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空白处按要求填写。
(1) , 山雨欲来风满楼。(《咸阳城东楼》)
(2)露从今夜白,。(《月夜忆舍弟》)
(3) , 枳花明驿墙。(《商山早行》)
(4)沉舟侧畔千帆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岳阳楼记》中,作者表达自己远大抱负的句子是 , 。
-
2、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
参横斗转①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② , 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释】①参(shēn)、斗:两星宿名。②点缀:这里指遮蔽。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参横斗转”指时近深夜,点出渡海的时间,又照应诗歌题目。 B、颔联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清明的向往和自身清白的自信。 C、颈联写诗人遇赦北归途中,回想自身遭际,发出了空有乘桴渡海之意的感慨。 D、尾联诗人说九死不恨,表达了对朝廷的忠贞。(2)、下列各项对诗歌写作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自然贴切、格调明朗、意蕴深远。 B、诗歌前四句,表面是写景,实则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 C、诗歌以黄帝奏咸池之乐比拟大海波涛之声,同时暗写心境。 D、整首诗语言含蓄诙谐,让读者在欣赏诗句的同时,能够感受到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 -
3、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书幽芳亭①记
——黄庭坚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④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予放浪江湖之日久,乃尽知其族。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离骚》曰:“予既滋兰之九畹⑤ , 又树蕙之百亩。”是以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兰蕙丛出,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是所同也。至其发花,一千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千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虽不若兰,其视椒则远矣,世论以为国香矣,乃曰“当门不得不锄”,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
(——摘自《国学经典选读》,有删改)
【注释】①幽芳亭:黄庭坚贬居戎州时自建小亭,名为“幽芳亭”。②薄丛:荒芜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萧艾:艾蒿,臭草。⑤畹(wǎn):三十亩为一畹。
(1)、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 B、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 C、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 D、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为无人而不芳 野芳发而幽香 B、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C、蕙虽不若兰 关山度若飞 D、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 择其善者而从之(3)、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
(2)兰蕙丛出,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是所同也。
-
4、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骨有“正”印
——孙丹
①大陈村的老陈小时生了场怪病,脊梁弯得差不多有九十度。干不了体力活,为了糊口,爹娘让他拜师去学篾匠。
②几年后,老陈手艺学成,可村里篾匠多,生意抢不过人家。
③村主任老许心善。乡领导通过县商务局牵线,弄来几个名额——每村可选派一名篾匠去王星记扇厂学做扇骨,他拼命多争来一个,给了老陈。
④王星记扇厂是杭城百年老厂,生产的扇子畅销海内外。扇骨对扇子来说,就像人的脊梁骨要起支撑作用,质量得过硬。村里选派手艺最出众的土根和老陈去学艺。临走前,许主任拍拍老陈肩膀,低声嘱咐:“侬学些真本事回来,别丢了咱村脸面。”
⑤老陈和土根开始学徒生涯。
⑥扇骨是用尺寸长的毛竹梢头为原料,需经过锯竹、开条、劈篾、割边、锉平、染色、蒸煮、晒干、烘烤、合榫、穿剪牛角丝等十几道复杂工序。幸亏老陈和土根有篾匠功底,能很利索地把竹梢头劈成扇骨条。
⑦粗胚做好后,在师傅指导下,两人拿着砂皮纸轻轻打磨,要把毛竹边打磨到斜着看没有任何痕迹,用手抚摸光滑为止。包边,用小刀刮光,砂皮纸擦后,摊成一排,中间压一根木杠,两头吊石块,固定。
⑧师傅让土根和老陈双手涂满菜油和滑石粉,用手掌在扇骨一去一回摩擦,让扇骨光亮些。擦了不一会儿,两人手掌就变红,收工后变成水泡,刺心疼。几天下来,两人手上长出老茧。扇骨打洞也靠手工,要用压钻两边钻,中间不易对牢,老滑,好几次钻到两人手指头,火辣辣的痛。
⑨用牛角钉串扇骨更辛苦。大热天,坐在高温炭火炉边,炉里放两个两端有半圆形凹碗的铁钳,轮流把串拢扇骨的牛角丝两头钳成帽。不一会,两人满头大汗,脸庞通红,浑身燥热。
⑩平日里,两个人住在厂里一间简易平房,睡硬木板床。三餐吃食堂,菜蔬清淡。二十四小时,两人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两手不空闲。“这日子真不好过。”土根说。一个夜晚,土根不辞而别了。
⑪望着空荡荡的对铺,老陈咬牙坚持着。半年后,老陈学成回村,看上去背更弯了。
⑫厂里特许老陈在家做扇骨,每月依订单,按时做好,纸箱包装,运回厂里。老陈的扇骨经检验后,质量好。工钱每月准时寄来,生计不成问题,他娶上了媳妇,日子安稳。
⑬篾匠们瞧见了,眼红,土根心里更不舒服。
⑭那天,有个电话打到了村委会,找老陈。“你咋回事?”电话那头质检员如狮子咆哮,“前几天运来的货,有几箱都有质量很差的扇骨。”
⑮“啊?”老陈握着话筒,像木桩杵着,话也说不全,“不,不可能……”
⑯“傻站着干啥,快点去厂里一趟。”旁边的许主任听出了事情严重性,“侬马上去。”
⑰老陈连夜赶到厂里,他的货堆在厂长室。老陈拿起十几根挑出来的扇骨,细看起来。
⑱“这些……”老陈激动起来,“不是我做的。”厂长和质检员脸色难看起来,“侬有什么证据?”
⑲老陈从货箱里抽出一根扇骨,把底部翻过来,用印泥蘸了蘸,找了张白纸,按了下。不足一平方毫米的底部,在白纸上清晰印出一个鲜红的“正”字。
⑳“这才是我做的。”
㉑质检员试了挑出来的几根有问题的扇骨,底部确实印不出“正”字。
㉒老陈告诉厂长,为了防假冒,自己特意做了这个记号,但如果不用印泥印,不细辨是看不出。
㉓经厂保卫科调查,真相大白:那次,司机刚装上老陈的货准备出发,土根和几个篾匠说要进城,问能不能捎带。接过土根递来的香烟,司机点头了。人太多,驾驶室坐不下,土根主动挤在后面闷热的车厢里。“他动了手脚,掺进自己做的扇骨。”质检员把调查情况告诉了老陈。
㉔风波平息,生意照旧。可老陈回村后心事重重,闷在屋里,睡了一天。第二天一大早,他来找许主任:“主任,要不咱村成立扇骨加工坊?”
㉕“啥?”许主任抽烟的手抖了一下,“你饭碗不要了?”
㉖老陈说:“我的手艺是托你的福去学的。如今生意好,土根他们眼红,能理解。”“侬肚量大。”许主任朝老陈竖起大拇指。
㉗“现在村里不是都宣传‘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嘛!”老陈搓搓手说。许主任笑起来,“好,按你意思办。”
㉘加工坊开张了,老陈手把手教着来学的篾匠。土根学得认真,还向老陈道了歉。一箱箱扇骨按时运往杭城,大伙腰包也鼓起来。
㉙听说王星记扇子被列入了国家重大外交场合赠送外国友人的礼品清单,老陈他们很自豪,干活更带劲了。
㉚土根逢人就说,老陈的背虽然弯了,但他做的扇骨是笔直的,做人更是堂堂正正。大伙说,土根你这才说的是人话。
(——选自《羊城晚报》,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厂里特许老陈在家里做扇骨,既体现出对老陈的人文关怀,也侧面突出了老陈的技术过硬。 B、小说详写扇骨制作工序复杂,工作异常艰苦,衬托出老陈吃苦耐劳的品性。 C、小说对许主任着笔不多,且只有正面描写,但这一形象在文中作用不少,小说借助他催生故事,延宕情节。 D、老陈给自己做的扇骨加了暗印,这说明他对待自己的手艺达到一定的价值高度有清晰认知,表现出他自我保护意识强。(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写老许拼命为老陈争取学习的指标,结尾写老陈主动公开自己所学,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善念在悄然传递。 B、小说紧紧围绕老陈的成长和技艺传承展开,通过一系列的场景描写,使得故事充满张力和戏剧性。 C、小说语言质朴生动,通过细腻的对话和动作,展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D、小说在讲述技艺传承故事的同时,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引发了人们对农村艺人如何在时代发展浪潮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思考。(3)、对比立意让主题更加鲜明,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标题在文中有多重意蕴,请加以探究。 -
5、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立鸿鹄志 做奋斗者
——邹翔
①“那个6岁时躺在山坡放牛‘牧星’的孩子,36岁时真的去天上‘摘星星’了!”今年夏天,85后航天员桂海潮的故事感动和鼓舞了许多人。年少时的航天梦,激励着桂海潮越飞越高。从以优异成绩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到成为宇航学院的一名副教授,再到成为我国执行载人飞行任务的首个载荷专家,桂海潮追梦圆梦的人生经历,生动印证着:一个人只有立志高远才能创造美好的人生。
②志向是人生的航标。少年周恩来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时代强音,校长赞叹“有志者当效周生!”青少年时期的钱学森在心中埋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种子,对这八个字的坚守,铸就他功勋卓著的一生。树立坚定志向,并为之执着付出,才能不断抵近心中的理想抱负。
③尽早立志,才能明确奔跑的方向,激发奋进的潜能。“我从小内心就比较笃定,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要做什么”,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缪峰从小立志学习物理,高考时面对父母让他报考医学院的建议,他毫不犹豫填报了南京大学物理学系,如今已在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夫志,气之帅也”。对个人而言,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青年人有志向,有梦想,知道自己心之所向,就能在面对学业、职业等多方面选择时,多一些笃定、少一些迷茫;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雨挑战时,多一些勇敢、少一些退缩,从而为人生积蓄起充足的动力、强大的能量。
④早立志,还要立大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胸怀天下才可大展宏图。”对于青年人来说,生活可以有丝竹清音,也当有黄钟大吕;可以追求身边的“小确幸”,也要有家国大情怀。把个人的“小目标”融入国家的“大蓝图”,在科研一线创新竞进,聚力打造更多“大国重器”;在工厂车间苦练本领,立志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在田间地头精耕细作,努力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体育赛场顽强拼搏,矢志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梦想有多高远,天地就有多辽阔。青年人怀有远大抱负,把人生梦想汇入时代洪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共振,就一定能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为国家发展汇聚源源不断的动力。
⑤当然,美好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志向往往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离不开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成为全国技术能手,是90后全国人大代表师延财初入职场时的梦想。从梦想萌芽到实现,他花了整整10年,“干活最忙的地方有我,最苦的地方也有我”,坚持不懈钻研付出,让他成长为“华龙一号”的核级焊工。当好新时代“新农人”,是返乡创业的80后青年魏巧的志向。面对创业之初遭遇的重重困难,她不言放弃、不断探索,终于让农田里的喜讯越来越多。“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世上没有“躺赢”的捷径,唯有奋斗的路径。立志高远,脚踏实地,在磨砺中不断强心志、壮筋骨、长才干,才能抵达梦想的彼岸。
⑥最激昂是少年志,最闪耀是追梦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亿万青年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广大青年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踊跃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大展身手,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就一定能创造美好的人生,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本文中心论点的是( )A、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B、一个人只有立志高远,才能创造美好的人生。 C、志向是人生的航标,青年应该早立志,立大志。 D、青年要立志高远,脚踏实地,在磨砺中不断强心。(2)、下列关于本文论证方面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紧紧围绕“立志、奋斗”两个关键词展开,层次明晰,结构严谨。 B、第②段运用举例论证证明“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要有远大志向。” C、第④段主要运用道理论证阐述了青年人立志的重要性。 D、第⑥段运用对比论证强调了志向的实现需要持之以恒的奋斗。(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早立志能帮助青年树立奋斗目标,在遇到困难时才不会迷茫,不会手足无措。 B、只要青年人所立之志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就能找到施展才能的舞台,实现自我的价值。 C、奋斗是志向得以实现的基石,青年人在奋斗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志向。 D、文末呼吁广大青年要做到“无志向,不奋斗;先立志,后奋斗”,为国家的富强贡献青春力量。 -
6、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①低空经济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导,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均能深度融合。
②2010—2020年,低空经济还仍停留在概念层面。2010年,“低空经济”术语最早由周巧红(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提出,此后十余年间,研究者们又先后从不同视角、采用不同方法对低空经济概念定义和产业构成等进行了阐述。
③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这是“低空经济”概念首次写入国家规划,标志着低空经济成为“十四五”时期需要认真谋划的新兴经济形态。2023年5月3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公布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更是推动了低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政府各地开始正式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以维护低空经济安全,促进行业发展。比如全国多个地区正在实施或正在修订低空空域管理条例,上海市人民政府还出台了《关于促进大型飞行器落地服务业务发展的意见》,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由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等部门建立相关行政审批制度,以此加快行业发展的步伐。综合来看,无人机和低空经济在中国正经历着快速的发展和变革。
④低空经济作为一个全新的经济体系,将机器人技术、新能源驱动技术、飞行器技术等多种前沿技术与数字化、智能化相结合,为航空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⑤据统计,目前我国无人机产业的年复合增长率约13.8%,全国无人机企业已超过1.5万家,无人机拥有者注册用户超过70万个,无人机注册数已超过100万架,年飞行量约2000万小时。有预测称,到2024年,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或将达到2075.59亿元。
(——选自《2024年中国低空经济行业全景图谱》有删改)
材料二:
①包裹和外卖“从天而降”,搭乘观光直升机欣赏风光,利用无人机巡检电网……近年来,借助日益先进的低空技术,低空经济开始迅速发展。这一新兴经济业态更好地服务着我们的生产生活,也正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②低空经济是指一般在垂直高度1000米以下、根据实际需要延伸至不超过3000米的低空空域范围内,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载体,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业态。它具有辐射面广、产业链条长、成长性和带动性强等特点。
③目前,低空经济在风光游览、城市安防、医疗救护、应急救援、农林植保、电力巡检等领域已有广泛应用。它与更多经济社会活动融合发展,不断开辟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显著提高了经济社会活动效率和用户体验。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选择,也是全球竞逐的重要战略新兴产业方向。有机构估算,2022年全球低空经济已达到千亿美元级市场规模,并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④低空飞行是低空经济的技术核心。低空航空器包括垂直起降航空器、小型飞机和各种无人机。其中,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是当前重点研发推广的技术项目之一。目前,全球有近350家企业设计了约700种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飞机制造企业、汽车企业都在积极介入这一领域。客运型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已处于产品认证与适航审批阶段。
⑤当前,全球不少国家都在推动发展低空产业,努力抓住新的发展机遇。中国十分重视发展低空经济,在一些领域已形成领先优势。中国是全球消费级无人机的最大生产国,大疆成为消费级无人机产业的领军企业;一批企业正加紧研发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积极推动在景区等场景试点运用;以顺丰、美团为代表的快递企业、终端配送企业已在深圳、上海等地开通10余条无人机配送航线。据相关统计,2023年仅深圳就新开通无人机航线77条,累计开通航线156条,完成载货无人机飞行量超60万架次。到2025年,深圳市计划将网格化布设600个以上低空飞行器起降平台,开通220条以上市内无人机航线,链上企业突破1700家,产值规模突破1000亿元大关。借助政策支持、技术应用等优势,我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动能澎湃。
⑥从全球视角来看,发展低空经济既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需求,又受到航空器技术水平、基础设施状况和政策法律等方面影响。可以预见,随着飞控系统、动力系统等核心技术的突破,以及与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进一步融合,低空航空器将更加智能化、绿色化,更具安全性、经济性,从而适应于更多应用场景。未来,低空经济将在便利企业经营、公共服务和居民生活以及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本文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例子 B、打比方 C、下定义 D、列数字(2)、下列关于“低空经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低空经济”是一种新兴经济业态,能与传统经济业态融合发展。 B、“低空经济”的发展受制于多方面,其中又以政府政策为关键制约因素。 C、低空航空器是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D、“低空经济”带动了低空产业的快速发展。(3)、下列各项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高度重视低空产业的布局,连续出台多项政策,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 B、政府必须正视伴随“低空经济”发展而出现的“低空经济安全”问题。 C、“低空经济”已经由概念转变为了现实,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D、多家跨界企业参与“电动垂直起降器”的研发,展现了“低空经济”强劲的吸引力。 -
7、下面是学校数字图书馆图书下载流程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下图所示的图书下载流程。
图书下载流程简介:
-
8、九年级一班组织开展“拥抱AI·畅想未来”主题班会,邀请你参加以下活动。(1)、同学们围绕“AI在生活中的利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个别同学坚持认为:AI的普及使用,会让人越来越依靠技术而懒于思考,最终会在技术中迷失自我。所以,广大中学生应该抵制AI的推广使用。对此,你如何进行辩驳?(2)、通过主题班会讨论,同学们对“AI融入学习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在班会课结束时,班长想对同学们今天讨论的收获进行总结,请你为班长拟写一段结束语。
-
9、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由于古代先人在铜中加入锡、铅的数量不同,制成的青铜器表面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和光泽,大致会有金黄色、橙黄色、浅黄色、灰白色等。
②古代工匠在铸造不同类型的青铜器时,会根据器物的功能属性在铜溶液里加入不同比例的锡或铅。
③古代青铜器是不是全都是同一个颜色呢?
④通常情况下,青铜器的颜色主要是由锡在铜中含量的多少来决定的,铅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青铜器的色泽。
⑤由于制作青铜器时,锡、铅所占的比例不同,青铜器成型后所呈现出的颜色也不尽相同。
A、①⑤②③④ B、①⑤③②④ C、③②⑤④① D、③①②⑤④ -
10、下列词语书写和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娉婷(pīn) 摇曳(yì) 撩逗(liáo) 红妆素裹 B、瞥见(piě) 旁鹜(wù) 诓骗(kuāng) 自惭形秽 C、停滞(zhì) 豢养(huàn) 勾当(gōu) 断章取意 D、赃物(zāng) 祭祀(sì) 拮据(jū) 鸠占鹊巢
-
11、请你仿照示例,结合《经典常谈》中《〈诗经〉第四》一章的内容以及语文素养积累,体会“诗言志”的育人作用。
原句
原义
教育意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锉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将玉比人。
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
(1)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用来琢磨玉器。
(2)
-
12、阅读下面文言文材料,完成各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①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②中出,喷吐冰雪,幽韵涵澹③。有老树④ , 中空火出,导 泉 于 寺 周 于 廓 下 激 聒 石 渠⑤下 见 文 砾 金 沙。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⑥ , 烁人目睛,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⑦刺泼⑧ , 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⑨静燥关其老少耶?
(节选自袁中道《西山十记》)
〔注释〕①碧云:碧云寺,在北京西山。②罅:裂缝。③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④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⑤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⑥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⑦跳达:同“佻达”,此处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⑧刺泼:鱼击水声。⑨毋乃:表揣测,相当于“恐怕”。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以其境过清 ②界以石梁 B、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②不里许 C、①安闲宁寂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D、①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②行拂乱其所为(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被拂。
(2)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
(3)、给【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用“/”划分停顿,共三处。导 泉 于 寺 周 于 廓 下 激 聒 石 渠 下 见 文 砾 金 沙。
(4)、【甲】【乙】两文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1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二)
别薛华①
王勃
送送多穷路,遑遑②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注释】①本诗作于王勃入蜀之后,诗人因触怒唐高宗,不得重用。薛华是王勃的同乡密友。②遑:同“惶”,匆忙惊惶状。
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摆渡人
汪破窑
①我和杨五子一家告别时,雪就下来了。
②杨五子过完年要去深圳打工,还没到寒假他已经不来学校了。春节过后,我能明显感觉到学校里的学生在慢慢减少,我班上也有几个突然就不来了的。打工的娃儿总是把外面的世界说得天花乱坠,往往他们回来一趟总会有一两个学生莫名辍学。我见不得小小年纪的娃儿不读书,就算碰一鼻子灰,我也要上门做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总有些家长会被我的行为打动。村里的那些老人们说,党员就是不一样!其实就算我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面对学生辍学我又岂能袖手旁观。
③工作没有我想象得那么好做,话总是绕来绕去地说,很多话我重复了很多遍,他们一家好像都没有听进去,气氛有点僵。
④到晚饭时间了,我不得不走了。
⑤天昏昏沉沉的,要知道会下雪,我该早一点走。也不知老刘还在不在?我心里不觉有一些忐忑,现在我只能安慰自己硬着头皮往河边走了。
⑥风大起来了,卷着雪直往脖子里灌,空气中透着刺骨的寒冷。我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滑倒了。
⑦终于上了大堤,我赶忙呼喊:“老刘哎,老刘!”
⑧老刘是摆渡人刘跃进。刘跃进的爸爸活着时也曾撑过船,据说用船运过抗日的队伍过河。刘跃进从村支书的岗位退下来后,人闲不住,总是会管一管村里村外的“闲事”。村里有十几个孩子要到城里上高中,为了上学不迟到,天没亮就起身,走近一个小时的路到镇上,坐着镇上的中巴车绕大圈子,过桥,到城里,再走半个小时的路程才能到学校。夏季的汉江河,最受孩子们喜爱,他们整天浸泡在河水里消暑,有些水性好的孩子会手举着书包衣服泅过河读书,有些孩子却溺亡在水里。刘跃进把家门前的那棵大桐树砍了,亲手打了这条船,光是桐油就涂了七八遍。老刘熟悉水道,他知道那里有深坑,哪里有水漩儿,船就绕着走。自从老刘在这里摆渡,他已记不清自己救过多少游泳被淹的孩子了。老刘摆渡不收钱,一早一晚,他专门接送村里的孩子上学,孩子们坐上他的船,省去往返的两趟路费,也省出一些时间。那几年,村里上高中的孩子都坐老刘的船。现在,人们有钱了,坐船的人一天天少了,只有一些到沙洲种地的农人不得不坐,还有几个家庭条件差一些的孩子为了省下那几块钱的车费,才会很无奈地选择坐他的船。
⑨“老刘哎,老刘!您在不在?”我双手捧成喇叭状,又拖长嗓子喊了几声。
⑩“哎,哎!在,在!”随着苍老的声音,老刘扶着船帮,猫着腰从远处的船舱里钻出来。他拉了拉绳索,船往岸边靠了靠。用手背揉了揉眼睛,仔细看了看我。
⑪“是刘老师!赶紧上船,进舱里躲躲,暖和暖和”老刘吸了吸鼻子,又搓了搓手,然后用手捏了捏冻得微微发红的鼻头。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⑫我笑着说:“还以为您回去了呢?您再不出来,我就得返回去坐车了。”
⑬“哪能呢?说得好好的,哪能撇下你走嘞?”老刘摆了摆手说,“雪还没下下来的时候,天已经很暗了,我估计没人过河了,准备回去了,想到和你约好的,就在这里等你。后来犯困,躺在稻草里猫了一会,结果竟然睡着了。还好,还是把你给等来了。”
⑭我苦笑着说:“您要是回家了,我可要遭大罪了,得顶着北风往回走。”
⑮“哪能呢,哪能呢,说得好好的。”
⑯坐在船上的那一刻,我的心平静了。
⑰“刘老师,坐好喽!开船喽!”那竹篙一到老刘的手里,变得活起来。
⑱我寻着话问他:“老刘啊,您老今年高寿?”
⑲“快七十了。”老刘望望我回答,“眼见着要入土啰!”
⑳“以后让他们去坐车好了,您老正好也休息休息,享几年清福。”我安慰他说。
㉑“哪能呢,您一个外来的支教老师都为咱孩子们上学着急呢,我这么个老党员,哪能自己去享清福,只要我还能爬得起来,这船我就得撑!哪怕只有一个孩子从这里过,我也得护着他。”
㉒老刘的脸被风雪吹成紫红色,皱纹在额头上刻着,数不清有几道痕了,两只眼睛大得有些惊人,却炯炯有神,看上去是那么坚定、和善。大雪依然下着,一片雪花不经意地落在老刘胸前的党徽上,在红色的党徽映衬下,显得格外晶莹剔透。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到杨五子家里做工作,很多话“我”重复了很多遍,说明“我”的工作经验不足。 B、小说中写老刘亲手打造渡船,强调他用防腐的桐油“涂了七八遍”这个细节,意在突出老刘对船安全性的重视。 C、小说中“哪能呢”这一语句在老刘口中反复出现,朴实的话语背后是老刘值得敬佩的品质。 D、小说第⑧段插叙了老刘的身份和摆渡的缘由,有利于小说情节的完整和主旨的表现。(2)、请梳理小说中的相关情节,补全下面表格。情节
“我”的感受
①
无奈
“我”冒着风雪赶往河边
②
老刘在风雪中等“我”
③
④
感动
(3)、文中画横线句为环境描写,请分析它的作用。大雪依然下着,一片雪花不经意地落在老刘胸前的党徽上,在红色的党徽映衬下,显得格外晶莹剔透。
(4)、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说说文中的“摆渡人”都有谁?你的身边有摆渡人吗?请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
15、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用一根粗大的吊索,一端固定在位于地球赤道的平台上,另一端紧紧抓住距地面约3.6万千米、在地球静止轨道上运行的航天器,就可使一个形似电梯的吊箱载着货物、人员沿吊索驶向太空……这就是一些国家研究人员正在尝试设计的太空电梯。太空电梯的本质是建设一个永久性的“缆绳”式建筑,将地面与太空上的某一点连接起来。专家介绍,根据目前的设计,太空电梯轿厢重约20吨,攀爬速度约每小时200公里。未来,随着缆绳加长、轿厢攀爬速度加快,预计8天可到达地球同步轨道,14天可到达月球,61天可到达火星。
(选自《乘“电梯”去太空,这个美梦能成真吗?》,有删改)
【材料二】
①太空电梯之梦由来已久。1895年,俄罗斯科学家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见到埃菲尔铁塔后提出了太空电梯的设想。但由于技术限制,太空电梯长期停留在概念阶段。
②随着航天技术不断发展,建造太空电梯有了更多可能。据介绍,在材料方面,碳纳米管和超强石墨烯被认为是建造太空电梯缆绳的理想材料;在设计方面,科学家目前已提出8个比较稳健、合理的科学设计方案;在工程方面,一些国家的科学家已开展一些小型实验并准备进行深入验证。
③“当然,在理论、技术和工程层面还面临诸多挑战,如动力学和控制方法、新材料研发、设备设计和建造等。”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教授史格非表示。
④很多细节问题有待科学家和工程师解答:太空电梯轿厢选择何种驱动模式?怎么克服重力影响?缆绳如何承受高能宇宙射线的轰击并有效抗摆动?电梯遭遇太空碎片和陨石冲击怎么办……
⑤科学家预估太空电梯能在2035年左右初步投入运行,用太空电梯载人则需要进一步验证以确保其安全可行,或许到2045年左右可以实现载人,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时间表。面对这项耗时耗力耗钱的大工程,加强太空电梯的研究与合作势在必行。
(选自《坐“电梯”去火星?这个梦想并不遥远》,有删改)
【材料三】
①太空电梯可以搭载包括大型太阳能发电机、核废料等各种物品,还可以载人。更重要的是,太空升降舱上天不需要携带大量燃料,预计所耗能量不过为宇宙飞船发射的1%。英国的一项测算显示,用太空升降舱运送一个人和行李的费用仅相当于常用航天飞机运送费用的0.25%。
②在进入太空探索时代后,造太空电梯是人类长久以来的梦想,每发射一次太空飞船所需的惊人费用让科学家重拾“太空电梯”的理念。在宇宙空间里建造超长的太空电梯,用车厢将货物运送到太空站或者空间基地,可以大大节省人类太空探索的成本。利用太空电梯运送游客,还能发展太空旅游业。电梯会携带太阳能发电系统,这样发出的电能不仅能支持电梯本身,多余的还能为地球供电,太空电梯也因此被称为“绿色天路”。
(选自《太空电梯:科学幻想还是未来希望?》,有删改)
【材料四】
有这样一则故事:地面与天空用“天梯”连接,人可以通过“天梯”往返天地之间。雅各布在梦中沿着登天的梯子取得了“圣火”,后人便把这梦想中的梯子称为“雅各布天梯”。被誉为“现代科幻三巨头”之一的阿瑟·克拉克,曾将这一设想写进他的科幻巨著《天堂的喷泉》。这部小说描绘了在一座热带岛屿上,人们可以通过落在赤道上的一座天梯前往太空观光或运送货物。
(选自《搭乘电梯去太空》,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提到乘“电梯”去太空的梦想有望成真,根据目前的设计,我们坐太空电梯去火星预计需要61天。 B、材料二主要介绍了建造太空电梯的可能性以及挑战,太空电梯将在2035年左右初步投入运行,2045年左右可以实现载人。 C、材料三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太空电梯以及太空电梯建造成功的价值,如大大节省人类太空探索的成本,发展太空旅游业等。 D、文本为读者介绍了太空电梯的设计原理、发展现状、优势等,向大众普及了科学知识,展现科学家们探索、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的“约”“预计”这些是限定性词语,说明了这是一种科学估计,突出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B、材料二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建造太空电梯的可能性。 C、材料四中的阿瑟·克拉克是第一个在科幻巨著中多次提及太空电梯的人。 D、材料三加点的“绿色天路”,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3)、小明的爷爷认为研究太空电梯费钱费力,意义不大,请你结合材料内容,对爷爷说说研究太空电梯的意义。 -
16、下面是小雅对本学期所学古诗文的梳理记录,请你帮她补全。
作品
名句
解读
感悟
《桃花源记》
陶渊明
(1) , 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人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生活面貌。
寄托作者对美好安宁、自由平等生活的向往。
《诗经》
(2) , 白露为霜。
运用起兴,暗忖心情,引出对意中人的思慕之情。
言此而意彼。含而不露,大方得体,深婉有致。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3) , (4)。
用两人相同的处境来劝慰友人不要哀伤。
文情跌宕,惺惺相惜的理解和共情。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5) , (6)。
暗喻自己有心做一番事业的愿望。
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另翻新意。
-
1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一首《上春山》火遍全网,上春山,上的是春日诗词堆成的诗意之山。优美的诗情,动人的诗韵,也感染了八年级的同学们,大家掀起了一波学习古诗词的热潮。年级组特此开展了“古诗苑漫步”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小雅要引用关于传统节日的诗句,下列哪一项你不会推荐给她?( )A、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B、雾柳暗时云度月,露荷翻处水流萤。 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D、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2)、小雅准备将以下诗句辑录到一起,请为她的诗集起一个恰当的名字并说明理由。①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②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③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④一把青秧趁手青,轻烟漠漠雨冥冥。
诗集名:《》
理由: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民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 ① 的民间文化。鲁迅笔下那 ② 在临河空地上的戏台和笼着皎洁月色的社戏,令人流连忘返;贺敬之心中那不曾变味的糜子、米酒和悠扬高亢、粗犷奔放的“信天游”,令人沉醉不已;刘成章笔下那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令人③。通过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让我们感触到璀càn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地域文化。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璀càn 粗犷
(2)、依次填入横线①②③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传承 屹立 叹为观止 B、传承 伫立 惊心动魄 C、传诵 屹立 惊心动魄 D、传诵 伫立 叹为观止(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让我们感触到多样与多彩的生活方式和地域文化。 B、通过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我们感受到多样与多彩的生活方式和地域文化。 C、通过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我们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 D、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让我们感触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 -
19、根据要求写作。
真正卓越之人,在无人问津的角落暗自深耕,于漫长且看似无望的等待中默默沉淀。日复一日,坚守努力之姿;年复一年,秉持付出之态;一程又一程,耐住等待之苦。在时光的长河里,终将等来厚积薄发、一展身手的绝佳契机。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从中提取一个关键词作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或演讲稿。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文意;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
2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出师表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节选自诸葛亮《诸葛亮集·文集》)
【乙】
杜正献公
杜正献公衍历知州、提转、安抚,未尝坏①一个官员。其间不职者,即委以事,使之不暇;惰不谨者,谕以祸福,俾②之自新,从而迁善者甚众,不必绳以法也。杜正献公一日忧见于色,门生曰:“公今日何以不悦?”公曰:“适睹朝报,行某事,行某事非便,所以忧耳。”又一日,喜见于色。门生未及问,公曰:“今日朝报,某人进用,社稷之福也。”杜正献推奖后进名士,多出其门。居家见宾客,必问时事,闻有善,喜,若已出;至有所不可,忧见于色,或夜不能寐,如任其责者。
(节选自张光祖《言行龟鉴》)
【注释】①坏:拆毁,毁坏。这里指惩罚。②俾:使。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遂许先帝以驱驰 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B、若无兴德之言 若止印三二本(《活板》) C、门生未及问 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D、或夜不能寐 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诸葛亮言辞恳切地阐明了各方所担的责任。 B、甲文中诸葛亮提到五月渡过泸水是为了逃避战乱。 C、乙文中杜正献公在任职期间依法严惩了众多官员。 D、两文都通过议论的表达方式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其间不职者,即委以事,使之不暇。
(4)、甲文第①段诸葛亮追述自己二十一年来的经历有什么用意?(5)、诸葛亮和杜正献公有哪些共同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文段内容概括并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