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人生前进需要动力,而人生动力可分为两类,一类为结果型动力,如目标、成绩、梦想、欲望、权益等等;一类为过程型动力,如兴趣、习惯、爱好、责任、信仰、爱国等等。
读了上述材料,你认为你的人生动力是什么?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有需要,请用“×××”代替。
-
2、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小题。
《西游记》第十四回,写孙悟空看到唐僧的包袱里有一顶花帽,便在师傅的诱导下戴上了。不过很快他发现上当了,因为这是一顶金箍,是观音菩萨交予唐僧专治顽劣泼猴的法宝。
《西游记》第一百回,孙行者却又对唐僧道:“师傅,此时我已成佛,与你一般,莫成还戴金箍儿,你还念甚么《紧箍咒儿》掯勒我?趁早儿念个《松箍儿咒》,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唐僧道:“当时只为你难管,故以此法制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岂有还在你头上之理!你试摸摸看。”孙行者举手去摸一摸,果然无之。
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谈谈你对悟空成佛之后,金箍自动消失的理解。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意境说也是中国文艺理论的重要范畴,它的影响,它的生命力不下于文气说。意境说最初只应用于诗歌,后来波及小说。废名说过:“我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所谓“唐人绝句”,就是不着重写人物,写故事,而着重写意境,写印象,写感觉。物我同一,作者的主体意识很强。这就使传统的小说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小说和诗变得难解难分。这种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这种小说的语言也就不能不发生变化。这种语言,可以称之为诗化的小说语言——因为它毕竟和诗还不一样。所谓诗化小说的语言,即不同于传统小说的纯散文的语言。这种语言,句与句之间的跨度较大,往往超越了逻辑,超越了合乎一般语法的句式(比如动宾结构)。比如:“老白粗茶淡饭,怡然自得。化纸之后,关门独坐。门外长流水,日长如小年。”(《故人往事·收字纸的老人》)如果用逻辑紧严、合乎语法的散文写,也是可以的,但不易产生如此恬淡的意境。
②强调作者的主体意识,同时又充分依赖读者的感受能力,愿意和读者共同完成对某种生活的准确印象,有时作者只是罗列一些事物的表象,单摆浮搁,稍加组织,不置可否,由读者自己去完成画面,注入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超越理智,诉诸直觉的语言,已经被现代小说广泛应用。如:“抗日战争时期,昆明小西门外。米市,菜市,肉市。柴驮子,炭驮子。马粪。粗细瓷碗,砂锅铁锅。焖鸡米线,烧饵块。金钱片腿,牛干巴。炒菜的油烟,炸辣子的呛人的气味。红黄蓝白黑,酸甜苦辣咸。”(《钓人的孩子》)这不是作者在语言上耍花招,因为生活就是这样的。如果写得文从理顺,全都“成句”,就不忠实了。语言的一个标准是:诉诸直觉,忠于生活。
③文言和白话的界限是不好分的。“一路秋山红叶,老圃黄花,不觉到了济南地界”,是文言,还是白话?只要我们说的是中国话,恐怕就摆脱不了一定的文言的句子。
④中国语言还有一个世界各国语言没有的格式,是对仗。对仗,就是思想上、形象上、色彩上的连属和对比。我们总得承认连属和对比是一项美学法则。这在中国语言里发挥到了极致。我们今天写小说,两句之间不必,也不可能在平仄、虚实上都搞得铢两悉称,但是对比关系不该排斥。比如:“罗汉堂外面,有两棵很大的白果树,有几百年了。夏天,一地浓荫。冬天,满阶黄叶。”如果不用对仗,怎样能表达时序的变易,产生需要的意境呢?
(摘编自汪曾祺《小说语言的诗化》,有删改)
(1)、从语言文字形式的角度讲,作者所说的诗化小说的语言有怎样的特点?(2)、在文章的第②段画线处,根据文意衔接一组句子,不适合放入的一组句子是( )A、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春风桃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D、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3)、文章第④段说“中国语言还有一个世界各国语言没有的格式,是对仗”,即“思想上、形象上、色彩上的连属和对比”,请任选一个类型并举一个例子。类型: 例子:
(4)、下面一段文字出自汪曾祺小说《受戒》,请结合文意分析其语言的诗意品格。“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支一支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
4、阅读下列文言选文,完成各题。
蝜 蝂
[唐]柳宗元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 , 卬①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②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节选自《柳河东集·蝜蝂传》)
【注释】①卬(áng):通“昂”。②踬(zhì):被绊倒。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又 好 上 高 极 其 力 不 已 至 坠 地 死。
(2)、把文中两个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行遇物,辄持取。
(2)人或怜之,为去其负。
(3)、文中的小虫蝜蝂有何特点?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4)、作为一则寓言故事,你认为“蝜蝂”有何象征意义?又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
5、阅读下列宋诗,完成各题。
琴 诗
[宋]苏 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1)、这是一首哲理诗。作者为强化说理,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
6、请以“春风”为中心词,写出含有“春风”意象的古诗词名句,要求上下两句都写出来。
-
7、根据提示填空。
“又双叒叕”是一个网络词语。该词汇一共叠加了十个“又”字,可据此猜测该词语表达的意思是(1);第三、四两个字的读音分别为:(2)、。
-
8、汉字的“人”字原为侧面站立的人形。以“人”为字根,通过组合变形,可以组成不同的字,而且和人的成长过程有关。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汉字。
(1)人在小的时候很听话,父母走到哪就跟到哪。这个字是。
(2)逐渐长大,自我意识增强,常与大人意见相左,出现逆反心理。这个字是。
(3)继续长大,逐渐理解父母、师长,接受教育,向善求变,真正成人。这个字是。
-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进行写作。
我们领略了让史铁生永生难忘的菊花,欣赏了莫怀戚一家充满温情的散步,沐浴了泰戈尔金色的阳光,躲进荷叶般母亲的怀抱……
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也一定经历过许多充满爱意的时刻,请以“记忆里的温暖”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写记叙文,立意自定。②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见闻,抒发真情实感。③叙述有中心,有条理,详略得当。④有生动细腻的描写,写人要写出特点。⑤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⑥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⑦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
10、为了更全面地了解鲁迅与孙悟空的成长经历,经典组探究了鲁迅人生道路与悟空取经道路中的三次“离”,请一起完成。
《朝花夕拾》
【附】《朝花夕拾》篇目:《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表2 悟空取经道路中的“离”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离”的表现
原来这猴子一生受不得人气,他见三藏只管绪绪叨叨,按不住心头火发道:“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惩般绪咕恶我,我回去便了!”
悟空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
大圣疼痛难忍,见师父更不回心,没奈何,只得又驾筋斗云,起在空中,忽然省悟道:“这和尚负了我心,我且向普陀崖告诉观音菩萨去来。”
离队
之因
打死了六个强盗,被唐僧训斥。
③
打死了几个贼盗,被唐僧赶离。
(1)、结合名著相关内容,填入图1、表2中①②③空缺处最正确的一项( )①所属篇目: ②离国之因: ③离队之因:
A、《藤野先生》 学医救国 真假美猴王,六耳猕猴打伤唐僧并抢走行李 B、《二十四孝图》追求新知 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误以为滥杀无辜 C、《琐记》 学医救国 三打白骨精,被唐僧误以为滥杀无辜 D、《范爱农》 追求新知 真假美猴王,六耳猕猴打伤唐僧并抢走行李(2)、结合图1与表2内容,在鲁迅和孙悟空两人中选择一人,说说他是如何在几次“离”的过程中逐渐成长的。 -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多年父子成兄弟
文/汪曾祺
①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
②父亲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是画家,会刻图章,画写意花卉。他会摆弄各种乐器,弹琵琶,拉胡琴,笙箫管笛,无一不通。他拉的是老派胡琴,弓子硬,松香滴得很厚,他的胡琴音色刚亮。胡琴码子都是他自己刻的,他认为买来的不中使。
③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是用染了色的绢糊的。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地飞上去,没有“肚儿”。用胡琴弦放风筝,我还未见过第二人。孩子们在屋里闷了一冬天,在春天的田野里奔跑跳跃,身心都极其畅快。他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状的小块,再一块一块逗拢,接缝处用胶水粘牢,做成小桥、小亭子、八角玲珑水晶球。桥、亭、球是中空的,里面养了金铃子。从外面可以看到金铃子在里面自在爬行,振翅鸣叫。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用西洋红染了色,上深下浅,通草做花瓣,做了一个重瓣荷花灯,真是美极了。在小西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瓜皮上雕镂出极细的花纹,做成西瓜灯。我们在这些灯里点了蜡烛,穿街过巷,邻居的孩子都跟过来看,非常羡慕。
④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我小时上学,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我小时字写得不错,他倒是给我出过一点主意。在我写过一阵《圭峰碑》和《多宝塔》以后,他建议我写写《张猛龙》。我初中时爱唱戏,唱青衣,在家里,他拉胡琴,我唱。学校开同乐会,他应我的邀请,到学校给我去伴奏。父亲那么大的人陪着几个孩子玩了一下午,还挺高兴。我们的这种关系,他人或以为怪。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⑤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我戴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下放张家口农村劳动,儿子那时从幼儿园刚毕业,刚刚学会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给我写了第一封信。我也只好赶紧学会汉语拼音,好给他回信。“文革”期间,我被打成“黑帮”,送进“牛棚”。偶尔回家,孩子们对我还是很亲热。我的老伴告诫他们:“你们要和爸爸划清界限。”儿子反问母亲:“那你怎么还给他打酒?”只有一件事,两代之间,曾有分歧。他下放山西忻县“插队落户”。按规定,春节可以回京探亲。不料他带回了一个同学。他这个同学的父亲是一位正受林彪迫害,搞得人囚家破的空军将领。这个同学在北京已经没有家,按照规定是不能回北京的。但是这孩子很想回北京,在一伙同学的秘密帮助下,我的儿子就偷偷地把他带回来了。他连“临时户口”也不能上,是个“黑人”,我们留他在家住,等于“窝藏”了他。公安局随时可以来查户口,街道办事处的大妈也可能举报。当时人人自危,自顾不暇,儿子惹了这么一个麻烦,使我们非常为难。我和老伴把他叫到我们的卧室,对他的冒失行为表示很不满。我的儿子哭了,哭得很委屈,很伤心。我们当时立刻明白了;他是对的,我们是错的。我们这种怕担干系的思想是庸俗的。我们对儿子和同学之间的义气缺乏理解,对他的感情不够尊重。他的同学在我们家一直住了四十多天,才离去。
⑥对儿子的几次恋爱,我采取的态度是“闻而不问”。了解,但不干涉。
⑦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⑧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选自《多年父子成兄弟》有删减)
(1)、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从绝顶聪明、很随和、关心“我”的学业等方面表现了父亲的性格特征,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 B、“我”与儿子之间的关系,虽偶有分歧但一直融洽,也进一步印证了父亲“多年父子成兄弟”这句话。 C、文中加点的两个“没大没小”意思不同,第一处是指无教养,不论辈分;第二处的意思则是平等民主。 D、文章有些描写虽然有损父亲的形象,但给人真实的感受,体现了本文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的特点。(2)、父亲被姑妈称为“孩子头”,文中哪些事例能体现这一点?请简要概括。(3)、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他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状的小块,再一块一块逗拢,接缝处用胶水粘牢,做成小桥、小亭子、八角玲珑水晶球。
(4)、文章开头“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有什么作用? -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与幸福之间,只差一只猫儿
文/村上春树
①上大学时,在夜里打工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小猫。
②一喊它,它便一边叫一边跟着走,一路紧追不舍,跟到了家门口,无奈只好给它一点吃的。猫咪就在家里住了下来。我并没有专门起名字,有一天听广播,说有个人养的猫不久前失踪了,名字叫彼得。于是想:“得了,就叫彼得吧。”
③彼得就这样生活在我家,长成了一只有点凶的小公猫。早晨肚子饿了,它就啪唧啪唧地拍打我的脸,不过一人一猫比较投缘,我们一起生活了好多年。
④只要和猫儿一起坐在午后的阳光里,静静地闭上眼睛,时间就会温柔而亲密地流淌过去。
⑤后来,我开了一家店,叫“彼得猫”。
⑥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夜里,我就把猫放在膝盖上,一边啜几口啤酒,一边写起了我的第一篇小说,这至今都是美好的回忆。经常有人问,为何您的作品总能让人感到温暖呢?也许,这应该归功于陪我写作的猫咪吧。
⑦我与安西水丸先生,常常因为书籍的装帧和插画合作,这种交往始于很久以前。但并非仅此而已,水丸先生长期住在青山一带,工作室也在那附近,一到晚间便经常在附近游荡,或是去酒吧喝上一杯。我也一直生活在以青山为中心的地域,时不时就会和他相遇。
⑧水丸先生是个非常热心的人。大约七年前我盖房子的时候,请他画和室的隔扇外加挂轴,他一口应承:“行,我来干。”于是他不辞辛苦,远道赶到我家,亲自动手磨墨,用毛笔画上了漂亮的富士山和鱼。
⑨然而,他一个人待在那间屋子里画隔扇时,一只大得像美洲狮的猫儿把他画的鱼当成了真的,冷不防“哇”地一声猛扑上去。水丸先生虽然身负重伤鲜血淋漓,却还是紧握画笔不放,坚持把隔扇画完。这当然是夸大事实的谎言,我家那只暹罗猫只是踱过去,兜了一圈,舔了舔爪子而已。
⑩水丸先生害怕猫狗,一定把那只暹罗猫看得像美洲狮一般大了。自那以来,我遇到好多人同我说:“听水丸先生说,您家里养了一只非常凶猛的猫,是不是呀?”我养的不过是一只娇小的、好奇心略强了点的猫。
⑪猫儿是神秘的。缪斯是我养的猫中最长寿的,它活了二十一年。
⑫有一天,我和猫咪一起躺着睡觉,缪斯就像人似的,也把头放到枕头上。我迷迷糊糊地闭上眼,刚要睡着,听见一个细小的声音在耳边嘀咕:“但是,那种事……”可是身边一个人都没有,只有一只熟睡的猫。
⑬我摇着缪斯的肩膀,让它醒来,猫被弄醒了。“那个,难道你刚才说了什么?”我认真地问。猫咪瞅了我一眼,打了个大大的哈欠,伸伸懒腰,摇摇头走掉了。我那时深深地感知到:“这只猫一定在隐瞒着什么。”
⑭世上绝大部分的猫我都喜欢,不过生活在这世间的猫儿当中,我最喜欢上了年纪的大母猫。我和那只猫咪一起生活,是在六七岁,刚刚升小学的时候。它的名字叫“缎通”。
⑮它有毛茸茸的毛、肥嘟嘟的后脖颈、凉凉的耳朵 , 喉咙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 , 像夏末的海浪声。
⑯当猫咪躺在洒满阳光的廊子里睡午觉时,我喜欢在它身边“咕咚”翻身一躺,闭上眼睛,将所有思绪从脑袋里赶出去,嗅着猫毛的气味,感觉自己也变成了猫的一部分。
⑰我们从猫咪身上学到,幸福是温暖而柔软的东西,幸福也许就在身边,不在别处。
⑱假如没有猫,这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呢?大概就没有“彼得猫”,没有《挪威的森林》,也没有《毛茸茸》了。“如果有一天早上醒来,发现猫不见了,我的整颗心都会是空荡荡的,养猫与读书对我而言,就像我的两只手,相辅相成,编织出多彩的生活。”
(1)、请根据提示,梳理文章脉络,填写下表。第一只猫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称呼
彼得
(1)
缎通
性情
(2)
神秘
温暖
与猫生活
饿了它就拍打我的脸:和猫享受午后时光;把猫放在膝盖上,一边啜啤酒,一边写小说,我们比较投缘,一起生活了好多年。
我和猫咪一起躺着睡觉,听见说话,我怀疑是它说的。
(3)
(2)、请从词语角度分析划线句的表达效果。它有毛茸茸的毛、肥嘟嘟的后脖颈、凉凉的耳朵,喉咙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像夏末的海浪声。
(3)、标题“我与幸福之间,只差一只猫儿”有什么含义?(4)、郑振铎与养的三只猫的感情几经波折,以致最后永不养猫;村上春树也养了三只猫,却都收获了幸福。请你结合这两篇文章和生活实际,谈谈人与动物相处的启示。 -
13、诫子书
【三国】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B、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C、君与家君/期/日中 D、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将复何及 及其家穿井 B、静以修身 投以骨 C、夫君子之行 得一人之使 D、意与日去 意暇甚(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都要“静”,修身须静,学习须静,获得成就取决于静。 B、“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劝诫儿子要安平乐道,不要为穷困的生活悲哀,只要坚持学习,就会有成功的一天。 C、“学须静也”中的“学”不单是指学习,更多指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静”也不是单纯的宁静,还包含着淡泊名利的意味。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是从反面来说明“淡泊”“宁静”的重要性,通过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4)、翻译下面句子。(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
14、班级即将举办一场“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实践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1)、[问卷调查析现象]下面某小组是对班上50名同学进行的“中学生网上交友情况”问卷调查统计,根据表格内容,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调查项目
人数
喜欢网上交友
30
了解网友真实身份
18
有过被网友欺骗的经历
22
A、大部分同学喜欢网上交友。 B、多数同学在网上交友时不了解网友的真实身份。 C、有超过一半的同学有过被网友欺骗的经历。 D、网上交友存在一定的风险,同学们应该谨慎对待。(2)、[诗文名句话友情]在搜集关于友情的古诗词环节中,李红同学搜集了以下诗句,哪一项与主题不符(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3)、[自我介绍结友情]下面是赵佳同学的自我介绍,其中有两处不得体的地方,请你帮他修改。
【甲】我自小热爱国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乙】希望能和有绘画特长的同学一起练习,相互欣赏,点评彼此的拙作,共同提高大家的技艺。
【甲】句:将改为;【乙】句:将改为。
(4)、[高歌一曲赞友谊]串词是在活动中,主持人把前后节目恰到好处地联系在一起的关键性词语。根据活动安排,同学们自我介绍后,全班齐唱《友谊地久天长》,请你为此环节写几句串词。
-
15、名篇名句默写。
(1)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
(2) ,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5)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以“ , ”的开篇,刻画了一个内心燃烧着为国守边志愿、不以衰老自弃的诗人形象。
(6)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不但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而且蕴含着新事物都是从旧事物中孕育而生的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
-
16、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一些称谓可以代表年龄。例如:“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知天命”指五十岁,“耳顺”指六十岁。 B、在《汉语大辞典》中,涉及“狼”的词条几乎为贬义,如“鬼哭狼嚎”“狼吞虎咽”“声名狼藉”“引狼入室”“前怕狼后怕虎”。“恶狼”形象在农耕文明中深入人心。 C、寓言一般篇幅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的主人公只能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D、《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由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我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①所吃的蔬果( )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② , 都是极其鲜美可口③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④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鲁迅《朝花夕拾》小引节选)
(1)、下列对语段中加点词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①名词 ②动词 ③形容词 ④代词 B、①名词 ②代词 ③形容词 ④动词 C、①代词 ②动词 ③名词 ④形容词 D、①代词 ②名词 ③形容词 ④动词(2)、依据文段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句中“蛊惑”的意思是用欺骗引诱等手段使人心意迷惑,故“蛊惑”在本句中的感情色彩是贬义,表达作者对故乡的不喜欢。 B、文中括号中应填入的标点符号是冒号。 C、将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是:他们难道不是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吗? D、本段小引节选文字,其实交代了作者的心理感受,以及写作《朝花夕拾》原因,即表明要回忆少年时光。 -
18、将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有人总结说,不同的地理特征,养育了不同的子民,形成了不同的民风,巴人朴实率真,强悍劲勇;蜀人柔性温和,聪明多智。
②而遂宁位于蜀地与巴地的地理节点上,夹蜀雨带巴风,不同气质的巴文化与蜀文化,数千年间在遂宁碰撞与交融,深远地影响到遂宁人的集体气质。
③遂宁是古之巴蜀交汇之地。
④“巴”的古义为“吞噬大象的巨蟒”,中心区域为今之重庆、川东,“巴”多有名山大川;“蜀”之古义为“葵中之蚕”,主要地理位置涵盖四川盆地西部平原地区,“蜀”,广为平畴浅山。
⑤所以,遂宁人身上的气质不仅有蜀文化的温和平顺,也有巴地的豪悍、刚烈。
A、③④①②⑤ B、③④②①⑤ C、①③④②⑤ D、③④①⑤② -
19、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分餐制能避免疾病不通过餐具传播,也方便个性点餐、合理搭配,减少浪费。 B、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推出线上游览活动,让无法亲临现场的人也能“走进”武侯祠。 C、国家铁路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力争到202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6.5万公里以上。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圣莲岛的荷花尤其特别引人注目,游人不由得驻足欣赏。
-
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讲的这个探险故事骇人听闻 , 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 B、全红婵和陈芋汐经常在一起讨论技术细节,训练和比赛都精益求精。 C、近几年来,打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旗号的各种培训出现了杞人忧天的趋势。 D、电信局的收费多样化,既能按月收费,又有定制的包年套餐,大家各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