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诗歌鉴赏,完成各题。

    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

    【宋】姜夔

    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

    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

    (1)、第二句中的“玻璃”指什么?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有人评价本诗,诗中有画,手法高超。请赏析第三、四句诗的妙处。
  • 2、阅读两段文字,完成各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鲁人烧积泽 , 天北风,火南倚,恐烧国。哀公惧,自将众趣救火。左右无人,尽逐兽而火不救。乃召问仲尼。仲尼曰:“夫逐兽者乐而无罚,救火者苦而无赏,此火之所以无救也。”哀公曰:“善。”仲尼曰:“事急不及以赏;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于人。请徒行罚。”哀公曰:“善。”于是仲尼乃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逐兽者比入禁之罪。”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

    ——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积泽:草木丛生的沼泽。②趣:同“促”,督促。③降北:投降败北。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乱其所为                        拂:

    发于声,而后                        喻:

    哀公                                        惧:

    召问仲尼                                乃:

    (2)、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于人。

    (3)、理解填空。

    两文同样讲到治国问题,【甲】文孟子主张治国要有 , 【乙】文孔子建议当权者要

    (4)、结合【甲】文内容,说说孟子提出的观点带给你在学习方面的启发。
  • 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谈安静

    ①每天生活在喧闹的城市里,再加上工作的繁忙,生活节奏的紧张,安静似乎很难做到,但安静对每个人却很重要。

    ②我国古人在谈到人的修养时,十分重视一个“静”字。《黄帝内经》里说:“静则神藏,燥则消亡。”又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就是说,人只要安静下来,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精神和体力消耗,做到身体“节能”,这样才能预防疾病,益寿延年。把生活节奏不要绷得太紧,尽量争取一些安静的时间,这对健康、对事业,都大有益

    ③提倡安静,不是让你与世隔绝,不问天下事,把一切大小事都置之度外。不是这样。古人所说的“静”,主要指人的心情要安静,要心平气和,即所谓“静以养生,俭以养性”。这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安静有利于恢复疲劳,休养生息,增强体力。同时,“静”是思考问题的最佳时机。清代学者薛文清在他的《读书录》里说:“静中有无限妙理皆见”。意思是说,人一旦安静下来思考,就能涌现出许多“妙理”,即深刻的见解。他的这个体会是符合实际的。

    ④确实,许多人平时每天工作忙忙碌碌,不是处理这件事,就是接待那个人,有时甚至忙得晕头转向,这时候处理问题往往来不及仔细思考,由此很容易出现一些差错。这种情况是常见的。在忙碌了几天之后,安静地休息几天,反思一下前一段时间的生活和工作,哪些事做得对,哪些问题处理欠妥,心平气和地扪心自问,想想前些日子可能发生过的某些过失,这种反思会使人头脑更清醒,很有好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及时察觉了,改了过来,就是好事。古人说的“静则养身”,就是在安静的条件下,冷静地思考些问题,达到身心俱受益。

    ⑤要做到安静,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排除各种私心杂念的干扰。有的人整天牢骚满腹,这也不顺心,那也不满意;有的人缺乏宽容的气度,听到一点不同意见就烦躁,听不进去;更有些人为追名逐利,整日琢磨着一些歪门邪道。这些人当然做不到安静。安静与节制是相联的。各种不正当的私欲是安静的大敌。一个人要力求做到淡泊名利,如古人所说的那样,“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排除了外来的种种诱惑,心也就真正“静”下来了

    ⑥尽可能避开社会的喧嚣,拒绝外来的诱惑,克服内心的焦躁,静下心来,就能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踏踏实实地做人和做事。

    (1)、文中的“静”有几层含义?试概括说明。
    (2)、通读全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作者的观点。
    (3)、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文章告诉我们如何才能静下心来呢?
    (5)、请再补充一个能证明本文论点的事例。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回忆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①我所有的老师都学养深厚,比如说我的数学老师,他的板书也特别棒。因为我们特别喜欢他的板书,所以每次在他上数学课之前,我们都不是用黑板擦,而是用湿毛巾反复地擦拭,直到把这块黑板擦得黑亮黑亮的。他讲数学课的时候,一边讲一边从右上角开始写那些公式、那些定理,等把课讲完,正好是一整面黑板的字。可惜当时没有相机,如果用相机把那个画面拍下来,今天装裱起来,挂在家里的墙上,就是一幅非常有装饰感、现代性很强的画。

    ②那些老师各有各的品性,各有各的脾气。特别要感激的是我的语文老师,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次寻找过,但是再也没有找到过一位这样的女性。

    ③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了什么叫“语文”。那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

    ④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傍晚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都把脑袋转向了窗口,外面有一大片荷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正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⑤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走上讲台,那是一节作文课。她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任语文老师都说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⑥晚上,我回到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自己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看这些字,前几本的那些作文,字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认真。你再看看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⑦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在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形容词吗?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⑧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宿舍,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清澈的月光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值得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⑨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这里无意贬低其他学科的老师对学生的作用,我只是说语文和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所学校的品质构建者和体现者。我无法想象一所学校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

    ⑩我们应当对语文老师充满敬意。全世界都应当如此!

    (选自《读者》,有删改)

    (1)、本文回忆的主角是语文老师,第①段写数学老师是否离题?说说你的理由。
    (2)、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老师在她的宿舍里指出了“我”作文上的哪两个问题?请简要概括。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 5、古诗文默写。
    (1)、采菊东篱下,。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酒》(其五)]

    (2)、 ,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3)、常记溪亭日暮, , 误入藕花深处。

    (李清照《如梦令》)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
    (6)、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描写阴寒凄惨的战地气氛的句子是“。”
  • 6、仔细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你有什么发现?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可以是传统口头文学、美术书法等艺术形式,也可以是礼仪节庆等民间风俗。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关系到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身份标识和价值追求,有助于维系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

    材料二:甘肃虽然属于西部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但作为多民族聚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一直比较重视。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付诸实际行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 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包括消息、特写、通讯、评论等多种样式。 B、《回忆我的母亲》的作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朱德。 C、《中国石拱桥》选自《桥梁史话》,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D、《背影》是一篇经典的散文,叙写了父亲送我乘车上学的故事。
  • 8、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B、老虎一声大吼,震得群山都在发抖。 C、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D、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 9、给下面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世间万事,成长最美。成长征途漫漫,未来可期。____。只有这样,才能在一次次挑战与考验中踏平坎坷,到达成功的目的地。

    ①因此,我们要不断为自己赋能。

    ②成长路上,风景独好。

    ③成长路上,有风雨也是一种常态。

    ④我们应该在最好的年华里汲取阳光和水分。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②④③① D、④①③②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世界语言中,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特征。 B、他的作品虽称不上完美,但也自出心裁 , 别有一番风味。 C、写文章的最高境界是妙手偶得 , 自然天成。 D、小林的拳术十分了得,一拳打在木桩上入木三分
  • 11、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汉唐宋元明,cāng hǎi(     )已桑田。追溯,张骞开辟“丝绸之路”,种友谊之花。港口行栈,瓷器丝绸,胡椒香料,文明连结(A)凝视,习主席弘扬“一带一路”倡议,古道变新颜。班列巨轮,贸易能源,人文交流,fēng jǐng xuàn lì(     )。放眼,亚非欧共享“一带一路”机遇,构建命运共同体。条条“幸福路”,座座“莲心桥”,个个“繁荣港”,十年征程让人 B____(叹为观止/拍案叫绝)。“一带一路”,这不是中国的独奏;“一带一路”,这是世界的合唱。

    (1)、根据拼音在文段的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2)、A处应填的标点是 , B处应选的词语是
    (3)、文中有一个错别字是“”,这个字的正确写法是“”。
    (4)、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后将正确句子写出来。
  • 12、成长是奇妙的旅程。软弱的可以变得坚强,骄傲的能够学会谦虚,自私的也会懂得感恩……就这样,一切都在不经意间发生着变化。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应该也发生过一些事情,让你认识到另一面的自己吧。

    请将题目“原来,我也很    ▲    ”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④不少于600字。

  • 1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生活中,妈妈为你忙碌的身影是美好的;校园里,老师耐心为你解答题目的模样是美好的;社会上,陌生人的举手之劳是美好的……

    请以“遇见美好”为话题,写一段文字。100字左右。

  • 14、名著阅读。

    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船楼?”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侵尸,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语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泪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屡次逐我。”

    (1)、上文是吴承恩所著的《》第27回的节选,该节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这个故事叫做
    (2)、请根据文段中的对话描写,概括孙悟空和唐僧的性格特点。
    (3)、观音菩萨制造了第(    )给师徒四人过
    A、八十难 B、八十一难 C、七十九难 D、七十难
  • 15、古诗词鉴赏。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这首曲中“枯藤”、“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2)、这首诗歌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3)、“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淡淡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 16、文言文阅读。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相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

    【乙】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舟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俄而雪骤                                         撒盐空中差可

    家无井而出溉                               国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3)、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公大笑乐”一方面是笑谢朗回答过于草率,一方面对谢道韫的回答表示满意。 B、【甲】文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交代了时间、人物、事件。 C、【乙】文中宋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是因为宋君不太相信穿并得一人的事情。 D、【乙】文叙事简洁、层次清楚,特别是中间“国人道之”,可让读者想象出整个都城的好事者以讹传讹的情况。
    (4)、【乙】文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讹传?请分析可能会出现的原因。
  • 17、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症,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症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症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症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第一段“小的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文中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了过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4)、为什么文中“撞人”和“吃晚饭”详写,而照顾老奶奶却略写呢?
    (5)、“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18、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皇帝的新装(节选)

    安徒生

    ①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担了扭腰肢

    ②“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我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③“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上去参加游行火典。”典礼官说。

    ④“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⑤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摆,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⑥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⑦“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1)、阅读以上文段,请简要概括其内容。
    (2)、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
    (3)、人们为什么都齐声称赞皇帝那身并不存在的新装?
    (4)、小孩子为什么会说真话?这给我们什么启迪?
  • 19、古诗默写。
    (1)、子在川上曰:“。”(《〈论语〉十二章》)
    (2)、强欲登高去,。遥怜故园菊,。(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僵卧孤村不自哀, ,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4)、终古高云簇此城, , 河流大野犹嫌束,。(谭嗣同《潼关》)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借月抒怀,抒发对友人的关切与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20、请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回答问题。

    (1)、关于右面的书法字体,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隶书 B、楷书 C、行书 D、草书
    (2)、右面书法作品中的成语是
    (3)、右面成语的意思是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