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

    我们要敬业与乐业,要心无旁wù,不可亵渎职业之神圣;____无谓的____,不懈奋斗,砥砺前行,争做中华民族的jǐ梁;不____别人优渥的生活,坚守自己的本心,才是我们成功的____。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旁wù  亵 jǐ梁  优 

    (2)、上面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杜绝 B、畅想 C、羡慕 D、不二法门
  • 2、君子自强不息,这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学校准备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任务一】设计活动——学校紧扣“君子自强不息”这个主题设计了两个活动,请你再补充一个。

    活动一:“君子自强不息”专题报告会

    活动二:“君子自强不息”人物故事会

    活动三:

    (2)、【任务二】制作申请书——学校将于2025年10月10日开展“自强不息人物故事会”活动,假如你是九年级(2)班的学生小渝,想参加学校此次的活动,请你向班主任李老师提交一份申请书。
    (3)、【任务三】人物介绍——请你从教材中选择一位自强不息的人物,写一段介绍语,100字左右。
  • 3、拓展阅读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文本一】 ①天安门广场上人民英雄纪念碑庄严肃穆,革命烈士陵园里朵朵鲜花寄托哀思,各地以形式多样的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英烈精神,在全社会传承浩然之气,在新征程上勇往直前。

    ②____革命先烈为了理想和信念慷慨赴死,靠的是信仰。新时代弘扬英烈精神,首先就要坚定信仰,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把革命先烈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伟大事业奋力推向前进。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可以自豪地告慰先烈“这盛世,如你所愿”。也要懂得对先烈最好的铭记,就是创造新的历史辉煌。锚定既定战略目标,永葆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才能推进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谱写盛世中华的崭新篇章。

    ③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是因为在灾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新时代弘扬英烈精神,就要发扬斗争精神,不怕牺牲、敢于斗争。今天,远离了战争的烽火硝烟,告别了任人宰割的悲惨命运,但前进道路上依然有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风险挑战等待我们去克服。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锻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增强志气骨气底气,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所系、责任所在。

    ④每一个烈士纪念日,都是一次国家记忆的唤醒。每一次对英烈的缅怀,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让理想之光不灭,让信念之火永存,我们定能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有删改)

    【文本二】 ①革命志士夏明翰面对敌人的屠刀毫无畏惧,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慷慨箴言;人民公仆焦裕禄为改变兰考县的落后面貌鞠躬尽瘁,诠释“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的人民情怀;戍边烈士陈祥榕在边境冲突中突入重围,奋力反击,毫不畏惧,将青春永远定格在喀喇昆仑山脉,照亮“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赤子之心……我们不会忘记,是他们在祖国和人民最困难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他们以钢铁般的意志铸就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②每一次仰望,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每一次缅怀,都是一次精神的传承。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华民族英雄辈出。他们的事迹承载着我们共同的家国记忆,融入绵长的民族血脉,他们的精神光耀天空、烛照大地,激励着我们坚定前行、披荆斩棘。

    ③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生逢伟大时代,肩负光荣使命,迈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让我们更加勇敢作为、砥砺奋进,创造出不负先辈、无愧历史的新的更大业绩!

    (有删改)

    (1)、下列对于两个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本一第①段起着引出本文论点“弘扬英烈精神,在新征程上勇往直前”的作用。 B、文本一第②段画横线的部分是举例论证,论证了“革命先烈为了理想和信念慷慨赴死,靠的是信仰”这一论点。 C、文本一第③段加点词语,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生动性。 D、两个文本都提到了弘扬先烈精神的重要性和我们要怎样传承。
    (2)、请简要分析文本一的论证思路。
    (3)、文本二中第一段的事例适合放在文本一中哪一段作为论据?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内容简要分析。
    (4)、清明之际,小文同学在很多短视频上看到了歌颂先烈的内容,很受触动,她明白了铭记先烈的重要性,但不清楚该如何铭记先烈,请你结合两个文本内容帮他解答。(6分)
  • 4、课内阅读 阅读《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完成各题。
    (1)、这封信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2)、请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3)、作者善于运用反语表明自己的态度,例如:“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者……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请从文中再找出一处例子,说说这处反语的含义和作用。
  •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江津四面山、武隆仙女山、万盛黑山谷、北碚缙云山是重庆周边最受欢迎的四大热门景区之一。 B、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能否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C、体验生活、留意生活、提炼生活,抓住有意义的素材,捕捉真切的情感,澄清模糊的认识,一定会写出好的作文。 D、当望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祖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想起祖国创造的辉煌成就。
  • 6、将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读书如果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急于求成,则会读得不扎实,欲速则不达。

    ②读书也一样,必须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消化、吸收。

    ③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完善的。

    ④正如清代陆清献在《示儿书》中所说:“一日所读虽不多,日积月累,自然充足。”

    ⑤可见,循序渐进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读书方法。

    A、③⑤④②① B、①④⑤③② C、③②④①⑤ D、①⑤③②④
  •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备份月球样品存入韶山,是缅怀毛主席为中华民族做出的丰功伟绩 , 告慰毛主席“可上九天揽月”的夙愿。 B、如今各种游戏软件令人眼花缭乱 , 为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国家用立法的形式为其撑起保护伞。 C、经过英法联军的掠夺和焚烧后,“万园之园”圆明园里面的各种珍宝已经荡然无存 D、秋天,金桂飘香,果园里硕果累累,远远望去一片金黄,呈现出一派富丽堂皇的景象。
  • 8、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圆明园曾获得雨果的赞——“这是某种令人惊hài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然而富丽堂皇的圆明园被侵略者劫掠一空后付之一炬,荡然无存,侵略者瓜分着zāng物,还炫耀着自己的丰功伟绩。多么令人痛心!圆明园曾是中国的骄傲、东方的明珠,但如今却成了一道警钟长鸣的伤痕……

       惊hài见   zāng物 

  • 9、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各题。

    【甲】《湖心亭看雪》,全文略。

    【乙】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前甲午、丁酉 , 两至西湖,如涌金门商氏之楼外楼,祁氏之偶居,钱氏、余氏之别墅,及余家之寄园,一带湖庄,仅存瓦砾,则是余梦中所有者,反为西湖所无。及至断桥一望,凡昔日之弱柳夭桃、歌楼舞榭,如洪水湮没,百不存一矣。余乃急急走避,谓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吾梦中之西湖,尚得完全无恙也。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注释】①甲午:指清顺治十四年、南明永历十一年。②丁酉:指清顺治十一年、南明永历八年。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
    A、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 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上下一白 C、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D、及下船,舟子喃喃曰/及至断桥一望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甲文中,“雾凇沆砀”写出了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的情景。 B、甲文中,“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给人一种朦胧苍茫的夜间观雪感受。 C、乙文中,张岱二十八年后见到的西湖与他梦中的西湖相比没有什么变化。 D、甲文中,“大喜”不但写出了客人见到“我”时的惊喜,也暗示了“我”夜遇知己的高兴。
    (4)、结合甲、乙两文,分析两篇文章共同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湖心亭看雪》,全文略。

    【乙】初至西湖记(节选)

    袁宏道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 , 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

    (1)、下列选项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全在洞庭一湖”的“一”是“全、都”的意思,可以推知“上下一白”的“一”也是“全、都”。 B、“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的“西”翻译为“向西”,“从武林门而西”的“西”也翻译为“向西”。 C、利用组词法,“即棹小舟入湖”的“即”,我们可以解释为“即使”。 D、“余拏一小舟”的“拏”和“棹小舟入湖”的“棹”的都是撑船的意思。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②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 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甲文通过记述湖心亭看雪一事,表达了自己的闲情逸致及高洁的情怀,其中也隐含着淡淡的故园之思、故国之悲。 B、甲文中“痕”“点”“芥”“粒”几个量词,将天地的辽阔与人的渺小构成强烈对比,呈现出一个微妙而变幻的意境。 C、甲文中“痴”字表现了作者的痴傻,映射出其对高洁人格的追求,以及透露出无限的惆怅迷惘和淡的故园哀愁之思。 D、甲文写的是雪后的西湖,乙文写的是春天的西湖,两篇文章都表达了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4)、甲文和乙文都写的是西湖的景色,试比较两篇文章在内容和手法上有何不同。
  • 11、默写。
    (1)、《湖心亭看雪》中与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意境相近的句子是:
    (2)、《湖心亭看雪》中作者借舟子之口表达志趣的语句是:
    (3)、《湖心亭看雪》中表达了作者不随俗流、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的句子是:
  •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住西湖   拏一小舟 B、是日定矣    有痴似相公者 C、金陵人    日更定矣 D、上下一    余强饮三大而别
  •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是日更定矣(晚上八时左右) B、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处白) C、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罢了) D、莫说相公痴(不要说)
  • 14、阅读《水调歌头》,完成各题。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月几时有?”词人开篇发问,写出了对宇宙的疑惑,流露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B、“我欲”“又恐”既写出词人对月宫的向往又担心那里高寒难耐,体现了词人矛盾的心理。 C、“婵娟”指月宫中的嫦娥,“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词人渴望与嫦娥分享这美好的月光。 D、全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
    (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问”表达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 15、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各题。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从题目可以看出,这首诗是刘禹锡在扬州的酒宴上酬答白居易的作品。 B、首联诗人以低沉的笔调回顾了自己的贬谪生活。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和“病树”比喻当时朝廷的腐朽和死气沉沉。 D、尾联表达酬谢和共勉之意,表现了诗人历经磨难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2)、本诗颔联中词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 16、阅读《行路难》(其一),完成各题。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极度苦闷抑郁。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以形象化的语言写了仕途艰难,是实写。 C、七八句用姜尚、伊尹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希望得赏识、有为于当世的政治理想。 D、这首诗里诗人情感激荡起伏,有理想破灭,有梦想起航,有永不言败。
    (2)、李白的诗歌以浪漫主义著称,此诗以浪漫笔法抒写了作者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请结合诗句,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
  • 17、理解性默写。
    (1)、《行路难》诗中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壮志难酬的诗句:
    (2)、《行路难》诗中用典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明君重用,成就功名的愿望的诗句:
    (3)、《行路难》诗中写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及感情的激荡变化的诗句:
    (4)、《行路难》诗中写出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精神的诗句: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是: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哪两句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
    (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对比的句子是:
    (9)、苏轼《水调歌头》一词中表达他不堪月宫的孤寂清寒而依恋人间的句子是:
    (10)、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抒发了自己矛盾心情的语句是:
    (11)、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指出世上没有完美的事,借以安慰自己的语句是:
    (12)、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表达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自己乐观人生态度的句子是:
  • 18、直接默写。
    (1)、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行路难》(其一)]
    (2)、 , 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其一)]
    (3)、 , 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4)、闲来垂钓碧溪上,。[李白《行路难》(其一)]
    (5)、 ,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6)、 , 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 ,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 ,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9)、今日听君歌一曲,。(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0)、?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11)、不知天上宫阙,

    (苏轼《水调歌头》)

    (12)、又恐琼楼玉宇,

    (苏轼《水调歌头》)

    (13)、 , 何似在人间。

    (苏轼《水调歌头》)

    (14)、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歌头》)

    (15)、 , 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16)、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 19、九年级(1)班开展以“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拟标题】同学们梳理了初中语文课本后,绘制出了下面的统计图,请你给统计图拟写标题。(20字以内)

    (2)、【写标语】为了营造活动氛围,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3)、【填表格】请你根据诗句,将相应小说人物的选项填入表格。

    诗句

    小说人物

    瞽目残肢怀壮志,著书扶笔写丹心。

    金睛火眼炉堂练,挥棒除妖众鬼逃。

    为中科举累次考,考得身驼人已老。

    歌乐山下悟道,渣滓洞中参禅

    A.范进      
    B.江姐

    C.保尔·柯察金      
    D.孙悟空

  • 20、拓展阅读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____

    汤成难

    ①下一站是巴塘,这是川藏交界的县城,过了巴塘,便进入西藏。道路两侧____。

    ②正在满心烦躁时,突然,货车一个急刹,车头猛地往前一挫。他摇开窗,伸出脖子,冲外面大吼一声。拦车的是个老太,跑到路中央来了,显然没有太多经验。老太也被吓到了,哆嗦着举起手上的东西向他示意。她编了两条细长辫子,在脑后会成一根,脸呈酱紫色,竹节一样粗糙的手抱着一件绿色毛衣。她要他帮忙将毛衣捎给她拉萨的儿子——这是他从她含混杂乱的发音里捕捉到的。拉萨、茶馆、吉尔(也有可能叫加尔),除此,什么也没听懂,也不想听懂,因为他不愿帮忙。他已习惯不与人说话,舌头由于长期没有音节的敲击而变得笨拙迟钝。但她并没让开,执拗地挡着车头。

    ③此时,那件绿色毛衣正躺在座椅上。毛衣是用旧毛线织成的,大概又添了年份,颜色有些灰暗,倒像是秋天的牧场,草色有颓败的萎黄。毛衣很小,极短,针法也不好,坑坑洼洼,一处居然有个蚕豆大的洞,可能是织漏了。胸口处织了一朵花。他把毛衣撑开,从里边掉下一张纸片,巴掌大小,上面写了一行歪歪扭扭的字。他凑到窗口看,是地址和人名,字太丑了,像小学生写的。他把纸条揉成一团,刚要扔出去,觉得不好玩,便摸出打火机,将纸条点燃,看着火苗将那些字一一吞没。

    ④到邦达镇时,他还故意将毛衣落到面馆,可又被老板娘送出来塞回给他。再次上车后,毛衣就正式和抹布为伍了。在后来的行驶中,他常拿它抹挡风玻璃上的水珠,擦仪表盘上的灰尘。过亚口的“九十九道拐”的时候,车子化油器被沙子堵住了,他用那件毛衣摁住化油器进气口,增加吸力来疏通油道和进气管;遇上暴风雨,从“通麦坟场”死里逃生后,顺手抄起擦汗的也是那件毛衣;风从窗缝里灌进来,原本摊在膝盖上的抹布毛衣又自然地被掖在了胸前,身体立即感到丝丝缕缕的温度;玻璃摇不到顶了,他急中生智,将毛衣塞在缝里,顿时暖和多了。

    ⑤在逐渐温暖的驾驶室里,他突然想起一个曾搭乘过的男孩。从巴塘一直搭乘到拉萨,男孩和他一样沉默,总是一言不发看窗外。夜里,男孩在货车上借宿,睡在两张座椅上,瘦小的身体蜷着,翻身时轻轻地挪,尽量不发出一点响动。他觉得男孩一定没睡着,但彼此都没说话,狭小的驾驶室里只有他们轻微的呼吸。后半夜下雨了,温度越来越低,他故意将被子拖挂到座椅上,让被角盖在男孩身上。____他想起小时候走夜路的场景,常常是天黑后翻过大堤去陪在渡口的爷爷。去大堤的路,两侧种着胡桑,____。他总是在最害怕时,听到大堤上爷爷哦哦哦地唤他名字。爷爷是个哑巴,这是他唯一能发出的音节。之后的整个夜晚,都是极其安静的,他也尽量不发出更多响动。现在,他想起那间棚屋,想起爷爷,还有搭乘过的男孩,想起那些格外安静的夜晚。

    ⑥前边路况好了,他用力踩油门。风在窗外呼啸,篷布、绳索,以及卡在缝里的毛衣,都发出奇怪的叫声。突然,啪——毛衣飞出去了,落向黑暗。踩油门的脚一松,心里动了一下,像小石块激着水面。他愣了好一会儿,但没有停车,他急需赶路。可是,心里突然有点空,仿佛他这趟拉的仅仅就是这件毛衣。

    ⑦到达拉萨是在两天后。走在街头,看到一间间茶馆,他突然对吉尔其人充满好奇。他开始一家家地去询问,是否有从巴塘来的叫吉尔的大男孩……

    ⑧面前的小伙子正冲他笑,牙齿雪白,眼里有亮闪闪的光,像一小团火。我叫德吉。总是有货车司机来这儿找我呢,他们是给我捎东西的。我家人会让货车捎东西来。他们给我捎过鞋,捎过帽子,还捎过糍粑。有一次,给我捎来一只手套,一只左手的、兔毛的,真的,你肯定不信,怎么会是一只呢?我后来问家里人,就是一只,我们的牧羊犬捉住一只兔子,兔子不大,只能缝一只手套,他们等着再捉到兔子缝另一只呢……

    ⑨从茶馆出来,他的脚步急促了些,似乎有什么着急的事要立即完成。街上到处都是藏式用品,他四处乱转,终于看见一家毛衣店。五颜六色的毛衣挂在衣架上,他在一件绿色毛衣前站住。这是一件草绿色的毛衣,像春天刚刚返青的草原,毛衣很厚实、很宽松,也很柔软。他想,穿上它一定很暖和的。

    ⑩毛衣紧紧卷着,贴在他的胸膛。特意新添的花,被卷在最里层。拉萨,茶馆,吉尔……他庆幸还记得纸条上的字。他把毛衣往怀里掖了掖,抬头望向天空,____。

    (有删改)

    (1)、请梳理文脉,完成拍摄内容的拟写。

    →嫌弃毛衣→回想往事→②→遇见德吉→③

    (2)、有同学提出,按时间顺序安排拍摄内容,建议将“小时候走夜路”等场景放在情节开端处。你赞同这一安排吗?说说理由。
    (3)、品读第⑤自然段的画线句,揣摩人物心理,补写一段内心独白。
    (4)、导演组拟选择一组场景进行设计。你推荐哪组?并说说你的设计构想与意图。

    A.川藏马路两边的景色

    B.小时候夜路旁的胡桑林

    C.拉萨的天空

    (5)、关于影片名的选择,有多个方案。请你推荐最合适的一个标题,并说说理由。

    A.一件绿色毛衣

    B.吉尔的眼睛

    C.巴塘的礼物

上一页 185 186 187 188 18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