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坐对有方法
①“把背挺直”好像是坐姿的最简单也最正确的口令。一听到“坐好”,你的第一反应是啥?是不是不自主地就开始往凳子前端挪了挪,然后把背挺起来。这只是看起来背挺直了,其实还是“坐”错了。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坐呢?
②科学上认定的“好坐姿”不只是“背挺直”。科学上认为的好,是身体各个关节、各个部位受力都相对平均,可以避免某些部位承担过大的重量,也就是最省力的姿势—专业上把这叫做“中立位”
③一般来说,只要是抬头挺胸收腹的姿势就可以让脊柱处于中立位,但很多人只记得把背挺直,却忘记了收腹的动作。对于“久坐一族”来说,微微后倾才是对腰椎压力更小的坐姿我们可以借力椅背让你的腰“立”起来。第一步,我们优先来调整你的腰,尽可能地靠着椅背。另外,记得给膝盖后方与坐椅面留一个拳头大小的距离,保证你的大腿能平行于地面。第二步,调整座椅高度。大部分人的桌子高度是不可调整的,所以调整座椅高度是为了让你的小臂在有支撑、自然放松、不耸肩的写字状态下,呈100-110度最省力的角度。
④基本上做好这两步调整,你的坐姿已经轻松了一大半!当然,也别忘了,没有任何一个姿势适合长久保持,每过1小时记得起来动一动才好。
(来自《央视网》)
【材料二】
坐错危害大
长时间挺直背坐会使背部肌肉僵硬、酸胀,影响血液循环,还可能会引起颈椎病。而不良坐姿极易引起脊柱侧弯,这已成为继肥胖、近视后,危害我国儿童及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杀手”。以下表格为相关部门对青少年脊柱侧弯调查情况的汇总:
青少年脊柱侧弯调查情况一览
成因
坐姿不良、先天遗传、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缺乏运动等
侧弯人数
超过500万人
发生率
1%~3%
增长速度
每年30万左右
应对缓解方案
推行“护脊操”或“正脊操”
(节选自《金华市2023年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脊柱弯曲异常检查工作方案》)
【材料三】
某校的学生写字坐姿示意图
(1)、关于坐姿的正确与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背挺直”是坐姿的最简单也最正确的口令。 B、科学上认为的好坐姿,是身体各个关节、各个部位受力都相对平均,避免过重受力。 C、微微后倾可以让“久坐一族”的腰椎压力更小。 D、既要保持正确的坐姿,也要每1小时起来动一动,对我们身体更有利。(2)、关于形成青少年脊柱侧弯的原因,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期坐姿不良引起的脊柱侧弯,是危害中小学生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 B、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发生人数是500万,并以每年3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 C、先天遗传因素、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缺乏运动等也是引起脊柱侧弯的原因。 D、在中小学生当中推广“护脊操”或“正脊操”有助于缓解脊柱侧弯情况。(3)、【材料三】中的图片说明文字与【材料一】中的表述有一处矛盾请指出,并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明矛盾的原因。 -
2、古诗文默写
古诗藏着无数的春意。春在韩翃笔下,①“ , 寒食东风御柳斜”,是长安城内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旖旎;春在韩愈笔下,②“ , 绝胜烟柳满皇都”,是偶然对比中抒发对早春的惊叹;春在叶绍翁笔下,“③ , 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园子也关不住的春意盎然,红杏也带着俏皮可爱;春还是王安石笔下,“④ , 明月何时照我还”,对未来的迷惘与期许……无数春意又带来无尽的诗意,令人回味无穷。
-
3、遇时代热点,寻文物法宝,扬文化自信。请你阅读以下文字并完成下面小题。

左为游戏法器:缩地青符
右为博物馆图片:“清微法”
系令牌之天一令
8月20日,众多游戏玩家引颈期待的国产单机游戏《黑神话:悟空》正式上线。①游戏中大到建筑雕塑,小到一碗一盘,几乎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对应的古建筑和文物,“寻宝”成了这款游戏的意外体验。玩家罗先生无意中发现,在一处土地庙前pái huái不久后拿到一枚“缩地青符”,其作用是可用该符直接“穿越”回到最后拜过的土地庙处,不需再慢慢nuó yí回寺庙。②在游戏中,这枚缩地青符看似青玉质地,上有金色符号。“那个符号回环弯曲的尾巴让我印象深刻,总有___________的感觉。”今天罗先生在网上搜索后,终于确认这一道具原型其实是藏于故宫博物院钦安殿的“清微法”系令牌之天一令。在一些文博业内人士看来,游戏、影视剧等文化产品中广泛而相得益彰地运用真实的文物形象,是青年人文化自信的必然,“③他们更希望在这些流行文化中看到自己熟悉的影像,平等地体验和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
(1)、读文段,根据拼音在下面的方格中写词语。pái huái
nuó yí
(2)、请从下列成语中选择合适的序号填入文段中相应的横线处。①恍然大悟 ②似曾相识 ③素昧平生
(3)、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得益彰:
(4)、文段中有一处划线句有语病,请写下该句序号并修改。(5)、请根据以下补充的资料信息,以“天一令”的口吻,为这个文物做现场介绍。要求:说明顺序合理,信息完整。“清微法”系令牌之天一令
材料:青玉
规格:长15.1厘米、宽6.2厘米、厚2.3厘米
所刻内容:
正面刻文字“天一令”;右侧面刻七星图案;背面刻令字符;左侧面刻六星图案;顶部刻三星图案;底部刻两星图案。
-
4、写作
“当汽车驶上滹沱河大堤,一片纯白猝不及防地闯入眼帘——那是绵延4000亩的野槐林。倒下的老槐树横卧在地,却以倔强的姿态诉说生命的韧性;蚂蚁背负食物穿行时,野花悄然拦路,仿佛在提醒:卸下重担,才能细嗅芬芳。这里曾是洪水肆虐的沙地,60年前正定人种下的槐苗,如今已长成让心灵栖息的秘境……”
要求:任选角度写作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
5、阅读下面文本,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从石家庄主城区向北,跨过滹沱河,便能抵达一个梦境般的世界,一个让人想把身心安放的地方——正定的野槐林。从地理位置上看,滹沱河发源于太行山,由石家庄正北流过,恰好成了城市与乡村的界线。当汽车缓缓驶上滹沱河大堤时,一片纯白猝不及防地闯入眼帘。
②那绝非天上的白云,因为它扎根于平原之上,与远处的天空虽有交融,却又泾渭分明。这是槐花的世界,宛如一场突如其来的春雪,高低错落,深浅有致。打开车窗,空气中弥漫的清香,迫不及待地涌入车内,让人忍不住深吸一口,仿佛要把这种味道,永远留在肺腑。槐花独有的味道,既带着泥土的芬芳,又裹挟着阳光的温度,让人置身其中,几欲沉醉。
③前方一辆轿车,不紧不慢地行驶着。车轮带起的风,卷起了地上的槐花,与树上飘落的花瓣交织,在车窗前飞舞,如同一场花雨。同车人不由惊叹:“太漂亮了,简直是童话世界!”我知道,我的车后,也一定是槐花飞舞。
④这里与石家庄市区,一河之隔,居然生长着茂密的野槐林,真是一处让心灵彻底安静下来的地方。车停路旁,沿着一条木栈道,缓步槐林深处。巨树参天,绿荫环绕,微风拂动,树影婆娑。阳光穿过枝叶的缝隙,洒落斑驳光影。穿梭在光影中,身上的每处细节,都变幻着枝叶的影子。
⑤木栈道两旁是松软的泥土,无名小草在微风中轻拂,仿佛在低语,让游客将一切烦恼都抛掷于此。林间的蜜蜂往来繁忙,似乎沉醉于这甜蜜的花香。而蝴蝶则翩跹起舞,仿佛在向这花香表达自己的谢意。俯身望见一只蚂蚁,正背负着沉重的食物艰难爬行。一朵不知名的野花悄然绽放,拦在了它前行的路上,仿佛要它卸下肩上的重担,轻松前行。路旁,一棵老槐树横卧在地,小路绕着它拐了一个弯。虽然它已经倒下,却并未被砍伐。它以这种顽强的姿态,向人们展示着曾经的荣耀。这才是真正的“野”,潜藏着一种不被驯服、不被定义的生命力。
⑥据当地人说,20世纪60年代初,滹沱河洪水泛滥。洪水退去后,肥沃的耕田变成了寸草不生的沙地,无法继续耕种。勤劳的正定人,便在沙地上种下了防风固沙的槐树。历经60余载,这片野槐林已然变得优美而古朴、宁静而惬意,成了城市近郊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
⑦几年前,山东沿海的一些小城,曾到京津地区推广房产,主打的卖点便是“天然氧吧”。据说,一些久治不愈的顽疾,在那样清新的环境中,总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何必舍近求远呢?这4000多亩的野槐林,不就是一座巨大的“氧气补给站”吗?在此,岁月留下的痕迹,会被悄然抚平。琐事带来的烦恼,也会被逐渐遗忘。
⑧漫步林间,不时能看到一顶顶帐篷,那是人们野营的场所。现代的年轻人,虽然离不开手机和网络,内心深处又都渴望拥有宁静而独立的生活空间。在这片与城市咫尺之遥的土地上,约上三五好友,带些茶饮或美食,便能在林间享受这难得的人生快乐。
⑨野槐林的确太大了,走了很长时间都没有看到边际。走累了,随便找到一处帐篷,经过主人允许坐下来休息。与年轻人攀谈,随口问:“来看槐花?”“有花没花都无所谓,就是在这里发呆。关掉手机,什么也不想。看着太阳从东边升起来,转到南边,再转到西边,然后回家。”年轻人搭了几句腔。旁边,另外一个年轻人正在抚弄着一枝落地槐花,说:“等槐花香味散完了,就收拾东西回城里,该干啥接着干啥。”
⑩听完,我内心一动,唐代诗人李涉写下了“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名句,苏轼也曾言“人间有味是清欢”。我突然明白,真正的从容绝非躲避喧嚣与纷争,短暂的休息也是为了更好地清理内心,高质量地生活。
⑪不知不觉间,傍晚的阳光已从林间倾泻而下。凝望着西边天空那一片金色的光辉,眺望洁白如雪的槐花,遥看远处城市里开始闪烁的灯光,仿佛喧嚣与宁静、忙碌与悠闲、压力与放松,都在这里泾渭分明。这次简单的旅行,居然完成了一次灵魂的洗礼与升华。
(1)、文中描述槐花香气时提到“既带着泥土的芬芳,又裹挟着阳光的温度”,这两种气味分别对应槐花生长中的哪些自然要素?(2)、作者将车轮卷起的槐花比作“一场花雨”,这个比喻如何通过视觉动态强化“童话世界”的阅读感受?请结合文本分析。(3)、根据文中60年代的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滹沱河洪水退后会形成“寸草不生的沙地”?(提示:考虑太行山地质与河流搬运作用)(4)、倒伏的老槐树被描述为“展示着曾经的荣耀”,你认为这个意象在文中承载着哪两层象征意义? -
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后面的问题。
父亲的手表
周淮右
①在书桌的抽屉里,搁置着一块不再运转的旧手表。原本银亮的壳面早已斑驳磨损,指针停止了许久,像父亲老去的步履,不再匆忙追赶时光的影子。这块表我一直珍藏着,因为它曾经紧紧地扣住了我的生命旋律。
②上学时,我总贪睡赖床,父亲便将手表放在书桌最显眼的位置,等我睡醒。随后,便听见他在屋外慢腾腾的脚步声伴着灶火的轻响,我只好起来读书。
③父亲见我开始学习,便走过来,把手表拿起搁在摊开的书本上。“时间很珍贵,别睡过了。”他声音低沉,毫无训斥之意,却藏匿着威严。我赶紧点点头,抬头看时,却看见年轻的父亲脸上,已经有被岁月凿刻过、像树皮一样的皱纹——它们如同我错过的时光,悄然堆积成了父亲脸上无可涂改的刻痕。那表、那皱纹仿佛都在告诉我时间并不是停滞的。
④父亲总是低头默然做活计,像个老实刻板的匠人。晚上我伏在桌上做功课,父亲便坐在微弱的灯光下,补缀家里一双双磨破的鞋。灯光昏黄,父亲的手指有些粗糙,却能熟练地运用着锥针,那针尖穿过坚硬的鞋底时,每每发出“吱吱”钝响。父亲的脸在昏暗的灯光里若隐若现,头上依稀显出几丝反射的白光。我默默瞧着父亲头顶上的微光点点,忽觉心里被什么猛然刺到般隐隐作痛。父亲头上初绽的白发,是生活对父亲额头一笔未干的描摹。
⑤后来离家求学时,父亲将我送上车。“人越活就越觉得时光快啊。”父亲轻轻说。
⑥我并未说什么,只点点头,挥手告别,随后迈步上车。车行驶至路弯处,我回头看,父亲已变成灰黑色背景前的一个小点,他站在村口,依旧朝向我远去的方向。暮霭中,他那微佝的身体竟显出了一种奇怪的图形——既像一株被时光遗忘了的老树桩,又仿佛是岁月风干后残留的石碑。
⑦这么多年过去了,那块父亲戴旧了的手表指针停住,早已完成了它自己的使命。但我知道,岁月无声,流逝如水,总有一个笨重的表盘始终固执地为我测量着光阴的重量——那是父亲一生劳碌的身影。
⑧多年后在书房,我又偶然间触到了那只早已退役的手表。擦去灰尘,它仍旧安静地躺着,依旧固执地守在我记忆深处。我懂得父亲便是这块旧表:他用静默的姿态替我计算过人生的点点滴滴。他什么时候算过自己的时间呢?
⑨钟表因年久失油不得不停下,但浸在其中的光阴之油却仍在不停流淌着——那是属于父亲自己的无声而厚重的一滴、一滴。
(1)、文中第③段提到父亲“脸上有被岁月凿刻过、像树皮一样的皱纹”,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第④段画线句“父亲头上初绽的白发,是生活对父亲额头一笔未干的描摹”中,“初绽”一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3)、第⑥段描写父亲送别时的身影“既像老树桩又像石碑”,作者为什么这样比喻?表达了他怎样的心情?(4)、手表“浸在其中的光阴之油却仍在不停流淌”,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有同学把“洪波涌起”错背成“波浪涌起”,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2)、如果给这首诗配乐,你会选下面哪种乐器?在□打“√”并说明理由。□笛子 □古筝 □唢呐 □编钟 □二胡
-
8、小冀同学收集了一些文段,请你阅读并回答问题。
①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②一个民族的复兴,总是以文化的兴盛为强大支撑( )一个时代的进步,总是以文化的繁荣为鲜明标识。③新时代十年,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呈现 、 的生动图景。
(1)、请你把第①句扩句。(2)、请在第②句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3)、请将补全语句分别填在第③句的横线上。 -
9、小冀同学在暑假阅读了一篇新闻,请你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情景】2025年6月18日至20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倪岳峰围绕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到唐山市调研指导。
【简要】倪岳峰强调,要以开展学习教育为动力,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要继续在一体推进学查改上下功夫,提升学的质量,加大查的力度,拓展改的成效,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要突出解决好任性用权问题,认真对照典型案例,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加强正确政绩观教育,坚决做到“不贰过”。要突出解决好违规吃喝问题,完善日常(jiān dū)、提醒、纠治、通报机制,对顶风违规吃喝的人和事依规依纪严查快办。要突出解决好群众急难(chóu pàn)问题,扎实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精准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jiān dū) ②(chóu pàn)
(2)、文段画横线的句子好吗?你认为好在哪里呢?(3)、河北省为什么要继续在一体推进学查改上下功夫,提升学的质量,加大查的力度,拓展改的成效?结合文段和实际生活简要阐述。(4)、阅读文段,你能感受到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倪岳峰的什么精神?(5)、如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倪岳峰要来到你的家乡,你会怎么说? -
10、结合下面选段及整本书的阅读,回答小题。
随后,这位运土小工又变成了粮食寻觅者,到处去收集粮食,为孩子们准备吃的东西。为了减轻妻子剥皮、分拣、装料的工作,它又当上了磨面工。在离洞底一定的距离处,它在研碎被太阳晒干晒硬了的粮食,加工成粗粉、细粉;面粉不停地纷纷散落在女面包师的面包房内。最后,它精疲力竭地离开了家,在洞外露天地里凄然地死去。
(1)、选段中的“它”是指( )(填字母序号)A、隧蜂 B、圣甲虫 C、米诺多蒂菲 D、螳螂(2)、文段选自(人名)的名著《昆虫记》,《昆虫记》堪称科学与完美结合的典范,赢得了“”的美誉。(3)、下面是小冀阅读《昆虫记》后制作的表格,请你根据阅读积累把表格补充完整。昆虫
绰号
绰号的由来
萤火虫
①
萤火虫对蜗牛施行麻醉手术时,动作麻利,立竿见影。
红蚂蚁
抢劫犯
②
-
1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微信步数里的感动
①自从母亲知道微信里有计步功能之后,每天像着了魔似的在意这个步数,她给自己规定每天要完成7000步。天气好的时候,就到楼下小区花园里走几圈,若遇上天气不好,不方便外出,她便在客厅里来回转悠,直到微信步数显示7000步,她才停住脚,心满意足地长舒一口气后,安心坐下来看电视。
②她不光在意自己的步数,也关注父亲的步数。若是父亲哪天走少了,母亲便会义正辞严地数落他:“你看你,走这么少,老了怎么办?生命在于运动,不运动身体怎么能好,现在开始运动去吧,别等老了我来照顾你!”说得多了,父亲便有些不耐烦,躲到书房里看报纸去了。可母亲不依不饶,抢过报纸,推父亲出门,让他下楼转几圈去。可父亲常常把她的话当成耳旁风,转到楼下报刊亭继续看报纸。
③父亲生病住院后,母亲对父亲的数落便变本加厉了。她说这一切都是父亲没有运动的结果。出院后,每天吃过晚饭,母亲便拽着父亲出去。直到两人的手机上都显示7000步了才罢休。我们觉得,母亲这做法有些过了,便替父亲辩解。话没说两句,便被母亲骂了回去,说我们年轻人懂个啥,别以为现在身体还好,不爱运动,到老了,身子骨弱,大病小病一堆,到时候可受罪了。
④有一天晚上,母亲打电话过来问:“你今天怎么了?”我说我挺好的啊。她问:“那我为什么看你的微信步数,只有200多步?不会是生病了吧?”步数少了就是生病,这是什么逻辑?我真是有些哭笑不得,便赶紧跟她解释,出门上班时,忘带手机了。她这才舒了一口气,说没事就好。又过了几天,母亲问我是不是和朋友出去旅游了。步数多了是去旅游了,这又是什么逻辑?我真是有些莫名其妙,便跟她说明,同事买了一个摇步数的小工具,我们几个天天玩,当然步数就多了。我笑母亲大惊小怪,母亲“哦”了一声,不再说什么了。
⑤上个周末,母亲提了筐土鸡蛋突然造访:“这几天蛮忙的吧?”我怔住了,因为那一阵我的确挺忙的。不仅工作任务增加了,而且生活上也不顺,孩子感冒发烧住院,我在医院和公司两边跑,忙得团团转,又不想让母亲操心,便没告诉她。问她从哪里知道的,她倒是骄傲地答:“这不容易?看你微信步数了。”原来母亲是看到我这几天,微信步数比平时多一倍,便猜想我肯定是出状况了。
⑥母亲告诉我,我们一家人的微信步数,她都加了关注,若稍有不正常,她心里都会莫名的紧张。步数多了或少了,她都会胡思乱想,要打电话确认后才心安。说完,她抱歉地朝我笑了笑。
⑦我用感激的目光看着母亲,看着母亲的眼睛,她的眼睛里,满是关切,满是疼爱,满是深情。
(1)、本文围绕母亲和“我”写了哪几件事?请补全下面内容。(1)母亲看到我微信步数只有200多步,以为我生病了。
(2)。
(3)。
(2)、以加点词为主,从人物描写角度品析第②段画线句。说得多了,父亲便有些不耐烦,躲到书房里看报纸去了。可母亲不依不饶,抢过报纸,推父亲出门,让他下楼转几圈去。
(3)、联系上下文内容,简单说一说母亲为什么会“抱歉”?步数多了或少了,她都会胡思乱想,要打电话确认后才心安。说完,她抱歉地朝我笑了笑。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5)、文章以“微信步数里的感动”为标题,有什么妙处? -
12、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葡萄干“速干”的秘密
钟凯
①你是否听说过,现在有些葡萄干是用“速干剂”催出来的?这听起来有点令人不解,连晒葡萄干也要用添加剂吗?让葡萄迅速干燥的“神奇物质”到底是什么?会不会带来健康隐患呢?
②仔细观察过葡萄的人应该会注意到,有些葡萄的表皮上有一层白白的“霜”。这种霜并不是农药残留或长霉,而是葡萄表面天然的蜡质。科学家们通过先进的仪器测定得知,这些蜡质主要成分是一种果酸,另外也有一些长链脂肪酸、醛、醇、环状化合物等。这和葡萄干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葡萄变成葡萄干就是脱水的过程,但上面说的那些物质很多都不溶于水,也就是排斥水分子,所以水分要从葡萄内部逃出来不太容易。即使在新疆吐鲁番这种高温干燥的地方,传统方式晾晒葡萄干也需要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的时间。为了加快葡萄制干的速度,农业科技人员想出了用速干剂的办法。这种产品在国内的使用历史已接近40年了,对增加产量、农民增收的效果都不错。因此,自然晾晒的葡萄干里确实有相当多使用了速干剂。当然,现在也有很多葡萄干企业已经使用人工烘干的加工方式了。
③速干剂的成分其实并不神秘,主要是两种:碱和乳化剂,其中碱是核心。碱的作用是破坏葡萄表皮的蜡质和角质层,就像把玻璃窗换成纱窗那样,让葡萄内部的水分更容易挥发,这就是葡萄“速干”的秘密。常用的碱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等,这些碱性物质主要在葡萄表皮发挥作用。即使有少量残留也不必担心,比如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会被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中和,变为碳酸氢钠,也就是做馒头用的小苏打。
④乳化剂基本上都是酯类或醇类物质,安全性颇高,但它并不直接促进葡萄的干燥。由于蜡质的存在,碱水很难浸润整颗葡萄,乳化剂可以利用“相似兼容”的原理,使葡萄皮不再那么排斥碱水,于是碱水就可以均匀地附着在葡萄的表皮上发挥作用了。甘油脂肪酸脂是常用的食用乳化剂,有些速干剂还含有食用油乙醇等成分,其实也是利用“相似兼容”的原理。
⑤速干剂的使用方式是先按说明书调制成浸泡液,然后将整串葡萄浸泡30秒至数分钟不等,让碱发挥作用。接着将葡萄捞出来稍加漂洗,剩下来的就和一般的晾晒没什么区别了。经过这样的处理,只需要5天,葡萄就可以脱水75%,整个晾晒周期比传统方式快一倍以上。
⑥使用速干剂的优势是很明显的。由于干燥速度快、晾晒周期短,因此晾晒房的周转更快,葡萄腐败变质的比例下降,遭受的虫害更少,表面的灰沙量也更少,产量和质量都可以得到提升。比如,绿葡萄干的质量可以提高一两个等级,甚至能达到特级标准。
⑦快速于燥还可以减少葡萄营养成分的氧化和褐变。比如能保护葡萄里的天然色素,这也是为什么速干的葡萄干的颜色更鲜艳。快速干燥也可以保护葡萄中的天然抗氧化成分,速干葡萄干里的花青素含量会比普通葡萄干高出三四倍。
⑧根据“欧盟食品和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RASFF)的通报,出口欧盟的葡萄干的主要问题跟速干剂也没什么关系,多数是病虫害,偶有霉菌污染和违禁农药的问题。当然,不排除面向国内市场的葡萄干存在农药滥用的情况,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加强监督了。
⑨不可否认的是,总会有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味、牟取暴利,过度使用色素、甜味剂、滑石粉等物质,二氧化硫熏蒸等加工方式将劣质葡萄干“美容”,甚至将陈年葡萄干翻新出售,不过这种违法行为和速干剂本身并没什么关系。
(1)、本文是按照①顺序说明的,先说明葡萄怎样变成葡萄干;再说明②;最后,说明葡萄干的食品安全问题。(2)、简析选文第①段的作用。(3)、第②段中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自然晾晒的葡萄干里确实有相当多使用了速干剂。
(4)、第⑦段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楚庄王欲伐陈① , 使人视之。使者曰:“陈不可伐也。”庄王曰:“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②深,蓄积多也。”宁国③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④矣。兴兵伐之,陈可取也。”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吕不韦《吕氏春秋》
【注释】①陈:国名。②洫(xù):护城河。③宁国:楚国大臣。④罢:同“疲”。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委而去之 委:
(2)亲戚畔之 畔:
(3)兴兵伐之 兴:
(4)遂取陈焉 遂: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
(3)、孟子的文章以雄辩著称,语言富有特色,请对甲文中的划线句子作赏析。(2 分)(4)、甲、乙两文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
14、阅读《饮酒(其五)》,回答下列问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采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用了托物言志手法,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得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 C、“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此”指远离官场的田园生活;“真意”可以理解为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的人生与自然之理。(2)、《饮酒》这首诗主要表现诗人归隐后的志趣和情怀。诗人称自己虽然居住在“”,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那是因为“”。诗歌融情入景,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了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卷,表现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
15、在下列横线处填写诗文原句。
(1)感时花溅泪,。(杜甫《春望》)
(2) , 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愚公移山》)
(4)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以“ , ”两句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出了战斗的激烈和悲壮。
-
16、学校开展以“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阅读下边漫画,先简要说明漫画的内容,再说说你对漫画主旨的理解。

注:漫画中文字从上到下、由左到右依次是“网购”“在线办公”“在线教育”“在线诊疗”。
(2)、语文老师要求你利用网络自主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一课,你准备怎么做? -
17、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为全面落实“双减”政策,促进五育并举,推进学校特色发展,激发学生多元化潜能,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非遗文化进校园”的载体,亦是zhāng( )显学校办学特色的窗口,以独特的方式 ① 地影响着同学们的思想观念。校本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寻觅( )到自己喜欢的领域,在兴趣中学习与bá( )涉,挥洒青春与激情,汲取对未来发展有益的养分。有生命力的课程,才能绽放出缤纷的色彩,有生命力的教育,方可培育出卓越的人才。让我们眼里有光,心中有梦,仰望星辰( ),不负韶华!
(1)、给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①zhāng显 ②寻觅 ③bá涉 ④星辰
(2)、下列最适合填在文中横线①处的词语是( )A、潜移默化 B、悄无声息 C、耳濡目染 D、润物无声(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解说:该句的主干是“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开设了课程。”)
B、都 在 汲取 养分(解说:划波浪线的句子中以上四个词语的词性分别是:形容词、连词、动词、名词。)
C、有生命力的课程,才能绽放出缤纷的色彩,有生命力的教育,方可培育出卓越的人才。(解说:该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让我们眼里有光,心中有梦,仰望星辰,不负韶华!(解说:该句是祈使句。)
-
18、这一双双奋斗的手,改变命运,成就自己,造福社会,美丽世界。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一双手,给过你温暖与触动。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
19、请将“握住_________的手”补充完整,以此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
20、请以“这样的一双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写在作文格第一行;②作文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