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绍兴兰亭景区有一副楹联,上联为“雅集鸿文传百代”,它的下联是( )A、至乐无声唯孝悌 B、流觞韵事足千秋 C、来听渔鼓唱前朝 D、愿无忘名士风流
-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 B、敬辞和谦辞在古汉语中是很常见的。“令堂”“家君”属于敬辞,“小女”“寒舍”属于谦辞。 C、契诃夫,俄国作家、戏剧家。其主要作品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樱桃园》,剧本《第六病室》《万尼亚舅舅》等。 D、律诗一般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顺序依次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
-
3、阅读“铭记英雄历史”相关材料,完成题目。
对联一
斧头劈开新世界 镰刀割断旧乾坤
(1933年,四川农民何永瑞为欢迎中国工农红军而作)
对联二
倭寇不除,有何颜面 国仇未报,负此头颅
(抗战时期,重庆一家理发店门上贴出此联)
对联三
铁骨铮铮,身躯敢让机枪哑 红心灿灿,毅志任凭烈火烧
(人们为纪念抗美援朝英雄黄继光、邱少云而作)
下列对三副对联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联一“劈开”“割断”形象地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革命的气势。 B、对联二构思巧妙,一语双关,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热情、民族气节。 C、对联三“敢让”“任凭”突显了两位英雄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D、三副对联对仗工整,都运用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
4、古诗文名句填空。
自然无字书,山水案头文。欧阳修说:“① , 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让我们跟随古代文人墨客,踏上亲近自然的旅程。随孟浩然望洞庭,感受“② , 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磅礴气势;随陶渊明看南山,体会“山气日夕佳,③”[《饮酒》(其五)]的悠长韵味。“④ , ”(《望岳》)是杜甫遐想的泰山登顶感受;“⑤ , ”(《使至塞上》)是王维勾勒的边塞壮美晚景;“枯藤老树昏鸦,⑥ , ”(《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描绘的他乡独特秋景。我们在行走中,寻找精神的远方。
-
5、古诗文名句填空。(1)、亲贤臣, ,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2)、 ,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3)、安得广厦千万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 ,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5)、 , 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6)、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7)、 ,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8)、子曰:“三军可夺帅也,。”(《论语·子罕》)
-
6、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1)、 ,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3)、 , 古来共谈。(陶弘景《答谢中书书》)(4)、在《论语·子张》中,子夏认为,“博学而笃志,”,仁德就在其中了。(5)、在《三峡》一文中,郦道元仅用“ , ,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寥寥数语,就写出了三峡两岸山势高峻的特点。
-
7、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主题
古诗文名句
乐学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①”(《〈论语〉十二章》),乐学,才能享受到学习的愉悦,这样即使生活艰难,也能“② ,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理想
辛弃疾用“③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直接刻画孙权的年轻有为,借此表达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的理想;龚自珍移情于物,用“④ , ”[《己亥杂诗》(其五)]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想为国效力的愿望。
进取
老师让同学们选两句诗作为座右铭,小文选了“⑤ , ”[李白《行路难》(其一)]两句,激励自己乐观进取、积极向上。
-
8、根据语境,补写出古诗文名句。
回望过往,我们从“富贵不能淫,① , ”“不以物喜,②”中感受到古人的气节和胸襟:从“不畏浮云遮望眼,③”中领悟到古人的雄心抱负;从“④?归雁洛阳边”“⑤ , 赢得生前身后名”中体会到古人的家国情怀。
展望未来,我们要如杜甫《望岳》所言“⑥ , ”,锐意进取,敢攀高峰;如李白《行路难》(其一)所言 “⑦ , ”,充满自信,驶向理想彼岸。
-
9、优美深情的语言可以让你变成温暖的人。读下面的语段,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1)、故园是心的归宿:辛弃疾笔下有“ , 满眼风光北固楼”;范仲淹词中有“ , 燕然未勒归无计”;《木兰诗》中,表达木兰辞官不就,眷恋家园生活的诗句是“ , , ”(2)、远方是脚的方向:远赴边地,王维看到了“大漠孤烟直,”的雄浑奇景;征战塞外,岑参见到了“ , 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妙美景;在北固山下,王湾遇到了“ , 风正一帆悬”的美好景象;在黄州,苏轼欣赏到了“ , 盖竹柏影也”的如水月色。
-
10、古诗文名句填空。(1)、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 琴瑟友之。(《诗经·周南·关雎》)(2)、江南可采莲,。(汉乐府《江南》)(3)、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其五)](4)、相顾无相识,。(王绩《野望》)(5)、出自不同诗作的诗句组合在一起,有时能产生新的意境。例如:独坐幽篁里,吹笛到天明;古今幽恨几时平,吹笛到天明。请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或《春夜洛城闻笛》中任选一句,与“万里送行舟”组合成一个新意境: , 万里送行舟。
-
11、徜徉在经典诗文的画廊中,目之所及,美无处不在。读下面的语段,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1)、美源于自然:《诗经》中有“蒹葭苍苍,”;秋瑾笔下有“为篱下黄花开遍,”;张养浩曲中有“ , 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2)、美长驻心间:失意时,李白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战乱中,杜甫低吟“ , 家书抵万金”;乡野间,陆游笑看“箫鼓追随春社近,”。(3)、美跨越时空:《〈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感叹“ ,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发人深思;《出师表》中,诸葛亮自叙 “ , ”,临危受命的担当令人感动。
-
12、下列桥名化用了诗文,请你根据提示将诗文填写完整。
桥名
出处
诗文
日暮桥
崔颢《黄鹤楼》
①日暮乡关何处是?。
云中桥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② , 何日遣冯唐?
长风桥
李白《行路难》(其一)
③ , 。
致远桥
诸葛亮《诫子书》
④ , 。
广厦桥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⑤ , !
-
13、古诗文中含情思。根据下表中的提示,写出最恰当的连续的两句古诗文名句。
情思
古诗文名句
作者与出处
纵使前路迷茫,我也相信未来。
① , 。
李白《行路难》(其一)
远隔万水千山,我心伴你左右。
② ,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此生宁愿孤独,我也绝不屈就。
③ , 。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别说我在乎你,我心另有所系。
④ , 。
欧阳修《醉翁亭记》
-
14、古诗文名句填空。(1)、采菊东篱下,。[陶渊明《饮酒》(其五)](2)、 ,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3)、苔痕上阶绿,。(刘禹锡《陋室铭》)(4)、 ,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5)、古诗词大多有着含蓄隽永之美。杜甫《春望》中“ , ”借花鸟抒写忧国伤时之感;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 , ”借典故表达渴望被重用的心愿;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 , ”借落花表达自己虽辞官但仍然关心国家命运的情怀。
-
15、古诗文名句填空。(1)、根据语境默写古诗文名句。
读古典诗词,会发现中国诗人词家少有写阳光下的心情。他们所写的阳光多是夕阳,“夕阳西下,”;多是黄昏,“已是黄昏独自愁,”;多是落日,“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多是斜阳,“ , 寒林空见日斜时”……阳光无所不在,无地不照,反而是离去时最后的照影,更能勾起诗人的灵感。崔颢登楼远眺,不觉已是黄昏,凄迷之景惹动满怀心绪,不禁发出了“?”的感慨。
(2)、下列诗句的含义,与海伦·凯勒的识字体验最接近的一项是( )莎莉文老师教海伦·凯勒识字,小海伦总是把“杯”与“水”混为一谈。莎莉文老师让水在小海伦的手上流过,又在她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突然间,小海伦恍然大悟,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知道了“水”这个词就是指正在手上流过的这种奇妙的东西。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16、古诗文名句填空。
生活是诗。漫步早春的钱塘湖边,闻鸟语嘤嘤,白居易写下“几处早莺争暖树,”;听蛙声喧闹,盛夏夜闲情,赵师秀吟出“ , 青草池塘处处蛙”;览山林美景,享秋野静谧,王绩提笔“树树皆秋色,”;观瀚海飘雪,叹塞外奇寒,岑参挥毫“ , 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是生活。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使命召唤,正所谓“”,多少人胸怀“ , ”的抱负,满怀“ , ”的信心与决心,舍家为国,共克疫情。[分别用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范仲淹《岳阳楼记》、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句子填空]
-
17、古诗文名句填空。
时空浩渺,亘古永恒。天地万物,往来不息。天地以日月星辰为笔,以山川河流为墨,时时给人类以启迪。“青林翠竹,”是她在说,有些特质,不能丢弃;“ , 江春入旧年”是她在说,时序更替,不可逆转;“莫言下岭便无难,”是她在提醒,身处顺境,亦要谨慎;“ , 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她在指引,陷入困境,不要放弃;“ , ”(龚自珍《己亥杂诗》)是她在说,贡献自己,不要保留;“ , ”(周敦颐《爱莲说》)是她在叮嘱,世间纷杂,坚守自我;“ , ”(刘桢《赠从弟》)是她在说,万物有节,时穷乃见。
-
18、古诗文名句填空。
祖国的山川大地,处处让人想起先贤的名篇佳句。在西北行走,你渴望欣赏王维诗中“大漠孤烟直,”的奇异风光;穿行三峡,你不觉吟诵起郦道元“素湍绿潭,”的名句;来到荆门,你能领略李白歌咏的“ , 江入大荒流”的壮美景色;登临泰山,你更能体会青年杜甫“ , ”的万丈豪情;远眺沧海,你会由衷赞叹曹操笔下“ , 若出其中; , 若出其里”的宏阔境界。
-
19、根据语境完成下面的诗文填空。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山回路转不见君,①”用特写镜头表现出惜别友人的怅然心情;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拣尽寒枝不肯栖,②”借孤雁象征自己高洁的人格;李白《渡荆门送别》中“③ , ”将故乡水拟人化,流露了对故乡的不舍和思念;王湾《次北固山下》中“④ , ”一联对仗工整,时序交替中隐含哲理,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范仲淹《岳阳楼记》中“⑤ , ”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表明自己坦然的人生态度。
-
20、根据相关任务,完成整理单。
战争类古诗词·主题整理单
板块一:
古诗文名句
出处
点评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①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此句写军营生活,展现了豪气满怀的将军形象。
②____,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诗人被俘之后,视死如归,诚如孟子所言“二者不可得兼,③____”。
④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诗人追述征战生活,心系收复中原大业,有“三军可夺帅也,⑤____”的豪情。
板块二:家书难达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
战事频频,亲人离散,生死不明,忧虑无限。
⑥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
诗人赴边途中,偶遇返京使者,托其传口信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与安慰。
(1)、将板块一、板块二中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2)、参照板块二,为板块一拟写一个主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