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锦绣中华”书画展上,主办方展出一副对联的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请选配最恰当的一项下联(   )
    A、五千年盛世欣太平今日 B、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C、九万里中华创锦绣未来 D、十三亿尧舜建古国文明
  • 2、 语句中带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   ) 
    A、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要寄希望于风华正茂的年轻一代。 B、他才思敏捷。老师刚讲完一个重要知识点,就能触类旁通 , 灵活运用。 C、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是几代航天人群策群力、不懈奋斗的结果。 D、小李上进心很强,无论在工作中遇到什么难题,他都不耻下问 , 及时向领导请教。
  • 3、 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的作文水平进步了。 B、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增进了友谊。 C、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挤进了展览馆。 D、只要你为大家做好事,才会得到大家的信任。
  • 4、 词语中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wèi)      慷(gài)       暴露无疑 B、( léi)      偏(pǐ)        灯火通霄 C、射(bèng)     间(shùn)     独出心裁
  • 5、下面是两则关于“三星堆”的报道,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2月29日上午,几十万人“走”进三星堆综合馆的线上展厅,开启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开幕式。年10月,三星堆综合馆进行改造,原打算1月开放,结果因疫情而延期。博物馆很快调整方案,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开幕式。网友只要从微信推文《你有一展览开幕式邀请函,请查收!)中识别二维码,就可进入网上开幕现场。

        附:邀请函

     ①春天来了,三星堆的海常开得正好。②许多网友说,因为疫情不能莅临改造后的综合馆非常逋憾,③现在机会来了:三星堆即将举行综合馆“线上开幕式”,应邀各位网友在线光临。④大家只需在2月29日上午9点,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开幕式现场。⑤届叶能与大立人、青铜神树等文物见面,也能聆听重磅嘉宾海阔天空的讲座。⑥奉劝各位网友一定不能错过。

        (摘自四川观察,有删改)

    3月20日,超五星的三星堆又上折了!青钢神树、金色权枚、象牙这些新出土文物一经公布立刻“霸屏”,可谓是“沉睡三千年,再醒惊天下”。

    三星堆折出土物为何引发轰动? ____“多”和“奇”,它们不仅数量巨大,____多是旷世奇品,完整金面具、神树纹玉琮等器物,令专家们惊喜不已。____.它们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谜团。____象牙作何用途?如具为何多次出现?……相信随着新一轮考古工作的展开,这些古蜀文明的真相将会被一一周开。

        (摘自人民网,有删改)

    (1)、请给两则报道各拟写一则标题,注意表达的简明准确。(每则不超过15个字)
    (2)、甲文所附的邀请函,从语言得体和表意准确上来看,有四处错误,请将错误番号和修改后的内容填写在相应横线处。
    (3)、请联系上下文,在乙文空块处补写词语,注意语意的连贯。
  • 6、阅读下面文本, 完成8-11题,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国为奶奶一年四季都在那探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②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儿时我常爬上去,一天天地在那儿玩,妈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她又问。“对,在上头吃。”于是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但我全然沉浸在自己的欢乐中,不理会奶妈的殷勤。切奶一直举着,我终于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呢、“风卷起点点寒意,奶奶只是站在地上,一直站在老海宋树下,巴巴地望着我,守着我,

    ③春天,老海树摇动满树繁花,揉落一地雪似的花瓣。妈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不说下来帮帮?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吗这么累啊?”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

    ④夏天,老海寒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里找来丁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未的时候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上学也这么糊弄?”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我不敢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或者从老花镜上缘抬起了目光,或者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落叶纷纷。天还没亮,奶奶就起未主动扫院子,“刷拉——刷——”居都还在梦中,那时候她已经腰弯背驼。我大些了,听到声音赶紫跑出去说:“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3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见?”奶妈说:“不能那杯,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院子又去扫街了。

     ⑥我这才明白,曾经地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什么时候地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地说过:“得跟上时代。

    ⑦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外,瑟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无助地敲打着屋檐摩挲着窗棂渴求着室内氤氲热气一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的跟前:“这一段,你说说,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不耐烦地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就算都看懂了您就有文化了?”奶奶立刻不语,只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她终于抬起了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但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宋

    树的影子那儿留了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了无可慰籍的迷茫……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选自(史铁生散文》,有删改)

    (1)、文章结尾说“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为什么我会“永生痛悔”?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2)、文章删第②目,读来依然完整,作者为何写这部分内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3)、⑦画线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4)、本文追忆了作者与奶奶相关的往事,为什么以“老海树”为题?结合文章内容简要作答。
  • 7、浏览目录是阅读纪实作品的好方法。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的目录,哪两篇的顺序有误?请结合阅读体验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目录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                       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                       第八篇网红军在一起

    第三篇在保安                                 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

    第四篇一个共严党员的由来             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第五篇红星在西北                          第十一篇回到保安

    第六篇长征                                    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

  • 8、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关三位红军领袖的评价,哪一项匹配不当?请结合阅读体验,作出判断。
    A、朱德——他是坚忍不拔精神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 B、周恩来——他的自傲和热烈,虽不免有点朴野之感,可是他是十分的诚恳。 C、彭德怀——他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是一个大的滑稽家。
  • 9、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逐沙场匹马还。

    (1)、秋风、汉关、朔云、边月等组合在一起,除了点明时令、地点之外,还有哪些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作答。
    (2)、诗歌三四句处处写人却未见其人,下面哪一项表述更符合两句中的人物形象?请作出判断并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A、刚毅果断的主帅   B、英勇善战的武将  C、兢兢业业的文臣
    答:
  • 10、现众看吕伟的凌空一跳,觉得那精彩瞬间便是最美的风录:艾芙·居里记录居里夫人提取镭的过程,觉得那伟大的灵魂便是最美的风景:邵道元描写三峡山水,认为四季不同的自然风光便是最美的风景……只要你细细去品,总能发现你身边最美的贝录。

        请以“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袋、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11、阅读下而文章,完成各题

    美丽的颜色(节选)

    【法】艾芙·居里

        ①在这种分工中,玛丽选了“男子的职务”,做的是壮工的工作。她的丈夫在屋里专心做细致的实验。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

        ②桃独白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

    ③她写道:“我一次炼制20公斤材料,结果是棚屋里放满了装着沉淀物和溶液的大瓶子。搬运容器,移注溶液,连续几小时搅动熔化锅里沸腾着的材料,这真是一种极累人的工作。”

    ④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玛丽从前很天真地预料沥青铀矿的残漆里含有百分之一的镭,那个估计现在到哪里去了?这种新物质的放射性极强,极少量的镭散布在矿石中,就是一些触目的现象的来源,很容易观察或测量。最困难的,或者说几乎不可能的,乃是离析这极小含量的物质,使它从与它密切混合着的杂质中分离出来。

    ⑤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皮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他们之间的柔情和他们智力上的热情,把他们结合在一起:他们在这个木板屋里过看“反自然”的生活,他们彼此一样,都是为了过这种生活而降生的。

        ⑥玛丽后来写道:“感谢这种意外的发现,在这个时期里,我们完全被那展开在我们面前的新领域吸引住了。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我们的时光就在实验室里度过。在我们十分可怜的屋里笼罩着极大的宁静:有时候我们来回踱着,一面密切注意着某种实验的进行,一面谈看目前和将来的工作。觉得冷的时候,我们在炉旁喝一杯热茶,就又舒服了、我们在一种独特的专心景况中过日子,像是在梦里一样。

    ⑦“……我们在实验室里只有很少的几个客人。偶尔有几位物理学家或化学家来,或是来看我们的实验,或是来请教皮埃尔·居里某些问题,他在物理学的许多分支领域,是很出名的。他们就在黑板前谈话,这种谈话给人留下了清晰的记忆,因为它们是科学兴趣和工作热情的一种提神剂,并不打断思考的进程,也不抗乱平静专注的空气,这是实验室的真正气氛。”

    ⑧皮埃尔和玛丽有时候离开仪器,平静地闲谈一会儿,他们谈的总是他们所迷恋的镭,说的话由极高深的到机幼稚的,无一不有。

    有一天,玛丽像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怀着热切的好奇心说:“我真想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它的相貌如何。皮埃尔,在你的想象中,它是什么形状?

    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

    那天他们工作得很辛苦,照道理这两位学者此应该休息了。但是皮埃尔和玛丽并不总是照道理行事。他们穿上外衣,告诉居里大夫说他们要出去,就溜走了……他们挽臂步行,话说得很少。沿着这个远离市中心的街区的热闹街道,走过工厂、空地和不讲究的住房。他们到了娄蒙路,穿过院子,皮埃尔把钥匙插入锁孔,那扇门嘎嘎地响着(它已经这样响过几千次了),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

     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

    几个月以来使皮埃尔和玛丽入迷的的真相,实际上比他们以前天真地希望着的样子还要可爱。镭不只有“美丽的颜色”,它还自动发光!在这个黑暗的拥屋里没有柜子,这些零星的宝贝装在极小的玻璃容器里,放在钉在墙上的扳子或桌子上;它们那些略带蓝色荧光的纶廓闪耀着,悬在夜的黑暗中、

    “看哪……看哪!”这位年轻妇人低声说着。

    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话!玛丽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地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看孩子一样。

    她的伴侣用手轻轻地抚摸她的头发。

    她永远记得看荧光的这一晚,永远记得这种神妙世界的奇观。

    (1)、选文中居里夫人具有哪些精神品质?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2)、第二段画线句单独成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

    (3)、文章以“美丽的酿色”为题,有何妙处?请联系全文简赏析。
  • 12、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补写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2分)

    ①牧人驱犊返, (《对望》)

    , 谁家新燕啄春泥。(《饯塘湖春行》)

    ③春冬之时,回清倒影。(《三峡》)

    (2)、请默写颞(黄鹤楼》的前四句或王维《使至塞上》的后四句,在答题卡上先写出题目再按要求默写。
  • 1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____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啼,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鸣三声泪沾裳!”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頽,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 :同“缺”,空隙 B、虽乘奔御风 奔:奔跑 C、晓雾将歇 歇:消散 D、夕日欲颓 :坠落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
    A、疾也  我酌油知之 B、未复有能与奇者  择善者而从之 C、夏水襄陵   其一犬坐 D、春冬时  实是欲界仙都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A、总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聚集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响亮的声音,凄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B、总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凄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C、总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响亮的声音,凄凉婉转,声音非常绝妙。 D、总有高处的狼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聚集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凄凉婉转,声音非常绝妙。
    (4)、下列内容不属于两文都提到的是(  )
    A、猿鸟之声 B、晨昏之景 C、林木之态 D、琴瑟之音
  • 14、下列语句中没有请病的一项是( )
    A、西仔谈到,每次考前复习效率的高低和态度的认真与否,直接决定了最终成绩的好坏。 B、青春万岁,青春卜仅是一种砥砺前行、勇于当的精神状态,更是一个年龄阶段。 C、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西实教育处向全校发出了“安全文明从我做起”。 D、这次征文比赛,为爱写作的同学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还加大了同学们的写作水平。
  • 15、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他批改我们的作业时,总是一丝不苟地圈画出每处疏漏,连标点错误都不放过;面对课文中抑扬顿挫的情感,她总能深入剖析其中的动人之处,诠释得让人热泪盈眶:当有同学提出浅显的问题时,她也始终和颜悦色地引导同学思考,耐心解答。

    A、一丝不苟 B、抑扬顿挫 C、热泪盈眶 D、和颜悦色
  • 16、 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师谈到人生需要叻志,谈到要为国家做贡献。 B、日本根纸上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很奋然。 C、各个占位上热烈的掌声,激活了所有人的神经。 D、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她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
  • 17、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金(xīn)     要 (sài)     花(yīng)     锐不可(dāng) B、发(bān)     裁(zhòng)     雨(zhòu)     屏息声(liǎn) C、然 (qiǎo)    首(qiáo)    调(gēn) 摧枯拉(xiǔ) D、空 (líng)    雨 (zhòu)    对(jiào)    无消息(yǎo)
  • 18、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艾芙•居里《美丽的颜色》)

    你对“乐”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或者,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那些关于“乐”的经历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自拟题目,自选文体;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 19、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拓展人生的宽度

    郑伟钦

          ①沈括《梦溪笔谈》载:“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草。芸,香草也。”古人用芸草来保证藏书不被蠹虫蛀坏,还能留有幽幽清香,“书香”一词由此产生。古人如此藏书,体现了对书的珍爱。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

          ②那么,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读书让人知不足。

          ③知定力不足。“三天不读书,自感面目狰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本。事务繁忙心情烦躁之际翻开经典,能从里面感受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崇高信念。这一对比,更能发觉自己的渺小。现代生活忙忙碌碌、紧张劳累,这时候,书的“精神食粮”作用便得以体现。

          ④知才具不足。毛主席当年就告诫我们要有“本领恐慌”意识,要加强读书学习。习总书记也说:“前进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会不断出现,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的本领。”人的成长、成熟、成才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上升的过程。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更要求我们不断汲取新理念、新信息、新知识。

          ⑤读书无止境。勤于思考、善于解码,才能实现读得其所,学有所用。

          ⑥一贵在坚持,忌躁贵恒。一日无书,百事荒废。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读书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读书如锻炼,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就有了巨大差别。在坚持阅读中,我们能看到这个世界更多一点。

          ⑦二贵在系统,忌窄贵广,忌浅贵深。总有人说,读书到底应该注重量的积累还是深度的挖掘。在我看来,量的积累和深度挖掘不矛盾,可以并行不悖。我们既需要把书读厚,又需要把书读薄,前者就是“量的积累”,后者就是“深度挖掘”。初读一本书,免不了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见到一种观点,以点带面地联想,发散思维。这时就需要从古今中外寻找答案,一本书满足不了我们的求知欲,一类观点说服不了我们内心的想法。那么,书读多了,也就读广了。另外,也要兼顾深入挖掘。曾经有人在某名校进修时,每周都被要求阅读一本哲学著作,但到周末则要把哲学论文缩写成薄薄的两页,这样,渐渐地,所读过的哲学思想和意识理念自然会在脑海里留下印象。这就是“读薄”,是直达事物的本质的过程。

          ⑧三贵在应用,忌虚贵实。要善于将书本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实现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真正的阅读具有两个必不可少的维度,即反思与行动。读《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要求我们带着立身用权、廉洁奉公、求真务实的价值观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不断反思工作中是否有失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激励我们落实改革举措,切实为人民服务。

          ⑨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书香”一词表明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 B、第②段的作用主要是启下,和③④两段是分总的关系。 C、第⑦段中“把书读厚,又需要把书读薄”,一个是“量的积累”,一个是“深度挖掘”,它们并不矛盾。 D、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古今资料的使用,既有趣味性,又有现实性。
    (3)、文章第⑥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出一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4)、请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 20、【议论文阅读】

    匠心之道“守破离”

    刘根生

          ①一部《战争与和平》,草婴翻译了6年。他一生追求像原著一样的艺术标准,翻译作品始终遵从六道工序:研读原著、译文、读译文、请人朗读、交编审、打磨求“神韵”。连环画泰斗贺友直的作品被称为“把故事画活了”,生前却自称是个“大匠人”,“蜗居”闹市数十年,每日挥毫不止,在中国传统线描中融入西画写实造型方法,将线描艺术推向高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独具匠心,终而造诣精深,成其大器。

          ②匠心之道,看似无着处,实则有迹可循。有一本叫《匠人精神》的书,这样讲成为一流工匠的“守破离”: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破”,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离”。草婴和贺友直的艺术造诣,可说是对此生动的诠释。善于“守破离”,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③守,A。当年,法拉第要弟子每天记录实验结果,弟子觉得这事枯燥乏味没意义,不久就走了。后来,法拉第因电磁学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得殊荣,面对一事无成又找上门来的弟子,他说自己不过是把弟子认为没意义的事坚持了10年,在记下数千个“NO”之后,终于写下了一个“YES”。今天,有的研究者缺少坐“十年冷板凳”的决心和毅力,耐不了寂寞,稳不住心神。有的人在立项资助“诱惑”下,频繁转换科研“频道”,甲地优惠到甲地,乙地优惠又跑回乙地。心上长草“守不住”,飘移不定,又如何能把一件事干到极致?

          ④破,B。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要后人不能止步于临摹,而要学其神韵善突破。一种现象存在已久,学某某而安于做“小某某”或“小小某某”。如同“受过训练的跳蚤”,即使盖板已拿掉,也不会越过原有高度。没有“破”,“守”则成墨守成规,“离”则无从谈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前人技艺再高,也终究有局限性。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扬前人所长而补其短,方能在推陈出新中别开生面。

          ⑤离,C。当年,女科学家麦克林托克发现“跳跃基因”。因其“离经叛道”,同行骂她疯了。多年后,其成果才得到承认,她也因此获诺贝尔奖。“破”属于推陈出新,是横向进步;“离”属于颠覆性创新,是纵向进步。历史的高峰永无止境,“不日新者必日退”。多些颠覆性创新,才会有一个又一个“山外山、峰有峰”。对新发现应先察而勿先骂,宽容“离经叛道”,激励“异想天开”,为颠覆性创新批量出现营造优良土壤。

          ⑥“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匠心是精雕细刻和精益求精之心,是追求卓越不断超越之心,是破除成见不断创新之心。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

    《人民日报》)

    (1)、请把下列三句话放入文中A、B、C处。(填序号)

    ①意味着在突破和完善中超越。

    ②意味着在颠覆成见中寻求新发现。

    ③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

    A.   B.   C.  

    (2)、本文论证思路清晰,请按提示把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①用草婴和贺友直的事例引出论述的话题→②→③→④强调“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

    (3)、阅读③-⑤段,想一想下面这个论据放入哪一段比较合适,为什么?

    昔孔夫子领七十二弟子周游列国十余年,不舍不弃,不离不散。风霜雨雪没有停止他前进的步伐,电掣雷鸣没有摧毁他坚定的信念,饥饿贫寒没有熄灭他胸中的炽热,国君冷眼没有磨灭他克己复礼的意志。

上一页 84 85 86 87 8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