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现代文阅读
舞者的生命之美
【材料一】邰丽华,湖北人,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舞蹈演员,中国特殊艺术协会副主席。她从2岁开始就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15岁时才有机会接受正规的舞蹈训练,她并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笑对人生,并且用残缺创造出了一种特殊的美丽。她是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舞者,她是中国唯一登上两大世界顶尖艺术殿堂-美国卡内基音乐厅和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的舞蹈演员,然而她听不到声音。2005年春晚,她和舞蹈《千手观音》留给了广大观众最温馨的感动。
【材料二】评委感言:她的美丽来源于心灵的品质,这美感因克服残疾顽强地表现出来更显灿烂。她的美丽,体现着追求光明、战胜困难的人类精神。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颁奖词: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1)、邰丽华被评选为“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是因为( )A、她的舞蹈非常优美,给观众带来了许多美好的感受。 B、她是中国唯一登上卡内基音乐厅和斯卡拉歌剧院的舞蹈演员。 C、在不公的命运面前,她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笑对人生。 D、她心地善良,用努力与汗水成就了自己,让无数人感动。(2)、结合材料内容,说一说你怎么理解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3)、你学习过、欣赏过舞蹈吗?那是怎样的一种美?请描述一下你见过的最美的舞蹈。 -
2、文言文阅读
胸中之竹①
[清]郑燮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②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③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④在笔先者,定则⑤也;趣在法⑥外者,化机⑦也。独画云⑧乎哉!
【注释】①胸中之竹:酝酿中的竹的审美意象。②眼中之竹:观察到的竹的自然形象。③手中之竹:画幅上的竹的艺术形象。④意:审美意象。⑤定则:一般法则,这里指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则。⑥法:技法,技巧。⑦化机:造化(自然)的生机,这里指艺术创作的灵感。⑧云:如此,这样。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①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②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面这句话的意思。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3)、这篇短文是郑燮的一篇画竹题记,文中他总结了一些自己的绘画创作心得,对这篇短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郑燮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相结合,就能画出一幅气韵生动的图画。 B、郑燮以画竹为例告诉人们,灵感在下笔之前就要想好,决定下来,这是绘画创作不变的法则。 C、从凝神构思到落笔作画,画竹过程可以分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阶段。 D、“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概念,对应了艺术创作的三个阶段-观察、构思、实现。 -
3、请你帮欢欢在下面横线上填写与艺术相关的课文内容。(1)、音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锺子期赞叹伯牙的琴声:“ , ”,从琴声中,他听懂了。少选之间,他又赞叹伯牙的琴声:“ , 。”此时,锺子期听懂了。因此,伯牙把锺子期当作。(2)、音乐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让人浮想联翩。听着贝多芬的演奏,皮鞋匠“好像面对着 大海 ,月亮正从。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3)、《书戴嵩画牛》一文中,牧童认为“谬矣”的原因是:“。”这则故事对你的启示是:。(4)、在京剧表演中,演员用解决了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的问题。
-
4、妙妙准备展示自己创作的手工作品,为此还整理了一份《手工汽车制作说明书》,其中有一处写得不清楚,请你帮忙找出并修改。
手工汽车制作说明书
材料:牙膏盒、双面胶、剪刀、橡皮泥、四个同样大小的饮料瓶瓶盖、一根吸管。
步骤:①剪掉牙膏盒的一端,再剪成如图所示形状,沿剪切口将上下两部分粘在一起。
②用剪下的废料剪成“小汽车”的前后翼,用双面胶粘到车头和车尾上。
③剪两小段长度比牙膏盒略宽的吸管,再在瓶盖内塞上橡皮泥,用吸管和瓶盖做成两对轮子。
④用双面胶将轮子固定。
不清楚的地方:步骤(填序号)
应改为:
-
5、书法是我们的国粹,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下面是同学们针对练习书法展开的讨论,请你将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
我们平时的学习时间已经很紧了,根本没有时间练习书法。
我不这么认为。。
菲菲说得对!其实练习书法有很多好处,比如,可以让我们养成专注的好习
我同意。。
-
6、欢欢在欣赏了下面两幅书法作品后,想分别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作品的风格特点,哪个词语最合适?请你帮他选一选。
①②
A.巧夺天工 B.行云流水 C.妙笔生花 D.笔走龙蛇
-
7、下图是《兰亭集序》(冯承素摹本,局部),这是____的书法作品。A、颜真卿 B、柳公权 C、王羲之 D、王献之
-
8、乐乐在网上找到了一则《梅兰芳学戏》的故事,发现里面的句子顺序被打乱了。请帮她选出排序恰当的一项。( )
①但是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动摇。
②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了著名的京剧大师。
③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不是唱戏的料。
④日子一长,他的眼睛渐渐灵活起来,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⑤为了练眼神,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中游动的鱼儿。
A、③①⑤④② B、③①④⑤② C、③②⑤④① D、③①②④⑤ -
9、下面这些同学的话中用到了和戏曲有关的词语,其中说的话有问题。
这个节目肯定是本次活动的压轴戏了。
别看我们班的强强个头小,在台上却有板有眼 , 派头十足。
看,我们班长在幕后处理一切事务,真是个跑龙套的。
-
10、欢欢用与戏曲相关的词语写了几个句子,其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班的节目是今天的压轴大戏,大家一定要好好演。 B、学习中一定要勤奋踏实,可不能摆花架子。 C、上课铃一响,语文老师就粉墨登场了。 D、他一直在戏班子里跑龙套,从来没有演过主角。
-
11、奇奇被选为戏剧社团的小小讲解员,下面几句解说词中有几个难读的字,请你帮他确定正确的读音。
①舞台上正在表演“伯牙破琴绝弦(xián xuán)”的戏剧片段。
②中国京剧戏曲角色的行(háng xíng)当分为生旦净丑,京剧演员演出少不了一身行(háng xíng)头。
③京剧中有一种“刀(枪)下场”,可以视为动态的亮相(xiāng xiàng)。
-
12、下列属于京剧艺术的一项是( )A、提按 B、拨弦 C、点染 D、亮相
-
13、文学社朗读古文《伯牙鼓琴》时,读到“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句话,有同学不理解它的意思,请你用自己的话给他解释一下。
戏剧社在彩排一个京剧节目,台上演员的表演十分吸引人。
-
14、才才和小组同学一起排练古诗文配乐朗诵,他想补充一句与“伯牙鼓琴,子期知音”这个主题最相近的诗句,请你从以下诗句中帮他确定最好的一句。(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C、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D、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最后的总结很精彩,为活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B、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C、那紧张而又整齐的锣鼓声忽然一停,人物的动作也戛然而止 D、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
16、欢欢的表演精彩极了!说学逗唱____,完全不输于那些____的相声演员。( )A、惟妙惟肖 妙笔生花 B、有板有眼 科班出身 C、粉墨登场 字正腔圆 D、字正腔圆 有板有眼
-
17、下列对加点字词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伯牙鼓琴(敲打) 拊掌大笑(拍手) B、巍巍乎若太山(像)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心志,情志) C、尾搐入两股间(垂下)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形容极短的时间) D、今乃掉尾而斗(掉下)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值得)
-
18、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B、尾搐/入两股/间 C、处士/笑而然之 D、汤汤/乎若/流水
-
1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善哉(zāi)乎鼓琴,汤(tāng)汤乎若流水。 B、蜀(shǔ)中有杜处(chǔ)士,好(hào)书画,所宝以百数(shù)。 C、牛斗(dòu),力在角,尾搐(chù)入两股间。 D、少(shào)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
20、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车轴 压轴 画轴 轴心 B、曝晒 曝露 曝光 一曝十寒 C、传统 传说 传递 流传 D、鲜明 新鲜 海鲜 鲜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