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之(1)、辍耕之垄上(2)、能以径寸之木(3)、学而时习之(4)、无丝竹之乱耳(5)、下列句子中,“之”的词性、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弗之怠 B、走送之 C、令辱之 D、处江湖之远
-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计日以还 以身作则 全力以赴 相濡以沫 B、以书假余 狐假虎威 弄假成真 不假思索 C、跳往助之 置之度外 不速之客 泰然处之 D、聚室而谋 不谋而合 与虎谋皮 不相为谋
-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常用义没有区别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 , 鸡犬相闻 先帝不以臣卑鄙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盗窃乱贼而不作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上自劳军 劳其筋骨 B、军士吏被甲 将军身被坚执锐 C、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属予作文以记之 D、使人称谢 长跪而谢之曰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乃重修岳阳楼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B、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C、及大有倾塌之势 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D、为之驳岸以御水 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
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曹刿请见 见多识广 见义勇为 各抒己见 B、小信未孚 言而有信 杳无音信 信手拈来 C、公与之乘 乘风破浪 乘虚而入 乘兴而来 D、遂逐齐师 出师未捷 百万雄师 仁义之师
-
7、诗歌鉴赏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①
〔宋〕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释】①这首词为辛弃疾赋闲隐居江西上饶一带时所作。
(1)、简要概括“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渲染了什么气氛。(2)、下片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请赏析。 -
8、诗歌鉴赏
鄱阳湖①
〔明〕吴国伦
欲向匡庐②卧白云,宫亭水色昼氤氲。
千山日射鱼龙窟③ , 万里霜寒雁鹜群。
浪拥帆樯天际下,星蟠吴楚镜中分。
东南岁暮仍鼙鼓④ , 莫遣孤舟逐客闻。
【注释】①本诗是作者被贬江西时游庐山经鄱阳湖写下的咏景诗。吴国伦,明代文学家。②匡庐:指庐山。③鱼龙窟:指鄱阳湖。④鼙(pí)鼓:战鼓。这句指嘉靖年间倭寇骚扰东南沿海地区一事。
(1)、“浪拥帆樯天际下”中的“拥”,有的版本又写作“涌”。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2)、关于此诗的情感基调,小嘉说是欢快的,小舟说是忧伤的。你的看法呢?请简述理由。 -
9、阅读甲、乙两首诗,关注诗人所望的景物,根据要求答题。
【甲】____望
【乙】____望
〔清〕周 容
独立空庭日没西,归鸦风急翼难齐。
万点寒鸦过尽西,一轮斜月向人低。
〔清〕周 容
故园小阁疏篱外,乌桕梢头各早栖。
欲追残梦惊回处,黄菊樽前剥蟹脐。
(1)、根据诗歌内容,将“晓”“晚”两字分别填在相应诗题的横线上。(2)、追随诗人的目光,你会发现,正是那些富有特征的景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思。请从两诗中任选一首,结合诗句,品味诗人所望之景,体会诗人流露之情。 -
10、诗歌鉴赏
中秋对月
〔唐〕曹 松①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注释】①曹松:晚唐诗人,七十岁才中进士,被称为“白头进士”。
(1)、这首诗的题目是《中秋对月》,诗中“”是“中秋”,“”是“月”。(填诗句原文)(2)、后两句写中秋夜月光朗照,诗人想借此表达怎样的情感? -
11、诗歌鉴赏
南乡子·烟漠漠
〔唐〕李 珣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1)、烟、雨、落花、鹧鸪组合在一起,除了点明暮春时节之外,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作答。(2)、下列哪一项诗句最能表达词中“远客”的心境?该诗句与李珣诗中表达的情感有何相似之处?请作出判断并简要分析。A.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B.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12、诗歌鉴赏
【甲】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雁门太守行
〔唐〕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两首诗词均借用了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甲词用的典故,表达了;乙诗则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表达了。(2)、甲词委婉曲折,乙诗豪迈奔放。请选择其中一首,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 -
13、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初至茂屿①
〔明〕沈九畴
清溪窈窕觅仙踪,临水看云面面重。山过雨声侵薜荔② , 风吹秋色满芙蓉。
湖天____悬孤屿,海日东南引万峰。岂是桃源无路到,扁舟今日使人逢。
【注释】①茂屿:茂屿山,据旧志记载,在东钱湖西南。②薜(bì)荔:一种常绿灌木。
(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重”有“chóng”和“zhòng”两种读音。本诗首联中加点的“重”字,你会选哪个读音?结合画线句和颔联加以分析。我认为填 , 分析:。
(2)、你认为诗中空缺处应填“萧索”还是“浩渺”?结合相关诗句加以分析。我认为填 , 分析:。
-
14、阅读诗歌,结合典故,完成题目。
野 望
〔唐〕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南安军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典故·采薇】
《史记·伯夷列传》载:殷末,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伐纣,曾扣马而谏。周代殷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遂饿死于首阳山。
(选自《汉语典故大辞典》)
下面是某同学的探究成果,请你补全。
为表达不同情感,“采薇”这一典故可能有三种使用角度:①伯夷、叔齐扣马而谏;②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③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野望》侧重从(填序号)角度用典,表达的情感是。《南安军》侧重从(填序号)角度用典,表达的情感是。
-
15、诗歌鉴赏
桂源铺
〔宋〕杨万里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1)、指出并赏析“万山不许一溪奔”中运用的一种修辞手法。(2)、诗中寄寓了什么哲理? -
16、诗歌鉴赏
咏牡丹(其二)
〔元〕卜元亨①
草堂松菊晚凋残,独有西园旧牡丹。
自是枯枝②存劲节,依依唯恋故人还③。
【注释】①卜元亨:元末明初东溪(今盐城便仓)人,曾任吴王张士诚军部先锋。②枯枝:指枯枝牡丹。③故人还:据载,诗人被明太祖遣戍辽阳,家中牡丹十年未开。其妻朝夕对花祝云:“夫君有还信,当复再开花。”至永乐元年(1403年),花忽大放,元亨果遇赦还。
(1)、本诗题为“咏牡丹”,却从松菊写起,有何妙处?(2)、联系诗人经历,概括诗歌的第二、第四两句所表达的情感。 -
17、根据题目要求对学生习作进行修改,先提出具体修改建议,再把普通文章升格为优秀作文。
【作文题目】
根据相关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走出校园,感知更广阔的世界,才会拥有更开阔的视野,才会更加清晰地认知自我,也才会发掘自己身上的无尽潜力与可能……为鼓励更多同学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校文学社开展征文活动。
请你以“在更广阔的世界中▲(认识、改造、发展、超越、成就⋯⋯)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投稿,分享自己社会实践的感悟与收获。
具体要求与提示: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可以叙事、抒情、议论等,写出个人思考,体现真情实感。③不要大段写活动流程,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普通作文】
在更广阔的世界中雕琢自己
我提起手中毛笔,展平纸张,饱蘸墨汁,悬腕提笔,凝神静气,汇于笔尖,一篇临摹习作一气呵成。看着自己越发韵致的字体,思绪在梅与墨交融的香气里,悠悠飘向半年前……
那段时光,一片暗淡。沉重的学习压力,及青春期的悸动,让我心绪躁动难安,不时有一股无名之火在心底乱窜,甚至会莫名其妙向身边人喷溅。只是,每当这时,常有一双眼睛,在不远处,如窗外的老梅树,静默地注视着我。
这天,我刚对误闯进房间的弟弟一通怒火,爷爷缓缓走了过来。他目光慈爱,带着柔和的笑意,挥手示意我跟过来。我耐着性子,尾随进入他的房间。
爷爷引我到桌前,提起一支毛笔,挥笔写就《诫子书》。爷爷的字清瘦刚直,遒劲端方,如松枝刚劲,如墨竹飘逸。把笔给我:“试试?”尽管意难平,我还是接过笔,照着样子草草糊了几个大字。爷爷看看我的“杰作”,摇摇头,拍拍我的肩说:“书法要静,要慢。等驭住了心,便也驾住了笔。去看看窗外吧,你的心太躁了。”
来到窗前,早春的寒意尚存,远近都是灰黑的色调。然而,窗外小院中,不知何时,艳红的春梅,正团团簇簇地拥上了枝头。挤挤闹闹,喧喧嚷嚷,娇娇艳艳,点燃了整个小院的春意!
“定能生慧,静方致远。丫头,再试试吧!”
再来桌前,我提起笔,对着爷爷为我备好的字帖,一笔一画细细临摹起来,慢,确实有慢的滋味。我屏息敛神,渐渐忘了身在何处,心中只有那滑动的笔尖。
笔势即心迹,运笔亦炼心。专注,沉静,雕琢,致远。人生万事同理!愿青春的我们,能在更广阔的世界里,打磨锤炼,成长提升,内心笃定,逐渐丰盈!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凡人邱光明,生活的底味本是平淡,但他钻研厨艺,经营饭店,在生活中加入率性与执着,调出更有趣的味道;孤独的尼摩船长,生活的底味本是苦涩,但他探秘海底,勇闯南极,在生活中加入勇敢与坚毅,调出更传奇的味道;屡试不第的龚炜,生活的底味本是酸楚,但他诵诗习武,抚琴弈棋,在生活中加入淡定与坚守,调出更雅致的味道……亲爱的同学,回顾你的生活历程,你生活的底味是什么?你已经或将要加入点什么,来调出生活更好的味道呢?
请以“加点▲ , 调出生活好味道”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①请根据提示语的相关内容,将文题补充完整。②严禁抄袭和套用任何其他同类作文。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1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像什么一样生活,是一种向往,一种尝试,一种使命;像雄鹰一样翱翔,像彼得·潘一样永葆童真,像祁发宝一样守边戍疆······用你喜欢的方式,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请把题目“像▲一样生活”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寻常窗前月下,因梅花映入眼帘,倍觉情趣横生,别有不同。每个明媚的清晨都充溢着鸟语花香,每个平凡的日子都弥漫着别样精彩。生活中,总有一束“梅花”激你心志,荡你情怀,助力你异彩人生。
请以“才有▲便不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