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少年情怀总是诗,诗染四季跋涉路。少年的我们,或曾感慨知音难觅,“噫!微斯人,(1)”(范仲淹《岳阳楼记》);或曾思乡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少年的我们也不乏浪漫与热情,或有“醉翁之意不在酒,(2)”(欧阳修《醉翁亭记》)的自然意趣,或怀“(3)”的美好祝愿(苏轼《水调歌头》),或抱“(4)”(李白《行路难》)的雄心壮志。不论风吹雨打,都应砥砺前行。愿同学们珍惜诗意年华,永葆少年初心,永远风华正茂!

  • 2、学校组织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写出连续两句表现古人自强不息精神的诗句。

    (2)、请根据画线句子内容,补写上联。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我们时刻铭记过往,中华民族要发奋,走好新时代的伟大复兴之路;时代潮流浩浩荡荡,我们要勇追时代激流,每一个青年都应该在时代洪流中,自强不息。

    上联:;下联:勇追时代,青年应自强不息。

    (3)、为迎接学校的演讲比赛,本班确定了“志当存高远”和“论不屈不挠”两个演讲题目,以下四则材料可以作为哪个论题的论据,请填写(只填选项)。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

    C.秦朝末年,陈胜与别人同为佣耕时,曾发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感慨。后与吴广在大泽乡率众起兵,不久后建立张楚政权。

    D.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获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题目:志当存高远,论据:

    题目:论不屈不挠,论据:

  • 3、有人说,《水浒传》写的是“义”,《儒林外史》写的是“病”。请从以下选段中,任选一个人物,并参照《水浒传》的示例,写出你对《儒林外史》“病”的理解。

    【选段一】

    周进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死了人,为甚么这‘号啕痛’也是的?”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选自第三回)

    【选段二】

    胡屠户道:“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选自第三回)

    示例:《水浒传》写的是“义”,叙写了梁山好汉勇斗贪官的侠义、报效朝廷的忠义。例如宋江等人上梁山前,扶危济困,行侠仗义;上梁山后,队伍不断壮大,最后接受招安,志在保家卫国。

  • 4、请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文字的横线处填写《儒林外史》作品中的人物。

    人物

    文段

    (1)

    秦老过来抱怨他道:“你方才也太执意了。他是一县之主, 你怎的这样怠慢他?’_______道;“老爹请坐, 我告诉你。时知县倚着危素的势要,在这里酷虐小民,无所不为。这样的人,我为什么要相与他?但他这一番回去,必定向危素说;危素老羞变怒,恐要和我计较起来。我如今辞别老爹,收拾行李,到别处去躲避几时。只是母亲在家, 放心不下。”

    (2)

    裁缝道:“小户人家,怎敢望多,少爷若肯,多则六两,少则四两罢了。小的也要算着除工钱够还。”______惨然道:“我那里要你还。你虽是小本生意,这父母身上大事,你也不可草草:将来就是终身之恨。几两银子如何使得?至少也要买口十六两银子的棺材,衣服、杂费,共须二十金。我这几日一个钱也没有。也罢,我这一箱衣服也可当得二十多两银子。王胡子,你就拿去同杨司务当了,一总把与杨司务去用。”又道:“杨司务,这事你却不可记在心里,只当忘记了的。你不是拿了我的银子去吃酒、赌钱。这母亲身上大事。人孰无母? 这是我该帮你的。”

    (3)

    赵氏分开众人,走上前道:“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时,______点一点头, 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4)

    十一二岁就会做一篇七千字的赋,天下皆闻。此时已将及四十岁,名满一时,他却闭户著书,不肯妄交一人。这日听见是这两个人来,方才出来相会。

  • 5、同学们,学校举办“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题目。

    磨师傅

    耿立

    ㅤㅤ①在这黄壤的平原深处生活的人,早晨或黄昏时候,谁没见过背着錾子褡裢的石匠,从村外如草绳的路上走来,苍老,深邃。

    ㅤㅤ②有一天清晨,驴子在磨道一踏,一踏,一踏,四只蹄子仿佛要走碎那寂寞。有褡裢叮当伴着的异地方言在轻轻地说:该洗磨了,让驴子也歇歇蹄脚。父亲一边用高粱杪子扫帚扫磨盘上的碎颗粒,一边应承:吁!驴儿就住了踢踏,一副谦和的模样,眼睛被布蒙着。

    ㅤㅤ③这是一个平原里的人都熟悉的石匠,一年总有几回从村庄走过。他走过来,把褡裢从肩头一甩,锤子錾子互相碰响。父亲与石匠就在驴子前的空地上,各自提下裤裆,蹲下,互相递上纸烟,霞光的斑斓里有了剪影般的影子,映在磨道边的屋墙上。辣辣的烟雾弥漫着,很浓。

    ㅤㅤ④天到半下午,太阳的光减了力量,在阴凉里就有点冷。錾子和锤子单调的闷音叮叮当当响。磨盘上,錾子沿着原先的槽子,一点一点地拱。石匠师傅全然不在意我的存在,哼起歌子来:

    ㅤㅤ⑤“怀揣着雪刃刀,怀揣着雪刃刀,行一步,啊呀哭,哭号啕,急走羊肠去路遥,天,天哪!且喜得明星下照,一霎时云迷雾罩。”节拍沉郁慷慨,虽然是在师傅的嗓子眼里,但呼出的气却有一种破笼而出的挣扎,在叮当的錾子里穿行。

    ㅤㅤ⑥在师傅的眼窝里,我看出了水珠,汪汪的,本是干涸的松皱的眼袋忽的明亮。

    ㅤㅤ⑦我问唱的什么?他放下锤子。“《夜奔》。”

    ㅤㅤ⑧“《夜奔》是什么?”“就是夜里走路到梁山。逼得夜里走路。”

    ㅤㅤ⑨梁山,在我们平原的边缘上。但为何成为“夜奔”,我还是不明白。师傅说,大了,有了识见,就会明白。我问师傅见过山吗?他笑了,说他就从很远的深山里,在农闲的时候到平原来,凭着手艺叮叮当当地挣钱。在我的眼睛里,师傅是见过世面的人。很神秘,那一錾一錾的有节奏的声音,也像是魔力和韵调。平原外的一切是什么模样?师傅问我想跟他走吗。

    ㅤㅤ⑩“想!”“为什么呢?”

    ㅤㅤ⑪“天天吃煎饼。”

    ㅤㅤ⑫师傅放下錾,把锤子放到磨盘上,“孩子,你还小。”他摸着我的头顶说。

    ㅤㅤ⑬“大山不好吗?”这一问,好像捅到了师傅的苦处。他摇摇头,“你还小,哪里都有作难的时候啊,大了,等你见到山,经历了,就明白了。”我感到师傅的话极深奥,就想他许是不愿意带我去看水磨。

    ㅤㅤ⑭我有点想哭,就缠着他,让他等着我,等我长大了,到山里去找他,师傅乐了。

    ㅤㅤ⑮父亲看我如此的样子,就说拜石匠做师傅,将来能拿动锤子錾子,可以背着褡裢的年纪,就跟着师傅到平原外走动。于是,我恭恭敬敬地叩了头。父亲打了酒,杀了一只鸡,配上从地里摘下的还有黄花的黄瓜。

    ㅤㅤ⑯第二天师傅走了,我和父亲送他到村外的土路。一个光光的脑壳,一个褡裢,一把錾子叮当着远了。这以后的日子,师傅在霜降的时候,都会来我们的村子。

    ㅤㅤ⑰每次师傅来的时候,总不会空手,带一些平原不常见的物件,煎饼、山核桃、榛子……他从褡裢里掏出那些东西的时候,总会说“我的小徒弟”。我发现师傅十分地珍爱师徒关系,在学屋里,我曾比较老师和师傅,觉得老师不会给我带来平原外的神奇,而师傅说,等我大一点,他就会给我打一把錾子和锤子,和他到平原外走一走。

    ㅤㅤ⑱有一年,到了霜降,师傅没来,到了寒露,师傅还没来,村子里的几家磨都钝了,变得喑哑。贴近年关的时候,我在村外看到了一个背褡裢的人,他告诉我师傅死了,在一家的磨道里,拿着錾子,忽然一放锤子,一口气没上来,走了。

    ㅤㅤ⑲我听了,伤心地哭了起来,平原外牵念我的人走了,我对平原外的牵念也减了许多。我常想,也许,收我做徒弟,他本身是不当真的,但他对一个平原孩子的爱却是十分珍重的。也许师傅有许多的苦楚,我想到他第一次不自制地在一个平原深处的孩子面前唱起《夜奔》。后来,我在空余时,喜欢起篆刻,工具也置备齐全。我有一个愿望,哪天就刻一方肖像印章,内容是林冲在雪夜,斜背着长枪,枪端处,挑着的是酒葫芦,也是天黑得紧,雪也下得紧……

    (选自《暗夜里的灯盏烛光》,有删节)

    注:①錾zàn:有两个意思,①在金石上雕刻。②錾子,雕凿金石用的工具。②褡裢:dālian(轻声)一种中间开口而两端装东西的口袋,大的可以搭在肩上,小的可以挂在腰带上。

    (1)、小说以时间为顺序,叙述“我”和錾磨师傅交往的故事。梳理小说情节,完成表格。

    时间

    事件

    就有一天清晨

    初见相见,师傅来给父亲洗磨。

    师傅在劳动中哼起歌子来,并对我说极深奥的话。

    这以后的日子,在霜降的时候

    有一年,到了霜降、寒露

    师傅没有来,村子里的几家磨都钝了。

    贴近年关的时候

    (2)、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錾磨师傅的人物形象。
    (3)、根据“知识卡片”的提示,联系全文,简析“我”在文中的作用。

    知识卡片

    ㅤㅤ视角是小说创作的叙事角度,其中以“我”作为见证人叙事的课文很多,例如《我的叔叔于勒》以“我”若瑟夫回忆少年时代往事的角度来叙述故事,《故乡》中以“我”角度来叙述回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4)、联系全文,简析文章结尾画线句的深层意蕴。
  • 6、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恪垓长而好学,有父风,安人教督綦严,少不检校,笞责加之。时罗忠节公方以诸生讲学,从游者众,安人则恪垓往事之。每归省,辄戒曰:“吾之以汝读书者,盖念汝父力学半生,欲汝潜心礼仪,无坠先人志事耳。”以故恪垓师事忠节数年,与闻圣贤之学,称高弟子。忠节尝语余曰:“张子读书作人,品学兼优,匪吾之力,盖涵濡于母氏之训者,固有以先之也。”

    (节选自《曾国荃全集》,有删改)

    【注释】①恪垓(gāi):即张恪垓,人名。②安人:封建时代命妇的一种封号。明清时,六品官之妻封安人。这里指张恪垓的母亲邹氏。③綦(qí):极。④罗忠节公:即罗泽南。清末湘军将领,也是著述丰厚的理学家。⑤高弟子:指得意弟子。⑥涵濡:滋润,浸渍。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笞责加之

    ②安人则恪垓往事之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故恪垓师事忠节数年,与闻圣贤之学,称高弟子。

    (3)、张恪垓成才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选文内容回答。
  • 7、将下面的语句补充完整。

    (1)当窗理云鬓,

    (2) , 柳暗花明又一村。

    (3) , 殊未屑。

    (4) , 万钟于我何加焉!

    (5)《渔家傲·秋思》中,运用典故,抒发强烈的爱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8、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何焉     间:参与 B、弗敢也     加:虚夸、夸大 C、神弗也     福:赐福,保佑 D、望其旗     靡:萎靡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必以                    与朋友交而不乎                 (《(论语) 十二章》) B、公问其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忠之也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桃花源记》) D、公将驰               行道人弗受                         (《鱼我所欲也》)
    (3)、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中国传统的史家笔法记述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详细记叙了这场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充分体现了《左传》“长于记事”的特点。 B、文章用两条线索贯穿了全文: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 (迎战——备战——胜战——评战),另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 (请见——论战——参战——释疑)。 C、文章使用的对比手法非常精到,分别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国家的政治热忱,又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和聪明才智。 D、文章的语言,无论是叙述还是人物对话,都极为简洁精练,行文中散句、对偶句错落有致,增强了叙事写人的生动效果。
  • 9、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各题。

    这些坚持越持久越有力量

    张 璁

    ①年轻时,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让生活的可能性得到充分延展,总有一天,你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道路。

    ②又到毕业季,数年青春相聚的一团热火,就要转身话别散作满天繁星。

    ③如果生活是一条河流,人难免在激流中踉跄:感觉生活充满诱惑的陷阱,被“成功”的期望压得喘不过气;又有时会感觉自己在随波逐流,虽然轻松却蹉跎光阴。大浪淘沙,时间会告诉你哪里是金哪里是沙。总有一些东西,越久越有力量。

    ④请不要怀疑读书的价值。当你来到陌生的城市,拿着刚毕业不过数千的起薪,七大姑八大姨却告诉你“谁谁谁高中没读完就做生意,如今赚得盆满钵满”,这时请不要怀疑读书的价值。不用着急,要给自己一点时间,因为教育是一坛越陈越香的酒,也是受益终身的一场自我投资。如果育人像栽树,一年的树丛只能用作柴火,十年的树木却可能成为栋梁。十年寒窗给你的不仅是一纸文凭,它打开的更是一个人认知与能力的大门,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指出了一条继续向上攀登的路径。

    ⑤请不要误解善良的力量。刚刚踏进社会,没有人能保证每一次都会被公平对待,但一定要保持善良;没有人能保证每一次付出善意都会有回应,但一定要坚持善良。善良不是一种无力的妥协,恰恰相反,善良是对生活最有力的回答。因为善良不意味着懦弱,有时坚守底线必须付出巨大勇气;善良也不是一味迁就,有时候善良需要嫉恶如仇。做到善良,并不意味着能带来什么报偿,因为善良本身就是最好的报偿:一个人守住了自己的善良,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能问心无愧,就能吃得香、睡得踏实、活得心安。它就像一束光,把生活里每一个昏暗时刻照亮。

    ⑥请不要低估吃苦的回报。记得有一次,到一个创业的同龄朋友那里做客。做餐饮行业的他,指着店外告诉我,这条街上来来去去不知换了多少家餐厅、咖啡店,但这些年来坚持下来并且人气越做越旺的却只有他一家。为什么?其实这条街上不乏明星投资、装修考究的网红店,可是只有他每天起早贪黑,向食客一个一个询问就餐体验,不厌其烦地改进服务、菜单。今天的社会竞争大、压力重是事实,却不该低估这个时代对一个不怕吃苦的人的回报。再美的梦想,都不会在“小确幸”的轻松里自动完成。无论是多读一本书、多跑一次步,还是多留一点心、多拜访一次客户,都仿佛是种下一粒种子,说不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发芽长大,长成梦想的样子。

    ⑦跨出校门,相比于对适应不了社会的担心,其实我们更应该担心太过于“适应”社会。 不必过早地急于“成熟”,因为别人告诉你的所谓“成熟”的人应该做的事,未必就是一条适合你的正确道路。年轻时,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 让生活的可能性得到充分延展,总有一天,你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道路。

    (1)、下面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坚持读书,坚持善良,坚持吃苦,越持久越有力量。 B、总有一些东西,越久越有力量。 C、让生活的可能性得到充分延展,总有一天,你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道路。 D、不必过早地急于“成熟”,因为别人告诉你的所谓“成熟”的人应该做的事,未必就是一条适合你的正确道路。
    (2)、下列对第④段画线句子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④段画线句采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不要怀疑读书的价值”的观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说服力。 B、第④段画线句采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把教育比作“越陈越香的酒”,把育人比作“栽树”,生动形象地阐述了教育需要时间的道理,从而论证了“读书是一条继续向上攀登的路径”的观点。 C、第④段画线句采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概括、深入地阐述了教育需要时间的道理,从而论证了“读书是一条继续向上攀登的路径”的观点。 D、第④段画线句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把教育比作“越陈越香的酒”,把育人比作“栽树”,生动形象地阐述了教育需要时间的道理,从而论证了“不要怀疑读书的价值”的观点。
    (3)、下列对文章的论证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采用“总—分”的结构,①~③段是总起,引出作者观点,④~⑦段是分述,每段都从不同方面证明了中心论点。 B、文章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引用作者创业的同龄朋友不怕吃苦、坚持创业的事例,论证了“请不要低估吃苦的回报”的分论点。 C、④~⑥段分别从“读书的价值”“善良的力量”“吃苦的回报”三个方面论证了题目所说的“这些坚持越持久越有力量”。 D、文章第④~⑥段属于递进关系,各段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层层深入地论证了“总有一些东西,越久越有力量”的观点。
  • 10、下面对《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记叙了装备齐全、人数众多的热热闹闹的狩猎场面,特别突出地表现了作者的“少年狂气”。 B、“千骑卷平冈”一句中“卷”字用得极妙,极言打猎队伍行走之快,人数之多,从中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其中作者借用典故,以魏尚自喻,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不满与怨恨之意。 D、这首词从题材、情感到艺术形象、语言风格都是粗犷、豪放的,以“狂”字笼罩全篇,奠定了全词纵情、豪迈的感情基调。
  • 1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学创作中的“无言”到底指什么□它又美在何处?作者以文学、音乐等各类艺术作品为例,分析了言不必尽意、无声胜有声、含蓄不露等所表现出来的“无言之美”,最后归纳出自己的观点:“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这一观点也启示我们□欣赏艺术作品时,不仅要注意有形有象的部分,还要关注其中的“空白”,懂得感受作品的“无言之美”。

    A、?ㅤ。ㅤ”ㅤ: B、?ㅤ”ㅤ。ㅤ: C、,ㅤ。ㅤ”ㅤ。 D、,ㅤ。ㅤ”ㅤ:
  • 12、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自从有了书籍,就有了读书方法。梁启超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抄录或笔记,这种______________的办法笨是笨极了,真正做学问的人却总也高不了;陈寅恪读书,习惯将自己的考证、注释、心得写在书眉上,这种___________的方法使他成为“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胡适主张“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种_________ 的读书方法同时适用于科学与人文学科;朱自清则主张______________,特别推崇姚鼐的“放声疾读,久之自悟”。

    A、博览        质疑        诵读        精读 B、精读        博览        质疑        诵读 C、诵读        精读        博览        质疑 D、质疑        诵读        精读        博览
  • 13、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懦(què)        自(jìng)     手(duò)     伤痕累(léi) B、(yīng)       拘(ní)        拜(yè)       揉造作(jiāo) C、新(cù)          盘(huán)     阔(chuò)   战战兢(jīng) D、远(guǎng)     除(qū)        渎(xiè)     孜不倦(zī)
  •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温馨

    梁晓声

    ①那夜失眠,倚床而坐,将台灯罩压得更低,吸一支烟,于万籁俱寂中细筛我的人生,看有无温馨之蕊风干在我的记忆中。

    ②从小学二三年级起,母亲便为全家的生活去离家很远的工地上班。每天早上天未亮便悄悄地起床走了,往往在将近晚上八点时才回到家里。若冬季,那时天已完全黑了。比我年龄更小的弟弟妹妹都因天黑而害怕,我便冒着寒冷到小胡同口去迎母亲。从那儿可以望到马路。一眼望过去很远很远,不见车辆,不见行人。终于有一个人影出现,矮小 , 然而肥胖 , 那是身穿了工地上发的过膝的很厚的棉坎肩所致。断定那便是母亲。在路灯幽蓝清冽的光下,母亲飞快地走着。她知道小儿女们还饿着,等着她回家胡乱做口吃的呢!于是边跑着迎上去,边叫:“妈!妈……”

    ③如今回想起来,那远远望见的母亲的古怪身影,当时对我即是温馨。

    ④小学四年级暑假中的一天,跟同学们到近郊去玩,采回了一大捆狗尾草。母亲正巧闲着,于是用那一大捆为弟弟妹妹们编小动物。转眼编成一只狗,转眼编成一只虎,转眼编成一头牛……她的儿女们属什么,她就先编什么。之后编成了十二生肖。再之后还编了大象、狮子和仙鹤、凤凰……母亲每编成一种,我们便赞叹一阵。于是母亲一向忧愁的脸上,难得地浮现出了微笑……

    ⑤如今回想起来,母亲当时的微笑,对我即是温馨。那些狗尾草编的小动物,插满了我们破家的各处。到了来年,草籽干硬脱落,才不得不一一丢弃。

    ⑥上了中学的我,于一个穷困的家庭而言,几乎已是全才了。抹墙,修火炕,砌炉子,样样活都拿得起,干得很是在行。几乎每一年春节前,都要将个破家里里外外粉刷一遍。今年墙上滚这一种图案,明年一定换一种图案,年年不重样。母亲和弟弟妹妹们撑不住盹,东倒西歪全睡了。只有我一个人还在细细地擦、擦、擦…连地板都擦出清晰的木纹了。第二天一早,弟弟和妹妹们醒来,看看这儿,瞅瞅那儿,一切干干净净有条不紊,看得他们目瞪口呆……

    ⑦如今想来,温馨在母亲和弟弟妹妹眼里,在我心里,他们眼里有种感动,我心里有种快乐。仿佛,感动是火苗,快乐是劈柴,于是家里温馨重重。尽管那时还没生火,屋子挺冷……

    ⑧参加工作了,有天下午我从办公室回家取一本书,见我的父亲和我的独生子相依相偎睡在床上,我的儿子的一只小手紧紧揪住我父亲的胡子——他怕自己睡着了,爷爷离开他不知到哪儿去了……那情形给我留下极为温馨的印象。

    ⑨后来父亲患了癌症,而我又不得不为厂里修改一部剧本。我将一张小小的桌子从阳台搬到了父亲床边,目光稍一转移,就能看到父亲仰躺着的苍白的脸。而父亲微微一睁眼,就能看到我。十月的阳光照耀着我,照耀着父亲。他已知自己不久于世。然而只要我在身旁,他脸上必呈现着淡对生死的镇定和对儿子的信赖。一天下午一点多我突觉心慌极了,放下笔说:“爸,我得陪您躺一会儿。”尽管旁边备有我躺的钢丝床,我却紧挨着父亲躺了下去。并且,本能地握住了父亲的一只手。五六分钟后,我几乎睡着了,而父亲悄然而逝……

    如今想来,当年那五六分钟,乃是我一生体会到的最大的温馨。感谢上苍,它启示我那么亲密地与老父亲躺在一起,并且握着父亲的手。真的感谢上苍啊,它使我们父子的诀别成了我内心里刻骨铭心的温馨……

    ⑪温馨虽融解在日子里了,却并没有消亡,而是在光阴和岁月中渐渐沉淀,等待我们不经意间又想起了它。

    (选自《梁晓声散文精选》,有删改)

    (1)、文章通过回忆往事,表达对温馨的理解,请结合文章,补全下面图示的相关内容。

       ②   ③   ④   ⑤   ⑥

    (2)、为更好的传情达意,朗读时小语重读了第②段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请你分析这样处理的原因。

    终于有一个人影出现,矮小 , 然而“肥胖”,那是身穿了工地上发的过膝的很厚的棉坎肩所致。断定那便是母亲。

    (3)、文中写父亲在睡梦中“悄然而逝”,为什么还说“当年那五六分钟,乃是我一生体会到的最大的温馨。”结合上下文说说你的理解。
    (4)、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本文很有特色,请从选材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 15、有同学仿照中国古典小说回目式标题的形式,为《朝花夕拾》中的两篇文章重新拟定了标题,请补全以下表格。

    回目式标题

    原标题

    东渡留学遇良师

    纸短情长话师恩

    旧教育扼杀天性

    《五猖会》

  • 16、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书原名《旧事重提》,承载了鲁迅先生童年和青年的回忆,饱含情意,意味深长,值得一读。 B、《无常》作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 C、《二十四孝图》抒发了鲁迅对古代传统孝道的赞扬之情,以及对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决心。 D、《阿长与山海经〉》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刻画了善良朴实又迷信的阿长形象。
  • 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 , 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世说新语·夙惠》)

    【注】①箅(bì):蒸饭的工具,使米不至于落入水中。著箅,放竹箅。②馏:把食物蒸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大人与客                 说话 B、尔颇有所识            同“否” C、仿佛之                           记载 D、易夺                           互相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2)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3)、陈元方作为魏晋名士,垂范后世。本文表现了他的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 18、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窦七

    王昌龄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选自《全唐诗》第143卷)

    【注】①鄂渚:在今湖北武昌。

    (1)、本诗开篇写“月色”,有什么作用?请概括作答。
    (2)、诗人送别友人,为何催促轻帆“须早发”?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 19、在落雨的庭院里观赏红莲与荷叶,本是平常,却让人联想到母爱的伟大:在故乡的百草园中自由玩乐,本是平常,却成为无法忘怀的童年经历;国文教师入情入理地讲解诗词,本是平常,却在我心上雕镂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生活中,我们会经历太多本是平常的小事,但这些小事却可能带给我们思潮的起伏和情感的波动。请你以“本是平常”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20、济南的冬天(节选)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请依照示例概括选文所描绘的三幅画面。

    示例:青松擎花、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3)、选文写景层次清晰,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上一页 341 342 343 344 34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