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兴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宝应县泰山初级中学、安宜初中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联考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2017届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
- 江苏省2017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抒怀言志类 专项训练
- 江苏省2017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怀乡思人类 专项训练
-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阶段测试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竹山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调研测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实验、邗江实验初级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
1、班级组织了《朝花夕拾》读书交流会,请你参加。(1)、如果要你向同学们推荐《朝花夕拾》,下列推荐语有误的一项是( )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描写生动有趣,情感真挚动人,非常值得一读。 B、这本书的书名很有意思,“朝花夕拾”的“朝”是早上的意思,“夕”是晚上的意思,所以书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就是成年时回忆往事。 C、这本书的《〈二十四孝图〉》所提到的几个故事中,鲁迅先生最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建议大家阅读并思考关于“孝道”的问题。 D、这本书写的大多是个人生活,但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对我们理解当时人民的生存状态很有帮助。(2)、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塑造了许多生动鲜活的人物,你最喜欢或讨厌哪一位人物?请结合这一人物的相关内容进行说明。
最喜欢(或讨厌)的人物:
理由:
-
2、下列各项是小陶积累的文学文化常识,其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是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观沧海》描写了宏观景象,抒发了他的豪情壮志。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 C、史铁生是当代文坛一位令人敬佩的作家,他以病残之躯完成了《病隙碎笔》等作品。课文《秋天的怀念》饱含了他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与感激。 D、中国文化注重对人的称呼,在古代“公”“卿”“君”“子”是对男子的尊称;令尊、令堂分别是对别人父亲和母亲的尊称。
-
3、活动中,小组的同学们以“温情与成长”为主题都发表了自己的想法,他们话中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鲁:岁月可能会模糊记忆,但母亲的名字永远镌刻在我们心坎上。 B、小陶: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 C、小语:人的成长中,有艰难困苦的逆境,也有花枝招展的风景。 D、小文:想起妈妈的精心照料,考试失利的我惭愧之极,翻来覆去睡不着。
-
4、眨眼间,走过新学期的半程。学校开展“温情与成长”项目化活动,小陶分享了自己的收获,请你参与。
轻轻打开语文课本,我们感悟到世间的美好与温情。我们跟随朱自清探寻①《春》的足迹,春在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 春在嘹亮的笛声里与轻风流水应和着② , 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却截然不同,没有春的娇媚③ , 没有夏的粗guǎng、没有秋的静谧、没有冬的咄咄逼人,而是充满温情的;史铁生在秋风落叶中与母亲诀别,决心要好好儿活;莫怀戚在春日田野的散步中用爱与责任化解分qí,彰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透出古人生活的雅趣④……光阴流转,通过探索语文的世界,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视野和增强文化自信心,使我面对生活中的困境能够不再徘徊,奋力前行。
(1)、文段中小陶有两个字暂用拼音代替,两个加点字不确定读音。请你帮小陶选出正确的一项( )A、niàng 旷 mì 岐 B、niàng 犷 mì 歧 C、liáng 旷 bì 歧 D、niàng 犷 mì 岐(2)、上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四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处是( )A、① B、② C、③ D、④(3)、文末画线句有两处语病,请你帮小陶同学修改。通过探索语文的世界,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视野和增强文化自信心,使我面对生活中的困境能够不再徘徊,奋力前行。
-
5、我校举办“阅享青春,读向未来”悦读节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海棠诗社准备了“海棠雅韵”游园会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闯关游戏。
关卡一:古韵争锋
关卡二:唐韵寻踪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城北楼①
高适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 , 体道③犹思塞上翁④。
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释】①唐天宝十一载(752年)秋冬之际,高适经人引荐,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中,充任掌书记。此诗写于离开长安赴陇右途经金城时。金城,即现今的兰州。高适隐身渔樵数十年,刚做了几年县尉又不堪吏役辞掉了,可谓饱尝世途的艰辛。此次赴陇右幕府,虽是他渴求,但前途如何,未可预卜,诗中仍有几分观望之意。②磻(pán)溪老:指姜太公吕尚。③体道:是指体悟道理。④塞上翁:此处引用塞翁失马的典故,反映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辩证思想。
(1)、下列不适合作为悦读节宣传诗句的一项是( )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B、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紫藤树下”文学社准备组织开展“话英雄人物,传‘红星’精神”主题读书活动,作为主持人,你需要撰写主持词开场白。下列选项,最合适的顺序是( )①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英雄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
②但无论在哪个时代,英雄都如灯火,点亮人心,照耀前路。
③或追求真理,肩扛正义;或保家卫国,心系黎民……
④他们或百折不挠,乐观向上;或恪尽职守,勇于担当;
⑤何谓英雄?古语有云: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
⑥让我们讲述英雄故事,学习英雄品质,找到成长方向,汲取前行力量。
A、⑤②①④③⑥ B、⑥①⑤③④② C、⑤①④③②⑥ D、⑥⑤①④③②(3)、《龟虽寿》中,“壮心不已”的上一句是( )A、烈士暮年 B、腾蛇乘雾 C、老骥伏枥 D、养怡之福(4)、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岂不罹疑寒?松柏有本性。 B、冰霜正惨凄,终岁长端正。 C、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D、柴门何箫条,狐兔翔我宇。(5)、苏轼与好友张怀民夜游承天寺,他们最不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A、树旁耸立的七佛塔 B、小斋幽敞明朱曦 C、在松针稀疏处闪烁的几星灯火 D、慈乌夜啼(6)、诗歌前四句写了晴空万里、“①”、湍上急流、“②”的金城美景。(用原文回答)(7)、下列各项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联以景入诗,融情于景;后两联借用典故,抒写情怀。 B、“声若箭”,以呼啸而过的利箭作比,写出了黄河急流的非凡声势。 C、颈联借姜太公钓鱼和塞翁失马的典故,抒发诗人能一展雄才的豪迈之情。 D、尾联写对边关形势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安危的深沉情感。(8)、悦读节活动现场需要悬挂几副对联,内容不适合的一项是( )A、观书到老眼如月,得句惊人胸有珠。 B、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C、脚下行路千里远,腹中贮书万卷多。 D、轻研竹露栽唐句,细嚼梅花读汉书。(9)、为确保悦读节顺利开展,学校要进行安全演练,同学们都认真准备,只有小语同学满不在乎,嘴里还不停地嘟囔:“又不是真的,干嘛小题大做啊!”班长听后想要劝说他认真对待安全演练。下列班长的劝说中,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A、学校一搞活动你就胡言乱语,快点儿把嘴闭上! B、安全演练很重要,怎么就你唱反调儿呢?你就不能认真点儿吗? C、安全演练一会儿就结束了,你要不愿意去,就在教室里写作业吧。 D、安全演练很重要,请你认真对待,这样才能在危险时保护好自己。(10)、某同学在明德楼前的留言板上写了一段话,其中划线句有一处语病,请你修改。悦读节不仅为师生搭建了一个交流思想、分享感悟的平台,更在书香中实现了一种文化的传承。阅读的目的,不仅在于长知识、增技能,而且在于让我们成为更加完美的人。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书人,关键在于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青春,读向未来,让阅读的力量在校园里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修改:
-
6、近期,“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正在各大影院重映。在《哈利·波特与密室》中,邓布利多教授曾说过:“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请以“选择”为题作文,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及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材料除外。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
7、“用坚强做双翅膀,逆风飞翔,心中有方向,青春不迷航,风雨过后收获更明媚的阳光。”苏轼被贬黄州,却写下了诸多称颂千古的诗作;玛丽·居里身处简陋屋舍,却发现了镭的光芒。人生中总会遭遇各种磨难困苦,但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如同逆风中的飞鸟,展翅翱翔,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请以“逆风飞翔”为题,写一篇作文,可写实,可想象,文体不限,诗歌及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材料除外。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
(3)字数在600-800之间。
(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
8、阅读《谁在壁上起舞》,完成下面小题。
谁在壁上起舞
①元丰五年的七月,阳光炽烈,风也不弱。风从江面腾空而来,带着几分水气潮湿的妩媚与妖娆。此时,在突兀而起的赤壁矶上,一位四十七岁的男子迎风而立。他有一张瘦长的脸,个子也不矮,宛若一株抽穗的玉米。他就是黄州的团练副使——苏轼。
②他不是本地人,家在千里之外的蜀地,却背负君命抵达这里,已经到任近两年。在外人看来,“团练”孔武有力、霸气十足,分明是威震一方的军政要员。然而荒谬的是,他其实是一介文弱书生,自小青灯伴黄卷,二十一岁便以华彩文章高中进士,入仕后一心巴望着为社稷强盛献上汹涌智慧。怎料到,有一天头上竟被虚扣一顶武夫的帽子。提不动戟、舞不动剑的他,成为了一粒充数的烂芋。何以至此?无非口无遮拦得罪了一群蝇营狗苟之辈罢了,以至他们费尽心机地在他如山的诗文中挑来拨去,然后截取只言片语,罗织出一系列罪名,导致他竟入狱一百三十天,严刑酷打险遭不测,最终仅凭一丝侥幸苟存性命,贬往黄州。
③于是,他离开了汴京。那天是元丰三年正月初一,天寒地冻,雪舞长空。
④说是赴团练副使之职,身旁却有御史专程派出的差役押送。这是怕他逃还是自杀?他挥挥衣袖作别皇城,迈出的步子急促而沉重。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憋屈在心底深处的那口气总算可以长长吐出去了。回首再望,那座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城池,既熟悉得如同刻在心间,又陌生得仿佛从未踏入。寒气,如同无形的利剑,从四面八方悄无声息地穿透而来,直抵心扉。他一路向南向南再向南,仿佛要逃离一切。然而,内心的哀愁却如影随形,挥之不去。
⑤初抵黄州时,他住在城南一座叫定惠院的寺庙里,一间小斋房,倒也能暂且安身。他不用上班,无权签署公文。这虽看似惩罚,但细一想,倒也落得个清静。毕竟之前的岁月里,他太忙了。在这里,他开始学佛参禅,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当命运把他抛弃到这个偏僻小城,世间的一切都已渐行渐远。他能做的便是收缩自己,向内心的深处挖掘挺进。在这样的日子里,他内心一天天平静下来,不问封侯,不求腾达。
⑥只是屋破腹饥,三餐难以糊口,贫穷像山一样横亘在那里。在他抵达黄州一年后,一家老小也尾随而至,微薄的俸薪更入不敷出。友人帮他在城外的东坡上申请到一块废弃的旧营地,于是他欣然躬耕其上。垦荒、播种,于是稻麦生长,枣树蓬勃。这是一段陌生的日子,万般艰辛却又如此新鲜。“东坡居士”,年近五十了,他又欣然为自己新取了一个号。
⑦从苏轼到苏东坡,他的生命已经悄然转了一个弯。
⑧在黄州,他更喜欢吃。好胃口意味着心情已渐佳,能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写这首取名《猪肉颂》的打油诗时,苏轼的俏皮在每一个字里跳动。他自己也没想到,竟因此创下一道美味的“东坡肉”,数百年后仍令众人垂涎三尺。
⑨吃饱喝足之后,他来到了黄州城西北面的赤壁矶,站在矶头四望,开始遥想公瑾当年。当年是八百七十多年前的冬天,吴蜀联手在赤壁迎战几十万曹操亲率的大军。借东风的是孔明,火烧连环船的是黄盖,而最令苏轼无限羡慕的是那风华正茂的周郎。因为三十多岁的周郎被主公所赏识,可以统领大军,可以尽情挥洒才华。而他,同样脚踩赤壁,同样一腔经世济时的渴望,却只能闲看白云,静观流水,只能慨叹“人生如梦”,只能“一尊还酹江月”。他想,此生也许注定虚掷余下的光阴,并且终老于此。
⑩他没有料到,其实远非如此。在黄州四年零两个月,他写了七百五十三篇诗词歌赋,平均每两天一篇,其中词七十九首,占他一生词作的四分之一。他诸多的诗文因雄浑磅礴、气韵悠远而成为千古名篇,传诵不绝。甚至他信手挥就的诗作《黄州寒食帖》,也被称为除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之外的天下第三行书。
⑪谁在壁上起舞?在历史之壁上,并不是谁都有能力起舞。否泰①之间,人生有那么多的不确定性。跌到谷底之后,他的万千思绪反而在贫寒局促的日子里杂陈涌动。伸出手,他触摸到最富丽的生命质感。
⑫苏轼,他在黄州涅槃②。
(取材于林那北同名文章)
【注】①否(pǐ)泰:《易》的两个卦名。天地交,万物通谓之“泰”;不交闭塞谓之“否”。后常以指世事的盛衰,命运的顺逆。②涅槃(pán):佛教用语,原指超脱生死的境界。
(1)、文章写了①(朝代)苏轼被贬黄州的经历和心路历程:离开汴京时,他步履急促而沉重,心中既有逃离是非之地的轻松,也有②;初抵黄州时,他在定惠院③ , 内心渐趋平静;家人来后,他在城外的东坡上躬耕并享受美食,内心满是④;吃饱喝足之后,他⑤ , 慨叹“人生如梦”,内心不禁感慨万千。(2)、文章第⑩段划线语句运用了很多数字。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苏轼,他在黄州涅槃”这句话的理解。 -
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10月2日,山西省隰(xí)县小西天景区接待游客突破1.6万人,空间有限的景区只得排队限流。过程中,有游客因排队时间太长,情绪激动高喊“差评”,并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
②为了给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体验,小西天景区实施系列便民举措。首先,实行线上预约进园。隰县迅速增派志愿者提供引导,拓宽延长排队通道。不仅重新规划了单循环参观路线,还设置了凤凰街步行道路,遴选全县美食打卡点,收纳在小程序“隰游记”中。其次,新增停车场和免费摆渡接驳公交车,开放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区域,全力以赴迎接游客。交通运输部门和相关乡镇还设立了便民服务站,为游客提供咨询和引导服务。最后,隰县组织了戏曲、独唱、快板、舞蹈等多种文艺节目,每隔半个小时在景区广场表演一次。高速路口、景区桥头等地全天提供玉露香梨免费品尝活动。
③短短几天,从被喊“差评”到收获好评,隰县的口碑因一系列强力有效的措施而实现逆转。
【材料二】
①长假期间的文旅市场尤为考验地方管理的创新能力。
②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阿坝州”)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高效的旅游服务,成为“十一”假期国内旅游市场的一匹黑马。
③藏羌自治州以其独特的文化活动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九寨沟景区连续4天门票销售一空,每日接待游客量均达到景区最大承载量4.1万人次,创下纪录。而景区的高效调度则赢得了游客赞誉。
④为了让游客感受独特的藏羌民族风情,阿坝州国庆长假期间共举办了300余场文化活动,吸引约40万游客参与。各县推出特色文旅活动,如九寨旅拍、红叶温泉季、音乐交流会等,丰富游客体验。非遗、文创、美食等展销活动参与感十足,让游客领略到了独有的文化魅力。
【材料三】
①开展文博主题研学活动,成为国庆假期黑龙江文旅火爆的重要因素。
②文博场馆成为不少人出游的选择,正值新中国成立75周年,哈尔滨市博物馆开展了“我心中的祖国”系列主题研学活动,小朋友可以制作金漆书签、立体贴画。东北烈士纪念馆推出了“国旗国徽国歌专题展”,并邀请游客参与“我与国旗同框”打卡活动。国庆期间,黑龙江各地博物馆共推出126项特色展览和活动,累计接待观众210.95万人次。很多博物馆取消了周一闭馆,并延时闭馆,优化预约、现场换票程序,增加讲解场次,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观展服务。2022—2024年国庆期间,______。
2022—2024年国庆期间黑龙江旅游人数及收入增长情况
年份
旅游人数(万人次)
旅游收入(亿元)
2022年
262.08
22.02
2023年
495.86
46.25
2024年
2017.8
184.65
(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山西隰县小西天因被喊“差评”,各部门全力以赴,最终实现逆转。 B、九寨沟景区虽然连续四天游客接待量远远超出最大承载量,仍然收获赞誉。 C、黑龙江各地博物馆推出特色文化旅游项目,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观展服务。 D、国庆假期,全国多地文旅火爆,特色鲜明,带动各地景区游客人数的增长。(2)、根据【材料三】中的表格信息,在横线处补全语句,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全国文旅实现了旅游人数及收入大幅增长。 B、黑龙江文旅实现了旅游人数的波动式上升。 C、全国文旅实现了旅游人数及收入波动式上升。 D、黑龙江文旅实现了旅游人数及收入大幅增长。(3)、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吸引游客可以从①、②和③三个方面下功夫。(每空限10个字以内) -
10、历史不可“穿越”,却能在纪实性作品中得以体现。这些作品是过往时代生活的记录,又可成为未来旅途中的宝贵财富。阅读纪实性作品,有助于我们领略不同的人生风貌,从中汲取精神力量。请从《红星照耀中国》中选取一个典型事件,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从中汲取了怎样的精神力量。(80字左右)
-
11、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面小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中的“至”与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至高无上 B、如获至宝 C、至理名言 D、人迹罕至(2)、对“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积水空明”,写庭院中池水清澈透明,给人以一种静谧、安宁之感。 B、“藻、荇交横”,写月光下竹柏影映于地上,清丽淡雅,富有动态美感。 C、此句描绘月夜小景,尽管全句无一“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 D、庭中景物浑然一体,勾勒出一幅明月皎洁、树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画面。(3)、根据《记承天寺夜游》及下面的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俄而月色上衣,树影满地,纷纶参差,或织而帘,又写而规①。至于密树深林,迥不受月,阴阴昏昏,望之若千里万里,窅②不可测。划然③放歌,山应谷答,宿鸟皆腾。噫嘻!予生于斯,长于斯,游戏于斯,二十余年,而犹有不尽之景乎?
【注】①织而帘:织得像竹帘;写而规:画得如圆圈。②窅(yǎo):深远。③划然:忽然。
(取材于袁中道《游荷叶山记》)
月影摇曳变幻,引人遐思。在苏轼眼里,承天寺的一轮明月映出竹柏的影子,交错的树影如同“①”;袁中道看到交杂错乱的树影,联想到②和圆圈。二人的心境各不相同。苏轼以“③”自称,化解贬谪的悲凉;袁中道夜游荷叶山,面对他生活了二十余年的故园,发出了“④”的感慨。(①③④用原文回答)
-
12、阅读《渡荆门送别》,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五言律诗以叙事开端,交代了地点和事由。诗人由蜀入楚,表达外出游历的喜悦之情。 B、颔联以移动的视角,化静为动,描写了景物的变化,呈现出江水进入楚地后一马平川的特征。 C、尾联写故乡水恋恋不舍地送“我”远行,抒发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与寂寞之情。 D、整首诗以绘景取胜,视野辽阔,境界高远,体现了诗人的开阔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2)、请你发挥想象,描述划线的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
13、默写。
让我们跟随着古代的文人墨客去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吧:登临黄鹤楼,面前是“晴川历历汉阳树,”的明丽和煦;驱车沙坡头,抬头见“大漠孤烟直,”的壮丽辽阔;漫游西湖,徜徉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初春胜景;深秋九寨,满眼是“树树皆秋色,”的绚丽画卷;春冬三峡,我们会发出“ , 良多趣味”的感叹;哪怕就在小园香径,叶绿花盛,我们也会道一句“庭中有奇树,”。让我们在文字间旅行,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美丽与感动。
-
14、新中国75周年华诞之际,实验中学举办了“展独特魅力促文明交融”的主题活动。同学们在国庆期间搜集了有关各国文化交流方面的新闻。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新闻一】
在阿根廷的蒂格雷市,伴随着阵阵加油呐喊,一艘艘龙舟在河面激起层层水花。龙舟上装饰各异,令人眼花liáo乱。阿根廷龙舟协会成员娜塔莎·阿曼和队友们劈波斩浪,锐不可当。阿曼在赛后采访时说:“代代相传的中国龙舟文化传递着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甲】通过参加此次龙舟大赛,她不仅收获了运动的乐趣,更感受到了中国人对自身文化的珍视与自豪。
在尼日利亚中国文化中心,阿布贾大学教授谢里夫·加利在观看浙江婺剧、体验泥塑之后,赞叹中国文化对“和”与“美”的追求;阿尔及利亚《独立青年报》新闻主任曼萨里说,中国国庆期间举办的招待会【乙】音乐会等活动,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也让更多阿尔及利亚人领略到中国多民族艺术的无穷魅力。
【新闻二】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瑞士华人华侨9月9日晚举办专场音乐会,曲目包括《梁祝》《浏阳河》《黄河大合唱》等著名音乐作品。
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是主题曲目,由八个乐章组成,演出全程40多分钟。“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歌声刚落,整个音乐厅都沸腾了,掌声和欢呼声震耳欲聋。观众们向所有表演者表达着由衷的赞赏。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专家德扎亚斯参加了音乐会。他是第一次欣赏《黄河大合唱》全曲,感到特别震撼,入木三分 , “我了解到这部作品创作于1939年中国抗战时期,它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国的那段历史”。
【新闻三】
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为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交流插上“翅膀”。新西兰与中国友好协会的利格拉夫在VR展台体验数字化还原的莫高窟第285窟后,表达了自己“要去一次敦煌”的愿望。新西兰国会议员萨莱萨穿过莫高窟第3窟的复制洞窟,感叹“真切体会到美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联”。
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______,感受洞窟营造、经书放置等不同场景。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殷契文渊”,收集世界各地的甲骨文著录及文献,建立甲骨文字形库,面向全球免费开放。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线上展厅”,点开500亿像素的兵马俑一号坑室内全景图,俑坑里每尊兵马俑的发髻、表情纤毫毕现……
通过创新文化传承的方式,新时代中国培养了传播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1)、在方格中用正楷字书写“展独特魅力 促文明交融”十个字。(2)、依据拼音写汉字和为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缭 当(dǎng) B、缭 当(dāng) C、瞭 当(dāng) D、瞭 当(dǎng)(3)、在文段【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 ” 【乙】、 B、【甲】。 ” 【乙】, C、【甲】” 【乙】, D、【甲】” 。 【乙】、(4)、下列词语在文段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磅礴 B、震耳欲聋 C、由衷 D、入木三分(5)、给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15字以内)(6)、根据上下文,在横线处填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世界各地的人们一键“穿越”历史 B、一键“穿越”历史的世界各地人们 C、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一键“穿越”历史 D、把世界各地的人们一键“穿越”历史(7)、文段中的画线语句存在一处问题,请你修改。(8)、某同学为“数字藏经洞”写了一副对联。将对联补全,最恰当的一项是( )上联:科技创新,观古今于 ①
下联:文化传承,抚 ② 于瞬间
A、①弹指②天地 B、①弹指②四海 C、①朝夕②天地 D、①朝夕②四海(9)、活动后,同学们觉得收获颇丰,纷纷写下活动感想。修辞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是什么让古代的智慧与现代的创意无缝对接?是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也是人类不懈的探索精神。 B、敦煌石窟犹如一位历史的低语者,静静地向每一位到访的旅人,温柔地诉说着穿越千年的传奇故事。 C、龙舟赛展现团队协作的力量之美,音乐会奏响艺术情感的灵魂之歌,数字展彰显科技创新的智慧之光。 D、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它犹如一支轻松欢快的小调,以其深邃的内涵与魅力,影响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
15、告别美丽的小学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老师、同学,带着依依不舍的深情,我们跨入新的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回首六年的小学时光,一幕幕倍感温馨的幸福画面依然历历在目。那里有我们熟悉的人、难忘的事、不舍的情、留恋的景……
请以“我想念”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完整叙述,文通字顺。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等信息。
-
16、请根据阅读积累,将下面对应的人物填到横线上(只填字母)。
《朝花夕拾》是鲁迅在1926年先后撰写的十篇回忆性文章组成的散文集。在这十篇文章中,作者对人物的描写生动有趣,情感真挚。其中有迷信愚昧但淳朴善良,为“我”买来“三哼经”的保姆①;有“我”在三味书屋读书时遇到的为人博学方正,严而不厉的私塾老师②;有“我”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固执倔强,始终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的同学③;有治学严谨,毫无民族偏见,令人尊敬的仙台医学教授④。
A.范爱农 B.阿长 C.寿镜吾 D.藤野先生
-
17、某班的同学开展了“交友之道”专题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一些关于“交友”的名人名言。
【材料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西晋)傅玄
【材料二】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华罗庚
【材料三】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
【材料四】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孟子》
(1)、根据上面的四则材料,简要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关于“交友之道”的启示,最少说出两条。①
②
(2)、随着科技和网络的快速发展,众多交友网站、平台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交友方式,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更加热衷于网上交友。对于初中生网上交友,你是否赞同?理由是什么? -
1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上天种的花
古草
①记得小时候,在院子的墙根处,看到一朵异样的植物,正在玩耍的我们姐弟仨既惊奇又欣喜地叫起来。
②这绝对不是一般的植物,以前从没见过,它白白的圆而厚的叶盘,肉鼓鼓肥嘟嘟的,支撑它的也是胖乎乎的根茎,样子憨态可掬。整个模样,像一把白色的伞,让人忍不住用手轻轻地触摸它。我叮嘱弟弟妹妹小心点,唯恐一不小心,碰坏了它。它的形状和我们以前见到的“狗尿苔”有点类似,但那种狗撒尿而形成的植物,长着灰不啦叽、薄薄的几乎没有一点厚度的叶片,细而瘦弱的茎杆,看着就让人生厌,没过两天就被太阳晒得蔫巴了,无精打采地耷拉下它被风干而裂成几个口子的叶片,最终萎缩、瘫倒在地面上。
③眼前这个是什么呢?从没人种植,怎么凭空生出了这样一个让人喜欢的东西?它肥硕的根,扎在浅浅的墙根上,阳光照不到它,雨水淋不住它,又没有肥沃的土壤,如此贫瘠的环境,却富有生命力地生长着,简直不可思议。我们拉了母亲来看,她说这是蘑菇,和那“狗尿苔”是一类的,但“狗尿苔”有毒不能吃,这蘑菇是像肉一样可以吃的好菜呢,好好看着它,再停两天就可以采下来了。
④听着母亲的描述,我们好像已经吃到嘴里似的,心里美滋滋的。只有到春节才可以尝到肉的岁月里,突然知道了世上还有和肉一样吃的好东西,当然是乐不可支了。为了防止鸡、鸭、小猪来糟踏,我们就日夜严加看守。弟弟找来个破碗扣着它,我们就不时地揭开碗看看它生长的进度。等稍大了些,在它旁边搭建一圈小篱笆,以防它惨遭袭击,几颗心像保护宝贝似的既紧张又喜欢。
⑤终于成熟了。我们把长成的蘑菇,小心翼翼地摘下,母亲把它洗净后一点点地撕碎,下到面条锅里。这时候,我们就双手支着小脑袋,眼巴眼望地等着饭菜飘香的时刻。
⑥往日只洒些盐巴的素面条,寡淡无味,现在有了这像灵芝一样的好蘑菇的浸润,吃起来格外有味道。绵软、滑溜、细腻但富有韧性的蘑菇,虽没有母亲说的如肉一样的香,但却没有肉的油腻,也确实是少见的爽口,我们吃的很满足。我怀疑天地间的精华,都浸透在它丰韵的身上了,只可惜太少了,每人碗里只有可怜的几片。
⑦后来眼睛就格外留意潮湿的墙根处了,居然又幸运地遇到了几个盛开如花的大蘑菇。
⑧“妈妈,这样好吃的蘑菇,为啥别人家里没有呢?”
⑨母亲认真地想了一下说:“孩子,这是上天种的花啊,他看咱家的孩子乖,就把他种的花,移给了咱几棵。”母亲用温暖的手抚摸着我们的头,慈祥地笑着。
⑩是么?怪不得只我们家有呢,一时我们就骄傲地昂起了头。读了两年书的母亲,大字不识几个,也就会写几个歪歪斜斜的字而已,给我们讲不来做人的大道理,更不会讲“孔融让梨”“孟母三迁”的故事来感化我们,但她的“上天爱乖孩子”的道理却通俗易懂。想啊,我们是乖孩子,上天都知道,上天怜惜我们的清苦,把他心爱的花,都赏给我们吃呢,能不骄傲吗?
⑪早不记得我们那时是否真的很乖,但母亲那句简单却富有哲理的话——“上天爱乖孩子”,如同一粒种子,在我们幼小的心田里悄然生根发芽,伴随我们一路成长,让我们相信,善良与正直,终将得到上天的眷顾。
⑫从那时起,我们时时都在注意自己的言行,尽力做得听话、懂事,不惹母亲生气。在家里,每当有好吃的时候,我们从不争不抢,你推我让。在外面,我们不淘气,不惹厌,友善地和身边的每个人相处,母亲满意的笑容,就常常在脸上挂着了。其实我们不知道“人在做,天在看”的说法,但总认为有一双意味深长的眼睛,时刻在天上方严肃地注视着,自己是一览无余地暴露在那双法力无边的视力之内,所以我们坦诚做人,不偷不拿,不骗不坑,我们爱自己的亲人,进而去爱他人,爱这个人间。
⑬如今我们都已长大,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人,融入到洪大的人流中,就像一滴水涌入江河毫不起眼,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都得到了上天种的花。
(选自《智慧》,有改动)
(1)、阅读选文第①—⑩段,按照原文完成下面表格(限用四字词语回答)。事件发展过程
发现蘑菇
看守蘑菇
采摘蘑菇
品尝蘑菇
人物内心变化
(1)
(2)
(3)
(4)
(2)、文中第⑨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选文第⑪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下面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中第②段写“狗尿苔”的作用是与蘑菇作对比,突出作者对蘑菇的喜爱。 B、文中第③段“不可思议”的原因是蘑菇在贫瘠的生长环境中却生命力旺盛。 C、文中说“每人碗里只有可怜的几片”说明母亲生活节俭,不舍得把珍贵的蘑菇都给孩子们吃。 D、文章题目“上天种的花”既指蘑菇,又指我们身上具有的正直、善良、坦诚、踏实的品质。 -
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翠鸟移巢
翠鸟先①高作巢以避患,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爱之 , 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选自《古今谭概》)
【注释】①先:起先。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及生子 及:
(2)人遂得而取之 遂:
(2)、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子长羽毛,复益爱之。
(3)、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
20、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
(2) ,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不知何处吹芦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 ,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6)洛阳亲友如相问,。(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