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① , 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 , 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②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
(节选自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
【注释】①苟简:草率而简略。②倍蓰(xǐ):数倍。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无从致书以观/多且易致如此 B、计日以还/吾日三省吾身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似与游者相乐 D、尝趋百里外/纸与字画日趋简便(2)、下列对【乙】文中加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 B、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但 C、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 D、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2)幸而得之,皆手自书。
(4)、两文均写到“致书不易”的经历,其作用有所不同。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
2、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蒹葭苍苍,。(《诗经·秦风》)
② , 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③ ,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二章》)
④ , 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⑤忽如一夜春风来,。(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2)古诗中有很多关于“酒”的句子,小南对此做了归纳。请根据批注完成表格。
诗句
批注
出处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化用典故,重阳送酒。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① , 。
美酒佳肴,宴饮盛况。
李白《行路难》(其一)
② , 。
功业未成,回家无期。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1)、下面是关于“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于敏的一段文字,请概括下文主要内容。
①1961年1月的一天,雪花飘舞,于敏应邀来到钱三强的办公室。一见到于敏,钱三强就直言不讳地说:“经所里研究,报请上级批准,决定让你参加热核武器原理的预先研究,你看怎样?”
②于敏感到很突然,甚至还有几分不解。一向沉默的他,喜欢做基础理论研究。不过,于敏没有犹豫,因为他忘不了童年“亡国奴的屈辱生活”带给他的惨痛记忆。
③“中华民族不欺负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负,核武器是一种保障手段,这种民族情感是我的精神动力。”于敏后来这样说。
④这个决定,改变了于敏的一生。自此开始了隐姓埋名的生活,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我国的核武器科技事业。为了尽快研制出我国自己的氢弹,于敏和同事们知难而进,昼夜奋战。然而,有好长一段时间,他们始终找不到氢弹原理的突破口。
⑤重大转折点发生在那一年秋天,于敏带领一批年轻人前往外地用计算机进行优化计算。在“百日会战”里,他和同事们找到了突破氢弹的技术途径。氢弹原理一经突破,所有人斗志昂扬,恨不得立马造出氢弹。但是原理还需经过核试验的检验。
⑥试验场远在西北大漠,生活条件相当艰苦,吃的是夹杂沙子的馒头,喝的是苦碱水;茫茫戈壁上飞沙走石,大风如刀削一般,冬天气温达-30℃,道路冻得像搓衣板……而于敏都甘之若饴。
⑦1966年12月28日,氢弹原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又成功进行全威力氢弹的空投爆炸试验。
⑧试验成功的那一刻,于敏很平静,“回去就睡觉了,睡得很踏实。”
(节选自《于敏:沉默是金》)
(2)、请结合上文补充下联,每联11字。上联:隐姓埋名 下联:呕心沥血
供选词语:两弹腾云、志探龙宫、震乾坤、一生许国、惊寰宇、化丹青
(3)、作为中学生的你,于敏先生的事迹带给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果发现孩子出现自卑、抑郁、焦虑等,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和感受,给予孩子支持、鼓励和关心。 B、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作为应对老龄化挑战、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领域,重要性愈加凸显。 C、早在约4.8亿年前,动物们已经选择用不同矿物构建自己的身体,以最大限度适应环境和气候的变化。 D、从雷军在武汉大学的演讲中可知,想要在科技行业颠覆性变革中勇立潮头,当代学子们需要下一番苦功夫不可。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如同暴风骤雨般席卷着全球,正在改变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方式。 B、新入驻南沙的几家餐厅的出品不错,环境也很好,连藏污纳垢的地方都找不到。 C、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里,我们应该学会见异思迁 , 接纳和理解不同的文化和观念。 D、这个项目耗费了科研团队近十年的时间,虽然已经行将就木 , 但他们还在努力挽救。
-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爱慕 无可耐何 喷簿 箪食壶浆 B、暄腾 无动于衷 捐款 不屑置辨 C、云霄 前仆后继 伶仃 川流不息 D、拘泥 摩肩接踵 荣鹰 轻歌漫舞
-
7、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撩逗/燎原 拾掇/拾级而上 B、呜咽/咽喉 带挈/锲而不舍 C、巡捕/哺育 累赘/果实累累 D、粗犷/旷远 辐射/名副其实
-
8、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成功不在于大小,而在于你是否已竭尽全力。
材料二:
人生中有些事情你不竭尽全力去完成,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么出色。
材料三: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部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
请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题目,文体不限;内容积极向上,联系生活,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湿地作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几乎涵盖陆地上所有相对固定的天然或人工水体,还包括水深低于6米的海域。
②湿地一定是绿色的吗?其实不一定,湿地还可以是红色、黄色、蓝色、白色,甚至是彩色的。举例来说,位于渤海湾东北部辽河三角洲中的盘锦红海滩湿地,就以“红”为特色。这里生长着盐地碱蓬。每年4月,它们钻出地面,在阳光和潮水的“洗礼”中不断吸取土地与海水中的盐分,颜色开始慢慢由嫩绿变为深绿,再到浅红、殷红,直至9-10月全盛期时,呈现出一片火红的色泽,让这片湿地宛如一颗镶嵌在辽东湾的红宝石。
③一般来说,湿地颜色主要受植物颜色影响,但也不能完全根据湿地名字来判断。如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常见的红树林湿地,虽然叫红树林,却是一片翠绿。
④湿地仿佛一个调色盘,大自然用它的丹青妙笔绘就了一幅幅斑斓的湿地长卷,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湿地景观。
(摘编自《湿地是什么颜色的?》《人民日报》2023年2月21日)
材料二
①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环境功能,在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支持服务和文化服务等方面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
②分布在城市中的城市湿地具有独特作用,是城市生态人文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湿地提供水源,为城市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湿地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为保持城市空气清新提供保障;湿地维持生物多样性,可以给城市提供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湿地为城市提供旅游、度假等休闲场所,为城市居民带来幸福享受,为城市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摘编自《什么是城市湿地?》《人民日报》2023年2月22日)
材料三
①最近,重庆梁平区获得了城市湿地生态保护的最高荣誉——“国际湿地城市”。没有大江大河的梁平,是怎么做到的呢?
②“保留湖周林团,保护曲美岸线,我们更多地利用自然生态修复方式构建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生境系统。”梁平区湿地保护中心主任说。
③“近年来,梁平以‘小微湿地+’为生态建设抓手,湿地资源成为塑造城市特质和乡村风情最为灵动的生态元素。”梁平区区长说。
④“猎神村的不少梯塘昔年因开采石膏矿引起渗漏,这些年经过改造,得以重新蓄水,变身小微湿地,现在成了村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生态改善的成效就摆在眼前,保护利用好湿地成了大家自觉的行动。”梁平区猎神村党支部书记说。
⑤“梁平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慕名而来,湿地生态已是大家共护共享的绿意空间和赏心悦目的心安之所,‘湿意’生态正在持续赋能产业振兴。”梁平区区委书记说。
(摘编自《养护湿地,育出诗意》《半月谈》2023年第22期)
材料四
①近年来,河北衡水市坚持生态优先、生态修复理念,结合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衡水湖景区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实际,通过“微塑造”精雕细琢,在保护湿地自然生态原貌基础上下绣花功夫。
②“梅花岛的地形地势、生长植物等均最大限度维护原有样貌,通过‘微塑造’的方式让游客更好地亲近自然,进而发自内心地珍爱自然。”衡水市滨湖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说。
③衡水市还走人湖和谐共生道路,让湿地更好地助推绿色发展。2019年,衡水市对占地约200亩的顺民庄进行整体搬迁,退村还岛、退村还湖,如今小渔村已转型为集生态观光、科普研学等功能为一体的樱花岛。生态惠民极大激发了人湖和谐共生的基础动力,湖区群众逐渐形成了爱护衡水湖的共识。
(摘编自《衡水湖畔观“鸟浪”》《半月谈》2023年第1期)
(1)、下列诗句,没有写到湿地的一项是( )A、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江南》) B、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C、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D、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2)、材料一列举盘锦红海滩湿地的例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在湿地保护与利用上,重庆梁平区和河北衡水市有哪些相同的经验?请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加以概括。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补缸师傅
干亚群
①农民称天为老天爷,活一辈子,看一辈子老天爷的脸色。过年的时候除了祭拜祖宗,还要供天上的菩萨,期待老天爷风调雨顺,庄稼有收成,人有天落水(雨水)喝。这天落水没有规律,所以得用缸蓄起来。每家每户的屋檐下都摆放着几口大缸,水顺着屋檐下的竹筒引到水缸里。
②大人是禁止我们去缸边玩的,担心我们把缸磕坏了。第一次听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我不以为然。这孩子太奢侈了,如果在我们村庄里,肯定会被大人打一顿。除了砸缸,难道想不出别的办法了吗?我曾怀疑过这故事的真实性。
③缸毕竟是缸,不是铜墙铁壁,它也有破的时候。破了,补呗。只要是属于农民生活必需品的,肯定有一个师傅专门掌管着,似乎他们活着就是为了给村庄修修补补。他被称为补缸师傅,真实的姓名倒被人忘了。也怪,一旦赢得“师傅”之称,别人就顺顺当当地把他的姓名给忘了。“师傅”一词既是尊称,又是名字。
④补缸师傅生意好的时候,家门口堆满了缸,或缸底朝天,或缸口敞开。那些缸是主人用麻绳抬来的,有豁了嘴的,也有裂了口的。大家左一口“师傅”,右一口“师傅”,那恭恭敬敬的称呼似乎给补缸师傅戴了一朵朵大红花。补缸师傅不紧不慢,从容不迫地支使别人把缸放哪儿、怎么放,脸上平静而慈祥,好像面前的缸都是患儿,而自己则是一名医术精湛的医生。
⑤补缸师傅用粉笔在缸上记下日期和主人的姓。他只能按照缸送来的日期排序修补。大家都急着用缸。雨水已经在路上,趁着还没下,得赶紧把缸补好。
⑥补缸师傅在缸上面叮叮当当地敲。他拿一把小榔头,眯缝着眼睛,从上敲到下,从左敲到右,然后把耳朵慢慢贴近缸面,他手里的小榔头也随之变轻,目光也柔和起来……一会儿,他用另一只耳朵靠近水缸,还是那样的敲法。如此反复,不厌其烦。
⑦敲过几遍后,他可能已大致清楚缸的破损程度,然后用笔在上面记下符号,或一个圈,或一个叉,像一个个密码。有时别看缸表面没什么事,出了一根冲线而已,但这条细细的冲线说明不了问题,得靠补缸师傅敲一敲,用耳朵细听声音的变化。
⑧补缸师傅说,人的表情可以装,人的话可以假,但声音不会说谎,缸哪里裂了、豁了,会用声音清清楚楚告诉你。如果不是因为缸的问题,村里人不太愿意到他家串门。补缸师傅的眉毛吊梢得厉害,跟他聊天,他总是眯缝着眼睛,然后一只耳朵慢慢侧过来,过会儿,又侧过另一只耳朵,姿势还是原来的姿势。这让说话的人心里发毛,好像他用耳朵在录音。心里发毛,声音自然有变化,补缸师傅脸上的表情也就随之变化:嘴巴微微往外咧,一只眼睛闭着,另一只眼睛猛地睁开……这种表情让每一个说话的人惊骇。
⑨补缸师傅的活说简单很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就像是给缸做外科手术,在待补的地方慢慢凿,凿时用力既不能太重,也不能太轻,正好在缸上凿出一条缝,旁边再凿一条,然后用一个铁钉往两条缝处扣,再在碗里搅拌好“铁砂”,往铁钉扣住的地方填。“铁砂”刚搅拌好时跟水泥差不多,但很快会凝固,牢牢地粘住铁钉。
⑩自从通了自来水后,补缸师傅的生意一落千丈。他不得不出门去吆喝。
⑪“补缸补甏哉,缸补勿补”,“缸补勿补?缸甏好补哉”……
⑫吆喝声在清晨的空气里翻来覆去,有时“哉”拖得很长,快要结束时拐了弯,再慢慢收起来,似乎“哉”跑了一段路后转身又跑了回来。有时“补”重重压下去,又快速提上来后紧急刹住。他的吆喝冲过笼罩在村庄上空的云雾,开出了一条路。我替他担心,担心他攒在路上的“哉”回不来,担心他的“补”迷了路。
⑬屋檐下的缸底慢慢沉淀了污垢,没有人记得去清理。大家喝自来水、纯净水,把天落水忘了。但司马光砸缸的事,我现在却信了。
(1)、请简要分析第④段中“大家”及“补缸师傅”的心理活动。(2)、对于“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作者为什么会由怀疑到相信?请简要分析。(3)、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补缸师傅的形象特点。(4)、第⑫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
11、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整体阅读水平。下面是雅志中学开展的“书香进校园”活动的相关材料,请认真阅读并完成相应任务。(1)、阅读下面材料,谈谈如果要突破全民阅读存在的“瓶颈”,需要采取哪些措施。请概括作答。
“全民阅读”在中国虽已走过12年,但要真正实现全民阅读还存在现实“瓶颈”。提升全民阅读量需要久久为功,厚植土壤,如积极举办各类阅读活动,以带动人们的阅读热情。另外,虽然信息技术让民众更容易进行碎片化阅读,但事实上很多民众并不知道自己应该读什么和怎么读。在贵州、四川、山西、河南、云南等地乡村学校,超过71%的受访者表示家庭藏书低于10本。图书资源严重不足、农村基础阅读设施缺乏等原因导致城乡阅读差异越发严重。
(2)、下面是九年级(1)班同学收集到的关于移动阅读的相关统计图,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其反映的主要内容。图1 2013 - 2019年中国移动阅读收入情况统计
图2 中国移动阅读用户的年龄与性别分布
(3)、在经典文学作品中,文学大师的笔端诞生了许多性格丰满的人物形象,为加深对他们的认识,九年级(2)班同学打算在本次“书香进校园”活动中召开一次以“走进经典·品味人物”为主题的班会。请你从下列人物形象中任选一位,围绕“既可敬又可叹”这一话题,结合原著简述理由。不超过60字。关羽 李逵 薛宝钗
-
12、名篇名句默写。
(1) ,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此中有真意,。 [陶渊明《饮酒》(其五)]
(3) 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其一)]
(4) 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5) 我报路长嗟日暮,。(李清照《渔家傲》)
(6) ,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7) 子曰:“饭疏食,饮水, , 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
(8) 以中有足乐者,。(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9) 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想象着自己在春天与妻儿一起回家的句子是:。
(10)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规劝蜀汉后主刘禅“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潮
米芾
怒气号声迸海门① , 州人传是子胥魂②。
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
势与月轮齐朔望,信如壶漏报晨昏。
吴亡越霸成何事?一唱渔歌过远村。
【注释】①海门:指钱塘江与海交汇的地方,是海潮入江的必经之处。②子胥魂:子胥即伍子胥。伍子胥帮助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因夫差听信谗言而被“赐剑自裁”,传说他死后灵魂化为波涛之神。
(1)、下列对原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怒气号声迸海门”一句,先声夺人,以形象、凝练的语言描写钱塘江潮水经过海门时,涛声震天、浪花飞溅的雄壮景象。 B、“州人传是子胥魂”一句融历史传说于诗中,写潮水仿佛因伍子胥的冤屈而激荡、怒号,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发人深思。 C、颈联中“朔望”指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壶漏”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器,该联写因潮水涨落有规律,古人就据此确定时间。 D、“吴亡越霸成何事”是诗人的感慨:历史上的兴衰变迁算不了什么;“一唱渔歌过远村”则抒发了诗人潇洒超脱的情怀。(2)、“天排云阵千雷震”一句有版本作“天排云阵千家吼”,你喜欢哪一个版本?为什么?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张友正自少学书,常居一小阁上,杜门不治他事,积三十年不辍。有别馆,直三百万,尽鬻以买纸。其书笔迹高简,有晋宋人风味。故庐在甜水巷,一日忽弃去,赁小屋于水柜街,与染工为邻。众人异之,或问其故。友正答曰:“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与染工约:凡有欲染皂者,先假之,一端①酬二百金。如是日书数端,笔未尝停。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 至尽乃已。
②素与苏子瞻相善。元祐末,子瞻自扬州召还,友正乃具饭邀之。既至,则对设长案,各以精笔、佳墨、纸三百列其上,而置肴其旁。子瞻见之,大笑。就坐,二人每酒一巡,即展纸挥毫。一二小僮磨墨,几不能供。饮酒终,纸亦尽,俱自以为平日书莫及也。
③友正未尝仕。其性直,恐为名声所累,少与人交,故知其书者少。
(选自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有删改)
【注释】①端:长度单位。布帛二丈(或六丈)为一端。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积三十年不辍 辍:收拾 B、众人异之 异:认为……奇怪 C、吾欲假其素绢学书耳 假:借 D、凡有欲染皂者 皂:黑色(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A、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B、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C、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 D、有以纸/馈之者不问多寡/入手即书(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友正从小学习书法,并专心练习。为了购买纸张,他卖掉了价值三百万钱的别馆。 B、张友正搬离旧居,与染工为邻,是因为染坊里有染过的绢,可以用来练习书法。 C、子瞻应邀到友正家吃饭,看到长案上放置着笔墨纸等,而饭菜放在旁边,大笑起来。 D、友正、子瞻二人每饮一巡酒,就展开纸张,进行书法创作,酒喝完了,纸也用完了。(4)、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别馆,直三百万,尽鬻以买纸。
(2)其性直,恐为名声所累,少与人交,故知其书者少。
-
15、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当代中学生对古典诗词是一种什么认识?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特地在全市所有中学生中进行了专题调查,从调查情况看:绝大多数中学生喜爱古典诗词。 ① 从总数看,喜欢和很喜欢古典诗词的学生占89%,想学习或非常想学习古典诗词的学生占84%。 ② 理科学生与文科学生 ③ 没有分别。 ④ 值得注意的是, ⑤ 报刊刊登的多是新诗,但表示更喜欢古典诗词的学生占59%,高于喜欢新诗的33%的比例。
①
②
③
④
⑤
A
因为
而且
几乎
特别
尽管
B
由于
既然
或许
但是
既然
C
所以
并且
肯定
尤其
也许
D
因此
但是
似乎
或许
虽然
A、A B、B C、C D、D -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漂泊了半个世纪的老科学家终于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刚下飞机,他就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家乡的沧海桑田。 B、李教授讲得十分精彩,为本届“城市论坛”开了个好头,他的抛砖引玉 , 让本次论坛碰撞出了更多的智慧火花。 C、面对美国的制裁和威胁,伊朗安之若素 , 立即加强与其他大国的联系,还主动改善和邻国的关系,以打破封锁。 D、立夏以来,北部山区天气变化多端 , 刚才还是艳阳高照,不一会儿就下起了倾盆大雨,老百姓出行更加困难了。
-
1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阑珊 阴晦 鞠躬尽瘁 左右逢源 B、虬枝 潸然 书声琅琅 按步就班 C、滞留 取谛 黯然失色 提纲挈领 D、缀学 横亘 纵横决荡 姹紫嫣红
-
18、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菜畦(qí)篡改(cuàn) 明眸皓齿(mú) 弄巧成拙(zhuō) B、蚊蚋(ruì) 嗔怒(chēn) 丢三落四(là)纨绔子弟(wán) C、拾级(shí) 排闼(tà) 坦荡如砥(dǐ) 俯首帖耳(tiē) D、拘泥(nì)纤维(qiān) 略胜一筹(chóu) 教学相长(zhǎng)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人各有所长,成功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如果你以爬树能力来评判一条鱼,它此生都会觉得自己是个傻瓜。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
20、“硬控”是2024年度流行语之一,指拥有魅力和吸引力。请仿照示例,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结合原著内容,说说其能“硬控”读者的原因。
A.简·爱(《简·爱》)B.燕青(《水浒传》)
[示例]朱赫来以革命者的硬核魅力“硬控”读者——作为保尔的精神导师,他传递“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的信仰,点燃保尔的革命理想;他组织铁路工人罢工,在艰苦的条件下带头抢修铁路,展现钢铁般的意志;他在被押送时镇定自若,在保尔突袭押送兵后迅速加入战斗,体现革命者的无畏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