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情境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宝箴寨位于武胜县农林乡方家沟村,被称为“国内罕见、蜀中第一”的军事要塞。据史料记①(zài),宝箴寨始建于清宣统三年秋,占地15000余平方米,寨子依②(bàng)着群山而建,既有闽南团城建筑风格,又有江南民居特色。因此,古③(pǔ)的宝箴寨在阳光的④映衬(yìn chèng)下更显得庄重典雅,仿佛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A、 B、 C、 D、
  •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每一片落花都承载着一份情感。“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心中的“落花”承载着对友人的真挚情谊;“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心中的“落花”承载着对国家的拳拳忠诚;“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史铁生心中的“落花”承载着对母亲无尽的思念。

    你心中的“落花”又承载着怎样的情感呢?请以“落花时节又思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得抄袭、套作。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信息。

  •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24年8月20日,基于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改编而来的某款国产游戏横空出世,该游戏发布即火爆全球。该款游戏共有两个结局。

    结局一:玩家扮演的天命人经历重重挑战,战胜了石猴及大圣的残躯。大圣的身体消散,化为一只金箍。天命人戴上金箍后,继承了悟空的意志,成为了新一代的齐天大圣,并承担起孙悟空未竟的事业,继续西行取经的征程。

    结局二:玩家扮演的天命人与二郎神战斗,并最终战胜二郎神及其召唤的四大天王。天命人拿回了大圣的所有智慧和记忆,但是没有选择戴上金箍,也没有选择承担起孙悟空未竟的事业,而是选择以自己的方式去诠释自由与独立的真谛。

    两种结局,代表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如果你是游戏中的天命人,你会选择哪个结局呢?请结合《西游记》原著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晴空一鹤

    戴伟华

    ①刘禹锡《秋词》为传世名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特别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一句,不仅引出了秋天的壮丽景色,也象征着诗人的诗情与志向随着白鹤的飞翔,冲向了高远的天空。值得一提的是,晴空一鹤之“鹤”,并非古典诗歌中的泛化意象,而是确有所指。此鹤“有名有姓”,在刘禹锡的“朋友圈”中人所共知、无人不爱。

    ②鹤为宠物,在唐代文人雅士间颇为流行。例如唐代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仕女在赏玩鹤与犬,鹤处在突出的位置。大和七年(公元833年),刘禹锡为苏州刺史时,寄鹤给白居易,白感动作诗以谢之。白已有两只鹤,刘为何还要寄鹤给他?原来,白居易的两只鹤,有一只已应裴度之请,送给裴度了。刘禹锡记着这事。

    ③宰相裴度求鹤的理由是“予西园多野水长松可以栖息”,如诗中说“且将临野水,莫闭在樊笼”。裴度养鹤于西园通野水的池塘中,喜欢听鹤在松间惬意地吟唱。

    ④白居易与鹤感情甚深,能送鹤给裴度确实是割爱之举,但在《送鹤与裴相临别赠诗》中却劝鹤不要犹豫,“的应胜在白家时”。这在当时诗人圈传为佳话。刘禹锡也作诗云“朱门乍入应迷路,玉树容栖莫拣枝”,祝贺鹤入朱门,也劝慰白居易。白居易能掂量出轻重和情谊,以诗作谢:“殷勤远来意,一只重千金。”

    ⑤时人咏鹤,角度并不同,大致在步姿和叫声,比如张籍《和裴司空以诗请刑部白侍郎双鹤》“徘徊幽树月,嘹唳小亭风”,欣赏仙鹤在树间月下优美的步姿和小亭旁的鸣叫声。刘禹锡也欣赏其“徘徊”之姿与“嘹唳”之声,但更欣赏其云外远情。《鹤叹》诗云:“徐引竹间步,远含云外情”,这一点与白居易有共识。

    ⑥除了“云外情”,刘禹锡另有“青云意长在”“今朝放鹤且冲天”,同样赞美了鹤的高洁与向往高远的精神追求。

    ⑦“吟君洛中作,精绝百炼金。乃知孤鹤情,月露为知音。”这是刘禹锡的另一首诗。此处的“孤鹤”,可不是诗文中常用的意象,而是实指白居易从苏州带回的两只中的一只,因其中一只在裴度家放养,“双鹤”变成了“孤鹤”。

    ⑧在“朋友圈”中,故事继续讲。大和八年(公元834年)刘禹锡任汝州刺史,作《郡内书情献裴侍中留守》诗,仍在说“心寄华亭一双鹤,日陪高步绕池塘”。鹤的故事余音绕梁。

    ⑨从宝历二年(公元826年)白居易携鹤而归,到大和七年(公元833年)刘禹锡寄鹤给白居易,围绕双鹤到独鹤,应讲了多少故事,写了多少诗!仅从留下的诗作,就可以看到这个以鹤为媒的“朋友圈”在当时的影响。而他们个人又从中获得多少快乐,激发了多少写诗的灵感,许为“知情”“知音”,这才是最重要的。

    ⑩《秋词》当写于大和年间“孤鹤”时段,“晴空一鹤”与“云外情”壮怀一致。鹤是具体的,或是白家鹤,或是裴家鹤。“便引诗情到碧霄”之“诗情”,就不仅指刘禹锡自己,也应包括白居易、裴度等诗友。刘禹锡写鹤的方方面面较多,但最钟情的是这只一飞冲天、情志高远的“晴空一鹤”,这正是《秋词》的独特之处。借由此诗此鹤,我们可以了解当时诗人的生活和交际。

    (选自2024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③段划线句。

    裴度养鹤于西园通野水的池塘中,喜欢听鹤在松间惬意地吟唱。

    (2)、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鹤在当时诗人的生活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刘禹锡《秋词》中“晴空一鹤排云上”的“鹤”,并不是确有所指,而是古典诗歌中的泛化意象。 B、白居易与鹤感情很深,却能将鹤送给裴度,这充分体现了白居易的大度和他对友谊的珍视。 C、鹤是刘禹锡等人“朋友圈”的媒介,刘禹锡、白居易等人围绕鹤讲了很多故事,写了很多诗。 D、刘禹锡与张籍志趣相同,不仅欣赏鹤的“徘徊”之姿、“嘹唳”之声,而且更欣赏鹤的云外远情。 E、鹤带给刘禹锡他们许多快乐,鹤激发了刘禹锡他们的写诗灵感,鹤让他们许为“知情”“知音”。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母亲的额头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繁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④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爱。

    (有删改)

    (1)、请说说标题“母亲的额头”的作用。
    (2)、请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

    (3)、第⑥段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并谈谈你对“永恒的爱”的理解。
  •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把等多种感官结合在一起,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融为一体,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2)、《夜上受降城闻笛》和《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都涉及到了军旅生活,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其中,意将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狼仍       从:跟从 B、暇甚       意:神情、态度 C、一狼其中       洞:洞穴 D、意将入以攻其后也       隧:从通道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后狼止前狼又至       学时习之 B、而两狼并驱如故       知者不如好之者 C、刀劈狼首       静修身 D、其一犬坐前       非得一人井中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文中“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并驱如故”可以看出狼贪婪凶残的本性。 B、面对困境,屠户最初“投以骨”,可看出他的怯懦及侥幸心理,但他最终选择“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又可见他的勇敢。 C、本文结构紧凑,情节曲折生动,作者详细地为我们讲述了屠户遇狼、御狼、惧狼、杀狼的过程。 D、本文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屈服妥协,不能抱有幻想,只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4)、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 8、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世间万物美不胜收。你可知那普普通通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从古至今都是文人墨客情感的寄托。“ , 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笔下的山水,是他冲决罗网、勇往直前的少年意气。“ , 小桥流水人家。”此情此景,怎不叫马致远心生思乡之愁?望着河水滚滚东流,日夜不停,孔子感慨道:“。”夜雨绵绵,凄冷孤苦,陆游用“僵卧孤村不自哀,”来抒发自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面对同样的夜雨,李商隐则用“ , 却话巴山夜雨时”来寄托自己对相聚的渴盼。海上一轮红日在残夜中冉冉升起,江边的春意悄然追随旧岁而来,面对此情此景,王湾不禁写道:“。”

  • 9、对联由两个互为对仗的语句组成,要求结构一致,词性相对。小安同学准备写一副对联来宣传内江,请你根据“一路、争创、甜城、蜜炼、沱江、万象”等备选词语,帮小安完成下联。

    横批:魅力内江

    上联:笔绘大千世界

    下联:

  • 10、请根据以下材料,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钟灵毓秀,天造地设——魅力内江。九曲十一湾水道,三百里唯美江景;碧水如诗,青山如黛,内江是一匹如画锦缎。碧血丹心“孔子师”、官吏楷模“二宰相”、文脉昌盛“三状元”、国画大师张大千、新闻巨子范长江,内江是一方人文沃土。内江曾经盛产甘蔗、蜜饯,浸润出内江的“甜美滋味、甜美佳人、甜美生活”,“甜城”的美誉蜚声中外,内江是一段甜美历史。一江带水,四通八达,资源富集,物产丰饶,让这里宜商、宜业、宜居、宜游,内江是一座未来新城。

  • 1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①漫步于隆昌古宇湖畔,耳际传来古宇湖的轻音,那是候鸟的欢唱与清风的应。湖面仿佛清幽的眸子,没有北方大漠的粗 , 只有青山的翠与蓝天的远。徘于千年的古驿道,斑驳的石板见证了隆昌昔日的繁荣。信步于云顶寨,古老的城墙下,树丛莽莽榛榛

    ②于重龙山巅,俯瞰资中。遥见白云湖湖面浩缈 , 翠色点缀着碧波,九天灵禽飞渡。谷田坝的晨曦在雾霭中微露,岚光晴向日边开,尽显安详静谧。跳蹬河暮影婆娑,野花肆意绽放

    ③行走在东兴大千园内,山翠水缓,草绿树茂,听鸟鸣声声,那原本疲倦不堪的身心,顿感轻松。小池中色彩各异的游鱼,目空一切,安闲自在。城外山青水绿,沃野千里,幸福的农家人正争先恐后地将梦想镌刻在大地上。在天冬种植基地内,数万亩天冬一望无垠 , 犹如缓缓打开的画卷,描绘着来年的丰收。

    ④威远石板河一石成底,托起浅浅清流,两岸奇峰相对,林木森森。初夏的骑龙坳群峰俊秀、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是个游玩的好时节。“百里来龙俩母分,蜿蜒飞架半天云”,俩母山双尖挺秀,众山环列,山间苍松翠柏,迎风轻拂。葫芦口水库湖面烟波苍茫,天水相连,恰似一幅绝妙的泼墨山水画。

    (1)、第①段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hé) B、(kuáng) C、(huái) D、莽莽榛榛(zhēng)
    (2)、第②段中加点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浩缈 B、雾霭 C、安详 D、绽放
    (3)、第③段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疲倦不堪 B、目空一切 C、争先恐后 D、一望无垠
    (4)、第④段中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威远石板河一石成底,托起浅浅清流,两岸奇峰相对,林木森森。 B、初夏的骑龙坳群峰俊秀、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是个游玩的好时节。 C、俩母山双尖挺秀,众山环列,山间苍松翠柏,迎风轻拂。 D、葫芦口水库湖面烟波苍茫,天水相连,恰似一幅绝妙的泼墨山水画。
  • 12、屈原、陆游、欧阳修、杜甫、辛弃疾、苏轼都在参选今年的“感动中国十大历史人物”,请你任选一位,为他撰写600字左右的个人介绍。

    要求:题目自拟,内容包括事迹介绍、人物评价等方面。

  • 13、请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选题一:在《明代小说四大奇书》一书中,作者认为宋江“明显是一个软弱不济之人”。你是否认同这一说法?请从《水浒传》中概括出至少两个支持你观点的事件。

    选题二:鲁迅评论吴承恩《西游记》“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你认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四人中,哪一个最富有人情味?请联系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 14、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郑伯克段于鄢

    ①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②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③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④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⑤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⑥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

    ⑦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有删改)

    (1)、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B、狙公卒馁而死。 C、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D、段不弟,故不言弟。
    (2)、先秦诸子召开一场学术思想座谈会,根据甲、乙、丙三则发言内容,推断依序应是何人的主张,正确的一项是(     )

    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我们应该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乙:我不求富贵利达,不做自欺欺人瞒心昧己的丑事,无须装成一副伪善者的面孔。

    丙: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其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迎刃而解。

    A、韩非子/孟子/老子 B、孔子/荀子/老子 C、韩非子/荀子/庄子 D、孔子/孟子/庄子
    (3)、根据上文完成以下两个题目。

    (1)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翻译成现代汉语)

    (2)请分析文中你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

  • 15、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小题。

    齐威王使田忌救赵。初,孙膑与庞涓学兵法。庞涓仕魏为将军,自以能不孙膑,乃召之。至,则以法断其两足而黥之,欲使终身废弃。齐使者至魏,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者。齐使者窃载与之齐。田忌而客待之,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于是威王谋救赵,以孙膑为将,辞以刑余之人不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辎车中,坐为计谋。

    (1)、上文选自《资治通鉴》,与《左传》同属体史书。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孙膑与庞涓学兵法       (2)自以能不孙膑

    (3)田忌而客待之       (4)辎车中

  • 1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观书有感(其一)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对诗中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鉴:镜子 B、渠:水渠 C、那:怎么 D、为:因为
    (2)、此诗被认为富于理趣,请具体分析。
  • 17、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诗格与人格

    ①清朝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诗品出于人品。”法国的布封说:“风格即人。”说法不同,却是一个意思,即_____________

    ②唐朝诗人王维有个弟弟叫王缙,不仅写诗略有才名,就是书法也很有一套,按说在名望上应该是与乃兄“不相伯仲”的。无奈此人贪财好货,一味朝钱眼里钻,其格调就远不能与王维相比了。据说有一次有个人送润笔费给王缙,走错了门,闯进王维家里,王维不屑一顾地说:“大作家在那边!”弄得那人扫兴而去。兄弟不同道,信誉也就自然有别了。

    ③唐朝还有一位诗人元稹,诗也是作得极不错的,白居易对元稹的诗才一向很看重,但在晚年,两人在为人处事上就有点分道扬镳了。白居易为了远避牛、李党争旋涡,51岁便告退闲居洛阳,元稹却仍在朝上爬,勉强弄了顶知制诰的乌纱帽。可惜这官儿是从宦官手里得来的,便不免遭到人们的鄙视。一次,同僚们在一起吃瓜,元稹也挤进来凑热闹,恰好有只苍蝇飞来,有人便挥扇驱蝇,说:“这东西是从哪里来的?”

    ④诗是诗人心灵里真实感情的流露,诗的光彩是诗人思想情操光彩的折射。试问,屈原假如没有一片爱国的火热衷肠,能写出囊括宇宙的《天问》吗?杜甫如果没有忧国忧民的情怀,能够“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吗?同样,但丁如果不参加反对教皇、要求独立的斗争,能写出《神曲》,成为“第一位现代诗人”吗?裴多菲如果本身不是勇士,能够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剑与火的战歌吗?

    ⑤当然,A宇宙之大无奇不有,B如果要在古今诗坛上找一两个亵渎诗神的小丑,C也不是难事。但正如刘熙载所说的“且有混茫之人,而后有混茫之诗”。秦桧、阮大铖直到汪精卫之流,何尝没有东涂西抹,附庸过“风雅”呢?但他们那些东西在文学史的天平上究竟有多少分量?

    ⑥法国著名哲学家狄德罗说得好:“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密友。你要当作家、批评家吗?请首先做一个有德行的人。”我愿意在这里补充一句:你要当诗人吗?请首先锻炼好自己的品德,砥砺好自己的情操,塑造好自己的灵魂。否则,纵然绞尽脑汁,吟出两句半诗来,也会因为你人格的卑俗而贬值的。

    (1)、王维,字 , 他的作品被苏东坡誉为“”。
    (2)、第③段“这东西是从哪里来的?”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3)、根据文意,第①段所填句子为:“即”(20字以内)
    (4)、与第②段中“兄弟不同道”的“道”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尊师重道 B、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C、任重道远 D、志同道合
    (5)、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是一个多重复句,第一层应划分在句之前。(填字母)
    (6)、以下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人品好,诗品方能好;人品不好,必然写不出好诗。 B、要写出好诗,首先要做有道德的人,否则将会事与愿违。 C、树立崇高的思想感情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 D、本文的中心是人品不好,写出的诗在文学史上也没有分量。
    (7)、依据本文的观点,另举一例并阐述你对诗格与人格的理解。
  • 18、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描述了气候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森林消失和沙漠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的地区;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疾病向北蔓延,将使欧洲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在英国,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东部的某些地方可能变得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另外,一些河流水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将是地球上数以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侵蚀、海岸线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②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这一预测是以近年来气温升高的现象和温室效应为依据的。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可以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使大气层保持一定的热能。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当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地表气温就相应升高。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全球气温将为零下40℃,而现在全球平均气温为16℃。科学家们预言,人类如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比1850年工业革命时增加一倍。

    ③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④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我们必须树立全球共同性的大气环境观念,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爱护头顶的这片蓝天。

    (1)、下列对“温室效应”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指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能够接受阳光的一定的密闭空间中所产生的一种保温效应。 B、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剧增以后,又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从而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C、指在接受阳光的密闭空间中能够影响地表气温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 D、指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通过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在特定密闭空间中产生的保温效应。
    (2)、根据原文,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最严重的一项是(     )
    A、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导致不少地区沙漠扩大,疾病流行。 B、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一些地区会因为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 C、数以万计的人因海岸线受侵蚀、海岸线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D、台风频频袭击,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洲是受全球变暖影响最广的地区,人类如果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那么非洲因此而受益的面积也将最广。 B、一旦人类能够控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那么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台风将远离日本。 C、为避免增加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些科学家主张用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可见使用核燃料会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D、假如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降低,全球气温就有可能持续降低,人类也许将面临一场全球变冷的挑战。
  • 19、分析以下诗句中包含的哲理。

    (1)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20、下列标点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扫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呢。” B、“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C、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D、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
上一页 664 665 666 667 66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