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很快地跑向教室,操场顿时成为了人迹罕至的地方。 B、冬日,雪花漫天飞舞,大明湖畔的垂柳依然花枝招展 C、济南市实施人才政策“双30条”,让人才各得其所 , 尽展其能。 D、正如教练比赛前所预料的那样,他一举夺得本次比赛的冠军,让大家喜出望外
  • 2、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啬(lì)           烂馒       确(záo)        鸦雀无声 B、弄(shì)          酝酿      悴 (qiáo)       茫然无措 C、蓄(chū)        嘹亮      取(lín)           翻来复去 D、(lòu)         云霄      徜 (xiáng)      人声鼎沸
  • 3、在词典中,“欣赏”一指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二意为:喜欢、赏识。所以,欣赏是一种审美的活动,它可以通过审视事物或人物,产生美的感受和情感。欣赏风景,我们在心旷神怡时会有人生的启示;欣赏他人,我们在见贤思齐时会有成长的启发;欣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会在感慨时获得生活的启迪。

    请你以“欣赏”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时注意以下要求:

    ①力求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或体会;

    ②文体不限,但不要写成诗歌或戏剧;

    ③不少于600字,不要抄袭,不要套作;

    ④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 4、名著阅读
    (1)、某同学为《水浒传》中鲁智深、林冲、杨志、李逵四人制作的卡片,有误的一项是(   ) 

    序号

    姓名

    外号

    经典情节

    人物性格

    鲁智深

    花和尚

    倒拔垂杨柳

    嫉恶如仇 粗中有细

    林冲

    豹子头

    风雪山神庙

    武艺高强 安分守己

    杨志

    青面兽

    大闹野猪林

    神勇侠义 急功近利

    李逵

    黑旋风

    元夜闹东京

    侠肝义胆 质朴莽撞

    A、 B、 C、 D、
    (2)、《水浒传》中有着一些相似的情节,在这些情节中人物有着一些相似的共性,也有着相似中的个性。请你参考示例,就以下两组相似的情节任选其一,简要分析情节中所表现出的共性和个性。

    示例:鲁达拳打镇关西和武松醉打蒋门神。其共性是:两个情节都刻画出地方恶霸的众生相,表现出水浒英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情怀,两人最终都被逼上梁山; 其个性是:鲁达拳打镇关西情节,他为扶危济困不计后果打死镇关西,表现了他缺乏江湖经验的特点; 武松醉打蒋门神是出于江湖义气和兄弟情谊而帮施恩夺回快活林,不会置其于死地,所以见蒋门神求饶就适可而止了,可见武松江湖经验丰富。

    A、林冲买刀和杨志卖刀         
    B、武松打虎与李逵杀虎

  • 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围着村子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玉米地。这块玉米地是村里人的热爱与寄托。

    ②父亲裸着上身,正忙着给玉米施肥除草。麦前套种的玉米,眼下已长到了齐腰深。看到玉米。家栋突然想起臧天朔吼过的一首歌:“如果你想身体好,就要多吃老玉米。”

    ③看到家栋,父亲有些意外。父亲知道家栋是个大忙人,是单位的顶梁柱,工作上要强得很,从不甘人后。这么多年,节假日都没怎么按板儿按眼儿地休息过。

    ④父亲问他,“这不逢年不过节的,咋就回来啦?”“回来看您啊。”家栋回答。

    ⑤已经80岁的父亲,早已不再为“一箪食,一瓢饮”忧心,却依然醉心于庄稼和田间的劳作。

    ⑥回到家,父亲去村街的小食堂买了几样菜,开了一瓶酒,对家栋说,来,陪爹喝点儿。

    ⑦家栋平时不怎么喝酒,总担心喝酒误事,他不想自己负责的工作有任何差池。完美,一流,是他给自己定下的工作标准。

    ⑧几杯酒下肚,父亲问他,孩儿,你有心事,瞒不过爹的眼。

    ⑨家栋猛地饮下一杯酒,脸上立马就泛起了红。

    ⑩他想告诉父亲,这次单位要补缺一名副局长,按学历、资历、能力,或是按工作政绩、岗位需要、群众基础,他都有竞争优势。可是,盯着这个位置的不止他一人,而且也都跃跃欲试。有朋友“提点”他:该活动还是要活动活动的,天上掉馅饼的事儿有,不多。于是,他想到了老家,想到了还在老家种地的父亲,想听听父亲的意见。

    ⑪看着家栋欲言又止,父亲没再继续追问,对他说:“吃罢回屋躺一会儿,你爱睡午觉。睡醒,咱爷俩一块儿去玉米地薅草追肥。”

    ⑫这一觉睡得好沉好香,脑瓜子好像也清醒了许多。醒来,日头已经偏西。父亲说,洗把脸,咱下地去,这会儿没了毒日头,趁着凉快,能干两个钟头的活儿。

     ⑬玉米地,远看绿油油一片,走近了,却看到下面长着各种各样的草。

    ⑭锄完一趟,父亲和家栋并肩坐在锄把子上小憩。父亲说:“这原本是一块撂荒地,杂草和野棵子长有一人多深,看着叫人心疼。那年,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就用了一个冬天的时间,开了这片荒地。当年,你爷爷对我说过,怎样才能不让地里长草呀?种上庄稼。地里有了庄稼,就不会容许杂草生长了,杂草一露头,就会被锄倒薅掉。等庄稼铺满了田间,就没了杂草的生存之地。”

    ⑮这晚临睡前,父亲从矮柜里拿出一个深红色的木匣子,对他说:“有件事你可能还不知道,我也是刚刚搞明白。你爷爷,你那个种了一辈子庄稼的爷爷,是个了不起的大英雄、大功臣啊。解放战争的时候,你爷爷立过一个特等功,两个一等功。战争结束后,你爷爷转业到市里的化肥厂工作。后来上级动员职工离城返乡,你爷爷就回到村里,当了一辈子农民。要不是上面开展军人普查登记,谁都不知道他这辈子还当过兵,打过仗,立过功。”

    ⑯躺在床上,家栋又想起爷爷说过的关于草和庄稼的道理。他觉得,这些日子,他心里头的那块儿地,生了杂草,且横生逞威。若任其野蛮生长,他立志“种好庄稼”的使命和初心,就一定会化为乌有。

    ⑰第二天,天刚麻麻亮,家栋就起来了。他告诉父亲,他想早点赶回单位上班,手头有一大堆活儿要干呢。

    ⑱路过父亲的玉米地,家栋停下了脚步。他听父亲说过,这个时节,正是玉米的快速生长期,若是没有杂草,地肥水足,蹲到地头,就能听见老玉米吱吱的拔节声。

    ⑲家栋轻轻地蹲下来,侧耳细闻,隐隐地,似乎真的听到了。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本文的开头第①段,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等记叙的要素。 B、本文开头写到父亲好奇家栋突然回家是为了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C、文中第⑨段中写到:“家栋猛地饮下一杯酒,脸上立马就泛起了红晕”。家栋的这一动作为后文他有心事,并准备向父亲说出回家的缘由作铺垫。 D、文中的父亲在看穿家栋的心事后并没有直接对孩子进行说教而是带其去田中劳作,讲杂草和庄稼的道理和爷爷的故事,说明父亲是想让孩子在帮助自己劳作的同时,顺便教育孩子,不是真正地想给予孩子建议。 E、文中⑲段中“家栋蹲下来,侧耳细听,隐隐地,他似乎真的听到了”。他确是听到了玉米拔节的声音,也坚定了自己摒除杂念,保持初心的想法。
    (2)、班级举行美文赏析会,同学们给本文拟写了三个标题。请你选择一个最佳的标题,从主题、结构、修辞或表现手法三个角度说明你选择的理由。

    标题一:  家栋的心事  标题二:老玉米  标题三:父亲的教育

    (3)、本文是一篇小说,小说中的人物是小说三要素中的核心要素。有人认为本文的主人公是家栋,也有人认为本文的主人公是父亲。你认为本文的主人公是谁? 请结合全文说说理由。
  • 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CityWalk (城市漫步)、特种兵旅行……这两年,与“行走”有关的体验意外火了。徒步更是从曾经的小众运动,发展成了新的流量密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迈开脚步,从城郊到乡野、从森林湖泊到江河雪山,走向更为纯粹的户外。

    ②徒步究竟是什么?它就是登山吗?

    ③古时平民出行无车,多为步行,故平民称为徒步。见《汉书·公孙弘传》:“起徒步,数年至宰相,封侯。”“徒步”亦指步兵。《吴子·应变》中有记载:“能备千乘万骑,兼之徒步,分为五军。”而近年来年轻人爱上的“徒步”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散步,也不是体育竞赛中的竞走项目。

    ④上海体育大学副教授、体育旅游专业负责人林章林博士说,徒步可以理解为一种前往目的地,并在城市郊区、山野、森林等自然环境下进行的中长距离的行走锻炼。这种户外运动源自18世纪的欧洲,最初是一种生存手段,军队通过障碍训练、狩猎等手段提高野外作战和生存能力,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逐渐转变成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运动方式。在他看来,徒步这项运动正逐渐发展成“户外+旅游”的跨界融合。与其说它是一项运动,不如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材料二

    ①随着越来越多人加入徒步队列,许多“新萌”也蠢蠢欲动,但却迷茫从哪一步筹备?怎样开始?下面这份户外小白徒步攻略可以帮助普通人也能实现自己的首次徒步计划。

    ②1跟着专业人士一起或参团出行。如果你想要快速了解徒步的技巧方法,最好的方式就是选择和有经验的人一起,这不仅仅会有一个良好的徒步氛围,还能有效的保障你的安全。

    ③2有意识锻炼身心、体能。如果正计划一次徒步登山活动,建议最好提前每周进行有氧锻炼。比如慢跑、骑单车、瑜伽等,慢慢地提高身体素质。

    ④3做足功课了解线路。户外是项技术活,去哪儿、线路有多长、路况如何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⑤例如,根据穿越区域的不同,徒步可以分为乡村、丛林、山地、江河等多种类型。唯有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拾阶而上,才能体会到快感。了解当天出行的目的地天气,也需要准备好备用计划。

    ⑥4计算需要携带的水量。长时间在户外消耗体力下,不少人常会在出发时携带不足量的水,口渴难耐。第一次徒步,可以按照线路长短、耗时规划所需用水。

    ⑦5筹备徒步装备物资。户外装备是大山里的“保护伞”,但装备并非越贵越好,选择合适自身的装备,才能应对风吹日晒。不可或缺的装备有背包、徒步鞋、衣物、食物等。

    ⑧6记得将出行路线告知家人或朋友,告诉他们你要去哪里,和谁一起。

    ⑨7确认身体状态适合徒步登山。在出发前,确保身体是适合徒步的非常重要。即使是感冒,也要慎重地估量一下现在的身体是否适合开启一场徒步。

    材料三

    ①徒步路线的难度通常根据多个因素来评估,包括路线长度、地形复杂度、海拔变化、天气条件以及是否需要特殊装备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徒步路线难度分类及其特点:

    ②初级难度:适合初学者或体力较弱的徒步者。这些路线通常较短,通常为3小时左右,其地形较为平坦,不需要特殊装备。

    ③中级难度:适合有一定徒步经验的人。这些路线可能涉及一些山丘和较为复杂的地形,需要较好的体力和一定的徒步技巧。

    ④高级难度:适合有丰富徒步经验的人。这些路线通常较长,地形复杂,海拔变化大,可能需要携带较重的装备。

    ⑤极端难度:适合经验丰富的专业徒步者。这些路线极其艰难,可能涉及长时间的行走、高海拔穿越、极端天气等挑战。

    ⑥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难度级别划分,如超长距离探险级路线,这些路线通常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完成,涉及极端的地理环境挑战。总的来说,选择徒步路线时,应根据自身的体能、经验等因素来决定,确保安全第一。

    材料四

    ①徒步,是一场发现的旅程。去看不一样的风光; 去感受生命的意义,体会来自内心的每一个感动; 去发现自我的潜能,不断成功挑战自己的意志极限。徒步路上的每一里路,都拷问着身体的极限,眼前的每一处风景,都冲击着灵魂,而脚下的每一个脚印,都是你挑战自我的征程。

    ②徒步,是一个培养坚持、自信等品质的过程。原本一个人认为15公里的路程他走不完,先走5公里,发现没什么问题,然后走到10公里,感觉有点疲劳,但一想既然都走这么久了,坚持坚持走完算了,等真的走完15公里了,这时候他就会发现:我以为我不行,实际上我能行。

    ③徒步,是一个放空自我的过程,让人们在大自然中回归本我。如何从这一点走到下一点,如何从下一个点再到下下一个点,如何从下下一个点最后到终点,“我们想的事情更单纯,不再去想生活上或工作上的烦心事”。

    ④这两年,户外行走春天的确来了。央视网统计了2023年10万个样本的手机App使用数据,结果显示,新增用户最多的5类应用程序中,有4个和行走有关。换一个维度观察,在一些专业的社交媒体分享平台上,以“户外”“出游”等关键词搜索,“徒步”“登山”出现的频次最高,相关内容的出现率同比增幅近3倍。

    ⑤专业的户外类App对用户数据的变化感知最灵敏。“两步路”是徒步等户外运动爱好者使用最多的工具类和交流性平台之一。两步路App向记者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目前,该App的注册用户超过2000万,相比3年前增长了约3倍,其中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增长了近1倍。两步路App里,徒步、登山的用户群体占90%以上,年轻人和女性的比例增长较快。翻倍增长的数据说明了徒步这个小众化的运动越来越流行,逐渐走向大众化。

    (1)、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有关“徒步”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年轻人爱上的徒步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散步。 B、林章博士说,徒步可以理解为一种前往目的地,并在城市郊区、山野、森林等自然环境下进行的中长距离的行走锻炼。 C、徒步这个小众化的运动只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女性的喜爱。 D、徒步活动比较简单,不需要太讲究技巧和装备,经常也被认为是一种休闲的活动。
    (2)、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分析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徒步,是一个培养坚持、 自信等品质的运动,所以即使有一点点小感冒也可以开启一场徒步。 B、跟着专业人士一起或参团出行是新手想要快速了解徒步的技巧方法的唯一方式。 C、徒步的穿越区域的不同,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热爱进行选择,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体会到徒步的快感。 D、专业的户外类 App上注册用户翻倍增长的数据说明了徒步这个小众化的运动越来越流行,逐渐走向大众化。
    (3)、从未参加过徒步的小雅准备开启一次徒步活动。他选择了秦岭线的经典徒步路线——历史上的蓝关古道。你认为小雅的蓝关古道的徒步是否可行? 并请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

    ①历史上的蓝关古道既是防卫来自东南威胁的最后一道关隘,也是争夺天下、发兵东南必经的第一要塞,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韩愈有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②本线路的登顶时间2-3个小时。徒步线路上的虎头山位于蓝田境内,在焦岱以东,为蓝田辋川东部的一座秦岭山峰,顶后的某个角度看去颇有几分虎首的威猛。虎头山因山似虎头而闻名,集雄、险、奇、秀、幽、雅于一体,虎头山并不高,其地形较为平坦。到达之前翻越的一座酷似鹰咀的山峰,站其之上,可俯瞰秦岭蓝田段风光。

  •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 , 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 , 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 , 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算 , 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算,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 , 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季方:陈太丘次子。②绥:安抚。③周公: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的弟弟,为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④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⑤进火:烧火。⑥算:(bì)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著算,放竹算。⑦馏:蒸饭。⑧易:修整。⑨夺:失误、遗漏。

    (1)、下列对文中字词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足下家君太丘”中“足下”用作敬辞,表示对对方的尊称。 B、“法”在古汉语字典里有四种解释:①法令,制度②方法,做法③效法,仿效④标准,法则。“不知卿家君法孤”中的“法”字为“效法、仿效”之意。 C、“周公、孔子异世而出”中的“而”与《醉翁亭记》中“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的“而”意义与用法一样,都是连词表顺承。 D、“尔颇有所识不”中的“识”字与成语“博闻强识”中“识”意思相同。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A、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B、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C、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D、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大意。

    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4)、陈太丘是颍川陈氏的始祖,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 其子元方、季方继承了父亲的好品行,后来都升任朝廷高官,两人与其父一同被后人并尊为“三君”。请依据上文,探究陈氏家族兴盛的原因。
  • 8、古诗文阅读

    秋野五首 (其四)

    【唐】杜甫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潜鳞输骇浪,归翼会高风。

    砧响家家发,樵声个个同。飞霜任青女 , 赐被隔南宫

    【注释】①此诗作于大历二年秋,此时作者寓居夔州。②输:同“愉”。③樵声:渔人的歌唱。④青女:传说为司霜雪之女,掌管霜雪的女神。⑤赐被:出自《后汉书·钟离意传》中皇帝给药崧赐食赐被的典故,后“赐被”被用为郎官入职之典。⑥南宫:尚书省。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中白色的沙与红色的晚霞,对比映照,色彩鲜明。 B、颔联运用借代手法,以“鳞”代鱼,以“翼”指鸟。 C、颈联通过写听到的砧声和樵声,表现了对耕种自食,安居乐业的农家生活的喜爱。 D、诗歌前三联运用动静结合、视听结合、俯仰结合、虚实结合等多种手法,勾勒出一幅绚丽而充满生机的秋日乡野图。
    (2)、文学社准备以此诗为素材,制作一段微视频,请你完成下面的拍摄脚本。  

    镜头

    镜头描述

    多重情感

    镜头一:秋沙•晚山

    对村居生活的喜爱远大理想和政治抱负漂泊在外思念朝廷

    镜头二:潜鳞•归翼

    镜头三:砧响•樵声

    家家户户砧板敲击,远远近近樵歌互答

  • 9、学习完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典小说单元后,文学社同学们就“范进中举是悲剧还是喜剧”的话题展开讨论,下面是他们依次发言的内容,请你参与并根据语境将横线处内容补充完整。  

    同学A:范进中举具有喜剧色彩: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癫狂行为极有讽刺效果。

    同学B:是的,小说中胡屠户①也让我们捧腹大笑。

    同学C: 我认为② , 因为为了追求功名利禄一生耗费举场是范进个人的人生悲剧。

    同学D:我也这样认为。小说揭露了知识分子思想被束缚,灵魂被扼杀的现实,科举制度导致整个社会风气败坏就是社会的悲剧。

  • 10、文学社在学校千人大礼堂开展了小说影视剧欣赏活动,活动结束后,文学社同学收集了以下部分同学对这次活动的评价和感受。

    A同学:这次活动让我看到了众多古今中外小说作品的演绎,内容好丰富、形式好多样啊。

    B同学:这次活动中表演的同学演得非常好,他们对作品的理解非常深入到位。

    C同学:我觉得这次活动组织非常好,每个演出环节衔接很“丝滑”,观众的秩序也好。

    文学社社长在活动结束后,也总结了这次活动的优点,请你帮助他完成。

    示例: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 11、文学社准备开展一次文学评论写作,很多同学不知道文学评论与一般议论文的区别,请你结合下面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文学评论与一般议论文的相同点和不同处。  (不超过60字) 

    一般议论文

    文学评论

    一般议论文必须具有以下特点:首先要有正确而鲜明的观点,对事物或事件的基本看法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其次要有准确、充分而有说服力的论据;然后还要根据论据的性质使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如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式也要围绕论点去选择。

    文学评论也属于议论文的范畴,具备议论文的三要素。它主要是对文学作品发表评论,所以要讲究文学性。文学评论应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艺术描写和语言运用等作为论据,要按照文学规律和特性结合作品实际进行论证写作。

  • 12、文学社准备招募一批新成员,下面对招新启事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雅韵文学社招新启事继雅韵,承风采,秋去冬来,雅韵不改。①雅韵文学社现面向全校同学招募若干新社员,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热爱文学,具有一定的文学基础。

    第二,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团结互助。

    第三,②报名时需要上传一篇能代表自己水平的大作,内容体裁不限。

    第四,届时我们将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面试。

    ③文学世界根深蒂固,浩如烟海,让我们一起遨游其中。④希望广大文学爱好者积极踊跃报名。在这里,你将遇见美好的他人,也会遇见美好的自己。

    雅韵文学社

    2024年11月4日

    A、第①句中的句号应该改为冒号。 B、第②句中的“大作”应该为“拙作”。 C、第③句中“根深蒂固”使用不当,可改为“源远流长”。 D、第④句中“积极”“踊跃”重复,应去掉一个。
  • 13、文学社准备制作活动宣传海报,请你根据画面和寓意匹配诗文。  

    画面

    寓意

    诗文

    春蚕自缚·蜡烛自煎

    坚贞爱情,至死不渝

    。李商隐《无题》

    三顾茅庐·对策隆中

    心怀天下,兼济苍生

    。范仲淹《岳阳楼记》

  • 14、下面是小雅为此次活动拟写的开场白的部分内容,对加点字读音或字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小说是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可以带领我们阅尽世间百态:透过中年闰土贫困拮据的生活和杨二嫂辛苦恣睢的生活,我们可以看到旧中国农村破产的凄凉景象,以及人与人之间因社会地位和生活压力而逐渐滋生的隔阂;在若瑟夫的眼里,无论是生活阔绰还是衣衫褴褛,叔叔于勒永远是自己的血脉至亲;面对中举后的女婿范进,胡屠户认为他就是天上的新宿,即使一巴掌把他打得不醒人事,也担心自己今后会遭到报应,他的内心各种想法掺杂的丑态,让我们忍俊不禁。

    A、“拮据”的“据”读“jù”;“恣睢”的“睢”应写成“雎”。 B、“隔阂”的“阂”读“hé”;“阔绰”的“绰”应写成“淖”。 C、“褴褛”的“褛”读“lǚ”;“新宿”的“新”应写成“星”。 D、“掺杂”的“掺”读“cān”;“不醒人事”的“醒”应写成“省”。
  • 15、在初中生活的斑斓画卷中,改变如同一支神奇的画笔,不断勾勒出成长的轨迹。生活中,你与父母的相处在悄然改变,从曾经的顶嘴、叛逆,到主动与父母沟通; 学习中,面对一道道难题,你从焦虑烦躁想要放弃,到冷静思考; 校园活动里,你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旁观者,到积极主动地策划节目……每一个改变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次成长都见证着你的努力与进步。

    清以“成长,从改变开始”为题,写一篇作文,记录下你在初中生活的改变和收获。

    要求: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不抄袭、不套作; ②书写工整,不少于 600 字; ③文中不导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 16、 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使西方人全面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B、斯诺为我们记录了许多生动鲜活的领袖形象,如出身窑工、两把菜刀闹革命的徐海东,因关心士兵而被撞掉门牙的彭德怀。 C、这是一部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斯诺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自己在“红色中国”的见闻。 D、这部作品写了两个层面的事实:一是作者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二是“红色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2)、“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文学里的“中国红”同样惊艳了你我。请你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具体内容和下面的表格内容,谈谈你对“中国红”的理解。  (要求:至少解读两点意蕴) 

    作品《红星照耀中国》

    “红色”意蕴赤诚、耀眼、勇敢

    希望、信念

    赏析角度提示人物、内容、主题

    精神、作者

  • 1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栀子花

    魏芳芳

    ①几天前,我在家门口的绿化地摘了一颗山栀(zhī)实,鲜亮的金红色浆果,一掰开,浓稠的鲜红果汁就流了一手。用水冲洗后,皮肤还是染上了纯净的黄色——“御用黄”果不其然。

    ②这个“知识点”是好几年前,在西安一个小饭铺获得的。七月,热浪滚滚。等菜的时候,伙计来倒茶,那茶汤金红色,一股淡淡的清香,既不是茶叶的口感,也闻不出什么花的香味。好奇问掌柜,答是秦岭山栀子。栀子花会结果吗?掌柜拿出一包山栀子,指头大小的绛红色果实上面有几条突出的楞线,一端尖尖的,像大肚子小花瓶,闻起来还真有点栀子花香的厚味。掌柜的说:栀子是一味好中药,能降压清脂泻火;还是一种天然染剂,打从秦汉始,皇家御用的黄色布料都是栀子染的。

    ③初见栀子花,是三十年前了。端午前后,在重庆的一个马路小菜场,忽然微风吹来一种浓稠的香气,既野性又温润,循香觅见茅草叶扎着的几把绿白花,花型像荷,翠绿的叶子油亮亮的,摆在一个古朴的小竹簸箕里。“栀子花咧!”卖白菜的小妹声音又娇又脆:“自家屋头的,五毛钱一把。”都说重庆美人多,美人也都爱栀子花,有的就握在手上,有的随手插进发辫。有的时候,人也没看到,就只有一段香气,告诉你她们刚刚经过。

    搬到上海后,我家小区西南角,有几棵大花栀子树,每年初夏,都会开很多花,浓雾般香气从园中升起并且浮动着,像一个迷宫,探进去,就会迷醉其中。栀子花期短,花开满后一两天就萎黄了,最好看的还是将开未开之时。端午节早晨,去门口菜场买了艾草菖蒲,回来的时候,我会折两三朵栀子花。回家后来不及先挂艾蒲,赶紧拿出栀子花,插进小瓷罐。

    ⑤七年前六月初的黄梅天,突然得知母亲病重,得来上海住院。雨一直下,像是老天知晓一切,先哭给我看。我每天早出晚归,去医院陪她。在母亲身边,我们是彼此的良药。一天,我折了两枝栀子花带过去。母亲爱花,以前我们一起种过牵牛、粉豆、蜀葵和菊花,却从未种过栀子花。栀子花是母亲的稀客,她长久好奇地看着、闻着,眼里有莹澈的喜悦。栀子花香冲淡了来苏水的味道,病房有了鲜活的气息。

    ⑥没有治疗的时候,娘俩说着话,我给母亲梳头,像从前一样。我是母亲最小的闺女,天生就爱缠着她。只要母亲闲下来,或者坐着干活——剥玉米棒或者哪怕烧锅,我也能爬在她背上给她梳头。红色的塑料梳子,我高一下低一下乱扒,静电把头发扯飞,比不梳更乱。炎夏里母亲在门前树下网床上午休,我钻到网床下反复摆弄她的头发,母亲不胜其烦,却从未打过我,只是笑我“磨人精”。

    ⑦人到中年,磨人精会梳头了,力道匀净,母亲闭着眼睛,很享受。母亲的头皮有点发红,灰白的头发多像苍茫的岁月——满头青丝怎么就不见踪迹了呢?我问她,是否愿意戴朵栀子花,她羞涩一笑,说这辈子没戴过鲜花呢。四外公曾经跟我们讲过,母亲小时候可爱打扮了,绣花鞋,长辫子,扎个红色蝴蝶结,穿白衬衣黑背带裙,是个洋气的女学生。可是从我记事起,母亲一直是天天忙得脚不沾地、累得腿弯脚软的农妇,最省事的短发,旧得发白的老式衣服,脸晒得黝黑,哪还有洋气的影子?

    ⑧那就试试!母亲眼睛盈满笑意,上扬的嘴角是鼓励,我懂。挑了一朵刚开的,摘了叶子,别在她的左耳畔。母亲仔细照了一会儿镜子,顾盼之间,转头凄然一笑:“老了,配不上这鲜铮铮的花。”

    不!我声音大得吓了自己一跳。栀子花太鲜亮太逼人了,生生放大了母亲的枯萎我哆嗦着,从后背轻轻抱住了她,把脸贴在她散发着栀子花香的脸颊上:妈妈,你真美!

    ⑩这是她七十九年岁月里第一次戴上栀子花,也是最后一次。

    (选自2023年12月22日《文汇报》,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分析有误的两项是(   )
    A、文章标题是栀子花,但第②段主要在写山栀子,与上下文并无联系,可以删去。 B、文章第③段回忆了“我”与栀子花的初见,丰富了文章内容,避免平铺直叙。 C、第④段划线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出栀子花的美,表现了作者对栀子花的喜爱和赞美。 D、第⑦段划线句借四外公之口写出母亲年轻时的美丽,与“我”眼中的母亲形象形成对比,体现母亲因生活忙碌早已失去了对美的追求。 E、第⑧段中,母亲先是“盈满笑意”,之后又“凄然一笑”,这两种不同的笑,表现出母亲对美好的向往与对生病衰老的感叹与无奈。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⑨段。

    “不!”我声音大得吓了自己一跳。栀子花太鲜亮太逼人了,生生放大了母亲的枯萎。我哆嗦着,从后背轻轻抱住了她,把脸贴在她散发着栀子花香的脸颊上:“妈妈,你真美!”

    (3)、文章结尾写到:“这是她七十九年岁月里第一次戴上栀子花,也是最后一次。”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说一说作者给母亲送栀子花有何用意?
  • 18、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相传秦始皇攻打桂林的时候,由于当时北方的士兵吃不惯南方的米饭,所以就用米磨成粉并做成面条的形状,来缓解士兵的思乡之情。”这桂林米粉起源的说法有些漏洞。第一,秦朝还没有面条;第二,无任何史料或文物佐证。对长沙阿弥岭汉墓的考古发现证实,2200年前的西汉,长沙已经出现石磨米粉作坊,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米粉作坊。根据《齐民要术》的米粉配肉汁吃法,以及《楚辞》对长沙本地食物的描述,当时的米粉是“煨码”汤粉。

    【材料二】

    2023年,作为粮食生产大省,湖南早稻的完成播种面积1807.2万亩,实现总产743.2万吨,均位居全国第一位。由于早稻米“直链淀粉”的含量高,米质较疏松,口感不如晚稻米。于是,智慧的湖南人将早稻米加工成柔韧爽弹的米粉。长沙号称全国“最会嗦粉”的城市,据统计,每日全市米粉销售总量在50万公斤左右。长沙市芙蓉区还建了一条湖南米粉街,街上既有长沙本地著名粉店品牌,如“八一桥原味长沙米粉”“和记粉店”等,又有郴州杀猪粉、衡阳鱼粉等湖南各地特色米粉,可谓应有尽有。

    【材料三】

    不像北方人吃阳春面那样,长沙人很少吃光头米粉,一般要加码子。码子分为常备的码子和临时炒码。常备的码子有猪肉、牛肉等,炒码有辣椒炒肉、炒腰花、炒三鲜等。有的还有蒸好的码子,如肉饼蒸蛋、蒸排骨,蒸扣肉等等。除了码子之外,长沙的米粉铺子,还会在厅堂里摆上一溜碗碟,里面装了榨菜、酸豆角、辣椒萝卜、油渣子之类的佐料,还有大蒜子、香菜、芹菜叶子等,任人挑选佐餐。

    (1)、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关于“长沙米粉”的理解或推断,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确切史料表明,长沙米粉的出现晚于桂林米粉。 B、2023年湖南早稻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早稻米可加玉成米粉。 C、长沙号称全国“最会嗦粉”的城市,每日全市米粉销售总量超过50万公斤。 D、长沙米粉的“码子”是指加在米粉上的佐料,其品种丰富多样。
    (2)、有北方游客在网上发帖求助:“人已在湖南米粉一条街,怎样才能体验到正宗长沙米粉的味道?”请你根据以上资料给他建议。
  • 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已卯上元 , 予在儋州 , 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或曰: “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 ”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 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dān)州:今海南,苏轼被贬之地。③民夷:指汉族和当地少数民族。④屠沽:卖肉、卖酒的人,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⑤过:苏过,苏轼幼子。⑥韩退之钓鱼:出自韩愈《赠侯喜》,本句意指韩愈半世求官,终无所得。⑦走海者:去到海边的人。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         王命急宣 B、月嘉夜           多趣味 C、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相与于中庭 D、予欣然从        实是欲界仙都
    (2)、下列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B、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C、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D、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放杖而笑,孰为得失?

    (4)、从这则小短文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 2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登陇

    高适

    陇头远行客,陇上分流水

    流水无尽期,行人未云已。

    浅才通一命 , 孤剑适千里。

    岂不思故乡?从来感知己。

    【注释】①天宝十二年,高适应哥舒翰的征召离开长安奔赴边关任河西节度使幕府掌书记。上任途中,他登陇山有感而作此诗。此时高适已五十岁,此前,诗人曾担任封丘县县尉之类的小官。②流水:北朝乐府民歌《陇头歌辞》云:“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③浅才:微才。④通,达,这里是胜任的意思;一命:最低级的官。⑤适:走、往。

    (1)、对该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远行客”是诗人自称。“陇上分流水”既是写景,同时也是衬托作者远游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B、诗的第三、四句紧承前两句而来,以流水不尽来比喻诗人的行程遥远无尽。 C、在唐代,掌书记是幕府中重要的文官。可见,诗中“浅才通一命”是诗人的自谦之词。 D、“孤剑适千里”中“孤”字一语双关,暗示了诗人孤身一人前往边关的情景。
    (2)、明代文学家胡应麟在其著作《诗薮》中评价高适的五言律诗“极有气骨”,豪迈昂扬。请你结合该诗的颈联和尾联谈谈你的理解。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