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xùn)           轮( kuò )                 酣然入梦( hān) B、( shǒng)        斑( lán)               而不舍(qiè) C、越( zhuó )            持(jīn)      深痛绝( wù ) D、( niu)           咀(jué)                  大广众(tíng)
  • 2、 种下行动就会收获习惯,种下习惯就会收获性格,种下性格就会收获命运。对于以上这句话,你有什么相关的经历和体验?又会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思考?

    请你以“好习惯使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⑤不少于600字。

  • 3、名著阅读;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鲨鱼回来,翻转脊背,就要把印度人切成两半了,这时候,我觉得蹲在我近边的尼摩船长突然站起来。然后,他手拿短刀,直向鲨鱼冲去,准备跟鲨鱼肉搏。鲨鱼正要咬这个不幸的采珠人的时候,看见了它的新来敌人,它立即又翻过肚腹,很快地向船长冲来。

    我现在还看见尼摩船长当时的姿态。他弯下身子,带着一种特别的冷静,等待那巨大的鲨鱼,当鲨鱼向他冲来的时候,船长非常矫捷地跳在一边,躲开冲击,同时拿短刀刺入鱼腹中。不过,事情并没有完,结果尚未分晓。怕人的战斗开始进行了。勇敢大胆的船长,抓住鲨鱼的一只鳍,跟这个怪物肉搏,短刀乱刺鲨鱼的肚腹,但没有能刺到致命的地方,就是说,没有能刺中鱼的心脏。鲨鱼死命挣扎,疯狂地搅动海水,搅起的漩涡都要把我打翻了。

    (1)、这段文字选自世界著名科幻作品 , 作者是著名的科幻和探险小说家
    (2)、选段中所表现出来的尼摩船长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3)、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许多险情,除此之外,请再概括出两次险情。
  • 4、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1)、这首诗中“赚”字用得很巧妙,请作简要分析。
    (2)、读完本诗,你认为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怎样的人生哲理?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出发简要分析。
  •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教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有布衣毕昇②持火炀之 

    ③则字平如④用再火令药镕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则以纸帖             水陆草木 B、一平板按其面       公亦此自矜 C、其印余群从所得       孤岂欲卿治经博士邪 D、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有龙
    (3)、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②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4)、本文在介绍活字印刷术时,注意突出“活”这个主要特点。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活字印刷术的“活”体现在哪里?
  •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

    今天的青少年所玩的奥特曼等卡牌,跟几十年前的同龄人所玩的烟亮纸牌或方便面中的人物卡片,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奥特曼等卡牌成为青少年的“社交密码”也就不足为奇了。奥特曼卡牌有多受欢迎?据媒体报道,这些卡牌是日本某知名影视剧的文化衍生品,卡牌上印有这部影视剧中的英雄和怪兽形象,并标注其武力值。在论坛上,一张稀有卡牌能被叫出上万元到数十万元的价格,甚至有“专家”出教学视频,教家长学生通过“算法”买到高级卡牌。

    (选自《中国教育报》的《青少年沉迷卡牌危害不小》)

    材料二:

    ①据家长反映,价格越低的卡牌开出的“英雄”越少,几乎都是怪兽等“西人物”。店员也表示,价格越高,英雄的级别、卡牌的级别、稀有卡牌的数量就越多。“最好的套装是当年的新年限量版,我们出售完就绝版了,很有收藏价值。”店员小磊告诉记者,“现在市面上数万元一张的卡牌都是当年我们的限量版。”

    ②同时,限量版采取了会员制的销售模式,有一定购买门槛。旗舰店会给会员发放购买券,凭券购头,这是为了保证卡牌的“稀缺性”。

    ③卡牌吸引青少年的原因还有一点,卡牌分为收藏型和对战型两种。收藏型卡牌主要展示的是英雄人物的“级别”高低,对战型则是从虚拟走向现实,每盒对战型卡牌都标注着“英雄对决”的字样,打开后由两包卡和一张“战区地图”组成,地图上还密密麻麻印有对战规则。基本的原则就是“比大小”,比英雄人物技能强弱。旗舰店有十几张对战桌,每周会有老师现场教学,每月还会组织现场对战,孩子们热情很高。旗舰店内滚动播放着由明星家庭代言的广告,墙壁上有大大的光柱组成“你可以相信光”,还有英雄们的等身模型,非常吸引孩子们的眼球。

    (选自《光明日报》的《小小卡牌为何成为青少年“社交密码”》)

    材料三:

    ①由于青少年自控力较弱,要让他们不被商家的算法控制,需要家校社会共同发力。家长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引导,不能简单粗暴地禁止孩子玩卡牌。毕竟在现实中,玩卡牌是孩子的一种社交手段,是融入同辈群体的一种游戏途径。家长要在允许孩子适度玩卡牌的前提下,认识到收集卡牌即便具有社交功能,但也仅仅是一种消遣和娱乐的方式,其本身并没有太大的价值。

    ②尤其是在“双减”背景下,孩子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家长要注意多陪伴孩子,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防止孩子从卡牌游戏中去寻找归属感和认同感。学校要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卡牌收集。学生是否会沉迷卡牌,跟所在班级和学校的风气有很大关系。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德育小课、主题班会等各种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卡牌背后的商业逻辑以及沉迷其中的危害。如果能避免卡牌多的学生因此产生优越感,那么学生盲目攀比的现象可能就会少很多。当然,救火不如防火,为了避免青少年沉迷卡牌,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例如,对商家卡牌销售的价格进行监管,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线下的成人卡牌对战游戏。这样,就从源头上为防青少年沉迷卡牌建立了一道“防火墙”。

    (选自《中国教育报》的《青少年沉迷卡牌危害不小》)

    (1)、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价格越低的卡牌开出的“英雄”越多,价格越高,英雄的级别、卡牌的级别、稀有卡牌的数量就越少。 B、限量版卡牌有一定的购买门槛,这也保证了其“稀缺性”,使其更具有收藏价值。 C、卡牌分为收藏型和对战型两种,对战型是从虚拟走向现实,在线下进行对战。 D、旗舰店为了吸引孩子们的眼球,采用了播放广告、现场教学等模式。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少年的自控力较弱,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才不至于被商家“控制”。 B、为了预防青少年沉迷卡牌,家长应该禁止孩子玩卡牌。 C、学生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卡牌的数量上产生攀比之风。 D、青少年沉迷于卡牌有很大的危害,需要各方发力,共同来防范。
    (3)、结合材料三,联系实际分析如何避免青少年沉迷卡牌。
  • 7、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请你说谢谢

    ①开车送女儿上学。初春,雪花初融,四野还凛冽着寒意。

    ②蓦见一穿白棉衣的女孩在风中狂乱。她高举双手,上蹿下跳,试图拦住经过的车辆。她的癫狂反倒吓住了那些司机,每辆车都加速而过。我好奇地踩了一下刹车,她就抓住这一秒冲过来,一拉车门,雪球似的滚上来:“我手机忘在出租车上了,快帮我追!调头!左转!

    ③还真是十万火急,我的每根侠骨都容不得我多想 , 迅速调头。没走多远,到一个十字路口,我说往哪儿走?她说,不知道哇,那是辆绿出租车……我说,所有的出租车都是绿的,你知道车牌吗?她说,不知道……

    ④意识到希望渺茫,这只“无头苍蝇”哭起来:“刚刚买的新手机,两千多呢……”我问,你手机号码多少?她突然醒悟过来:“对对,打一下。”我把手机递给她,响了六七声后,谢天谢地,通了!

    ⑤接电话的是出租车司机,可他不愿意过来,只支支吾吾说他在某某小区,却不愿意告诉确切位置,他在犹豫。

    ⑥我夺了电话说:“师傅,我在你附近,麻烦你等等。”

    ⑦找到那个小区,转了一圈,也没发现目标。再打电话过去,他又说,在下一个小区……这样子绕了十来分钟,终于在路边看见一辆出租车,两个乘客正上车。我箭一般开过去,挡住它去路,问女孩,是这个司机吗?女孩惊喜道:“是!”我长出一口气,如果再晚来几秒钟,这辆车肯定走了,女孩的手机自然易主。

    ⑧女孩子拿到手机,喜出望外,先是低着头看手机,按了半天,没发现异样,才长出一口气。然后,她开始低着头,笑眯眯路向西,看都不看我一眼——可能早忘了我的存在

    ⑨望着她的背影,我的心情渐渐变得复杂。那是种什么情绪呢?先是奇怪,后是遗憾,最后全成了愤怒。我想,也许她是个娇生惯养的独生女,享惯所有的爱,且从来把别人的帮助看成理所当然。也许,她受教育太少,连起码的礼貌都没有。感恩和礼貌,只要有一个存在,她就不至于对陌生人的无私援助无动于衷。

    ⑩我承认,我还达不到某种境界,虽然我听说过:“帮人的快乐,本身就是最大回报。”但那一刻,我不想独善其身,我想说点什么。

    ⑪我追上她,开到她身边,她竟然毫无察觉,我使劲按喇叭,她这才抬头,淡淡地看我一眼,什么都没有说,连个笑容都没有。我说,小姑娘,你又忘东西了!她吃了一惊:“什么?”我说,你忘了说“谢谢”,也许,我不应该帮你……

    ⑫她这才红着脸,气若游丝道:“谢谢……”她的声音像二月雨,一丝丝滑落,跌在冷泥里。

    ⑬“记着向所有帮你的人说谢谢!没有人必须要帮你。”说了这句话,我踩下了油门,从后视镜里,我看见她站着没动,可能有些蒙。

    ⑭这时候,坐在后边的女儿说:“妈妈,我如果忘了手机,是不会像她一样拦车的。”我问为什么,她说:“因为我不相信奇迹发生。

    ⑮我说:“可奇迹不已经发生了吗?”

    ⑯她说:“有谁会像你这样呢?可是……”,她想了想又说,“既然你是好人,喜欢做好事,那为什么非要人家说谢谢?”

    ⑰我说:“也许我害怕真有那么一天,大家都忘记说谢谢,当你需要帮助时,就没有人再对你施以援手了。”

    ⑱“我帮她是爱,向她讨要谢谢,也是爱,而且是大爱,是社会责任,难道不是?”

    ⑲最后我说:“记着向所有帮你的人说谢谢。”

    ⑳女儿点了点头。

    (1)、第③段“我的每根侠骨都容不得我多想”一句中的“侠骨”指的是什么?
    (2)、依据括号里的要求,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然后,她开始低着头,笑眯眯一路向西,看都不看我一眼——可能早忘了我的存在。(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

    (3)、帮助了女孩之后,“望着她的背影,我的心情渐渐变得复杂。”“我”的心情渐渐变得复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你结合文中人物的表现分析。
    (4)、“我”在帮助别人之后非要人家说谢谢。你认为这种做法对不对?说说你的理由。
  • 8、【观语文生活】语文学习无处不在,只要留心就会有收获。同学们来到街头巷尾,观察生活中的语文。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某古镇美食街升级改造,有些店铺门前只有对联还没挂招牌,你能借助店门上贴的对联判断相应的美食吗?请在括号内填上对应的店铺序号。

    ①茶馆                    ②糖画店

    A.到来尽是甜言客,此去应无苦口人。

    B.御苑方内乾坤大,香茗壶中日月长。

    (2)、小文发现自己所在社区张贴了一张新的文明宣传海报,海报中的标语有一个错别字(如右图所示)。请你以武威八中团支部的名义给社区居委会指明该标语的错误之处及修改方案,并提出合理

    建议。(①要求明确,理由充分;②条理清晰,表达得体。)

  • 9、【传中华美德】班级开展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1)、请将“孝亲敬老”正确、工整、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2)、班会上,小佳写下关于孝心的感悟。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再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

    孝心是一句温馨的话语,分担父母的痛楚;孝心是一个亲昵的拥抱,舒缓父母的疲惫

  • 10、【宣传统文化】小佳课外阅读时,摘抄了如下语段,请你帮她解决遇到的文字问题。

    ①“欲知大道,必先为史”。②中华文化如同岁月珍酿,凝聚大国底蕴。③一撇一捺,书写汉字之古韵□一砖一瓦,建起长城之宏伟;一腔一调,唱出国粹之经典。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____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____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更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1)、从短语结构类型来看,第②句中的“中华文化”属于短语。
    (2)、请在第③句的方框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3)、请在第④句中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 11、【赞国之楷模】课余时间,小语阅读了以下文字,请你帮她解决遇到的文字问题。

    中华大地从古至今不缺民族英雄,国之楷模。无名英雄邓稼先殷红热血,精忠报国、鞠躬尽 , 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航天英雄杨利伟乘“神五”,处苍穹,俯kàn祖国大地,“太空第一人”的壮举家yù户晓。英雄是什么?英雄是比常人更有耐力战胜自己的勇士,是扭转乾坤的巨人,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功 , 也是有血有肉的平常人。

    (1)、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①鞠躬尽 

    ②②功 

    (2)、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①俯 kàn  

    ②家 yù 户晓

  • 12、【品古今文韵】经典诗文默写。
    (1)、谁家玉笛暗飞声,。(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草树知春不久归,。(韩愈《晚春》)
    (3)、 ,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4)、有约不来过夜半,。(赵师秀《约客》)
    (5)、 ,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6)、 , 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7)、杜牧的《泊秦淮》一诗中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

    (8)、《贾生》一诗中,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民生的社会现实的诗句是:

  • 13、请以《暑假,我和有个约会》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⑴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⑵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⑶600字以上。

  • 14、班级将开展“孝亲敬老月”宣传活动,请以七年级三班班委会的名义撰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同学们积极参与,共同营造尊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
  • 15、名著阅读。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是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以为座右铭的文字,就出自苏联作家  的小说《》,文中主人公是 
    (2)、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年代,可以从保尔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 
  • 1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写暮春的诗,本诗中的这个时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 B、本诗第二句说“百般红紫斗芳菲”是诗人对草木互相斗争的批评。 C、在诗人笔下,暮春的花草树木仿佛都有情思、有个性,成了精灵。 D、本诗语言轻快灵动,从花草树木的角度写春天的美景,饶有趣味。
    (2)、请发挥联想与想象,描绘你从三、四两句中体会到的情境。
  • 17、文言文阅读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自古人知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盖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丛薄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避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含香体洁,平居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是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释】①楚之逐臣:指屈原。②平居:平时。③萧艾:野生蒿草,味臭,喻小人。④蔼然:形容兰花香气很盛。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清涟而不妖    濯:  ②陶后有闻    鲜:

    ③自古人知兰    贵:  ④兰含香体洁    虽:

    (2)、【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在相应位置用“/”标出。

    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是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4)、【甲】文中周敦颐认为“莲,花之君子者也”,【乙】文中黄庭坚认为“兰盖甚似乎君子”。请分别概括两段文字中君子的品性。
  • 18、阅读理解

    父亲的算盘

    董柏云

    ①我家有一把算盘,是父亲的日常用具。算盘年代久远,呈现出一种沉沉的黑褐色。边框四角用铜皮包裹,很结实。算盘珠子因父亲每天使用,溜光洁滑。现在细想起来,那把算盘将我童年的欢乐和迷茫紧紧连结在一起。

    ②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父亲是城区一家国有企业的食堂会计,每天与算盘打交道。一大清早,父亲就去上班了,因为食堂采购员从市场上买回来的蔬菜都需一一过磅入账。每到这时,父亲站在磅秤边,一手拿着账本,一手把算盘珠子拨得哗啦哗啦响。见过父亲打算盘的人都说这是一种享受,怪不得父亲有“铁算盘”的美誉呢。

    ③因年龄关系,父亲从会计岗位上退下来,接替他工作的是一位小伙子。厂领导要父亲做好“传帮带”工作。新手上岗第一天,父亲先看其打“百子”的基本功。所谓打“百子”,就是从1加到100,总和是5050,如果不是这个数字,就说明打错了,得从头再来,直到数字正确为止。所以通过打“百子”,极易看出这个人运用珠算的基本功。正是由于父亲认真负责的态度,食堂会计这一岗位员工都秉承了父亲“铁算盘”的风范。

    ④或许是职业习惯使然,每天下班回家,吃过晚饭,父亲的必做功课是算一算家里一天的开支。父亲左手翻账本,右手快速灵巧地拨动着算珠,翻飞的五指,如蜻蜓点水,似彩蝶翩跹,就像琴师正在弹奏一曲《蓝色多瑙河》。正当我沉浸在如流水般的算珠碰响中,“水声”却戛然而止,原来是父亲的一本账本打完了。

    ⑤那时候,我还年少,小学读书时有珠算课。凡有珠算课的日子,我总想把父亲的算盘带到学校去,一是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父亲那把十三档的大算盘,二是这算盘操作顺手,但父亲没同意。他特地到文具商店买了一把十一档的小算盘给我,把布带拴在算盘的两端,以方便携带。

    ⑥老师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将珠算口诀背得滚瓜烂熟。对于其中“三下五除二”这句口诀的另一层意思我一直不甚明白。一天晚上,我向父亲求解。父亲取下挂在柱子上的算盘,用手悬空上下一晃,“唰”的一声,算盘上的上下两排珠子立时分得整整齐齐。父亲先以慢动作演示。在算盘的下档上有两个算珠,也就是数字为二,他再加三个上去,随手从上档拨下一个珠,除去下档的两个珠,总数为5,也就是3+2=5。接着,父亲又以极快的动作示范。原来这“三下五除二”指的是做事及动作干脆利索。虽然现今很少再用这句成语,但从那以后,我对这句珠算口诀印象特别深刻。

    ⑦父亲是个勤俭节约的人,他始终教育我们要遵循“勤俭持家、忠厚传家”的家风,克勤克俭,精打细算过日子。如今,父亲虽离我们远去,但他对我们的殷殷教诲如算盘珠子般溜光洁滑,让我难以忘怀。

    (摘编自《绍兴日报》,2025年3月15日)

    (1)、下面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描写算盘的外观,表现它的古老与珍贵,从正面突出父亲对算盘的珍视与频繁使用。 B、本文中父亲不让“我”带他的十三档大算盘去学校,因为他希望“我”使用适合学生的算盘。 C、文章介绍检验珠算基本功“打百子”与口诀“三下五除二”的含义,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D、本文结尾将算盘与父亲的教诲相联系,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
    (2)、文章围绕“父亲的算盘”叙述了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父亲左手翻账本,右手快速灵巧地拨动着算珠,翻飞的五指,如蜻蜓点水,似彩蝶翩跹,就像琴师正在弹奏一曲《蓝色多瑙河》。

    (4)、结合全文,简析“算盘”在文中承载的意蕴。
    (5)、文中的父亲有哪些优秀品质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三点并简述理由。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井岗翠竹(节选)

    ①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③“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井冈山人爱这么自豪地说。

    ④有道是:天下竹子数不清,井冈山竹子头一名。

    ⑤是的,当年用自己的血和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呢?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如今,早就不再用竹钉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

    ⑥你看,那边山路上走来了两位老表,一人提着一只竹筒。这是什么?这不是红军的硝盐罐吗?要不,是给山头的红军送饭来了吧?这两只竹筒,能引起老战士们多少回忆!看见它,就想起了竹筒饭的清香,想起了老俵们冒着生命危险冲过白匪封锁线送上山来的粮食,想起了山上缺粮的年月。那时,红军每天每顿只能用南瓜充饥,但是同志们仍然意气风发地唱:“天天吃南瓜,革命打天下!”

    ⑦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能挑得起。当年毛委员和朱军长带领队伍下山去挑粮食,不就是用这样的扁担么?他们肩上挑的,哪里只是粮食?挑的是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我们最敬爱的毛主席和其他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用井冈山毛竹做的扁担,挑着这一副关系着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从井冈山出发,走过漫漫长途,一直挑到北京。

    ⑧毛委员和朱军长下山去了,红军下山去了。井冈山的毛竹,同井冈山的人民一样,坚贞不屈。血雨腥风,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还有深埋地上的竹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竹。

    ⑨毛竹年年长,为的是向敌人示威;井冈山是压不倒、烧不光的。毛竹年年绿,为的是等待亲人,等待当年用竹筒盛水蒸饭、用竹钉竹枪打白匪的红军,等待自己的英雄子弟。朝也等,暮也等,等了漫长的二十年。二十年过去了,毛竹依旧是那么青翠,那么稠密,井冈山终于换了人间!

    ……

    ⑩井冈山的翠竹啊,你是革命的竹子!你不仅曾经为革命建立功勋,而且现在和将来仍然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厦继续献出一切。你永远那么青翠,永远那么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岗山人,也是亿万中国人民的革命气节和革命精神!

    (1)、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点明毛竹难忘,采用远近视角描绘其外在形态特点。 B、“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此句直接表明文章主旨内容。 C、文中详细叙述毛竹仅用于战斗,体现其在革命时期重要作用。 D、结尾通过回忆挑粮情节,赞颂老一辈革命家伟大的革命精神。
    (2)、赏析下列语句。

    ①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 , 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赏析加点词)

    ②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从修辞角度赏析)

    (3)、毛竹在文中有什么象征意义呢?作为中学生,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可以通过哪些具体行动来传承“井冈翠竹”地精神呢?请结合事例说明。
  • 20、古诗文默写。
    (1)、念天地之悠悠,!(《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2)、 , 阴阳割昏晓。(《望岳》杜甫)
    (3)、《木兰诗》中描写军中苦寒生活,又写出了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4)、一切景语皆情语。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两句,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竹里馆》以“”衬托诗人悠然自得,视明月为知音。
上一页 65 66 67 68 6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