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学校开展“探究诗中水”主题活动,请补全本次活动开场白。

    水为生命之源,万物之本,古诗中常借水来抒情。崔颢借“日暮乡关何处是?①”抒羁旅之愁;李白用“② , 直挂云帆济沧海”抒进取之情;辛弃疾用“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③”抒兴亡之感;张养浩用“峰峦如聚,④”,借山水描写引出地势的险要,抒发感慨;木兰“不闻爷娘唤女声,⑤”,这句诗借对水声的描写勾起内心的不舍之情;更有欧阳修用“醉翁之意不在酒,⑥”,抒发乐观豁达情怀。水中寓情,更能彰显生命本色。

  • 2、根据下图,推测“篝”字的意思,填写在横线上。

    篝:

  • 3、学校开展“周末游河北”研学活动。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蔚县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最南端。这里不但有引人入胜的人文景观,而且有令人惊叹的自然风景。特别是雄奇险峻□气势磅礴的河北省第一高峰——小五台山,山的北麓有一条“金河”,因河底金黄色岩石在澈碧水的(yìng chèn)下金光灿烂而著称。

    蔚县的“空中草原”青草葱郁绵延,森林静谧幽深,着实令人甲                  (目眩神迷/目不忍睹)。由县城向南15公里便到飞狐口,南行即进入飞狐峪。初入峡谷,谷宽涧浅,顿感一阵(qìn liáng);往前行,峰峦闭锁,抬头只见一线天。一路进发,在蔚涞交界处,突兀拔起一片草这就是与金河口森林公园东西相望的甸子梁,它因高峻平坦而被冠以空中草原。这里夏季无酷暑,春季无沙尘,空气新鲜,花草如织,乙                  (绿茵/绿荫)如毯,天蓝云白。①                  是在冬季,②                  有独具特色的民族歌舞、篝火晚会、滑冰等娱乐活动,使这万年幽静的原野更具情趣。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yìng chèn)

    ②(qìn liáng)

    (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澈(dèng)       草(diàn) B、澈(chéng)       草(tián) C、澈(dèng)       草(tián) D、澈(chéng)       草(diàn)
    (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4)、文段中①②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       所以 B、无论       还 C、不管       都 D、即便       也
    (5)、请在横线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特别是雄奇险峻 气势磅礴的河北省第一高峰——小五台山。

    (6)、文段中画线句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 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就是一场自己与自己较量的过程,让快乐打败忧郁,让勤奋打败懒惰,让坚强打败脆弱……一次次的较量后,就能遇到更好的自己。

    请以“较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④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 5、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问题。

    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吱吱声,我跑了过去,那是一只A       正在啄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我明白了,这场战斗发生在树上,发生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有时我甚至还看到A          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A          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A          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1)、以上文段出自 (国名)作家 (人名)的《昆虫记》,文中的A是 , 从选文看,它和鹰一样,都具有 (文中的词语)的特性。
    (2)、结合本书,说说作者运用什么方法研究了这些生物的本能和习性?
  • 6、现代文阅读。

    善良的回馈

    ①在云南的少数民族聚集地,生活着智慧的哈尼族人。

    ②哈尼族有位著名的接骨医生,他的医术很高超,自配的接骨草药有着神奇的疗效。接骨医生的医术却并非祖传,而是一次善良之举,让他成为神医。

    ③有一年,他背着背篓去采药,在一处断崖旁没有抓牢,失足跌下了悬崖,好在悬崖不太陡,他只是摔断了一条胳膊。

    ④医生挣扎着起身,寻找带来的那把柴刀。柴刀离他不远,忍着痛走过去,却发现柴刀落下来时,恰好砍中了一条蜈蚣。医生捡起那条断成两截的蜈蚣,放在已经有点压扁的背篓里,因为蜈蚣也是一种珍贵的药材。

    ⑤胳膊上的疼痛阵阵袭来,医生坐在草丛里,准备休息一下再走。这时脚边竟然又爬过来一条蜈蚣,围着他转不肯离去。医生很奇怪,蜈蚣见了人总是要逃掉的,这条蜈蚣却不怕人。

    ⑥因为手臂疼,医生没有去捉那条蜈蚣,而是歇息了一会往家走。奇怪的是,每次他坐下来休息,都会看到那条蜈蚣爬过来。医生蓦然想起,背篓里那条断成两截的蜈蚣,一定是它的伴侣。

    ⑦医生心生善念,从背篓里把那条断成两截的蜈蚣拿出来,放在草丛里。那条蜈蚣急忙爬过去,围着断成两截的蜈蚣嗅了嗅,竟然转头爬进草丛里了,医生奇怪地坐在那里观察着。不一会儿,那条蜈蚣又爬了回来,嘴里竟然噙着一片嫩绿的叶子,它用嘴把断成两截的蜈蚣连在一起,然后把嫩叶覆在那条蜈蚣连接处的上面,自己静静地守候在旁边。

    ⑧大约半个时辰之后,那条断成两截的蜈蚣竟然连在了一起,慢慢地蠕动了几下,然后和那条蜈蚣一起爬进了草丛里。哈尼族医生顾不得疼,马上在附近寻找起那样的嫩绿叶来,那是一种长在细藤子上的叶子。哈尼族医生就用那种叶子给自己接骨,一段时间后,竟然痊愈了,那种神奇的草药就是现在的接骨草

    ⑨哈尼族医生因为一善之念,放走了一对蜈蚣,却无意之中得到了一种治疗断骨的良方。

    ⑩善待每一个生命,善待每一棵草,每一朵花,善待世间任何一种生灵。无论是卑微的还是高贵的,在生命面前,都要心存敬畏和善念。生命对于每一种生灵都是宝贵的,当你善待世间万物时,无意之中也会得到善良的回馈。

    (1)、阅读全文,请说出标题“善良的回馈”具体指什么。
    (2)、文中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3)、请简要分析文中第⑦段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接骨草”的神奇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
    (5)、阅读本文后,你所得到的生活启示是什么?
  • 7、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神秘的运动常数

    ①鸟儿在空中飞翔时,翅膀每分钟拍几次?每次幅度有多大?鱼儿在水里游动时,尾巴每分钟摆几回?每回幅度又是多少?这些问题看上去似乎没什么意义,难道空中的飞鸟和水里的游鱼不是完全自由的吗?它们的运动不是完全无拘无束的吗?

    ②答案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看上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它们的运动似乎恰恰遵循着严格的规律。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发现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神秘的常数,那就是它们的翅膀和尾巴的振动频率、振幅以及运动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振动频率乘以振幅再除以运动速度,计算得到的数值总是落在0.2-0.4之间。

    ③比如,世界上最小的鸟类——蜂鸟,其双翅展开仅有10厘米左右,飞翔时振幅大约是20厘米。蜂鸟飞行速度非常快,大约能达到50米/秒。而科学家们以往观察到的蜂鸟飞行时双翅振动频率在50-70赫兹之间,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来的蜂鸟的运动常数就落在0.2-0.4之间。

    ④与蜂鸟形体相差悬殊的海豚也是科学家们观察的一个对象。成年海豚的体长一般在3米左右,在大海里游动时,海豚尾巴摆动的振幅大约是1米,频率每分钟30次左右,游动速度是每小时100公里。根据公式计算出来的海豚的运动常数是0.3,也落在0.2-0.4之间。

    ⑤这不仅仅是巧合,研究者们做了大量的试验,发现几乎所有的飞行动物和游水动物的运动机制中都存在着这个神秘的常数。事实上,只有当这一运动常数的值处于0.2-0.4之间,动物们才能达到最佳的运动状态。

    ⑥虽然目前科学家们还不清楚为什么会存在这个运动常数,它的值又为什么恰恰落在0.2-0.4之间,但这一神奇常数似乎像物理学中著名的光速不变原理那样放之四海而皆准,也像光速一样神秘。它能够帮助生物学家们根据动物化石的身体构造,判断出那些早已灭绝了的动物曾经具有怎样的运动速度。甚至,不能排除,这一常数很可能对外星生物也同样适用。很多科学家都表示:“如果在其他星球上真的存在飞行生物或游水生物的话,我们相信,它们的运动也遵循着同样的规律。”

    ⑦此外,这一常数还能够帮助军方研制出各种高性能的飞行器。比如说,一个翼长15厘米、翼振振幅为10厘米的机械间谍如果要做有效飞行的话,其最佳翼振频率应该是30次/秒左右。目前美国军方已经着手研制类似于飞鸟的有翼飞行器,在配备上微型摄像机之后,这样的机械鸟可能渗入敌方的任何机密要塞进行刺探。当然,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能够研制出体积更小、无孔不入的机械昆虫,相信这一天的到来也为时不晚。

    (1)、从文章最后两段中找出神秘的“运动常数”在目前的科学研究中,具有怎样的用途?
    (2)、第③④两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⑤段中加点词“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的。 B、科学研究表明,空中的飞鸟和水中的游鱼的运动并不完全是自由的。 C、美国军方研制出的机械鸟,能渗入敌方的机密要塞进行刺探。 D、很多科学家表示:如果在其他星球上存在飞行生物或游水生物,它们运动也同样遵循神秘常数。
  • 8、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又不肯竟学。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注】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②项梁:项羽叔父。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汝之不

    ②何而不平

    ③不

    知其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山不加增       足以记名姓 B、曾不能毁山一毛       往女家 C、残年余力       项籍力斗 D、如土石何       屠自后断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②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4)、请简要分析愚公成功和项羽失败的原因。
  • 9、《春望》《雁门太守行》对比阅读。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这两首诗同以战争为背景。《春望》首联紧扣“望”字,写出了安史之乱中长安城的景象特点:《雁门太守行》三、四句从声、色两方面渲染了悲壮的气氛,其中“”四个字勾画出战争规模之大。
    (2)、请结合《春望》《雁门太守行》中的画线句,分别说说作者是如何表达家国情怀的。
  • 10、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句子。

    (1)微动涟漪,。(欧阳修《采桑子》)

    (2) ,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三章》)

    (3)《饮酒(其五)》中俯仰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诗句是:

    (4)李清照在《渔家傲》中,回告天帝,表现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流露出对现实苦闷不满的词句是:

  • 11、我们身边有很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胜古迹、民间技艺、艺术形式、民俗活动、节庆礼仪等,都彰显独特的人文价值,凝聚着共同的历史记忆,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某校八年级开展以“身边的文化遗产”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请至少用一种修辞)
    (2)、希望中学团委将组织一场保护文化遗产的报告会,拟邀请非遗传承人李爷爷来作报告。定于1月22上午9点,在学校多功能报告厅。小云作为宣传委员,写了一封邀请函,邀请李爷爷作为嘉宾给大家讲讲关于文化遗产知识,请帮小云补充完整以下内容。

    邀请函

    敬爱的李爷爷:

    您好!我校团委将组织一场保护文化遗产的报告会, , 期待您的到来。

    希望中学校团委

    2024年1月18日

  • 12、下列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对年龄有不同的叫法,如七八岁换牙的孩童为“始龀”,男子十八行冠礼表示成年称为“弱冠”。 B、孟子,名柯,春秋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富贵不能淫》选自其中。 C、“2024年11月30日,各个社团的学生们开展了各式各样与戏曲相关的特色活动课程”一句的句子主干是:学生们开展课程。 D、古时常用阴阳表示方位,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叫“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门叫“阳”。
  • 1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担当”是什么?冲锋在前是一种担当:疫情来临时,医务人员累得筋疲力尽依然坚守在抗疫一线;山火发生时,重庆小伙不顾危险骑着摩托车在坦荡如砥的山路上运送物资。默默坚守也是一种担当:袁隆平在田间地头为粮食增收而殚精竭虑 , 居里夫人在燥热的棚屋为炼制镭而不折不挠……

    A、筋疲力尽 B、坦荡如砥 C、殚精竭虑 D、不折不挠
  • 14、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读课本,观天下。汪曾祺提到昆明人家有在门头挂仙人掌以辟邪的习俗;马可•波罗十分tuī chóng卢沟桥,卢沟桥的桥柱上雕刻着千态万状、惟妙惟肖的石狮子;《清明上河图》中走在汴京路上长途bá shè的行旅络绎不绝;人民英雄纪念碑上毛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金色大字和人民解放军胜利渡过天堑长江的浮雕让人印象深刻。

    (1)、给文段中加点的词语注音。

    辟邪天堑

    (2)、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tuī chóng bá shè

  • 15、作文

    走近昆明的雨,汪曾祺读懂了风雨中的明媚诗意;走近白杨树,茅盾读懂了精神的伟岸坚强;走近《清明上河图》,毛宁读懂了历史文化的厚重……

    请以“走近你,才懂你”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不得套写、抄袭;(4)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等。

  • 16、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归来那一天

    明前茶

    ①父亲归来的那一天,就如彗星降临一般不可思议。父亲是天文望远镜工程师,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中科院下属的国家级天文台中,许多用于观测星系的望远镜就是他设计的。组装好的望远镜,运往各地的天文台安装完毕,还需要父亲前往调试。

    ②通常,父亲出差需要一个月左右。父亲对出差毫无怨言,我们全家也毫无怨言。我和母亲都发现,当父亲出差归来时,那个木讷、谨慎,甚至有点刻板和忧郁的工程师会忽然变得浪漫起来。

    ③我记得,父亲到陕西天文台调试望远镜,工作结束时正值临潼石榴丰收,他带回了六个硕大的石榴。我们这些江南小孩,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的石榴。里面的石榴籽紧紧抱团,晶莹剔透,红润发亮。我终于明白古诗中为何说:“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繁密的石榴籽,是被怎样的土地孕育着,才有如此滋味?那时候,我就立誓要到北方去,看一看与南方红壤完全不一样的土地。父亲说,只有生长在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石榴树才能结出如此硕大的果实。

    ④父亲还去过新疆天文台调试望远镜。等他归来时,他居然带了一个大纸箱,难道父亲带回了新疆的冬不拉?打开纸箱,全家人都笑了,父亲居然带的是新疆的棉花,是生长在棉枝上的一朵一朵的棉花哦。

    ⑤父亲说,他路过浩瀚无边的棉田,被一望无际的丰收场景震撼,他便用口袋里的清凉油,向棉农换了几枝棉花,棉农困惑不解。父亲笑着说:“我要让两个女儿看一看,真正的棉花是什么样子。”

    ⑥父亲还去过云南天文台。那次他调试望远镜,我正上高三。母亲觉得在这节骨眼儿上,家里的顶梁柱不应该再出差。但是父亲说,云南天文台的这架望远镜,对研究星系的形成和变化有着特殊意义,只有把它装成了,人们对宇宙大尺度结构的研究才能更进一步,所以,他必须去。父亲承诺,等他归来时,会带给我们惊喜。

    ⑦父亲回来时带着一箱子白玫瑰花,我们都十分吃惊——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给母亲买花。令人疑惑的是,在一大捆白玫瑰花的上面,父亲还放了一把蔫掉的硕大花苞,也是洁白的。看上去已经枯萎的花,为什么还要带回来?父亲说:“这是昙花,我要用昙花为你们做甜汤。”

    ⑧他将昙花的花萼轻轻去掉,将那些柔弱无骨的花瓣用清水反复冲洗,放莲子等配料熬煮了40分钟后,在起锅前加入昙花的花瓣。昙花的花瓣,口感又滑又嫩,带着云贵高原上的清香气。父亲的背包里,还装着昙花的小苗。花农对他说:“昙花其实很好养,只是栽种后需要三四年才会开花。你要学会耐心等待。”

    ⑨这次昆明之行,给父亲带来喜悦的,不仅是望远镜调试成功,还有他归来时我可喜的高考成绩。他送了我一个礼物作为奖励,那是一架迷你天文望远镜。满月时,用这台小望远镜可以清楚地看到月亮上的环形山。

    ⑩父亲归来那天所带回来的,是外面那个浩瀚无垠的世界。他曾经说,孩子成长中最要紧的事,就是不局限于眼前的鸡毛蒜皮、些微得失,要看到地球上的千山万水、春华秋实,看到在宇宙星际之间,自己是一粒多么幸运的尘埃。归来的那一天,作为父亲,他想给予我的教益,就是如何跳出个人的狭窄视野,去看待这个世界的别致角度,小到一个石榴、一枝棉花,大到一架望远镜。他做到了。

    (1)、【朗读·感悟】读一读下面的句子,选出朗读重音处理不恰当的一项(     )
    A、要读出生命的渺小,我这样读:“看到在宇宙星际之间,自己是一粒多么幸运的尘埃。” B、要读出“我”的吃惊,我这样读:“等他归来时,他居然带了一个大纸箱,难道父亲带回了新疆的冬不拉?” C、要读出父亲的细致,我这样读:“他将昙花的花萼轻轻去掉 , 将那些柔弱无骨的花瓣用清水反复冲洗 , 放莲子等配料熬煮了40分钟后,在起锅前加入昙花的花瓣。” D、要读出石榴籽的繁多紧密,我这样读:“里面的石榴籽就像一颗颗红宝石,紧紧抱团 , 晶莹剔透,红润发亮。”
    (2)、【事件·梳理】回忆性散文通过对典型事件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请你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句概括父亲的“浪漫”事件。(每件事不超过15字)

    父亲出差的目的地

    父亲的“浪漫”事件

    陕西

    新疆

    云南

    给母亲带回一箱白玫瑰

    给“我”带回迷你天文望远镜

    (3)、【语言·批注】回忆性散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能为人物添彩,质朴无华的句子同样饱含深情。请根据括号中的提示,仔细品味画线句中加点词语,并完成批注。

    父亲对出差毫无怨言 , 我们全家也毫无怨言。(词语理解)

    (4)、【材料·辨别】如果把本文作为第二单元的拓展阅读篇目,你认为合适吗?请你结合本文整体内容,联系单元提示和某个篇目,具体阐述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

    第二单元   单元提示

    篇目

    历史不可“穿越”,却能在回忆性散文、传记中得以再现。本单元的课文,或深情回忆,叙述难忘的人与事;或怀景仰之情,展现人物的品格与精神。它们是过往时代生活的记录,又可成为未来人生旅途中学习这些课文,有助于我们了解别样的人生,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藤野先生》

    《回忆我的母亲》

    《列夫·托尔斯泰》

    《美丽的颜色》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叶雕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一门很古老的艺术,可以说是“早期的剪纸”。在没有纸张的时代,人们便以叶子作为载体进行剪裁。叶雕制作难度较大,其传承和保护面临极大困境。做叶雕主要有两大难点:一个是需要细心,每个制作环节都要严格操作,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另一个是要善于观察,在生活中寻找灵感,创作出有内涵、有意境的作品。

    ②“陈氏叶雕”项目传承人陈黎明说:“学叶雕,要坐得下来、学得进去,现在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很难做到。”如今,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找到更多、更好的传承人,让叶雕艺术向更深层次发展。

    (摘编自《匠心传承,让“落叶”活起来》)

    【材料二】

    ①宣纸,文房四宝之一,既是中国造纸技术皇冠上的明珠,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创造。

    ②宣纸的发源地与主产地为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因唐代泾县隶属宣州府管辖,故因地得名“宣纸”,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相传,宣纸创始人是蔡伦的弟子孔丹。孔丹偶遇青檀倒伏入水,因年深日久,洁白如雪,便用青檀树皮造纸,终于获得成功,这就是后来有名的宣纸。

    ③宣纸主要原料为青檀皮、沙田稻草和猕猴桃藤汁。宣纸工艺十分精妙和复杂,从原料加工到成品出厂,需经108道工序,历时2—3年完成,可谓精工出细活

    (摘自《科普时报》)

    【材料三】

    ①科技赋能是非遗传承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给现代非遗技艺带来更多可能。一方面,新媒体平台能够聚合非遗项目、非遗产品等,进一步拓宽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和消费的空间。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带来非遗技艺的全新玩法三维建模、AI(人工智能)合成、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为网络用户带来沉浸式、交互式的非遗体验。

    ②此外,推动非遗纳入教育体系,是非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伴随着非遗技艺的生活化、大众化,以往仅在师徒之间口传心授的传承模式显得单一,社会力量尤其是教育界的力量在现代非遗的传承发展过程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摘编自《回归生产实践和生活体验—“非遗”技艺活力再现》)

    【材料四】

    ①保护并传承非遗,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6个验收合格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文化生态保护区,是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重要实践。我们要坚持“两个结合”,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完整覆盖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物质文化遗产、以非遗保护为核心的文化生态保护区。同时,衔接国家文化公园、国家重大文化工程建设项目,活化利用文化遗产,让非遗“见人见物见生活”。

    (摘编自《光明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宣纸是我国的文房四宝之一,迄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因发源地和主产地而得名,相传创始人为蔡伦弟子孔丹。 B、叶雕制作难度大,制作叶雕,要细心,要善于观察,在生活中找灵感,这样才能创作出有内涵、有意境的叶雕作品。 C、我国非常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并传承非遗有助于推动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自信等。 D、伴随着非遗技艺的生活化、大众化,师徒之间口传心授的传承模式在非遗的传承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2)、下列对材料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加点词“大部分”不能删,起限制修饰作用,表明现在年轻人大多难以坐下来学叶雕,也有少部分人能做到,语言严谨准确。 B、材料二运用逻辑顺序介绍了宣纸的发源地、宣纸得名的原因、传承历史、所用原料以及制作工序等内容,让读者从多角度了解宣纸。 C、材料三画线句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数字化技术带来非遗技艺的不一样又多样化的变化,语言生动有趣,让读者易于理解。 D、材料四画横线句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我国已有16个验收合格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说明我国对重视对非遗文化的保护。
    (3)、材料二画波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根据上述四则材料,谈谈如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
  • 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毂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选自《史记·周亚夫军细柳》,有删减)

    【乙】

    单于使卫律召武 , 武曰:“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武不应。律曰:“今不听吾计,后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畔主背亲,为降虏蛮夷,何以汝为见!”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选自《汉书·苏武传》,有删减)

    【注】①武:苏武,西汉大臣。②律:卫律,原西汉官员,后投降匈奴。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后虽复欲见我”和“虽乘奔御风(《与朱元思书》)”中“虽”意思和用法不同。 B、“为降虏于蛮夷”和“告之于帝”(《愚公移山》)中“于”字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 C、“天雨雪”和“改容式车”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这种用法还见于“人恒过,然后能改”。 D、从两篇文本可判断《史记》《汉书》都是纪传体史书,其中《史记》作者是西汉司马光。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周亚夫按军纪、军规接待汉文帝,文帝却敬劳将军,体现了汉文帝的深明大义、胸怀宽广、敬才爱才。 B、甲文中的“揖”“拜”“持节”和古代礼仪相关,运用正侧结合的手法体现周亚夫的军纪严明、有礼有节。 C、乙文以卫律的行为与语言来对比衬托苏武,又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苏武形象。 D、苏武爱国拒降的行为,使得单于更加想要杀害苏武,以此来体现自己的权威。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填写到答题卡上。

    武卧A啮雪B与旃毛C并咽之D数日E不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2)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说文解字》:“幽,从山,犹隐从阜,取遮蔽之意。”“幽”的常见引申义有:①隐藏,不公开的:~会。②形容地方很僻静又光线暗:~谷。③沉静而安闲:~闲,~趣。④把人关起来,不让跟外人接触:~禁,~囚。

    (5)、请结合甲乙两篇文章,说一说周亚夫和苏武是否符合孟子心中的“大丈夫”形象,并说明理由。
  • 19、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甲)

    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长安春望

    唐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______。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释】卢纶:(739-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中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又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未受重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写望中所见,用字准确凝练,一个“破”字,写出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一个“深”字,写出草木丛生、满城荒芜。 B、乙诗颔联侧面抒发思乡望归之情,道尽了诗人不能回家,只能梦中归家的悲哀;更有恨自己难返家乡,羡慕他人能够归家之意。 C、甲诗颔联移情于物,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花鸟以人的情感,通过花鸟传情,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离别而惊心。 D、乙诗尾联“独将”展现诗人孤独寂寞的愁苦;“衰鬓”写出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客秦关”表达客居他乡的羁旅惆怅。
    (2)、乙诗中横线处,填入哪个选项更符合诗意和音韵,请选择并说明理由。

    却望千门草色。   A.闲       B.新

  • 20、“夕阳”是自然界中最美风光之一,拥抱夕阳,感悟不同的人生境遇,请补充完整古诗文,形成一首小诗。

    夕阳流连在无忧无虑的烂漫中,你瞧,(1) , 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夕阳悦动在鸟鸣鱼跃的热闹中,你看,(2) , 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夕阳叠印在缠缠绵绵的乡愁里,你感,(3)?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夕阳沉重在家国之痛的暮色苍茫里,你听,朱敦儒在《相见欢》中沙哑地唱出:(4)

    夕阳也漫步在恬淡的山野田园间,你思,(5)。(请写一句带“夕阳”意象的完整诗句)

    这一抹夕阳呀,包含着丰富内涵,或深或浅,就这样留在了每一个文人的情怀里……

上一页 192 193 194 195 19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