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水浒传》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 ; 。这些人物形象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①林冲曾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却因高俅陷害被逼上梁山,他隐忍退让却不失刚直
②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率真豪放,义薄云天
③杨志一心想建功立业,却屡遭挫折,最终落草为寇,他精明能干却命运多舛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阅读《水浒传》,使我了解了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壮阔场面。 B、能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升语文素养的关键。 C、鲁智深的事迹有豪爽仗义、嫉恶如仇,他的性格特点是“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等。 D、暑假里,我观看了《流浪地球》,感触颇深,写了一篇500字左右的影评,题目是《科幻电影的魅力》。
-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三峡》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所著《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B、《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白话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D、《红星照耀中国》是纪实作品,作者埃德加·斯诺真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事迹。
-
4、古诗文默写
(1)自非亭午夜分,。(郦道元《三峡》)
(2) , 隐天蔽日。(郦道元《三峡》)
(3)晓雾将歇,;夕日欲颓,。(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 ,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东皋薄暮望,。(王绩《野望》)
(6) ,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7)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
(8) ,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 ,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曹操《龟虽寿》)
(10)烽火连三月,。(杜甫《春望》)
(11) , 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鲁智深嫉恶如仇,三拳打死镇关西,真是大快人心。 B、林冲在草料场看到陆虞候等人的阴谋,忍无可忍 , 最终奋起反抗。 C、杨志为了生计变卖祖传宝刀,却遭遇泼皮纠缠,真是祸不单行。 D、王伦心胸狭隘,嫉贤妒能,最终被林冲火并,真是咎由自取。
-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烦躁 消声匿迹 因地制宜 引颈受戮 B、琐屑 迫不急待 妇孺皆知 眼花瞭乱 C、凛冽 锐不可当 正襟危坐 黯然失色 D、狼藉 张皇失措 微不足道 世外桃园
-
7、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剽悍(piāo) 绰号(chuò) 提防(tí) 迸裂(bèng) B、着落(zhuó) 曦月(xī) 藻荇(xìng) 俨然(yǎn) C、跻身(jī) 贻误(yí) 星宿(sù) 诘责(jié) D、纶巾(lún) 镌刻(juān) 粗糙(cāo) 畸形(jī)
-
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写作任务。
脚步,是丈量世界的尺度,也是丈量内心的旅程。它可能踏过山川草木,留下对自然胜景的惊叹;也可能穿越历史长街,触碰古老文化的印记;它更可能走向未知的舞台,传递青春的理想与担当。你的脚步,曾迈向哪里?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脚步”为话题,从以下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任务
内容
文本类型
任务一
记叙自己旅游的经历见闻和感悟
游记
任务二
围绕主题阐述观点、抒发情感、发出号召
演讲稿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
9、班级开展“走近名家柳宗元”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甲】
江雪【注释】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释】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
【乙】
小石潭记(节选)
唐·柳宗元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永州八记》)
【丙】
柳宗元传
①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
②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后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既罹窜逐,涉履蛮瘴① , 崎岖堙厄② , 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③元和十年,例移③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④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④钱,过期则没⑤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①蛮瘴:南方瘴气。②堙厄:险阻。③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④质:抵押。⑤没:没收。
【探诗文之美】
【品诗文之境】
【析作者其人】
(1)、根据语境,推测下列加点词的含义。(1)尤精西汉、诗、骚。
句中的“尤”让人想起《小石潭记》中的“水尤清冽”,据此推断,“尤”是指“”。
A格外、特别 B.怨恨、埋怨
(2)禹锡终易连州。
据上下文推断,句中的“易”是指“”。
A容易 B.改任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从下列A~E中选出正确的两处。时郎州司马刘禹锡A得播州B刺史C制书下D宗元E谓所亲曰
(3)、阅读链接材料,请赏析《小石潭记》的写景手法。链接材料
“柳宗元的文深幽精洁,最工游记;他创造了描写景物的新语。”
(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文》)
(4)、丙文记载了柳宗元在永州“为骚文”“览之者为之凄恻”,而甲、乙诗文均是柳宗元永州期间所作,请用甲、乙诗文中相关内容来阐述“凄恻”之情。(5)、综合上述材料,请简要分析柳宗元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作答。 -
10、班级开展“中国旅游热”探究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2024年,中国入境游客数量大幅度增加,“中国游”持续火热。北京、上海、西安、成都等国际大都市“长满”了外国人。他们平均停留天数达7.2天,与2023年同期相比增加了0.8天。相关数据如图:

注:数据来源于国家旅游局2024年度报告,同比增长率均较2023年同期。
材料二:
①3月24日,美国网络主播“甲亢哥”在上海进行6小时直播,收获560万次观看,“真实中国”的话题也再次引发热议。更多的中国生活场景、优秀传统文化被广泛传播,逐渐改变了部分外国网友对中国的认知。高楼林立的城市、火锅升腾的烟火气、长城斑驳的砖墙、路人善意的微笑,这些真实的生活场景就这么出现在“甲亢哥”镜头里。在不少外国网友印象里,中国人的性格似乎是偏内向和保守的,未曾想到面对如此抽象的“甲亢哥”,中国民众展现了很高的包容度。当他闯入广场舞方阵,阿姨们张开双臂、迈开脚步带他一起“魔性”摇摆。
②这位直播的主角“甲亢哥”只有20岁,而在网上网下和他互动的主力观众是成长于网络时代的95后、00后,这场年轻人之间的对话中,出现了众多属于新生代的“新表达”。比如,年轻网友自发制作“甲亢哥中国行鬼畜视频”,把“甲亢哥”各种反差的表情做成表情包。“甲亢哥”的中国行并非孤例,包括“中国游”火爆流行等在内,越来越多的民间互动正在重塑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这背后,是中国免签政策、支付便利化等措施释放的开放诚意,也离不开中国民众用热情与付出为“国家叙事”作出的努力。民间交流的畅通,是构建国际关系的重要方面。从当年的“乒乓外交”,到现在的“抽象式震惊”,都说明了“多走动、多交流”能让彼此促进理解、加深认同。
(选自浙江宣传2025年4月3日《从“甲亢哥”中国行看见什么》有删改)
材料三:
①当前,中国一系列开放政策和优惠措施的实施,为外籍游客提供了“说来就来”的便利。与此同时,数据显示,2024年,境外旅客入境消费占我国GDP的比重约0.5%,低于世界主要国家的1%至3%,这意味着我国的入境游仍有巨大增量空间。
②随着社交媒体上有关“中国游”的视频越来越多,外国游客希望体验的入境游项目也越来越细化,深度体验的需求持续高涨。有外国博主说,随着深入探索,会发现中国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藏着许多小众景点。然而,一些小众景点因宣传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等,依旧“养在深闺人未识”。通信服务、游线选择等方面也还存在一些堵点卡点,需要从多个维度发力。
③从“流量出圈”转向“留量深耕”,中国入境游已然走在进阶之路上。神秘的东方大国,将始终以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真诚的待客之道,让更多全球游客非来不可、心驰神往。
(选自浙江宣传2025年5月6日《“中国游”何以持续进阶》有删改)
【信息筛选】
【设计提纲】
【建言献策】
【观点表达】
(1)、结合材料一,分析“中国游”持续火热的具体表现。(2)、读完新闻,校宣传社团想对“甲亢哥”进行一次采访,请你帮助设计采访提纲。采访对象:“甲亢哥”
采访目的:
采访问题1:
采访问题2: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持续提升“中国游”的吸引力提两条建议。(4)、“甲亢哥”中国行直播后,有人认为“国外自媒体博主可以成为中国发展的见证者”,也有人认为“没必要通过外国网红寻找自信”,你赞成哪个观点?请阐述理由。 -
11、班级开展“传承·创新艺术作品”主题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感受力会长出自己的生命线
莫非
①从小跟着奶奶看戏,我的启蒙教育来自戏台以及奶奶讲的戏文故事,《杨家将》《铡美案》《西厢记》《白蛇传》……戏文里人物的想与做,潜移默化间为我人生之初植入价值观:爱国,爱民,正直,仁义,诚信,和善。那时我就想着,长大了也学戏写剧,给奶奶看,给好多好多人看!
②大学毕业,我到广东粤剧院工作。我常常思考,如果我们只是继承前辈留下来的老戏,没有创新与发展,那艺术传承的岂不是只有过去,虚空现在,更何谈将来?艺术当随时代,我们必须创作属于当代表达、被当代人铭记的作品。
③2015年,我创作了《白蛇传·情》,借流传千年的白蛇传奇故事,找寻“情”的当代表达。这种情感诉求在创作过程中不断丰盈,人物、情景、唱词、对白在我心里冥想过无数次,呼之欲出,合曲唱念即生成。序是一首曲:“圆我的愿,心事千年,只等你遇见。西湖雨里,为我撑起一片晴天,伞下,羞的嫣然,是六月莲。”不同于传统粤剧唱词惯用的五言、七字句、十字句,而是诗歌形式的长短句、顿句,但遵守着粤剧唱词特有的韵辙平仄,新式循旧例,描摹牵引“万物有灵、众生有情、世间皆美”的境地。
④作为粤剧编剧,自己剧本里的唱段、曲牌填词、新曲,自己得唱得出来,这样方可检验是否押韵对辙,平仄相间,顿句吻合,合乎曲牌。秉承传统准则写剧写词,要求一曲压一韵到底,词句平仄参差九音,问字循腔辗转和律。剧本生成仿佛是极短时间的灵动,却离不开我在粤剧院十几年随团演出打字幕的积累。所有演出的老剧本唱段、曲牌唱诵,是一次次温习熟稔于心而成的自然、果然、必然。所有熬的夜、读的书、求的学、练的功、行的路,旷日持久点点滴滴的心力,都将盛放出属于自己艺术创作的“步步莲”。
⑤5年前,我创作了一部反映近代以来广东佛山三水女人去新加坡当劳工的现实题材作品《红头巾》。她们命运坎坷,却依然坚守着身心的尊严;她们饱经苦难,却从不曾因苦难而磨灭内心的念想;她们历尽风霜,却从不曾因风霜而失去心底的温情。我想做一部具有不一样审美质感的现代粤剧。它是现代散文诗剧,是一种独特的表达,不再纯粹讲故事,要更多呈现生命沧桑漂泊中的微弱至强。我想打开现代粤剧文本表达的维度,凝练一种含蓄拙朴的审美品格,使剧目具有“上善若水”的况味和哲意。
⑥我的老师曾和我讲:“如果自我感觉还不够达意,一定还有空间让你再钻进去,石缝里边再撬进去一点,用光亮把缝隙给撑开,一点点打开独属于你的天地。”当我的笔感到没那么轻松地写出不一样的情感时,正是我切切地走进了人物的情感深处,感受力像爬山虎一样从墙缝岩层里面钻出来,长出独属于自己的生命线。
⑦我曾70多次往返藏族聚居区采风。2024年8月开始,我着手创作一部以清末广东籍外交官张荫棠致力藏务、稳固藏域、安定民心的史诗剧。冬季,我一个人、一个司机、一部车从拉萨出发,沿着张荫棠当年冬天入藏的路线行走。古战场,日暮云沙,一切安静到仿佛能听到那时的枪急炮响,战士嘶喊……此时此地,强烈的愿力在我心中生成:愿我家国,强盛!如此纯净安宁的高原,如此善良纯和的民族,再也不应经受冷酷的欺骗与残酷的战争。这种情感伴随我伏案10月,写成万字的藏粤史诗剧《驻藏·张大人》。其间,我回想在藏地数年、数万里行途的所见所听所感,点点滴滴化为我与剧中人物共同仰望的苍穹明月、共同践行的不枉不负、共同守护的万里河山。
⑧戏曲承接传统,应该创作怎样的作品,怎样去创作作品?创作者的学识底蕴赋予作品力度;情怀是作品的品格,决定了作品的广度与温度;意志更是最难得的定力,决定了创作最终所能抵达的高度。所谓,清漆藏古拙,大道露天真。
(选自《人民日报》2025年4月17日 有删改)
【事件梳理】
【语言赏析】
【品析人物】
【分析结构】
【联读名著】
(1)、请阅读文章,梳理表格。创作阶段
作品名称
创新实践内容
创新关键词
(填1~2个词)
早期探索
①
唱词采用诗歌长短句、顿句,但严格遵循粤剧韵辙平仄规则。
形式突破、传统新用
中期突破
《红头巾》
②
题材革新、审美重构
深度融合
《驻藏·张大人》
沿张荫棠入藏路线实地采风数年,将万里行途所见融入史诗叙事,共鸣家国情怀。
③
(2)、赏析下列句子。(1)所有熬的夜、读的书、求的学、练的功、行的路,旷日持久点点滴滴的心力,都将盛放出属于自己艺术创作的“步步莲”。(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2)当我的笔感到没那么轻松地写出不一样的情感时,正是我切切地走进了人物的情感深处,感受力像爬山虎一样从墙缝岩层里面钻出来,长出独属于自己的生命线。(从修辞角度赏析)
(3)、阅读文本,请结合莫非的创作经历,分析一名优秀的文艺工作者应具备哪些品质。(4)、请体味并分析文章结尾段的含义和作用。(5)、以下哪个人物最能在困境中调动“感受力”生长出“生命线”?请结合作品具体情节简要阐述。A.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B.孙悟空《西游记》
C.孙少平《平凡的世界》
-
12、本次“世界读书日”的主题是“阅读:通往未来的桥梁”,小组成员围绕活动主题设计了两张海报,你更推荐哪一张?请说明理由。
A.
B.
-
13、品读古诗文可以领略中华文化美,请补充下列名句。

-
14、在“书香伴我成长”演讲比赛中,同学们纷纷撰写演讲稿。下面是小语同学演讲稿的开头部分,请你模仿画波浪线的句式续写。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像一把梳子 , 可以梳理杂乱的思绪; , ; , 。
-
15、学校阅览室要张贴一幅对联,上联为“翻书益智阅史清心”,请选择合适的下联( )A、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B、书林漫步学海无涯 C、书山觅宝学海泛舟 D、品文增才观典养性
-
16、学校制作阅读节宣传手册,按要求完成任务。
当指尖拂过书页的微响悄然漫过耳际,当油墨的暗香浮动于呼吸之间,这是我们对文字世界不变的挚爱。于浮zào______喧嚣中,唯有书籍能筑起那方安宁的港湾,让心灵得以栖居。阅读,是思想的骏马在古今原野上自在驰chěng______,在字里行间重新演绎人类全部的悲欣与智慧。开卷有益,多多益善。让我们一同潜入这字句的深海,寻觅那属于自己的思想珍珠,让灵魂在阅读中不断完成壮阔的远征!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①浮(zào) ②驰(chěng) ③字里行间
(2)、按图示“善”的意义演变,选出与成语“多多益善”的“善”意思最接近的一项( )
A、善始善终 B、与人为善 -
17、六年的小学生活,一定给你许多欢乐,许多温暖,许多成长……它们或让你刻骨铭心,或让你终身受益。
请以《那些难忘的日子》为题,写下这让你难忘的一段美好时光。
通过一件具体事例的记述,写一篇完整的记叙文,抒发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求:①把题目抄写到答题卡指定位置;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④不少于500字。
-
18、班级将开展“我爱阅读”语文系列活动,请完成以下活动任务:(1)、【活动一】小广汇总了之前阅读名著的笔记,以下他整理的有关中外名著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A、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祖师,他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叫如意金箍棒,他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 B、“大战红孩儿”“西天取经”“三打白骨精”等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故事均出自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 C、鲁滨逊在一座无人荒岛上生活多年后,收得一土人为奴,取名星期五,后来,这一土人成为他的忠实的仆人和朋友。 D、《空城计》选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塑造了诸葛亮、关羽、刘备、曹操等众多人物形象。(2)、【活动二】小广认为自己名著笔记出现错误是因为自己对文本不够熟悉,更正后顺便对班级同学的名著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发现以下现象:
班级有1/3的同学不爱看名著,觉得看名著对提高成绩没什么用。
班级1/4的同学没有买名著。
班级中一半的同学不能按老师的阅读要求完成每周的阅读任务。
请你针对以上现象,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
建议一:
建议二:
建议三:
(3)、【活动三】为了进一步扩大名著阅读的影响力,班主任西老师打算在9月30日下午3:00,在初一(1)班级教室举办“书香悠悠,一路成长”演讲比赛,让小广邀请朗诵专家王老师来当评委,请完成以下对话。小广:A
王老师:小广你好。
小广:B
王老师:好的,我会按时到你们教室当评委的。这次活动的主题是什么呢?
小广:C
王老师:这次活动的主题定得很好呀。
小广:王老师感谢您能参加我们的活动,期待您的到来,老师再见。
王老师:D
-
19、《两小儿辩日》
列子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辩斗一作:辩日)
②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③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④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ǔ 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⑤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⑥孔子不能决也。
⑦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zhī zhì)乎?”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其故(故:原因) B、孔子不能决也(决:判断)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离开) 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为:是)(3)、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一个孩子辩论时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描述太阳形状的大小。 B、“孰为汝多知乎?”直接体现了两小儿辩论的问题的复杂性。 C、两个小孩对太阳远近的辩论,体现了一种对未知事物积极探索的态度。 D、关于本文的寓意,可以从孩子性格特点的角度归纳,也可以从知识的角度概括。(4)、按要求完成句子。(1)完成句子填空。
文中两个小孩儿辩论的问题是(A太阳是早上离人近还是中午离人近。B太阳是早上大还是中午大。)其中一儿的观点是“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他这样说的理由是 , 一儿的观点是“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他这样说的理由是(用原文句子回答)。
(2)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5)、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远近的理解似乎都有道理,他们分别从什么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对你有什么启示? -
2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关于本诗的理解,以下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消、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B、前两句选取月光、树、鸦、露、桂花等意象,写出中秋的独特夜景。 C、后两句用委婉的疑问语气,把诗人对月怀念友人的感情表达得热烈奔放。 D、全诗意境幽美,想象丰富,语言形象生动,感情真挚,委婉动人。(2)、体会诗歌中“落”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