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阿长与《山海经》
①【甲】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不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 起来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也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⑥【乙】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选文主要写了关于阿长的什么事情?(2)、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选文使用了两个视角,即“成年的我”(站在成年的立场)和“童年的我”(站在童年感受的立场),请判断分析文中【甲】【乙】两句话所使用的视角。【甲】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乙】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选自《卖油翁》)
【乙】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③ , 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④。
(选自《碎金鱼》)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伎:同“技”。④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解释【甲】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公亦以此自矜 (2)但微颔之 (3)以钱覆其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2)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3)、解释【乙】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及守荆南回 (2)岂汝先人志邪(4)、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
(5)、结合【甲】【乙】两篇短文,回答下列问题。(1)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陈尧咨的母亲为什么“杖之”?
(2)结合两篇短文,简要说说陈尧咨(康肃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一年,我们见证奇迹。从黄河边村子起跑的少年,归来已是亚洲冠军。那年何杰想要追上风,如今风已在他身后,而风的背后还有更多少年,准备( )自己的风。这一年,篮球成了村庄的心跳,从黎明到黄昏,村BA如一场( )的旋风,让我们感受到乡村振兴的春风( )。这是属于普通人的剧本,即使在村里小场地反复练习,也能诞生走上更大舞台的奇迹;即使在每日重复方正宋体的页面里,也能谱写大写加粗的高光段落,即使在无人欣赏的角落,也能探索无尽的人生旷野; , 。
(1)、下列依次填入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追逐 激荡 浩瀚 B、追逐 疾驰 浩荡 C、追求 激荡 浩瀚 D、追求 疾驰 浩荡(2)、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处续写一句话。 -
4、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从此以后,我走遍山南塞北,那双袜子,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pò zhàn。
(2)深宵灯火是他的bàn lǚ , 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3)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dà tíng guǎng zhòng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
5、按要求默写古诗文。
(1)《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
(2)独坐幽篁里,。 ,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3)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 。(《木兰诗》)
(4)韩愈的《晚春》一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杨花榆荚鲜活的生命力,进而更好的表达了诗人珍惜时光的美好愿望的诗句是: , 。
(5)默写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 。 , 。
-
6、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岁月的长河中,有些时光如同细水长流,悄无声息地浸润着我们的心灵,让情感在其中沉淀、升华。这些情味浸润的时光,或许是家人围坐一堂的温馨晚餐,朋友间深夜长谈的欢笑,亦或是独自一人漫步林间的静谧时刻……它们共同织就了生命中最温柔、最难忘的篇章。
请以“情味浸润的时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500字;(3)文中不得透露影响评分的真实姓名和校名等。
-
7、有同学读过名著后,给名著人物贴上了如下的标签,你是否同意?请从下面名著人物中任选一个 , 谈谈你的看法,并结合名著内容简述理由。
①《朝花夕拾》中的范爱农懦弱无能。
②《西游记》中的唐僧善恶不分。
-
8、下列关于名著《朝花夕拾》《西游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取经途中只回过两次花果山,第一次是打死强盗被唐僧赶走而后回到唐僧身边被套上紧箍咒。第二次是他打死白骨精后被唐僧赶走的那次。 B、《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祖师,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孙行者。 C、《朝花夕拾》中的《父亲的病》,描述了几位“名医”是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D、《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
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笔缘
①我是被他店里的古朴吸引住的。
②店门口,青花蓝布之上,悬一支特大号的毛笔。笔杆是用青花瓷做的。谁舍得用这笔来写字啊,得收着藏着才是。
③这是边陲古镇。一街的鼎沸之中,它仿佛一座小岛,安静得不像话。
④我也才从那大红大绿的热闹中走过来。看见这店,身旁的大红大绿全都走远了,喧闹声响也都走远了,人自觉静了。
⑤怎么能不静?看他,静静的一个人,像支悬在墙上的狼毫①。白衬衫,褐色皮围裙,戴一顶卡其帆布帽,安坐于店堂口,正在备料。手握镊子,膝上摊一堆说不上是什么动物的毛,一根一根地捡。他每捡一根,都要对着光亮处仔细看一下,分辨出毛的成色、锋颖、粗细、直顺等等。复低头,再捡。这样的动作,他不厌其烦地做,一做十五年。
⑥店堂狭窄,只容一人过。两边墙壁上,悬着字画。笔架上,各色各样的毛笔,或插着,或悬着,或躺着。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总有成百上千支吧。这些,全都出自他的手。一根毛一根毛地挑出来,然后,浸泡于水中,用牛角梳慢慢梳理,去绒、齐材子、垫胎、分头、做披毛,再结扎成毫。这样细致的功夫,还仅仅只是备料。待到毛料准备好之后,就要进行配料。心目中要做什么样的毛笔,是长是短、是软是硬,派什么用途、写什么字都得一一想好,再根据需求挑选各种毛料搭配起来,这就是配料。毛料配完,静置在阴凉处自然风干后,再拿起卷笔刀细致地将毛料卷成笔状,再用棉线扎紧。他说,做成一支毛笔,要一百二十道工序,每一道,都马虎不得。他辗转过不少地方,带着他的手艺。“我这卖的不是笔,卖的是懂得”,他强调。现在,能静下心来写字画画的人少,懂得欣赏这种手工艺的行家,更少了。他来到这边陲小镇,一年四季观光客不少,也总能碰上一两个懂笔的知己。所以,他住了下来。有个安徽的书法家,问他订制了十万块钱一支的羊毫。那得在上万只羊身上,挑出顶级中的顶级的毛,没有任何杂质,长短色泽粗细都一样。他为做这支羊毫② , 花费了半年时间。
⑦从前他不是做笔的。他父亲是,他父亲的父亲也是,算是祖传了。父亲做笔,名声很大,方圆几百里,都叫得响。有个顶有名的书法家,专程跑上几百里,去买他父亲做的笔,一买几十年。书法家说,不是他父亲做的笔,那字,就不成字了,总也写不出那种味道来。
⑧父亲临终前,难咽气,说断了祖宗手艺。他当时在一家机械厂任职,还是个副厂长呢,多少人羡慕着啊。可是,为了让父亲能闭上眼睛上路,他选择了辞职,拿起镊子和牛角梳。
⑨这一做,就放不下了。
⑩每天早上醒来,他总要摸摸镊子和牛角梳,再把室内所有的笔,都数上一遍,才安心。这种感情,不能笼统地说成执着或是热爱。它是什么呢?就好比你饿了要吃饭,你渴了要喝水,你打个喷嚏会流眼泪,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哎呀,说不清啦”,最后他这么说。
⑫遇到懂它的人,值!他笑了。房租却越来越贵,原来的店铺有两大间呢,宽敞明亮的,好着呢。现在只剩下这么一小间了,他说。
⑬他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都念初中了。孩子却对做笔没兴趣,有时放学回来,他苦心劝说,让他们帮着拣毛,他们却弄得乱七八糟的。“坐不住哇。做这个,得耐得住性子,还要耐得住寂寞。”
⑭他姓章,叫章京平。江西人。他在他做的每支笔上,都刻上了他的名字。
⑮我不懂笔。但我还是问他买了两支,并请他在笔上刻下了诗句。我带回来,插在书房的笔筒中。外面的桂花或是梅花,开得正好的时候,我会掐一两枝回家,和这两支毛笔插在一起。
(选自丁立梅《十亩间》,有删改)
【注】①狼毫:笔头是用黄鼠狼尾巴上的毛制成的。②羊毫:笔头是用山羊毛制成的。
(1)、毛笔的制作工艺已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请结合第⑤段和第⑥段,将毛笔的制作过程填写完整。环节
步骤
工序
备料
拣毛
需对光分辨毛料的成色、锋芒、粗细、直顺
①
浸泡于水中,用牛角梳梳理
配料
配毛
②
制笔
卷毛
③
(2)、小南同学将第③段的画线句子抄录在读书笔记中,请你品析这句话好在哪里。(3)、文中第⑬段不写做笔,却写了他的两个孩子,这样写会不会离题?请结合选文分析。(4)、假如作者请你帮她从以下两个诗句中选择一句刻在毛笔上,你会选哪一句?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A.“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竹子)
B.“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梅花)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⑧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选自莫怀戚《散步》)
(1)、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⑥段中的“严重关头”是大词小用,使读者感受到“我”当时的束手无策和左右为难。 B、文中的“我”是一个颇有担当、体贴孝顺、做事稳重的中年男人。 C、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清新明朗、舒缓从容的;有些语句也有含蓄未言的深意。 D、“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前后对称,结构整齐,读来亲切自然,属于“对称句”。(2)、结合上下文,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3)、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层含义,并分析其作用。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乙】
华隆好弋②猎。畜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隆后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犬咋虫蛇死焉。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犬彷徨嗥吠,往复路间。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隆闷绝委地。载归家二日乃苏隆未苏之际犬终不食。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节选自《太平广记》)
【注】①华隆:人名。②弋:射。③咋:咬。
(1)、下列句子中,加画横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意暇甚/意与日去 B、华隆好弋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其一犬坐于前/畜一犬 D、隆闷绝委地/与人期行,相委而去(2)、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载归家二日乃苏隆未苏之际犬终不食
(4)、同是有智慧的动物,狼被屠户杀死,犬被主人当成家人善待,两者不同的结局发人深省。你能否从它们身上汲取到一些做人的经验和教训?请结合两篇选文内容,谈一谈你的看法。 -
12、口语交际(1)、小语准备发一条微信邀请自己的好朋友小文一起参加活动。下面是微信的内容,其中有一处用语不当,请指出并修改。
小文,晚上好!咱们学校将在12月25日下午五点举行“让非遗文化活起来”志愿者选拔活动,我想邀请你一起参加。期待你的莅临,等你回复。
(2)、小文就加入志愿者小组一事与你商量,请你为她出个主意。小文:“我很想成为志愿者,又怕影响学习。”
你:“。”
小文:“你说得对,那我现在就去报名吧!”
-
13、小文同学在活动中介绍了自己的阅读体会。根据语境完成小题。
对于诸葛亮的《诫子书》,大多数人都 , 却又容易流于世俗化、简单化、xiá ài化的理解。俭,不只是节衣缩食,尤其是在物质不算 的阶段,大多数人都能做到通俗意义上的节俭,对锦衣玉食是mò bù guān xīn的。然而,俭的重点是淡泊名利,能够不为名利、权力所诱惑、 。如果无法超越名利诱惑,志趣志向竟然不能明了、清晰 , 因为其志趣会始终停留在价值观xū róng的名利场上。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xiá ài
②mò bù guān xīn
③xū róng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A、耳闻目睹 宽裕 役使 B、耳闻目睹 富余 役使 C、耳熟能详 宽裕 指使 D、耳熟能详 宽裕 役使(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要是无法超越名利诱惑,志趣志向因此不能明了、清晰 B、于是无法超越名利诱惑,志趣志向就不能明了、清晰 C、如果无法超越名利诱惑,志趣志向就不能明了、清晰 D、即使无法超越名利诱惑,志趣志向就不能明了、清晰 -
14、同为写“秋”,《秋词》和《天净沙•秋思》却传达出不一样的诗情。下面是新月文学社编辑的品诗笔记,请找出有错误的一项( )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读诗方法
秋词
天净沙•秋思
A.知作者
唐•刘禹锡
元•马致远
B.会朗读
读出激昂的语调,明快的节奏。
读出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节奏。
C.赏画面
秋日暖阳下,“一鹤”凌空飞起,直冲云霄。
秋风夕阳中,“断肠人”骑着瘦马,独行古道。
D.明情感
借“一鹤”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寥的悲苦心情。
借“昏鸦”“瘦马”,抒发游子倦于漂泊的凄苦之情。
A、A B、B C、C D、D -
15、默写古诗文。
(1)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
(2) ,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不知何处吹芦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 ,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诗文有道
(6)学习有法。《<论语>十二章》中强调了“温习”这一方法的重要性: , 可以为师矣。也强调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 。
(7)人生有义。每个人都要坚守自己的初心。《<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表明对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 。风雨之夜,陆游虽垂垂老矣,依然借梦境抒发自己至死不渝的报国之志: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16、请以“在 中读懂中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先补充题目(如“一粒稻种”“一座碉楼”“一首童谣”“一座桥”“一首歌”等);
(2)结合具体事例,体现爱国主题;
(3)不少于5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
17、《水浒传》与《艾青诗选》都蕴含“反抗精神”。请结合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和《火把》一诗,比较两者反抗对象的异同。
-
18、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被唐僧驱逐,仍暗中保护师父,体现其重情重义。 B、《骆驼祥子》通过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揭示旧社会对底层劳动者的残酷压迫。 C、《简·爱》结尾,简·爱选择回到双目失明的罗切斯特身边,彰显其追求平等的爱情观。 D、《儒林外史》中,周进参观贡院时痛哭撞号板,体现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精神摧残。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阿婆的凉茶
①夏日的西关老街,像一条蜷缩在时光褶皱里的青蛇。麻石路面的缝隙里爬满深绿的青苔,镬耳墙的灰塑被岁月剥蚀出斑驳的裂痕,偶有麻雀在墙头啄食榕树籽,溅落几粒褐色的碎屑。阿婆的凉茶铺缩在骑楼拐角,一块褪色的蓝布帘上歪歪扭扭写着“祛湿解暑”,字迹被雨水冲刷得几近模糊。铺子不过方寸之地,却像一块磁石,将老街的烟火气牢牢吸附——三把磨得发亮的竹椅、一张虫蛀的老榆木柜台,墙角堆着晒干的鸡骨草、火炭母,还有一只总在打盹的虎斑猫。
②每日天未亮,阿婆便佝偻着背,用铜秤称量药材。金银花要选未开的花苞,夏枯草须是雨后新采,癍痧的苦味需用十年陈皮调和。她总说:“药材如人,差一分火候,便少一寸药性。”紫砂壶在炭炉上咕嘟作响,药香混着水汽漫出铺子,连檐角的风铃都沾了苦味。街坊们说,阿婆煮茶时像在诵经——枯瘦的手指摩挲腕间银镯,镯子上“贞静持家”的刻痕早已磨平,只剩一圈黯淡的光。那镯子是她出嫁时母亲给的,原是一对,另一只在三十年前老伴病逝时当了药钱。
③“后生仔,饮碗癍痧啦!”阿婆总这样招呼路人。年轻人大多皱眉摆手,倒是收废品的福伯每日晌午准时来,递上两枚泛黄的硬币。他捧着青瓷碗蹲在门槛上,汗珠顺着手臂滚落,在麻石板上砸出深色的圆点。“苦过黄莲哟。”他龇牙咧嘴,却又仰头饮尽,“饮完通体舒畅,搬货都有力气。”碗底总沉着几片陈皮,是他独享的甜头。阿婆瞥他一眼,嘴角微翘:“陈皮金贵,莫要糟蹋。”
④台风“山竹”登陆那夜,老街成了水乡。雨水从瓦缝倾泻而下,阿婆点燃煤油灯,将最后三碗姜茶分给避雨的打工仔。二十岁的小陈蜷在竹椅上打摆子,湿透的工装紧贴脊背,牙关咯咯作响。阿婆解下蓝布头巾裹住他:“寒气入骨,要发汗。”她翻出珍藏的艾草,在炭炉上灸他的虎口,又取银针扎入合谷穴。火光跃动间,小陈恍惚看见阿婆腕间的银镯——那是旧时西关小姐的陪嫁,如今却箍在枯枝般的手腕上,像一道褪色的符咒。半夜,小陈高烧不退,阿婆竞冒雨蹚水去药铺赊来羚羊角粉,混着姜汁喂他服下。天蒙蒙亮时,小陈的额头终于褪了烫,阿婆的布鞋却泡烂了底。
⑤拆迁通知贴上门楣那日,阿婆正给青瓷碗描金边。碗是光绪年间的老物件,祖太公从佛山窑口背回来的,原先有十二只,如今只剩三只完好。推土机的轰鸣惊飞了檐下的燕子,奶茶店的霓虹灯牌在暮色中亮起,映得她的白发泛着紫光。街坊们来道别,她只是默默打包药材,将祖传的紫砂壶锁进樟木箱。最后一碗癍痧倒入阴沟时,福伯蹲在墙角抹眼泪:“阿婆,这味要绝了。”阿婆不语,指尖拂过柜台上的裂痕--那是老伴当年醉酒磕的,她一直没舍得修。
⑥三年后,商业街的玻璃幕墙映着阿婆蹒跚的背影。她挎着竹篮,篮里整齐码着二十只青瓷碗,新烧的,釉色死白,没了老窑的温润。奶茶店的小妹追出来:“阿婆,城管要收的!”老人不答,将碗摆在消防栓旁,压上泛黄的毛边纸:“祛湿解暑,自取免费。”穿汉服的少女举着手机直播:“快看!非遗凉茶传承人!”镜头里,阿婆拢了拢蓝布衫,袖口露出半截银镯,像一弯倔强的月亮。晚风掠过空碗,发出细微的嗡鸣,像一声叹息。
(1)、分析文中“青瓷碗”的多重象征意义。(2)、赏析画线句“连檐角的风铃都沾了苦味”的表达效果。(3)、结合全文,分析阿婆的形象特点。(4)、结尾“晚风掠过空碗,发出细微的嗡鸣,像一声叹息”有何深意?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广东省近年来以科技赋能红色文化传承,打造沉浸式爱国主义教育新模式。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为例,馆方运用5G+全息投影技术,复原1926年毛泽东在此授课的场景:虚拟影像中,青年毛泽东手持粉笔,在黑板上写下“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游客可佩戴AR眼镜,实时与“历史人物”互动提问。系统内置AI语音识别功能,能根据问题自动生成符合历史语境的回答。数据显示,该项目上线后青少年参观量提升180%,其中85%的受访学生表示“对革命历史的理解更加直观”。
②佛山某小学开发“红领巾数字电台”,学生用粤语、潮汕话、客家话录制《刑场上的婚礼》《东江纵队》等本土红色故事,方言与历史的碰撞引发情感共鸣。校长表示:“方言是地域文化的根,用母语讲述革命故事,能让青少年感受到红色精神与脚下土地的深刻联系。”此外,深圳某科技公司推出“VR长征体验舱”,学生可模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等场景,系统实时监测心率与动作完成度,生成“毅力值”评分报告,为思政教育提供量化参考。
材料二:
①潮州嵌瓷技艺传承人陈师傅,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开发“3D数字嵌瓷修复系统”。团队对现存古建筑残片进行三维扫描,AI算法自动补全缺失图案。在陈氏宗祠修复工程中,系统精准复原了清代“麒麟献瑞”的嵌瓷屋顶,游客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虚拟工匠的拼接演示。陈师傅说:“以前学徒要十年才能掌握的技法,现在通过数字教学,三年就能上手。”
②广州粤剧院推出“元宇宙粤剧舞台”,演员佩戴动作捕捉设备表演《帝女花》,观众通过VR设备可自由切换视角,甚至“登台”与演员对戏。项目上线首月,全球访问量突破50万次,海外观众占比达35%。粤剧名伶红线女曾孙李明表示:“科技让岭南文化突破地域限制,成为世界语言。”
材料三:
①在广东潮汕地区,已有600年历史的英歌舞正经历着“数字蝶变”。普宁市文化馆联合腾讯团队开发“AI英歌动作库”,通过捕捉12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108套经典动作,建立涵盖287个武术步法的动态模型。借助XR技术,游客在揭阳学宫广场可通过手机扫描地标,观看虚拟英歌队与历史建筑共舞,脸谱妆容随手机角度变换呈现“项羽怒目”“林冲夜奔”等不同戏剧效果。“数字英歌”上线半年,带动当地非遗研学游增长150%,更吸引法国里昂灯光节组委会发出合作邀约。
②中山大学团队则为佛山秋色巡游打造“非遗数字孪生系统”。运用无人机群与地面传感网络,实时采集龙狮扎作、彩灯工艺等23项技艺数据,在云端构建可交互的民俗基因库。今年元宵节期间,系统通过分析百年秋色档案,AI生成“未来花灯”设计方案——融入广绣纹样的柔性屏灯组,既保留传统鱼形骨架,又能展现动态《醒狮岭南》数字画卷。该项目斩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主创团队表示:“数字技术不是取代匠人,而是为传统工艺装上‘时空望远镜’。”
③在东莞可园博物馆,“区块链+文物活化”模式开辟新路径。针对馆藏200余件广作家具,每件文物均生成包含268个特征点的数字身份证,观众扫码即可查看历代修复记录、木材溯源信息。更创新的是,用户可通过AR技术将清代酸枝云石椅“搬”入自家客厅,系统智能匹配现代家居风格,古典纹样与智能灯光产生奇妙化学反应。该馆与澳门设计师合作的“数字广作”系列NFT,上线两小时即售罄,收益反哺实体文物修复。
④“当5G信号穿越镬耳山墙,当数字分身舞动在祠堂天井,我们正在见证岭南文明的生命力迭代。”广东省文旅厅数字化处处长指出,从红色记忆活化到非遗技艺再生,从民俗活动重构到文物数字重生,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正形成“岭南范式”。据统计,全省已有47个区县建立文化遗产数字平台,孵化出136个“文化+科技创新项目”,带动传统文化产业年产值增长22.7%。在这场传统与未来的对话中,数字技术如同现代版的“通草画匠”,正在重新描绘岭南文化的时代肖像。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州农讲所项目通过全息投影还原历史场景。 B、“红领巾数字电台”用方言录制以推广地方文化。 C、“VR长征体验舱”可通过数据分析生成学习报告。 D、科技手段显著提升了青少年对红色文化的兴趣。(2)、结合三则材料,概括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的三条路径。(3)、请设计一项“科技+非遗”校园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