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学校要编辑一期《寻找课本里的“种子”》校刊,请你从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寻找一粒“种子”,参照例句加以表述。

    示例:《纪念白求恩》中的白求恩,是一粒高尚的种子。

    理由:他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中的 , 是一粒的种子。

    理由:

  •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赣粤交界处(  )梅岭大梅关,地势极为险要。唐代丞相张九龄曾在梅山劈开关 , 设立关卡,此后,大梅关就成了赣粤交通要道,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1934年10月,主力红军从江西瑞金中央苏区移,开始长征。项英和陈毅率部在敌人的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 , 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多年头。1935年6月,陈毅腿伤复发无法行走,经历了一场生死劫。一日,陈毅蛰伏在草莽中,旧伤隐隐作痛 , 胃病重新复发,心中异常焦虑,不知能否逃过这个劫。思中,陈毅突然诗思泉涌,倾刻之间 , 把十几天得到的诗句联接成章,默吟出豪气冲天的绝笔诗《梅岭三章》。梅岭是“赣南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根据地,如今,大梅关古驿道沿途建筑已修复,遍植梅树,重立诗碑,____,成为当地一道人文风景。

    (1)、文段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隘(ài) B、转(zhuàn) C、难(nàn) D、虑(lǜ)
    (2)、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险要 B、突围 C、隐隐作痛 D、倾刻之间
    (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大梅关就成了赣粤交通要道,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B、坚持了将近三个多年头 C、心中异常焦虑,不知能否逃过这个劫 D、默吟出豪气冲天的“绝笔”诗《梅岭三章》
    (4)、在文段中括号内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B、 C、—— D、……
    (5)、下列填入文段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A、赣南三年游击战争过后 B、重新修建的大梅关古驿道 C、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的梅岭 D、《梅岭三章》诗碑与梅关碑林连成一片
  • 3、小文分享了下面这篇回忆性散文,已做好批注,邀你共读。

    透早的枣子园

    ①返乡的时候,我的长裤因脱线裂开了,妈妈说:“来,我帮你车一车。”(质疑式批注:“车一车”不就是“缝一缝”的意思嘛,后面还有“透早”“大人大种”“憨呆憨呆”这些词语,为什么不用普通话里常用的说法呢?)

    ②我随妈妈走进房间,她把小桌上的红绒布掀开,一台栽缝车赫然呈现在我的眼前,这个景象震慑了我,这不是三十多年前的那台裁缝车吗?怎么现在还在用?而且看起来像新的一样?(赏析式;批注:“震慑”大词小用,增加了文章的幽默感和生活情趣。)

    ③“妈?这是从前那一台裁缝车吗?”

    ④妈妈说:“当然是从前那一台了。”

    ⑤妈妈熟练地坐在缝纫机前,把裤脚翻过来,开始专心地车我裂开的裤子,我看着妈妈专注的神情,忍不住摩挲着缝纫机上优美的木质纹理,那个画面突然与时空交叠,回到童年的三合院。(评价式批注:画面透过时空重叠,“我”回到了童年,写得妙极!)

    ⑥当时,这一台缝纫机摆在老家的东厢房侧门边,门外就是爸爸种的一大片枣子园,妈妈忙过了养猪、耕田、晒谷、洗衣等粗重的工作后,就会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一边监看在果园里玩耍的我们。

    ⑦善于女红的妈妈,其实没有什么衣料可以做衣服,她做的是把面粉袋、肥料袋车成简单的服装,或者帮我们这一群像牛一样会武的孩子补撕破的衫裤,以及把太大的衣服改小,把太小的衣服放大。

    ⑧妈妈做衣服的工作是至关重大的,使我们虽然生活贫苦,也不至于穿破衣去上学。不车衣服的时候,我们就会抢着在缝纫机上写功课,那是因为孩子太多而桌子太少了。抢不到缝纫机的孩子,只好拿一块木板垫膝盖,坐在门槛上写字。

    ⑨有一次,我和哥哥抢缝纫机,不小心跌倒,撞在缝纫机的铁脚上,在我的耳后留下一条二十几厘米的疤痕,如今还清晰可见。

    ⑩我喜欢爬上枣子树,回头看妈妈坐在厢房门边车衣服,一边吃着清脆香甜的枣子。那时的妈妈青春正盛,有一种秀气而坚毅的美。由于妈妈在生活中表现得坚强,常使我觉得生活虽然贫乏素朴,心里还是无所畏惧的。

    ⑪如果是星期天,我们都会赶透早去采枣子,因为清晨刚熟的枣子最是清香,晚一点就被兄弟吃光了。

    ⑫妈妈是从来没有假日的,但是星期天不必准备中午的便当,她总是透早就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

    ⑬坐在枣子树上,东边的太阳刚刚出来,寒冬的枣子园也变得暖烘烘的,顺着太阳的光望过去,正好看见妈妈温柔的侧脸,色彩非常印象派,线条却如一座立体派的浮雕。(赏析式批注:____)这时我会感到无比的感动,想着要把刚刚采摘的最好吃的枣子献给妈妈。

    ⑭我跳下枣子树,把口袋里最好吃的枣子拿去给妈妈,她就会停下手边的工作,摸摸我的头说:“真乖。”然后拉开缝纫机右边的抽屉放进枣子,我瞥见抽屉里满满都是枣子,原来,哥哥弟弟早就采枣子献给妈妈了。

    ⑮这使我在冬日的星期天,总是透早就去采枣子,希望第一个把枣子送给妈妈。有时觉得能坐在枣子树上看妈妈车衣服,生命里就有无边的幸福了。

    ⑯“车好了,你穿看看。”妈妈的声音使我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妈妈忍不住笑了:“大人大种了,整天憨呆憨呆。”

    ⑰我看着妈妈依然温柔的侧脸,头发却都花白了,刚刚那一失神,时光竞匆匆流过了三十几年。(感想式批注:儿时的“我”看着妈妈温柔的侧脸,无比感动;现在的“我”看着妈妈依然温柔的侧脸,发现妈妈“头发却都花白了”,一个“却”字传神地写出了儿时的“我”与现在的“我”对妈妈情感的变化,这就是成长带给我们的啊!)

    (补充式批注:人世间的美好与热爱都是相互的,就好像文中的妈妈与孩子们。我们这学期读过的课外读物中,也有这样美好的情感。)

    (1)、解答“质疑式批注”。小文同学找出来的这些词语都是地方方言,作者将这些方言词语穿插使用在文中,有何好处?
    (2)、挑战“赏析式批注”。请你从修辞的角度,对第⑬段画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3)、共鸣“评价式批注”。请你说说第⑤段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
    (4)、探究“感想式批注”。时光匆匆流过三十几年,儿时的“我”与现在的“我”对妈妈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续写“补充式批注”。请结合名著《朝花夕拾》中的长妈妈与鲁迅,阐述你对“人世间的美好与热爱都是相互的”这句话的理解。
  • 4、以下是小安同学拟写的开场白,请你帮助他修改、补充。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①____”通过以书为伴,使我们心神平和,气息芳华。cháng yáng 于书海中,我们能欣赏烟波浩miǎo的景致,触摸历史的脉络,探寻真理的迹……为了让大家读更多的书,读更好的书,班委会决定在每周五下午组织读书活动。在这里,我真诚地希望同学们勇敢地走上台来,畅谈自己的读书经历、读书经验、读书感悟,让我们在交流中一同前行,共同成长!

    (1)、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cháng yáng         浩 miǎo        踪(A. zhōng B. zōng)迹

    (2)、文段中有一个句子存在语病,请你将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3)、在①处横线上填入句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B、腹有诗书气自华。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5、初中毕业前,班级开展了以“红烛颂——献给老师的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为参加以“辛勤的园丁”为题的演讲活动,一位同学搜集了下面三则材料,其中有一则不符合要求,请你帮他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明代文学家宋濂,自幼刻苦学习,乐以忘忧,求学时十分尊重老师,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虚心求教,最终学有所成。

    材料二:北京实验二小霍懋征老师,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一直工作在第一线,80岁的时候还上讲台进行示范教学。

    材料三:甘肃会宁县汉家岔乡教师王建林,坚持在贫困山村任教22年,他把自己比喻为山上的树,时日越久,扎根越深。

    (2)、班委会倡议每位同学以“老师,我要对您说”为题,给老师写一封信。下面是三位同学信中正文的开头,你认为哪种开头更好些?为什么? 

    ①初中三年很快过去了,我有太多的话要向您说。老师,您要我说什么呢?

    ②三年来,我与您有过多次交流,但今天我仍有些心里话要对您说。

    ③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老师,既要教书,也要育人。

  • 6、请从《<论语>十二章》中写出一个关于学习方法的句子,并结合“诗画小悟”中某一首诗的学习谈谈你是如何运用这个方法的。
  • 7、按要求填空

    (一)

    (二)

    (三)

    峨眉山月半轮秋,

    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点评:峨眉山头高悬的那半轮秋月,映在粼粼①____江中,诗人在行船中借月抒发对故国故人的恋恋不舍。

    ____,

    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点评:萧sè ②____的景物折射出暮秋傍晚时分的枯索,诗人在羁旅中生发了离乡背井的凄凉心境。

    ____,

    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点评: A.____

    (四)

    (五)

    (六)

    ____,

    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点评:登城远望,边城夜色凄神寒骨,诗人沉浸其中,感kǎi ③____ 无限。

    日月之行, ____;

    ____,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点评:B.____

    ____,

    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点评:初阳生于夜色,新春

    生于寒冬,在能量④____蓄中,诗人领悟到光辉终将抹去黑暗,温暖足以消弭严寒的积极心态。

    (1)、请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2)、请在相应的横线上补全诗句。
    (3)、请在AB中任选一处,写出“点评”。
  • 8、小文准备在手抄报中分享下文,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品读。

    纪念白求恩同志 朱德

    ①诺尔曼·白求恩同志逝世三周年了!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的共产党员,是有国际声誉的医生,是北美洲的四大名医之一。他是用他的高明的技术服务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事业的坚强战士。西班牙人民反抗德意法西斯侵略战争时,白求恩同志曾亲赴西班牙,为政府军服务医疗工作,在马德里、巴塞隆那组织了输血运动,由于他的努力,曾经救治了数万受伤的士兵、妇女和儿童的性命。后来,我国抗日战争爆发,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他又远涉重洋,来到中国,自一九三八年春即赴山西、河北战地我军中工作,领导我军医疗工作,不幸因施行手术中毒,于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二日在晋察冀军区逝世。白求恩同志之死,使我们永怀无限痛惜和伤感,觉得这是我党、我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事业的一个巨大损失!

    ②白求恩同志是真正充满着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精神的优秀党员,从他身上,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纯朴的品质。

    ③白求恩同志是富于国际主义精神的模范。他清楚地知道,无产阶级如果不能解放一切劳动人民、解放一切民族、解放全人类,就不能解放自己,所以他忠诚地帮助一切被压迫人民、一切被压迫民族争取自己解放的斗争。他曾经参加了西班牙人民反对德意法西斯侵略者和反对本国反革命军阌的斗争,又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他把中国人民的解放当作他自己的事业。他在致毛泽东同志的一封信中热烈地表示:“我在此间不胜愉快,且深感我们应以英勇的中国同志们为其美丽的国家反对野蛮搏斗的伟大精神来解放亚洲。”白求恩同志这种国际主义的伟大精神,每个中国共产党党员都应该学习。

    ④白求恩同志的高尚的共产主义品质,还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无限责任心,他的实际主义作风,和对同志对人民的无限热忱。他已五十多岁了,不顾战地各种危险和困难,亲自跑到火线附近,在炮火下抢救受伤的将士,他说:“(A)一个革命医生坐在家里等着病人来叩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医生应跑到病人那里去,而且越早越好。”甚至在危险的情形下,即使不能赶到作战地区,至少也可以在半路上找到伤兵运回后方。他的技术高明,在我军中为第一位,但仍精益求精,研究在游击战争环境下如何进行医疗工作。他不但以这种极端负责任的精神来执行自己的业务,并且教育了他周围一切人,从医生、护士到勤务、马夫,告诉他们“没有哪一件工作是小的,没有哪一件工作是不重要的”,鼓励他们每个人“要学习独立工作,不要那半斤八两的帮助”。

    ⑤白求恩同志,是一个富于实际主义精神的人,他看到我军许多医生技术水平低,便把教育和提高医生、护士作为自己的职务,他自己办学校,走到哪里,教到哪里,没有夸夸其谈、言多于行的坏习气。他说:“空谈代替不了行动,话是人们发明来描写行动的,照它本来的目的去用它吧。”白求恩同志的工作和著述中正充满着这种明亮清透的实际主义的光辉。

    白求恩同志对同志对人民满腔热忱、坦白正直。他对一切伤病员、一切同志、劳动人民,表现了他无限的忠诚热爱和无条件的帮助,平等地看待他们中的任何人,体贴关心,无微不至。他也最能坦白正直,批评他们的缺点,严正地指斥工作中的毛病,帮助改正。凡是受过他治疗或看见过他工作的人,莫不为之感动,至今晋察冀的军民心中,怀念着自求恩这个亲切的名字。

    ⑦白求恩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了,然而我们将永远记得白求恩这个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也诚如加拿大民主书报俱乐部古柏先生来函所说:“(B)加拿大的人民,因为有如此伟大光荣的子孙而感觉骄傲。”世界一切反法西斯战士,首先是共产党党员,应当学习和发扬白求恩同志这种国际主义精神和许多优良品质,来最后战胜法西斯主义,完成白求恩同志未了的伟大事业。

    (选自《解放日报》1942 年 11 月 23 日,有删改)

    (1)、文章第③至⑥段分别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白求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高尚纯朴的品质。
    (2)、品味下面语句,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凡是受过他治疗或看见过他工作的人,莫不为之感动,至今晋察冀的军民心中,怀念着白求恩这个亲切的名字。

    (3)、文章(A)(B)两处画横线句均引用了人物的原话,请任选一处,说说有何作用。
    (4)、夹叙夹议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特点。请以第①②段为例,具体说说本文采取夹叙夹议写法的好处。

    夹叙夹议

    央叙央议,即一面叙述事件,一面对事件进行分析、评论。叙述的部分能充分展现具体事件,议论的部分则直接反映作者的情感态度,起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因议而叙,议从叙出,二者有机结合,使文章更加生动丰富,更有深度。

    (5)、有同学认为把标题改为《学习白求恩同志》更符合朱德写本文的初衷。你认为“学习”与“纪念”哪个词更合适? 为什么?
  • 9、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____,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的____人,一个____的人,一个有____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A、大小   纯粹   高尚   道德 B、高低   纯粹   高尚   道德 C、大小   高尚   纯粹   道德 D、高低   纯粹   道德   高尚
  • 10、《昆虫记》组为更好地推介昆虫形象,准备给喜爱的昆虫拟写绰号。请你仿照示例,一起为自己选定的一种昆虫,拟写一个有意思的绰号,并说明理由。

    备选昆虫:萤火虫        蝉        圣甲虫

    【示例】老年隧蜂:绰号“门卫”,因为当年轻隧蜂外出采蜜时,老年隧蜂就会像门卫一样在洞口站岗放哨,为自己家人看门守屋,把其它昆虫拒之门外。

    答:我选 , 因为

  • 11、小语在研学中发现,山水不仅是古代文人雅士的情感寄托,还是中国精神的当代表达。毛泽东在《七律•长征》这首诗歌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根据《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请你参与研学。
    (1)、下列与山、水相关的英雄壮举,不是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项(     )
    A、翻越大雪山 B、皎平渡巧渡长江 C、强渡大渡河 D、上甘岭战役
    (2)、结合原著,概括红军不怕“远征难”的两个主要原因。
    (3)、长征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读完《红星照耀中国》《长征》和《飞向太空港》后,我们发现中国的运载火箭定名为“长征”,这不仅仅是一种巧合,更是精神的薪火相传。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从长征路到飞天路,长征精神是怎样传承的。
  • 1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甲)为什么空间站上能使用毛笔

    ①当宇航员进入太空时,因为传统的钢笔、圆珠笔必须依靠重力将墨水漏入笔尖,所以无法使用;铅笔虽然可以正常书写,但微小的导体石墨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现代的太空笔则依靠气压将墨水压出。在神舟十三号的飞行任务中,翟志刚携带中国传统文房四宝进入空间站,将中华儿女骨子里的剑胆琴心展现得淋漓尽致。

    ②为什么毛笔这诞生于先秦的古老文具,能在21世纪的星海探险中发挥作用?

    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首先思考一番,毛笔是怎么书写的。答案看起来很简单:毛笔上面吸收了墨水,在笔尖与纸张接触的时候,墨水就从笔尖转移到了纸上。但是,如果深入思考,为什么只有当毛笔接触到纸张时,墨水才发生转移,其他时候呢?

    ④实际上,墨水自动发生转移也是常有的事情。初学者有时候会一口气蘸上太多的墨水,墨水就会从笔尖上滴下来。拿毛笔蘸墨时有特殊的技巧:只需把笔尖的一部分浸入墨中,这样可以保证只吸入适量的墨水,墨水就不会从笔尖滴落。所以,一支毛笔能留住的墨水,有一个上限。

    ⑤透过现象看本质,既然毛笔可以留住墨水,那么一定有一个机制来克服重力,这个机制会是什么呢?我们不妨看一看墨水分子受到哪些力。由于毛笔笔尖是一个开放的区域,各处的大气压是平衡的,于是只需要考虑重力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分为两种,一部分是液体分子之间的互相作用,另一部分是液体与容器壁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液体黏附或者疏离。两种相互作用都有摩擦力,微观上体现为电磁相互作用,如果在宏观上结合起来,就带来一种叫做毛细现象的神奇现象。

    ⑥毛细现象是指,将一根毛细管浸入液体中,相比管外液面,管内液面会自发向上或向下发生移动。毛细现象第一眼看上去很违反直觉。人们常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水可以自发往高处移动?能量守恒定理告诉我们,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液柱上升的过程伴随重力势能的增大,因此一定能找到另一种能量,在这个过程中是降低的。没错,这种能量来自液体的表面张力。

    ⑦在液体表面与内部,液体分子之间形成的相互作用很不相同。表面的液体分子互相连接更少,相互作用更弱,于是两侧受力不均。在这种受力不均的情况下,内部受力较大,将自发向外部“突出”,于是在不受重力的情况下,一团液体将呈现球形。在这种情况下,表面张力将使液体分界面变弯,使之达到能量最低的稳定状态。

    ⑧问题的解答就是这样。毛细现象实际上要求达到一种平衡:液体分子相互作用,与液体与面相互作用的平衡。在达到这个平衡的过程中,液体表面会发生变形。毛笔的材料,兽毛,也就是蛋白质,可以被水浸润。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不受重力影响,毛细现象在空间站里面自然也可以发生,于是毛笔在失重条件下,也可以一如既往地吸入墨水,并正常书写了。

    ⑨当我们放眼星及大海时,前人那些充满创意的智慧也在凝视着我们。

    (选自《读者》2021年24期   有删改)

    (1)、为什么空间站上能使用毛笔?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毛笔不仅在地球上能书写,而且在太空中也能顺利书写。 B、毛笔上面吸收了墨水,笔尖与纸张接触,墨水从笔尖转移到了纸上。 C、毛细现象是指将一根毛细管浸入液体中,相比管外液面,管内液面只会向下移动。 D、前人充满创意的智慧也可以在现代得以传承与发扬。
    (3)、第①段画线句能否删去?为什么?
    (4)、乙文是一则新闻的开头部分,根据甲乙两文内容,请拟写新闻标题。

    (乙)____________

    2021年秋季的“开学第一课”上,央视专门邀请到正在天宫空间站的中国航天员给同学们讲课,期间航天员刘伯明用毛笔在一张纸上写下了“理想”二字。有小伙伴发出惊呼:原来咱们中国的毛笔就能在太空写字!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乙】

    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1)、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天子至       虏多 B、已而细柳军       广百骑皆大恐 C、天子动       以诱骑 D、军中不得驱       欲还走
    (2)、结合文章意思,给划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②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4)、【甲】【乙】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方法不同,【甲】文侧重于描写 , 【乙】文侧重于描写
    (5)、简要概括【甲】【乙】两文中周亚夫和李广的形象特点。
  • 14、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以壮景抒怀,请描绘诗句展现的画面。
    (2)、以上两首词是李清照不同时期的作品,请分析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 15、小语同学为公众号拟写了文案,请将其中引用的诗文补充完整。

    花鸟草木,寄托古人情思。白居易春行西湖,“① , 浅草才能没马蹄”,赏心悦目;欧阳修驾舟郊游,“微动涟漪,②”,如梦如幻;陶渊明闲居人境,“采菊东篱下,③”,闲适淡泊。

    家国情怀,彰显男儿本色。朱敦儒登上金陵城,乞求西风把自己的泪水吹到战争前线,“④”;李贺笔下的古战场,战士们誓死报国,“报君黄金台上意,⑤”;孟子眼中的大丈夫,“富贵不能淫,⑥ , 威武不能屈”。

  • 16、近日,学校将组织一次“我们的互联网时代”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1)、网络时代,取一个好的网名,既能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又能体现高雅的志趣,如“柳暗花明”“夜雨时”等。请给自己取个别致的网名,说明它的由来和含义。(网名要求积极健康)

    【示例】网名:柳暗花明由来和含义:出自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喻人们在处于困境、遭遇挫折时,经过一番努力又有了新的出路、新的天地,表现了对未来生活充满乐观与自信。

    我的网名:       由来和含义:

    (2)、妈妈要给小明买《现代汉语词典》,他却以网上检索便捷为由拒绝。请你结合下面两则材料,帮妈妈罗列两条说服小明的理由。

    【材料一】

    当词典编者把有“忄”的汉字罗列在这里,把有“艹”的汉字罗列在那里的时候,其实不仅是“分别部居”,便于查阅,而且也揭示了那些相同偏旁部首汉字间的相互关系。

    (《光明日报》)

    【材料二】

    不少人搜集资料时首选网络搜索引擎,输入关键词,一大批资料便立刻呈现在屏幕上。但是,想在海量的搜索结果中精准找出所需要的信息,就不那么容易了。

    (部编版八语上册课本)

  • 17、学校开展歌颂“护林员”活动,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常年以戈壁为阵地,同肆的风沙、干旱的气候分庭抗礼,在道路崎岖的山界中,与辖区的沙棘林、防风带休戚与共,白雪朝晖之秀丽与黄沙落日之壮美都不及他们劳作的身影动人,他们就是绿野的创造者□守护者——护林员。他们①             环境的(è liè)、长期的劳作,②             皮肤变得黑,但是却不甘于(píng yōng)。“性本爱丘山”的他们或摘沙棘叶制茶、或饮山泉水解渴、或栖林草间午睡、或为防火患戒烟,一幕幕的田园牧歌真正拉近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è liè

    ②píng yōng

    (2)、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nùe)       黑(yóu) B、(nüè)       黑(yōu) C、(nüè)       黑(yǒu) D、(nuè)       黑(yǒu)
    (3)、请在下面的横线内填入正确的标点。

    他们就是绿野的创造者 守护者——护林员。

    (4)、文段中①②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管       都 B、即便       也 C、只要       就 D、因为       所以
    (5)、下面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休”字的三个义项,文段中“休戚与共”的“休”意思是 (填序号)

    休xiū①停止;罢休(事情):~会,争论不~。②吉庆;欢乐:~咎(吉凶)。③休息:~养,~假,退~。

  •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自然界的秋天已然远去,伴随着冬天的脚步,本学期即将成为过去,而学习的“秋天”已姗姗而来。在这一学期里,每个人都有收获:有收获进步的,有收获快乐的,有收获友情的,有收获知识的,有收获道理的,有收获夸奖的,有收获技能的,有收获成长的……

    请以“我收获了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紧扣题目,联系生活,有真情实感;不套作,不抄袭;(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 19、互联网时代,电子阅读已经成为阅读的一种常见方式。八年级(1)班开展以“网络学习”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任务一:阅读来分享】请你将有关内容补充完整。

    小明同学打算在读书会上展示名著阅读笔记,请你帮他把有关内容补充完整。《昆虫记》中,在作者笔下,①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②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③的建筑才能,认为在这一点上它远胜于卢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的是④

    (2)、【任务二:阅读小推介】作为读书分享会的主持人,你如何向同学们推荐《昆虫记》?
    (3)、【任务三:用网络有主张】你支持用互联网学语文吗?请你写一段80字以内的议论性文字。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 20、古诗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破”“深”等字,传神地写出了沦陷后的长安残破不堪、乱草丛生的景象。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通对“花”“鸟”的描写,运用触景生情的艺术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C、颈联中“抵万金”是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表现家书的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D、整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也写到春天的花、鸟,抒发思想感情,两者是否相同?请你结合两诗中的花、鸟,说说他们以此表达的思想感情。
上一页 190 191 192 193 19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