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新闻回放】
①在教育部10月1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指出,学校的体育中考要不断总结经验,逐年增加分值,要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总结经验,立即启动体育在高考中计分的研究。
②同时,将强化体育、美育在学生评价中的占比,提出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启动在高校招生中使用体育素养评价结果的研究,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减)
【材料二:新闻回放】
(2)
①新华社昆明12月3日电(记者字强)云南省教育厅3日向社会通报《云南省初中学生体育音乐美术考试方案》,明确体育从50分提高到100分。
②方案明确,体育考试由基础体能测试、专项技能测试、体质健康监测3个部分组成。体育考试分三年6次进行,总分100分,其中七年级满分20分、八年级满分40分、九年级满分40分。考试采用“统一测试”和“预约测试”两种方式,“统一测试”指学校在规定时间范围内按每间隔3周组织开展一次的测试,“预约测试”指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结合自身身体状态随时与考务人员预约进行的测试。学生的体重身高指数(BMI)、肺活量体重指数均每学年测试一次,并根据学生本人每年的测试数据进行纵向对比赋分,以减少个体先天因素影响。竞赛加分按年度学校体育竞赛计划有序参加各项体育比赛进行加分。
(选自新华网有删减)
【材料三:新闻评论】
为孩子体育培优,家长该有长远眼光
王阳
①近期各地纷纷出台体育考试改革政策,尤其是云南,体育分值增加到100分,媲美语数外等主课,对此,家长们有喜有忧。欢喜之处在于,孩子的身体素质会因锻炼时间增多而有所提高;忧虑之处在于,孩子升学压力可能会因体育分值增加而加大,尤其是平常锻炼较少的孩子,更让家长心里发愁,眼看寒假即将到来,不少家长便打起了体育培优的主意。
②校外的体育培训机构也瞅准商机,推出各种速成班,迎合家长心态。但体育科目不同于文化科目,教师对于运动技巧的指导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学生培养运动习惯,勤加锻炼。其实,家长对孩子体育考试不必过度忧虑,改革后的体育考试依然聚焦基础体能和专项技能测试,长跑、跳远、引体向上等传统测试项目依然会是考试重点,体育分值不会有很大的区分度。对于考试政策的风吹草动,学校和老师同样敏感,他们一定会科学安排,把体育教学和学生日常锻炼的质量提上去,增加体育课的节数,加大师资力量投入,完善基础运动设施并确保学生每天有足够运动量。学生按照学校和老师的安排,体育成绩应能逐步提高。
③盲目开展体育培优对孩子的成长未必没有坏处,孩子身体正处在发育阶段,运动强度过高对孩子成长弊大于利,有些运动项目也不是对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合适。校外培优机构资质如何,教学老师水平如何,家长也不易验证。家长为孩子体育培优,不应只关注到眼前的体育考试,更要有理性长远心态,做两手规划:当下目标是提高孩子身体素质,顺利通过体测;长远目标应是激发孩子运动兴趣,提升孩子运动技能,使运动成为他们自己的终身习惯。
④家长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如果体育培优还只是基础体能训练,孩子多半会学得索然无味,最后就是花了钱,反而没啥效果。体育培训项目很多,篮球、足球、羽毛球、游泳、击剑和跆拳道等,一开始可以让孩子都接触一下,看孩子兴趣择优报名。最初的三分钟热度非常重要,一开始“玩”得下去,以后才可能有长久的热情和坚持。孩子玩得开心,身体素质自然就提上来了,应付体育考试还能是什么难事吗?最终目标则是在培优过程中让孩子掌握几项运动爱好和技能,日后受益终身。
⑤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塑造人的精气神。锻炼如同读书,坚持久了,精神和气质自然会发生改变。家长要有长远眼光,培育孩子的体育特长不应被视作另一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恶性竞争,更应该被看作是孩子良性成长的助推器。
(选自《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班级开展新闻阅读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根据情境,完成对话。老师:请同学们展示摘录的新闻标题,并交流讨论。
小语:我摘录的标题是“啊!体育我的最爱!”
小文:你摘录的不像新闻标题吧,因为①。
小语:我摘录的另一个标题是“全国举重锦标赛石智勇超世界纪录。”
小文:这个标题好,符合新闻标题的要求。
老师:大家的交流讨论非常好,请给材料二拟个标题吧
小文:我拟的标题是②。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A、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指出,要立即启动体育在高考中计分的研究,逐年增加分值,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 B、《云南省初中学生体育音乐美术考试方案》明确,体育考试由基础体能测试、专项技能测试、体质健康监测3个部分组成,分3年完成,总分100分。 C、“统一测试”指学校每间隔3周组织开展一次的测试,“预约测试”指学生结合自身身体状态随时与考务人员预约进行的测试。 D、家长为孩子体育培优要做两手规划,当下要去激发孩子运动兴趣,提升孩子运动技能;长远目标是提高孩子身体素质,顺利通过体测,使运动成为他们自己的终身习惯。(3)、结合材料,将下面的采访提纲补充完整。采访时间
6月15日
采访地点
校园内
采访目的
了解体育加分背景下学校的应对措施。
采访对象
体育老师
校长
采访问题
您将如何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
①
学校会增加体育课的节数吗?
学校会配置更多的体育器材吗?
②
-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游虎丘小记
李流芳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 , 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②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与弱生坐钓月矶③ , 昏黑无人往来,时闻风铎④ , 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舍姪偕访仲和⑥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⑤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钓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⑤趺(fú)坐:盘腿而坐。⑥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念无与为乐者
(3)尝秋夜坐钓月矶 (4)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
(2)、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词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月色甚美/急湍甚箭 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猛浪若奔 B、亦复不恶/未复能有与其奇者 相与趺坐石台/相与步于中庭 C、时闻风铎/四时俱备 与无际舍姪偕访仲和于此/相与步于中庭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见虎丘本色耳 以静意对之/山川之美(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2)夜半月出无人。
(4)、请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妙处。(5)、承天寺与虎丘的夜色所共有的两个特点是和。 -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太乙:终南山的别称。
(1)、对这首诗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夸张的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近天都”极写其高大雄伟;而诗人急于进山一游的心理也跃然纸上。 B、颔联写近景。诗人走出茫茫云海,又遇淡淡“青霭”,“青霭”似有若无,为我们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 C、尾联叙事,既表达出诗人留恋美景,还想留宿山中,明日再游的愿望,又用“隔水问”的声音,反衬出山间的幽深寂静。 D、诗中未出现“我”,却处处有“我”,以“我”的行踪为主线,多角度勾勒终南山。(2)、请赏析“阴晴众壑殊”一句。 -
4、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选段,结合括号中的内容,简析纪实作品的特点。
(据红军告诉我),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器和弹药,甚至还有大量银洋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的长征途上,(他们说),现在遭到成千上万警备部队包围的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恢复他们的苏区。他们只等着信号——抗日战争也许就是那个信号。
-
5、完成下面小题(1)、小辉选用下面漫画作为传统美德宣传画,请你帮他描述画面内容并揭示寓意。(2)、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不诚信的事发生,如考试作弊,借钱不还,假冒商品,撒谎等。请你说一说,诚信缺失,会带来哪些不良影响。(答出两点即可)
-
6、小辉想在介绍自然美景时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帮他补写。
诵读古代诗文,可以领略自然美景。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让我们读出早春植物变化的景象,“ , ”;王绩的《野望》让我们领略秋天醉人的色彩,“ , ”;郦道元的《三峡》让我们欣赏夏日水势的汹涌,“ , ”;王维的《使至塞上》让我们惊叹西北高原黄昏日落的奇特壮观“ , 。”
-
7、小辉在教弟弟学习成语时出现了错误,请把下面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句子选出来( )A、《一着惊海天》,让我们了解到,为了这“一着”,多少人殚精竭虑 , 青丝变白发;多少人累倒在试验场,无怨无悔,默默无闻。 B、一位市民收到中奖短信,喜冲冲跑去银行汇钱,却在见到银行前一道防诈骗横幅后如梦初醒。 C、托尔斯泰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不会有一种鹤立鸡群、引人注目的可能。 D、他一边参加植树活动,一边埋怨土太硬,坑难挖,可谓任劳任怨。
-
8、下面是开场白,有些字词小辉拿不准,请帮他判断。
同学们,美无处不在。课本的新学期给我们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在吕伟使人眼花 ① (瞭 缭)乱的跳水动作中发出由衷的赞叹,在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感受锐不可 ② (挡 当)的气势,在日本领悟藤野先生给我们的谆谆教诲 , 在田间地头学习母亲虽年老却不辍劳作的精神。寻美之旅,就从语文课本开始吧。
(1)、语段中两个加点字怎么读,请帮他做出选择( )A、huì zhuì B、huǐ zhuì C、huǐ chuò D、huì chuò(2)、语段中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① ②
(3)、划线句子有语病,请把修改后的正确句子写下来。 -
9、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操场上的字和画
崔修建
①少年时,乡村小学的操场,绝对是一块神奇的黑板,我在上面留下过许多有趣的图画,也写下过难以忘怀的文字。
②那十几间土柸房是教室,推开教室的门,就是面积不小的操场。操场十分简易,只是稍稍平整了一下,没打水泥地面,也没铺细沙,一派天然。风吹过,会扬起灰尘;雨下过,会泥泞难行。
③操场周边十多排疏密有间的杨树丛,围墙一样让校园安然静谧,我和同学偶尔会钻入其中捉迷藏、掏鸟窝。树丛外有大片的庄稼地,种满小麦、玉米、大豆,还有白菜、大葱;无需远足,随时可见春种、夏耘、秋收、冬藏的劳动场景。内容丰富而生动的天然教材,我们尽可以随时翻阅。
④每当下课铃一响,同学们便会飞奔到操场上,跳绳、踢毽、玩弹子、翻纸卡、看蚂蚁搬家、吹蒲公英的绒球、摘苍耳的种子;更有淘气的孩子,壮着胆子去捅野蜂窝……短短10分钟的课间休息,我们玩得热火朝天、不亦乐乎。
⑤那会儿,我特别喜欢在操场上写字和画画。先用削铅笔的小刀在泥地上画一堆方格,再随手捡一截小木棍,一笔一划地在格子里写刚学过的生字;或者画一只麻雀、一只长尾巴的小松鼠。认真,专注,兴致勃勃。这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游戏。
⑥雨后的操场会变得松软,野花野草也被洗得更加水灵。赶上周末,我会借口去捡蘑菇而跑到操场。然后,独自面对大大的操场,像一个设计师般聚精会神地思考,琢磨着该在哪里画座村庄,在哪里安排房屋、石桥、小溪、柳树、打谷场和麦秸垛……构好蓝图,便开始动手创作,拿一把捡来的粗细不均的木棍,调换着“建”房屋。
⑦等到耐心画好村口那棵老柳树,画美了小石桥,还有流淌的溪水、几缕上升的炊烟,墙根儿里草间的那些小蘑菇也正好长成了堆儿……我肆意地涂抹着自己的想象,湿湿的泥地如一块上好的画布,将我欢喜的画作妥妥地收藏。
⑧当老师布置了作文《我可爱的家乡》,我刚写下标题,后面的句子,便仿佛在脑海里存储了许久的泉水听到了流淌的召唤,倾泻而出,只一会儿工夫,已流成一条欢快的文字小溪。
⑨落雪的冬日,我们也会兴奋地跑到操场,在那块自由铺展的白色画布上面,用双脚踩出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小径;有时也会追跑着打雪仗,快乐地翻滚出一幅幅意象画。
⑩待到寒假,雪一停,我就会穿戴好棉衣棉帽棉手套,扛一把铁锹跑到被皑皑白雪覆盖的操场,在雪地上开始我随心所欲的“创作”。
⑪树丛附近,很厚的积雪被凌厉的北风吹成一道硬实的雪冈,足足一人高,站上去也不会陷住双脚。那样的雪冈,适合挖隧道。我先挖一个圆坑,再用方正的大雪块堆砌雪碉堡。然后以碉堡为中心,挖交通壕、弹药库和防空洞。
⑫正干得起劲,村里的一群小伙伴们也都带着工具蜂拥而来,显然谁也不想错过这块天然宝地。我们一起卖力地挖掘出“工事”,架起粗的木棍当大炮,端起细木棍当长枪,像电影里那些勇敢、英武的解放军战士,嘴里模仿着枪炮声,不停地“射击”、投掷雪团“手榴弹”,高声呼喊着朝不远处一个雪丘发起冲锋。
⑬我们每个人都在雪地里摔了跟头,有的还是故意摔的,似乎只有那样才更真实,跟雪地更亲近,游戏也显得更有乐趣。攻占一处阵地,我就用木棍在雪地上写一句:“我们胜利了!”直到暮色时分,我们才意犹未尽地撤出“战场”,回家去安抚“咕咕”叫唤的肚子。
⑭我就读过的那所小学和承载过我们无数欢乐的操场,如今已经变成了蔬菜大棚。在那个缺少照相机的时代,我们拥有的欢乐情景,并没能留下一张照片,但所有生动的画面和文字,都早已凸凹分明地印刻进我的记忆深处。
⑮有天再读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忽然感慨:我的乡村小学那么简陋,那块操场那么朴素,却并未妨碍它们成为我童年的乐园。多年之后,我仍能记得那些清纯、美好,以及实实在在的快乐。
(1)、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下面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效果。每当下课铃一响,同学们便会飞奔到操场上,跳绳、踢键、玩弹子、翻纸卡、看蚂蚁搬家、吹蒲公英的绒球、摘苍耳的种子;更有淘气的孩子,壮着胆子去捅野蜂窝……
(3)、小南在读这篇文章时,感觉第⑧段非常突兀,和本文没有多大关系,可以删去。请说说你的看法。(4)、文章最后一段提到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请你谈一谈,为什么“简陋”的百草园和乡村小学会成为鲁迅和作者难忘的“童年的乐园”。 -
10、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进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节选)
【乙】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有人)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记)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同“旋”,转身)走。……
《李生论善学》节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⑴不亦说乎? ⑵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⑶博学而笃志 ⑷王生益愠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⑵何以谓之善学也。
(3)、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处标一处)(1)学而不思则罔 (2) 盖学贵善思
(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
11、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甲】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
寿阳曲·潇湘夜雨
马致远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1)、下面对两首散曲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甲】曲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集中抒发了天涯游子的孤寂、思乡之情。 B、【甲】曲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C、【乙】曲中一个“暗”字奠定了暗淡感伤的情感基调,并先后从听觉和视觉上烘托情感。 D、【乙】曲中“心碎”二字直接切入本曲主题,为全曲之眼。(2)、两首散曲都善于利用景物来营造氛围,假如你身处散曲描绘的环境之中,会有怎样的感受?请选择其中一首作简单解读。 -
12、下面是《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稿的片段,请同学们从下面的篇目中选择三篇,将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作者与小动物为友的(1);有表现他与日本结识的师友交往的(2);还有反应他家乡赛会风俗的(3)。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
A.《狗·猫·鼠》 B.《二十四孝图》 C.《藤野先生》
D.《父亲的病》 E.《阿长与<山海经>》 F.《五猖会》
-
13、综合性学习。
进入中学,你一定认识了许多新朋友。请你参加七年级(1)班组织的“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1)、班里要办一期“有朋自远方来”主题手抄报,请你设计两个栏目。栏目一:
栏目二:
(2)、每个人对友情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感悟,仿照下面画波浪线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友情是一首随日月滋长的诗, , 。愿这份美好的友情陪伴你们走过漫漫人生路。
-
14、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 , 若出其中; , 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3)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王湾《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从旧事物中孕育并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性诗句是“ , ”。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深切关心的句子是: , 。
-
1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有一种爱,它不张扬;有一种爱,它不善表达;有一种爱,它不能轻易被人读懂。
(2)人生就像一次旅行,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旅途中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
(3)人心齐,泰山移。只要团结一心,天大的困难我们也能战胜。
(4)海笑了,海羞了,朝着沙滩探出冰凉而又晶润的手。
A、排比 比喻 夸张 拟人 B、拟人 排比 比喻 夸张 C、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D、排比 夸张 比喻 拟人 -
16、对自己谦虚,对他人尊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普通话中依然保留着传统文化中的谦辞、敬辞的用法。请结合学过的知识,找出下列语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 )A、李同学很满意自己在文具店里买的画笔,店主说:“满意就好,欢迎再次光临小店。” B、小王对师傅说:“师傅,我是一个新人,工作中如有不当之处,请您多多指教。” C、张教授说:“拙作历经两年时间,终于出版了,还望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D、小高一次出差时见到了老领导的儿子:“许久未去拜望,家父身体可好?”
-
17、与人交流,要结合语境才能准确理解对方意思。阅读文章同样如此。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语境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红莲含苞未放) 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C、总有一天,我们要还敌人以颜色。(厉害) D、他听到了点风声 , 心中害怕,躲起来了。(消息)
-
18、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轻轻打开语文课本,美丽的四季向我们走来。春天的花,姹紫嫣红,( );夏季的雨热烈( ),万物争先恐后地成长;秋天的落叶中既有“断肠人”的秋思,秋风中还有“歌以咏志”的豪迈;冬天里还有把终年贮① 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可爱的水藻。同时,我们在美丽的自然中感悟到世间的真情。瘫huàn②的史铁生,在落叶纷纷中与母亲jué③ 别,把“好好儿活”的勇气,植入骨髓;莫怀戚在解决散步时的( )中,彰显着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泰戈尔和冰心诗意地借大自然表达出对母亲最真挚的热爱与祝福……
(1)、为①处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②③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目不暇接 粗犷 纷争 B、目不暇接 粗暴 分歧 C、美不胜收 粗犷 分歧 D、美不胜收 粗暴 纷争(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
19、按要求作文
承天寺的月温暖了失意的苏轼,母亲的宽厚仁慈温暖着朱德,藤野先生用红笔添改讲义温暖了异国求学的鲁迅,居里夫人艰苦岁月中创造出镭,温暖着社会……成长岁月,总有一些人,一些事温暖了你的时光,触动了你的心灵,照亮了你的前行之路。
请阅读材料,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内容积极向上,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情感真挚。不要抄袭,不要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不少于600字。
-
20、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小题。
【片段一】他是个面容瘦弱、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凸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精通中国旧学的学老,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片段二】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
【片段三】他指挥全军,打了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了敌人的五次大围剿。他身材不高,但很结实,胳膊和双腿都像铁打的一样。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打仗时他总是在前线指挥,但没有受过伤。
(1)、【分析鉴赏】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上文段选自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作品《红星照耀中国》,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小说,它的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不能凭空虚构。 B、片段一是对中国红军领导人周恩来的外貌描写。周恩来从小就受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是斯诺笔下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C、片段二是对彭德怀的描写。他是土匪出身,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中国,他的口才很好,有很强的个人感召力,许多部下宁可与他一起在路上死去,也不愿意离去。 D、片段三写的是中国红军领导人朱德。他是一位沉默谦虚、爱护部下、天性极端温和、说话朴实、喜欢运动和读书的红军将领。(2)、【分析探究】学习人物榜样,强国有我,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初中生,我们该如何传承长征精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