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文言文阅读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君子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乙】
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③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奚④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言也!”——《说苑》
【注】①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②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③终业:完成学业。④奚:怎么,为什么,相当于“何”。
(1)、下列对加点字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简子不说”中的“说”是通假字,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含义、用法相同。 B、“夫子事孔子数十年”中的“事”;是名词,指“事情”,与成语中“无事生非”中的“事”含义、用法相同。 C、“子曰”中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也用于称呼有学问、有德行或地位较高的男性,如:孔子、孟子。 D、“学而时习之”中的“之”是代词,指代学习的知识;“善哉,子贡之言也”中的“之”是“助词,的”;二者含义、用法不相同。(2)、下列选项中的“而”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终业而去之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学而不思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三十而立(3)、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 B、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 C、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 D、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孔子犹江海也,赐奚足以识之?
(5)、小郡读完之后感到很受启发,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对待学习、对待老师的启示? -
2、 古诗鉴赏
春夜闻笛
李 益
寒山①吹笛唤春归,迁客②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注】①寒山:地名,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是东晋以来的战略要地。②迁客:旨遭贬斥放逐之人。作者及友人被贬谪此地,远离京城,不得回朝。
(1)、课堂上,同学们交流着对这首古诗的感受,下列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紧扣标题中的“闻”字,笛声悠扬婉转,在春天的夜晚回荡,勾起听笛之人凄凉的心事。 B、诗的一、二句写春夜闻笛,诗人与朋友相聚在此良夜,耳中听到如此笛声,勾起迁谪之悲,遂泪落满襟。 C、诗的三、四句写诗人与朋友欢饮达旦,看到洞庭湖上无数大雁纷纷北归,想它们也思乡心切,等不到天明时分。 D、此诗首句写笛声唤春归,末句写雁尽北飞,情意深沉,寄托了诗人不尽的怨望、难言的惆怅。(2)、小郡想起了学过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于是将两首诗作了比较,请帮他填写下列表格。诗题
诗句
意象
手法
情感
《春夜闻笛》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北飞
大雁
反衬
①
《夜上受降城闻笛》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②
借景抒情
以征人们一夜听芦曲、举头望乡,抒发③之情。
-
3、 为了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小郡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1)、同学们准备了主题班会上要用的名言、诗句,请选出与交友无关的一项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C、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D、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2)、道法李老师在《友谊之树长青》中给同学们介绍了现在网上流行的两种人格类型:i人与e人。i人:内向者倾向于从内心世界获取能量,他们喜欢独处、思考,享受与自己对话的时光。简言之,即我们常说的内向性格的人。e人:与i人相反,外向者从外部世界获取能量,他们喜欢热闹、喜欢与人交往,通过社交活动来充电。简言之,即我们常说的外向性格的人。
下面是小文和小武两人的对话:
小文:作为i人,我不大能接受e人他们那种“人来疯”的表现,我喜欢保持镇定。
小武:作为e人,我们喜欢直接把话说出来,真诚热情是我们的必杀技。
小文:但有时候太过热情,就会适得其反,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友谊长存。
根据以上的对话,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交友的过程中要注意的原则。
-
4、 古诗文默写
经典诗文,是历史的画卷,是情感的寄托,是智慧的结晶。生命短暂易逝,流水也能借以抒怀,“ , ”(《论语》十二章);思念友人,明月也来深切关心,“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悟出自然之趣,让夜也充满生活哲理,“ , ”(王湾《次北固山下》);羁旅漂泊,黄昏也令人愁肠百结,“ ,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5、 下面文学、文化常识,请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自古就是诗歌之国,体裁百花齐放:汉魏时代有乐府诗,如《观沧海》;唐代有律诗,如《次北固山下》;宋代有小令,如《天净沙·秋思》。 B、“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五十岁称“知天命”,六十岁称“花甲”之年。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文集,《论语》与《大学》《中庸》《尚书》合称“四书”。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是升职的意思,古人尊左卑右,因此升职便是“左迁”。
-
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使用语言,不仅要用得对,在语法上不出毛病,而且要力求用得好,要有艺术性,有感染力。这就要讲究运用语言的艺术,也就是要讲究一点修辞。
②有意用不符合语法常规的办法取得某种修辞效果是许可的,然而这只是偶一为之,并且要有些特定的条件。
③如果语言不符合语法,说都说不通,就没有什么好的修辞可言。
④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
⑤好的修辞,必然是符合语法规律的。
A、④①⑤③② B、④③⑤①② C、⑤②①④③ D、⑤③④①② -
7、文学社为助雅兴,开展了“文学知识你说我猜”活动,下列答错的一项是( )
【猜文体】形散而神聚。
【猜人名】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诗仙”的美誉。
【猜诗体】诗有八句,颔颈联对仗。
【猜文集】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志人小说集。
A、【文体】散文 B、【人名】李白 C、【诗体】绝句 D、【文集】《世说新语》 -
8、雷小锋摘抄了有关书堂山的语段,其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我们从书堂山的正门拾级而上。②映入眼帘的景色宛若一幅美丽的山水画。③欧阳询石像静静矗立,仿佛要与游客进行一场穿越千年。④走进欧阳询纪念馆,我们能了解欧阳询的生平,也能感受书法的魅力。
A、① B、② C、③ D、④ -
9、阅读下面语段,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书堂山素有“楷圣故里”之美誉。欧阳询文化园核心景区位于静谧的书堂山上。唐代书法名人欧阳询自幼博学能文,生长于此空灵之地。山中书堂八景遗风尚存,许多名人古迹油然而生。欧阳询在书堂山的灵气中酝酿出书法的精粹。诗书画光影秀在此上演,徜徉于丛林小径、花间溪水、荷塘月色,感受如梦似幻的诗词幻境。
A、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是“静谧(yì)”“空灵(líng)”“酝酿(liàng)”。 B、注意不要误写同音字,如“博学”不能写成“搏学”,“徜徉”不能写成“徜佯”。 C、文段中“楷圣故里”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应将双引号改为单引号。 D、成语“油然而生”指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这里使用正确。 -
10、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只要留心,我们就会发现很多幸福与感动……,如“父亲的责备”“妈妈的叮咛”“意外的跌倒”“静观叶落”等。
请根据提示,拓展思维,以“▲也是一种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一次比赛,一场旅行,一段难忘的经历,一份成长的回忆。师长友人的陪伴,少年的拼搏进取……人生总有许多值得回味的事物和时光,让我们从中咀嚼出酸甜苦辣,感受真挚的情谊,发现生活的哲理。
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①若选题一,请先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④文中不能使用真实的校名、人名。
⑤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若选题二,请按要求写作。
-
11、名著阅读
如果有一本书所写的风景跨越时空,与你目之所及,心之所向,行之所信,契合相通,那真是一件幸福的事。《红星照耀中国》就是这样一本书,请结合相关内容完成下面任务。
(1)、目之所及——概览革命经典:在下面文段画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红星照耀中国》又名《①》;是美国著名记者②所著的纪实性、报道性作品。他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的见闻,描述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塑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群像。
(2)、心之所向——体会革命精神: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分析红军取得最终胜利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文段一】
“军阀的军队的任务是收税和压榨人民的血,红军为解放人民打仗。”……另一个(红军)说:“我们长征过四川时,农民给我们送来了他们自己做的草鞋,一路上给我们送来了茶和热水。”
【文段二】
谁会想到红军会在没有桥板的铁索上过桥呢?那不是发疯了吗?但是红军就是这样做的。……红军战士一个个站起来愿意冒着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
-
12、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问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仆去月谢病① , 还觅薜萝②。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③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④。仁智所乐⑤ , 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
【注】①谢病:因病辞官。②薜(bì)萝:薜荔与女萝两种植物的简称。借指隐士的服饰或住处。③英英:同“嘤嘤”,形容声音和谐动听。④办:备办,置办。⑤乐(yào):喜爱,喜好。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草色入帘青 B、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万物生光辉 C、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春冬之时 D、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七十而从心所欲(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3)、甲文段中“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中有何作用?(4)、甲、乙两文段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 -
1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晴(其二)
陆游①
常年春日少春晴,拂面今朝暖吹轻。水阁家家横小舫,园亭处处听新莺。桃花不管诗人老,菖叶空催野叟耕。自笑此生余几许,铜驼荆棘②尚关情。
【注】①陆游: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②铜驼荆棘:出自《晋书·索靖传》。意思是天下丧乱之后,宫门前的铜驼会倒在荆棘之中。后用“铜驼荆棘”形容国土沦陷后山河残破、荒凉的景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第二句中,“拂”“暖”“轻”这三个字,表现出了春风轻柔、温暖的特点。 B、颔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绘了水边人家横放小船、小园里处处都能听到黄莺歌声的情景,给人以宁静和谐、生机盎然之感。 C、颈联将桃花和菖叶拟人化,赋予其以人的情态。 D、尾联中的“笑”,含义丰富,更多地表达了诗人的愉悦之情。(2)、这首诗歌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 -
14、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问题。
文本一
如何拟好新闻标题
①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对一则新闻而言,标题就是眼睛。所以,标题能不能聚“睛”汇“神”、扣人心弦,直接影响着受众的阅读欲望。那么,怎么才能拟好新闻标题呢?
②从现实情况看,受众平时喜欢阅读的,往往是当前的焦点、热点信息。为此,拟制标题时,一定要把新闻的出发点和群众的关注点结合起来。比如《疫情当前打口罩的主意?顶格处罚!》《双节同庆,家国同心》等,这些标题乍一读,就是大家想要知道的内容,或者说是能够直击大家内心深处、引发共鸣的信息,读者怎么可能不想赶紧点进去看一眼“到底发生了什么”?有时还可借“引题”“主标题”“副标题”来进行辅助。“引题”一般在主标题上方,字号略小于主标题;副标题在主标题下面。这样可以更清晰地明确新闻焦点,比如《(引题)各方帮扶下,陕西两位残疾人脱贫解困——(主标题)眼中有光脚下有路》。
③只关注热点还不够,拟制标题还应把握真实性的原则,做到题目和新闻内容相符,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雕琢和打磨。新闻标题无论想要告诉读者什么内容,都应“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新闻事件的始末。一个标题如果只有真实没有雕琢,也不能算作成功的标题。比如,有位记者为了报道市民对公园内大象雕塑的破坏现象,呼吁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撰写了一篇题为《难以想“象”的痛苦》的消息。此标题吸引大家都想点击去看上一看。试想,如果标题拟为《公园石像为何落得悲惨命运》,读者的阅读兴趣又会怎样呢?
④美国报业大王赫斯说:“如果你第一句话吸引不住读者,那就不要再写第二句了。”在信息量大、流量高的网络上,能否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一句话越来越重要。作为新闻的第一句话,标题在整个传播过程中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所以,标题一定要特别准确,拟定标题时要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以提取到新鲜成分。结合新闻内容,经过深度加工,找到最能吸引人眼球的切入点,这样拟定的标题不仅能让难以简练准确表述的内容一下子为读者所了解,还能给读者带来思考,进而激发好奇心。
⑤大多数人都有这样一种潜意识:雾里看花,才觉花更艳;水中望月,才觉月更明。一个事物越是不太容易被看清楚,就越容易引起人的好奇。如果在新闻标题处给大家设置一个思维视野上的“弯”,就能诱发读者想要进一步查阅新闻内容的欲望,比如《9999元天价粽物有所值?》《中国式“钱荒”:不是没钱而是放错了地方》等,都是抓准了新闻的焦点,并且在标题上设置了一个悬念,这才为阅读量出了很大“力”。
⑥大家在拟写标题时,可以有选择地尝试以上的方法,但同时还要切记:万不可做“标题党”,千万不能过分运用夸张手法,对新闻内容无限放大,甚至无中生有;千万不能过分运用骇人表述,把新闻内容向危言耸听、给人强烈刺激的方向描述;千万不能过分运用煽动语言,把新闻事实不存在的后续影响进行编排,甚至融入个人思想;千万不能过分追逐热点,把新闻与近期的敏感焦点话题进行过分比较,甚至相提并论。
文本二
新闻拟题常见的“标题党”类型
①第一类常见的“标题党”是夸张式标题。简单来说,只要不符合客观事实,不管是夸大了事情的结果、个人的感受,还是影响的范围等,就是夸张式标题。和夸张相对的,就是真实、写实。我们起标题的时候,还是要回归内容本身,从事实出发,或者说,更加尊重用户的感受和需求。
②第二类常见的“标题党”是悬念式标题。这里主要是指滥用悬念,故弄玄虚。新闻标题当然可以设置悬念,但要能提供足够的信息量来支撑悬念点,而不是故弄玄虚。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和我们的内容相匹配。
③第三类常见的“标题党”是强迫式标题,通俗地说,就是直接给用户施加压力。对于用户本来就感兴趣或者有需求的内容,在标题里如实表达就好。好的标题,自然会吸引用户点击,一惊一乍的反而容易引起反感。
(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文本都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语言表述严谨准确,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B、文本一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语言生动形象,具有表现力。 C、在标题中只要设置悬念,就属于“标题党”。标题《初二是成绩下滑的高危期,做好这5点成绩飙升!(附8大学科提分攻略)》中,“这5点”属于悬念,作者故弄玄虚,夸大了悬念的结果。 D、《与病毒做伴,他们是抗“疫”一线“拆弹人”》这个标题巧用修辞,生动形象,能让读者第一时间从标题中获取到文章所包含的信息。(2)、文本一介绍了哪几种拟好新闻标题的方法?请简要概括。(3)、根据文本一和文本二的内容,请你简要分析下面这则新闻标题的精妙之处。王霜独进两球 女足挺进奥运 月落乌啼霜满天 姑苏城外韩3:4
-
1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岸上茶摊
陶灵
①几年前的一个初冬,有一天吃过午饭,我去老刘的渔船上喝茶,地点在重庆市万州区和平广场外的轮渡码头。正是三峡库区蓄水期,水位已至175米左右,岸边没有了摆茶桌和椅子的地方。
②这里是长江支流苎溪河的入江口,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港湾,是万州渔船集中的停靠点。暖暖的冬阳下,江面宽阔平静,江水碧蓝。四五只渔船紧挨着停靠,每只船的船头都摆着小茶桌和几把椅子。坐在这样的环境里喝茶,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③老刘也不问,直接泡上一杯茉莉花茶。他早已熟悉我的喜好。
④“老刘,你有这么多渔船呀?”以往喝坝坝茶是夏天的夜晚,三峡库区泄洪期,在岸上摆摊,没看见过他的渔船。
⑤“有几只是帮别人照看的,他们出去打工了。”老刘说,“顺便看一看,也不做其他事,只是蓄水和放水的时候移一下船。”但我知道,川江水涨落无常,经常要挪船,汛期时夜里要起来好几次。
⑥五十来岁的老刘个头不大,身体瘦削、精干。以前他是下游驸马乡江边的农民,年轻时外出打过几年工。他家江对岸是晒网坝,有不少打鱼人,这给了他启发,老刘后来打鱼为生。
⑦当时,十年禁渔政策即将实施。我问老刘,上岸后准备干点什么?老刘笑笑说,还没想好。那时候才下午4点多,但冬天云层厚,太阳躲了起来,又是江边,让人感觉寒气袭人。我一语双关地说:“老刘,我要上岸了,你也早点上岸吧!”
⑧老刘懂我话里的意思,爽快地回答:“要得,我们去岸上喝茶!”
⑨再见到老刘时,已是四年半之后。
⑩今年6月的一天,我出差到万州,开车从北滨路三段经过时,一眼望见,和平广场外的江岸平台上搭建了很多个摊棚。我敢肯定有人摆坝坝茶,因为这种休闲方式很对川江人的“胃口”。老刘早已“上岸”了,他仍在那里摆摊卖茶吗?我想去看看。
⑪夜幕降临,暑热渐退,来来往往到江边歇凉的人,散落在宽敞的人行景观道、江岸护坡梯步道和临水消落带的绿草滩上。我沿护坡梯步道下去,半坡上有一段很长的平台,中间留有通道,两边都是摊棚。一眼可辨,左边是卖茶水的;右边卖小龙虾、烧烤,当下最时髦的“夜宵”休闲方式。我转向左边。
⑫“我认得你!”老刘的妻子站在茶棚前迎客,脸上堆满笑容。这时,老刘提着小茶盘过来了,刚给客人送完茶。
⑬“老刘,还认得我不?”我问。
⑭老刘回答:“哪个认不到?老茶客了!”
⑮我关心的是他上岸这几年的生活:“不打鱼了,正儿八经摆坝坝茶了?”“哪儿哟,去年才开始摆的。”老刘说起了这几年的经历。
⑯刚上岸时,有关部门出面,介绍他到一家物流公司上班。工作一段时间后,老刘辞职回家,帮忙带孙子了。然后又聊起眼前这个坝坝茶摊。去年夏天,老刘的妻子无意中发现,和平广场外的江岸平台上,有人搭建摊棚,经营起“夜宵”来。她很纳闷。因为经营活动会产生污水、垃圾,江边回收处理不便,她原先摆在江边的坝坝茶摊,后来不允许摆了。现在大伙儿怎么又摆出来了?于是她去问了个究竟。原来是万州区有关部门打造滨江路夜市,为经营者安装了水、电设施,新建起活动板式公厕和污水回收管道,又统一收取丢弃垃圾,这才有了那些摊棚的合规经营。老刘的妻子瞅准这个机会,赶紧申请经营坝坝茶。因为申请得晚,只分到了一个偏角位置。“偏角就偏角,也要得。”老刘的妻子满足了。
⑰眼前这茶摊有四五十个座位,陆陆续续有客人光顾,生意不错。我不解:“你这茶摊正当道,不偏呀!”老刘解释:“我们和前面的茶摊老板商量,合在一起经营的。”江边的坝坝茶摊每年5到9月份才能摆,其余时间为三峡库区蓄水期,江岸平台被淹,没有地方摆摊。可那些茶桌、椅子、茶棚、开水瓶、茶杯等经营用具也都没处放。正好,老刘在江边有一条自用船,可以搁置这些用具。与他合伙经营的茶摊老板也是看中了这点,一拍即合。老刘夫妇真聪明。
⑱已是深夜两点,最后一位客人才离开茶摊,老刘夫妻俩还在忙着收拾桌椅、清洗茶杯。每天都是这么晚吗?如此辛苦,我好奇他们收入怎样。“客人不走不打烊。”老刘笑笑,不正面回答,“在岸边摆摊,看得到水,听得见船的声音,早习惯了。”看到老刘夫妻俩上岸谋生,成功“转岗”,我真心祝福他们。
(1)、阅读选文,围绕“茶摊”概括“我”的见闻和感受,按要求完成下面表格。时间标志
几年前的一个初冬
今年6月的一天
“我”的见闻
(1)
(2)
心理感受
(用四字短语)
(3)
(4)
(2)、“双关”是一种修辞方法,指用词造句时表面上是一个意思,而暗中隐藏着另外的意思。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中,哪个词语是双关?分别是什么意思?我一语双关地说:“老刘,我要上岸了,你也早点上岸吧!”
(3)、从描写角度,赏析选文中第⑩段画线句子的作用。夜幕降临,暑热渐退,来来往往到江边歇凉的人,散落在宽敞的人行景观道、江岸护坡梯步道和临水消落带的绿草滩上。
(4)、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程,鲁迅“弃医从文”的人生选择,为中华民族新文化指明了方向。选文中老刘夫妇最终的选择是什么?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
16、古诗文默写。(1)、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中,画面开阔、意境雄浑的诗句是: ,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一诗中,运用对偶和拟人的修辞,展现出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美景的诗句是: , 。(3)、崔颢的《黄鹤楼》一诗中, 直接抒发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17、向阳中学八年级⑵班开展了以“诚信”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参照下面画线句,再续写一句,使其语意连贯。
因为有诚信,世界才能筑就文明;因为有诚信,世界才能更加和谐美好。诚信,如一叶扁舟,满载文明之风,驶向成功彼岸;诚信,如一朵浪花,翻涌文明之波,涤荡整片海洋;。
(2)、针对下面的网络报道,写一句简要的跟帖评论。目前,我国为了对严重失信人进行信用惩戒,八部委联合印发意见,要求防范部分旅客违法失信行为对铁路运行安全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加大对其他领域严重违法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一定期限内适当限制特定严重失信人乘坐火车。
-
18、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新国剧”汲取上世纪20年代“国剧运动”的精髓 , 着眼于探索话剧民族化的途径。“新国剧”细致入微的表演处理,变换莫测的舞台灯光,别出新裁的道具设计,使中国话剧的表现形式涣然一新。但“新国剧”____(承接/承载)的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观众____(不仅/于是)可以随剧情感受中国传统哲学精神,还能在话剧舞台上欣赏到戏曲唱腔,____(领略/领会)到书法魅力。①____,使“新国剧”获得了独特的艺术功效,而这种艺术功效仍将进一步促进文化的②____。
(1)、文中画线字词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精髓(suǐ) 细致入微 B、汲取(jí) 变换莫测 C、处理(chù) 别出新裁 D、魅力(mèi) 涣然一新(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承接 不仅 领会 B、承载 不仅 领略 C、承接 于是 领略 D、承载 于是 领会(3)、根据语意,分别在两处横线上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大量中国元素的运用 B、创新与继承B.①大量中国元素的运用②传承与发展 C、①由于运用大量中国元素②发展与传承 D、①由于运用大量中国元素②继承与创新 -
19、 前进,是光荣和梦想的远征。宋濂在寒冷的深山巨谷中坚持追求,宗璞在流动的紫藤萝“瀑布”前加快脚步,居里夫人在简陋的棚屋里英勇前行……勤奋好学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姿态,自我纾解是一种深沉豁达的姿态,矢志不渝是一种勇敢坚定的姿态……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姿态前进,且行且深思。
请以“前进,我有我的姿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力争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或体会,给人以启迪;②合乎情理,不生搬硬套;③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
20、名著阅读;阅读《儒林外史》的节选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翟买办飞奔下乡,到秦老家,邀王冕过来,一五一十向他说了。王冕笑道:“上覆县主老爷,说王冕乃一介农夫,不敢求见。这尊帖也不敢领。”翟买办变了脸道:“老爷将帖请人,谁敢不去!难道老爷一县之主,叫不动一个百姓么?”王冕道:“你有所不知。假如我为了事,老爷拿票子传我,我怎敢不去!如今将帖来请,原是不逼迫我的意思了;我不愿去,老爷也可以相谅。”翟买办道:“你这都说的是甚么话!票子传着倒要去,帖子请着倒不去?这不是不识抬举了!”王冕道:“你是听见我说过的,我是不愿去的。”秦老过来抱怨他道:“你方才也太执意了。他是一县之主,你怎的这样怠慢他?”王冕道:“时知县倚着危素的势要,在这里酷虐小民,无所不为。这样的人,我为什么要相与他?我如今辞别老爹,收拾行李,到别处去躲避几时。”
(节选自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有删改)
【材料二】
周进一进了号,见两块号板摆得齐齐整整,不觉眼睛里一阵酸酸的,长叹一声,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恶。”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来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号啕痛’也是的?”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节选自第三回《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有删改)
【材料三】
二位整一整衣帽,叫管家拿着帖子 , 向贡生谢了扰,一直来到宅门口投进帖子去。知县汤奉接了帖子,一个写“世侄张师陆”,一个写“门生范进”,自心里沉吟道:“张世兄屡次来打秋风,甚是可厌;但这回同我新中的门生来见,不好回他。”吩咐快请。两人进来,先是静斋见过,范进上来叙师生之礼。汤知县再三谦让,奉坐吃茶,同静斋叙了些阔别的话;又把范进的文章称赞了一番,问道:“因何不去会试?”范进方才说道:“先母见背,遵制丁忧。”汤知县大惊,忙叫换去了吉服;拱进后堂,摆上酒来。席上燕窝、鸡、鸭,此外就是广东出的柔鱼、苦瓜,也做两碗。知县安了席坐下,用的都是银镶杯箸。范进退前缩后的不举杯箸,知县不解其故。静斋笑说:“世先生因遵制,想是不用这个杯箸。”知县忙叫换去,换了一个磁杯,一双象箸来,范进又不肯举。静斋道:“这个箸也不用。”随即换了一双白颜色竹子的来,方才罢了。知县疑惑他居丧如此尽礼,倘或不用荤酒,却是不曾备办。落后看见他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方才放心。
(节选自第四回《荐亡斋和尚吃官司 打秋风乡绅遭横事》,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不慕权贵、洁身自好的王冕是作者特意塑造的理想化的儒士形象,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B、“帖子”是邀请客人或拜会主人时送去的通知。知县送给王冕的叫请帖,张静斋与范进给汤知县的叫拜帖。 C、材料二中的周进还未考中秀才,即使六十多岁也只能被称作童生。 D、材料三中范进因“丁忧”而不用银镶杯箸,体现了他对母亲深厚的孝心。(2)、《儒林外史》绘制了一幅科举制度下的“士林群丑图”。在这幅图卷中,周进与范进,你认为谁更能代表“被科举毒害的读书人”?请选择一个人物并结合材料及相关情节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