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诗词积累。根据以下语段的内容,填写古诗词。
一城春风吹不走李白的满腹乡愁,客居异乡的他在《春夜洛城闻笛》中用①“ , ”的诗句抒写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一轮明月道不尽王维的淡泊心境,身处林中的他在《竹里馆》中以②“ , ”的诗句写出了与明月做伴,独守自己的精神家园的美好境界;一轮夕阳带不走桑自珍的报国之志,辞官离京的他在《已亥杂诗》(其五)中以③“ , ”的诗句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
2、字词积累。阅读语段,完成1-2题。
什么是“最美中国人”?是锲(qiè)而不舍、至死不懈,为科学发展而奠基的科学家,是诲(huì)人不倦、成就卓(zhuō)越的学者,是战场上为国征战、马革裹尸的战士,也是每一个努力生活、在平凡生活中给别人带来光亮的“小人物”。也许他们的事迹鲜(xiǎn)为人知,或许很多人对他们的工作不以为然,或许很多人认为他们所做的工作微不足道,但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体现出闪光的品格,他们就是“最美中国人”。(1)、小语给几个字注上了拼音,可惜有一个标注错了,这一项是( )。A、锲(qiè) B、诲(huì) C、卓(zhuō) D、鲜(xiǎn)(2)、小语给几个成语做了批注如下,但有一处批注不恰当,请指出( )。A、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信念)有着执着的追求,比喻对事业坚持不懈。在此形容“科学家们执着追求科学发展”,符合语境,使用恰当。
B、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在此形容“有很多人不了解他们的工作”,符合语境,使用恰当。
C、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在此形容“有很多人认为他们的工作不值得提及”,符合语境,使用恰当。
D、尽职尽责: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完成自己的职责,并对其负责。在此形容“努力工作,对自己的工作负责”,符合语境,使用恰当。
-
3、 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文题一 :
“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话给你什么启示?请以“谢谢你,让我 ▲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将文题补充完整;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语言通 顺;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文题二: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美好的感受,是别人给予的关爱、理解、尊重、帮助、鼓励 ……幸福是自己取得成功后的喜悦,幸福是牵肠挂肚的思念,幸福是赏心悦目的美景 ……幸福可能是一个背影、一个眼神、一句话语 ……所有的一切都可能在我们的心中激起一朵朵幸福的浪花。
请以《属于我的小幸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感情真挚;抓住重要的细节,写出内心的触动,进行适当的心理描写,展现自己心理变化的过程;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
4、下面是小明阅读时整理的读书笔记,请你帮忙完成相关任务。
【语段一】 ①“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身上,已经全往下流 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②他咬上了牙,蹬着水不管高低深浅地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
——《骆驼祥子》
【语段二】他想: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③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斗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批注式阅读可以把读者的思考引向深处,小明读完两本书颇有感触,写下了批注,请你帮他在②和③中选一个句子将批注补充完整。① “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
批注:语言描写,写出了车上人的冷漠,冷眼旁观着车夫“挣命”,没有一点人性关怀。我选择 (填写序号)批注:
(2)、 小明发现祥子和保尔的生命里都遇到了如明灯般的“引路人”,但两人的结局却截然不同,是什么使得祥子堕落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而保尔则百炼成钢,实现个人价值了呢?请结合经历和人物性格分析原因。 -
5、阅读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
顾晓蕊①故乡的家是一个四合小院,院里有棵粗壮挺拔的洋槐树。阳春四月,巨大的树冠华荫如盖,素淡的花苞次第开放,满院流溢着醉人的清香。
②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最开心的,要数采摘槐花。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
③在那贫寒的年代,槐花无疑是一道美食,或蒸或炒,皆唇齿留香。然而,苍翠遒劲的老槐树,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夜晚,如巨人般轰然倒下。翌日清晨,人们发现槐树被拦腰截断,细碎的花瓣飘落一地,生命的华美与脆弱瞬间交替,让人久久怅然无语。
④此后不久,我们便搬家了。十余年时光缓缓淌过,日子过得平淡而适意。
三年前的一天,宁静的生活被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破。妈妈放下电话,脸色煞白,双手颤抖,对爸爸说:“儿子在工地上出事了!”⑤那是怎样惊心的一幕,现场发生爆管事故,弟弟身上多处烫伤,从八米高的平台跌落下来。他在重症病房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挨的两个月。出院后,他不愿照镜子,也不愿出门见人,每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独自舔舐着心底的伤痛。
⑥妈妈说:“这样会闷出病来,出去走一走吧。”我想了又想,决定陪弟弟回故乡。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我的心里充满期待与忐忑,不知这一趟旧地重游,将给弟弟带来怎样的影响。
⑦走进童年的小院,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浓烈而又执着。抬头望去,记忆里被风雨摧毁的洋槐树,竟奇迹般出现在眼前,变得更加枝繁叶茂。弟弟径直向前,缓缓走到槐树下,把身体贴近树干,紧紧地拥抱那棵树。
⑧那一刻,安静极了。忽一阵清风拂过,雪白柔软的槐花,落在他的衣襟上。他捏起几朵放进嘴里,细细地嚼,两行清泪落了下来。自从弟弟受伤以来,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看到他流泪。
⑨泪痕很快被风吻干。他侧过身来,说:“姐姐,给我照张相吧。”我掏出相机,紧张得按了三次快门,才拍下这美好的瞬间。弟弟倚着老槐树,感叹道“:槐花虽小,却有阳光的味道。”他笑了,目光变得坚强,从灵魂深处射出来。
⑩半个月后,我们回到家。照片洗了出来,弟弟把它摆在床头,背面写着一行蓝色小楷: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至此,我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很快,弟弟又回到工作岗位,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⑪心是一棵会开花的树,那枝叶是信念,那树干是平和,那深入地底的根须,就是默默地承受。人这一生,有这么一棵树,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能凭借一缕心香,从容抵达幸福的彼岸。
(1)、阅读文章,发现文中的树和人有着相似的经历,请你根据内容把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时间
槐树
事件
弟弟感受
槐花盛开时节
粗壮挺拔
①
开心愉悦
电闪雷鸣的夜晚
拦腰截断
槐树倒下
②
③
悄然生长
弟弟出事
自闭痛苦
重回小院
④
重新生活
释怀轻松
写作手法:⑤
(2)、 结合语境,赏析下面句子。①槐花盛开的时节,团团簇簇洁白的花朵,像迎风舞动的风铃,摇出阵阵欢快的笑声。(从修辞角度赏析)②弟弟爬上高高的树杈,用带钩的竹竿把槐枝扭断,我拾起落到地上的枝条,沿着细茎轻轻一捋,一嘟噜花朵落进筐里。(从描写方法赏析)
(3)、 如何理解弟弟写的“树是大自然的智者与强者,人应该像树一样活着”?谈谈你的感悟。(4)、人生不会一帆风顺,生活也因挫折而更显精彩。你是否也曾陷入困境,又是如何走出阴霾的呢?请联系实际分享自己的经历。 -
6、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科幻文学自清朝末年来到中国,在梁启超、鲁迅、老舍等文坛巨 匠或翻译、或写作的推动下,虽历经起伏,但一直前行,一直有读者。从荒江钓 叟的《月球殖民地小说》到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再到刘慈欣的《三体》, 中国科幻文学在跨越百年的历史发展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科幻作家和作品。 (有改动)[材 料 二 ]中国科幻文学,九重气象已成春。刘慈欣的《三体》被译成 20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国出版,全球销量突破 2900万册;中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赵华的《古币之谜》获得了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以他们为代表的科幻文学创作群体日趋壮大。《中国科幻网络文学白皮书(2022)》显示, 2022年中国新增科幻网文作家 4. 2万人,其中“ 00后 ” 占了 72%。“ 后新生代 ” 科幻作家的开阔视野和多元化创作,为中国科幻文学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
(选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有改动)
[材料三]近年来,随着全民阅读不断深化,《三体》《流浪地球》等作品热 度高涨,科幻文学在青少年中很受欢迎。科幻阅读有助于青少年认识和体验不同 的世界。此外,科幻文学作品入选中小学教材,部分学校开发科幻校本课程,让 科幻文学和教育的联系越发紧密。未来,可以通过开设科幻文学创作课、举办校 园创作比赛等,进一步释放科幻文学的教育功能,让更多学生成为科幻爱好者, 培养其好奇心、想象力等核心素养。探究人类命运、建构价值体系,中国科幻文 学的“ 黄金时代 ”已经来临。
(选自《光明日报》,有改动)
(1)、对上述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在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中,梁启超、鲁迅、老舍等文坛巨匠起到了推动作 用。 B、材料二用举例子、列数字的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中国科幻文学取得的 成就。 C、近年来科幻文学作品入选中小学教材,所有学校都开发科幻校本课程,让 科幻文学和教育的联系越发紧密。 D、三则材料均提到了《三体》,可见其在科幻文学领域中的影响力极大。(2)、结合材料三,分析科幻文学作品入选中小学教材的意义。 -
7、文言文阅读
孙权劝学
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炳烛而学
刘向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曰:“安②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③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 炳烛之明孰与④昧行⑤乎?”平公曰:“善哉!”
注:①炳烛:点烛。②安:怎么。③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④孰与:相当于 “ ……跟(与)……哪个(谁)怎么样?”。⑤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更刮目相待 更:更加 B、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见:明白,知晓 C、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戏:作弄,戏弄 D、何不炳烛乎 何:为什么(2)、 文中划线句子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B、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C、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D、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4)、 据晋平公的回答,你认为他会怎么做呢?你又从两则故事中获得了什么启 示? -
8、 古诗词赏析
登飞来峰
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 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千寻”从侧面写出峰上古塔之高,也突出了 诗人的立足点之高。 B、“闻说鸡鸣见日升”虚写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 C、“ 浮云”代指奸邪小人,此处既是实写,也是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体现了诗人对他们的蔑视,抒发其胸怀改革大志的坚定信念。 D、全诗一二句奠定积极向上的感情基调,三四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蕴含哲理。(2)、本诗“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中的“不畏”用得极好,试分析“不畏”的妙处。 -
9、 综合性学习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某班正在开展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专题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列任务。以下是小明整理的二则关于“孝” 的故事。
郭巨埋儿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hé )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 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fi ) ,上云:“ 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黄香温席
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则扇父母之帷帐,令枕席清凉,蚊蚋(ruì)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qīn) ,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1)、思考下故事主人公的言行,当今社会谁的做法更值得我们效仿,符合“孝”的理念?说说你对于“孝”的理解。(2)、此次活动,小明心怀感恩,写出了下列句子,请你补充完整,把你对“ 孝 ”的理解表达出来。
孝的表达不必轰轰烈烈 ,它体现在平凡日子里 ,是默默的陪伴 。 它, , 。 -
10、请将下列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诗中流淌着情思,当诗意与诗情交融,透过文字,我们能体会不同诗人的心境。陈子昂登楼远眺,凭今吊古,“念天地之悠悠, (《登幽州台歌》),表达了独立于悠悠天地间的孤独寂寞;《望岳》中杜甫不吝笔墨,描绘泰山雄伟磅礴景象,借 , 一览众山小”抒发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青云之志;《木兰诗》中的 ,关山度若飞”,显出了木兰巾帼不让须眉的飒爽英姿;刘禹锡借环境之雅,表明“陋室不陋”: , 草色入帘青”(《陋室铭》);周敦颐巧妙地以莲喻人, “ 莲,(《爱莲说》),肯定了莲的高洁品质。
-
11、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用的 “很、都、最” 是副词,起修饰、限制作用;常用的 “和、或 者、而且”则是起连接作用的连词;而“自、对、往”之类的介词没有单独使用,需要跟名词或代词结合在一起组成短语使用。 B、相较于庆历年间出现的雕版印刷,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在制字、制版 及印刷方面更具优越性,而后木活字的出现,更是提高了排版效率,减轻了体力劳动。 C、“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内为之城,城外为之郭”和“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中“郭”的意思相同,皆为外城。 D、《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文不借助具体形象,以劝说的口吻鼓励人们相信生活,期待未来,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
12、阅读
漫山翠竹,( ),____着烽火岁月的记忆。它们挺立的身姿,是红军战士革命乐观主义的生动____,封山阻路,也( )不了它急着投入建设浪潮的意志,终将青山化作了人间锦绣;一双布袜,编织着军民鱼水情的温暖。针脚里盛满对未来的希冀,藏着往昔的艰辛,将革命战士与百姓的心紧紧相连;一间茅屋,让雷锋精神在边疆军民心中____,撑起了精神的苍穹……这份( )的家国情怀,如烈焰生生不息,更似江河( ),薪火相传于千秋。(1)、 依次填入文段括号里的词语,读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重重迭迭 摇撼 炽( chì ) 热 浩浩荡荡(dàn) B、重重叠叠 摇撼 炽( chì )热 浩浩荡荡(dàng) C、重重迭迭 摇憾 炽( zhì )热 浩浩荡荡(dàng) D、重重叠叠 摇憾 炽( zhì ) 热 浩浩荡荡(dàn)(2)、 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A、承载 写照 生根发芽 B、承受 写照 昙花一现 C、承载 刻画 昙花一现 D、承受 刻画 生根发芽(3)、文段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在以下横线处。针脚里盛满对未来的希冀,藏着往昔的艰辛,将革命战士与百姓的心紧 紧相连。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并按要求作文。
对于史铁生来说,那北海的菊花,是一缕芬芳;对于莫怀戚来说,一家四口散步的场景,是一缕芬芳;对于鲁迅来说,阿长买来的《山海经》,是一缕芬芳……
在你的记忆深处,也一定有那么一缕芬芳,温暖了你的时光,幸福了你的岁月,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不得出现错别字;②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文从字顺;③选材精准,突出细节描写和人物精神。
-
14、阅读
“爷爷,”小马儿把包子吃得差不离了,拉了拉老者的袖子,“咱们还得拉一趟,明儿个早上还没钱买煤呢!都是你,刚才二十子儿拉后门,依着我,就拉,你偏不去!明儿早上没有煤,看你怎样办!”
祥子呆呆的立在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老者一边走还一边说话,语声时高时低;路上的灯光与黑影,时明时暗。祥子听着,看着,心中感到一种向来没有过的难受。
(1)、联系原著,老者和小马儿最终的命运如何?(2)、选段中祥子“心中感到一种向来没有过的难受”,祥子为什么会难受?这对他以后的人生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3)、给《骆驼祥子》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男主人公提炼一个共同的关键词,并结合他们的经历阐述理由。 -
15、诗词对比阅读。
【甲】约客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乙】暮春即事
【南宋】叶采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诗歌
叠音词的使用
“闲”情探究
《约客》
示例:“家家雨”是说到处都在下雨,写梅雨覆盖地域广大。“处处蛙”是说到处都可以听到蛙鸣。这两句中叠音词的使用营造了梅雨时节雨声一片的特殊氛围。”
“闲坐小窗”与“闲敲棋子”中的“闲”情是否相同?请简声、蚌要分析。
《暮春即事》
请仿照示例,赏析“双双”和“点点”这两个叠音词。
-
16、文言文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星① , 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②苦茗③ , 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④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⑤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郑板桥《靳秋田索画之二》)
【注释】①没没墨墨:义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②啜:喝。③茗:茶。④仄:狭窄。⑤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
(1)、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吾德馨(品德高尚) B、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C、忽得十日五日之暇(空闲,闲暇) D、时有微风细雨(时间,日子)(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惟劳苦贫病之人
A、孔子云:何陋之有 B、而安享之人不知也 C、忽得十日五日之暇 D、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B、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C、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D、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甲文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强调“斯是陋室”,而结尾处作者却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表明自己态度一陋室不陋,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比较阅读甲、乙两文,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刘禹锡与郑板桥在性格和品质上有哪些相同点。 -
17、阅读
背 佬
①因为山路,因为鄂西盛产山路,我就出生在大山的褶皱里。
②居住在这里,多的是岁月沉重中的叹息,多的是武陵山脉褶皱中跳跃的生生不息的符号。【批注1:画线句极富深意,值得深入品读。】曲曲折折的山路就像弦,弹奏着人生苦痛和日月星辰的交响曲。大山里弯弯曲曲的路,路连着的千家万户,这些便谱成了一段段艰辛多难的乐章。背佬,无疑是乐章中最沉重的音符。
③背佬是乡里人对以背力为生的人的称谓,虽说语含轻视,但背佬依然乐呵呵地答应着。只要有人喊他们做活路,他们高兴得哪还有心思去计较什么称呼呢。
④我所熟悉的背佬姓向,他家木箱内还珍藏着一个“工作证书—一张皱巴巴的恩施地区印制并盖有宣恩长潭公社公章的“社会运力营运卡”。老向住在山上,我和他儿子是小学同学,我叫他向叔。
⑤向叔一家原先住在山上的一间茅舍里,40多年前,在前山后山,到处都是挖族打葛的人群。向叔在背力途中也顺便去挖蕨,抽空背着弄回来捶烂滤粉。那时一户人家一月粮食才十几斤,向叔说,父母总是把这点口粮留给他,父母却吃蕨粑粑,连蕨粑粑都没得吃的时候,全家人就只能吃草根树叶或是金黄色的观音土了。公社给每人每年就发三尺布票,衣裤袜被都在其中了。没有多的布料做鞋子,向叔从小到大就穿着爷爷打的草鞋风里来雨里走,草鞋虽经久耐磨,向叔照样穿不了几天,一个月要十多双呢。
⑥向叔27岁才找到媳妇,他岳父家比他家的日子还难过,向叔媳妇出嫁那天,一床棉絮就是嫁妆了,岳父在邻居家借了被单被面,三天后才还给人家。【批注2:本文重点讲述背佬向叔的故事,第⑥段却特意介绍向叔岳父家的情况,实属多余,删去更好。】
⑦向叔忠厚,做事舍得卖力,合作社领导信任他。往县城去的有十几支人力运输队伍,他担任其中一支的队长。回忆这段日子,向叔津津乐道的是,伙计们被他远远地抛在身后,他脚步轻快,永远走在最前头,从不偷奸耍滑。
⑧一次,背佬们在途中发现了一个生着重病的陌生人,这人出钱恳求背佬们抬他去医院。向叔二话不说,赶紧找了个地方把货物寄存起来,背起病人一路小跑。再晚一点送到医院,病人就不行了。向叔一分钱没要,只接过病者家属递过来的几瓢水,灌饱了肚子,又哼着自创的山歌上路了。
⑨在向叔背力走过的地方,他帮人捎带物品之类的事实在太普通了,只要提起背佬老向,大家背后都说他的好话。只要有活儿干,他就高高兴兴颤颤悠悠地上路,从不和人讨价还价……
⑩向叔真的老了,再也背不动了,也没有人再找他背力了。他的背驼成了一张弓,但步履之间还是那样稳健,做起农活来不比现在的年轻人差。风霜雪雨在他脸上刻下了密密麻麻的皱纹,如今他的耳朵背了,眼中没有了昔日的光彩,但眼神中却有着满足、友善和安详……
⑪在山里,不论坐在车上,还是走在山道上,我心里总也抹不去那些苦难的记忆,那悠悠的杵声,那一声声飞进白云里的“唉哟”。这道人生命运苦难缠绵的风景,终于从岁月的磨难和沉重的人文环境中解脱出来了。【批注3:背佬向叔凭借哪些品质将自已“从岁月的磨难和沉重的人文环境中解脱出来”?】
⑫背篓这原本熟悉不过的生活物事,现又变得渐渐陌生,仿佛随仿佛随着那一声声“唉哟”“唉哟”的号子走过山垭,淡出我的视界……(有删改)
(1)、“批注1”中的表述很有道理,请说说你对第②段画线句的理解(2)、你是否赞同“批注2”的观点?请阐述理由。(3)、请结合文本,回应“批注3”提出的问题。(4)、校刊《风华》征稿时将本文收录其中。你觉得本文放入下面哪个栏目最合适?请结合本文内容和主旨阐述理由。备选栏目:A.凡人不凡 B.历史长廊 C.人间万象
-
18、班级开展“我的语文生活”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拟写广告语】请为学校图书馆拟写一条倡导文明阅读的公益广告,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2)、【寻找最美对联】文文搜集了以下名胜古迹的对联,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副对联作简要赏析。
①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大明湖)
②华岳三峰凭槛立,黄河九曲抱关来。(陕西潼关)
③荆楚无双地,湖湘第一楼。(湖南岳阳楼)
我最喜欢(填序号),赏析:
(3)、【规范语言表达】你在街上看到某幼儿园门口的宣传语上写着“拖起明天的太阳”,想提醒园长阿姨修改上面的错别字,你该怎样得体地表达呢?我会对园长阿姨说:
-
19、小南所在的班级要举行诗词“飞花令”活动、为做好准备工作,他梳理了本册课本中的内容,请和他一起填写表格中的相关诗句。
飞花令
诗句
出处
情感
含“山”的诗句
会当凌绝顶,
①
杜甫《望岳》
志存高远
② ,
一山放出一山拦。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放眼长远
③ ,
闻说鸡鸣见日升
王安石《登飞来峰》
灵动峭拔
④ ,
⑤。
陆游《游山西村》
豁然开朗
含“花”的诗句
商女不知亡国恨,
⑥。
杜牧《泊秦淮》
忧虑痛心
⑦ ,
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
惜春留春
落红不是无情物,
⑧。
龚自珍《乙亥杂诗》(其五)
甘于奉献
-
20、下列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历史星空,因有众多的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他们中有为核武器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邓稼先;有锲而不舍地钻研古代典籍,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学者闻一多;有在长征时翻越峭壁,半夜寒气逼人也依然酣然人睡的红军战士……这类人,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因为有这些埋头苦干、拼命硬干、前仆后继的人,使我们拥有了和平幸福、民主平等的美好生活。
A、“事业”是名词,“钻探”是动词,依然”是形容词。 B、“而”是连词,为”是介词,“了”是助词。 C、“杰出人物”“翻越峭壁”“寒气遇人”分别是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 D、画线句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删除“使”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