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真缔 苍海桑田 消声匿迹 B、惬意 抑扬顿错 侧隐之心 C、娴熟 既往不咎 忍俊不禁 D、必竟 五彩斑斓 黯然神伤
-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毗邻 窠臼 粗犷 里弄
A、pí cháo kuàng nòng B、pí kē guǎng lòng C、bǐ cháo kuàng lòng D、bǐ kē guǎng nòng -
3、按题目要求填空。
(1)蒹葭萋萋,。(《诗经··蒹葭》)
(2)晴川历历汉阳树,。((作者)《黄鹤楼》)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实写孙权年少有为的诗句是: , 。
-
4、以“_________的魅力”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中不得现你所在的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
5、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现代生活,密码与我们紧紧相随。微信登录,手机开机,银行取款,甚至进入楼道都需要密码。其实用密码的地方远不止这些,成功有它的“密码”,走进朋友的心需要“密码”,与父母的沟通也得需要正确的“密码”……
请以“密码”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
6、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馀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恶。”金有馀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去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众人七手手八脚将他扛抬了出来,在贡院前一个茶棚子里坐下,劝他吃了一碗茶,犹自索鼻涕,弹眼泪,伤心不止。
(1)、文段选自 , 这部讽刺小说是清代小说家的著作。(2)、选段中众人认为周进“撞死在地下”是“中了恶”,你觉得他们说的合理吗?请结合相关篇章内容阐述理由。 -
7、阅读回答问题。
等待父亲
吴晓乐
①小时候,父亲经营物流业,专门运送高价镜片。这考验驾驶的技术,得竭力减少路面颠簸造成的影响。我时常央着父亲,送货时把我带上。父亲把我置于副驾驶座上,沿途介绍路标上文字的意思,也跟我分享他对于汽车的见解。几个月下来,一晚,他牵着我去见朋友,我们被安排到户外的位置,我对着马路上疾驶而过的车辆指指点点,福特、奔驰、丰田、奔驰、大众、本田……父亲的朋友们不可置信,抚掌而笑。我成了他们的余兴节目,大家都口耳相传,吴桑有个聪明的女儿。有时长途运输,父亲把我置于后座,他要我表演幼儿园习来的歌曲,我又唱又跳,然后我一如父亲所料想的,睡倒在他为我铺垫的棉被与枕头上。
②十岁前后,父亲住进了壳里。他的积蓄被一位挚友倒光了,母亲忧愤地走进银行解了我跟弟弟的长年定存,那是她盘算要给我们日后留学用的。那段时光,我们跟父亲的对话如同船舶上的卫星电话,信号断续且不清,只留下带电微粒钻过耳蜗时的广泛疼痛。没有人知晓父亲在壳里运算着什么心事,健谈成了寡言,热情成了冷漠,爱成了漠不关心。他把自己藏得很深。我知道我失去了那个握着方向盘坚定驶向目的地的父亲。我失去了那个会因为我的载歌载舞而奋力鼓掌的男人。我们失去了共通的语言。
③过了一段时日,父亲才重回职场,有时他是个出租车司机,有时他是个大楼管理员,神采从他的眼中逸散了,他成了个被彻底驯化的劳动阶级,咬紧牙关却也不解世事,遭遇了卑劣的资方处遇,也缄默承受。仿佛他早已在心底预习过无数次,当他先把自己给贬低了,他就能承受别人对他的漫不经心、视若蝼蚁。我时常感受到他在家里,但他也不在家里。
④直到十五岁那年,我沉迷起网络游戏与言情小说。父亲步出了壳,尝试拾回我们曾熟稔的语言,但他太久没对我开口了,他忘了那个曾经瘦小得能卡在后座传动轴上方的女儿,一眨眼长大了,他再也不能不问是非地夸她可爱,或者请这个女儿来一首歌。须臾,父亲爆发出一连串咒骂,骂我不知学生的本分,我也反讥回去,暗示先从本分中离场的人绝对不是我。父亲给我堵得哑口无言,忧愁地瞪着我。我以为复仇了,我会感到舒适,并不,复仇是真的,我换到的成就却是空的。
⑤让一个你也爱的人如此伤心,你怎么可能随之轻盈?父亲以为在那日恳谈后,我会变得勤勉有节。我反而更浸润在消遣之中。时常在三更半夜,趁着所有人睡下,我又蹑手蹑脚爬起来。一晚,父亲夜起如厕,撞见了我披着一身夜色而脸上全是屏幕反射的蓝光,他怒不可遏地抄了扫把的长柄,作势要打我。我太过愕然,父亲生平最恨他的父亲老是不分青红皂白地痛殴小孩,所以他举誓绝不重蹈覆辙,如今他竟破了誓言。我过于惊讶,脾气也来了,倨傲地瞪着父亲,开口:“你尽管打,反正你也不在意我,只在意我的成绩,因为你自己没什么可以期待的了。”父亲闻言,整张脸火烧火燎地涨红,不发一语,突然摔了长柄,转身离去。我以为我这辈子唯一一次挨揍终究没有发生。母亲被这一连串的巨大声响给吵醒,她步出房外,看到我,看到闪烁的电脑主机,看着地上那孤零零的断柄,看着她的丈夫。她叹了口气,要我们各自回房,将就过了此夜。翌日,母亲把我唤至眼前,问我,你明白吗?你是他的骄傲。你喜不喜欢读书,我不介意,可是你爸爸如今能够珍惜的东西很少。我凝视着母亲,痛苦与难堪的感受涨满了我的胸腔,我明白,不能再跟父亲这样子交恶下去。我心里明白,那席言论对于父亲势必是造成了莫大的毁伤。我过于失望,而没有考虑到父亲在壳内太多年了,需要一段时间重拾对于人生的信心,以及,对自己的信心。
⑥数个月后的大学考试,我又上演了一次儿时节目,这一回我又进了好学校,父亲的表现不再那么疏离,但还是不敢再僭越,也许他还记挂着那个深夜的对话吧。又过了数年,一日回家,我看到父亲穿着我的高中运动外套出门,我问母亲,这外套怎么在他身上,语气羞怯得像是在追讨一个过于奢侈的礼物。母亲答,想扔了,但他不肯,径自捡过去穿,他说你高中的学校衣饰都要留下来。母亲又补充,你爸很怀念你高中的时候,他很喜欢载你们上下学。我知道母亲的话只说了一半,父亲对那段时期的怀念应限缩于我们决裂之前,那时我们像是十几年前那样,合作得完美无间,父亲负责驾驶,我负责歌舞,我们一搭一唱,把镜片递送至那些专业人员的手中,接过他们签下的支票,再瞒着母亲跑去吃油腻的炸鸡薯条作为犒赏,到家时,一起演戏,宣称自己还饿。那个夜晚,我责备父亲,我以为自己在等待着真正的父亲。我忘了,玫瑰即使不叫作玫瑰,香气依然芬芳。
⑦反复思考拼凑,眼前渐渐模糊,谁能给我一个清楚的答案,是我等到爸爸了,还是爸爸终于等到女儿了。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文中作者回顾了与父亲相处的点滴,请把相关内容补充完整。①小时候,父亲经营物流业,与我度过了欢乐的时光
②十岁时,
③十五岁时,
④数年之后,我和父亲和解,彼此理解了对方。
(2)、分析划线句,回答下列问题。①那段时光,我们跟父亲的对话如同船舶上的卫星电话,信号断续且不清,只留下带电微粒钻过耳蜗时的广泛疼痛。(试从修辞角度分析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②“我时常感受到他在家里 , 但他也不在家里。”(试从加点词语角度赏析句子)
(3)、文章第⑥段中“玫瑰即使不叫作玫瑰,香气依然芬芳”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4)、文章结尾说,“谁能给我一个清楚的答案,是我等到爸爸了,还是爸爸终于等到女儿了”作为读者的你,能给作者一个清楚的答案吗?结合原文,说说你的理解。 -
8、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当植物吃了“垃圾食品”
①化肥的使用给人类带来了创历史记录的高产农作物。大多数化肥的主要成分是氮、磷和钾,它们可使植物生长得更快、更大。从1960年到2000年,世界人口翻了一番,但全球粮食产量翻了三倍,这是农业生产取得的空前伟大的成就。
②凡事有利也有弊,用化肥助长的高产作物,会损失某些营养成分。这些高产作物所含的矿物质和营养素都低于传统作物。
③作物营养水平下降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因素是高产谷物、水果或蔬菜的体积趋大。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同一块土地的总含铁量是相等的,如果在这块土地上种植用现代育种技术培育出来的大品种的土豆,每单位生物量中的含铁量显然比小品种的少,因此高产作物的营养密度会降低。
④植物中强大的生物活性化合物会给食用者带来健康益处,但现代农业对植物的化学物质水平显然产生了不利影响。一般来说,作物越接近其野生祖先,其体内的生物化学水平越高,而现代化肥的大量使用则会降低植物的生物化学物质水平。
⑤植物中矿物和植物化学物质含量下降的问题,发生在我们看不见的植物根部。虽然那些在化肥施用后的绿色庄稼茁壮健硕,但其根部到底都发生了什么呢?
⑥维持植物健康的“食物配方”非常复杂,远远超出植物生长所需氮、磷、钾的简单混合。植物健康配方中包含大量的有益微生物,特别是细菌和真菌。根系微生物包裹并保护植物的根,并将大量矿物质和其他营养物质以及土壤中的有益化合物输送到植物的根部,帮助植物宿主输送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氮、磷、钾,以多种方式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⑦互惠互利,才能让这种共生关系保持下去。植物宿主不会轻易付出,除非它能从根部微生物群得到它所需要的东西,反之亦然。植物的根不只是简单吸取营养的“吸管”,同时也通过土壤向根系微生物群泵送植物渗出液——植物分泌的碳水化合物、植物化学物质和其他可食物质的混合物。
⑧植物以大量渗出液喂养根部微生物群,而根系微生物群则以为植物输送氮、磷、钾和促进植物健康的大量营养物质作为回报,同时也输送在植物与其根系微生物群之间传送化学信号的一些物质。
⑨这就是现代化肥对植物来说是“垃圾食品”的原因。当作物获得了含大量氮、磷、钾的化肥时,植物和根系微生物群落的共生生存方式就会遭到破坏。所以,植物会减少渗出液的产生。结果呢?根系微生物群产生的对植物有益的代谢物会越来越少。
⑩因此,当我们大量使用化肥时,最终得到的是外表好看、但内在矿物质和植物化学物质含量较低的高产作物。这样的结果对植物来说是一场灾难。随着时间的推移,习惯了拥有这些“垃圾食品”让植物渐渐变成了不思进取的“懒虫”。植物“垃圾食品”之灾,最终会破坏植物和根系微生物群在漫长岁月里建立起来的良好合作关系和良性循环机制。
(选自《大自然探索》,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从“垃圾食品”导致作物营养成分降低和破坏根部共生关系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B、本文语言科学严谨,既使用“根系微生物”等专用术语,解释植物生长原理;又使用“懒虫”等生活词语,生动形象。 C、文章运用列数字、下定义、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阐释了“垃圾食品”对植物健康生长的影响,通俗易懂。 D、这篇科普文章将客观事实和科学解释相结合,引发读者对自然产生浓厚的兴趣,融合多学科知识,培养探究精神。(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高产作物所含的矿物质和营养素低于传统作物的原因是它们的体积趋大。 B、现代农肥的使用会降低植物的生物化学物质水平,使其越来越接近野生祖先。 C、使用化肥培育的高产作物,不仅外表好看,营养也很丰富。 D、大量使用化肥让植物渐渐变得懒惰,会减少渗出液的产生。(3)、简述化肥为什么被称为植物的“垃圾食品”。 -
9、根据语境补写出古诗文原句。
古诗文中有一行行“英雄泪”。功业未建,思乡难归,范仲淹“人不寐,”(《渔家傲・秋思》);英雄末路,知音难觅,秋瑾“?青衫湿”(《满江红》)。
古诗文中也有一幅幅“风景图”。塞外八月,岑参妙喻早雪,“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古诗文中还有一曲曲“尽忠歌”。辛弃疾梦回疆场,渴望建功立业,抒写“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愿景。诸葛亮临危受命,“ , ”(《出师表》),为匡复汉室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10、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①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桡③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④王而使田忌伐魏。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⑤天下,欲为大事⑥ , 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
《战国策 齐策》)
注释:①闬:念hàn。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③曲桡:桡,念náo。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④说:念shuì,劝说,说服。⑤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⑥为大事:这里指造反。
(1)、下面句中带点词语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实) B、臣之妻私臣(偏爱) C、不相说(说话) D、田忌遂走(走开)(2)、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能谤讥于市朝 B、臣之妾畏臣 则是君之谋也 C、时时而间进 战而不死 D、成侯邹忌为齐相 公何不为王谋伐魏?(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 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D、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闬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4)、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
11、临江丽峡别具一格却鲜为人知,请你为其写一则宣传标语。
-
12、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分享了文学文化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剧本是戏剧演出的文字依据,剧本主要由剧中人物的对话、旁白、独白和舞台说明组成。 B、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汗青”指史册,“青鸟”指信使,“瀚海”指大海,“峨眉”指女子。 C、“飞来峰上千寻塔”之“寻”是古代长度单位,“一食或尽粟一石”之“石”是古代容量单位,“是日更定矣”之“更”是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D、史书有不同体例,《史记》是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战国策》属于国别体。
-
13、探究活动中,同学们探讨了语法知识,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白练当空,顷刻撕开峡谷的幽暗”中“顷刻”“撕开”“幽暗”分别是副词、动词、形容词。 B、“傲然耸峙”“声响雄浑”“如龙似蛇”分别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 C、“既有清波倒影,澄澈缥碧,也有激流素湍,清冽晶莹。”是并列关系的复句。 D、“巴中这座城市曼妙的身姿会舞动得更加欢畅飘逸,神采飞扬。”中“更加欢畅飘逸,神采飞扬”作宾语。
-
14、九年级12班的同学正在探究“诗意山水”的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总会被大自然巧夺天工的创造力震撼。用它最独特的手法装饰了大巴山这块神奇的土地。
川东北边缘在隆起褶皱挤压成山过程中,发展了形态不一的深幽峡谷。其中,临江丽峡林壑尤美。临江丽峡位于通江县西北部,连接诺水洞天和空山天盆两大景区,长约10公里左右。
临江丽峡峡深谷幽,峡谷两岸悬崖峭壁,傲然耸峙 , 如同刀削斧切一般。从高处俯瞰 , 两岸古树繁茂,苍翠如盖。临江丽峡隐匿其间,隐约可见。(A)
幽峡曲径,溯水而上,既有清波倒影,澄澈缥碧,也有激流素湍,清冽晶莹。白练当空,顷刻撕开峡谷的幽暗,气势恢宏 , 声响雄浑。峡谷内有气势磅礴的“珍珠瀑”,跌宕生姿的“青莲瀑”,还有活泼俏皮的“鱼跳瀑”。它们或引吭高歌 , 或浅吟低唱,妙不可言。
峡谷内怪石嶙峋,岩石上密布色彩斑斓的苔藓,瀑布穿过青苔,倾泻而下,美不胜收。
临江丽峡幽深静美,遗世独立。时至今日,只要少数探险者才撩开过它的面纱,睹过其美丽容颜。自信有这方山水的托举,巴中这座城市曼妙的身姿会舞动得更加欢畅飘逸,神采飞扬。
(1)、文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装饰(shì) 耸峙(zhì) B、俯瞰(kàn) 隐匿(lì) C、溯(sù)水 缥(piǎo)碧 D、顷(qǐnɡ)刻 撩(liáo)开(2)、文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巧夺天工 B、气势恢宏 C、引吭高歌 D、美不胜收(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它最独特的手法装饰了大巴山这块神奇的土地。(成分残缺,在“用”字前添加“大自然”) B、川东北边缘在隆起褶皱挤压成山过程中,发展了形态不一的深幽峡谷。(搭配不当,将“发展”改为“形成”) C、临江丽峡位于通江县西北部,连接诺水洞天和空山天盆两大景区,长约10公里左右。(语意重复,删去“约”或“左右”) D、时至今日,只要少数探险者才撩开过它的面纱,睹过其美丽容颜。(关联词不当,将“才”改为“就”)(4)、下列填入(A)处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其潭形状不一,有的弯如新月,有的圆似葫芦,很是奇异
②穿行在临江丽峡中,举目四望,秀山奇潭,天下独绝
③但无论是何种颜色,潭中总是蔓草飘拂,游鱼小虾荡漾其间,乐趣无穷
④潭中溪水也颜色不一,变幻无穷,绚丽迷人
⑤一片片潭水,绚烂多姿地铺展在眼前,流连其间,让人仿佛忘记了时间
A、②①⑤③④ B、②①④③⑤ C、⑤②①④③ D、⑤①④②③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长沙老巷口的米粉摊主伯伯,三十年如一日凌晨四点熬骨汤,他说:“汤头滚烫,坚持才踏实。”社区志愿者阿姨,每周六为独居老人送餐,风雨无阻,她说:“送的是饭,奉献的是爱。”橘子洲头清扫落叶的环卫工叔叔,总把银杏叶扫成爱心形状,他说:“扫干净是责任,扫漂亮是心意。”
平凡的生活中也有很多令人感动或启人深思的故事,像微光一样,照亮我们的生活。
请以《那一道微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1)在写作过程中,注重细节描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
16、古人云:“读文无批注,即使偶能窥其微妙,日后终至茫然,故评注不可已也。”请按要求作批注。
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阅读思考
关注人物
《骆驼祥子》阅读交流会上,同学们各抒己见。
小语:如果说样子是一辆车,那曹先生就是一顶车篷,当样子在曹先生手下干活时,曹先生如车篷一样为他遮风挡雨。
小文:如果说样子是一辆车,那夏太太就是车在路上遇到的一颗钉子,祥子觉得夏太太有些可怕,简直不敢正眼看她。
小南:如果说祥子是一辆车,那孙侦探就是车旁的一场大雨。他还是孙排长时抢走了祥子的车,后又敲诈祥子的积蓄,屡次打击祥子,导致祥子失去了雇主和筹集买车的钱。
小东:如果说祥子是一辆车,那虎妞就是这辆车的完美补丁。她帮祥子买车,在祥子遍体鳞伤时,温柔细心地为祥子补好伤口。
A.小语 B.小文
C.小南 D.小东
(1)左边四位同学的说法中,你认为不正确的一项是
关注评价
有位文学评论家曾这样评价祥子:要是没有健全的环境,祥子所作的那种个人主义的奋斗努力不但没有用,最后还会身心交瘁。
(2)请结合整本书中有关祥子的具体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评价的理解,作感悟式批注。
我的批注: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和那棵树
寇建斌
①父亲把香椿树锯倒了。
②先剃去枝杈,再锯断树干。女儿云到家时;树已躺在地上。院子空出一片,枝叶散落一地。云大喊:“爸,你怎么把树锯了?”父亲笑笑,不语,兀自打理着那已然不是树的木头。
③树是父亲小时候栽的,与父亲的年龄相仿。一开春,就会冒出一树墩芽,散发出醇厚浓郁的香气,灌满院子,灌满屋子,溢到村里村外。
④到了谷雨这天,父亲就用绑了铁钩的竹竿摘香椿芽。云想爬到树杈上摘,父亲说树还小呢,撑不住。云想拿竹竿自己摘,父亲说小孩子手上没准呢,会把树弄疼的。云只能巴巴地抬着下巴看父亲摘。
⑤阳光均匀地洒满枝头,香椿树顶着一头灿烂,随风在春日里摇着。父亲很小心,扳住芽头,手腕轻轻一抖,一苗嫩芽就飘落下来。云举着两只小手赶紧去接,嫩芽浮在手掌里,晶莹透亮,比花儿还漂亮。云将嫩芽擎到鼻尖,眯起眼睛,细闻,感觉那香气立时钻进了自己的身体,充盈在心里,肺里,脑袋里。父亲摘,云捡,待那洒满金色阳光的嫩芽都到了箩筐里,云便把一箩筐阳光抱进屋里。
⑥这天的饭食里便有了云最爱吃的菜——香椿炒鸡蛋,金黄色的鸡蛋、翠绿色的香椿,杂糅在一起,很好看,也很好吃。望着沉浸在吃食中的云,父亲脸上露出了慈爱的笑容。云便把这一天当作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
⑦香椿树很奇特,被剃光了头,就像理了发,很快又长出一茬嫩芽,接着又被剃一次,之后的叶子不香不嫩了,才属于它。许是因为每年要贡献两茬叶子,香椿远比臭椿树长得慢。臭椿的叶子闻着臭,连猪羊都不吃,树干却光滑,不像香椿满身伤疤般干裂,而且高大挺拔,站在香椿身旁,有种趾高气扬的傲慢,不过,论木质,臭椿松脆,不及香椿细密结实,难以派上用场。香椿站在矮处,并不仰视它,只安静地待在一属,每年春天都奉献出新生命的嫩芽。
⑧父亲剥去树皮,解了板,码好放起。次年开春,把锛、凿、创、斧、锯全套把式搬出来,开始在木板上打墨线,他在做一件家具。云问做什么,父亲仍笑笑,不语。
⑨父亲早年当木匠,手很巧,帮人打过许多家具。后来村里需要,当了民办教师,就没有时间了,家里至今连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他把全副心思都用在学生身上。云半夜醒来,常看到父亲如雕像般坐在桌前,整理教案,批改作业。父亲的辛劳并未给家里的生活带来多少变化,工资少得可怜,农活耽误得多,庄稼收成也不好,不待别人奚落,他就羞愧不已。只有在面对学生的毕业成绩单时,父亲才会露出开心的笑容。长期劳累加上营养不良,使他很早就患上了肺病,人佝偻成大虾,嗓子咳到嘟哑。云劝父亲去看病,好多人也劝,父亲只(甲)笑笑 , 说没事,依旧坚持上课,他一刻也放不下他的学生。
⑩父亲像雕琢工艺品一样,用他的香椿木做那件家具。按传统工艺,全部榫卯,不用一颗螺丝、铁钉。他做得很痴迷,也很吃力。谷雨这一天,家具终于做成了,是一张方桌,香椿木繁复细密的花纹清晰可见,那桌面美得像一幅画。家里人,邻居,还有村里的许多人都来看,无不赞叹。那天,父亲(乙)笑了,也永远地止住了咳嗽,笑容凝固在了他的脸上。
⑪又是谷雨,新婚的云坐在方桌前,看着那繁复细密的花纹,闻着从木纹里渗出的香气,想父亲的一生,想那棵香椿树,若有所悟。
(选自《中国青年作家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①段,“父亲把香椿树锯倒了”单句独立成段,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⑨段写父亲当民办教师,工资很少,并未给家里的生活带来多大的变化,感到后悔。 C、第⑨段“人佝偻成大虾”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刻画了父亲患病后的形象。 D、文中画横线的两处“笑”含义不同,甲处是不在意的笑,乙处是心愿终了倍感欣慰的笑。 E、文章构思巧妙,以香椿树为线索,既叙写眼前的事,又插入相关回忆。(2)、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1)父亲很小心,扳住芽头,手腕轻轻一抖,一苗嫩芽就飘落下来。(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2)云将嫩芽擎到鼻尖,眯起眼睛,细闻 , 感觉那香气立时钻进了自己的身体,充盈在心里,肺里,脑袋里。(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加点字词)
(3)、请分析第⑦自然段写臭椿树的作用。(4)、文章结尾写云坐在方桌前“想父亲的一生,想那棵香椿树,若有所悟”,她感悟到了什么?请写出两点,并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
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建中①年间,项城为叛军困。李侃为项城②令,以城小贼众,欲弃城而逃。其妻杨氏曰:“贼至当守城,力不足,则死。君弃城而逃,谁守?”侃犹不决,妻曰:“请重赏募死士!”侃乃召吏民议曰:“尔等生于此,祖辈坟墓在焉,岂可忍贼人蹂躏!”众泣,警与城同死生。遂与贼战于城外。杨氏亲为爨③以食之,无长少,必周④而均。侃中流矢,还家,妻责曰:“君不在阵,谁肯固守?死于外,犹愈于床也。速往督战!”侃即登城士气大振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兵而去。项城卒全。
(节选自《杨烈妇传》,有删改)
【注】①建中:唐德宗的年号。②项城:古县名,今河南项城市。③爨(cuàn):烧饭。④周:周全。
(1)、小文借助释义方法推断的词义,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原文例句
释义方法
词义推断
遂与贼战于城外
语境推测法
A.于是,就
岂可忍贼人蹂躏
课内迁移法: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难道
李侃为项城令
查阅字典:①表目的,为此;②担任;③因为;④替、给;⑤作为、成为。
C.表目的,为此
贼至当守城
联想成语法:人迹罕至
D.到
A、A B、B C、C D、D(2)、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原句:侃即登城士气大振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兵而去
A、侃即登城/士气大振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兵而去 B、侃即登城/士气大振/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兵而去 C、侃即登城士/气大振/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兵而去 D、侃即登城士/气大振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兵而去(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大意。杨氏亲为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
(4)、选文中的杨氏和教材中的花木兰都是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请结合文本分析杨氏与木兰形象的相似之处。 -
1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①羁旅客,今日又南冠②。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①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④归来日,灵旗⑤空际看。
【注】①三年:指夏完淳自1645年(时年15岁)起投身抗清斗争至1647年被捕的三年戎马生涯。②南冠:《左传·成公九年》载,楚国人锺仪被俘,仍戴着“南冠”(楚国的冠)。后世遂以“南冠”为俘虏的代称。③泉路:黄泉路,指死亡之路。④毅魄:英魂。语出屈原《九歌·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救兮为鬼雄。”⑤灵旗:战旗。古代出征前必祭祷之,以求旗开得胜,故称。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写诗人长期漂泊,最终被捕的悲惨境遇,体现他对命运的无奈。 B、“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运用反问的修辞,写到山河沦陷,诗人身陷图圆,天地虽大却无容身之处。 C、“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写诗人面对死亡时的坦然和对故乡难以割舍的眷恋之情。 D、诗歌谱写了一曲悲壮动人的生命之歌,字字忠肝义胆,句句血泪凝成,读来令人悲怆,令人感奋。(2)、探究诗歌内涵,填写表格。诗句
内涵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个人境遇:漂泊艰辛,身陷囹圄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家国情感:①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精神信念:②
-
20、古诗文默写
作品
诗意
诗句
《木兰诗》
战争旷日持久,激烈悲壮。
① , ②。
《春夜洛城闻笛》
听到《折杨柳》,哪个人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③ , ④。
《竹里馆》
诗人僻居深林之中,与月相伴,并不感到孤独。
⑤ , 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