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仰望星空探索苍穹”主题学习活动中,同学们还了解到中国航天器的命名与远古神话息息相关。小文为此编写了一副对联,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羲和追日,①_____指路,神舟②_____; 嫦娥探月,③______传书,天问赴星河。
A、①北斗 ②游宇宙 ③鸿雁 B、①北斗 ②宇宙游 ③鸿雁 C、①鸿雁 ②游太空 ③北斗 D、①鸿雁 ②太空游 ③北斗 -
2、“仰望星空探索苍穹”主题学习活动中,小文向同学们展示了自己搜集到的“月球探测工程标志”(如下图1)围绕标识,小语向小文提出了一些问题,请你帮小文回答。
图1 (说明:图1中落笔的飞白,是一只只鸽子)
小文:历时5个多月的“月球探测工程标志征集活动”圆满落下帷幕,设计师顾永江的作品最终被确定为月球探测工程标志,此标志含有独特的中国元素。
小语:这个标识我在中国日报网上见过,名为“月亮之上”,它除文字以外还含有哪些中国特点的构图要素呢,又有什么深刻寓意呢?
小文:此标识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弯月亮;一双脚印踏在月亮上,象征着①;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落笔的② , 表达了中国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整体图形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一个“③”字,写意的笔触旨在④。
-
3、下面是小语同学看完“天宫课堂”后,写的一段观后感,请根据要求帮助他完善内容。
在茫茫太空中,总有一抹红让人过目不忘。中国航天人白________(①手 ②首)起家,在深邃的太空中砥lì( )前行,让原本神秘遥远的璀璨星辰变得触手可jí( )。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到神舟飞船载人飞行,航天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不断攀登着科技的高峰,彰显了我国航天事业在国际上的综合实力。星际穿越,“嫦娥”“北斗” , 装载着中国乃至人类的智慧之光奋力向前!相信不久的将来,在浩________(①翰 ②瀚)的宇宙中会镌刻更多中国印记!
(1)、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将序号填在“”上。(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深邃 砥lì前行 触手可jí 镌刻
(3)、语段中的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
4、世间万物,人生百态,都可以被“看见”。朱自清“看见”勃勃的春天,看见偷偷从土里钻出来的嫩绿的小草;老舍“看见”冬天的济南,看见最妙的小雪;史铁生“看见”深沉饱满的无私的母爱;“看见”是一种智慧,海伦凯勒从心中看见莎莉文老师,让自己的生命润泽丰富,长出希望;“看见”是一种观察,“看见”是一种发现,“看见”是一种“见证”……你看见的什么触动了你的心?
请以“看见 ”为题,写出你的所见,所思,所想,所感,与老师分享吧!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学校名称。
-
5、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童年的钟声
厉彦霖
①童年,是人生乐章中最动听的音符,生命画卷中最美丽的风景。童年那悠扬的钟声,一缕缕铭刻在灵魂深处和生命履历中……
②我们村的学校在村北边,后边就是一片树林,密密匝匝地长满榆树、萍柳,杨树和各种灌木。春天,清晨的空气格外清爽,树林里异常幽静、舒适。树叶正由鹅黄变碧绿,阳光透过那稀稀疏疏的树叶,在地上映出凌乱的光斑。林中的鸟儿活跃起来,“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清风摇动满树的绿叶在鼓掌。流水潺潺,鸟啼声清脆悦耳,一只只蝴蝶在灌木丛中盘旋嬉闹、比翼齐飞,一群蜻蜓好像飞机特技表演队,在空中滑翔俯冲。活泼机灵的小鸟,在刚换上春装的大树上蹦来跳去,比赛似的歌唱。林中蜿蜒幽静的小路,时而响起学生的脚步声和读书声。鸟儿们顿时像遵守纪律的孩子,鸦雀无声。孩子们摇头晃脑,抑扬顿挫,诵读得如痴如醉。那清脆的读书声,童稚的歌声,爽朗的鸟鸣声,潺潺的溪水声,合奏出优美和谐的天籁之声。那天人合一的仙境,如梦幻一般,让人陶醉。
③当年村里小学的设施非常简陋,用不起木制的课桌,就用土坏垒上几排土台子,凳子也是从各家捎来的,可大家读书、学习十分卖力。同学们半闭着眼,摇头晃脑地朗读课文。墙南角竖着一根又粗又高的竹竿当旗杆。每当重要的节日,都要升五星红旗,同学们穿着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衣服,在五星红旗下庄重地行注目礼,顿感一股暖流在胸中流动。清风下轻轻地摆动着的红旗,是那么鲜艳动人。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就是钟声了。起初是铁铸的钟,后来换成一截炮弹壳,用一根粗钢筋勾着挂在树上,敲起来“铛铛”响,声音清脆还有余音。清晨,孩子们听见钟声立刻背起书包跑出家门,追逐着,嬉闹着,笑声一路铺撒到校园。学校没有体育设施,孩子们自力更生,玩弹玻璃球、打梭、打陀螺、跳高、跳绳……同样玩得兴奋、痛快!
④那时村里和学校都没钱,学校就组织“勤工俭学”。春天,让我们排着队去山冈沟底抒刺槐树叶;秋天去田野翻地捡地瓜、花生。更有趣的是去山上挖山蝎子和土鳖。那时山上蝎子多。搬开大的石头块,就会发现有蝎子高扬尾刺与你对视,或直往石缝里钻,我们就迅速用筷子夹起来,放进准备好的玻璃瓶中。一只两分钱,抓上半天能卖几毛钱,高兴地一蹦老高。
⑤刚从童年的学校毕业,人生的学校就在岁月急促的钟声中开学啦……
⑥中年,青年人都已远离了童年,少了那份纯真,多了几分责任。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在现实生活的磨炼中变得更加成熟与智慧,童年时期的童心、童趣却越来越淡,儿时那些最简单的辨别是非、美丑的标准也逐渐变得模糊。当我们不遗余力地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时候,会突然顿悟:曾经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那份纯真和简单,原来是最稀缺、最珍贵的东西。
⑦童年是一盘永恒的录像带,是一幅永不褪色的风景画。既是人生的独版,又是绝版。如果人生能重复,谁都渴望再经历一次纯粹金色的童年。童年那余音袅袅的钟声,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如今依然回荡在耳畔和心田。
【梳理与探究】
【阅读与鉴赏】
【表达与交流】
(1)、本文第③段讲述了哪些童年趣事?请简要概括。(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清晨,孩子们听见钟声立刻背起书包跑出家门,追逐着,嬉闹着,笑声一路铺撒到校园。
(3)、请结合上下文,多角度谈谈你对文章第⑥段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4)、请从文中的结构内容写法等角度,简要分析标题“童年的钟声”的好处。(5)、请你参与对文章第②段的分析与讨论,发表你的见解。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爱戈壁滩的风
①2013年,我因工作在甘肃的戈壁滩修建铁路。因为戈壁滩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风给了戈壁滩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象。刚到那里时,一眼望去都是荒芜苍茫的戈壁滩,只有几棵茂草在风中摇曳,虽然荒凉,却让人瞬间有了天宽地阔之感。
②戈壁滩上的一场风,要从春刮到冬。千百万年来,这不变的风里其实带着满腔的热情,仿佛当年马背上的胡人,蒙纱骑马挎着柳叶细刀,呼啸着沧桑。它好像是战于沙场的最后一个武士,横刀立马于戈壁,默默地守望着哺育了自己生命的地方,向戈壁展示着它的冷酷、刚毅、豪迈与狂放,向人类倾诉它的凄楚孤寂、无尽惆怅和深深幽怨。
③戈壁滩上的夏,当太阳把戈壁烤得像一口即将爆裂的油锅的时候,戈壁滩上的大多数生灵正在东躲西藏:无处藏身的草、骆驼刺等戈壁植物只能聋拉着脑袋享受阳光。这时的戈壁风,在烈日的炙烤下也显得疲惫不堪,躺在戈壁滩上有气无力地呻吟。当天空出现一片片云彩的时候,它们慢慢地爬起来,像一个酩酊大醉的酒鬼一样,迷迷糊糊、晃晃悠悠、踉踉跄跄地挪动着脚步,撞到人的脸庞和手臂等裸露处时,给人一种针灸的刺痛。有时,它们趁着酒兴,以它们特有的豪迈和狂放翩翩起舞,与阳光一起,在浩瀚无垠的戈壁深处,建造起一座座精美绝伦、形态逼真、若隐若现、亦梦亦幻、或动或静的海市蜃楼。给死一般沉寂的戈壁,增添了无限生机和万千气象。
④戈壁滩上的秋,风变得阴柔、清冷。它们像从封闭已久的魔窟中刚刚逃跑出来的魔鬼一样,一个个青面獠牙、面目狰狞。开始,它们还是一绺一绺的,不时发出一些细微的阴阳怪气的声响,但随着全身筋骨的舒展,就变成一股一股的,音调也变成清脆响亮的嗖嗖声。在戈壁风的号令下,野兔、田鼠等动物爬出洞穴,在红柳树中奔走觅食,雄鹰展翅蓝天,俯视着寻找猎物,茫茫无涯的戈壁上出现了少有的生机。这时,空气中好像有了阴冷潮湿的气息,戈壁也隐约有了大海的影子。极目远眺,茫茫戈壁,“浪花”滚滚,一丛丛灌木、一个个沙丘好似漂浮在海面上的一叶叶扁舟,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蔚为壮观。有时候,魂魄不宁的戈壁风会一团团地聚到一起,形成一个个或细弱、或粗壮的龙卷风,使尽浑身力气旋转着、升腾着,直插蓝天,在雄浑高远的戈壁上矗立起一根根柱子,将天地连为一体。
⑤戈壁滩上的冬,风冷酷极了。那何止是风,简直是长了眼睛的刀子!无论你穿得多么厚实,它都要想方设法钻进你的裤腿、袖筒和领口之中,让人透心地凉,打在脸上,像针刺一样,钻心地痛。它们一缕一缕地呼啸而过,无情地撕扯着戈壁滩上少得可怜的枯萎干的植被。当他们感到寒冷、孤独的时候,就结伴奔跑起来,沙子和尘土成了它们的棉衣。它们就这样守望着戈壁,捍卫着自己的尊严。每当雪花降临戈壁时,他们唯恐失去自己生存的领地,使出浑身解术驱赶着雪花胡乱地飞舞,把天空搅得混混沌沌、迷迷茫茫。但在经过一番搏击、广表的戈壁披上银装后,戈壁风就慢慢地屈服了、顺从了。它们悄悄地躲进戈壁深处,静静地等待着春天的召唤。这就是戈壁风——万年不息、四季轮回的戈壁风——让人类胆寒、让人类颤抖的戈壁风!千年不语的戈壁风啊,是什么让你变得如此冷酷、如此无情?到底怎样才能化解你的孤寂,消除你的幽怨呢?
⑥戈壁滩上的风四季不同,风的韵味也不同,我在那里留下青春的足迹和美好的怀念。后来,不管我身处何方,只要刮风,我都会想起戈壁上吹起的沙沙风响。
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我爱吟诵这首诗里的风,但我更爱戈壁滩上的风。
(1)、【梳理与探究】文中戈壁滩的风与众不同,不同季节各有特点。小组同学制作了这张表格,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梳理不同季节的风的特点。戈壁滩的风
特点
夏风
(1)
秋风
阴柔、清冷
冬风
(2)
(2)、【阅读与鉴赏】小组内同学参加朗诵比赛,选用这篇文章来参加,他在文中遇到了困惑,不知该怎么处理,请你帮他进行朗读设计并说明理由。那何止是风,简直是长了眼睛的刀子!
朗读设计(提示:划分节奏处或哪些词需重读):
理由:
(3)、【阅读与鉴赏】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请你补全对话。露露: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娜娜:我觉得这句话还调动了两种感官进行描写,比如在写夏天戈壁滩的风“撞到人的脸庞和手臂等裸露处时”,准确写出了。
(4)、戈壁滩的风“让人类胆寒、让人类颤抖”“如此冷酷、如此无情”,作者为什么还爱戈壁滩的风?(5)、如果将本文收录到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你认为放在哪个单元合适?请说明理由。 -
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v:“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乙】
先生①曰:“诸公近见时少疑问,何也?人不用功,莫不自以为已知为学,只循而行之是矣。殊不知私欲日生,如地上尘,一日不扫,便又有一层。着实用功,便见道②无终穷,愈探愈深,必使精白无一毫不彻方可。圣人道本无穷尽,问难愈多,则精微愈显。圣人之言本自周遍,但有问难的人,胸中室碍③ , 圣人被他一难,发挥得愈加精神。若颜子闻一知十,胸中了然,如何得问难?”
【丙】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刘开
【注释】①先生:指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②道:学说。③室碍:阻碍。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只循而行之是矣
成语推断法:循规蹈矩
(2)若颜子闻一知十
课内迁移法: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3)择其善者而从之
查阅词典法:①擅长、善于:②好:③好的方面,优点:④好处;⑤善事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2)君子之学必好问。
(3)、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谈一谈“学”与“思”的关系。(4)、你的朋友小智在最近一次考试中成绩不太理想,他想让你给他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请你结合以上三篇选文,给他一些诚恳的建议吧。 -
8、长安秋望
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 B、“镜天无一毫”,是说天空明净澄洁得像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没有一丝阴云彩。这正是秋日天宇的典型特征。 C、第三句写到所处的南山,将它和“秋色”相比,说南山那峻拔入云的气势,像是要和高远无际的秋色一赛高低。 D、这首诗像一幅写意画,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正是诗人胸怀的象征与外化。(2)、请结合“倚”字赏析首句“楼倚霜树外”的妙处。 -
9、通过举办“经典畅谈”一系列名著分享活动,小文结识了一些新的朋友,对结交朋友有了一些体会,带着大家举办了“有朋自远方来”专题活动。现在邀请你一起来参加并完成要求。(1)、设计活动环节。要求:贴近生活,切实可行。
例:举行“交友之道”故事分享会。
① ②
(2)、分享观点。关于网上交友这一现象,小文她们展开了激烈讨论,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也有人认为网上交友需要谨慎。你认同哪个观点?请结合链接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链接材料】
某市中学生对网友的信任度调查数据显示,完全信任占4.15%,基本信任占30.07%,半信半疑占29.49%,不信任占36.29%。
-
10、假如穿越时光隧道,鲁迅带着他的《朝花夕拾》来到了我们身边,在我们的助力下,《朝花夕拾》得以发表,鲁迅发布了下面这条朋友圈,请你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1)、请你结合名著内容,仿照小文的评论,把下面小棣的评论补充完整。
小棣:从《朝花夕拾》中,我读到了你的柔和与悲怆。。
(2)、读完《朝花夕拾》后,相信鲁迅对各种人与事的情感态度及其思想立场,都对你产生了一定影响,请你将自己的阅读感受或人生启示留言给鲁迅。(3)、小文小组准备帮鲁迅召开记者会,她们整理了鲁迅及《朝花夕拾》的相关作品来答记者问,结果有一条出现了错误,请你帮她们找出来(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等。毛泽东曾高度评价鲁迅“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B、《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10篇回忆性散文,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现童真童趣,《五猖会》表达了对不顾人情其至灭绝人性的封建孝道的批判。 C、《父亲的病》中,鲁迅的父亲被庸医致死,促使鲁迅有了学医救人,学医救国的思想。《藤野先生》中,鲁迅认识到改变国人麻木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于是决定“弃医从文”。 D、鲁迅的《朝花夕拾》具有天真烂漫的童年视角,又有冷峻犀利的成年视角,两种视角在文中相互补充,相互辉映,故作品既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 -
11、小文小组为此次活动设计了一则展板内容,请你阅读并完成下面任务。
语文之美一一佳句积累展板
阅读主题
佳句梳理
自然之美
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 , 。(朱自清《春》)
修身之志
②日月之行,;星汉灿烂,。(《龟虽寿》)
③三军可夺帅也,。(《〈论语〉十二章》)
思念之苦
④夕阳西下,。(《天净沙·秋思》)
⑤ , 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⑥ , 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
-
12、小文通过对七年级语文的短暂学习,有了很多收获,下面是她的笔记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A、《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子舍予,作家。代表作有话剧《茶馆》,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飞鸟集》。 B、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谦辞和敬辞。“舍弟、鄙人、寒舍、愚见”都属于谦辞。 C、《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 D、海伦·凯勒是美国盲聋作家、教育家,著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课文《再塑生命的人》就选自其中。
-
13、小文的小组负责“语文之美”活动宣传,同学们撰写了宣传稿,旨在通过积极宣传,让更多同学发现语文之美。但是她们组同学对以下句子的排列存在争议,请你帮帮她们。( )
①古往今来,诗词之魂在“接地气”,没有地气的吟风弄月、自我欣赏,是没有多大生命力的。
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
③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劳,到“位卑未敢忘忧国”之忧;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盼,到“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之安。
④流传下来的诗词大多地气充足,滋养丰厚。
⑤无一不是生活的营养、人生的积淀。
A、③①④⑤② B、③①⑤②④ C、①④③⑤② D、①④⑤③② -
14、小棣写了一段文字,赞颂语文之美。
A.语文,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徐徐展开,气象万千。
语文之美,美在文字。B.那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方块字,仿佛是跳动的音符,组合成优美的旋律让情感和意境并①蒂而传。语文之美,美在文章。那一篇篇经典佳作,或温情或激昂,如知识渊②(bó)的才子,领略不同时代的风土人情。语文之美,还美在它的传承与创新。从古至今,语文不断发展演变,却始终保持着它的独特魅力。C.在现代社会,语文又与科技相结合,语文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喜出望外的惊喜和感动。
语文,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烂③(màn)如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灵;如雨露,滋④润着我们的生命。D.通过用心去感受语文之美,使我们⑤徜徉在语文的世界里,汲取智慧和力量,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1)、文中加点字的的读音和括号内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①tí ②博 ③漫 ④rùn ⑤táng B、①dì ②搏 ③曼 ④ruì ⑤cháng C、①tì ②搏 ③曼 ④ruì ⑤táng D、①dì ②博 ③漫 ④rùn ⑤cháng(2)、下列说法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画线句A句中“语文”“气象万千”都是名词。 B、画线句B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画线句C句中加粗成语运用恰当。 D、画线句D句有语病,修改方法可将“通过”去掉。 -
15、按要求作文
亲爱的同学们,初中生活的画卷徐徐打开,阅读、交友、运动、畅想、实验……生活中的人、事、景,总能带给我们一份快乐,一丝感动。
请以“____________带给我快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选做该题,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要求:(1)立意准确,选材恰当,情感真挚;(2)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4)不少于600字。
-
16、按要求作文
来到新的学校,你有没有遇见“不一样”的同学?他/她的哪些特点让你印象深刻?
请以“不一样的他(她)”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立意准确,选材恰当,情感真挚;(2)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4)不少于600字。
-
17、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自《论语》)
【乙】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①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②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选自司马迁《史记》)
【注】①低回:徘徊,流连。②六艺: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1)人不知而不愠 (2)学而不思则罔
(3)不能去云 (4)没则已焉
(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孔 子 布 衣 传 十 余 世 学 者 宗 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诸生以时习礼其家。
(4)、联系两个语段,分条概括孔子备受后人敬仰的原因。 -
18、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遥远的刺槐花开
①我的童年,都浸泡在刺槐花香里。
②暮春初夏的雨丝有了些粗犷,沙啦啦,沙啦啦地拍打着村庄。枝叶稀疏的刺槐树依偎在雨帘里,沐浴成一把把翠绿的大伞。雾气填满了村舍的空隙,流动着刺槐的香。
③雨声沙沙,催促很紧,刺槐花苞已经在交头接耳了。蜂鸟似的花蕾被雨丝的玉针银线挑扎在花轴上,似一枚枚晶莹的立体绣,藏在枝叶里。槐叶急匆匆地生长,忙着为槐花搭建遮风挡雨的帐篷。
④散学归来,我总喜欢撑着桐油布伞在刺槐树旁晃来晃去,听槐树与雨丝的对话,看花苞嘬嘴吮吸雨露。花蕾们羞答答、水灵灵的,那淡绿的眼帘里,有一张油布伞下企盼花开的脸蛋。雨丝在槐树枝叶里过滤成粗壮的雨滴,落在鲜黄的油布伞上,滴嗒滴嗒地刺激着我幼小猎奇的耳膜,耳膜里还有雨后天晴,刺槐花苞开裂的声音。,
⑤阳光是刺槐花开的号角。雨过天晴,日色嫣然。槐花开时,叶子仿佛怕遮掩了花朵之美,故意地谦让。绿叶衬托银花,是一场绿翡翠与白珍珠的约会,它们相亲相依,美丽与芳香在村庄的土地上热烈地生长。
⑥不知是谁开启了生吃槐花的先例,先嗅后吃,槐花又成了我们惬意的零食。后来才知道,槐花生吃起来口感非常鲜嫩,与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密切相关。孩子们兴冲冲地捋一把刚开苞的槐花,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乐滋滋,甜蜜蜜,一朵又一朵,一口又一口,边嗅边吃,嚼个不停,那槐花的色香味,一下子就成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光亮。
⑦父亲再忙,也得抽出一点时间来采摘槐花。大人们采刺槐花,有自制的工具。在晾衣竹竿的末端,用细绳绑上割稻子的镰刀,便做成了可靠的钩竿。我最喜欢屁巅屁巅地跟着父亲采槐花。父亲扛着钩竿,从自家门前的几棵刺槐树开始,逐渐向左邻右舍延伸。槐花纷纷落地时,我便兴奋得手忙脚乱。一串串、一朵朵,槐花全在我迅捷利索的忙碌中归筐。手里握着花香,嘴里含着花香,味蕾里浸着花香,心里溢着花香,我满身都散发出刺槐花香了。
⑧采花归来,收获满满。一串串洁白的槐花正安静地躺在篮子里,沁人心脾的花香,让母亲乐不可支,因为要轮到母亲大显身手了。我和父亲最喜欢吃母亲用麦面粉煎的槐花饼。母亲把晒干的槐花放在菜盆里浸泡片刻,洗净,再用力把水分挤尽,配上盐、小葱、鸡蛋,与面粉一起在盆中搅拌均匀。薪柴点燃,等铁锅烧热了,顺着锅沿放上些许菜籽油,油烟起时,便倒下和好的槐花糊。母亲用蘸过水的铁锅铲,娴熟地将面糊不紧不慢地摊开。只见面饼贴着锅迅速地扩大规模,变得越来越薄、越来越硬朗。面饼里夹着的槐花,好似在锅里获得重生,香味从热气里升腾、扩展,让我垂涎欲滴。吃着槐花饼的父亲曾感叹地说过,一个时代过着一种日子,每种日子都有一种色彩,吃槐花饼就是那时生活的特写。
⑨时间能带走许多东西。不知道从何时起,村庄长大了,变样了,屋前舍后的刺槐树也移植成香樟树、桂花树了,说是刺槐树那不守规矩的刺儿,容易让人不安。在城里的菜市场,我见到了刺槐花,连忙凑过去,价格不菲。走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嘴含新鲜的刺槐花,找不到当年好奇的味蕾,也找不到让我狂欢的田间小道,但我有信心,一定能做出母亲当年煎的槐花饼来。
(选自《新安晚报》2021年6月23日,有删改)
(1)、文章围绕“刺槐花”写了哪几件事情?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概括。(2)、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1)绿叶衬托银花,是一场绿翡翠与白珍珠的约会,它们相亲相依,美丽与芳香在村庄的土地上热烈地生长。(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2)孩子们兴冲冲地捋一把刚开苞的槐花,迫不及待地往嘴里塞,乐滋滋,甜蜜蜜,一朵又一朵,一口又一口,边嗅边吃,嚼个不停,那槐花的色香味,一下子就成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光亮。(从描写角度赏析)
(3)、请结合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段有何妙处。(4)、标题“遥远的刺槐花开”中的“遥远”一词有什么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
19、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雪车顶上的车牌号
①那年深冬,我开车到哈尔滨出差。路上寻常得无话可说,狂风卷叶,冷飕飕的。黄昏时抵达宾馆,总台一个笑得轻轻甜甜的姑娘,为我办理入住,利利落落。楼层、餐券、进出停车、总台电话、一一嘱咐。
②我的车停在宾馆的露天停车场。看天气预报,夜里将有大到暴雪,再想到自己饱满的日程,心里好不忐忑。
③晚上,房间电话响起,是总台姑娘的声音:“请问您车牌号多少?”虽不知她是何用意,也并未多想,相告后便挂了电话。
④第二天一早,窗外冰天雪地,银装素裹,我打算尽早下楼用餐。经过总台,姑娘叫住我:“这么早呀!请问今天需要用车吗?我先让工作人员给您的车清雪!”
⑤这显然出乎我的意料。她含着笑,等我答复。
⑥“哦,谢谢!请问方便吗?车就停在……”
⑦还没等我说清位置,姑娘已先开了口。
⑧“方便!我知道的!”
⑨原来,那通电话,用意在此!
⑩早餐后,匆匆走向停车场。一夜大雪,让停车场里尽是高高低低的雪丘。车辆已被深雪覆盖,车牌分毫不见。大概方位,一个人正在车头除雪,车身半露,近处看时,正是自己的车。
⑪过去一看,硬纸板被折成三角形,支在车顶,上面粗粗重重地写着我的车牌号。四下环顾,其他车顶也都立着这样的硬纸板。积雪覆盖下的车,一下就有名有姓、有头有主了。
⑫除雪的工作人员点破:“都是总台姑娘写的,忙活到半夜呢!”
⑬那个天寒地冻的早晨,身为远乡异客的我站在“热烘烘”的停车场 , 不禁感慨万分:手栽玫瑰,尚有余香,何况赠人呢!天色微明,我坐上车,打开车灯,灯光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⑭出差回来,早晨开车上班。因为到得早,公司总部偌大的停车场里,停的车辆还很少,那么多的车位都在眼巴巴地期待着我驻车。我对离办公楼近处的车位“视若无睹”却把车停在一个偏远的位置。从车上下来,从从容容,穿过停车场,走向办公楼。
⑮几位同事刚把车停在楼前近处车位,见我从远处车位走来,不解的问:“有那么多车位,你为何舍近求远?”
⑯我说:“到得早的人,有时间多走些路。到得晚的人,眼见就要迟到,会很着急,近的车位,留给他们吧!”
⑰听了我的话,他们诧异地望着我,迈向办公楼的脚步迟缓了,相互点点头 , 转回身上车 , 他们也把车停到了远处车位。
⑱一天、两天……这样做的人越来越多。渐渐的,公司总部的停车场有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较偏远位置的车位总是最先被停满。
⑲把车停得远一点,多走几步,一桩细小得不得了的事,却有着一群人的温情与气度。这与宾馆总台姑娘传递给我的善意是一样的:即便素不相识,也有将心比心的体贴。虽然大家把车停得远了,但是心贴得更近了,我们的社会也更和谐美好了。
(1)、阅读①—⑫段,按照总台姑娘做事的时间顺序填写下表。时间
事件
黄昏
(1)
(2)
姑娘打电话询问我的车牌号确定车的位置。
半夜
(3)
(4)
姑娘安排工作人员先为我清雪。
(2)、结合上下文阅读第⑬段,回答:天寒地冻的早晨,“我”却感觉停车场“热烘烘”的原因可能是什么?(3)、联系上下文,阅读第⑰段,说说段中“脚步迟缓”“相互点点头”“转回身上车”这三个动作分别反映出他们怎样的心理活动。(1)脚步迟缓:
(2)相互点点头:
(3)转回身上车:
(4)、为什么说“较偏远位置的车位总是最先被停满”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20、进入中学,学习生活翻开了新的一页,你一定认识了不少新同学。七年级(1)班围绕“交友之道”,开展了一次学习活动。(1)、朋友的含义。
“朋”字看起来像并列的两串贝壳,这种并列的关系,表达的内涵。
“友”像两只同时伸出的右手,两手相握,以表达的关系。
(2)、小冬同学搜集了一些关于交友的名言,准备在本次活动中进行交流。请你选出不符合本次活动主题的一项是( )A、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lǐ,甜酒)。——庄子 B、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曾国藩 C、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D、不挟(倚仗)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孟子(3)、【仿句】关于“友情”,我们有话要说。请仿照示例,仿写一句。示例:友情是一缕和煦的春风,抚慰我们受伤的心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