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班级围绕“诗歌中的爱国情”开展圆桌讨论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问题。
散花楼①
【宋】喻汝砺濯锦江边莎草浓,散花楼畔夭芙蓉。蜀山叠叠修门②远,谁把丹心问李鄜③。
【注释】①散花楼:本诗作于宋末时期,蒙古军队进兵中原。②修门:城门,这里指剑门。③李郡(yōng):唐朝宰相,诗人原注:“唐讨淮蔡,李鄜籍帑藏以献,由是诸道皆助军费,自鄘倡之”。
(1)、讨论会开始前,大家分句朗诵这首诗,你会带着哪种语气来朗读本诗前两句?请选择恰当的一项并简述理由。
A.深沉坚定
B.轻柔舒缓
C.沉郁悲怆
我选 , 理由:。(2)、朗诵后,老师邀请大家抽取问题盲盒,你抽到的问题如下所示,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内容,写出答案。问题:用典是古代诗歌的显著特点,这首诗化用了哪一典故,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
-
2、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己亥岁①(其一)
【唐】曹松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②。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塞下曲(其一)
【唐】常建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③归去不称王。
灭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注释】①已亥岁:“己亥”为公元879年(乾符六年)的干支,本诗大约是广明元年(880年)追忆去年时事而作。②樵苏:打柴为“樵”,割草为“苏”。③乌孙:西域少数民族,曾与汉和亲。
(1)、《己亥岁(其一)》以“”字反衬生民悲苦,其中名句“一将功成万骨枯”中“一”和“万”,“”和“”运用对比手法,形象地说明了封将封侯是用士卒牺牲的惨痛代价换来的;《塞下曲(其一)》用“”字祈愿百姓生活安定。(2)、这两首诗虽内容有所不同,但都表达了相似的情感,请你对两首诗进行比较探究,补全下面的表格。对比探究单
篇目
内容
情感
己亥岁(其一)
写战争中兵荒马乱、生灵涂炭的现实,连原本无乐可言的打柴割草之乐,如今也不可复得
表达了②
塞下曲(其一)
描绘①
-
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相关问题。
原头送范侍御
【唐】岑参百尺原头酒色殷,路傍骢马汗斑斑。
别君只有相思梦,遮莫①千山与万山。
【注释】①遮莫;尽管,任凭。
(1)、下面是用这首诗编排的一部短剧,请你结合诗歌内容,补充人物心理与对话。范侍御:[心理:①]不要再送了,喝了这杯酒我将远去。
岑参:(动作:抱拳)一路顺风,万望珍重,希望我们早日能再相见。
范侍御:(神态:愁眉不展)唉,此一别山川阻隔,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相见。
岑参:(动作:看向远处重山)那就② , 哪怕是千重山万重山也不能阻挡我们对彼此的思念。
(2)、欣赏完短剧,有同学发现该诗后两句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简要分析。 -
4、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发渝州却寄韦判官
【唐】司空曙红烛津亭夜见君,繁弦急管两纷纷。
平明分手空江转,惟有猿声满水云。
(1)、这是一首赠别诗,请写出分别的时间、地点和赠别的对象。【意象意境】(2)、分别前后诗人的情感有明显变化,请在下方情感变化图中选择与诗人情感变化相符的线条,然后结合诗歌内容简要概述诗人的心理变化过程。我选 , 心理变化过程:
(3)、拓展设问;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惟有猿声满水云”与下面的【链接材料】选用了同一意象“猿声”,二者所营造的意境是否相同?请你简要分析。【意象意境】【链接材料】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5、“月”是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阅读下面两首关于“月”的诗歌,回答问题。
月圆
【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靡。
委波全不定,照席绮逾依①。
未缺②空山静,高悬列宿③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新晴山月
【宋】文同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
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
怯风池荷卷,疾雨山果坠。
谁伴予苦吟④ , 满林啼络纬⑤。
【注释】①绮途依:指光彩更加柔美。②未缺:指月圆。③列宿:众星。④苦吟:反复吟咏,苦心推敲。形容作诗极为认真。⑤络纬:一种草虫。
(1)、根据诗中景物判断,两首诗歌所体现的季节分别是( )A、春 夏 B、春 冬 C、秋 夏 D、秋 冬(2)、同学要将这两首诗辑录成册,请你帮助判断,这两首诗分别应该录入哪个主题板块,并说明理由。板块一:思乡念亲 板块二:怀古伤今
板块三:美景之趣 板块四:赠友送别 -
6、阅读下面“咏菊”的诗词,回答问题。
咏菊
【唐】白居易
一夜新霜著瓦轻,
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菊
金粟初开晓更清
重阳后菊花(之一)
【南宋】范成大
寂寞□□湿露华,
依前金靥照泥沙。
世情儿女无高韵,
只看重阳一日花。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宋】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秋已尽,日犹长,仲宣①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②醉,莫负□□菊蕊黄。
【注释】①仲宣:王粲,字仲宣,十七岁时因避战乱,南至荆州依刘表,不受重视,曾登湖北当阳县城楼,写了著名的《登楼赋》,抒发壮志未酬、怀乡思归的抑郁心情。②尊前:指宴席上。
(1)、三首诗词中方框处所填词语相同。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填入方框处的词语是( )A、塞外 B、东篱 C、天涯 D、关山(2)、同学发现,《咏菊》中的“唯”和《重阳后菊花(之一)》中的“只”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从炼字的角度简要分析。(3)、下面是一位同学读完这三首诗词后自己的理解,请你找出其中不妥之处并进行修改。同学理解:这三首诗词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高度赞美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品性和高洁傲岸的情操。
你的修改:
-
7、班级诗歌朗诵会即将开始,你准备朗诵下面这首诗,请完成相关任务。
桑
【明】解缙①一年两度伐枝柯,万木丛中苦最多。为国为民皆丝汝,却教桃李听笙歌。
【注释】①解缙:明朝官至内阁首辅、右春坊大学士,参预机务。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终以“无人臣礼”下狱。
(1)、朗诵前需明晰诗歌大意。请你检查下面针对诗歌中意象所做的批注,找出其中不正确的一项,并阐明原因。批注——“万木”:“万木”之中,桑树一年遭受两次砍伐,让人直观感受到桑树之苦。
批注二——“桑”:“为国为民皆丝汝”突出其虽“苦”犹“荣”,高度赞扬桑树的奉献精神。
批注三——“桃李”:尾句话锋一转,引出“桃李”的光鲜与欢乐,表达出浓浓的羡慕之情。
批注不正确,原因:。
(2)、老师建议在朗诵时将关键字“丝”重读。有同学不理解“丝”的关键之处,请你向他解释“丝”的丰富含义。(3)、朗诵时需要搭配合适的图片背景塑造氛围。请你从下面两幅图片中选择合适的一幅作为朗诵时的背景,并说明理由。图一 采桑图
图一 缫丝图
-
8、根据诗歌阅读策略,完成表格。
【甲】清平乐
【唐】李白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
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乙】蟾宫曲
【元】薛昂夫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访戴归来,寻梅懒去,独钓无聊。
一个饮羊羔红炉暖闲,一个冻骑驴野店溪桥,你自评跋,那个清高,那个粗豪?
阅读策略
《清平乐》
《蟾宫曲》
意象选择
两篇作品共同的意象:①【意象意境】
遣词造句
②
【炼字】
一“暖”一“冻”鲜明地呈现出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引发读者思考。
手法运用_
③
【写作手法】
多用典故:王徽之雪夜乘舟访戴安道,兴尽而返;孟浩然雪天骑驴,在灞陵桥上寻梅;④。
情感探究
两篇作品都有豪放的情怀,但【乙】篇留下更多的思考。你认为作者更倾向于“饮羊羔红炉暖阁”,还是“冻骑驴野店溪桥”?请阐明理由。⑤
-
9、诗歌鉴赏课上,老师摘抄了下面这首诗,请你和同学们赏读并讨论。
秋日漫兴
【南宋】洪迈一夕西风木叶飞,画梁落月淡余辉。银灯夜照还家梦,金剪亲裁寄远衣。
霜信①早随新□至,素书深讶故人稀。无因为谢东曹掾,鲈熟莼香莫便归。②
【注释】①霜信:降霜的日子。②“无因”二句:引用典故。齐王司马同执政,召张翰为大司马东曹掾。张翰见祸乱不断,以思念故乡的莼羹、鲈鱼为由,辞官而归。谢:感谢。东曹掾(yuàn):指张翰在齐王府中所任掌管文书的官职。
(1)、黑板上有一个字被不慎蹭掉,请你从下面选择最恰当的一项进行补充,并向大家解释原因。
A.鹊 B.燕 C.雁 D.莺
我选择项,理由:。(2)、有同学提问:老师说本诗的主题为“羁旅思乡”,但全诗却未见一个“思”字,那作者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请你结合颔联尝试解答。 -
10、阅读下面的古诗,补充阅读批注。
【注释】①章台:即章华台,在今湖北境内。②楚角:楚地的号角声。③殊:尚,还。
-
11、下面是活动组搜集的“在漂泊路上”主题唐诗,请阅读并完成下面小题。
【甲】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乙】暮过山村
【唐】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1)、两诗都写了行人赶路的场景。【甲】诗颔联中的鸡声扣住了诗题中的“①”字,【乙】诗颔联中“②”这一意象点明了赶路时间是在傍晚。(2)、两诗都写到了“月”。结合两首诗的内容,说说“月”这一意象中蕴含的共同情感。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学习任务。
江上行
【明】周叙
江流昨夜添新雨,绿树流莺娇不语。
三三白苎①冶游②郎,两两红妆浣纱女。
青山江上峙③嵯峨④ , 江中新水生洪波。
画船挝⑤鼓凌风去,两岸春声杂棹歌⑥。
【注释】①自苎(zhù):细而洁白的布。②冶游:野游。③峙:耸立;屹立。④嵯(cuó)峨:指高峻的山峰。⑤挝(zhuā):敲;打(鼓)。⑥棹歌:船歌,鼓棹而歌。棹,桨。
(1)、三、四两句寥寥数语,就勾勒出春天的盎然生机,请从用词的角度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2)、最后两句描写人物活动,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视觉上描写江面上画船乘风破浪、鼓声激昂,听觉上描写①(摘录诗中词语填空),展现了②(用自己的话概括)。 -
13、在建德研学时,大家发现了下面这首古诗,请一起欣赏并完成问题。
睦州①四韵
[唐]杜牧
州在钓台边,溪山实可怜。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湲②。
好树鸣幽鸟,晴楼入野烟。残春杜陵③客,中酒④落花前。
【注释】①睦州:今浙江建德一带。杜牧于会昌六年(846)至大中二年(848)外放任睦州刺史。②潺湲:指溪水。③杜陵: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南。④中酒:醉酒。
(1)、根据颔联和颈联,选择“可怜”一词在诗中的正确含义( )A、值得怜悯,哀怜 B、可爱 C、可惜 D、可怪(2)、古时睦州是一个远僻小郡,你觉得睦州的风光治愈了杜牧的心灵吗?请结合诗句,阐述理由。 -
14、阅读“宋韵在古诗”分类梳理活动中收集到的《春旱得雨》,完成探究。春早得雨【宋】陆游
稻陂方渴雨,蚕箔①却忧寒。更有难知处,朱门惜牡丹。【注释】①垂箔:养蚕的器具,俗称蚕帘。这里指代蚕。“朱门”指代① , 杜甫有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因为“②”,他们似乎不喜欢下雨。
从“稻陂”“蚕箔”可见,诗歌还描写了另一个群体:③。“稻陂方渴雨,蚕箔却忧寒”一句,可借鉴白居易《卖炭翁》中写卖炭翁矛盾心理的“④ , ”句解读。
《春早得雨》应该归到情趣、情怀、哲理哪一类呢?结合词句简要阐述一下吧。
⑤
诗歌是如何体现情感主旨的?请你结合诗歌内容,从写作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
⑥
-
15、2025年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携滔天巨浪席卷银幕,重现封神燃魂传奇!如图中的电影台词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分享你生动感人的故事或写出你的独特感受。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本地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不少于600字。
-
1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点点微光,汇成星河。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份付出都弥足珍贵,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人人都是见证者、追梦人,都是不可或缺的。
请以“我就是主角”为题完成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套作;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得泄露个人相关信息,如需出现本地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不少于600字。
-
17、2025年3月5日,是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学校发出倡议,倡导青少年持续践行雷锋精神。请你补充完善倡议书的内容。
“让雷锋精神持久发光”倡议书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雷锋精神体现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崇高品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为了让雷锋精神持久发光,学校在此发出倡议:
一、学习雷锋,做艰苦奋斗的传承者。
以雷锋为榜样,始终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珍惜资源,反对浪费,吃苦耐劳,勇敢面对困难与挑战。
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学习雷锋,做时代精神的传播者。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它跨越时代,历久弥新。我们要积极宣传、践行雷锋精神,让它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让我们携手并肩,弘扬雷锋精神,让爱与奉献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
复兴学校团委
2025年3月5日
-
18、中国邮政曾发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五)》特种邮票,请根据《西游记》的阅读,任选下面邮票中的一张,简述其主要情节。
-
1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这是朱自清《经典常谈》中寄寓的殷切希望。请你根据阅读提示,完成下面的阅读任务。
节选1:《经典常谈》目录
目录
《说文解字》第一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节选2:我们先人从虞夏以来,世代做史官;周末弃职他去,从此我家便衰微了,我虽然恢复了世传的职务,可是不成;你看这回封禅大典,我竟不能从行,真是命该如此!再说孔子因为眼见王道缺,礼乐衰,才整理文献,论《诗》《书》,作《春秋》,他的功绩是不朽的、孔子到现在又四百多年了,各国只管争战,史籍都散失了,这得搜求整理;汉朝一统天下,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也得记载表彰。我做了太史令,却没能尽职,无所论著,真是惶恐万分。你若能继承先业,再做太史令,成就我的未竟之志,扬名于后世,那就是大孝了。
(选自《〈史记〉〈汉书〉第九》)
任务1:小文想了解汉字的“六书”知识。请为他推荐《经典常谈》最适合选读的章节,并简述理由。
任务2:班级开展“读经典的意义”主题探究活动,请你结合以上节选内容,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
20、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甲】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乙】除夜①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初又一年。
【注释】①除夜:除夕的晚上。
(1)、两诗都运用了鲜明的意象来传递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甲】诗的李商隐通过意象“”和“夜雨”,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忧郁的氛围;【乙】诗的高适则通过意象“”和“霜鬓”,表达了除夕之夜独居旅馆的孤寂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2)、小文比较赏析两首诗的语言风格时,设计了下面的表格,请帮他补充完整。诗篇
诗句赏析
语言风格批注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以问答形式表达无奈;(1)“”一句则通过想象未来生活动作场景表达思念与期待。
语言含蓄委婉,有朦胧之美,情感表达细腻深沉。
《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直接点明处境的冷清和心境的孤寂;“霜鬓明朝又一年”是直说除夕夜漫漫思念之苦又将增添白发,直抒胸臆表达思乡之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