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梦回繁华》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张择端,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生卒年不详,山东东武人,字正道,又字文友。幼读书游学于汴京,徽宗朝进入翰林,据张著题跋,“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街、城郭,自成一家。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幅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透过此一观念来审视这幅千古名作,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

    ②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③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后段描写汴京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1)、下面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加点字“相传”是长期以来互相传说的意思,用在此处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第③段使用逻辑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的主体内容。 C、《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也是北宋时期的经济写照。 D、文中“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船工卸粮包。
    (2)、第③段“画面开卷处”,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画作中所描绘的“汴京近郊的风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选段第②段和《中国石拱桥》第一段相比,你一定会发现不少相似之处,请你简要概括出三点。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中国石拱桥》

  • 2、根据提示,在对应的横线上默写恰当的古诗文句子。

    翻开八年级上册课本,驻足就能感受“爱国忧民”的赤诚之心,俯身便能听到“报国建功”的铿锵之音。曹操用①“”(《龟虽寿》)表明老而弥坚、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朱敦儒用“中原乱,②“?”(《相见欢》)表达了他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吴均用“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③”(《与朱元思书》)表达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情趣;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认为,一个国家常常会走向衰亡的原因是④“”。

  • 3、①一篇课文就是一个缤纷的世界。“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如是说。让我们从阅读课文开始,感悟、品味、体验,然后广泛涉猎,走向更广阔的语文世界。

    ②语文书写中国之美,彰显工艺精粹。石拱桥雄跨江河,千年不倒,它的背后是劳动人民巧妙绝伦的造桥技术;苏州园林重峦叠zhàng(     ),花木相映,它的背后是建筑工艺的独具匠心:《清明上河图》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街上行人摩肩接 , 络绎不绝,那遒劲的笔力,画出了梦中的繁华……

    ③语文描写生活情思,表达人生感悟。父爱如山厚重,深沉无言的爱藏在鲜红的橘子里;白杨在那________的高原上傲然挺立,不屈不挠,启示我辈面对困境应当永葆力求上进的精神;昆明的一场雨,就是人间的一首诗,鲜的牛肝菌为平凡的生活增添无限趣味……

    ④阅读,让我们了解别样的人生;阅读,让我们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阅读,________________;阅读,________________。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重峦叠zhàng       (2)摩肩接       (3)鲜

    (2)、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画波浪线的词语。

    (1)巧妙绝伦:       (2)遒劲:

    (3)、填入第③段横线处的成语,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平静如水 B、坦荡如砥 C、波澜起伏 D、无边无际
    (4)、请在第④段横线处进行补写,使上下文间语意衔接通顺。

    阅读,;阅读,

    (5)、文段①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 4、定心丸,《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解释为:“比喻能使思想、情绪安定下来的言论或行动。”生活学习中,“定心丸”可以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声有力的承诺、一封真诚的书信,也可以是赞许的眼神、肯定的手势、温暖的拥抱、默默地陪伴……

    请以“定心丸”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可以发表看法,也可以抒发感想。

    要求:①内容健康,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不少于600字。

  • 5、下面这三句话,给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

    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

    读书,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过程。

    别抱怨读书的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人民日报》

    请从括号中任选一字,补全下面题目:从“阅”到“______”(跃、越、悦、乐、月、钥),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把文题补充完整。

    ②内容健康,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⑤不少于600字。

  • 6、我在一个大玻璃瓶里面放上一些草,把捉到的几只萤火虫和几只蜗牛也放了进去。蜗牛个头儿正合适,不大不小,正在等待变形,正符合萤火虫的口味。我寸步不离地监视着玻璃瓶中的情况,因为萤火虫攻击猎物是瞬间的事情,不高度集中精力,必然会错过观察的机会。我终于发现是什么情况了。萤火虫稍微探了探捕猎对象。蜗牛通常是全身藏于壳内,只有外套膜的软肉露出一点点在壳的外面。萤火虫见状,便立刻打开它那极其简单、用放大镜才能看到的工具,这是两片呈钩状的颚,锋利无比,细若发丝。用显微镜观察,可见弯钩上有一道细细的小槽沟。这就是它的工具。它用它的这种外科手术器械不停地轻轻击打蜗牛的外膜,其动作不像是在施以手术,而像是在与猎物亲吻。用孩子们的话来说,它像是与蜗牛“拉钩”。它在“拉钩”时,有条不紊,不慌不忙,每拉一次,都要稍事休息,似乎是在观察“拉钩”的效果如何。它“拉钩”的次数并不多,顶多五六次,就足以把猎物给制服,使之动弹不得。然后,它就要动嘴进食了,它很可能也是要用弯钩去啄,因为我几次都未观察清楚,所以对这一点我说不太准。总之,萤火虫在实施麻醉手术时,动作麻利,立竿见影,快如闪电,不用问,它利用带细槽的弯钩已经把毒液注入蜗牛体内,使之昏死过去。

    (节选自《昆虫记》)

    你班开展《昆虫记》阅读分享活动,请你参与:

    (1)、【我来复述】阅读选文,梳理萤火虫捕食蜗牛的过程,完成复述提纲。

    →打开工具→→观察效果→动嘴进食

    (2)、【趣说绰号】林耀东同学给萤火虫拟了一个绰号,请你从下列昆虫中任选一种,仿照示例为其拟写绰号并简述理由。

    ①螳螂     ②红蚂蚁     ③大头黑布甲

    昆虫:萤火虫     绰号:麻醉专家

    理由:萤火虫对蜗牛施行麻醉手术时,动作麻利,立竿见影。

    (3)、【探究分享】通过阅读探究,你们小组发现《昆虫记》和《西游记》都很有“趣”。请结合作品,分享你们的发现。
  • 7、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

    【乙】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 , 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节选自《为学一首示子侄》)

    【注释】①鄙:边远的地方。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③恃:凭借。④瓶:水瓶。⑤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⑥顾:难道。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句子中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吾一瓶一钵

    参考词语法:富足、丰衣足食、足智多谋

    (1)

    吾欲南海

    查阅词典法:①离开;②距,距离;③除去、抛弃;④前往,到……去

    (2)(填序号)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3)、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阴”指汉水的南岸,古代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称为“阴”,“阳”与此相对。 B、邻人京城氏的孩子才七八岁,却能热情地帮助移山,说明愚公的移山行动得到人们的认可。 C、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由此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D、愚公不畏艰难、坚定移山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
    (4)、甲、乙两文告诉我们的一个共同道理是什么?
  • 8、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舞”字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天河流转,似乎有无数舟船在风浪中起伏出没的神奇画面,既有生活的真实感,也有梦境的虚幻性。 B、“仿佛梦魂归帝所”中的“归”字与苏轼《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中的“归”字意思相同,寄寓了作者希望得到一个美好归宿的愿望。 C、词人化用庄子《逍遥游》中的句子,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孤独无依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D、该词充满了豪放之气,想象大胆丰富,意境壮阔雄奇,富于浪漫色彩,展现了与作者以往婉约风格不同的另一种豪放词风。
    (2)、这首词中的“我”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坐电梯去火星能否变成现实

    代小佩

    ①有了太空电梯,去火星或许只要61天,造太空电梯的原理并不复杂。长长的缆绳悬在天地之间,一端固定在位于地球赤道的海洋上,另一端“抓住”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平衡物(如卫星或空间站)。沿着缆绳,一个机器(太空电梯的轿厢)可以上下移动。

    ②国际太空电梯联盟主席、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斯旺介绍:“根据目前设计,太空电梯轿厢重约20吨,攀爬速度约为每小时200千米。未来,随着缆绳加长、轿厢攀爬速度加快,预计8天可到达地球同步轨道,14天可到达月球,61天可到达火星。”

    ③“相比用火箭运输,太空电梯重复使用率更高,太空电梯也因此被称为'绿色天路'。”斯旺解释道。

    ④“另外,利用太空电梯运输,每公斤物资运输成本约为500美元,比使用火箭更便宜。”国际宇航科学院秘书长让·米歇尔·坦表示。

    ⑤而且太空电梯产生空间碎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科学家发现,截至2020年1月,10厘米以上的空间碎片有2.9万个,1毫米以上的则超过1.7亿个,这些碎片严重污染着空间环境。

    ⑥但火箭发射不会因此被抛弃。火箭比太空电梯速度更快,能迅速穿越辐射带,所以有人提出以“太空电梯+火箭”的方式运输,实现互补。“如果把太空电梯看作货船,那么火箭就是货运飞机。”

    ⑦太空电梯之梦由来已久。1895年,俄罗斯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见到埃菲尔铁塔后提出了太空电梯的设想。科幻巨匠阿瑟·克拉克在其小说中也描绘了太空电梯。但由于技术限制,太空电梯长期停留在概念阶段。

    ⑧随着航天技术不断发展,建造太空电梯有了更多可能。据斯旺和莱特介绍,在材料方面,碳纳米管和超强石墨烯被认为是建造太空电梯缆绳的理想材料;在设计方面,科学家目前已提出8个比较稳健、合理的科学设计方案;在工程方面,一些国家的科学家已开展一些小型实验并准备进行深入验证。

    ⑨很多细节问题有待科学家和工程师解答:太空电梯轿厢选择何种驱动模式?怎么克服重力影响?缆绳如何承受高能宇宙射线的轰击并有效抗摆动?电梯遭遇太空碎片和陨石冲击怎么办……

    ⑩科学家预估太空电梯能在2035年左右初步投入运行,用太空电梯载人则需要进一步验证以确保其安全可行,或许到2045年左右可以实现载人,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时间表。面对这项耗时耗力耗钱的大工程,加强太空电梯的研究与合作势在必行。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目前的设计,太空电梯61天可达到火星。 B、太空电梯之梦由来已久,在数十年前的文学作品中便有相关描绘。 C、随着航天技术不断发展,太空电梯的建造有了更多可能,但实践仍然面临挑战。 D、选文用到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2)、太空电梯相较火箭有哪些优势?请简要概括。
    (3)、请从下列材料中选择一个作为选文的开头,并说明理由。

    【A】大家都坐过电梯吧,但你有没有坐过直冲云霄,甚至可以一键直达太空的电梯?注意,这可不是小说里才会有的情节,在2022空间技术和平利用(健康)国际研讨会上,国际太空电梯联盟主席、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斯旺就证实了这一猜想,在未来,太空电梯或将不再是梦。

    【B】在2022空间技术和平利用(健康)国际研讨会上,国际太空电梯联盟主席、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斯旺提出,未来太空电梯作为永久性物流基础设施,可将物资和人员运到太空,成为进入太空的新通道。

  • 10、小志与小丹围绕“跨越时代,你想与谁相遇?”的话题展开讨论,请将下列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小志:如果时光能像互联网的“时光隧道”一样倒流,我想在“云端”遇见白居易,去感受他笔下“几处早莺争暖树, ①”(《钱塘湖春行》)的早莺新燕,那画面简直就是古代版的“春日美景直播”;想通过“时空连线”遇见陶渊明,“② , 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那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就像古代田园生活的“vlog”,该是多么的美妙!

    小丹:我想在“文学元宇宙”里遇见李清照,感受她“兴尽晚回舟,③”(《如梦令》)的唯美体验,这简直是古代少女出游的“爆款朋友圈”;想遇见孟子,感受“富贵不能淫,④ , 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淫》)的气节和胸襟,这精神在网络空间也能成为激励人们前行的正能量“金句”;想遇见“⑤”(《雁门太守行》)誓死也要忠心报国的守军将士,他们的事迹要是在“古代热搜”上,肯定热度爆棚。

  • 11、自暑假以来,小林就沉迷于刷短视频,父母和老师都非常着急。作为同学,你打算劝说他,请把要对他说的话写下来,50字左右。
  • 12、下面是小明同学收集的关于互联网对学生学习、作业的影响的材料,请你阅读材料,概括得出的结论。

    材料一:以前的学生为了写好作文,用专门的本子摘抄好词好句,收集并背诵,现在的学生,只要动动手指搜索一下,就能拼凑出高分作文来。

    材料二: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交流群和作业帮扶的软件应运而生。这些软件让得出答案变得简单,很多学生不会再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地演算。

    材料三: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4883号建议的答复中称,对于“禁止中小学生将智能手机带入校园”的建议,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网络安全长效机制……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

  • 13、互联网时代,搜索引擎可以帮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小语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关键词“走进语文世界”,检索到下面一段文字,其中有些字词句小语拿不准,请你判断。

    学完八年级上册语文书,面对色彩斑斓的生活,我们掩卷思索,各种感觉涌上心头。走进语文世界,我们可以梦回繁华,看到汴京市区街道的行人 、络绎不绝;我们可以漫步苏州园林,欣赏眼前一幅幅由匠师dān精竭虑凝结成的完美图画。我们在父亲跚的背影中回味浓浓的爱,想回报父爱的情愫 ;在居里夫人令人窒息的实验室里,我们感动于她的炽热情怀。我们不断反思,青年人是肆无忌惮地挥霍青春,还是积蓄力量,为减轻社会不幸尽绵薄之力……每次打开课本,就是享受一顿 的饕餮盛宴,就是沐浴一次真善美的光芒。徜徉在语文的世界里,通过一幅幅美景、一个个故事,无不让我们的思想愈加开阔,让我们的视野日益深邃。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1)dān精竭虑                      (2)

    (2)、根据语境,为甲、乙、丙处选择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倾巢而出   润物无声   名副其实 B、摩肩接踵   潜滋暗长   名副其实 C、倾巢而出   潜滋暗长   名不副实 D、摩肩接踵   润物无声   名不副实
    (3)、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徜徉在语文的世界里,通过一幅幅美景、一个个故事,无不让我们的视野日益深邃,让我们的思想愈加开阔。 B、徜徉在语文的世界里,一幅幅美景、一个个故事,无不让我们的思想愈加开阔,让我们的视野日益深邃。 C、徜徉在语文的世界里,通过一幅幅美景、一个个故事,我们的视野日益深邃,我们的思想愈加开阔。 D、徜徉在语文的世界里,一幅幅美景、一个个故事,无不让我们的视野愈加开阔,让我们的思想日益深邃。
  •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让”本义指责备,又引申指自己放弃利益或机会,而将其提供给别人。“让”还可以是谦让、让座、礼让、转让、让步、让开。退一步,海阔天空。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美德。车让人,让出一份安全;人让车,让出一份文明;车让车,让出一份秩序;人让人,让出一份友爱。

    请以“让”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可以发表看法,也可以抒发感想。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 15、梁启超曾说:“艰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这句话在《简•爱》中得到很好的体现。请你围绕“在艰难中成长”这一主题,结合《简•爱》的相关情节写一则阅读笔记。(要求:不少于70字)
  • 1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填空。

    老师:我们在名著阅读中,经常关注书中反复出现的内容。今天,我们围绕这个话题来交流一下。

    小文:老师,读《水浒传》时,我发现很多回目中都有有关“抗争”的情节。行者①是梁山好汉中最有反抗精神的好汉,无论身处何地都不会轻易低头。其他英雄也有反抗之举,比如②

    老师:好啊!大家可以把“抗争”作为探究专题。

    小语:我发现《水浒传》通过写众多英雄不同的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③”的主题。

    小博:《简•爱》中简•爱的表哥④殴打简•爱,她奋起反抗,怒斥他道:“你这残酷的坏孩子!”这种抗争足以看出简•爱倔强、不屈服的性格特点。

    老师:说得好!那么在以后的名著阅读中,我们要怎样才能发现这个共性的内容呢?

    小文:我觉得应该做到⑤才好。

    老师:这个方法可以。希望大家今后多交流,多学习,积累更多阅读整本书的经验。

  • 17、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砍头不要紧

    ①照父亲从区里开会回来传达的消息,近期日本鬼子来扫荡。

    ②小鬼子赶在秋天谷子、玉米成熟的时候,要来祸害人!根据上级指示,要抢收,不能让鬼子抢走一粒粮。大马坊村的青壮年和村游击组格外忙活,割谷的割谷,打场的打场,山雨欲来,不,是鬼子要来!

    ③我在抗日小学课本里已经学到了很多抗日救国的道理。日本鬼子说来就来,杀人放火不眨眼,还搞“人圈”。

    ④日本鬼子还没来过马坊川。四十里马坊川,像棋子一样摆着十个叫马坊的村。我们村叫大马坊,还有三马坊、四马坊、八马坊等。

    ⑤父亲在挨个窑洞做动员,“该藏藏,该埋埋,弄好了,就找地方躲!躲个三五日,消停了,再回!”

    ⑥“老嘎,你说话有没有准,小鬼子真来三五日,听你哩昂?”

    ⑦老嘎是我父亲,他刚干抗日工作,嘴皮子还没练出来,做工作常常被问住。这时候,我就很心疼父亲。

    ⑧“要听你哩?你告诉他们,要来了,全土窑窑,穷个腔,要啥没啥,光遛马腿!”

    ⑨父亲在找词儿,他没上过学。干革命前在蔚县西合营给人当毛毛匠。

    ⑩我反驳问话的金罐:“好赖话听不懂,不走,想做汉奸呀,让小鬼子给你火掉毛!”火掉毛不是好话,是用火烧动物的毛烤熟了吃。

    ⑪“哎,哎,你个毛毛没干的娃娃,咋和长辈说话哩!”

    ⑫一个懒货,还想当长辈!一村人都在收粮,金罐在他家土窑里躺平了睡懒觉。村里有这么几个落后分子不积极配合!

    ⑬父亲拽了我一把,“咱告诉他了,走不走是他的事儿!”

    ⑭那几天,大人孩子都忙得身不着地儿,三天后全部收拾干净,粮食藏到凤凰山。藏东西,是在后半夜,父亲和几个党员埋的,我们都不知道。

    鬼子没来,土匪却先来了

    ⑯村头老黑家大黑狗没叫一声,就被土匪的酒馒头给吃醉,我怀疑土匪用了药劲更猛的药,老黑家的狗很厉害哩。几十个杆子摸进大马坊。他们提前摸好了道儿,好像有人通风报信,知道村里谁是干部,谁家有钱有粮。

    ⑰我那天正好吃东西闹肚子,半夜里出来在厕所听见屋外动静。父亲去坚壁粮食没回来,娘和哥哥姐姐弟弟在睡。我听见街里一个声音压得很低,“就这家,男人是干部!跳腾得欢哩!”声音像被砂纸打过,但我能听出是谁。

    ⑱一村人被揪到打谷场。土匪举着松明子火把,全蒙面,骑高头大马,听口音像是锡盟那边人。没来得及坚壁的粮食,被土匪抢了,装进他们的马驮。“要活命,把粮食、大洋交出来!”

    ⑲打谷场上哭啼声一片。“你们不打鬼子,折腾老百姓,算啥本事!”

    ⑳一蒙脸土匪狠狠地说:“老子鬼子打,粮食也抢,总不能饿肚子!”

    ㉑“叭叭”,村外几声枪响。枪声有点儿远,大概是在凤凰山上放的。

    ㉒土匪慌了。一土匪拽住我母亲:“把你的钱粮交出来,否则让你吃枪子儿!”

    ㉓土匪们准备撤了,在撤前他们想捞一把,“爷爷刚在白马坊杀了人,杀一个是杀,杀两个也是杀!”

    ㉔“放过我娘,我们家没钱也没粮!”娘有危险,我得站出来!

    ㉕娘撕心裂肺地喊:“要过来!”

    ㉖我走到土匪跟前:“我高小毕业,识文断字,俺娘啥也不知道!你杀我!”

    土匪当真放了母亲,把我像抓兔子一样揪过去!一土匪端起枪,他拉了下枪栓,下一步就是扣扳机了!我赶紧说:“俺死前有个要求!”

    ㉘土匪冷冷地说:“毛毛没干的娃,有啥快说!爷们等得不耐烦!”

    ㉙“省下子弹打鬼子,用刀砍!”说完,我背对土匪,眼泪像断了的线,在脸上汹涌。背后是娘和大马坊,眼前是蔚县,是有雪绒花的小五台山。小五台山的雪像一顶白帽子。

    ㉚土匪举着的枪放下了,他从腰里抽出大刀,但是刀在半空中画了一个弧,又重重放下。谷场边一棵大香椿树被砍去半股!打谷场像地震了一样,倒下一片绿绿的声音……

    ㉛自此以后,土匪在马坊川消停了!解放军解放张家口后来剿匪的时候,马坊川一带连个土匪毛毛也没有!

    ㉜后来,听父亲说审查金罐时,金罐说那个土匪头被我一句话点醒,“咱们还不如一个嘴上没毛的娃!”土匪出关打鬼子了,在野狐岭和一个鬼子中队干了一仗,全体壮烈。他负了重伤,不愿拖累人,让手下帮忙了断,不让用枪,是用刀砍!“省下——子弹——打鬼子!”他的声音里含着钢铁!

    ㉝挺有血性!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4年第4期,作者:陈晔)

    (1)、小说围绕“我”在大马坊村的见闻经历展开叙述,请梳理文章思路,补全空缺处内容。

    鬼子要来,→土匪来了,准备烧杀抢夺→→土匪转变思想,最终壮烈牺牲。

    (2)、根据括号里的提示,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

    ①鬼子没来,土匪却先来了。(这句话独句成段,有什么作用?)

    ②土匪当真放了母亲,把我像抓兔子一样揪过去!(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该如何看待小说中“土匪”这一群体形象?请简要分析。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的标题引用诗句,简洁直白,又意蕴深长,振聋发聩,是勇者无惧的宣言。 B、小说有意安排“父亲”去坚壁未回的情节,是为了下文“我”挺身而出作铺垫。 C、第⑰段中的“声音”是金罐,从他是“懒货”、村里的“落后分子”可以看出。 D、第㉚段中省略号的内容可以是:土匪头子说了一句“撤”,带人撤离了马坊川。
  • 18、学校开展“校园书香节”主题宣传活动,小冀同学搜集了有关“读书”的资料用来制作黑板报。请阅读材料后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节选自马南邨《不求甚解》)

    材料二:

    ①南宋诗人翁森写道:“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但书该如何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我认为,读书贵在“滴水穿石”。我们应学习“滴水”的品格,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铁杵磨针的恒心去“啃”书本,勇于经受岁月的洗礼和寂寞的考验,最终将书本知识学好参透。

    ②读书,要有明确的方向。涓涓细流之所以能够穿石,关键在于持续地朝着同一个点位冲击。倘若水流四处散落,没有明确的目标方向,即使时间再久,水流再大,也不会把顽石击穿。阅读亦是如此,有方向性地读书,往往会事半功倍。这就需要我们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给自己合理制定“读书清单”。比如,想追求精湛业务能力,那就多读一些专业知识类书籍;遇到挫折与失落时,可以读一些名人传记等励志类书籍;希望自己“腹有诗书气自华”,可以多读一些经典文学、文化历史类书籍……读书如航海,海面浩渺,须有灯塔指引。只有明确了读书目标和方向,读书才会变得更有意义和价值。

    ③读书,要避免追求“走量”。滴水穿石之功不在水量,而在于持之以恒。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便是这个道理。如果读书一味追求数量而不注重质量,那么看的是只言片语,学的是杂乱无章。即使书读得再多,在个人的成长进步道路上,也很难发挥作用。精读一本好书,胜过浅尝辄止地涉猎百本。尤其对那些经典著作,要像品尝珍馐一样细嚼慢咽,更好地消化吸收书中的营养。

    ④读书,要肯花时间有耐心。一滴水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当其持续不断地滴落,即便坚若磐石,最终也会被穿透。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和化学家巴斯德说:“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读书是进步的阶梯,但向上攀登的过程是艰辛而漫长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坚持。唯有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方能读有所思、读有所感、读有所获。

    (节选自杨敬杰《读书贵在“滴水穿石”》)

    (1)、小冀同学搜集了“材料一”后,为什么选择“材料二”与其搭配呢?请分析原因。
    (2)、“材料二”第②段是怎样证明“读书,要有明确的方向”这一观点的?请从备选角度中任选一个简要分析。

    备选角度:类比论证 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3)、下面的材料,能够作为“材料二”第③段的佐证材料。

    [甲]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朱光潜

    [乙]

    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活书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把书为我所用,把活书读死,就是把我为书所用。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

    ——冯友兰

    (4)、为了给上面材料配图,小冀同学从网上搜集到的两幅图片,请为你心仪的一幅图片配上文字说明。

  • 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百姓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微贱岂合更惜身命!”自朝至暮,转相仿效,唯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

    (节选自韩愈《论佛骨表》)

    [乙]

    初,愈至潮,问民疾苦,皆曰:“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将尽,民以是穷。”数日,愈自往视之。……自是潮无鳄鱼患。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

    [丙]

    或曰:“公去国万里,而谪于潮,不能一岁而归,没而有知,其不眷恋于潮也,审矣。”轼曰:“不然。潮人信之深,思之至,焄蒿凄怆 , 若或见之。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

    (节选自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注:①〔业次〕赖以谋生的职业。②〔恶溪〕河名,古时也称鳄溪,韩江的古称。③〔没〕去世,死。④〔审〕清楚,明白。⑤〔焄蒿凄怆〕祭祀时引起悲伤的情感。

    (1)、运用课内迁移法,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资料中的语句

    课内语句

    解释

    见陛下如此

    富贵,无相忘

    A

    ②自是潮无鳄鱼

    有所不辟也

    B

    ③公去国万里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C

    (2)、下列对甲文中画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微贱岂合/更惜身命 B、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微贱/岂合更惜身命 C、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微贱/岂合更惜/身命 D、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微贱岂合/更惜身命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恶溪有鳄鱼,食民畜产将尽,民以是穷。

    ②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

    (4)、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请结合以上文段简要分析。
  • 20、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回答问题。

    [甲]

    十五从军征(节选)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乙]

    石壕吏(节选)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1)、这两首诗都是叙事诗,都运用了 描写,同样批判了
    (2)、这两首诗都描写了“家”的情况,请分别简要概括。
    (3)、甲、乙两诗中的老翁,在形象特点方面有何共同之处?请用一个词语概括。
上一页 191 192 193 194 19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