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选段,完成问题。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1)、上边的文字节选自《朝花夕拾》中的《》(填写篇目名)。阅读这部名著后,我们知道作者最先得到的图画书是《》。
    (2)、《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学习生活,并写出了自己这一人生中重要转折的动因。《二十四孝图》写儿时就不喜欢的“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的故事,引发了鲁迅对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的批判。
  •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人为何在繁花杂树中独取杨花,在诸多禽鸟中特选子规来写呢?请简要分析。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有何独特之处,请简要赏析。
  • 3、诗文名句默写填空

    (1)秋风萧瑟,。(曹操《观沧海》)

    (2)?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3)油蛉在这里低唱,。(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4)遥怜故园菊,。(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中表达对友人思念的诗句是:

    (6)《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 4、将下面的句子依次填入语段相应的横线上,使之成为一段语意连贯的话,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不要只看四季,也要观照人生。我们的少年时代,                     ,无风自飞舞,怡然笑春风,那是美好的。青年时期,飞扬浪漫,狂放恣肆,                     ,那也是美好的。告别了春日与丽日,就到了中年的月色。月色微凉,一切的盛景豪情都隐藏了,只留下一片晶莹与清透,那也是美好的。恍惚间,生命下起雪来,寒冷彻骨的老年到了。                               , 一切明白了,生命依然美好。

    ①像是春天的百花,颜色多么鲜艳,姿形如此繁华

    ②雪是无声而遍满,雪的白掩盖了生命中的灰暗与玄黑

    ③有如夏日的凉风,一路的奔驰,两岸的笑声

    ④雪上偶然留下的鸿爪,也将在明日的雪中掩埋

    A、③①②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①③②④
  • 5、你的好朋友想借一本名著,你向他推荐《朝花夕拾》,下面不能作为推荐语的是(     )   
    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B、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打着“公平”、“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之流辛辣的讽刺。 C、这本书可有意思。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半夜看社戏后偷罗汉豆,很好玩。 D、这本书里有展现鲁迅希望通过外出求学,寻找到救国救民真理这一过程的文章,如《藤野先生》。
  •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 B、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C、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 D、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回忆了几件与母亲有关的事,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母亲的挚爱和怀念之情。
  • 7、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将“不要”删除) B、“低头族”是指社交场合不关注身边的人,跟人聊天时老忍不住看手机。(在“看手机”后面加上“的一群人”) C、《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删去“为”) D、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将“否”字去掉)
  •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飘飘洒洒,带着几分灵动,饱含万种情感。 B、人人都在为这个消息而欢呼,他的沉默实在反常,让人不求甚解 C、王老师总是如此温柔,她咄咄逼人的安慰,阳光般温暖着我。 D、夜色袭来,热闹的小城万籁俱寂,青石街人迹罕至 , 似一条波平如镜的河流。
  • 9、文段中拼音处应填写的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这是岁月精心(zhù)蓄的香。偌大一个天地,都在喷着香,吐着甜,像刚出炉的蜂蜜糕,是桂花开了。一出楼道口,花香就扑过来。原本烦(zào)的心,仿佛瞬间有了着落。别看这花模样细小,有些怯弱。事实上,它是花里的穆桂英,性子粗犷得很。它香得直冲云(xiāo),它香得根深(dì)固。阳台上、客厅里、书房中、厨房里,到处浸着它的香。连衣服上随便抖抖,都能抖落一堆桂花香。

    A、伫   燥   宵   缔 B、贮   躁   霄   蒂 C、储   燥   霄   缔 D、贮   躁   宵   蒂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看着妈妈焦急地在四处找寻他,他却藏在那里暗暗地(nì)笑,一声儿不响。 B、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粗(kuàng)。 C、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来,摇着,向后面(ǎo)过去。 D、我的手指搓(niǎn)着花叶,抚弄着那些为迎接南方春天而绽开的花朵。
  • 1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作。

    记忆中,总有一段时光令我们难以忘怀:或轻松愉悦,或焦虑紧张,或幸福甜蜜,或痛苦忧伤,或充实忙碌……剪一段时光,让它在你的笔下缓缓流淌吧!

    以“那一段_____的时光”为题,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补充的内容不超过5字;(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定立意,选择熟识的人、事、物、景、情作文,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600字;(4)不得抄袭、套作;(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生活的美就在于从容不迫

    ①童年的时候,父亲母亲与我的关系很深,尤其是母亲。记得小时候,有一次父亲问我考了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就严厉地问:“为什么没有考第一名?”我正发抖时,母亲一把把我抱走,说:“别理你爸爸。”我好感谢那样的拥抱,仿佛把一切我无法承担的压力都纾解了。

    ②【甲】我常感觉母亲有一双魔术师般的手:我小时候盖的被子,是母亲亲手缝制的;人家送我母亲十几种毛线,她就织成毛衣,每年过年再把旧毛衣拆了,用旧毛线织出新花样,便又是一件新衣了。

    ③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就跟在母亲身旁,看她买菜、包水饺。不论买什么菜,她总是会用食指跟大拇指的指甲,把老的地方掐掉,把普通的食材酿成我们嘴里最好吃的菜。【乙】

    ④我很同情现在的小孩。我的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择菜,你给他们四季豆,他们不知道要怎么处理。因为在他们长大的过程中,没有人带着他们择菜洗菜。他们也很少吃到真正好吃的东西。如今,再富有的人家,小孩子也难免吃到很糟糕的东西。

    ⑤【丙】我们那个年代的父母,在生活上花了很多的时间。譬如我盖的那床被子,现在看来是多么奢侈,因为那是母亲亲手做出来的,而且母亲每个星期都会拆洗一次。

    ⑥那个年代没有洗衣机,她要到河边去洗,拿木棒槌敲打。被单洗完以后,用淘米水浆过,等到阳光好的时候搭在竹竿上晒。我盖被子的时候,被单上就有阳光和米浆的味道。

    ⑦人类的手,是一切美的起点。人类五种感官的活动,构成了美学。所谓美的感受,也源自你对一个人的情感,对一个地方的情感,对一个事物的情感。【丁】我的第一堂美学课,其实是母亲给我上的。我们过去经常会走到院子里去看一朵花、一片叶子,做很多没有目的的举动,她不像其他大人,看到小孩没事做的时候会慌张。

    ⑧我尽量学习母亲的这种不慌张。在大学教书的时候,每年四月,羊蹄甲红成一片,上课的时候我都可以感觉到,十八九岁的年轻人,根本就没有心思听课。我会停止上课,带学生去花下坐一个钟头,聊天,或什么都不做。

    ⑨我们需要有这样的课堂。不是每天都要如此,而是教育者偶尔要带孩子出去看花,去听海浪的声音,让他们脱掉鞋子去踩沙滩。教育不要那么功利,要让年轻人重新找回他们身体里的很多的渴望。

    ⑩生活的美,需要人们舍得付出时间去创造。而在当今的职业状态下,做父母的很难做到。

    ⑪我有一个朋友,他爸爸已经九十多岁,这几年身体不好,坐在轮椅上。他请了三个护工照顾爸爸。有一天他跟我说他快累死了,爸爸却总是抱怨。我就说,老兄,讲老实话,你爸爸不需要护工,你爸爸需要你。

    ⑫我们可能完全忘记了亲子关系是什么。我告诉朋友,你父亲需要的不是医师也不是看护,在他心灵最荒凉的时刻,他需要的是你握握他的手、搂搂他的肩膀,跟他撒娇。对上一辈如此,对下一辈亦然。

    ⑬我感谢我母亲的陪伴,感谢我们一起做过的看似无聊的事情。德国浪漫主义时代的文学是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贝多芬的音乐,是海涅的诗,是尼采的超人哲学。他们共同的人生梦想是“狂飙”,“狂飙”是生命飞扬的追求。感谢母亲记住了她青春时的热情、爱与狂飙的梦想,并告诉我,她曾有过的生命之爱。

    (选自《人民周刊》,有删改)

    (1)、如果把下面这个句子放在文中,你认为放在哪个位置最合适?(     )

    美的感触,是需要时间的。

    A、【甲】 B、【乙】 C、【丙】 D、【丁】
    (2)、文章主要写了母亲哪些“从容不迫”的行为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
    (3)、请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把普通的食材酿成我们嘴里最好吃的菜。(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②德国浪漫主义时代的文学是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贝多芬的音乐,是海涅的诗,是尼采的超人哲学。(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13、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新课标明确规定七至九年级课外的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至三部文学名著,但目前初中生阅读名著的现状不容乐观,下面是实验中学所做的该校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

    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

    初中生名著阅读困惑调查

    【材料二】提倡和促进青少年多阅读、善阅读、常阅读,对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开阔精神视野、塑造健全人格、增强学习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总体来看,当前孩子的年阅读量偏低,每天课外阅读时长仍偏短,说明提升青少年阅读质量仍有较大空间。特别在电子产品挤占注意力、信息传播日趋碎片化的当下,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阅读习惯更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4年1月28日)

    【材料三】数字阅读对于青少年阅读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既有积极影响,也存在一些潜在的挑战。

    数字阅读为青少年提供了更为丰富和多元的阅读材料。青少年可以轻松地获取各种类型的电子书、网络文章、博客、微博等,这些阅读内容涵盖了文学、科普、历史、艺术等多个领域,极大地拓宽了青少年的阅读视野。而且还具有互动性和社交性,有助于激发青少年的阅读兴趣。青少年可以通过在线评论、分享、点赞等方式与其他读者互动,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但数字阅读也存在一些潜在的挑战。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进行阅读,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和干涩,进而引发视力下降。况且数字阅读平台通常伴随各种推送通知、广告等,这些都会分散青少年的注意力,影响阅读效率和质量。再者数字阅读内容往往呈现碎片化,这种阅读方式不利于青少年形成深度思考和系统性理解。

    (选自“百度百科”)

    【材料四】深阅读是指对有价值的作品进行反复揣摩、深刻思考的阅读,如沉浸在一部纸经典书中的阅读。深阅读的过程既是汲取知识的过程,也是质疑、探究,形成更深层价值取向、实现精神跨越的过程。怎样才能深阅读呢?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寻找关联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一些比较难懂的知识点时,可以通过联想,从本书的其他章节或者其他书籍里面,寻找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二、纵向挖掘遇到一些重要或难以理解的知识,我们要去深度挖掘它背后的原理和背景知识,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让知识融会贯通。

    三、精准转化在真正理解了书中的内容后,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整理和讲述。这是一个对书本内容进行提炼、概括和整理,然后重新阐述的过程。当你进入这样一个过程的时候,你就迈进了深阅读的门槛。

    四、圈画批注在阅读中带着问题思考,把问题或内在的理解感悟转化成文字。通过思维导图、文字批注等方法,来实现你与所读材料的互动,让阅读向纵深行进。

    其实,阅读的“深”与“浅”可以并行不悖。鲁迅主张读书既要“泛览”“多翻”,又要“专精”“读活”。书海无涯,采用何种方式阅读最终取决于个人的阅读能力及阅读目的。

    (根据叶峰《阅读的正餐与快餐——深浅阅读的利弊分析》等文章改编)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实验中学学生阅读情况看来,每天阅读时文的时间最短。 B、深阅读的过程是质疑、探究,形成更深层价值取向、实现精神跨越的过程。 C、利用电子产品挤占注意力的特点倡导电子阅读,能改变孩子年阅读量偏低,阅读时长偏短的现状,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的阅读质量。 D、数字阅读具有互动性和社交性,青少年可以通过在线评论、分享、点赞等方式与其他读者互动,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2)、阅读材料三,概括数字阅读的积极影响与潜在挑战有哪些。
    (3)、阅读材料四,说一说鲁迅主张的读书观论证了什么观点?
    (4)、根据材料四,说说我们在阅读《水浒传》时怎样进行深阅读呢?请你推荐一种方法,并具体说明如何运用。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欧阳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     ),见(     )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机阱:陷阱   ②枉直乖错:冤假错案   ③便:安逸、安适。

    (1)、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杂然而前陈者”中的“前”是状语,在句中意为“在面前”。 B、“颓然乎其间者”中的“颓然”在句中为“颓废的样子”。 C、甲文中“太守谓谁”的“谓”是“是”的意思,乙文中“吾所谓宽者”的“谓”是“说”的意思。 D、“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中,第一个乐是动词,在句中意为“以……为乐”,“故所至民便之”的“便”是“以……为便”“对……感到安适”的意思。
    (2)、在【乙】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其   之 B、之   之 C、之   其 D、也   之
    (3)、用“/”给乙文划线语句断句,划两处。

    为 政 宽 简 而 事 不 弛 废 何 也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

    (5)、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欧阳修的从政理念。
  • 15、阅读古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过彭泽

    解缙

    青山围一县,隐隐见人家。

    乱石江边出,孤帆带日斜。

    翠添官舍柳,香泛驿楼花。

    不见陶彭泽 , 湓城起暮鸦。

    【注】①陶彭泽:晋陶渊明曾官彭泽令,故称。②湓城:指九江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三联写诗人乘船看见的彭泽县城清晨之景,天然清丽。 B、诗中先写县城环境,次写城边水涯景色,再写官舍驿楼之景,层次分明。 C、本诗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描写景物,由大景渐写小景。 D、尾联流露了诗人追慕陶渊明恨不能一见之情。
    (2)、本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哪些方面的思想感情?
  • 16、古诗文默写

    九年级4班举行“热爱诗词·传承文化”系列活动,朗朗诗文传千古,悠悠情思传华夏,漫步诗文中,且行且思,丰盈生命:热爱是对自然风光的流连,是张岱“① ,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浪漫写意;热爱是对亲人挚友的牵挂,是苏轼“但愿人长久,②”的深深祝愿;热爱是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是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③”的坚持与奉献;热爱是追求梦想的执着坚定,是李白“④ , ⑤”的积极乐观;热爱是实现抱负的心无旁骛,是范仲淹“⑥”的旷达胸襟。

  • 17、九年级3班开展“热爱劳动·乐享生活”综合实践活动,请根据活动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喜爱养花种菜的王明加入了种植社,社长要求他为社团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他只写出了上句。请你运用相关知识,筛选备选词语,完成下句。

    上句:默默耕耘播种希望

    下句:

    备选词语:辛勤劳动   攀登高峰   创造   收获   幸福   果实

    (2)、种植社已联系好农业局的技术顾问林教授,4月29日下午3点给全校学生做植物知识科普讲座,安排社团宣传委员李华同学提前一天打电话确认。请你根据情境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

    李华:①

    林教授:李华同学,你好!

    李华:林教授,打扰了!今天给您打电话,是想和您确认一下,②

    林教授:没问题,我会准时参加的。

    李华:③

  • 18、九年级2班举行“热爱读书·品读经典”交流会,邀请你参加。
    (1)、读贵有法。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把表格补充完整。

    书名

    方法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

    检索信息

    人物:①

    检索行踪:渭州→五台山→瓦罐寺→野猪林→二龙山→六和寺

    圈点批注

    圈点:【甲】听得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

    【乙】金老开了房门,便道:“……里面请坐。”“坐甚么!你去便去,等甚么!”

    批注:人物性格:

    参看点评

    点评:“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金圣叹)

    从原著中找一处能表现人物“精细”的情节

    (2)、读贵有疑。有学者认为《水浒传》有两个主角。第一主角是宋江,毋庸置疑;另一主角是林冲,争议颇大。你认为林冲是主角吗?结合相关情节及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谈谈看法。
  • 19、下列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里古老与现代交织,高楼和古城交错融合,相得益彰 , 凸显了琅琊城独特的魅力。 B、近日,沂州古城推出系列演艺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一时间名声鹊起,如雷贯耳 C、当千人万人聚首,共庆祖国华诞时,激昂的歌声将响彻在琅琊上空,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不可理喻 D、“琅琊的精彩未止于此,这里更有超多精彩演艺遍布全城,剧场里、红廊上、校场内满城精彩。”导游的详细讲解让人目不暇接 , 全身沉浸。
  • 20、大千世界,五彩斑斓,如浪潮般向我们涌来。我们迎面向前,存一份感念,多一份渴盼,怀着热爱奔赴山海。

    光华中学九年级1班举行“热爱家乡·醉情琅琊”主题班会,以下是李临的演讲片段,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家乡琅琊①,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岁月的长河中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这里,古老与现代交织,传统与创新碰撞。

    漫步于沂州古城,感受着历史的厚重沧桑。它没有大城市的富丽堂huáng,却有着别样的美。石板路蜿蜒曲折,店铺林立,房屋错落。雕花门窗、飞翘房檐…无一处不透露着岁月的痕迹。人们守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传承,让古城的韵味得以延续。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让人可以静下心来,感受那份宁静与质朴。

    这里汇聚了琅琊的文化精华,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演出③、一个个独具匠心的艺术作品,彰显着琅琊人的创造力和智慧。大型室内实景演艺节目国秀·琅琊 , 展现了琅琊的恢弘历史。你会在六幕故事中,目睹五千年前的凤鸣长吟,聆听东夷先人创造的璀璨文明。流光诉说传承,故事在斑驳间流转,人们先入画,再入戏,一瞬入梦回往昔。它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琅琊人对家乡文化自信的表达。

    琅琊,这片土地蕴含着巨大的力。这里的人们不mò守成规,而是积极探索创新发展之路。他们用古城汇聚历史资源,推广特色产品和文化创意,为家乡的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自然风光的神奇秀丽、历史文化的厚重庄严、建筑的宁静与质朴、人们的创造与活力,共同构成了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我们热爱家乡,醉情于琅琊的每一处风土人情!

    (1)、文中有两个字暂用拼音代替,两个加点字不确定读音。请你选出正确的一项(     )
    A、煌   gè   qiǎn   墨 B、皇   kè   qián   墨 C、煌   gè   qián   默 D、皇   kè   qiǎn   默
    (2)、上面文段中画短横线的四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处是(     )
    A、 B、 C、 D、
    (3)、第三段画长横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你会在六幕故事中,目睹五千年前的凤鸣长吟,聆听东夷先人创造的璀璨文明。

上一页 121 122 123 124 12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