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学校开展“探索科技奥秘,共筑美好未来”主题活动,同学们积极参与活动,了解有关“人工智能”的先进科技。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以下任务。
材料一
深圳无人机人工智能,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深圳北站搭乘地铁5号线一路向西,道通、潜行、吉彩、华启天成、科比特……150家无人机及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星罗棋布。无人机总部、研发、核心零部件企业在此集聚,生产一架无人机需要1000到2000个零部件,而在南山,这些零部件不出区就可以全部生产。
垂直起降、智能跟踪、指点飞行、地形跟随……走进道通智能航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正前方的大型倾转旋翼无人机引人注目。“该无人机有效融合多旋翼起降灵活和固定翼长时续航的双重优势,具备先进的飞控技术,AI智能技术和强大的软硬件,可搭配多款行业应用挂载,打破光照限制,满足不同场景作业需求。”道通智能营销总监刘国正介绍。
(选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
美国Chat GPT大热,掀起人工智能“狂飙”
①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 AI开发的一种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Chat GPT,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的上下文进行互动,并协助人类完成一系列任务。
②当被问到一些严肃性话题和解决方案,Chat GPT的回答逻辑合理、用词到位,虽然没有提出老生常谈之外的观点,但清晰直观且迅速的表达方式、反应过程令人拍案叫绝。
③网友55:AIGC在工作生活中高效应用,面试官、作家、设计师就要失业了吗?
④Chat GPT:不是这样的,人工智能,包括Chat GPT和AIGC,是一种工具,而不是替代人类的解决方案。它们可以帮助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更高效地完成一些任务,但它们不能完全代替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
⑤因此,我们不应该担心人工智能会使一些职业失业,而应该考虑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的优势来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选自《央视新闻》)
材料三
全球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应对未来数字挑战
人工智能产业竞争是各国政策、基础研究、技术、资本等各方面综合实力的竞争。这场全球竞赛中,中国企业已经积累了海量数据和实践经验。
材料四
替代性竞争,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以内容为王、创意制胜,人工智能虽然通过模仿人类既有的艺术实践,在某些领域取得明显突破,但目前来看,人工智能缺少对人类生活的深入理解和感知,在创意方面还处于跟随模仿的初级阶段。例如人工智能模仿李白、杜甫写诗,虽然对仗工整但被专家评价“稍逊风骚”;人工智能模仿齐白石挥毫泼墨,尚难做到形神俱佳。从另一个角度说,很多时候,人们进行创作不只是为了作品本身,而是陶冶情操、涵养心灵。文化产业中富含创意、情感的部分很难被轻易取代。可以说,真正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向前的仍然是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力。这一点没有变,也难以改变。
(选自《经济日报》,有删改)
(1)、同学们根据提供的材料,展开了热烈讨论,以下说法有误的是( )A、深圳市南山区可以生产一架无人机需要的1000到2000个零部件。 B、Chat GPT是一款专注于解决行业专业问题的人工智能机器人。 C、中美两国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处于领先地位。 D、人类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力推动文化产业不断向前,这一点是难以改变的。(2)、结合材料三和图表,说说在应对未来数字挑战中,中国有哪些优势?(3)、你认为人工智能可能会取代文化工作者吗?为什么?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叶秀发传
叶秀发,字茂叔,金华人。擢①庆元丙辰进士第。初授福州长溪簿,调安庆府桐城丞。金人犯蕲、黄二州,桐城为邻壤,万目睽睽不相保。骑兵将迫,家人号泣求避,秀发叱之曰:“此正臣子竭力致身之日虽死何憾苟先去之如一邑生聚②何?”修城浚濠,日为备御计。会金人使谍者至,秀发擒之,亟斩于城门以徇。金人计沮不得近,邑赖以完。其忠义出于天性,至死不变如此。绍定庚寅九月卒,年七十。卒之日,唯遗书籍数箧,弊衣一袭,至无以为敛。
(节选自宋濂《文宪集》卷十)
[注]①擢:选拔。②生聚:指百姓。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一项是( )A、呼尔而与之/人皆有之 B、所恶有甚于死者/万钟于我何加焉 C、二者不可得兼/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修城浚濠,日为备御计。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此 正 臣 子 竭 力 致 身 之 日 虽 死 何 憾 苟 先 去 之 如 一 邑 生 聚 何
(4)、请结合【甲】文的观点,谈谈你对【乙】文中叶秀发所表现出的“忠义”的看法。(5)、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在今天,我们又该如何理解“舍生取义”呢?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地时间7月31日,巴黎奥运会的跳水赛场上传来捷报。中国组合陈芋汐、全红婵在跳水女子双人10米台决赛中,以无可争议的出色表现,为中国代表团夺得一枚宝贵金牌。
从比赛一开始,陈芋汐和全红婵就展现出了强大的气场和精湛的技艺。前两轮规定动作后,她们已经领先第二名多达15分,建立起明显优势。在后续的自选动作中,两人更是每一跳都堪称完美,同步性极佳,“水花消失术”一次次在泳池中上演,将领先优势持续扩大。最终她们以359.10分的高分成功摘金,领先第二名43.20分,为中国队完成了该项目的奥运七连冠。
这是中国跳水“梦之队”在奥运会历史上的第50枚金牌,也是中国代表团在本届奥运会的第7枚金牌。这对组合自搭档以来,在国际大赛中表现极为强势,金牌从未旁落。她们用实力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跳水在女子双人10米台项目上的统治力。
(1)、请为上则材料设置一个标题。(2)、请你把下列词句组成一副对联,赠送陈芋汐、全红婵,表示对她们的祝贺。称冠 入水 惊世界 耀神州 无痕 夺金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诵读诗文,如经历了一次zhèn hàn人心的旅行。我们仿佛和常建_______山林,欣赏山光水色,________空寂禅意;和陶渊明撑船前行,漫步桃林,赏世间美景……蓦然回首,我们已走过幽悄的山林,览尽天地间无限风情,美景使人________。
诵读诗文,像欣赏一场kòu rén xīn xián的音乐会。它们或高亢或恬静,或奔放或温婉,但无论如何,都浓浓倾注了诗人的情感。慢慢地,你会明白诵读诗文的意义是hán yǎng谈吐,是陶冶情操,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zhèn hàn
(2)kòu rén xīn xián
(3)hán yǎng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闲逛 领悟 流连忘返 B、闲逛 参悟 依依不舍 C、闲游 参悟 流连忘返 D、闲游 领悟 依依不舍(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们或高亢或恬静,或奔放或温婉,但无论如何,都倾注了诗人浓浓的情感。 B、它们或奔放或温婉,或高亢或恬静,但无论如何,都浓浓地倾注了诗人的情感。 C、但无论如何,它们或奔放或温婉,或高亢或恬静,都浓浓倾注了诗人的情感。 D、它们或高亢或恬静,或奔放或温婉,但无论如何,都浓浓地倾注了诗人的情感。 -
5、默写古诗文。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诗经·关雎》)
(2)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 西北望,。(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4)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抒发对故友的怀念以及对世事变迁感慨的诗句是: , 。
(5)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历经困难与挫折,才能取得成功。陆游的“ , ”(《游山西村》)告诉我们困境中孕育着生机;李白的“ , ”(《<行路难>其一》)启迪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应坚强自信,积极乐观。
-
6、你看过不少电影和电视剧吧,其中哪一部给你的印象最深?想一想,剧中的哪个人物、哪个情节(或细节)打动了你?分析剧中人物或情节打动你的原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观后感。
要求:(1)题目自拟;(2)内容具体,感受真实,给人启迪;(3)语言流畅,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
-
7、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考试成绩下来了,妈妈问小明:“这次成绩怎么样啊?”小明似乎答非所问:“考试期间我都努力寻找成功,结果到成功家里,却只遇见他妈妈!”妈妈:“______”
(1)、你能够知道小明考试成绩怎么样吗?(2)、小明的话,源自哪句名言?(3)、小明的话在表达技巧方面有怎样的好处? -
8、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①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②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③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④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油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1)、“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除了举例子、列数据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中“常”字能否去掉,为什么?(3)、请概括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
9、阅读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完成下面小题。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诗人写景之时,一个“”字,一个“”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2)、孟浩然给张丞相写这首诗的意图是什么?他是怎样表达这个意图的? -
10、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正确的句子。
(1)佁然不动, , 。(柳宗元《小石潭记》)
(2)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 。(《国风·子衿》)
(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 。(《关雎》)
(4)蒹葭苍苍,。所谓伊人,……(《蒹葭》)
-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下面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罔不因势象形(罔:迷惘) B、尝贻余核舟一(贻:卖)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漂亮帽子) D、珠可历历数也(历历:清清楚楚)(2)、下面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能以径寸之木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以至鸟兽、木石 全石以为底 C、其两膝相比者 则题名其上 D、而竖其左膝 启窗而观(3)、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1段在文中是总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B、选文第2段介绍船头部分,写舟上游览者——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和神情。 C、选文第2段除了细致地写出人物的衣着、姿势而外,还着意描述了苏、黄二人泛舟时的心情。 D、佛印的“矫首昂视”,则又给人一种洒脱不群的感觉,自然使苏、黄二人的神情成为陪衬,使画面显得不单调。(4)、翻译下面句子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
12、下面词语依次填入句中空格正确的一项是( )
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______着岸上的石壁。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______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______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______。
A、移动 创刮 破坏 冲击 B、创刮 破坏 冲击 移动 C、冲击 移动 创刮 破坏 D、破坏 冲击 移动 创刮 -
13、下面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社戏》选自《朝花夕拾》,描写作者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B、《大雁归来》作者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英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环保先驱人物,“保护野生生物之父”。 C、《桃花源记》原是陶渊明《桃花源》诗的后记,大约作于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其时作者57岁,隐居农村已十余年。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的作品,气象阔达,志趣高远,表现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
-
1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3月14日上午9:00,资中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开幕。肩负全县人民,来自全县各条战线的县人大代表汇聚苌弘大剧院大礼堂。 B、根据大会议程,县人民政府县长王冬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为两个部分:一是2024年工作回顾,二是2025年主要工作。 C、2024年,县政府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大约4.6%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8.5%…… D、全县各级各部门全面落实县委十七届十次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治蜀兴川资中实践再上新台阶。
-
15、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踪迹 致密 周而复始 海枯石烂 B、维幕 劫难 人情世故 草长鹰飞 C、弥漫 损石 目空一切 叹为观止 D、追溯 领域 天衣无缝 嘎然而止
-
16、下面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寤寐(mèi) 连翘(qiáo) 鸟臀(tún)目 摩肩接踵(chǒng) B、幽邃(suì) 翩(piān)然 金属铱(yī) 络绎(yì)不绝 C、龟(guī)裂 斡(hàn)旋 环颈雉(zhì) 恹恹(yān)欲睡 D、缄(xiān)默 羁(jī)绊 半蹼鹬(yù) 坦荡如砥(dǐ)
-
1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人生起起伏伏时,想到曾遇到过世界上最美好的人,心中燃起的星光会指引你前进的方向……
请结合材料启示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选定文体,不少于500字。注意不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
18、根据提示,默写出古诗文名句。
(1)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其一))
(4) ,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5)《<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和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
19、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军行(其一)
唐·李白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逐虏”一句用窦宪击破匈奴的典故来说明战士们也取得了驱逐胡虏战斗的胜利。 B、“刀开”句回忆自己参加的激烈的战斗场面,战士们挥舞的大刀之刀环好像明月一样圆。 C、第五、六句描写震撼人心的鼓声在大漠深处鸣起,战士们的英勇豪气直冲云霄。 D、本诗运用了比喻等手法,读来清丽潇洒,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早期风格。(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写出大唐将士开赴战场、杀敌报国的豪迈情怀和英雄气概,诗风沉郁顿挫。 B、颔联既说军旅艰辛,又着力描写前方将士吹起梅花曲、高举明月环,想象奇特,意象唯美。 C、尾联“愿斩”间接抒情:“长驱”“单于”分别照应首联“逐”“虏”二字,结构严谨。 D、诗人盼望大唐军队能驱逐敌军,保住边疆,体现出诗人对战争胜利的渴望。 -
20、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谕儿书
吴汝纶
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①学问识见。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疾疾②”,皆至言也。
(选自清代吴汝纶《谕儿书》)
①掌:同“长”,增长。②痰(chèn)疾:疾病,比喻忧患。
(1)、下列关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B、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C、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D、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2)、下列关于加点文言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达到 B、意与日去 意:意志 C、三自反乎 反:返回 D、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 想与:一起(3)、把文中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白话文。(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2)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