带有自传性质的典型形象。 B、保尔在身体瘫痪、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坚持读书、学习,创作了题为“暴风雨所诞生的”的小说。 C、保尔在车站食堂当过杂工,在发电厂当过火伕,后来在丽达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成为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战士。 D、冬妮亚是保尔的初恋,在保尔执行肃反工作在车站巡视时,和保尔重逢,但两人已经志不同道不合了。(2)、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A 察看了斜坡,然后就和托卡列夫、帕托什金坐着雪橇到伐木场去了一趟,又转了回来。大伙仍旧在小土坡上顽强地挖着土。A看着闪光的铁锹和那些在紧张的劳动中弯着的脊梁,低声对阿基姆说:
“用不着开群众大会了。这里谁也用不着鼓动。托卡列夫,你说得对,他们真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①请说说“A”是谁。他在保尔成长过程中有什么作用?
②保尔他们为何要修一条通向森林的铁路?
-
1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也叫《诗》或《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B、“雄伟壮丽”“国家民族”“走跑跳投”“报纸杂志”这四个短语,从结构上看,都属于并列短语。 C、《庄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周的作品,现存33篇,课文《北冥有鱼》选自其中的《逍遥游》。 D、《最后一次讲演》是闻一多先生用满腔热忱谱成、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声讨反动派的檄文,是赞扬烈士的颂歌,是呼唤斗争的号角。
-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B、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C、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D、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很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
19、古诗文名句默写。(1)、《石壕吏》中运用对比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差吏的粗暴蛮横和老妇人的凄楚可怜的诗句是:
, 。
(2)、《卜算子·咏梅》一词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落寞凄清意境的句子是: , 。 , 。(3)、水击三千里,。(《庄子·逍遥游》)(4)、气蒸云梦泽,。(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5)、 , 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6)、存者且偷生,。(杜甫《石壕吏》)(7)、可怜身上衣正单,。(白居易《卖炭翁》)(8)、近年来,国家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步伐,努力实现老百姓的“安居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写的“ , ”就体现了这种美好的愿望。 -
20、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相关问题。
黎明时分,被一圈小山围着的村庄,就像睡在襁褓中的婴儿,一层薄雾yíng绕在村庄周围,悄悄打湿了含苞欲放的桃花。平日不修边 fú的他,今日却着一身崭新的西服。彷徨在村口的他,神情忧伤。原来,他要去miǎn怀那场浩劫中牺牲的战友。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襁褓
彷徨
浩劫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yíng绕
不修边 fú
miǎn 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