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诘责/整洁 锐不可当/一马当先 B、教诲/悔恨 殚精竭虑/枪支弹药 C、镌刻/隽永 藏污纳垢/美丽邂逅 D、炽热/治理 眼花缭乱/穷困潦倒
-
2、春节就在眼前,你对过年是不是充满了期待?请以“我想过这样的春节”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可以介绍年俗,写成说明文;也可以叙写年事,写成记叙文。
(2)不少于500字。
(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
3、以下是围绕“探索”一词展开的名著阅读活动,请帮小语一起完成下面的题。
探索领域
生物——《昆虫记》
环保——《寂静的春天》
革命——《红星照耀中国》
探索方法
(1)纪实类作品一般使用实地采访法,科普类作品一般使用野外观察法、实验法等。请从以下两个作品中选择一本,说说作者采用的哪种方法,结合书中相关内容阐述。
A.《红星照耀中国》(埃德加·斯诺) B.《昆虫记》(法布尔)
我选(填选项)
探索者品质
(2)很多“心”字旁的汉字如:忍、慎等,可以表现探索者的品质。请仿照示例,用“心”字旁的汉字完成填空。
示例:[慎]:对自然怀有敬畏之情,如《寂静的春天》里的卡森等。
[]:对革命怀有赤诚之心,调尽全力、如《红星照耀中国》里的周恩来等。
[]: , 如创作《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
-
4、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航天“大总师”:孙家栋
①“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从1970年到2023年,一代代航天人的梦想正在变为现实。翻开孙家栋的人生履历,就如同阅读一部新中国航天发展史。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一号”再到“北斗导航卫星”,一个个庞大工程的背后都有他主持负责的身影。
②孙家栋是中国航天事业的见证人,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自当年钱学森慧眼识珠,向聂荣臻推荐了孙家栋之后,他的名字就和中国航天血肉相连。
孙家栋:“钱学森,绝对是我的恩师啊”
③一提到“钱学森”,孙家栋现在还是掷地有声地说道:“恩师!绝对是我的恩师啊!”
④孙家栋在苏联学习了6年多,回国就被分配到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导弹总体设计部,院长正是钱学森。1967年7月29日,一位国防科工委的同志告诉他,钱学森已向聂荣臻推荐他负责中国人造卫星的总体设计工作。那一年,他才38岁。“那时候,在美苏的包围下,我们必须要有遥感卫星,得把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连同附近海域,都拍得清清楚楚。”但这颗遥感卫星发射失败了。1974年11月5日,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的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在升空后20秒爆炸。孙家栋待在发射场坪的地下室里,明显感觉到火箭爆炸的余震。“我跑出地下室,只看见沙漠里一片火海,整个脑子一片空白,痛哭起来。”11月的沙漠很冷,整整三天三夜,孙家栋和同事在滴水成冰的沙漠里,一寸一寸地找火箭残骸,把所有的螺丝钉、小铜块、小线头一点点收集起来,查找事故原因。
⑤最后,他们真的找到了。那是一小段导线,属于火箭控制系统的,表皮完好,可里面的铜丝有裂痕,在火箭发射时受到剧烈震动断开了。“一个裂痕就牵扯到整个航天产品的成败,这个教训太深刻了!”就像恩师钱学森当初所做的那样,孙家栋承担了失败的责任。“从此我们就狠抓质量,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严格的质量管理系统。”一年后,一颗新的卫星腾空而起。
⑥199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国家为23位“两弹一星”元勋授予功勋奖章。孙家栋和恩师钱学森一同受勋,但在他心中,“我始终是老同志的尾巴,是他们的学生”。
务实严谨,被人尊称为“大总师”
⑦航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每项工程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应用等数个系统构成,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总设计师或总指挥,孙家栋则被大家尊称为“大总师”。回顾过去,孙家栋认为是中国航天精神铸造了中国第一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成就了自己。
⑧一次发射中,卫星在转运途中不慎发生了轻微碰撞,试验队员们一下子慌了神,谁也不敢保证这会不会对发射造成影响。接到紧急报告后,孙家栋当天就从北京赶到西昌,直奔卫星试验厂房。了解清楚现场情况后,当时已经快80岁的他马上钻到了卫星底下,对着卫星的受创部位仔细研究起来。“卫星没事儿,能用!”孙家栋的一句话,让大家悬在半空的心踏实了下来。
⑨“搞航天工程,没有好坏,只有成败。要保成功,就必须发扬严格、谨慎、细致、务实的作风。”孙家栋总是这样告诫年轻人。
擅长攻关难题:“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⑩2019年1月,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启了全新的月球背面探索之旅,举国沸腾、世界瞩目。
⑪国家启动嫦娥一号探月工程时,已经75岁的孙家栋毅然接下了首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的重担。
⑫大多数人在这样的高龄都功成身退,他却冒着风险出任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对于别人的不理解,孙家栋只有一句话:“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⑬2007年11月5日,在嫦娥一号顺利完成环绕月球的那一刻,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里,大家全部站起来,欢呼雀跃、拥抱握手。而孙家栋却走到了一个僻静的角落,悄悄地背过身子,掏出手绢偷偷擦眼泪。
⑭“中国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跟着党中央,和大家一起共同努力,尽个人微薄之力,把我们国家的事业搞好,真正实现中国梦,富起来、强起来,完成好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孙家栋说。
(选自《新华社 环球人物》 有删改)
(1)、这篇人物传记写了孙家栋的哪些事?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2)、本篇人物传记的对象是航天“大总师”孙家栋,第一部分为什么要先写钱学森?(3)、从全文看,划线处孙家栋偷偷擦眼泪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4)、本文结构独特,巧设标题,请结合全文分析小标题的作用。 -
5、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闻一:(腾讯)11月24日4时30分,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将运送嫦娥五号探测器至地月转移轨道。
新闻二: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 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电,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探月工程任务指挥部并参加嫦娥五号任务的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材料二
月亮,仿佛是一盏不灭的“天灯”。它与我们相隔着辽阔的空间,因此我们无法拿起尺子直接朝它一路量去,以确定这盏天灯的距离。利用月食推算的方法又过于粗略,天文学家们必须另找出路。幸好,这倒并不太困难。
人们早就懂得怎样计量地面上不能直接到达的目标有多远了。比如,在一条滔滔奔腾的大河对岸有一排街灯,我们既不用渡河,又可以知道这些灯有多远。这只要使用简单的三角测量法就行了。
例如图1甲中,我们站在A处,要测量C处这盏灯的距离。那可以这样做:先在当地(图甲中的A处)立一根标杆,再顺着河岸向前走一段路,到某一点B停下,再立一根标杆。AB的长度可以用很准确的尺直接量出,这就是测量的基线。再用测角仪器测出∠CAB和∠CBA的大小。于是,在△ABC中知道了两个角和一条边,就立刻可以算出(如图乙,用按比例作图的办法得出)AC的长度了。其实,这种方法在前面介绍实测子午线时已经谈过了。
运用这种方法原则上很简单,但要注意基线不能太短。如果图1中的AC很长而AB则很短,那么△ABC就变得瘦长。这样的图形按比例缩小后画到纸上就很难画准,因此测量的准确程度就会降低。同样,即使不用作图法,两个角度只要测得稍许有些偏差,计算结果就会有很大的误差。
测量“天灯”的方法,其实也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大河对岸的街灯 (乙)按比例缩小后作图
图测量大河对岸街灯的距离
(卞毓麟《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明月何处有》)
(1)、科技社要为“嫦娥五号返回”事件设计一张个性化的“登月机票”(见下图),请你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填上相关信息。(1) (2) (3)
(2)、同学小文读了材料二,摘录了下面文字。请你细细咀嚼,完成题目。摘录
品读
运用这种方法原则上很简单,但要注意基线不能太短。如果图1中的AC很长而AB则很短,那△ABC就变得瘦长。这样的图形按比例缩小后画到纸上就很难画准,因此测量的准确程度就会降低。(选自乙文)
小文在这段文字边上,加上了这样的批注:为什么作者要加上“如果”这部分内容呢?请你帮助她答疑。
(3)、细读材料二,然后在文段末的横线上补充一段说明性的文字,用来解释运用三角测量法测量“天灯”。80字左右。 -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
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节选自《为学》)
【注释】①鄙:边境。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惩山北之塞 惩: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彻: (4)越明年 越: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吾欲之南海,何如? 已而之细柳《周亚夫军细柳》 B、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C、曾不若孀妻弱子 囊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周亚夫军细柳》 D、而贫者至焉。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富贵不能淫》(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4)、认真阅读甲、乙两文,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愚公与僧贫者身上有哪些共同品质? -
7、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面两幅画中表现了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内容的一幅是 , 因为。【甲】 【乙】
(2)、“悠然见南山”一句还有另一种版本“悠然望南山”。你更喜欢哪一个版本?简述你的理由。 -
8、结合语境,在横线处填上正确的古诗文。
(1)唐诗绘景,有苍茫塞外“大漠孤烟直,”;有明媚江南“乱花渐欲迷人眼,”;也有北方的东皋原野“ , 山山唯落晖”;还有江畔的楼台洲渚“ , 芳草萋萋鹦鹉洲”。同样,宋词《渔家傲》(李清照)不但用“ , ”,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画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为全篇奠定了奇丽的基调,而且“”一句还借《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典故,含蓄表达了词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2)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认为上天要下达重要的使命给一个人,一定要让他承受多种磨难。请你用原文写出“”。(写出其中的一种磨难即可)
-
9、在“仰望星空探索苍穹”主题学习活动中,同学们还了解到中国航天器的命名与远古神话息息相关。小文为此编写了一副对联,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羲和追日,①_____指路,神舟②_____; 嫦娥探月,③______传书,天问赴星河。
A、①北斗 ②游宇宙 ③鸿雁 B、①北斗 ②宇宙游 ③鸿雁 C、①鸿雁 ②游太空 ③北斗 D、①鸿雁 ②太空游 ③北斗 -
10、“仰望星空探索苍穹”主题学习活动中,小文向同学们展示了自己搜集到的“月球探测工程标志”(如下图1)围绕标识,小语向小文提出了一些问题,请你帮小文回答。
图1 (说明:图1中落笔的飞白,是一只只鸽子)
小文:历时5个多月的“月球探测工程标志征集活动”圆满落下帷幕,设计师顾永江的作品最终被确定为月球探测工程标志,此标志含有独特的中国元素。
小语:这个标识我在中国日报网上见过,名为“月亮之上”,它除文字以外还含有哪些中国特点的构图要素呢,又有什么深刻寓意呢?
小文:此标识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弯月亮;一双脚印踏在月亮上,象征着①;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落笔的② , 表达了中国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整体图形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一个“③”字,写意的笔触旨在④。
-
11、下面是小语同学看完“天宫课堂”后,写的一段观后感,请根据要求帮助他完善内容。
在茫茫太空中,总有一抹红让人过目不忘。中国航天人白________(①手 ②首)起家,在深邃的太空中砥lì( )前行,让原本神秘遥远的璀璨星辰变得触手可jí( )。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到神舟飞船载人飞行,航天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不断攀登着科技的高峰,彰显了我国航天事业在国际上的综合实力。星际穿越,“嫦娥”“北斗” , 装载着中国乃至人类的智慧之光奋力向前!相信不久的将来,在浩________(①翰 ②瀚)的宇宙中会镌刻更多中国印记!
(1)、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将序号填在“”上。(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深邃 砥lì前行 触手可jí 镌刻
(3)、语段中的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
12、世间万物,人生百态,都可以被“看见”。朱自清“看见”勃勃的春天,看见偷偷从土里钻出来的嫩绿的小草;老舍“看见”冬天的济南,看见最妙的小雪;史铁生“看见”深沉饱满的无私的母爱;“看见”是一种智慧,海伦凯勒从心中看见莎莉文老师,让自己的生命润泽丰富,长出希望;“看见”是一种观察,“看见”是一种发现,“看见”是一种“见证”……你看见的什么触动了你的心?
请以“看见 ”为题,写出你的所见,所思,所想,所感,与老师分享吧!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学校名称。
-
1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童年的钟声
厉彦霖
①童年,是人生乐章中最动听的音符,生命画卷中最美丽的风景。童年那悠扬的钟声,一缕缕铭刻在灵魂深处和生命履历中……
②我们村的学校在村北边,后边就是一片树林,密密匝匝地长满榆树、萍柳,杨树和各种灌木。春天,清晨的空气格外清爽,树林里异常幽静、舒适。树叶正由鹅黄变碧绿,阳光透过那稀稀疏疏的树叶,在地上映出凌乱的光斑。林中的鸟儿活跃起来,“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清风摇动满树的绿叶在鼓掌。流水潺潺,鸟啼声清脆悦耳,一只只蝴蝶在灌木丛中盘旋嬉闹、比翼齐飞,一群蜻蜓好像飞机特技表演队,在空中滑翔俯冲。活泼机灵的小鸟,在刚换上春装的大树上蹦来跳去,比赛似的歌唱。林中蜿蜒幽静的小路,时而响起学生的脚步声和读书声。鸟儿们顿时像遵守纪律的孩子,鸦雀无声。孩子们摇头晃脑,抑扬顿挫,诵读得如痴如醉。那清脆的读书声,童稚的歌声,爽朗的鸟鸣声,潺潺的溪水声,合奏出优美和谐的天籁之声。那天人合一的仙境,如梦幻一般,让人陶醉。
③当年村里小学的设施非常简陋,用不起木制的课桌,就用土坏垒上几排土台子,凳子也是从各家捎来的,可大家读书、学习十分卖力。同学们半闭着眼,摇头晃脑地朗读课文。墙南角竖着一根又粗又高的竹竿当旗杆。每当重要的节日,都要升五星红旗,同学们穿着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衣服,在五星红旗下庄重地行注目礼,顿感一股暖流在胸中流动。清风下轻轻地摆动着的红旗,是那么鲜艳动人。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就是钟声了。起初是铁铸的钟,后来换成一截炮弹壳,用一根粗钢筋勾着挂在树上,敲起来“铛铛”响,声音清脆还有余音。清晨,孩子们听见钟声立刻背起书包跑出家门,追逐着,嬉闹着,笑声一路铺撒到校园。学校没有体育设施,孩子们自力更生,玩弹玻璃球、打梭、打陀螺、跳高、跳绳……同样玩得兴奋、痛快!
④那时村里和学校都没钱,学校就组织“勤工俭学”。春天,让我们排着队去山冈沟底抒刺槐树叶;秋天去田野翻地捡地瓜、花生。更有趣的是去山上挖山蝎子和土鳖。那时山上蝎子多。搬开大的石头块,就会发现有蝎子高扬尾刺与你对视,或直往石缝里钻,我们就迅速用筷子夹起来,放进准备好的玻璃瓶中。一只两分钱,抓上半天能卖几毛钱,高兴地一蹦老高。
⑤刚从童年的学校毕业,人生的学校就在岁月急促的钟声中开学啦……
⑥中年,青年人都已远离了童年,少了那份纯真,多了几分责任。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在现实生活的磨炼中变得更加成熟与智慧,童年时期的童心、童趣却越来越淡,儿时那些最简单的辨别是非、美丑的标准也逐渐变得模糊。当我们不遗余力地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时候,会突然顿悟:曾经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那份纯真和简单,原来是最稀缺、最珍贵的东西。
⑦童年是一盘永恒的录像带,是一幅永不褪色的风景画。既是人生的独版,又是绝版。如果人生能重复,谁都渴望再经历一次纯粹金色的童年。童年那余音袅袅的钟声,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如今依然回荡在耳畔和心田。
【梳理与探究】
【阅读与鉴赏】
【表达与交流】
(1)、本文第③段讲述了哪些童年趣事?请简要概括。(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清晨,孩子们听见钟声立刻背起书包跑出家门,追逐着,嬉闹着,笑声一路铺撒到校园。
(3)、请结合上下文,多角度谈谈你对文章第⑥段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4)、请从文中的结构内容写法等角度,简要分析标题“童年的钟声”的好处。(5)、请你参与对文章第②段的分析与讨论,发表你的见解。 -
1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爱戈壁滩的风
①2013年,我因工作在甘肃的戈壁滩修建铁路。因为戈壁滩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风给了戈壁滩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象。刚到那里时,一眼望去都是荒芜苍茫的戈壁滩,只有几棵茂草在风中摇曳,虽然荒凉,却让人瞬间有了天宽地阔之感。
②戈壁滩上的一场风,要从春刮到冬。千百万年来,这不变的风里其实带着满腔的热情,仿佛当年马背上的胡人,蒙纱骑马挎着柳叶细刀,呼啸着沧桑。它好像是战于沙场的最后一个武士,横刀立马于戈壁,默默地守望着哺育了自己生命的地方,向戈壁展示着它的冷酷、刚毅、豪迈与狂放,向人类倾诉它的凄楚孤寂、无尽惆怅和深深幽怨。
③戈壁滩上的夏,当太阳把戈壁烤得像一口即将爆裂的油锅的时候,戈壁滩上的大多数生灵正在东躲西藏:无处藏身的草、骆驼刺等戈壁植物只能聋拉着脑袋享受阳光。这时的戈壁风,在烈日的炙烤下也显得疲惫不堪,躺在戈壁滩上有气无力地呻吟。当天空出现一片片云彩的时候,它们慢慢地爬起来,像一个酩酊大醉的酒鬼一样,迷迷糊糊、晃晃悠悠、踉踉跄跄地挪动着脚步,撞到人的脸庞和手臂等裸露处时,给人一种针灸的刺痛。有时,它们趁着酒兴,以它们特有的豪迈和狂放翩翩起舞,与阳光一起,在浩瀚无垠的戈壁深处,建造起一座座精美绝伦、形态逼真、若隐若现、亦梦亦幻、或动或静的海市蜃楼。给死一般沉寂的戈壁,增添了无限生机和万千气象。
④戈壁滩上的秋,风变得阴柔、清冷。它们像从封闭已久的魔窟中刚刚逃跑出来的魔鬼一样,一个个青面獠牙、面目狰狞。开始,它们还是一绺一绺的,不时发出一些细微的阴阳怪气的声响,但随着全身筋骨的舒展,就变成一股一股的,音调也变成清脆响亮的嗖嗖声。在戈壁风的号令下,野兔、田鼠等动物爬出洞穴,在红柳树中奔走觅食,雄鹰展翅蓝天,俯视着寻找猎物,茫茫无涯的戈壁上出现了少有的生机。这时,空气中好像有了阴冷潮湿的气息,戈壁也隐约有了大海的影子。极目远眺,茫茫戈壁,“浪花”滚滚,一丛丛灌木、一个个沙丘好似漂浮在海面上的一叶叶扁舟,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蔚为壮观。有时候,魂魄不宁的戈壁风会一团团地聚到一起,形成一个个或细弱、或粗壮的龙卷风,使尽浑身力气旋转着、升腾着,直插蓝天,在雄浑高远的戈壁上矗立起一根根柱子,将天地连为一体。
⑤戈壁滩上的冬,风冷酷极了。那何止是风,简直是长了眼睛的刀子!无论你穿得多么厚实,它都要想方设法钻进你的裤腿、袖筒和领口之中,让人透心地凉,打在脸上,像针刺一样,钻心地痛。它们一缕一缕地呼啸而过,无情地撕扯着戈壁滩上少得可怜的枯萎干的植被。当他们感到寒冷、孤独的时候,就结伴奔跑起来,沙子和尘土成了它们的棉衣。它们就这样守望着戈壁,捍卫着自己的尊严。每当雪花降临戈壁时,他们唯恐失去自己生存的领地,使出浑身解术驱赶着雪花胡乱地飞舞,把天空搅得混混沌沌、迷迷茫茫。但在经过一番搏击、广表的戈壁披上银装后,戈壁风就慢慢地屈服了、顺从了。它们悄悄地躲进戈壁深处,静静地等待着春天的召唤。这就是戈壁风——万年不息、四季轮回的戈壁风——让人类胆寒、让人类颤抖的戈壁风!千年不语的戈壁风啊,是什么让你变得如此冷酷、如此无情?到底怎样才能化解你的孤寂,消除你的幽怨呢?
⑥戈壁滩上的风四季不同,风的韵味也不同,我在那里留下青春的足迹和美好的怀念。后来,不管我身处何方,只要刮风,我都会想起戈壁上吹起的沙沙风响。
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我爱吟诵这首诗里的风,但我更爱戈壁滩上的风。
(1)、【梳理与探究】文中戈壁滩的风与众不同,不同季节各有特点。小组同学制作了这张表格,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梳理不同季节的风的特点。戈壁滩的风
特点
夏风
(1)
秋风
阴柔、清冷
冬风
(2)
(2)、【阅读与鉴赏】小组内同学参加朗诵比赛,选用这篇文章来参加,他在文中遇到了困惑,不知该怎么处理,请你帮他进行朗读设计并说明理由。那何止是风,简直是长了眼睛的刀子!
朗读设计(提示:划分节奏处或哪些词需重读):
理由:
(3)、【阅读与鉴赏】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请你补全对话。露露: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娜娜:我觉得这句话还调动了两种感官进行描写,比如在写夏天戈壁滩的风“撞到人的脸庞和手臂等裸露处时”,准确写出了。
(4)、戈壁滩的风“让人类胆寒、让人类颤抖”“如此冷酷、如此无情”,作者为什么还爱戈壁滩的风?(5)、如果将本文收录到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你认为放在哪个单元合适?请说明理由。 -
1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v:“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乙】
先生①曰:“诸公近见时少疑问,何也?人不用功,莫不自以为已知为学,只循而行之是矣。殊不知私欲日生,如地上尘,一日不扫,便又有一层。着实用功,便见道②无终穷,愈探愈深,必使精白无一毫不彻方可。圣人道本无穷尽,问难愈多,则精微愈显。圣人之言本自周遍,但有问难的人,胸中室碍③ , 圣人被他一难,发挥得愈加精神。若颜子闻一知十,胸中了然,如何得问难?”
【丙】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刘开
【注释】①先生:指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②道:学说。③室碍:阻碍。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只循而行之是矣
成语推断法:循规蹈矩
(2)若颜子闻一知十
课内迁移法: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3)择其善者而从之
查阅词典法:①擅长、善于:②好:③好的方面,优点:④好处;⑤善事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2)君子之学必好问。
(3)、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谈一谈“学”与“思”的关系。(4)、你的朋友小智在最近一次考试中成绩不太理想,他想让你给他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请你结合以上三篇选文,给他一些诚恳的建议吧。 -
16、长安秋望
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 B、“镜天无一毫”,是说天空明净澄洁得像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没有一丝阴云彩。这正是秋日天宇的典型特征。 C、第三句写到所处的南山,将它和“秋色”相比,说南山那峻拔入云的气势,像是要和高远无际的秋色一赛高低。 D、这首诗像一幅写意画,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正是诗人胸怀的象征与外化。(2)、请结合“倚”字赏析首句“楼倚霜树外”的妙处。 -
17、通过举办“经典畅谈”一系列名著分享活动,小文结识了一些新的朋友,对结交朋友有了一些体会,带着大家举办了“有朋自远方来”专题活动。现在邀请你一起来参加并完成要求。(1)、设计活动环节。要求:贴近生活,切实可行。
例:举行“交友之道”故事分享会。
① ②
(2)、分享观点。关于网上交友这一现象,小文她们展开了激烈讨论,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也有人认为网上交友需要谨慎。你认同哪个观点?请结合链接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链接材料】
某市中学生对网友的信任度调查数据显示,完全信任占4.15%,基本信任占30.07%,半信半疑占29.49%,不信任占36.29%。
-
18、假如穿越时光隧道,鲁迅带着他的《朝花夕拾》来到了我们身边,在我们的助力下,《朝花夕拾》得以发表,鲁迅发布了下面这条朋友圈,请你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1)、请你结合名著内容,仿照小文的评论,把下面小棣的评论补充完整。
小棣:从《朝花夕拾》中,我读到了你的柔和与悲怆。。
(2)、读完《朝花夕拾》后,相信鲁迅对各种人与事的情感态度及其思想立场,都对你产生了一定影响,请你将自己的阅读感受或人生启示留言给鲁迅。(3)、小文小组准备帮鲁迅召开记者会,她们整理了鲁迅及《朝花夕拾》的相关作品来答记者问,结果有一条出现了错误,请你帮她们找出来(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等。毛泽东曾高度评价鲁迅“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B、《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10篇回忆性散文,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现童真童趣,《五猖会》表达了对不顾人情其至灭绝人性的封建孝道的批判。 C、《父亲的病》中,鲁迅的父亲被庸医致死,促使鲁迅有了学医救人,学医救国的思想。《藤野先生》中,鲁迅认识到改变国人麻木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于是决定“弃医从文”。 D、鲁迅的《朝花夕拾》具有天真烂漫的童年视角,又有冷峻犀利的成年视角,两种视角在文中相互补充,相互辉映,故作品既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 -
19、小文小组为此次活动设计了一则展板内容,请你阅读并完成下面任务。
语文之美一一佳句积累展板
阅读主题
佳句梳理
自然之美
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 , 。(朱自清《春》)
修身之志
②日月之行,;星汉灿烂,。(《龟虽寿》)
③三军可夺帅也,。(《〈论语〉十二章》)
思念之苦
④夕阳西下,。(《天净沙·秋思》)
⑤ , 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⑥ , 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
-
20、小文通过对七年级语文的短暂学习,有了很多收获,下面是她的笔记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A、《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子舍予,作家。代表作有话剧《茶馆》,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飞鸟集》。 B、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谦辞和敬辞。“舍弟、鄙人、寒舍、愚见”都属于谦辞。 C、《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 D、海伦·凯勒是美国盲聋作家、教育家,著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课文《再塑生命的人》就选自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