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文言文阅读
活 板①
〔宋〕沈 括
板印②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③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④。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⑤之。欲印,则以一铁范⑥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⑦之,药稍镕⑧ ,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⑨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⑩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⑪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⑫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⑬不沾污。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①活板:用活字排成的印刷版。板,同“版”。②板印:指雕版印刷。③冯瀛王:我国古代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首倡者。④板本:版印书籍,相对于抄本而言。⑤冒:覆盖。⑥范:模子。⑦炀:烘烤。⑧镕: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⑨自:另自,另外。⑩韵:指韵部,韵书中把同韵的字归在一起成为一部。⑪奇字:生僻字。⑫燔:烧。⑬殊:根本。
(1)、请解释下面“原文例句”中的加点词,补全表格。文言现象
原文例句
释义
方法
一字多义
持就火炀之
⑴
【查阅字典】①接近,靠近。②完成,达到。③即使。
瞬息可就
⑵
词类活用
火烧令坚
⑶
【课内迁移】石青(用石青)糁之
通假字
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⑷
【指出通假】故不错(同“措”)意也
(2)、下面是“毕昇科学精神”探究单,请你根据要求补充完整。⑴毕昇制字可能经历的实验过程。
尝试制作木活字,发现木活字的缺陷是①(用原文句子回答);尝试制作泥活字,对比发现泥活字的优势是②(用原文句子回答)。
⑵毕昇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问题:遇到生僻字,没有现成的字模,该怎么办?
解决办法:(根据原文回答)
⑶毕昇的实验中有语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用现代汉语写出这句话的意思:
⑷探究小结:毕昇就地取材,不断尝试,对比实验,这种科学探索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本文有些语句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活字印刷的特点,请找出一处,仿照示例加以说明。示例:“薄如钱唇”,写出了活字字模薄的特点。
-
2、文言文阅读
留园记
〔清〕俞樾
出阊门外三里而近,有刘氏寒碧庄焉。而问寒碧庄,无知者,问有刘园乎,则皆曰有。盖是园也,在嘉庆初为刘君蓉峰所有,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曰刘园也。咸丰中,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及庚申、辛酉间,大乱臶至① , 吴下名园半为墟莽。而所谓刘园者则岿然独存。同治中,芜秽不治。至光绪二年,为毗陵②盛旭人方伯所得,乃始修之、平之、攘之、剔之,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春秋佳日,方伯与宾客觞咏其中,而都人士女亦或掎裳连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阊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方伯求余文为之记。余曰:“仍其旧名乎?抑肇③锡④以嘉名乎?”方伯曰:“否,否。寒碧之名至今未熟于人口,然则名之易而称之难也。吾不如从其所称而称之。人曰刘园,吾则曰留园,不易其音而易其字,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余叹曰:美哉斯名乎,称其实矣!夫大乱之后、兵燹之余,高台倾而曲池平,不知凡几,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吾知留园之名常留于天地间矣!
(选自《春在堂全书》,有删改)
【注释】①箝(jiàn)至:相继而至。②毗(pí)陵:今江苏常州。③肇:开始。④锡:同“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盖是园也 斯是陋室(《陋室铭》) B、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C、嘉树荣而佳卉茁 清荣峻茂(《三峡》) D、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2)、下列对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芜秽不治(污浊) B、迤逦相属(曲折连绵) C、方伯与宾客觞咏其中(饮酒赋诗) D、兵燹之余(被战火焚毁破坏)(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曰刘园也。
②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
(4)、文中哪句话从侧面表现了留园的景致之美?(5)、如果你陪同外地的亲戚去留园游玩,请根据文章内容,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向他们介绍留园。 -
3、班委推荐你与小舟组队参加学校“学经典古文,悟文人情怀”阅读素养展示活动。以下是阅读材料之一,请你认真阅读,与小舟一起完成下列任务。
跋傅给事①帖
〔宋〕陆 游
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②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③也,卒能使虏消沮④退缩,自遣行人请盟。会秦丞相桧用事,掠以为功,变恢复为和戎⑤ , 非复诸公初意矣。志士仁人抱愤入地者可胜数哉!今观傅给事与吕尚书遗帖,死者可作,吾谁与归?嘉定二年七月癸丑,陆某谨识。
(选自《渭南文集》)
【注释】①傅给(jǐ)事:指傅崧卿,南宋主战派代表人物。②翊(yì)戴:辅佐,拥护。③蔑如:浅薄,不足道。④消沮(jǔ):失败。⑤和戎:这里是对敌屈服的意思。
(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的加点词。①期:
②卒:
③会:
④复:
(2)、小舟找到了对本文的评论文字“描叙简洁传神,议论旗帜鲜明,抒情爱憎分明”,但他还是一知半解,请你结合原文,帮助他赏析下列句子的精妙之处。①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
②志士仁人抱愤入地者可胜数哉!
(3)、小舟有个疑问:文中“死者可作,吾谁与归”,和《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这个句子类似,两者表达的情感一样吗?请你结合作品为他解惑。 -
4、阅读理解
稻谷来到了春天
帕蒂古丽
那一年,稻谷还在地里,大雪就像盗贼一样从南山那边扑过来,抢夺了村庄收割的喜悦。
爹爹悔得直跳:“嗨,就在地里多放了一夜,谁知道雪这个贼娃子,会趁村庄睡着的时候,把一地壮壮实实的稻谷全给埋起来了。现在镰刀磨得再利,又有啥用?”
“辛苦了一年的收成,总不能就这样送给雪贼,就是一点一点挖,一捧一捧捧,也要把它收回来。不然,娃娃们挨饿不说,明年的稻种子都有麻烦。”妈妈低头看着隆起的肚子说。
这天,村里的大人孩子全都出动了,扛着铁锹、木锨,推着手推车,带着簸箕、筛子,到雪地里刨稻谷。
雪一尺多厚,要一锹一锹把雪铲成堆,再运到稻地外面去。等手推车推出去的雪在稻地四周围起冰雪长城,脚下的稻谷才从雪缝中戳出了一根根尖细的稻芒。就这样,大雪从人们手里抢夺去的宝藏,又被人们抢夺了回来,尽管只抢夺了一部分,至少人们没有完全输给这场大雪。
我们把本来躺在冰床上的稻谷,搬回了家里。
妈妈挺着大肚子,抱了一大捆干树枝在炕洞里点燃了火。爹爹掀开了大炕上所有的苇席和毡子,把六麻袋夹带着冰雪的稻谷全都倒在了大炕上,用木锨摊平。
爹爹把苇席、毡子、褥子,一层层铺在摊开的稻谷和冰雪上,妈妈抱来的干树枝已经堆满了半间屋子。爹爹说:“孩子们,你们拉开被窝,就睡在稻谷上。我和你妈一起把炕烧热。”晚上,睡在炕上,一股凉气从身子底下直往上拔。
“下面火炕烤,上面身子焐,稻谷干得快一点。”爹爹在被窝里说这句话时,牙齿都打着战。
我们在稻谷上睡了一个冬天。我们每天晚上早早就躺在火炕上,用身子去暖那些稻谷。
冬天终于到了尾巴根上的时候,又一个弟弟降生在铺满稻谷的大炕上。
大炕上又多了一个娃娃,家里顿时热闹了很多。我家的门上还挂了一根透着喜气的红布条。爹爹妈妈的脸也像五九过后的天气,渐渐暖和了起来。
“一九二九不是九,三九四九冻死狗,五九娃娃拍手……”村里女孩穿了鲜艳的衣服,扎了漂亮的麻花辫,一边唱一边跳橡皮筋,春天的气息就从她们的童谣、花衣服和头顶的蝴蝶花,弥漫到整个大梁坡。
大梁坡的春天,最先是沿着出去觅食的羊踩出的雪坑走进来的。深深浅浅的羊蹄坑在春风里一行一行变得水汪汪的,厚厚的积雪覆盖的大地从那一个个小坑里重见天日,小小的羊蹄坑从村庄四周越走越远,向着村庄外更远的地方散开去。
【甲】冰冻了一个漫漫长冬的大地,就像是从羊蹄坑里解开了一粒粒黑色的纽扣,慢慢脱去了捂了一冬的白羊皮袄,一点一点露出了春色。
眼见着路边的杨树返青。河沿的柳树吐出苍绿的芽苞,结冰的渠沟在晴天里变得水汪汪的,春天的味道慢慢地从冰融雪消的田野上升腾起来,
【乙】清早,布谷的鸣叫从河坝那边飞过来,“布谷、布谷”的声音在窗户上、屋檐上飞来撞去。这声音撞到谁家,谁家就像得着了神谕似的,打开仓房,开始清理农具和闲放了一冬的马车和驴车。
爹爹修整好拉犁锌的绳索,把它套在老牛身上,起早贪黑到稻谷地里犁了三天地,他说,这片地去年吃下了那许多粮食,肥得流油,今年根本不用上肥料了我们把稻谷从大炕上扫起来,堆到场院里,爹爹给马套上了石碾子。马拉着石碾子在场院里撒了大半天的欢,那些连着稻秸秆的稻谷,舒服地躺在碾子下面打滚。我们在被爹爹的铁叉叉到了一边的干净的稻秸秆上打滚,就像在铺了新褥子的大炕上打滚。
我们把妈妈扬好了的稻谷,用木锨和簸箕铲进大麻袋里,抬到了车上。爹爹把驴车赶上了高高的大梁坡,我和弟弟妹妹坐在摞得高高的麻袋上,村庄一下子变得很矮很矮。我们被装满稻种的大麻袋托在半空中,天上软绵绵的云、地上暖洋洋的风,向着我们扑过来。
从坡顶远远地看过去,雪埋掉过的那片稻地,被犁铧翻了个透,油黑油黑的泥土上,拢着淡白的水雾,日头照在雾气上,返出一道道、一圈圈紫蓝色的光晕,像虹一样。弟弟和妹妹跳下高高的麻袋垛子,在翻得松软的泥土上奔跑。爹爹停好了驴车,卸下稻种,坐在新打的田埂上,卷上根烟点着,美美地吸了一口,眯着眼睛看弟弟妹妹们在稻地里撒欢。
我问爹爹:“这么大一片稻田,这几麻袋稻种不够播咋办?”
爹爹将了一把密密匝匝的胡渣子,对着稻地盘算:“就是种子播稀点,也得把这块地全都撒上种子。今年雪水足,这地里,播上一颗种子,就能活一棵苗子,说不定去年埋在地里的稻谷也能发芽。再等些日子,这稻地里就长满绿绿的稻秧了。”
【丙】爹爹说这话的时候,我看见他湿汪汪的眼睛就像是两大块水田,成片成片的绿色稻苗浸在他的眼波里,一下子盖满了整个大梁坡,连大梁坡上刮过的呼啦啦的风,都被爹爹眼睛里的光染绿了……
(选文有删改)
(1)、下面是对文中事件发展脉络的梳理,请根据提示将它补充完整,每处不超过5字。①→②村民刨稻谷→③→④
(2)、下列对这篇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用“盗贼、扑、抢夺”等词语,突出雪灾来得突然、凶猛以及造成的危害之大,正面表现灾难面前大梁坡人不服输的精神。 B、“睡在炕上,一股凉气从身子底下直往上拔”“爹爹在被窝里说这句话时,牙齿都打着战”,这两处描写突出冬天之冷和救灾之难。 C、文章除了写冬末村里小女孩的活动,还通过羊群觅食、杨柳吐绿、渠沟水汪汪、布谷鸟鸣叫等情景,多角度呈现了大梁坡的春天气息, D、作者简笔勾勒“我”家的救灾情况,又详细叙写“村里大人孩子全都出动”的救灾场景,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有利于文章主旨的表达。(3)、文中画波浪线的“冬天终于到了尾巴根上的时候,又一个弟弟降生在铺满稻谷的大炕上”这一句,与朱自清《春》中“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谈谈你的理解。(4)、在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丙三个句子中任选一句简要赏析。(5)、朗读这篇文章时有同学把“稻谷来到了春天”读成“稻谷等到了春天”,老师向他指出错误,这名同学说两者意思差不多。你同意该同学的说法吗?为什么。 -
5、阅读理解
世间最贵的书
崔相珍
①五六岁的时候,父亲教我认识了200多个汉字,还把他用过的第一册语文教材送给了我。母亲找出哥哥用旧了的蓝粗布书包,仔细地缝上了两个新补丁,又帮我把语文课本里的粉笔末儿抖落干净,装进书包里。
②我如获至宝。跟着父亲去学校的时候,他的学生们在教室里大声读书,我坐在门槛上,捧着书小声咕哝。跟着母亲下地干活的时候,我背着书包,坐在细瘦的田埂上,读书给花听。碰到不认识的字,就飞快地跑到母亲身边求教。哥哥在大槐树下写作业的时候,我也找根小树枝,在平整的地面上歪歪扭扭地写字。在菜园子里忙活的父亲看着我笑,在大槐树下的柴灶边做饭的母亲也看着我____地笑了。
③自从有了自己的书,我就知道我不是个笨孩子,在父亲母亲不断的表扬里,我简直是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读书,我反复地读着父亲送的这本旧书,直到上了小学一年级,老师给我发了新课本,我才把它放进了母亲的大木箱里。
④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去县城里培训学习的父亲,用一天的饭钱,给我换回来一本旧书————《在人间》。为了让我能够真正地读懂这本书,父亲给我讲了高尔基的故事。
⑤童年的高尔基,可怜又坚强的阿廖沙,都让我心疼不已。许多个安静的夜晚,躺在温暖的土炕上,我常常在心里对自己说:“你有父慈母爱,可以无忧无虑地上学读书,真的很幸福很快乐,你必须努力上学,好好读书!”可是初中二年级第二学期刚开始,因为家里发生变故,一心想着考中专考大学的我无奈辍学了。
⑥在玉米拔节抽穗的初夏时节,我背着一个大编织袋,踏上了去城里的路。临行的前一天晚上,母亲连夜为我缝制了一个新书包,父亲把我刚发的语文、数学和英语课本装进书包,又把那本《在人间》也装进了书包。在轰隆隆的火车上,我的耳边一直回响着父亲的话:“兰,想家的时候,就读书吧!”
⑦在外打工的日子里,我一直牢记着父亲的话。累了,读书;苦了,读书;想家了,读书。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梦想,开始练习写作。16岁那年,我写了两篇文章投了出去。一个多月以后,我收到了编辑老师手写的退稿信。文章虽然被退稿了,我却因为那封退稿信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我把编辑老师的嘱咐和鼓励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不再投稿,而是踏踏实实地读书学习。只读书不投稿的日子,我一直坚持了30年。
⑧2016年底,我重新拾起最初的梦想,刚刚开始投稿的时候,屡次碰壁,但我没有放弃努力,当我的文章一篇篇在报刊上发表时,我开心得像个没有长大的孩子。
⑨当我捧着刚刚收到的、崭新的山东省作协会员证给父亲看时,满眶泪水的父亲,在卧室的床头柜里,拿出一本用红绸布包着的旧书,颤抖着双手递给了我。红绸布里包着的,是我只学到了第8页的“初中第四册历史课本”。课本的封面上,有我认认真真、一笔一画写下的名字。
⑩这本父亲精心保存了36年的旧书,定价虽然只有3角8分钱,可是在我的心里却是这个世间最贵的书。
(有删改)
(1)、请你以“书”为线索,围绕“我”与父亲之间的故事,将文章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父亲送“我”他用过的第一册语文教材→→→父亲拿出所珍藏的“我”的旧书
(2)、揣摩下列语句,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回答问题。①在大槐树下的柴灶边做饭的母亲也看着我地笑了。(在横线上补充形容母亲“笑”的神态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理由:
②自从有了自己的书,我就知道我不是个笨孩子。在父亲母亲不断的表扬里,我简直是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读书。(体会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根据上下文,揣摩退稿信的内容,以编辑的口吻写一写作者收到的嘱咐和鼓励。(不少于40字)(4)、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链接材料”都写到了“书”,试分析两者情感表达的侧重点有何不同。【链接材料】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的,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节选自《阿长与〈山海经〉》)
-
6、阅读理解
①永远记得那个流淌着鲜血的身影,像坚挺的岩石一般,刚强地站立在我的眼前。六十多年以来,还常常在我的心里闪烁和升腾着。
②那是初冬季节的一天傍晚,我背着书包,走出中学的校门,逐渐靠近驻扎着日本宪兵队的那座围墙时,听到了高墙里面一阵阵狼狗的吠叫声,自己的心里恐惧得有点儿颤抖起来,于是回想起国文老师对好多同学倾诉的话语,教诲我们一定要保持民族的气节,默默地抵制野蛮和暴虐的侵略者。
③我渐渐抬起了头颅,抿住了嘴唇,加快了脚步,沿着那条浑浊的河流,急匆匆地往前边走去,隐隐地瞧见紧贴在桥梁的中间,好像有个纹丝不动地直立着的人影。
④我紧张地走着,惊讶地瞧着,在拐向宽阔的木桥时,终于很清晰地瞅见了他,灰色的布衫和长裤上面,沾满了鲜红的血迹,还点点滴滴地掉向身边的尘土中间。他整个受伤的身躯,从脖颈直到双腿,都被粗长的麻绳死命地捆绑在栏杆前边。他昂着英气勃勃的脸庞,睁着明亮的眼睛,在吹落了一片片树叶的寒风底下,在河边几个扛着长枪的日本宪兵面前,镇静地张望着汩汩流淌的河水,张望着天空中朵朵飘荡的白云。
⑤我默默地思忖着,他为什么会鲜血淋漓地被捆绑在这儿?想必是跟狠毒的鬼子兵发生了什么冲突吧,他竟有这样的胆量和勇气,将自己的生死都置之度外。瞅着他那种决不屈服和无所畏惧的神情。我不住震撼的心灵中间,感到深深的钦佩。从前只是在课本里边,读到过像岳飞和文天祥这样伟大的英雄,今天才目睹了也是如此大义凛然的人物,矗立在自己的身旁。
⑥我又很尊敬地瞧了他一眼,才缓缓地走下桥去,穿过两条狭长的小巷,觉得一座座黛瓦白墙的房屋,好像也变得高耸了起来。
⑦回到家里,我立即将刚才瞅见的情景,悄悄地向母亲诉说。她轻轻地给我卸下肩头的书包,抚摩着我挥舞的胳膊,说是左右街坊的邻居们,都已经知道这样的消息,有人在昨天傍晚,就瞧见了这个被捆绑在桥上的好汉,听说他是共产党游击队的排长,在县城北边一场突然爆发的战斗中间,被日本军队的枪弹击中了,当他身受重伤之后,依旧开枪扫射着凶残的敌人,掩护几个射尽了枪弹的战士,转移到稠密与幽深的树林里去。
⑧听着母亲简略的叙述,我才知晓这个多么坚韧的英雄,已经在那里挺立了整整一个昼夜。因为今天早晨上学的时候,我绕了东边的一条远路,去亲戚家里借一本自己没有买到的字典,好在课堂里面仔细地查阅,所以未曾经过这一座木桥,否则就会在霞光的照耀底下,见到这震撼心灵的身影了。
⑨我在心里默默地思忖着,他为了反抗和歼击霸占我们国土的外国强盗,多么英勇和无畏地贡献出自己的生命。不断流血的损伤,再加上饥饿与疲倦的折磨,却并没有使他垂下坚毅的头颅,还始终在凛冽的寒风底下,闪烁着不屈的眼光,表达出自己战斗到底的决心,这真是一种无比崇高的意志和力量。
⑩为了抵抗侵略和霸占我们疆土的日本军队,为了保卫亲爱的祖国,他时刻都坚持和洋溢着战斗的激情,直到抵达自己生命的尽头。这种多么高尚的精神,从那一天的傍晚开始,就悄悄地蕴藏在我的心里,不住地盘旋与飞翔。于是从十四岁的少年时代开始,我就永远记住了这个共产党游击队员的身影,永远记住了共产党这多么神圣的名称。
(作者:林非,选自2011年4月1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学校举办“迎七一微视频展评”活动,班级准备将上面的文章拍成微视频,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
(1)、学校举办“迎七一微视频展评”活动,班级准备将上面的文章拍成微视频,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他昂着英气勃勃的脸庞,睁着明亮的眼睛,在吹落了一片片树叶的寒风底下,在河边几个扛着长枪的日本宪兵面前,镇静地张望着汩汩流淌的河水,张望着天空中朵朵飘荡的白云。
(2)、第⑦段是视频需要拍摄的重要情节,这个情节有什么作用?(3)、配音朗读下面的句子时要重读加点的词语,为什么?这种多么高尚的精神,从那一天的傍晚开始,就悄悄地蕴藏在我的心里,不住地盘旋与飞翔。
(4)、视频拍摄完成后,需要拟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说理由。 -
7、阅读理解
赔 偿
余显斌
①我拿上一尊泥塑,付了钱,转身就走。年轻的店主喊住我,要找我钱。我大方地一笑:“‘泥人曾’的泥塑,值这个价。”说完,挥一挥手,就急匆匆地离开了。
②不一会儿,我就拐入一条小巷。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墙头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蜂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嫩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放慢了脚步。
③突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我停止唱歌,加快了脚步。身后又传来了喊声:“先生,请停一下。”我侧耳一听,不是店主的声音,于是停下来,慢慢地转过身。原来是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儒雅的气质。
④“是叫我吗?”老人点点头,快步来到我面前:“先生刚才在‘泥人轩’买了一尊泥塑?”我赶忙摇头。老人看见我手中的纸盒:“这就是啊!”
⑤我脸一红 , 声音不再柔和,厉声问道:“咋的,有问题吗?”老人轻轻地点点头,从我手里拿过纸盒,慢慢打开。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鬃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简直是极品!
⑥老人举起泥塑,“噗”的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我一惊,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
⑦老人笑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看我一脸疑惑,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里面有一团团的棉花。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巴筋道,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但是,绝不能是棉团。没有拌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就会鼓包,甚至鼓裂。
⑧我理解了,又迷糊了。“你咋知道这些啊?”“我就是‘泥人曾’。”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那……年轻人?”“是我儿子。”原来,在老人外出时,儿子将次品摆出来卖了。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
⑨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⑩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说着,拿出两个纸盒,打开来:一尊是“千里走单骑”,和我前面买的一样,但泥质更细腻柔和,关公更是眼光闪闪,嘴唇微张,好像正在呵斥对手。另一尊是“雪夜上梁山”,林冲披着斗篷,戴着斗笠,扛着花枪,双眼微眯,望着远方。枪上挑着一个酒葫芦,斗笠和斗篷上都盖着一层白雪,给人一种寒浸浸的感觉。
⑪我结结巴巴道:“我……只买了一个。”老人将泥塑放进纸盒,用丝带小心扎好,说:“‘泥人轩’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老人站起来,将纸盒递给我,拍拍我的肩,笑道:“放心,都是我捏的,货真价实。”
⑫我红着脸 , 接过纸盒,没有说话。迟疑片刻,我从钱夹里拿出两尊泥塑的钱,塞在老人手里,对他深深地鞠了一躬。老人愣住了,我赶紧转身离开。背后传来老人的喊声:“这两尊是赔偿的,不要钱。”
⑬可是,我已经迅速消失在小巷的拐角处,钻进了人群。因为,只有我知道,在店里我给的是假钞。
(选自《嘉应文学》2019年第7期,有删改)
(1)、小说有两条情节发展线,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以老人的活动为明线:追赶买主→①→双倍赔偿
以“我”的活动为暗线:②→被追上,知真相→获赔偿,付真钞
(2)、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都写到了“我”脸红,请选择其中一处,简析“我”脸红的原因。(4)、阅读全文,概括老人的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5)、“赔偿”是小说的中心事件,也是小说的主旨所在。请简要概括文中“赔偿”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
8、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答题。
自贸春风劲,乡村显风采。“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海南的乡村建设将更显独特优势。
你看,牙寒古黎村,那深深浅浅的绿色在田间尽情挥洒 , 弯弯曲曲的小路向村落中延伸,错落有致的屋舍掩映在槟榔丛中。好客的村民,淳朴的民风,热气腾腾的生活,一切都那么美好(tián)▲静,构成一幅风格清新、令人甲____(A.心旷神怡B.栩栩如生)的水彩画。若是清晨,云雾在远远近近的山岭缭绕,飘飘荡荡,山岭乙____(A.历历在目 B.若隐若现)。小山村上空(chuī)▲烟袅袅,飘出阵阵柴草的香气,响亮的鸡鸣划破湿润的空气,在山岭间回荡。村旁路边的草丛间,山泉水哗啦啦,昼夜不息。不知名的鸟儿在林间叽叽喳喳唱着欢乐的歌儿……牙寒古黎村山灵水秀,生活和美,一定是你心中的向往!
(节选自《系列人文与地理资料》,有删改)
(1)、给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①挥洒
②(tián)静
③(chuī)烟
④回荡
(2)、结合语境,从文段括号内选择恰当的成语,填在横线上。甲
乙 ,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辽阔的燕赵大地,从古至今____(A.显现B.涌现)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豪杰,他们如同夜空中(shǎn yào) ▲ 的繁星,熠熠生辉。
〔乙〕河北的地貌丰富多样,山脉如镰,河流如扇,平原如毯,海洋如盘,(kān chēng) ▲ 我国地貌类型的“博物馆”。
〔丙〕从三星堆的“祭祀坑”中,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了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青铜纵目面具等珍贵文物。这些文物的出土____(A.震惊B.惊动)了天下。
〔丁〕“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
(1)、根据甲、乙两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shǎn yào) (kān chēng)
(2)、给丙、丁两段文字中的加点词语注音。①发掘 ②着陆
(3)、从甲、丙两段文字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文段空缺处。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八百多年前的一个清晨,金华武义城东的明招山下,悠悠的晨钟声像往常一样响起。一批批□而来的名流学子,从四面八方会聚在明招寺的讲堂里。他们静静地肃立着,等待着老师从朝阳的光芒中走来……是谁点燃了他们沸(téng) ▲ 的思想?又是谁,引领他们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探寻和思考呢?
他,就是一代理学大师吕祖谦。他开创了“婺学”,主张经史并重,学术上采取(jiān) ▲ 容并包的态度,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坐标式”人物。
(1)、填入文中“□”里的词语,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莫名 B、慕名(2)、加点字“朝”在文段中的正确读音是( )A、zhāo B、cháo(3)、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汉字。沸(téng) (jiān)容并包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三尺敞轩是隐(nì) ▲ 在古朴的长泾老街一方郁郁葱葱的庭院,在庭院里可凭栏俯瞰一汪泾水,细听桨声和鸟语(yíng) ▲ 绕耳边,感受岁月在院中静静流淌。
走进三尺敞轩,花木盆景错落有致,假山池塘____。池中有鱼,廊间有鸟,流水淙淙。春夏之交,小院充满生机。院子主人王星工于书画,闲暇之余,喜欢在屋前的小桌旁和妻子一起读书品茗。正如人生万千经历后的沉淀,三尺敞轩,若能敞开胸怀,也能窥见大世界。
(1)、给加点字注音。俯瞰
(2)、根据拼音写汉字。隐(nì) (yíng)绕
(3)、下列词语填入文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交相辉映 B、相提并论 C、相映成趣 D、自出心裁(4)、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无锡地处太湖之滨,东临苏州,北靠长江,交通便利,经济发达,____,____,是十分理想的投资场所、宜居城市。近年来,城市更显活力,竞争力不断提升。
A、市场活跃 善于经商 B、市场活跃 商业繁华 C、善于经商 活跃市场 D、商业繁华 活跃市场 -
12、 “诗话丽水”学习小组邀请你加入“瓯江山水诗路”主题短片制作团队。下面是小组成员搜集纪录片时听记下的文字,阅读并按要求答题。
瓯江,一条始于百山祖的(yuān) ▲ 源之河,贯穿整个浙南山区,沿途气候景象变□出奇。____孕大含深,从古至今引发无数文人墨客(jìng) ▲ 相吟诵,为承载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提供了广阔语境。
(1)、听记的同学有两个字不会写,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yuān)源 (jìng)相
(2)、两名同学对“变□出奇”一词的写法产生分歧,“□”里恰当的汉字是( )A、换 B、幻(3)、听记的同学没听清楚文段横线处的短语,根据语境,恰当的是( )A、秀山丽水 B、山清水秀 -
1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执笔青春,书写梦想。七月,带着缤(fēn) ▲ 的色彩飘落在我们身边,万绿从中,荷花初绽,一尘不染地笑着、美着,诗意了学子生命拔节的日子。盛夏的阳光,亦洒满岁月的故事,镌刻进岁月的年轮,____(A.激荡 B.激动)起童话般的记忆。在通往成长的路上,我们热爱生活,奋力奔跑。这,就是人间最绚烂的七月天。
(1)、请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在田字格里。(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执笔缤(fēn)
(3)、找出并改正文段中的一个错别字。改
(4)、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缙云,是浙江丽水的一座小城。相传,黄帝正是在仙气袅袅的鼎湖峰顶炼丹,驭龙升天;朱熹在云雾缭绕的独峰书院讲学,(huì) ①▲及后世;颜真卿为初阳谷题字,所题的“初阳谷”三个大字与谷中秀丽的景色□。盛名之下,这里却依然保持着一派(tián)②▲静的小生活。慢行在灵秀的奇景和千年村落里,吃一个缙云烧饼,听一场婺剧小戏……有一种“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惬意。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①(huì)及后世 ②(tián)静
(2)、填入“□”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相得益彰 B、相形见绌(3)、与“樊笼”一词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篱笆 B、牢狱 C、牢笼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小贴士
绍兴历史悠久,积(diàn) ① 深厚。据古代典(jí) ② 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古代越民族以绍兴为中心建立越国,故称越、大越;秦至南北朝称会(jī) ③ , 隋唐北宋称越州。公元1131年,南宋高宗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改元绍兴,升越州为绍兴府,绍兴之名由此而来,历经近九百年风云变(huàn) ④ , 沿用至今。
小贴士宏休:洪福丕绪:大功业(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① ② ③ ④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兴”与文段画线句中的“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B、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魏学洢《核舟记》) C、是故谋闭而不兴 ,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大道之行也》) D、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出师表》)(3)、某考古现场发掘出一件器物,上面刻有“”(兴),这件器物最早可能制作于( )
A、商朝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
16、下面是一则赞美家乡的材料,请你阅读并完成题目。
乡土,承载着一个人最深的依恋。江南祖屋,临街缘河,轩窗盈翠,河港波暖,这幅水乡风情画氤氲在无数宁波人心头。宁波,这座与水结缘的城市,因水催生出的美丽家园,迎来了建城1200年的盛大节日。悠悠流(tǎng)①____的三江水,依然在日月照耀下熠熠生辉;港通天下的宁波舟山港,依然谱写着海上丝路的热血传奇。历史(juàn)②____顾宁波,未来属于宁波。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和“承载”的“载”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载入史册 B、风雪载途 C、千载难逢(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① ②
(3)、参考“课内链接”,结合语境,解释材料中加点的词。【课内链接】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①缘: ②盈:
-
17、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汉字是世界上最具造型感的文字,而软笔书写更让它散发出变①____无穷的魅力。中国人使用一支有弹性的笔,锲而不舍地追求书法的线条美,创造出五彩斑斓的书法艺术。秦代李斯的铁画银钩,东晋王羲之的秀美飘②____,唐代柳公权的刚劲有力,明代徐渭的扭曲盘结……不同时代名家③____出,掀起了书法艺术的一个又一个高潮。如今,随着书法教育的普及,我们期待这支笔焕发新的生机,带来新的风格流变。
(1)、依次给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qì jìn B、qiè jìn C、qì jìng D、qiè jìng(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幻 B、溢 C、倍B.①换②逸③倍C.①幻②逸③辈 D、①换②溢③辈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近年来,传统文化类节目成为荧屏上的一大亮点。《典籍里的中国》让厚重典籍变得愉悦可亲,《国家宝藏》用故事化演(yì)▲的手法讲述国宝文物背后的传奇,《上新了!故宫》以全新的视角展现故宫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元素。这些节目无不是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____,用符合当代人审美的表达方式与历史握手,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明的____,感动于中国文化的弦歌不(chuò)▲。
这些节目推动打动人心的更多作品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处走来,让那些____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文字、文物、文化“热起来”,为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更多滋养。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荧屏
演(yì)
弦歌不(chuò)
(2)、依次填入上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源头活水 博采众长 积累 B、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积累 C、源远流长 博采众长 积淀 D、源头活水 博大精深 积淀(3)、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江南秋末冬初的天气仍是宜人的,无边落木纷然而下,有些落寞,但天空依然高远,青山依旧凝绿,远非北方的一派萧索。这江南的初冬如袅袅的佳人,穿上一件夹袄,显得更加雍(róng) ▲ 起来。
苏东坡说过:“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碧云天黄叶地的景象,自然是秋兴华彩乐章的尾声,余韵未绝。放眼苏州城乡内外,绿水白波,涟漪荡漾,丰盈不减;____,____,____,____,____。一片青色(cāng) ▲ 茫之中,天平山下的枫叶忽地燃起一片火焰,在秋风中猎猎飞(yáng)▲ ,天平山看枫叶,古人有最富色彩的一则记载:“冒霜叶赤,颜色鲜明,夕阳在山,纵目一望,仿佛珊瑚灼海。”
真是个赏心悦目的季节,大自然在临近休憩的时候,再次给了人们一个惊喜。枫叶与菊花,营构了地面、天空中绚丽明(jìng)▲ 的色彩和拒霜耐寒的品格提醒。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雍(róng)
(cāng)茫
飞(yáng)
明(jìng)
(2)、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山色不寒
②绿意犹存
③树头枝梢
④仿佛五彩着色
⑤层林尽染A、①⑤④③② B、①④②③⑤ C、③④②⑤① D、③①④⑤② -
20、根据语境完成题目。
盛一碗小米粥,调一碟豆瓣酱,剥一颗茶叶蛋,来一个三丁包……民风(chún)▲朴的小村拉开了一天生活的序幕。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经过漫长的夜晚,面对喷香的食物,人的食欲会油然而生。千百年来,世外桃源、不辞辛劳的乡民们持之以恒地守着一条简单的健康准则————认真吃早饭!
(1)、从下面两幅字中任选一幅临写。(2)、给加点字注音:调(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chún)朴(4)、画横线的“计”字的意思是( )A、计谋 B、计数 C、计划 D、计议(5)、画波浪线的词语用得不准确,应改为( )A、自怨自艾 B、埋头苦干 C、前仆后继 D、诚惶诚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