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昔日郦道元笔下美丽的三峡,如今更是因三峡工程闻名于世,无数中外游客慕名前去观光。学完课文之后,老师决定带你们去三峡旅游,请你联系课文的描述,做一回小导游,与一段导游词。(不少于100字)
-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作者为什么将春冬二季放到一道来写?(2)、文章结尾引用渔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何作用? -
3、到《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查阅“引”和“时”的意思,为加点词选择合适的义项吧!学习梳理课文结构,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1)、默读全文,圈画文中提示课文结构的关键词语,并填写表格。
表3-1《三峡》结构梳理
文章结构
段落
段落
景物特点
三峡总貌
第1段
山势连绵,隐天蔽日
季节分说
①
第2段
②
春、冬
第3段
③
④
第4段
⑤
(2)、填完上表,小文提出了一个问题:“本文为什么没有按四季的顺序来写呢?”写作顺序总是受到写作对象和写作目的的影响。请你和她一起探究答案,结合上面的学习成果,从“思考原点”出发,逐步完成“写作顺序”探究地图,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并在课堂上发表你的见解。◎思考原点:《水经注》是一部记录大小河流的地理著作。我们对写作顺序的思考要围绕写作对象,也就是“水”这个字来展开。
图3-1“写作顺序”探究地图第一站:浏览全文,我们不难发现,第1段总写了三峡风貌,全文是结构。
第二站:写作时,作者往往将最富有特点的内容放在最前面介绍。我们可以用第2段的内容来验证这个道理。
第三站:进一步思考,春、冬两季的水为什么放在一起写?
第四站:写作对象特点的丰富性也是作者需要考虑的一个内容。从内容和在全文中所处的位置来说,第4段的价值是什么?
-
4、赏读下面语句。请选用其中的四字短语填写到诗句点评的空缺处。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本段重在描写三峡夏天的江水,其中正面突出三峡夏天江水磅礴的气势!
-
5、《三峡》(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 , 。 ,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 ,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 ,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 , , , ,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 , 。(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使我们想到 , 。(7)、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 , ”的静景,然后写了“ , ”的动景。(9)、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 。(1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呈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 , ”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
6、解释下列加点字并翻译句子
①略无阙处 阙: ②自非亭午夜分 自:
③沿溯阻绝 沿: ④虽乘奔御风 奔:
⑤哀转久绝 绝: ⑥晓雾将歇 歇:
⑦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
-
7、根据拼音写汉字
重岩叠zhàng 不见xī月 沿sù阻绝 素tuān
飞shù其间 zhǔ引凄异 泪沾cháng
-
8、填空。(1)、《三峡》选自《水经注校证》。该书由(朝代)的地理学家所撰,以《》为纲,广为补充发展,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2)、《三峡》开篇由山势落笔,接着承山高江窄而写水势,按水势的涨落安排四时顺序,以凝练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三峡、的景色。
-
9、下列对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B、三峡夏季水势浩大,水流湍急。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的“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C、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按照夏春冬秋的顺序来写是因为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特点,后写春冬之水,最后描写三峡之秋的悲凉气氛。 D、“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得形神兼备,句中以“回清”写“素湍”的静态,以“倒影”写“绿潭”的动态,极言江水之清澈。
-
10、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B、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译文: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凄婉,久久才断绝。
C、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译文: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冲荡。
D、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译文: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是日更定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B、湖中人鸟声俱绝/绝𪩘多生怪柏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及下船/及鲁肃过寻阳
-
12、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乘奔御风 B、绝𪩘/多生怪柏 C、常有高/猿长啸 D、至于/夏水襄陵
-
1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B、沿溯阻绝(隔绝) C、良多趣味(良好) D、略无阙处(同“缺”空隙、缺口)
-
14、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或王命急宣 B、常有高猿长啸 C、略无阙处 D、自非亭午夜分
-
15、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曦月(xī) 飞漱(sù) 隐天蔽日(bì) B、沿溯(sù) 阙处(quē) 重岩叠嶂(zhànɡ) C、属引(shǔ) 绝𪩘(yǎn) 素湍绿潭(tuān) D、御风(yù) 襄陵(xiānɡ) 哀转久绝(zhuàn)
-
16、“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学校将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内涵我诠释】
请分别概括下面的诗句所揭示的自强不息的内涵。(句式不限)
①志向坚定,奋斗不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③——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2)、【活动我策划】你班响应学习号召,将开展一次演讲比赛,请你完善活动环节。
·赛前准备
①个人搜集资料,撰写演讲稿;
②小组比赛,推荐选手;
③。
·现场比赛
①选手依序上场,发表演讲;
②;
③获奖选手发表感言,评委点评。
-
17、拓展阅读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
李洪兴
①广袤田野,农民群众抢抓农时,辛勤劳作耕耘;生产车间,大国工匠钻研技艺,不断破解工艺难题;科研院所,研发人员埋头攻关,科技创新硕果累累;街头巷尾,快递小哥穿梭骑行,社区服务精细温馨……千行百业的繁荣,千家万户的美好,都镌刻着劳动的印记。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
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我们要把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努力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奏响“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的强音,培育形成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这是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风雨无阻、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奋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意义重大而深远。
③“不惰者,众善之师也。”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崇尚劳动光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之一,劳动至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礼赞劳动创造、讴歌劳动精神,提出“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强调“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指出“普通劳动者也可以在宽广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人生价值”,号召“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着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在奋力奔跑和接续奋斗中成就梦想。
④无论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都必须靠劳动来创造。“神舟”问天,“嫦娥”落月,“祝融”探火……中国航天之所以成就斐然,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广大航天人勤于钻研、精于创新。我们从“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到构建起门类齐全、世界上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背后凝结着一代又一代产业工人的持续付出。华夏大地上,从春耕的忙碌到秋收的喜悦,粮食稳产增收靠的是无数耕耘者挥洒汗水辛勤劳动。劳动创造价值,一个国家无论发展到什么阶段都要崇尚勤劳致富。
⑤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根本上靠劳动、靠劳动者创造。亿万劳动群众爱岗敬业、勤奋工作,锐意进取、勇于创造,不断谱写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必能在新征程上闯出新天地、干出新业绩。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要深入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讲好劳模故事、讲好劳动故事、讲好工匠故事,引导人们崇尚劳动、见贤思齐;还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培养更多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⑥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实践告诉我们,伟大事业都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人世间的美好梦想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才能破解,现代化建设的新辉煌才能铸就。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05月11日)
(1)、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是要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努力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等。 B、《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依靠辛勤的劳动,在荒岛上逐渐建成一座适合生存居住的家园,这个事例可以作为第④段的论据。 C、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于各个方面,从而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重要的举措。 D、结尾段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了劳动对于实现美好梦想及解决难题,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性,进一步深化了中心论点。(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第③段首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选文从哪几个方面对劳动精神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 -
18、课内阅读 阅读《敬业与乐业》,完成各题。(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请简述选文的论证思路。(3)、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4)、作者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事例,请你参照这种写法,试着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至少两个事例。 -
19、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当鸟儿唱响了乐章,当暖风选了吉日,春天便上路了。____。
①旁边的小草也毕恭毕敬地哈着腰,花朵也长成了好看的模样。
②“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③不多时日,你便会看见,那浩浩荡荡的队伍。
④甚至路边还有孩童,藏着遇见一只蝴蝶的欣喜。
⑤田间的每一条道路,都被铺上了绿色的地毯。
A、⑤①④③② B、⑤①②④③ C、③④①②⑤ D、③⑤①②④ -
20、下列选项中标点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B、在长江上,瞿塘峡像一道闸门,峡口险阻;巫峡像一条迂回的画廊,神奇秀美。 C、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D、“春天的小女儿,爱上了我们这小小的山村,”爷爷凝视着远方轻轻地说:“冬天的时候,她就住在我家的这眼泉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