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文段中说中华民族“美的开掘深刻高远”,请你从以下两组名著中任选一组,结合其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作为参观名著博物馆的热身。

    A《西游记》《朝花夕拾》

    B《水浒传》《艾青诗选》

  • 2、在参观革命历史博物馆时,小群联想到了教材上学习的一系列内容并且做了一个时间轴,打算放到班级文化墙,起名为“奋斗的历程”。请你根据该主题,结合时间轴和教材相关内容,帮他写一段解说词。

  • 3、下面是小群在班里作动员时讲的一段话,请你根据文意和表达的需要帮他补充完整。

    同学们,正如文中所说:博物馆是一部读不完的百科全书,也是一座永远敞开大门的学校。它可以帮助我们坚定文化自信,让精神独立自主;它可以①;它可以②。同学们,③

  • 4、班长小群在网上看到一则材料,产生了要组织班级同学一起去博物馆参观的念头。他想把这则材料发给同学们看看,做好动员工作。请你帮他完成以下任务。

    步入博物馆,无论身份高低、学识深浅,每个人都会在历史的光辉中,感受到源自内心的自豪与自信。文以化人,中华文化滋养了中华民族,培育了自信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命脉和精神家园。徜徉于博物馆,沉浸于中华文化之中,一定会促使参观者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古人释《周易》认为,“易”有三义:简易、变易、不易。世界日新月异,万物流变不息,而大道至简,规律可循,唯有在变革中坚守原则,方能处变不惊,勇毅前行。具备历史眼光,使人眼于长周期发展变化,而超越眼前的得失成败。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于美感,美的创造之辉煌绚丽,美的意识诞生之早,美的开掘之深刻高远,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是突出的。走进博物馆,一大感受就是美不胜收:商周的威严之美,春秋战国的朴之美,秦汉的豪放之美,唐代的雍容华贵之美,宋代的优雅清丽之美……令人目不(暇   遐)接。中华民族自古就追求和(协 谐)之美、意境之美,提出“美善合一”的理论,为世界美学贡献巨大。博物馆是美的集散地、陶冶性灵、涵养品位,让人在欣赏中提升审美素养。

    博物馆是一部读不完的百科全书,也是一座永远敞开大门的学校。随着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这所大学校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绵绵不尽、生生不息的力量。

    (1)、小群在整理材料时,对这段文字中两个加点字的读音和和括号中两个同音字的字形拿捏不准,请你帮他确定全部正确的一项(     )
    A、着zhuō   拙 zhuó   暇 协 B、着zhuó 拙 zhuō   暇 谐 C、着zhuō   拙 zhuō   遐 谐 D、着zhuó 拙 zhuó   遐 协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你将改正后的句子完整写出来。
    (3)、画波浪线的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当,你认为同学们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把第一个顿号改为逗号 B、把第二个顿号改为逗号 C、把两个顿号都改为逗号 D、把逗号改为句号
  • 5、特长能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能够增强我们的专注力和自信心……发挥自己的小特长,从中获得大快乐。请以“小特长,大快乐”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及要求:

    (1)明确“小特长”的内容。

    (2)详略得当,充分表现获得“大快乐”的原因及过程。

    (3)有自己的发现、感悟、思考等。

    (4)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5)勿抄袭、套作,勿泄露考生姓名、校名等信息。

  • 6、某学校开展“展开科普之翼,飞向创新之巅”科普主题活动。
    (1)、下面内容全部适合放入科普活动主题展板的一项是(     )

    ①鸟类的飞行原理       ②古典园林之美             ③蛋白质“折叠”之谜

    ④明清的诗话浪漫       ⑤神秘的地球之肺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2)、在“科普实验秀”活动现场,同学将介绍有趣的科学实验,请结合实验操作单的内容将他的发言稿(片段)补充完整,要求简明、连贯、通顺。

    实验操作单

    实验主题

    自制电池

    工具/原料

    柠檬(最好是皮薄的)

    铜钉、锌钉

    带5厘米引线的小型LED节日灯

    实验原理

    柠檬中酸性物质与铜和锌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流,点亮小灯泡。

    方法/步骤

    1.将水果放在桌子上,轻轻滚动使其变软。果汁在水果内部流动而不破坏果皮。

    2.将锌钉和铜钉插入水果中,使它们相距约5厘米。不要让它们互相接触,避免刺穿水果。

    3.将灯的引线绝缘层剥掉约2.5厘米,以便将一根引线缠绕在锌钉上,另一根引线缠绕在铜钉上,可以使用电工胶带或鳄鱼夹来防止电线从钉子上脱落。

    4.当你连接好第二个钉子时,稍等一会,灯就会亮起。

    实验示意图

    注意事项

    1.戴橡胶手套,防腐蚀;

    2.可能会失败,需多次实验。

    自制电池实验发言稿(片段)

    同学们,今天给大家分享超有趣的自制电池实验。

    实验的主角是 , 它最好是皮薄的。还得准备 , 以及带5厘米引线的小型LED节日灯。

    操作起来不难:先把柠檬在桌上滚动或者用手挤压,让果汁在里面流动但别弄破果皮。接着把锌钉和铜钉相隔约5厘米插进柠檬,。然后把灯的引线绝缘层剥掉2.5厘米左右,分别缠在锌钉和铜钉上,可以用电工胶带或鳄鱼夹固定,防止脱落。连接好第二个钉子后,稍等片刻,灯就亮起来啦!不过做实验得小心,要。本次实验原理就是柠檬里的酸性物质和铜、锌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流,点亮小灯。大家不妨课后也动手试试,如果失败,没有关系,我们可以多次实验。一起来感受科学的奇妙吧!

    (3)、下面文段①—⑦的内容共有两处语言文字运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①科普主题活动能激发中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②让科学知识对他们产生浓厚兴趣。③丰富的科普知识拓宽了中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跳出课本局限,帮助他们了解前沿的科学动态。④科普活动中的实践操作,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⑤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⑥学校开展科普活动——是为了提升学生科学素养,⑦助力其全面成长,为未来发展筑牢根基。

  • 7、
    【甲】

    ________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乙】

    ________

    [元]朱庭玉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解与诗人意同。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

    【注释】①②选自《全元散曲》。③辞柯:离开枝干。④题红:在红叶上题诗。

    (1)、两首元曲标题相同,请根据格律和内容推测最适合作为标题的一项是(     )
    A、天净沙·春 B、天净沙·秋 C、朝天子·春 D、朝天子·秋
    (2)、两首元曲都出现了“树”的意象,请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 8、西山十记·记七

    [明]袁中道

    既栖止崖,晏坐之余,时复散步。循涧西行,攀磴数百武 , 得曰中峰。门有石楼,可眺,有亭高出半山,可穷原隰。墙围可十里,悉以白石垒砌,高薄云汉,修整中杂之纡曲。阶磴墀径,石光可鉴,不受一尘,处处可不旋簟席而卧,于诸山中鲜洁第一。刹中仅见一僧,甚静寂。予少憩石楼下,清风入户,不觉成寐。既寤,复循故涧,涧涸,而怪石经于活流冲击之后,堕者,偃者,横直卧者,泐者,背相负者,欲止未止,欲转不获转者,犹有余怒。其岸根水洗石出,亦复皱瘦,碐磳崎嵚 , 陷坎罅中,松鼠出没,净滑可人。舍涧而上碧峰,得寺曰弘教,亦有亭可眺也。有松盘曲夭矫 , 肤皱枝拗,有远韵。间有怪石、佛像清古,亦为山中第一。降复过翠崖,循涧左行山口中,为曹家楼。有桥可憩,竹柏骈罗,石路宛转,可三里许,青苔紫驳,缀乱石中,墙畔亦多斧劈,石骨理甚劲。意山中多怪石,去其土肤,石当自出。无奈修者意在整齐,即有奇石,且将去天巧以就人工,况肯为疏通,显其突兀奋之势者乎?绝顶有亭,眺较远,以在山口也。此处门径弘博,不如香山,而有山家清奥之趣,亦当为山中第一也。

    【注释】①选自《西山十记》。②武: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③隰xí:新开垦的土地。④墀chí:台阶。⑤泐lè:石头依纹路裂开。⑥碐磳léng zēng,突兀不平的样子;崎嵚qīn,山路险阻不平。⑦夭矫:屈曲环绕。

    (1)、选文中作者看到的景象是(     )
    A、大河奔涌 B、红花绿柳 C、石楼高亭 D、幽林碑刻
    (2)、作者多次在文中称赞此山为“山中第一”,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其原因。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未止             有剩骨(蒲松龄《狼》) B、可三里             潭中鱼可百头(柳宗元《小石潭记》) C、亦多斧劈             亲戚之(《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石当出             三峡七百里中(郦道元《三峡》)
  • 9、天地

    董婧宸

    甲骨

    金文

    楚简

    金文

    籀文

    楚简

    ①南朝梁时,梁武帝命周兴嗣编写童蒙读物,遂成《千字文》。在《千字文》诞生以前,类似的童蒙读物,尚有相传为周宣王时太史籀编写的《史籀篇》、秦朝李斯编写的《苍颉篇》、赵高编写的《爰吏篇》和胡毋敬编写的《博学篇》,以及西汉史游编写的《急就篇》等。在历史的长河中,四字一句的《史籀篇》和《苍颉篇》逐渐亡佚,三七杂言的《急就篇》则作为章草典范,历代传习。

    ②近百年来,出土简牍大量涌现,使今人得以从零篇碎简中一窥《苍颉篇》的旧貌:《苍颉篇》多取《史籀篇》之古字古语,文词古奥,语汇堆叠,索解不易。这和隽永凝练、对仗工整的《千字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③《千字文》不仅作为童蒙课本,也作为编号使用,走进日常生活。此前童蒙读物取字多不避重复,《千字文》则没有重复之字,因此可用作编号。书画古籍的排架目录、书版版心的次序编号、释道二教的经藏帙号、科举考试的场屋号舍,都有采用千文编号的实例。

    ④《千字文》以“天地”为始,许慎《说文解字叙》在记述造字之初取象之时,写道:“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在汉字之中,“天”“地”是如何创制的呢?

    ⑤甲骨文和金文的“天”,像正面站立的人形,用方块或者圆点突出人的头部。随着文字的发展,“天”字的头部逐渐从肥厚的圆点演变为平直的横画,战国文字更在“天”的头部上增加饰笔。王国维作《释天》一文讨论天字的形体演变和六书变化,指出甲骨文和金文的天字“本谓人颠顶,故象人形”,是象形字;战国文字的天字“别以一画记其所象之处”,是指事字;小篆的天字,《说文》训“天,颠也”,“从一、大”,是会意字。王氏总结,“文字因其作法之不同,而所属之六书亦异,知此可与言小学矣”,可谓精彩而又透辟。天字何以取象于人头?其实,天和颠、巅等字,虽造字方法不同,但音义来源相同,都具有事物顶端、高高在上的词义特点,是一组同源词。“颠”字以“页”为旁,表示人体的顶点;“巅”字以“山”为旁,表示山峰的顶点;至于“天”字,造字取象于人,本义是位于万物之上、高远渺茫的苍天。在“天”字的早期形体、语音和意义中,蕴含着古人对高高在上的“天”的观察和理解。

    ⑥金文的“地”字作“墬”,与《说文》籀文一脉相承,下从土,左从阜,或释为豕声,或释为彖声,是形声字,本义是土地。“土”本像土块之形,作为义符,常常表示和大地土壤有关的意义,其例不胜枚举。“阜”本像山陵之形,作为义符,后来多演变作“阝”,即通常所说的左耳旁。从“阜”之字,陵、陆、阪、陂等字和山地有关,险、阻、隔、障等字和地势有关。战国时期,“地”字声符发生变化,产生了从土、从阜、也声的字形。小篆和隶书的“地”,省去阜旁,从土、也声,沿用至今。从早期“地”字从土从阜来看,古人认为大地与土壤、山陵有着紧密的关联。

    ⑦“天地玄黄”,《千字文》的开篇,典出《周易·坤卦·文言》:“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在黝黑与土黄交织的瑰丽画面中,拉开了《千字文》的徐徐长卷,也道出了天地在古人心目中无与伦比的地位。

    ⑧《周易·系辞》言:“《易》之为书,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天、地、人被称为三才之道。天地,是君子取法的对象。《周易·象辞》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礼记·中庸》云:“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广大,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在古人眼中,苍天覆盖万物而又运行不息,大地承载山川而又广大宽厚,君子更当与天地合德,刚健奋发,宽容沉稳。天地,也是诗意栖居的所在。杜甫有一首《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用“诗卷长留天地间”和友人共勉。在诗人心中,虽然人生短暂,但天地长存,真正打动人心的诗卷,其魅力并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有所消减。天地,更是安身立命之居处。孟子云:“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对每一个人而言,头顶的苍茫天空,脚下的辽阔大地,都是最切身也最真实的生活空间——《千字文》以“天地”开端,既关乎宏大的历史叙事,又关乎具体的生命体验。其中深意,或在于此。

    【注释】①选自《光明日报》,有改动。

    (1)、下面关于“天”“地”创制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国维认为甲骨文和金文的“天”字是象形字,战国文字的“天”字是会意字。 B、“天”和“巅”造字方法和音义来源皆不相同,“天”字取象于人,是苍天之义。 C、金文的“地”字作“墬”,是象形字,古人认为大地与土壤、山陵有紧密的关联。 D、“阜”像山陵之形,后多演变作“阝”,“陵”与山地有关,“阻”字与地势有关。
    (2)、“天地”在古人心中的地位不包括( )
    A、天地是君子取法的对象 B、天地是诗意栖居的所在 C、天地是安身立命之居处 D、天地是法度建立的依据
    (3)、选文前三段列举了大量在《千字文》诞生以前出现的童蒙读物,有何作用?
    (4)、选文④—⑧自然段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请简要分析。
  • 10、鱼骨勋章

    田叙

    ①天空是突然变黑的,接着大雨倾盆。

    ②妞妞站在窗口,冷风透过窗纱刷在脸上。

    ③中饭的时间到了,还没见到小舅舅的车。他在上楼之前总是要按一下喇叭的,因为他知道妞妞会在窗户边上看着。只是,上回下大雨,他就没有按时回来,这次也是。妞妞正想得入神,一道闪电划破天幕,雷声炸响。妞妞被打雷声吓了一跳,摔了个屁股墩儿。

    ④妞妞说,女孩子摔了,留下了伤疤那叫毁容,男孩子受伤留疤,那、叫、勋、章——妈妈和着妞妞的话一字一顿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⑤说起勋章,妞妞就跑向了自己的书房。她瞟了书架一眼,站上凳子去拿格子上那个相框摆台,照片上是小舅舅在部队立功受奖后拍的一张单人照,他胸前一枚勋章在日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妞妞打听过那枚勋章的来历,小舅舅没有细说,只是说他执行过许多重要的任务,还负过伤,并开玩笑说他后腰的骨头上至今还留着一条缝呢。小舅舅腰上的伤疤妞妞没见过,但她见过他小腿上的疤痕。那条疤痕从脚踝开始向上延伸了二十多公分,远远看去,连同缝合线留下的痕迹宛如一条鱼的骨架。

    ⑥这时,妞妞听见有人敲门,她赶紧去打开门,是爸爸回来了。小舅舅呢,妞妞问。还没等爸爸回答,“砰”的一声,一阵对流的劲风紧紧地碰上了房门。小舅舅呢?不等爸爸关上客厅阳台的窗户,妞妞便追着问。

    ⑦应该是有任务了。

    ⑧是不是“圪倒院”又进水了?妈妈插话道。

    ⑨是啊,爸爸说,路过的时候,商户们已经开始转移了。

    ⑩“圪倒院”是哪里?妞妞疑惑道,看向妈妈。

    ⑪就是上次你小舅舅腿受伤的那个光明小区,因为地势较低,老人们都称那里为“圪倒院”。

    ⑫祝我漂亮的妞妞生日快乐,妈妈说着就要去拆蛋糕的包装盒。

    ⑬不,我要等小舅舅。

    ⑭小舅舅要送你什么礼物?

    ⑮不告诉你。

    ⑯是那枚弹壳做的勋章吧?

    ⑰你怎么知道?

    ⑱妈妈晃晃手机说,你小舅舅说晚上过来给你庆生。

    ⑲午饭吃得闷声不响,包括爸爸和妈妈。妞妞时不时会往阳台的窗户看去,妈妈则一直关注社区群里的信息。

    ⑳为什么非得要小舅舅去抢险,没有其他人了吗?妞妞突然赌气地说。

    ㉑妈妈柔声说,睡个午觉说不定小舅舅就回来了呢。

    ㉒我要听讲故事。

    ㉓那就讲个《鸡毛信》的故事吧: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一天,他接受了一项重要任务,将一封粘有鸡毛的紧急信件送达给八路军……海娃冒着生命危险,经历艰难险阻,最终将信安全送达。八路军根据信中的情报取得了胜利……

    ㉔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了,望向窗外,妞妞一时间恍惚,不知道现在是早晨还是傍晚,她赶紧跑到阳台上,小区的院里落满了树叶,日影西斜,晚霞火红一片。这个暑假,她很少午觉睡过头,今天算是头一次。

    ㉕她打了一个哈欠,扭头突然发现书桌上放着一条项链,吊坠是一枚古铜色的勋章。  

    ㉖小舅舅回来了?妞妞把吊坠挂在脖子上走到小舅舅的卧室边上,里面没有动静。

    ㉗这时,在客厅织毛衣的妈妈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轻声说,小舅舅刚回来不久,累坏了。

    ㉘你小舅舅又上新闻了,妈妈翻着手机说。妞妞赶紧凑上去看:短视频里,雨刚刚下起来,妞妞没有关注主持人说什么,她只是盯着画面里的一群人。她找到了小舅舅,那时雨水刚刚没过了小舅舅的小腿。接下来的一段视频里,雨虽然停了,但是大水已经没过了小舅舅的腰。

    ㉙她突然有些担心起来,神话故事里说,图腾可以活过来,那小舅舅身上的“鱼”呢?它们会不会游入水中,一去不复返了?

    ㉚她有些着急,默念着,小舅舅你快点醒来吧。

    ㉛这时,“吱呀”一声,是开门的声音。

    ㉜妞妞,快起床,开学第一天要升国旗。小舅舅大声说。

    ㉝小舅舅睡糊涂了,明天才开学。

    ㉞又睡过头了,小舅舅拍拍头,转身去穿鞋。妞妞立马赶过去,见小舅舅脚踩上方那枚鱼骨形的“勋章”还在,不由得长长出了一口气。

    ㉟妞妞转头,捧起脖子上的吊坠,那古铜色的光泽,如一缕缕温暖的阳光,闪耀整个客厅。

    【注释】①选自《小小说月刊》,有改动。

    (1)、选文中的“鱼骨勋章”是指(     )
    A、小舅舅立功受奖获得的勋章 B、小舅舅小腿上二十多公分的疤痕 C、小舅舅送给妞妞的弹壳勋章 D、小舅舅后腰骨头上留着的一条缝
    (2)、请推测妈妈给妞妞讲《鸡毛信》故事最深层的用意是(     )
    A、为了安抚妞妞的对小舅舅的不满情绪。 B、为了让妞妞心情平静下来,尽快午睡。 C、希望妞妞能喜欢这个情节精彩的故事。 D、希望妞妞能理解像海娃一样的小舅舅。
    (3)、选文中多次描写下雨的情景有何作用?
    (4)、在妞妞眼里,小舅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分析。
  • 11、有人评价《简·爱》:“简·爱不仅是一个精神上的英雄,而且是一个情感上的英雄。”请你结合名著内容,在“精神上的英雄”“情感上的英雄”中任选其一,谈谈对简·爱的认识。
  • 12、下列情节最能体现扶危济困,展现侠义之情的一项是(     )
    A、鲁提辖救济金氏父女俩 B、尼摩船长解救鹦鹉螺号 C、保尔自救重拾生活希望 D、唐僧曾多次拯救白骨精
  • 1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清科举制度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秀才或监生应考,考中的为举人。 B、《左传》,即《左氏春秋》,法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C、杨绛,作家、翻译家,代表作有诗集《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D、阿西莫夫,英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代表作有《三体》《新疆域》等。
  • 1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①万里赴戎机,。(《木兰诗》)

    , 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 波涛如怒。(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④俗子胸襟谁识我?。(秋瑾《满江红》)

    ⑤至于夏水襄陵,。(郦道元《三峡》)

    ⑥满窑里围得不透风,上还响着脚步声。(贺敬之《回延安》)

    ⑦《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抒发被贬归来感触的诗句是“”。

    ⑧《钱塘湖春行》中,展现花草欣欣向荣趋势的诗句是“”。

  • 15、红色遵义,山水灵秀,美不胜收。旖旎的自然风光美得纯cuì           , 让人陶醉。

    俯kàn          黔北大地,巍峨屹立的大娄山如倔强刚毅的男子,蜿蜒流淌的赤水河似妩媚多情的女子,他们互相凝望,彼此依托,相得yì zhāng          孕育了情感炽热,品格坚韧的遵义人。

    遵义人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涵养出了不拘泥,不流俗,哗众取宠 , 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面对困难阻碍,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无所畏惧。面对新的挑战,他们孜孜不倦地学习,矢志不渝地奋斗,用智慧与汗水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谱写新的华章。

    (1)、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字词。
    (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美不胜收 B、孕育 C、熏陶 D、哗众取宠
  • 1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轰动全球的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影片通过讲述哪吒的成长故事,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引发了人们对亲情、友情、误解、责任、信任、偏见等个人成长命题的思考。

    在你的成长历程中,有过哪些成长体验,请你以“_______,促我成长”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来讲述你的成长故事。

    要求:①请从横线中选一个词语补全题目;②文体鲜明,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书写要工整、规范、美观。

  • 17、小山看完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后,对“世人的偏见是座山,但我偏要一脚踢碎它”印象深刻。请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其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谈谈该人物是如何像哪吒一样打破偏见、反抗命运的。

    《简•爱》

    《西游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18、小语拟了一份书单,请你补写一句推荐语。

    书名

    推荐语

    《骆驼祥子》

    《艾青诗选》

    跳动的脉搏,时代的精神

    快意恩仇,忠义江湖,草莽悲歌

    《儒林外史》

  • 19、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活板

    ①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②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 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③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乙】

    口技

    ①京中有善口技者。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

    ③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 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选自《虞初新志》,有删节)

    【注释】①抚尺:即“醒木”,表演开始或结束时拍案示意的小木块。②曳屋许许(hǔ)声:众人拉塌燃烧房屋时的呼喊声。③名:说出,形容。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互用之       即刮目相看(《孙权劝学》) B、燔土       为佣耕(《陈涉世家》) C、宾客大宴       多于此(《岳阳楼记》) D、战战       自后断其(《狼》)
    (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按照“刻字→排版→印刷”的工序说明,乙文按照“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的时间顺序展开。 B、甲文详写活字制作与排版,突出技术核心和创新性,乙文详写口技表演者的道具繁多,强化艺术感染力。 C、甲文运用对比,紧扣“活”字说明活字印刷的灵活性,乙文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表演者技艺高超。 D、甲文通过工序优化彰显工匠智慧,赞美“工匠之智”,乙文通过逼真表演体现口技之巧,赞美“艺者之巧”。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4)、2010年,活字印刷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浙江瑞安仍存木活字印刷技艺:2011年,口技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北京“天桥口技”吸引众多年轻观众。中学生是非遗的“未来守护者和传承者”,学校开展“我为非遗代言”活动,请你任选以上一项,仿照示例为其写一段推广文案,150字左右。

    示例:千年歌圩,壮韵流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西壮族歌圩,是八桂大地的千年文化盛宴。每年春秋时节,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以歌会友、传情、颂生活,热闹非凡。如今,融入了乡村振兴等时代主题的歌圩,更是让古老非遗焕发了新生机。让我们赴一场歌圩之约,聆听壮乡的天籁之音,体验非遗魅力!

  • 2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上片叙事,写词人密州出猎的盛大场面:下片抒怀,写词人请战,情豪志壮。 B、上片中“卷平冈”三个字,极言速度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上片结尾两句,写词人在猎场驰骋,像孙权那样英勇无比,亲自射杀了老虎。 D、下片结尾词人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
    (2)、“狂”贯穿全词,词人的“少年狂”,狂在外形,狂在语言,狂在内心。请简要分析。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