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
村中小河
罗锋
天地静默,星空斑斓。每次回到老家,夜晚总能听见激潺水声,像甜美的儿歌,亦像舒缓的催眠曲。
小河就在我家坡下,河面上狭窄摇晃的木桥,是出入的必经之地。河水清激见底,散落三两枯枝,水轻轻撞击石块,晕出道道波纹。小河已经流淌了千百年,却始终默默无闻。它只有三四米宽,在地图上都找不到它的标记。它似乎也没有名号。八十年前,爷爷刚来到位于江西省会昌县庄口镇的黄冠村时,曾经问过村里的老人,他们也都摇摇头。
小河一直是全村的水源,每天清晨,男女老少纷纷挑着水桶聚集在河畔。红的、绿的、黄的、灰的水桶一字排开,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返家途中,桶中水上下颠,晃醒整座村庄。走完这道程序,一天才正式拉开序幕。
小河也是全村的浣衣地。妇女们拎着一桶桶衣裤,央着搓衣板,挑块光滑的石头蹲下,一件一件搓洗。这家的女儿快出嫁了,那家的孩子昨天又摔坏了盘子,这是她们聊家常的最佳时机。下工的男人们路过,把锄头一放;几捧水往脸上一浇,疲乏立减。
小河同样是孩子们的最爱,一放学,迫不及待脱去衣服,一个猛子扎进河里,水花四溅。游泳的技艺,似乎都是与生俱来的,运气好的话,还能顺道抓几条鱼。父亲可是抓鱼的一把好手,只要下河,必有收获。尤其是下大雨,成群的鱼儿逆流而上,目力所及皆是鱼,这时,父亲早已准备好两个工具,一个是三角形的简易网兜,材料只需三根木概和一张网,把它浸没在河里,用力一提,活确乱跳的鱼瞬间装满网兜。另一个工具是口小肚大的圆柱体笼子,村里土话喊作子,把萬子横过来浸在水里,卿鱼、瓣鱼、革鱼、青鱼等从小口进入后,就成了“中之鉴”。除了鱼,还有小虾。河边水草丰茂,用卷箕在水草间捕捞,一会儿工夫便能捞个四两半斤的。虽然大多数人家都养了鸡鸭,但鸡蛋、鸭蛋要拿去卖钱,或交换油盐酱醋,因此这些鱼虾就成了当年极其重要的食物来源。
小时候学写作文,总看到“天空泛着鱼肚白”的字样,城里的鱼肚,似乎白得不够彻底。一回老家,我就在河边守候,等到纯野生的鱼儿们现身,那齐整的鱼鳞上泛起的银白的光,完美诠释了“鱼肚白”的真讳。放眼整座村庄,似乎没有什么比小河的年岁更长,自打黄冠村形成,小河注视着全村的发展,滋养着一个个家族的代际传承,见证着村民的耕作委织和家长里短,目嗜着村庄的发展变化。
前些年,村里通了自来水,小河卸下了沉重的负担,变得悠闲自在。五颜六色的水桶消失了,扎猛子的孩童也越来越少。偶尔有三两妇女,相约到河边洗洗衣服,劳劳家长里短。但小河似乎在它哺育过的各个身体里轻盈流淌,不时冒几个泡,让漂泊异乡的游子乡愁四溢。
今年清明,我和妻儿回老家扫墓。夜晓,汨泪水流声再次在耳边响起,从窗户透进的空气湿湿的,混合了青草和稻田的味道。我仿佛回到了童年,仿佛与小伙伴们在河里塔戏,仿佛看见左邻右舍正热火朝天地用网兜和子捞鱼。第二天清展,我带着十一岁的大儿子站在桥上,水草摇曳,水波微澜。岸边,爷爷种下的付林拉开一道墨绿的暮帘。一条鲫鱼摇摆着尾巴游来,不时荡起朵朵水花。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小河在村民生活中承担的具体功能。(2)、联系语境,结合加点词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①返家途中,桶中水上下颠簸,晃醒整座村庄。
②但小河似乎在它哺育过的各个身体里轻盈流淌,不时冒几个泡 , 让漂泊异乡的游子乡四溢。
(3)、文章倒数第二段写到“村里通了自来水,小河卸下了沉重的负担,变得悠闲自在”,这句话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4)、本文以《村中小河》为题,“小河”除了是地理的标志之外,还有什么深刻寓意? -
2、“一部《水浒传》,半部在杭州,三分在西溪。”为了更好地打造西溪水浒品牌特色,文化展示馆举行形象标识(1ogo)人围作品网络投票活动,下面是两幅人围作品。你更喜欢哪一幅?请从画面内容和寓意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
3、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龙”与“蛇”的意象常作为人性两极的隐喻一龙腾虎跃,象征庙堂之志与冲天豪气;蛇隐草莽,暗合江湖之智与隐藏锋芒。施耐庵笔下的《水浒传》恰似一幅龙蛇竞逐的人间百态图。
结合以下两则材料及后续情节,分析“九纹龙”史进或“白花蛇”杨春的性格特点,以及这一绰号对其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材料一】
那大汉道:“小弟是华阴县史家村人氏,姓史,名进。因这身花绣,肩臂胸总有九条龙,满县人口顺,都叫小弟做九纹龙史进。”
(改编自《水浒传》第二回)
【材料二】
蒲州生长最奢遮,会使钢刀赛左车。瘦臂长腰真勇汉,杨春绰号白花蛇。(选自《水浒传》第五十九回)
-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分析作者借“巴蛇”意象表达了怎样的复杂情感。
巴蛇(其一)
【唐】元稹①
巴蛇千种毒,其最鼻裘蛇。掉舌翻红焰,盘身白花。
喷人竖毛发,饮浪沸泥沙。欲学叔敖瘙② , 其如多似麻。
【注】①元在仕途上多次遗遇挫折,曾因弹勤不法官员面被贬读。②叔敖瘙:春秋时孙叔敖幼年遇两头蛇,杀而埋之,以免他人受害。瘙(yi),掩埋,埋燕。
-
5、请完成表格内容,感受经典诗文中传承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
精神传承
生生不息
精神
对应诗文句
自尊自信
长风破浪会有时,①。[李白《行路难》(其一)]
积极向上
② ,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不畏浮云遮望眼,③。(王安石《登飞来峰》)
爱国奉献
④ , ⑤。[龚自珍《已亥杂诗》(其五)]
淡泊名利
非淡泊无以明志,⑥。(诸葛亮《诫子书》)
-
6、阅读下面文字,感悟蛇的文化形象。
在我国,蛇文化源远流长,从图腾崇拜到民间习俗、从神话传说到艺术演绎,∆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脉络与情感寄托。
从考古研究来看,蛇形象最早的源头可以追sù(∆)到新石器时代。在当时的陶器、玉器等文物上,已经出现了形态各异的蛇图案。
《山海经》中展示了“烛阴”等神秘的蛇类形象。《诗经》里梦见蛇被视为吉兆,寓意即将生育女儿。从唐人小说《李黄》到现代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美女蛇的故事流传了上千年。∆的《白蛇传》故事中的白蛇代表着成熟稳重,美貌大方,是蛇神的高级形态;青蛇代表着生气勃勃,斗志昂扬,正处于不断成熟和上升的过程。
蛇的文化符号发展∆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相信在传承与创新中,蛇文化将不断huàn(∆)发新的光彩。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追sù huàn发
(2)、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合适的一项是( )A、承载 广为人知 证明 B、承载 家喻户晓 见证 C、记载 家喻户晓 见证 D、记载 广为人知 证明 -
7、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世界赠予我虫鸣,也赠予我雷霆。赠我弯弯一枚月,也赠予我晚星……”2025年春晚,王菲演唱的《世界赠予我的》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歌曲中,世界的馈赠丰富多样,有美好,也有挑战。
在你的生活里,世界又赠予了你什么?是一次难忘的旅行,让你领略到山川湖海的壮美;还是一次挫折后的成长,让你明白了坚持的意义;亦或是一份珍贵的友谊,温暖了漫长岁月……
请以“世界赠予我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补全题目;②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个人信息;④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航天的创新之路
①从“嫦娥”奔月到“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从“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到“天宫”空间站,中国航天在短短几十年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航天的成功,离不开不断创新的精神。
②创新是航天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在航天领域,每一次技术突破都需要大量的创新。例如,为了实现载人航天,科研人员攻克了飞船返回技术、交会对接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这些技术的创新,使得中国能够成功将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
③中国航天的创新体现在多个方面。在航天器设计上,不断优化设计,提高航天器的性能和可靠性。比如,“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采用了多种创新设计,使其能够在复杂的火星环境中完成探测任务。在发射技术上,不断改进发射方式,提高发射效率和精度。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经过多次改进,发射成功率不断提高。在航天应用方面,也不断拓展新的应用领域,如卫星通信、气象预报、资源勘探等,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④创新需要勇于探索的精神。航天事业充满了未知和挑战,科研人员需要有勇气去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在“嫦娥”五号探月工程中,科研人员为了实现月球采样返回,大胆采用了新的轨道设计和对接方案,经过多次试验和优化,最终成功完成了任务。
⑤创新还需要团队合作。航天工程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领域和众多科研人员。只有各个环节紧密配合,才能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天宫”空间站的建设过程中,众多科研单位和人员协同作战,共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⑥中国航天的创新之路,是一条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道路。在未来,中国航天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宇宙奥秘,为人类的航天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中国航天的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创新的认识。 -
9、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古之善将者,必以其身先之。暑不张盖① , 寒不被衾。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未办② , 将不言倦。当其合战,必立矢石之间,所以齐劳逸,共安危也。夫人之所乐者,生也;所恶者,死也。然而矢石若雨白刃交挥而士卒争先者 , 非轻死而乐伤也。夫将视兵若子,则兵事③将若父;将视兵如弟,则兵事将如兄。故语曰:父子兄弟之军不可与斗。由其一心而相亲也。是以古之将者贵得众心,以情亲之,则木石知感。
(节选自《臣轨》)
【注释】①盖:伞盖。②办:置备。③事:侍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 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B、忠之属也 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C、所以齐劳逸 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以情亲之 以衾拥覆(《送东阳马生序》)(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古之善将者,必以其身先之。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然 而 矢 石 若 雨 白 刃 交 挥 而 士 卒 争 先 者。
(4)、【甲】文通过曹刿和庄公的对话说明了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是作战的先决条件。【乙】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得出了②(用原文语句回答)结论。 -
10、默写古诗文
(1) , 子宁不来?(《诗经·子衿》)
(2)城阙辅三秦,。(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李白《行路难》)
(4)《渔家傲·秋思》中用来表达征人归心切、思乡迫,破敌功未成,把酒难释怀之意的句子是: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5)《如梦令》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景色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 , 。(李清照《如梦令》)
(6)《己亥杂诗(其五)》诗人从花开花落的生死更替中悟出生命的真谛的句子是: , 。表达诗人忧郁孤独和悲壮豪迈心情奇妙地交织在一起的两句是: , 。(龚自珍《己亥杂诗》)
-
11、“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初中生活即将画上句号,为了让每一位同学留下深刻印象,九年级某班拟开展以“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对联抒怀】为纪念激情似火的青春,有同学以对联的形式为“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拟定一条有感染力的标语。上联已给出,请同学们拟对出下联。
上联:岁月如歌咏美梦
下联:
(2)、【编写班史】班级决定编写班史,每人珍藏一本,作为对这段生活的永久纪念。假如你是班史编委会成员,请为其内容设计两个板块,写出板块名称。如:板块一:班级毕业照
板块二:班级大事记
板块三:
板块四:
-
12、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古代的器具有不同的名称。“豆”和“箪”都是食器,分别是指盛羹和盛饭用的器具;“樽”和“觥”都是酒器。 C、《回延安》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三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 D、春季包括立春、雨水、惊蛰、芒种、清明、谷雨等节气。
-
13、请将以下四句话按照逻辑顺序进行排序,以形成一个连贯的段落( )
①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处理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②这不仅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还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
③科技的进步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④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为我们开启了智能时代的大门。
A、③①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④② D、①②③④ -
1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B、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征程,祖国大地万象更新。 C、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栩栩如生 , 令人陶醉。 D、垃圾分类的标语在大街小巷早已司空见惯了。
-
1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莅临(lì) 挚爱(zhì) 诘问(jié) 拈轻怕重(zhān) B、羞怯(qiè) 点缀(zhuì) 洗涤(tiáo) 恹恹欲睡(yān) C、胸脯(pú) 愧怍(zuò) 教诲(huǐ) 酣然入梦(hān) D、折皱(zhé) 糜子(méi) 褴褛(lǚ) 血气方刚(xuè)
-
16、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甲】A______________一看见我就扮鬼脸侮辱我。有一次还试图chéng罚我,可是,以前曾挑起我坏脾气的那种暴怒和死命反抗的心情又激励着我,我立刻转身对付他。他想还不如住手,便逃走了,一边逃一边咒骂,发誓说我打破了他的鼻子。我倒的确是照准了他那突出的一部分,使尽我指关节的力气狠狠地打了他一拳。看到我的这个举动或者是我的神情挫了他的威风,我恨不得乘胜追击,无奈他已经到了他妈妈的身边。
【乙】B_____________听见,也不言语,下了轿,一直走到大厅坐下。说道:“请你家老爷出来!我常州姓沈的,不是甚么低三下四的人家!他既要娶我,怎的不张灯结彩,择吉过门?把我悄悄地抬了来……”老妈同家人都吓了一跳,甚觉chà异,慌忙走到后边报与老爷知道。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chéng罚 咒骂 挫 chà异
(2)、把文中画线句改为陈述句,不得改变原意。(3)、根据以上语段内容,分别写出AB两处的人名:、(4)、《儒林外史》中的B和《简·爱》中的“我”这两个女性形象在性格上有共同之处,请结合上面两个语段的内容作阐述。 -
17、观察下面的书法作品,从中挑选八个不同的简体汉字,用正楷临写在田字格内。
-
18、打开窗户,感受自然美好;打开书本,徜徉奇妙世界;打开回忆,浮现点滴往事;打开心门,遇见更好的自己……初中三年,我们一直在不断地打开生活与学习的大门,感受美好,发现新奇,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请以“打开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分享经历,也可以表达感悟。
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19、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规定:年龄在14周岁以上,28周岁以下的中国青年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这意味着我们14岁就迈入了青春的门槛。学校决定在九年级开展“放飞青春梦想”活动,请以“青春有梦”为话题,发表一分钟微演讲,表达你对青春的理解和期待。(80字左右)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坐热“冷板凳”
李昌禹
①时而潇洒一笑,时而英气逼人,仿佛从书卷中走出的倜傥公子,90后越剧演员陈丽君,凭借纯熟的技艺火出了圈。过去学戏的18年里,别人在休息时,她时常还在压腿、下腰、练台步,为台上呈现的那一刻做准备。陈丽君在接受采访时说:“越剧的舞台不大,主要的人物就一两个,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得到自己。就为了‘热爱’两个字,才愿意在这里坐冷板凳,坚持着。”
②年轻人最需要坐得住冷板凳。处于事业起步阶段的年轻人,难免会遭遇一段时期内坐冷板凳的状况。有的人能够泰然处之,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冷清、沉得下心境,把冷板凳坐得有温度、有宽度、有高度;有的人则不愿、不敢、不屑坐冷板凳,吃不得苦,受不得累,只想做着得见、摸得着的事,不愿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在拈轻怕重中蹉跎岁月。
③愿意坐冷板凳,凭的是执着的信念、超脱的心态。如此方能将冷板凳坐得住、坐得稳。“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从大学毕业起就扎根大漠,几十年如一日,静心笃志、潜心研究敦煌文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实现“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一辈子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推广。他们在冷板凳上一坐就是大半辈子,长期默默无闻、鲜为人知,却能淡泊名利、潜心做事。这种可贵可敬的品质,堪称青年人的标杆。
④不怕板凳坐不热,就怕板凳没人坐。那些心态浮躁,动辄为名所困、被利所惑,或受杂念所累、为外物所扰的人,是坐不了冷板凳的,更遑论把冷板凳坐热。
⑤冷板凳要坐然,要有稳扎稳打、久久为功的毅力恒心。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曾表示,每一项国家科技奖背后,都是科学家们平均16年的“坐冷板凳”。坐定了冷板凳,便没有捷径可走,在日积月累中厚积薄发,才是把板凳坐热的不二法门。有的人当初愿意坐冷板凳,也能坐冷板凳,可时间一长,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日渐失去昔日奋进、拼搏的斗志,沦为熬资历、混日子的“老板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终归无所成就。
⑥其实,坐热冷板凳的过程,也是一个潜心修为、提升自我能力的过程。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最能练苦功,他8岁学戏,70多岁高龄时,仍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从不间断。高空苍鹰的昂然英姿,风吹树动的优美姿态,都是他揣摩身段动作的灵感来源。这种用心揣摩、长期苦练的精神,值得后辈学习。
⑦“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说的虽然是做学问,但做人做事的道理大抵如此。坐得住冷板凳,才换得来“热沙发”。能够把冷活做实、冷事做热、冷门做火,练就看家本领,成功自然会热情而至。
(选自2024年4月《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以陈丽君的事例引出年轻人要坐得住冷板凳的话题,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说服力。 B、文章的论证语言兼具哲理性与生动性,逻辑严密,用词准确,长短句相结合,富有感染力。 C、文中列举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的事例,论证了愿意坐冷板凳需要执着的信念和超脱的心态。 D、“两弹元勋”邓稼先,以满腔的爱国热情,临危受命,把汗水和热血洒在茫茫戈壁,默默无闻地奋斗数十年,创造了“两弹一星”的伟大奇迹。如果以此为论据,放在第③段最合适。(2)、如何才能坐热“冷板凳”?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3)、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②段的论证思路。(4)、这篇文章对于新时代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借鉴意义。请结合作者的论述,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文章对你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