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甲乙丙三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两只右手靠拢在一起,表示“朋友”的意思。
“同志为友。从二又。相交友也”。
(选自《说文解字》)
[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选自《论语》十二章)
[丙]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①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②天下,管仲之谋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①进:荐进,推举。②匡:纠正,扶正。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①不亦说乎 说: ②吾日三省吾身 省:
②管仲事公子纠 事: ④管仲之谋也 谋:
(2)、下列对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B、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C、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D、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4)、请结合甲乙丙三段文言文,谈谈在交友上你获得哪些启发? -
2、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对《夜上受降城闻笛》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的诗作。 B、“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写出了边塞雪夜的独特景色。 C、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D、“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正面写情,“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2)、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 -
3、古诗文名句默写。
古诗文是祖国的文化瑰宝,意蕴丰富。与曹操领略“水何澹澹,①”(《观沧海》)的宏伟气象;随李白欣赏“峨眉山月半轮秋,②”(《峨眉山月歌》)月映清江的秋景;战乱纷飞,联想到故园秋菊绽放,感受岑参“③ , 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悲伤;畅想行舟江上,同王湾领悟“海日生残夜,④”(《次北固山下》)所蕴含的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哲理。古文中更有许多充满辩证思维的名句:如《论语》十二章中“⑤ , ⑥”来阐述“学”与“思”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
4、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秋天的黄昏
丁立梅
①城里是没有黄昏的。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②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③选一处河堤,坐下吧。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④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⑤还有晚开的棉花呢。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⑥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⑦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⑧竟然还见到老黄牛。不多见了啊。人和牛,都老了。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⑨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设防。
⑩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⑪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选自《语文周报》读写版2013年第35期)
(1)、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2)、文章第⑥—⑦段有什么作用?(3)、文章第②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这是为什么?请根据文章内容分点表述。 -
5、为了帮助七年级的新同学更快融入班集体,我校七年级各班陆续开展了“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我们每个人对友情都有自己的感悟,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友情,像一朵鲜花,芬芳了我的心灵; , ; , 。愿这份美好的友情陪伴你们走过三年美好的初中时光。
-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他的代表作还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等。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咏雪》与《陈太丘与友期行》分别选自《言语》篇和《方正》篇,这两篇文章的题目是编者加的。 C、《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记录的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星汉”指银河;“东风”指春风;“君子”指有才德的人;“菡萏”指荷花;“儿女”是古今异义词,在古代专指儿子和女儿。
-
7、读了曹操的《龟虽寿》,有同学写了一幅字,请欣赏这一书法作品,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楷书,方正典雅,字形规整。 B、是隶书,蚕头燕尾,简洁明快。 C、是行书,简约流畅,展现书者胸襟。 D、是草书,笔走龙蛇,洒脱不羁。 -
8、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 , , 。
①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
②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
③我们必须谨记:尽管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④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
A、③②①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搞好班级工作,我们要虚心接受并广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 B、老舍笔下,冬天的济南,是一个温暖的季节。 C、为了防止交通事故再次发生,我校加大了交通安全知识宣传力度。 D、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
10、在那遥远而人迹罕至的山谷之中,隐藏着一处被时光温柔zhù蓄的秘密花园。春日晨曦初照,花园花枝招展 , 宛如大自然最精致的化妆作品,竞相展示着它们独有的娇艳与妩媚,却又不失和谐,不显得咄咄逼人。
日头渐高,山谷外的世界开始人声鼎沸 , 而这里却依然保持着一份难能可贵的静mì。我独自徘徊在这片被山石环绕的花园小径上,心中思绪万千,如同夜里的梦境,翻来覆去 , 难以入眠。
偶尔,一阵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我仿佛能听到花儿们的匿笑,它们似乎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我停下脚步,闭上眼睛,让这份宁静与美好深深烙印在心底。
此刻,在大自然的垂爱中,我仿佛找到了生活的着落,不再为外界的纷扰所困。在这片幽静的天地间,我学会了倾听内心的声音,学会了在喧嚣之外寻找属于自己的安宁。而这一切美好,让我的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滋养与升华。
(1)、依次给下面这段文字中加点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伫 秘 huái zhuó B、贮 谧 huái zhuó C、贮 秘 huí zhuó D、伫 谧 huái zháo(2)、上面文字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花枝招展 B、咄咄逼人 C、人声鼎沸 D、翻来覆去(3)、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在这片幽静的天地间,我学会了倾听内心的声音”,句中的“幽静”“倾听”“声音”分别是形容词、动词、名词。 B、“我仿佛能听到花儿们的匿笑,它们似乎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句中用到了拟物的修辞手法。 C、“而这一切美好,让我的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滋养与升华”,句中的“升华”是一个多义词。 D、“在大自然的垂爱中”,句中“垂爱”是敬辞。 -
11、文题
在成长的道路上,总有一种声音温暖着我们,激励着我们。那是大自然的流水潺潺、鸟语嘤嘤,让我们心生美好;那是生活中的殷殷叮咛、谆谆教诲,让我们成长进步;那是经典中的警醒诤言、时代呼声,让我们沉静深思……
请以“成长路上的声音”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不少于500字,不要出现所在的校名或者师生姓名。
-
12、阅读下面从名著中摘录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行者丢下扇子道:“不停当!不停当!被那所哄了!”三藏只道:“怎生是好!”……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三藏道:“那方无火?”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
[乙]
我所看的那些阴间的图画,都是家藏的老书,并非我所专有。我所收得的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这虽然不过薄薄的一本书,但是下图上说,鬼少人多,又为我一人所独有,使我高兴极了。那里面的故事,似乎是谁都知道的:便是不识字的人,例如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事迹。但是,我于高兴之余,接着就是扫兴,因为我请人讲完了二十四个故事之后,才知道“孝”有如此之难,对于先前痴心妄想,想做孝子的计划,完全绝望了。
(1)、[甲]段对话选自《西游记》中这一故事情节,八戒说“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潜台词是 , 从中可以看出八戒的心理。(2)、[乙]文段中“我”得到《二十四孝图》既高兴又扫兴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叛逆,在那一刻戛然而止
①有许多天,他的心都无法平静,眼前老是晃动着母亲酷暑下的身影。
②他高一时喜欢上了隔壁班的一个女生。从那时起,一向邋遢的他开始注重形象,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洗头。洗好,拿吹风机吹成型,再背起书包,骑上山地车,绕好远的路去接女孩上学。晨风中,他洁净蓬松的头发飘出好闻的薄荷香味,坐在后座的女生和他叽叽喳喳说着话,他感觉自己潇洒极了。
③母亲对他的反常行为渐渐有了察觉,唠叨他每天收拾头发,过分讲究,不如坐下来好好学习。他冷哼几声,依旧我行我素。脾气暴躁的母亲被他充耳不闻的态度激怒了,抓起毛巾就要打他。他自然不是小孩子,轻轻一扯,把毛巾拉过,吐出一句气人的话,然后悠哉游哉地坐在桌前,哼唱周杰伦的《双截棍》。
④母亲没有多少文化,说话大嗓门,对他的教育大多是瞪起眼睛唠叨。他觉着和她一点共同语言也没有,她说什么,他偏偏喜欢反其道而行,他认为这样的青春才吸引个性。
⑤母亲在市绿化队当临时工,每天工作地点都不固定,中午常常无法回家吃饭。每天早上她拎着装满水的大玻璃瓶出门,晚上才能到家。回来后,她从不说她这一天都忙些啥。第一件事就是追在他身后问一天的学习情况。每一次总被他以学业忙为借口,把她一连的问题给堵了回去。
⑥那年夏天格外热,有几天气温甚至接近四十度,行道树下小草打着卷,失了鲜绿的颜色,连往日聒噪的蝉也噤了声。炽热的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睛,室外如流火的烤炉,滚滚热浪迎面扑来,熏烤得人只想赶快逃离。但他才不怕这些辛苦,依旧是接送女孩上学。
⑦有天中午放学后,像往常一样,他一边擦汗一边卖力地蹬着车子,想早点甩下这让人炙息的闷热。
⑧正行走间,前方绿荫道下一排躺在人行道上的中年妇人吸引了他的目光。那些妇人把破旧的工作服铺在地上,席地而卧,静静地休憩。她们身后整整齐齐地地摆放着自行车,剪绿篱用的长剪和盛水的大号玻璃瓶。看到这些工具,他明白,这些妇人应该是和母亲一样,也是园林工人。这样一想,他又多望了几眼。忽然,他的心像针扎似的痛起来,那睡在边上的不正是母亲吗?暑热把她的脸颊熏得又黑又红,仿佛还在滴着汗珠。她静静地蜷缩在那里,好像一枚无怨无悔的落叶。
⑨母亲从来没有对他说过她的艰辛,他也从没问过一句。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他真的难以置信,母亲每天的午休竟是这样度过的!此刻,劳累了一上午的她,在闷热的室外稍作休息,等待下午上工的时光,想必下午还有许多绿化上的活计在等着她。
⑩这些年,母亲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吧——把苦和累深深地掩藏起来,留给孩子的是生活的平稳和幸福。而作为儿子的他,又何曾了解和体谅过她?
⑪有许多天,他的心都无法平静,眼前老是晃动着母亲酷暑下的身影。从那以后,再跟母亲说话,声音变得温柔了许多,尤其当他端上为母亲做的饭菜,更是让她惊喜不已……如今,年少时的爱情早已像蒲公英的花朵,不知被风吹向了哪里,而那个夏天与母亲的相遇却一直深印在他的脑海里。
⑫那是他成长开始的第一步。
⑬他的青春叛逆就在那一刻戛然而止。
(1)、阅读选文②-⑤段,概括表现“他”“叛逆”的情节。(2)、第⑥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结合语境,赏析下面句子和加点词语的妙处。(1)她静静地蜷缩在那里,好像一枚无怨无悔的落叶。
(2)他的青春叛逆就在那一刻戛然而止。
(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论语》十二章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
(2)年与时驰 驰:
(3)四十而不惑 惑:
(4)三军可夺帅也 夺:
(2)、翻译下列句子。(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3)、【甲】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字,对比鲜明。(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根据你对《诫子书》和《〈论语〉十二章》两篇课文的理解,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 -
15、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两首诗题目中的“次北固山”和“寄北”可以得知两位诗人都漂泊在外。 B、《次北固山下》颔联写出了诗人船上所见的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表达出诗人愁苦之情,朗读时语调要低沉一些。 C、《夜雨寄北》中“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借景抒情,让本就悲伤的诗人更感孤独凄凉。 D、《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既写景又点明时令,同时蕴含自然理趣,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2)、有人评价《夜雨寄北》时说“眼前景反作日后怀想,此意更深”,请结合“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对此进行分析。 -
16、古诗文默写。
(1)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 ,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5)遥怜故园菊,。(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6) , 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的话: , 。
(8)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 , 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朱自清《春》)第二部分
-
17、七年级1班准备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问题。(1)、下面是某学生的读书感言,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你认为画线句中哪一个词语需要重读?为什么?
阅读,是一种感受。走进春天,朱自清笔下清脆的鸟鸣、静谧的乡间,令我们醉心不已;走进夏天,刘湛秋笔下热烈而粗犷的雷雨浇灌灼热的大地……
(2)、下图是一份对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后作出的统计表,写出你的结论。阅读内容
人数
百分比
漫画
112
56%
武侠小说
62
31%
文学名著
26
13%
我的结论:
(3)、活动中,同学们都积极交流自己的阅读经验,甲同学说:“我会努力记住书中的关键人物和情节。”乙同学说:“我会拿出一个笔记本做摘录。”你认为谁的读书方法更好,请说明理由。(4)、小明同学在学校论坛里发了下面的帖子,请你在“回复”中劝说他积极地阅读名著。(帖子)我觉得名著都是长篇大论,读起来太费劲,还是看漫画比较轻松。
回复:
-
18、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代替,如男子三十岁为“而立”,四十岁为“不惑”。 B、我国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都有专用术语,如“左迁”指降低官职。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列子》合称为“四书”。 D、古代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而“家君”则是指谦称自己的父亲。
-
19、下面画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他的想法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 , 但袁隆平要走自己的路,用事实来回答人们的疑问。 B、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是要各得其所。 C、李老师的演讲生动形象,催人奋发,同学们随声附和 , 都认为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 D、“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把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
20、下列词语中的音、形、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匿笑(ruò) 遛达 不毛之地(草木、庄稼) B、黄晕(yùn) 热忱 拈轻怕重(挑) C、怦怦(pēng) 徘回 咄咄逼人(高大威武) D、称职(chèng) 狭隘 人迹罕至(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