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岳阳楼记》,最后一段略。
【乙】王① , 帝第五子元杰也。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既成,召僚属,置酒共观之,众皆叹美,坦②独俯首不视。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王惊问其故,对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催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是时,帝③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
(选自《纲鉴易知录》,有删改)
【注释】①王:指益王赵元杰,字明哲。②坦:姚坦,当时在益王府任职。③帝:宋太宗赵光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吾谁与归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C、王惊问其故
温故而知新(《论语》) D、是时,帝亦为假山未成
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尝于邸中为假山,费数百万。
(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 B、甲文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 C、乙文中的益王是宋太宗的第五个儿子,叫赵元杰。 D、乙文写姚坦夸赞益王建造假山的故事,说明姚坦很有眼光。(4)、乙文中姚坦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姚坦的言行是甲文中哪句话的真实写照?(5分) -
2、默写。(1)、而或长烟一空, , 浮光跃金,。(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3)、文中表明滕子京被贬后仍积极治理政事并取得成绩的句子是: , 。(4)、文中具体写从岳阳楼眺望洞庭湖远景的句子是:
, , , , , 。
(5)、“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的览物之情是: , 。(6)、《岳阳楼记》中能表现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 。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南极潇湘
感极而悲者矣 B、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多会于此 D、予观夫巴陵胜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连月不开(天气放晴) 春和景明(日光) B、长烟一空(全) 把酒临风(持、执) C、增其旧制(规模) 去国怀乡(离开) D、薄暮冥冥(少) 吾谁与归(我)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醉翁亭记》,全文略。
【乙】醒心亭记(节选)
曾 巩
凡公①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②丰乐③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④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⑤ , 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⑥《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⑦优游⑧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⑨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____
【注释】①公:欧阳修。②即:到。③丰乐:丰乐亭,为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所建。④醒心:醒心亭,处于滁州西南丰乐亭东山上,也为欧阳修所建。⑤滋:滋生、蔓延。⑥韩子退之:韩愈,字退之。⑦君:指宋仁宗。⑧优游:悠闲自得的样子。⑨夷狄:泛指少数民族。⑩隅:角落。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野芳发而幽香/朝发白帝 B、山间之四时也/四时俱备 C、名之者谁/名之以见其实 D、太守归西实容从也/公乐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3)、下列选项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多用对偶句进行描摹,如“负者歌于途”对应“行者休于树”,描画滁人之游,生动传神,也令音韵谐美。 B、甲文叙事角度巧妙,通篇以第三人称写太守,写醉翁,貌似旁观者,既避免了第一人称写作给人以炫耀政绩之感,还能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意趣。 C、乙文语言简练精准,以“饮”和“望”两字,概括区分了“丰乐”和“醒心”二亭不同的用途:前者用于饮酒,后者用于览胜。 D、甲、乙两文恪守传统“记”文以记事为主的规范,都记录欧阳修与众人游乐的事迹。同时,融入了一定的抒情、议论,削弱了作者的主体性。(4)、一方山水,两座名亭。欧阳修借“醒”与“醉”所传达的情志是否相同?请结合甲、乙两文具体分析。 -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醉翁亭记》,全文略。
【乙】子瞻①迁于齐安,庐于江上。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②载酒,乘渔舟,乱流③而南。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④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⑤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有删改)
【注释】①子瞻:苏轼的字。苏辙是其弟。齐安,即黄州(今湖北黄冈)。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州。②策:拐杖。③乱流:横绝江水。④褰(qiān)裳:提起衣服。⑤撷(xié):摘取。
(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山行六七里 有山可登 B、醉翁之意 出其不意 C、醉能同其乐 其如土石何 D、得之心而寓之酒 寓情于景(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3)、下列对甲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运用移步换景、层层缩小的写法,从大处落笔,由整体到局部,描写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 B、全文多用骈偶句写景,如“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朝暮相对,互为照应,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C、第三段依次描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这四个场面,勾勒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 D、写太守与滁人游于山水之间,是作者被贬滁州后政治失意,借游山玩水排遣内心苦闷的表现。(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乐”,“太守之乐”和“子瞻之乐”有何异同?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
7、默写。(1)、山水之乐,。(2)、《醉翁亭记》中用“ , ”写出了琅琊山早晚变化的优美景色。奠定全文的抒情基调,将写景与抒情联系起来的句子是: , 。(3)、《醉翁亭记》中用“ , , , ”精练传神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之美。
-
8、“也”字表达的语气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
9、九年级(1)班拟开展以“传承文化经典,走进小说天地”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帮助策划小组完善活动方案。
①活动一:说唱歌词,走进小说天地;
②活动二:;
③活动三:;
④活动四:驱遣想象,创编独特故事。
-
10、阅读文本,完成各题。
爱因斯坦密件
王晋康
①四月一号,霍夫曼完成了新计算机调试工作,要离开伊拉克了。
②“闲暇时你不妨拿它玩玩这个。”霍夫曼临行前交给沙维斯三张复印件说,“据圈内人说,这是爱因斯坦留给后人的密码信件,从他的一叠手稿中发现的。美国不少计算机工程师把破译它当成了业余消遣,但至今没人成功。”
③沙维斯扫了一眼,那三张纸上是密密麻麻的手写英文字母,内容如同天书。他揶揄地说:“是不是一个愚人节的玩笑?”
④“啊,我倒忘了今天是愚人节。不,绝对不是玩笑。”
⑤“如果不是,我愿意试试。”
⑥沙维斯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用新计算机破译这封密文上。晕头晕脑地忙了一整年后,天书般杂乱的字母终于排出一个标题:
⑦“爱因斯坦致后人”
⑧他成功了!狂喜中,未等译出正文,他当即给美国的霍夫曼发了一封邮件:
⑨“你留下的密文我已破译。”
⑩然后,他把已经证实的密钥输入破译软件,屏幕上迅速闪出破译后的文字:
⑪“爱因斯坦致后人:我的质能公式E=MC2只是指出了质量和能量的等效性,并没有指出如何释放它。按照质能公式,无论是铁,还是岩石、水、垃圾,甚至是我们的肉体,都含有符合质能公式的巨大能量,可以称之为终极能量。终极能量完全可以释放,而且方法并不比裂变或聚变复杂……”
⑫沙维斯心中的狂喜难以描述:一个新时代将从它而开始。终极能量是宇宙中最高效最清洁最廉价的能源,它如果能被释放,人类将生活在伊甸园中,连环境污染也附带着彻底解决了。
⑬沙维斯只是奇怪:为什么爱因斯坦没有在发现它时立即公布,而把它藏到密码中留给后人?
⑭忽然窗外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电灯熄了,计算机变成黑屏。从窗户往外看,附近的新兵营浓烟滚滚,一片哭喊。不用说,这又是一次自杀式爆炸,从美军进驻伊拉克之后,恐怖袭击已成了伊拉克人生活的一部分。
⑮沙维斯对这种血腥的袭击已经麻木了。他摇摇头回到桌前,这会儿他急于知道密文的剩余内容,等不及电力恢复,开始人工翻译。
⑯“……就在我反复验证自己的发现时,1.3万吨TNT的‘小男孩’和2.2万吨TNT的‘胖子’在日本爆炸了,死亡30万人。我新发现的终极能量远比核能强大。我迫切希望它能为人类利用,但——对今天的人类来说,它是否是一个过于危险的礼物?经过数年痛苦的思考,我最终决定暂不公布终极能量的释放方法,而用密码记录在此信的附件中。
⑰我郑重告诫所有读懂此信的后人:如果在你所处的时代中,人类确实已经成熟,那么请把附件译出,无偿地向全世界公布;____”
⑱下面还有一个附件,应该是释放终极能量的具体方法。沙维斯忧郁地看着信文,不再往下翻译。今天的人类成熟了吗?不,似乎比那个时代更迷恋暴力。他突然省悟了,为什么这封能被他破译出来的密文,此前却一直没人破译成功。不,一定有人破译过,恐怕远不止一人。但那些读懂信文的科学家都会长叹一声,按照爱因斯坦的谆谆叮咛,把这个秘密深深地埋在心底。
⑲沙维斯下了楼,来到仍在冒烟的兵营,看着爆炸坑旁抛散的20多具残缺不全的尸体。他想,在这堆尸骸中应该包括一个人体炸弹吧。这个恐怖分子使用的只是低能量的TNT,但如果——他能利用爱因斯坦的发现引爆自身?沙维斯做了简单的默算:按公式E=MC2 , 一个60公斤的人体所具有的终极能量大致相当于十亿吨TNT。十亿吨!相当于80 000颗广岛原子弹!
⑳回到办公室时电话正急躁地响着,是霍夫曼从美国打来的,那边的惊喜溢于言表:
㉑“沙维斯先生,我刚看到你的邮件,你说你已经破译了爱因斯坦密件?”
㉒沙维斯沉默片刻,平静地说:“对不起,只是一个愚人节的玩笑。”
(有删改)
【注释】①希腊神话中,潘多拉打开魔盒,释放出人世间的所有邪恶——瘟疫、灾祸、贪婪、虚伪、嫉妒、痛苦等等。在潘多拉打开箱子以前,人类没有任何灾祸,那是因为所有的病毒恶疾都被关在魔盒中。阅读一篇科幻小说,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赏析、评价,请你根据以下提示词,完成阅读任务。
(1)、这篇小说是以伊拉克工程师沙维斯经历的事件为行文逻辑,请你据此完成下列表格。沙维斯的经历
沙维斯的态度
得到密码信件
开始翻译密码
投入全部精力
狂喜
读到郑重告诫
坚决保密
(2)、本文的逻辑自洽表现在文中的多处伏笔照应,请你从文中找出一组伏笔与照应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3)、仔细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并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如果人类那时仍未放弃对暴力的迷恋,就让这个潘多拉魔盒继续关闭吧。
(4)、从文中找出一处科学与幻想相结合的例子,并分析二者的关系。(5)、在著名科幻小说《时间机器》中,时间旅行者发明了能够在时间维度上驰骋于过去和未来的机器,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为时空穿梭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如果你是沙维斯,穿梭回1955年,面对临终的爱因斯坦,你会说些什么呢?请结合选文及链接材料进行合理设想。【链接材料】 1927年,爱因斯坦在巴比塞起草的反法西斯宣言上签名。参加国际反帝大同盟,被选为名誉主席。
1929年,爱因斯坦表示坚持反对一切战争。
1930年,在“国际妇女和平与自由同盟”的世界裁军声明上签字。
1931年,爱因斯坦号召各国对日本经济封锁,以制止其对中国的军事侵略。
-
11、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级主管部门已批复并审议了市区主线通车后相关车辆的通行费收费方案。(将“批复”和“审议”调换位置) B、秋冬之时,为方便公众观赏落叶美景,很多城市推出了定时的“落叶不扫”,赢得不少掌声。(在“落叶不扫”后加“政策”) C、为了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我们要重视开展学校的法制教育。(在“违法”前加“不”) D、受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今年生猪出栏数较去年下降了一倍,养殖户们纷纷缩小养殖规模。(将“倍”改为“一半”)
-
1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的一生,都会碰上许多挡路的石头,比如灾祸、疾病等,____;而有些却是自己放的,比如名誉、面子、地位、身份等,____。当你将苦难当作人生的财富,____,你才能走出苦难的泥沼。
①而不仅仅是失败的结果
②它们的出现并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
③它们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性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②③① -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驱除毒虫、防害防病,人们通常在端午节当天饮雄黄酒以寄托“驱百病、保安康”的愿望。 B、一个初冬的早晨,寒冷的空气中掺杂着些许雨丝,参加马拉松赛的选手们准时集合,热情高涨。 C、教育者担负着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责任,对庸俗文化占据学生心灵的现象不能置之不理。 D、他的演讲充满了无限激情,歇斯底里,令人回味无穷,赢得了现场所有观众的阵阵掌声。
-
14、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流水潺潺,小河是系在村庄胸前的绸带,更是空kuàng大地的血脉。这里是鹅鸭的天堂,它们有的温顺、乖巧地在河中觅食,有的在河面上互相xī闹,唱着“鹅鹅鹅”“嘎嘎嘎”的歌;有的把头插进翅膀里睡觉,对同伴的呼唤置之不理。河边垂柳经历了歇斯底里地生长后,冒出鹅黄色的嫩芽,空气中杂着一缕缕嫩叶的清香,驱除了冬季的寒意,带来春的消息。
空kuàng 乖巧 觅食 xī闹
-
15、九年级(1)班准备举行主题为“青春有为·自强不息”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1)、【诗句蕴理】中国古诗文中有不少体现自强不息精神和风骨的作品,同学们课外搜集了一些诗文名句,这些诗文名句体现了不同的精神风骨,请将与之对应的选项填入表格。
诗文
名句
绳锯木断,
水滴石穿。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精神
风骨
①
②
③
A.不屈不挠 B.自信乐观 C.持之以恒
(2)、【人物风采】在交流讨论环节,小语跟小文就课本中提到的自强不息人物进行了整理归纳,请你参考示例帮他们再举两例。示例:邓稼先鞠躬尽瘁,成功研制“两弹”;居里夫人不辞劳苦,提炼出了镭。
(3)、【书法之美】在分享环节,组内同学为激励自己,准备制作书签。你会选择下面哪种字体?请说明理由。
-
16、拓展阅读 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经常有人问,如何提高人生的效率?我的原则是:人这一辈子要挑金子,不要过滤沙子。
②什么意思呢?淘金有两种做法,第一种是把金矿沙滩到地上,在太阳光下把里面闪光的金子颗粒挑出来;另一种做法则是把沙子过滤出来,剩下的自然都是金子了。从理论上讲,挑出金子和过滤掉沙子是一回事。
③但是第一种做法有个明显的缺陷,就是你要把大颗粒的金子挑出来不难,但很多细小的金沙可能就没有发现,浪费掉了。因此开采金矿的人多采用第二种方法。其实,挑出金子和滤掉沙子象征着两种不同的做事方法。
④据我观察,在生活中,采用第二种方法做事的人比较多。但同时我也发现,做成大事的人,几乎都是采用第一种方法。举个例子,几年前我开始和摄影师们一同出去摄影。我发现,选片时,专业摄影师是从一大堆照片中只挑几张好的出来,而较业余的摄影师通常是删掉不好的,把其余的都留下,舍不得删。
⑤明明用第一种方法会漏掉金子,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 因为这涉及人生目标和成本的问题。
⑥比如,与人交往。全世界有70多亿人,而我们每个人一辈子真正打交道的只有几百个,也就是亿分之一到千万分之一之间。人过好一生,其实不需要识别出一辈子遇到的人当中所有的好人,只要找到几个确实的好人就可以了。就像是淘金的时候,我们找到几个大颗粒的金沙即可,不要花时间做无谓的鉴定。我们不是要追求找到黄金的比例,而是要追求单位时间内挑出的金子最多。
⑦做事也是这样。计算做事效率的公式可以这样表示:做事效率=完成事情的数量×事情的影响力/寿命。
⑧有的人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比如,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欧洲活字印刷术,并将它市场化。事情只有一件,但它的影响力非常大,因此我们可以说谷登堡做事的效率很高。
⑨反过来,有一个日本人叫中松义郎,他自称“发明王”,说自己拥有3 200项发明,可是我们找不到他的哪一项发明对世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他做事的效率比起谷登堡差远了。
⑩即使先不谈影响力,要谈到效率,至少有一个前提是把事情完成。除了要付出相应的时间精力外,更重要的是选择那些条件成熟、能够完成的事情,以及那些完成后预计会产生影响力的事情。也就是说,决定开始做一件事,也需要好好选择,不能什么事都去做。这和结交良师益友是同一个道理。
⑪另外,在上面的公式中我使用的分母不是具体做事情的时间,而是寿命,也就是我们一生所拥有的全部时间。因为如果用具体时间做分母,只能算出局部的效率,而不是我们一生的效率。
⑫基于这一原则,我从来不担心自己会失去什么机会。这个世界上有无数机会,多得我们抓也抓不住。如果因为害怕失去机会就把遇到的每件事都考虑一遍筛选一下,那效率就太低了。毕竟,对于一件事做判断、做筛选,是要花时间、资源和精力的。当一个人因为害怕失去机会而尝试了太多,最后往往一无所获。
⑬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正确的做法永远是在沙里直接捡出金子,而不是想把沙子里面的每一粒金子都淘出来。
(文/吴军《人生是挑出来金子,还是滤去沙子》)
【材料二】

【材料三】人生效率体系
①如何才能提高人生的效率?
②第一,做对的事情。
③如果做的事情没有什么意义,那么再努力也没用。一辈子废寝忘食研究点石成金的“技术”也是毫无意义的。也许你会说功不唐捐,研究这个错误技术的过程中会发明一些有用的东西。但是这个是不能保证一定会发生的,而且直接做与目标相关的事情就是有意义的事情,那不是更好吗,过程中也可能发明有用的东西。不要满足于自己虚假的高效,被自己的假努力感动。对的事情是读书的时候认真读书,毕业能找个好工作对得起父母和国家,而不是读书的时候吊儿郎当,毕业之后辛苦地做低质量劳动,还以为自己怎么不容易;对的事情是平时节制饮食、作息规律、多锻炼,养好身体,而不是干时不戒嘴、熬夜、久坐不动,身体不好了还舍不得去医院,以为自己多么节省;对的事情是遭遇社会的不公平之后努力地提高自己,然后为社会的改变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而不是整天喋喋不休地抱怨,做个无用愤青。
④第二,尽可能多、快、好、省地做对的事。
⑤知道该做什么之后,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尽可能高效地做这些对的事。
⑥我们都希望尽可能多地做对的事,身体好、赚钱多、能力强,什么都好。
⑦而要做得多,首先就要做得快,别人一年赚10万,你一年能赚20万;别人3年升职一次,你1年就升职;别人2个月学习一门技术,你只要1个月。具体一件事做得快,也不一定做得多,还要时间利用得好。你很快就把事情做完了,其他时间都在玩,那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⑧有些事情没有严格的完成与否,只有质量的差别。比如投入同样的时间、金钱,有些人能把一次旅游过得很开心,有些人却只有劳累。好与坏,天壤之别,所以我们要尽可能把事情做好。
⑨做同样多的事或者做出同样的效果,有些人拼了老命,有些人却没花费什么功夫,表现出很“省”。
⑩多快好省也不是孤立的,做事情的收益,科学合理安排时间,自然就做得快,也可以有额外资源去提高数量和质量;能每次把事情做得好,后面可能就累积出很快的金字塔效应,财富、能力快速提升,自然也就能做得更多更快了;有些事情,做多了,量变引起质变,提高了单体效率,后面自然就快了。
(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一个人因为害怕失去机会而尝试太多,最后却一无所获。 B、人生效率体系中高效能体现在对目标管理、时间管理、能量管理,还需有效率机制。 C、人要尽可能多、快、好、省地做对的事。 D、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正确的做法不是想把沙子里面的每一粒金子都淘出来,而永远是在沙里直接捡出金子。(2)、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出提高效率的方法。(3)、阅读材料一,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4)、分析材料一⑧⑨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5)、作为班长的萌萌最近常苦恼于期末临近班级事务多、学业任务重,请你运用材料中的方法劝说一下她,并给她提提建议。 -
17、课内阅读 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完成各题。(1)、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什么?课文前半部分是怎样批驳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2)、作者主张的观点是什么?课文后半部分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直接论证作者的观点?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3)、课文开头连续列举了三个“事实”,有什么作用?(4)、如何理解“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这句话的含义?
-
18、用想象的手法,去描写一组事物,能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诗意。请参照示例,从下列备选事物中任选一项进行描写,诗意表达。(句式不限)
备选事物:①秋风与野菊 ②腊梅与雪花 ③溪水与柳枝
示例:稻与荷,各自站在各自的水里,猜测着对方的冷暖和心事。他们经常互相交换些小礼物:这边把多出的荷香捧过去,那边就把宽裕的月光沿沟渠送过来。
-
1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每当回忆起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老师那严肃的神态,亲切的话语,耐心的指导,总浮现在我的眼前。 B、能否根治中小学生沉迷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的“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C、游客在名胜古迹上刻字、涂画等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D、“一带一路”构想的实施,必将促进我国乃至世界经济、文化的大发展,这是不容置疑的。
-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珍惜现在拥有的,珍惜那些将会拥有的,记忆那些曾经,莫要怀古伤今。 B、但凭一面之词,实在不足为据 , 我们需要用更多的事实来证明我们是正确的。 C、考场上,硝烟味弥漫。她正在考场上埋头苦干 , 想尽办法攻克一道道难关。 D、工作狂如果以为周末睡懒觉能弥补一个星期的睡眠不足,无疑是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