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在老师的____下,我们踏上____的朗读之旅。朗读《春》,我们感受到山的lǎng rùn和小鸟____地卖弄清脆的hóu lóng;朗读《济南的冬天》,我们感受到贮蓄绿色的水藻和澄清的河水;朗读《雨的四季》,我们感受到热烈cū guǎng的夏雨和温和的冬雨。
②通过诵读经典课文,使我们充分领悟了自然风光之美。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lǎng rùn ②hóu lóng ③cū guǎng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引诱 截然不同 花枝招展 B、诱导 美不胜收 花枝招展 C、引诱 截然不同 呼朋引伴 D、诱导 美不胜收 呼朋引伴(3)、语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诵读经典课文,我们充分领悟了自然风光之美。 B、通过诵读经典课文,使我们充分领略了自然风光之美。 C、诵读经典课文,使我们充分领悟了自然风光之美。 D、诵读经典课文,使我们充分领略了自然风光之美。 -
2、 根据提示默写。(1)、曹操《观沧海》中“ , ”两句诗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山水相连的景象。(2)、《天净沙·秋思》中最能体现主旨的句子是: ,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通过月亮表达自己对远方朋友的关切之情的诗句是: , 。(4)、王湾《次北固山下》的颔联诗句: ,。道出了浓重的思乡之情的诗句: , 。(5)、“”,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
-
3、青春是一段重要的人生旅程。进入青春期,梦想、友谊、亲情、个性,时时与我们相伴;孤独、迷惘、挫折、叛逆,常常与我们同行。一路走来,每个人都有着别样的青春经历。请以“别样的青春”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力争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或体会,给人以启迪;②不少于600字;
③合乎情理,不生搬硬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
4、名著阅读;阅读下面《水浒传》的节选内容,请完成小题。
【文段一】
(鲁达)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史进道:“直甚么,要哥哥还。”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鲁达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鲁达把这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
(节选自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文段二】
宋江取三两来银子,与了江州府公人,当讨了收管,将宋江押送单身房里听候。那公人先去对管营、差拨处替宋江说了方便,交割讨了收管,自回江州府去了……话里只说宋江又自央浼人情。差拨到单身房里,送了十两银子与他;管营处又自加倍送银两并人事;营里管事的人并使唤的军健人等,都送些银两与他们买茶吃。因此无一个不欢喜宋江。
(节选自第三十七回《没遮拦追赶及时雨船火儿夜闹浔阳江》)
【文段三】
李逵便取出一锭银子,把与李鬼,拜谢去了……那妇人道:“休要高声,却才一个黑大汉来家中,教我做饭,莫不正是他。如今在门前坐地,你去张一张看。若是他时,你去寻些麻药来,放在菜内,教那厮吃了,麻翻在地,我和你却对付了他,谋得他些金银……”李逵已听得了,便道:“叵耐这厮!我倒与了他一个银子,又饶了性命,他倒又要害我。这个正是情理难容!”……李逵捉住李鬼,按翻在地,身边掣出腰刀,早割下头来……又去李鬼身边搜了那锭小银子,都打缚在包裹里。
(节选自第四十三回《假李逵剪径劫单人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1)、对以上片段的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一】中两处“摸”表现了鲁达和李忠为人豪放,仗义疏财。 B、【文段二】中宋江送银子给众人,是为了套交情,得到关照。 C、【文段三】中李逵“倒与了他一个银子,又饶了性命”,是因为李鬼谎称家有老母让李逵心生恻隐。 D、以上三个文段均采用的是古代白话,质朴生动,洗练明快。(2)、请结合以上文段和这本书的写作背景,简要分析"银子"这一小道具在文中的作用。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①为质② , 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③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④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⑤。’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太后曰:“然。”
(选自刘向《战国策。赵策》,有删减)
【注释】①长安君:赵太后幼子的封号。②质:古代诸侯国求助于别国时,每以公子抵押,即人质。③贱息:对自己儿子的谦称。④燕后:赵太后之女,远嫁燕国为后。⑤古代诸侯嫁女于他国为后,若非失宠被废、夫死无子、或亡国失位,是不回国的。
(1)、下面是阅读本文时对文言字词的推断,其中有错的一项是( )A、古汉语,“乃”有“是”“你”“才”等意思。文中“兵乃出”的“乃”应为“才”之意。 B、“媪之送燕后也”中的“之”的用法与“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中“之”的用法相同。 C、“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两句中“以”的用法一样。 D、“念”,从心,今声。有思念之意,引申为考虑,惦念等。“念悲其远也”中“念”有“惦念”之意。(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B、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C、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D、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语句的大意。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
(4)、“家是小的国,国是千万家。”文中哪一件事的选择关系到赵国的安全?“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本文中左师公为什么说赵太后爱长安君不如爱燕后? -
6、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夜泊钱塘
明·茅坤
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
离心迸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微吟寄短愁。
(1)、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写诗人夜泊钱塘时,暮色苍茫,江水浩瀚,而致无处系舟,因而发出深沉慨叹。 B、颈联,“迸”字有意突出树叶凋落时的力度感,仿佛是外力所致,借以表达离愁的深重。 C、颈联把无形的“离心”“乡梦”融入眼前有形的“落叶”“寒流”,从而突出乡愁之浓。 D、第八句,直抒胸臆。诗人歌以寄愁,漂泊意、思乡情尽在其中,虽言“短愁”而实绵长。(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对本诗的颔联进行赏析。 -
7、文学作品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少年的涅槃
陈义怀
①涂干西蹑手蹑脚下了床,踮着脚尖从墙边取下遮掩在斗篷后面的包袱挎到肩上,再移到门后一点点摇动着拉开了门栓。牛圈里父亲高低起伏的鼾声中央杂着牛的反刍和喷鼻声,他掏出一张揉得有些皱巴的纸,想把“父亲大人亲启”几个字抹平顺些。泪水忽地涌出来,他扯起衣袖抹了一把,把纸片从牛圈门缝中塞了进去,决然转身走了。
②打涂干西记事起,一天到晚总有干不完的活。父亲说穷人兴家只有八个字:刻苦耐劳,勤俭节约。父亲的节约到了可笑甚至可悲的地步:煤油灯的灯芯挑到最短,燃一粒黄豆大的光;碗里的饭是一颗不能剩的,掉到地上的也要捡起来吃了。父亲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涂干西。可涂干西隐约觉得,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他要活出另一个样子。一不听话,父亲就收拾他,武器五花八门。涂干西眼里,父亲吝啬、刻薄、蛮不讲理,如一座山横在他渐渐长大的心上,像一只老虎拦住他的去路。一个日益强烈的念头攫住了他:要跨越父亲这座山。有时也有些可怕的想法掠过:夺过父亲手里的棍子,然后狠狠地……等他睡着时,抓起烟管劈头盖脸地……要不,他牵牛时,在前面突然挥动一块红布……当然,这只是孩子一时愤激的思绪,从没付诸实施。昨天父子间那场惊动了全村的冲突,使十五岁的涂干西下决心要去走自己的路。他要去县城找活干,哪怕做苦力也行。
③秋日的太阳还有几分热力。一个瘦小的妇女正埋头捡拾地里的落穗,那身影和总在父亲的拳头棍棒下护着他的母亲有几分相似。他眼里一热,手中的棍子在地上狠狠地点点戳戳。还是回去吧,认个错,委曲求全……不行,连这点狠心都没有还能成什么事?他抬脚踢飞一块石子,惊得路边林子里一群鸟雀尖叫着扑棱棱飞向天空。
④天很暗了,涂干西心里阵阵发麻。划燃随身带着的火柴,跳动的火苗中,隐约可见坡地上散着几根白骨。他一声尖叫,一个箭步跳下坡坎,重重摔在地上。四周树叶摇响,像在齐声嘲笑。涂干西又气又恼,手里的棍子狠狠在地上戳了戳,宣战似的说,老子今天就睡这儿了!结果这晚涂干西睡得出奇地好。他陡然明白了,没有杂念和恐惧,就什么也不怕了。
⑤重新上路的涂干西像刚蜕了皮的蛇,焕然一新,感觉自己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整个世界都是他的。第二天在期待和兴奋中很快过去,星星点点的雨滴开始落下,涂干西有些着急,他意识到自己走错路了。雨越来越密,间杂着隐隐的雷声。涂干西只得抓着崖畔垂下的一段蛇藤爬到了山腰的一处洞穴,刚安顿下,他就闻到了一股骚臭味,地上还有爪印和干结的粪便。这是闯到谁家里来了啊,他有些犹豫。可雨瞬间就大了,雷也越来越近。涂干西心里一横,就这了!
⑥半夜,一阵凄厉的嚎叫越来越近,猛然睁开眼,黑暗中两双绿幽幽的眼睛逼视着他。涂干西毛发直竖,顺手抓起棍子,弓身死死抵住岩壁。两个家伙一前一后一左一右朝他扑来,涂干西下意识把棍子横着一挡,一只家伙前爪就搭在棍子上,涂干西全力甩推,那家伙跌撞在岩壁上发出一声哀嚎。涂干西感觉有什么东西嵌进了腿里,一只脚猛踹出去,抡起棍子一阵猛击,另一只哀哀呻吟着倒在地上。他迅速抓起一块石头朝先前那只砸下去,一声惨叫后,洞穴里只回响着涂干西扑通扑通的心跳。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借着月光,他看见两头还未成年的狼横躺在地上。
⑦涂干西扯了一布条缠在腿上,拄着棍子一瘸一拐出了洞穴。山风吹起他浓密的头发,他的脸庞已开始呈现青年的模样了。这会儿他有些想家了,甚至不怎么怨恨父亲了。可家的方向已分辨不清,城里的路也找不到。他不丧气,也不后悔,内心有一种莫名的东西正恣意生长,丰盈着他扩展着他。
⑧晌午,一粒黑点从山脚下慢慢爬上来,原来是走村串户的一个卖货老头儿。了解情况后,老头儿从担子里掏了一包药粉给涂干西敷腿上的伤。涂干西问,到县城还有多远?还有四五十里地呢。走了两三天,我还没有走出十里路啊,我感觉自己走了好远呢!涂干西看着头发苍白的老头儿,突然想到父亲,他的鼻子一阵酸楚……
⑨回到家时,涂干西觉得似乎一下子过去了十年八年。爹正在给牛喂苹料,听到动静转过身来,手里的一抱草滑落到地上。才两三天,爹一下子苍老了许多,以前那个凶悍凌厉的父亲消失了,他的眼睛红通通的,满是哀伤。涂干西突然单膝跪地,爹,孩子错了!他看着父亲,就像看着一个老去的孩子。那一刻,他清晰地感到自己已跨越了父亲这座山。
(选自2021.2.27《西安晚报》,有删改)
(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文写了涂干西不满父亲的教育方式而离家出走的故事。首段刻画了一个心中填满愤怒的主人公,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多次写到雨,如第⑤段中的“雨越来越密,问杂着隐隐的雷声”这一句,表明雨水了冲刷涂干西内心的不快,此处环境描写,烘托了人物离家出走后畅快的心理,推动了情节发展。 C、第⑥段中通过对狼的外貌、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两头狼的凶残。同时从数量上把两头狼和涂干西一人形成对比,印证了那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 D、第⑧段中因为卖货老头儿给一包药粉治疗腿上的伤,让涂干西想起自己的父亲其实也如这位老人一样关爱自己,此处为下文涂干西态度的转变做了铺垫。 E、第⑨段中“草滑落到地上”写出了父亲听到儿子的动静后想狠狠教训他的心理,只是此时不好发泄,强压着愤怒导致“草滑落到地上”。(2)、请结合文章内容、主旨分析本文的标题“少年的涅槃”的多重意蕴。(3)、有人说,涂干西的出走是值得的。也有人说,他的出走是危险的。请你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谈谈对他这次曲折经历的看法。 -
8、非文学作品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及图表,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发生了里氏9.0级的大地震,引发了巨大的海啸。海啸冲击了位于福岛县的东京电力公司(TEPCO)旗下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导致1至3号机组堆芯熔毁,发生了全球最严重的核事故之一。
事故后,为了冷却堆芯,东京电力公司持续向1至3号机组安全壳内注水,并回收污水。同时,大量的地下水和雨水也渗入反应堆内,增加了核污染水的数量。据2023年3月央视财经相关报道,核电站内的存储容量为137万吨,而核污染水已增至132万吨,接近饱和。
2023年8月24日,日本正式启动了花费最少的核污染水排海计划,预计将持续30年。这一行为将对全球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长期的危害和影响,引发了国际社会和民众的强烈反对和抗议。
【材料二】
核污水是指在核能事故中直接接触到反应堆中放射性物质的水,具有极高的放射性。以福岛核电站事故为例,核污水指的是从核泄漏处泄露出来的水,与受到污染的地下水、雨水、海水等混合形成的水体。这些核污水中可能含有未能处理掉的放射性元素,如碳14、钴60和锶90等。这些放射性元素具有不同的衰变时间,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核废水主要是指核电站日常运营中产生的废水,不会接触到核反应堆中的放射性物质,因此具有较低的放射性。核电站产生的废水主要包括废水系统中的处理废水以及系统停机后需要排放的废水。这些废水经过严格的处理,通过剥离放射性物质的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核废水处理通常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个步骤,以确保放射性物质被有效去除或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材料三】
当前,日本核污染水排海问题已成全球关注焦点,也引起中国消费者对来自日本进口食品安全的担忧。
专家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日本进口食品时,、应选择有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市场信誉度较高、经营状态稳定的商家,并妥善保存消费凭证 同时,要关注进口食品是否有中文标签,中文标签标示的内容是否齐全,留意所购食品的原产地。消费者如果发现购买到的食品产地为禁入区域,可以保留相关证据并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保护自身的权益。
(1)、以下选项中,对材料一内容概括最适当的一项是( )A、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事故 B、核电站核污水接近饱和 C、日本正式启动了核污染水排海计划 D、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计划遭声讨(2)、对材料二的理解,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A、核污水和核废水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值接接触核反应堆中的放射性物质。 B、核污水县有高度的放射性,含有未经处理的放射性元素,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C、核电站产生的废水是废水系统中的处理废水以及系统停机后需要排放的废水。 D、核废水则是经过处理的废水,被剥离或降低至可接受水平,对环境影响较小。(3)、小明妈妈是一位海外购爱好者,针对购买日本进口食品这一情况,请你结合上述材料给小明妈妈提几点建议。 -
9、运用;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学校将开展“君子当自强不息”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活动一:思想指引】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强,则国强。请你根据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对联。
青春应立志为国。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
(2)、校内初三(2)班计划10月17日下午三点在教室召开“自强不息励志人生”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筹备工作。【班会流程策划】围绕主题设计班会活动环节,请你设计第三个环节。
环节一:以励志短片和故事开场;
环节二:分组讨论各人遭遇的挫折及如何应对,并在班级展示;
环节三:;
环节四:播放励志歌曲,班会总结。
(3)、【活动三:汲取力量】毕业于西南联大的作家、诗人、书法家马识途先生今年已有108岁高龄。他曾两次身患癌症,至今仍坚持写作。他也是一位老党员,入党84年,曾作为地下党为国出生入死。他曾说:“我有信仰,我也有信心,所以就有力量。”作为小记者,请你围绕“自强不息”的主题设计两个采访问题,对马老先生进行电话采访。采访问题:
①
②
-
10、下面一段话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一带一路”打造了共同发展的合作平台,助力许多发展中国家加强了迈向现代化的步伐。②10年来,我们坚守初心,携手同行,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取得丰硕成果。③“一带一路”合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美,超过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④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使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市场同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
A、① B、② C、③ D、④ -
11、古诗文中的名句常用来作为同学之间相互勉励的赠言。请根据下面语境,在横线上补写古诗文名句。(1)、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但是天地万物都会新陈代谢、生生不息,困难终会过去,正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 ”所言。(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 , , 此事古难全”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揭示了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的道理,颇具哲理性。
-
12、下列对读音或字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谷穗”的“穗”应该读作“suì”,“冠冕”的“冠”应该读作“guàn” B、“娉婷”的“娉”应该读作“pīng”,“忧戚”的“戚”应该读作“qì”。 C、“漂逸”的“漂”应该写作“飘”,“汹拥”的“拥”应该写作“涌”。 D、“觥筹交错”的“觥”应该写作“公”,“独领风搔”的“搔”应该写作“骚”。
-
13、作文
“醒”,一个有温度的文字:春天到来,山朗水润,是万物苏醒;父母老师,声声叮咛,是爱的唤醒;学习生活,点滴感悟,是心灵的觉醒;鉴往知来,值得我们警醒……某个时刻,你若从沉睡中顿醒,你的人生,你的世界,将会是一个新的开始一定会因此而精彩。醒来,是一种姿态,是一种对过往的反思,是一种成长。
请以“醒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⑴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⑵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⑶不得引用和抄袭本试题卷阅读部分的材料,不得套作。⑷书写规范,字迹工整,不少于600字。
-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时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微①时,尝诣灵祠求祷,曰:“他时得位相②乎?”不许,复祷之曰:“不然,愿为良医。”亦不许。既而叹曰:“夫不能利③泽生民,非大丈夫平生之志。”
他日,有人谓公曰:“大丈夫之志于相,理则当然 , 良医之技,君何愿焉?无乃④失于卑耶?”公曰:“嗟乎,岂为是哉!古人有云:‘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能及⑤小大生民者,固惟相为然,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⑥之心者莫如良医。果能为良医也,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民之厄,中以保身长年。在下而能及小大生民者,舍夫良医,则未之有也。”
注释:①〔微〕贫贱。②〔位相〕做宰相。③〔利〕谋求利益。④〔无乃〕莫非,恐怕,表揣测。⑤〔及〕(恩惠)到。⑥〔物〕人,众人。
(1)、下列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 B、既不可得矣/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 C、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 D、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2)、请你翻译下列句子。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大丈夫之志于相,理则当然。
(3)、甲文中说“进亦忧,退亦忧”,这里的“进”与“退”分别指什么?乙文中也谈到了范仲淹的“进”“退”选择,又分别指什么? -
15、古诗文阅读;读《月夜忆舍弟》,完成小题。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语言朴实自然,辞浅情深,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B、颔联交代时令,点明主旨,“月是故乡明”实写眼前明月,抒发了思乡之情。 C、颈联中“有”与“无”对比鲜明,绵绵愁思中夹杂对生离死别的焦虑和不安。 D、这首诗反映出唐末战争频仍、时局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环境。(2)、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
16、名著阅读(1)、《水浒传》里一百单八将,有的人义薄云天,侠肝义胆,是真英雄;有的人却滥杀无辜、草菅人命,虽然武艺超群,却不能称为英雄。你最欣赏的水浒英雄是谁?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析。(2)、分析悟空三次离别唐僧时的情节和语言,谈谈悟空的成长变化及你的感悟。
回目
相关情节
语言
14
悟空打死六个强盗,唐僧“绪绪叨叨”。
“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絮聒恶我,我回去便了!”
27
三打白骨精后,唐僧又训斥又念咒,还写了贬书要赶走悟空。
“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
57
悟空打死两个草寇,再一次被唐僧驱逐。
“师父,恕弟子这遭!向后再不敢行凶,——受师父教诲,千万还得我保你西天去也。”
“我且向普陀崖告诉观音菩萨去来。”
-
17、文学作品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突然出现的我
李娟
①小时候我家在城里开着一个小商店,店里有着高高的柜台,铺着厚厚的木板。喝酒的人一个挨一个靠在上面高谈阔论,一人持一只杯子或拎一瓶酒。桌上一堆空酒瓶和花生壳。这是我最早接触的哈萨克人。那时我一点也不懂哈萨克语,虽说每日相处,但还是感觉距离遥远,像面临踞天险为关的城池。
②如今,我会说一些哈萨克语了,起码能维持最基本的一些交流,但仍面临着那个城池,难以往前再走一步。
③记得刚刚进入扎克拜妈妈的家庭生活时,一天傍晚扎克拜妈妈让我去看看骆驼在不在南面大山那边。我跑到山上巡视了一番,跑回家气喘吁吁地报告:“骆驼没有!只有‘山羊’!”但当时我还不会“山羊”的哈萨克语,一着急,就用手摸了一把下巴,做出捋胡子的样子:“这个嘛,有的!”
④扎克拜妈妈恍然大悟,大笑而去。从此之后,每当派我去赶山羊的时候,大家就会冲我捋胡子:“李娟,快去!”这当然只是一个笑话,但时间久了,这样的笑话一多,却让我感到孤独得近乎尴尬。
⑤闲暇时候,总是一个人走很远很远,却总是无法抵达想去的那个地方。山坡下,溪水边,蒲公英在白天浓烈地绽放,晚上则仔细地收拢花瓣。洁白轻盈的月亮浮在湛蓝明亮的天空中,若有所知。月亮圆的时候,全世界再也没有什么比月亮更圆。月亮弯的时候,全世界又再没有什么比月亮更弯。
⑥也许我并不孤独,只是太热情……无论如何,我点点滴滴地体会着这孤独,又深深地享受着它。我藉由这孤独而把持自己,不悲伤,不烦躁,平静清明地一天天生活。记住看到的,藏好得到的。
⑦我记录着云。有一天,天上的云如同被一根大棒子狠狠乱搅一通似的,眩晕地胡乱分布。另外一天,云层则像一大幅薄纱巾轻轻抖动在天空。
⑧我记录着路。那些古牧道。那些从遥远的年代里就已经缠绕在悬崖峭壁间的深重痕迹。我想象过去的生活,那时,人们几乎一无所有……荒蛮艰辛,至纯至真。但是,无论他们,还是我们,都渴望着更幸福更舒适的生活,这一点永远没有改变。
⑨我记下了最平凡的一个清晨。半个月亮静止在移动的云海中,我站在山顶,站在朝阳对面。看到扎克拜妈妈正定定地站在南边草坡上。更远的地方,斯马胡力牵着马从西边走来。更更远的地方,稀疏的松林里,卡西穿着红色的外套慢慢往山顶爬去。这样的情景之前无论已经看到过多少次,每一次还是会被突然打动。
⑩一个阴沉的下午,天上的太阳只剩一个发光的圆洞,大约快下雨了。赶牛的卡西回到家后,显得很疲惫,头发上插着一根羽毛。我开始以为是她穿过丛林时不小心挂上的,谁知她一到家就小心取下来,递给扎克拜妈妈。我突然想到,这大约就是猫头鹰①羽毛吧。据说哈萨克族将猫头鹰羽毛视为吉祥的事物,我想问是不是,却不知“猫头鹰”这个词怎么说,就睁只眼闭只眼地模仿了一下,她们一下子明白了,扎克拜妈妈说是。卡西说羽毛是捡来的,扎克拜妈妈仔细地抚摸它,把弄弯的毛捋顺了,然后送给我,让我夹进自己的本子里。我不禁欢喜起来,真心地相信这片羽毛的吉祥。那是第一次感觉自己不那么孤独。
⑪有一次我出远门,因为没电话,大家不知道我回来的确切日期,斯马胡力就每天骑马去汽车走的石头路边看一看。后来还真让他给碰到了。可是马只有一匹,还要驮我的大包小包,于是他让我骑马,自己步行。我们穿过一大片森林、一条白桦林密布的河谷,还有一大片开阔的坡顶灌木丛,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回到冬库儿的家中。路上,斯马胡力为了给我惊喜,引马绕远路,让我看到了山间的瀑布。我感受到了他满当当的欢乐与情谊。
⑫在这丰饶的夏牧场,我之前的那点孤独算什么呢?
(节选自李娟《前山夏牧场》,有删改)
【注释】①猫头鹰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上的云或凌乱或轻盈,既写云的状态,也隐含了我的感受。 B、我记录古牧道,想象过去的生活,思考古今人们的共同追求。 C、在平凡的清晨被平凡的情景打动,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偶然的。 D、回家的路上,我们穿过森林、河谷、丛林,看到了不同的风景。(2)、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思维导图。
(3)、文章第⑤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从内容、结构两方面简要分析。(4)、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说:“写你的村庄,你就写了世界。”作者在本文中呈现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
18、非文学作品阅读;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①中国人很早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
②今天的中国,以劳动为荣已成为社会风尚,以奋斗为美已成为日常风景:在数不尽的薄雾萦绕的清晨,在无数个暑气蒸腾的正午,在每一个华灯初上的黄昏,都有环卫工人俯身清扫的忙碌,建筑工人栉风沐雨的辛劳,医护人员追赶生命的急切,科研人员投身实验的专注……在每一个劳动岗位上,都跳动着一颗为国家拼搏、为梦想奋斗的炽热的心。每一个身影,都是那样的美!
③同时也要看到,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还有一些与以奋斗为美的社会风尚不合拍、不和谐的杂音。
④眼下,“躺平”这个网络词热度不减。诸如“你打拼实现你的梦想,我躺平实现我的安逸”“一时躺平一时爽,一直躺平一直爽”“做条咸鱼有什么不好”等“躺平”语录流传甚广。甘于“躺平”,究其原因,或者是因为跟不上时代奋进步伐而选择止步,或者是因为生活遇挫而选择逃避,或者是因为受某种风气所扰而选择随波逐流……这不是偷懒又是什么?另一热词“啃老”,也始终是网上网下的话题。成年子女花式“啃老”,表现各种各样;一种是“心理依赖”,做“襁褓青年”;一种是“家务依赖”,做“甩手掌柜”;一种是“经济依赖”,吃穿用度全靠父母;还有一种是“财产依赖”,想方设法强行“啃老”·····这不是无赖又是什么?受文娱行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之风的影响,幻想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的青少年也不在少数。某些经纪人与平台联手,包装打点、话题造势;某些顶流网红开直播,搔首弄姿博眼球,炒作“八卦”赚打赏;某些流量明星爱富、追富、炫富,私下签订“阴阳合同”赚取天价片酬。他们出行动辄豪车开道、保镖簇拥、粉丝云集,办婚礼、过生日,讲排场、摆阔气、互相攀比……这不是无耻又是什么?
⑤向往“躺平”也好,花式“啃老”也好,幻想一夜暴富也好,说到底,都是美丑观出了问题。不去坐享其成、榨干父母为乐为美;不去奋斗、不走正道,却以爱慕虚荣、投机取巧,专走邪道为趣为美。这些美丑不分,美丑错置的现象,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悖,也与当今社会积极向上、拼搏奉献的主流价值观格格不入。
【文本二】
①“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青年志存高远,一个国家就有澎湃的动力,一个民族就有蓬勃的希望。
②何为“立大志”?青年周恩来告诉我们,那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毅然回国的钱学森告诉我们,那是“外国人能干,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的奋发图强;情系脱贫事业的黄文秀告诉我们,那是“投身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坚定抉择……“德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将小我融入大我,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青年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③“中国很努力,我们要争气。”新时代青年更当激昂奋发有为的志气。人生没有“躺赢”,梦想贵在坚持。面对艰难险阻,不做“躺平”任嘲的局外人,争做开路破局的弄潮儿;面对繁重任务,不做冷嘲热讽的旁观者,甘心当兢兢业业的实干家;面对问题矛盾,不做怨天尤人的“键盘侠”,做好尽责尽力的建设者。
④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在拼搏中释放激情、追逐理想,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诠释责任担当,就是人生最美的模样。
(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要论述的观点是“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还有一些与以奋斗为美的社会风尚不合拍、不和谐的杂音”。 B、由文本二可知,青年人要志存高远,为国家和民族振兴奋斗努力。 C、文本二第②段主要用周恩来、钱学森、黄文秀三人的例子为事实论据,有力地证明了青年人要为祖国和民族而奋斗的观点。 D、两个文本语言都简洁、鲜明,善用排比,句式整齐,增强了行文的气势和说理的力量。(2)、 一位同学想根据上面两个文本内容,以“奋斗与“躺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请你帮他完成写作提纲。奋斗与“躺平”
提出问题
如何正确看待奋斗与“躺平”。
分析问题
正面
观点一:人生没有“躺赢”,要幸福就要奋斗。
摆事实:①
反面
观点二:②
摆事实:③
得出结论
④
-
19、综合运用
第一单元学习过后,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同学们写一首现代小诗。小明打算以“四季”为主题创作,表达对四季的赞美和热爱。但在创作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些困难,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任务。
(1)、小明找到了一首古诗,准备用来做借鉴。“春有百花秋有 , 夏有凉风冬有雪”。代表秋天意象的那个字模糊了,请你补充,使之完整并有诗意。(2)、有人提出“凉风”不能代表夏天的特色,应该为“热风”。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3)、同桌小华觉得诗歌不过是无病呻吟之作,没有什么实在意义,不愿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该如何说服他呢? -
20、古诗文默写(1)、《行路难(其一)》中李白借用典故表达出他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 , 。(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祝福天下离人,“但愿人长久,”。这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表现了词人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3)、 ,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