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兴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宝应县泰山初级中学、安宜初中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联考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2017届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练习
- 江苏省2017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抒怀言志类 专项训练
- 江苏省2017届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 怀乡思人类 专项训练
-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阶段测试试卷
- 江苏省南京市竹山中学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调研测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实验、邗江实验初级中学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
1、晨光里的城市绿道,落日下的乡间小径,总能看到跑者的身影。跑步不仅是一种运动,更蕴含着生活哲学。你怎么看待跑步?请以“跑步是……"”为开头写一段话,谈谈自己的思考与认识。
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恰当,语言流畅,不少于150字。
-
2、名著中有不少老师的形象,他们各有特点,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发展。下面几位老师,你最喜欢哪一位?请结合名著内容说明理由。
①徐特立(《红星照耀中国》)②寿镜吾老先生(《朝花夕拾》)③菩提老祖(《西游记》)④谭波尔小姐(《简·爱》)
-
3、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的《骆驼祥子》以主人公祥子的奋斗和毁灭为线索,叙述了他从满怀希望到梦想破灭的经历,小福子自杀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B、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情节跌宕起伏,“诺第留斯号”在南极海被坚冰封锁,尼摩船长带领大家凿冰,最终驾驶潜艇冲破冰层,脱离险境。 C、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北方》《向太阳》《火把》,其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诗中饱含爱国之情,诗句具有自由诗的特点。 D、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将周进、鲁编修、张静斋等腐儒群丑,与王冕、杜少卿、萧云仙、王玉辉等正面人物对比,增强了讽刺力量。
-
4、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材料一:数字技术给阅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它拓宽了阅读边界,给读者带来全新阅读体验。
在阅读碎片化的大环境下,视频阅读应运而生。据人民网报道,每晚8时,宁波市市民都能准时收到一条“天一夜读”短视频,温暖的文字穿过屏幕,送抵心灵。“天一夜读”是宁波市短视频阅读品牌,为读者搭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阅读展示平台。“至今,‘天一夜读’短视频已推送超450期,网络传播量逾1500万人次。在‘天一夜读’的带动下,图书馆的进馆人次、借阅册次在持续增加。”宁波图书馆馆长徐益波说。
据新华网报道,在地铁通勤、公园休憩或工作间隙的碎片时间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观看读书博主的视频来了解一部作品。“本视频耗时5个月制作,共计240分钟,为你深度解读名著《白鹿原》。”这是某读书博主解读《白鹿原》单个视频的开场白。视频发出后,收获众多网友点赞。多个视频平台在线上持续开展读书活动,邀请作家、读书博主、读者分享好书,在数字空间营造阅读氛围。
“短视频、电子书、有声书等新媒体的加入,让看书的人越来越多。”中国科技网报道称,阅读不再局限于“读一本纸质书”,而是借视听媒介和推荐算法技术,让图书“流动”起来,主动找到新的读者。某平台数据显示,近一年来,该平台书评长视频的播放量和数量增长显著,深度解读书籍内容的视频受到用户喜爱,更多人参与到读书内容的创作中。在推荐算法的助力下,不仅经典文本和新出版图书找到潜在读者,冷门佳作也能重新翻红。40年前的老书《画魂》,视频创作者发布4条解读视频后被抢购一空,又连续加印了5次。
“AI伴读”成为很多人的“阅读新搭子”,推动全民阅读朝着便捷、智能、社交化的方向发展。据中青在线报道,在江苏南京一学校的语文课堂上,41名孩子运用某App与《城南旧事》里的主人公英子“对话”。通过智能体设定,AI“扮演”的人物“走出”书本,与孩子们交谈,“沉浸式”解答他们的阅读困惑。目前,南京市正在6个区开展“AI共读系列”活动,探索AI赋能儿童阅读的方式。
(摘编自潘旭涛《全民阅读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材料二:①数字时代,阅读的文本与规模获得几何量级的拓展,阅读的方式空前多元,阅读的速度空前提升,阅读的手段更加便捷,阅读的时间更加随机,这一切,似乎使得阅读变得高效起来。但是真正高效、有价值的阅读应该是怎样的?
②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会涌现大量的阅读内容。每一本书,都代表一种认知世界的方式、思考与立场,但不是所有的书籍都有阅读和对话的价值。我们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阅读所有的书籍,浩瀚无际的知识海洋往往会让我们深陷其中而失去方向。阅读的意义不仅在于获取知识,更在于获取智慧、形成价值。所以,面对知识,面对书籍,我们应当有选择、有重点地阅读,有主题、有思考地阅读。换言之,真正有价值的阅读不只是“看”“浏览”,更要有思考。
③在数字时代,知识及其传播形态很容易走向片面化、扁平化、碎片化,知识的获取很容易走向即时性、消费性、娱乐性。但我们需要严肃、精准、系统的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就理性、全面、有意义的成长。所以,在数字时代,我们更需要持久聚焦的主题阅读,更需要围绕经典文本的反复阅读,更需要翻开纸质文本细致的批注式阅读。这样的阅读,才能真正确立完整的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才能让我们更深入地认识世界,更有效、深刻地与他人、与世界进行对话。
(摘编自康震《真正有价值的阅读更要有思考》)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没有“天一夜读”短视频的推送,就不会有宁波图书馆的进馆人次、借阅册次的持续增加。 B、中国科技网报道的阅读不再局限于“读一本纸质书”的情况,可说明数字技术对阅读边界的拓宽。 C、日常读书中,只要不采用“看”“浏览”的方式而是有思考地阅读,就称得上是有价值的阅读。 D、我们能更深入地认识世界并与他人和世界对话,是因为通过阅读确立起了完整的知识与价值体系。(2)、数字技术给阅读带来哪些“便利”?请结合材料一相关内容简要说明。(3)、下面材料中诸葛亮的做法,能作为材料二第②段的佐证吗?请简要说明理由。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4)、在数字时代,如何才能高效、有价值地阅读?学校读书社团面向全校征集建议。请根据两则材料,提出三条建议。 -
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我·动物·外祖父
张炜
①回望自己的童年,首先看到的是一片林野、林野深处的小屋,然后是小屋里的外祖母。
②即便突然赶回海边,外祖母也一定是等在那里的。一抬头看见我,她会轻轻喊一声,放下手里的东西走过来。我依偎到她的身边,几百里的跋涉也就不算什么了,一身磕碰、脚上手上的荆棘划伤也不算什么了。
③我出生在这片林子与海滩,最好的友伴就是林野里的小动物。猫和狗经常缠着我,它们无比聪明,一双大眼睛什么都看得懂。刺猬的模样有些笨,其实也蛮有心眼。小鸟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只想回到林子,却又舍不得我们的小屋。猫和野兔有时做朋友,当猫把野兔的鼻子抓伤时,外祖母就不得不出面了。
④我常在水渠旁看到各种动物。有一天我刚走过一片刺猬草,突然看到稀疏的红柳后面有什么在探头探脑。它的眼睛像人一样,会斜着看过来,还会轻轻皱眉,这让我惊奇。它见我不走,索性就卧在了树丛下。我蹲下来。过了一会儿,它两只前爪提在胸前站起,望了我一眼,知道我还在那儿,就再次伏卧。我不吭一声,它就再次站起来看我。我们之间很像捉迷藏。最后它竟然半蹲起来往前挪动:两只前爪提在胸前,摇摇晃晃向前。我惊住了。
⑤回家后,我就跟外祖母说了渠边的事。她怔住了,满脸惊讶:“孩子,你遇上了一只特别的狐狸!它一定把你当成了孩子,在引逗你哩。”我在想它的眼神。它斜眼看我呢,它皱眉呢。
⑥外祖母常说我这样喜欢动物,一定来自外祖父的遗传。我从未见过外祖父,却觉得与他相处了很久。
⑦外祖母在外面忙碌时,我就一个人在小屋里“探险”。小屋是外祖父的朋友帮助搭建的。有一天我在小屋阁棚上发现了一只白色礼帽。我戴着礼帽爬下,她一眼看到了,立刻板起脸来,上前就取走礼帽,又重新把它藏起来。原来这是当年外祖父的一位朋友落在我们家的。几十年过去了,她一直等人来取。
⑧她不愿提到一些往事,她难过,可又忘不掉。说到外祖父和动物的事,她才会露出笑容。“他的诊所是祖传的一座很大的院落,可后来有一多半被各种动物占了。城里人,特别是孩子们,都把这里当成了一个动物园。”我想自己出生得太晚了,没能和外祖父一起饲养这些动物,真是亏大了。
⑨外祖父是一位有名的医生,加入了同盟会。他们在半岛地区一次次发动起义,呼应南方革命党人。外祖父出生入死,他经历了哪些凶险,也只能在外祖母断断续续零散的讲述中想象了。起义的日子里,深夜,大风刮起来,她就再也不能入睡。院子里的各种动物都在骚动,它们和她一样,也在牵挂一个人。“你姥爷总是和他的大红马一起出门,直到最后的日子。”她说不下去了。
⑩革命党人需要武器,要用很多钱。他们变卖家产,还劝说那些大户人家捐钱。“莱州的一个大户,一次捐出了惊人的一万大洋。革命一日不成,奋斗一日不止。”她还记得外祖父兴冲冲回家的样子。“他们发动了大大小小的起义,除了两次小有成功,其余全都失败了。可他们还是起义。孩子,起义这种事会死人,可就是停不下来。”我一直记着她的话。
⑪外祖父的那些动物也是我最想知道的。她说:“他最爱看一头羚羊从假山往下冲。龟下了一串一串的蛋,羊生小羊,都让他欢天喜地。”他能跟每一只动物交谈,它们听得懂他的话。“爱动物不是教出来的,是天生的。”她说。我想念那个从未见面的人。如果他在,我们会是一对多好的朋友,我们会一起在林子里,因为这里有太多的动物。不过我还想到了更重要的事:起义。
⑫有一只麻雀是我最好的玩伴,我们形影不离。到果园小学上课,老师讲的一听就懂。我身子坐得笔直,两手却在桌底下抚摸麻雀。有一天,老师若无其事地走过我身旁,突然伸手按住我的衣襟。谁知麻雀比她机灵多了,倏地溜进袖筒,又钻到腋窝下。“站起来!”她两手在我身上拍打。“你站好!”我站好。“转一下身!”我转一下身。小麻雀一直趴在那儿,不吭一声,什么破绽都没被发现。
⑬记忆中的玩伴和我一块儿待着,但仍要时不时地返回林子。我知道人这一生会遭遇许多事情,其中包括与动物的分离。因为相聚再久,终有一别。除了猫和狗可以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其他的还要回到自己的地方。
(节选自《人民文学》2025年第2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回望”童年开端,以“我”与动物、外祖母的生活为线索展开故事,记叙了“我”童年生活中一段丰富而有趣的经历。 B、第⑦段叙述“我”戴白色礼帽玩,引起外祖母的强烈反应,让“我”觉得礼帽非同寻常,更想了解背后的故事,也引发读者阅读兴趣。 C、外祖母“断断续续”讲述外祖父的故事,这既符合儿童视角和生活实际,避免平铺直叙,又能对事件有所选择和侧重,丰富外祖父的形象。 D、第⑫段叙述“我”带麻雀上课的故事。其中麻雀躲避老师的细节生动传神,写出了麻雀的机灵可爱,也表现了学习生活对“我”的束缚。(2)、请赏析文中画线语句。①它两只前爪提在胸前站起,望了我一眼,知道我还在那儿,就再次伏卧。
②起义的日子里,深夜,大风刮起来,她就再也不能入睡。院子里的各种动物都在骚动,它们和她一样,也在牵挂一个人。
(3)、文章第⑥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下面哪一组词语最适合概括小说主题?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①陪伴与分离 ②温暖与力量
-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明镐,字化基,密州安丘人。薛奎领秦州,辟①为节度判官。后迁兵部员外郎、益州路转运使。会岁饥民无积聚盗贼间发。镐为平物价,募民为兵,人赖以安。知②陵州,楚应几赃败,或告以先期奏之 , 曰:“获罪则已,安可欺朝廷耶?”卒坐失察,降知同州。未逾月,会元昊③寇延州。虏破金明寨,既去,议修复其城,帅臣拥兵不即进,而镐止以百余骑,自督将士,一月而成。又尝阅同州厢④军,得材武者三百余人,教以强弩,奏为清边军,号最骁悍。
知陕州。未行,会贼破丰州,修建宁、中候、百胜寨,镇川、清塞堡,凡五城,以劳迁左司郎中。明年,擢龙图阁直学士、知并州。镐大巡边以备贼。时边任多纨绔子弟,镐乃取尤不职者杖之 , 疲软者皆自解去,遂奏择习事者守堡寨。
王则叛,命镐为体量安抚使;则未下,又命参知政事文彦博为宣抚使,以镐副⑤之。贝州平,诸将悉超迁。彦博数推镐功,拜参知政事。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一》,有删改)
[注]①辟(bì):召,征召。②知:主持,掌管。③元昊:西夏国王。④厢:靠近城市的地区。⑤副:辅助。
(1)、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会岁/饥民无积聚/盗贼间发 B、会岁饥/民无积聚盗贼/间发 C、会岁饥/民无积聚/盗贼间发 D、会岁饥民/无积聚盗/贼间发(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告以先期奏之”中的“之”,作代词,指楚应几在陵州贪赃受贿这件事。 B、“而镐止以百余骑”与“镐大巡边以备贼”中的“以”用法和意义都相同。 C、“以劳迁左司郎中”与“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劳”的意思不同。 D、“彦博数推镐功”与“扶苏以数谏故”中的“数”读“shuò”,意为“屡次”。(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获罪则已,安可欺朝廷耶?
②镐乃取尤不职者杖之
(4)、从全文来看,明镐的哪些品质对你做人做事具有启发作用? -
7、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甲】赏牡丹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薬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乙】昭君怨·牡丹
南宋·刘克庄
曾看洛阳旧谱,只许姚黄①独步。若比广陵花② , 太亏他。
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③狐兔。君莫说中州④ , 怕花愁。
[注]①姚黄:牡丹中的名贵品种。②广陵花:扬州名花芍药和琼花。因靠近南宋朝廷,常为词人歌咏。③荆:落叶灌木。榛:丛生的树木。④中州:古豫州(今河南)。
(1)、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最后一句描写京城的人们竞相观赏牡丹的盛况,表现对牡丹的喜爱和赞美。 B、乙词中的“旧”点明“谱”“园”是南渡之前的,能引发读者对南渡之前情景的联想。 C、乙词所咏牡丹,在山河沦丧中命运今非昔比。“太亏他”表现出对牡丹境遇的同情。 D、两首诗歌都将芍药与牡丹进行对比,突出了繁华时代牡丹的风容艳态、国色天香。(2)、在班级组织的诗歌鉴赏会上,有同学认为乙词结尾绝妙,你也赞同这个观点,并写下了自己的赏析。 -
8、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的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 (《礼记·学记》)(2)、水击三千里, (《庄子·逍遥游》)(3)、 ,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4)、 ,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5)、周敦颐《爱莲说》中的“ , ”,从生长环境的角度赞美了花中君子的高洁品格。(6)、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由自身遭遇推及天下寒士,发出了“ , ”的千古绝响。(7)、毕业留言册上,你摘录诗句“ , ”,激励同学正确面对成长中的困难和挑战,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
9、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学校开展“缅怀英雄,赓续精神”主题实践活动,请结合以下材料,完成后面的任务。
材料一: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习近平
材料二:赵一曼在东北地区领导抗日斗争。为“逐日寇,复东北”,她爬冰卧雪,风餐露宿,立下许多战功,令日寇闻风丧胆。在一次与日寇殊死战斗中,赵一曼受伤被捕。她虽遭受严刑拷打,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从容面对敌人枪口,献出宝贵生命。
材料三: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黄文秀用双脚丈量了百坭村的沟沟坎坎,走访了村里每一个贫困户。她带领村民沿着脱贫路线图,奔向幸福的道路。她用青春之光点燃了这片土地的希望,也将赤诚的爱与宝贵的生命交付给了自己驻守的土地。
(1)、请根据材料一,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语,不超过20字。(2)、学校组织抗日英雄事迹展览。请结合材料二,将展览前言补充完整。在民族危难时刻,中华儿女前赴后继、鹨力同心,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杨靖宇饮冰茹草坚持游击作战,抗击日寇,视死如归;;左权领导八路军反“扫荡”作战,血染疆场,英勇牺牲;张自忠率领部队屡次击败日军,身先士卒,壮烈殉国……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带给世界恒久启迪:光明必定驱散黑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3)、抗日英雄事迹展览结束后,学校组织主题座谈会,大家积极发言。请结合材料三发表自己的看法。同学1:仰头凝视赵一曼烈士的照片,她坚毅的眼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似乎读到了她“所愿除国难,再逢天下平”的坚定革命信念。
同学2: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在当代,我们应该如何传承抗战精神呢?
我:
-
1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一管轻柔,颜真卿执于手,(固然/居然)写得出如此厚实,真是幽燕老将气韵沉雄。而赵佶使用,只见骨不见肉,瘦硬坚挺。张旭、怀素酒后纵横千万字,让人(惊异/惊疑)一管笔怎禁得起如此狂野的横扫。蔡邕善用笔,倚仗它来打天下,成为隶书巨擘。王羲之认为笔是刀槊,可破关蹈隘、攻城掠地。“颜体”“柳体”“欧体”“赵体”等都是用毛笔打出的名声。书法同道切磋技艺,互相询问近来学了什么,甲。那些被冠之以癫、狂、奇、怪的书法,也因用笔迥异于常规而被史册记载 , 乙。沈尹默把毛笔当作(鲜活/鲜见)之物,认为“龙蛇起伏笔端出,使笔如调生马驹”。起初人驹相远,丙 , 只能每日周旋。人与笔周旋久了,渐渐知其禀赋,进而熟稔性情,直至得心应手的妙境。人与自己周旋久了,能于平淡、寂寞之中成长不息,不仅能轻松驾驭一管笔,而且能全然活出他自己。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幽燕 禁得起(jìn) 气韵沉雄 B、横扫(héng) 切磋 破关蹈隘 C、询问 迥异(jiǒng) 攻城掠地 D、记载(zài) 寂寞 得心应手(2)、依次选用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居然 惊疑 鲜见 B、固然 惊异 鲜见 C、固然 惊疑 鲜活 D、居然 惊异 鲜活(3)、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甲、乙、丙三处,与原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你不知我,我不知你,难以顺手
②这些以个人姓氏命名的书法特征,便会钩沉而起
③甚至成为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4)、下面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纵横千万字”与“纵横决荡”(《白杨礼赞》)中,“纵横”的意思、用法相同。 B、“倚仗它来打天下”中,“打天下”一词使用的是比喻义,喻指创立事业。 C、“龙蛇起伏笔端出”化用了成语“笔走龙蛇”,形容书法雄健洒脱、有气势。 D、最后一句中的“轻松驾驭一管笔”与“全然活出他自己”不能互换位置。(5)、下面对文中相关语句语言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管轻柔”运用借代手法,用笔毫的特点代指毛笔,突出毛笔柔软的特质。 B、“笔是刀槊”运用比喻手法,生动表现出王羲之书法笔画刚硬的风格特点。 C、“用毛笔打出的名声”运用词语“打出”,强调“颜体”“柳体”等成名的不易。 D、“知其禀赋,进而熟稔性情”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写出人对笔逐渐熟悉的过程。 -
11、在排演课本剧《范进中举》的过程中,是选择激昂的配乐还是舒缓的配乐,剧组成员发生了争论。事后,有同学感到争论很有收获,也有同学认为争论并不值得。老师觉得,发生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争论还有很多,同学们的看法和感受肯定也各不相同,决定组织一次关于“争论”的主题班会。
请你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为参加班会做准备。
题目一:争论,原来如此值得 题目二:争论,原来并不值得
说明:①可分享经历,可讲述故事,也可表达观点;
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③不少于600字;
④请勿透露个人信息。
-
12、名著阅读。
学校拟修建一条名著文化长廊,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布置橱窗】本期橱窗拟介绍经典故事情节。参考示例,从备选名著中任选一部,概述“真假人物”的故事。
示例:《儒林外史》真假牛布衣:牛浦郎冒充诗人牛布衣,攀结权贵。后牛布衣的妻子寻上门向他要丈夫,两人闹到县衙,而糊涂的向知县却把牛浦郎放了。从此,牛浦郎继续假充牛布衣。
备选名著:《西游记》 《水浒传》(2)、【撰写铭文】长廊里拟塑人物雕像。参考示例,从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位为其雕像撰写铭文(器物、碑碣等上面的文字)。
示例1:朱自清:普及经典,弘扬文化,涵情启智。
示例2:贺龙:一把菜刀建苏区,信念坚定忠于党。
备选人物:老舍 简·爱 -
13、阅读下面一组关于“人形机器人”的文本,完成各题。
【文本一】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在北京开跑

见过机器人跑马拉松吗?4月19日7点30分,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鸣枪开赛,全球首场“人机共跑”半程马拉松赛事正式开跑。
据介绍,本次比赛第一次采用人机共跑赛道的模式,人类选手赛道与机器人选手赛道共用,但分属不同赛区。这种模式在环境适应、地面应对以及通信等方面都给机器人选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赛场上,人类选手与机器人选手从北京南海子公园一期南门出发,途经文博大桥、泡桐大道、通明湖公园等地,最终到达通明湖信息城。最终,参赛号码为60901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选手用时2小时40分42秒跑完21.0975公里,夺得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冠军,创造了世界纪录。比赛同时还创造了人形机器人运动性能发展的全新标杆。人形机器人踏上赛道奔跑,看似一小步,实际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一大步。人类挑战马拉松是挑战身体极限,而机器人跑马拉松则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起点。
(《光明日报》,2025年4月20日,刘岩、张景华、董城,有删改)
【文本二】
机器人为啥热衷“搞体育”?
前不久,2025北京亦庄半程马拉松暨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场上,“人机共跑”未来感十足。机器人为啥热衷“搞体育”?体育赛事中,机器人要比拼哪些能力?
机器人诞生至今已有几十年,但以前它们长得并不像“人”,很多时候会以机械臂等形态出现在生产车间里。人形机器人是机器人最复杂的形态,竞技体育的多样化场景又考验着人形机器人感知环境、分析决策、运动控制等能力,而这些正是它们迈出实验室、走向应用领域的关键环节。
机器人身上的视觉、触觉、力觉传感器,对应人的视觉、触觉、力觉,需要十分敏锐。这些传感器的“总枢纽”,可以看成人的大脑神经系统,不仅需要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还要有持续学习能力。学习过程好比小孩子蹒跚学步,既要有家长引导,也要靠自己摸索。机器人要想在赛场上跑得稳,平时训练就不能偷懒,直道、弯道等都要学习,遇到新场景还需要“随机应变”“现学现用”。
机器人“运动员”摔倒后爬起来,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控制机器人运动的核心部件是电机,电机可以看作人体的关节及带动关节运动的肌肉群。人们写字、握手时力度有大有小,以电机为核心的机器人关节,刚度也要能够动态变化,实现“松紧调节”,否则机器人一旦摔倒,就可能爬不起来了哦。
有人问,为什么机器人“运动员”的主项大多是跑步,而不是排球、篮球、乒乓球呢?打球要用手,人类的手非常灵敏,能细致感受一块布料的质地和纹理——这是机器人的手目前做不到的。科学家正在开发“类脑多模态触觉传感器”,或许不久的将来机器人就会拥有更加灵敏的双手。
机器人“运动员”在赛场上也会摔倒、爬起,就像科技创新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我们期待,人形机器人能够“跑”进我们的日常生活,跑向更美好的未来。
(《人民日报》,2025年5月24日,徐宝国,有删改)
【文本三】
人形机器人的组成及分工

(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文本四】
记者:推动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李振京:近年来,我国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控制等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部分核心零部件特别是在伺服控制系统、高精度传感器等关键技术领域,有待进一步突破。
记者:人形机器人能否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李振京:在解决续航和价格问题、提升市场认知和信任度的前提下,人形机器人有很大潜力成为“千家万户”的日用消费品,满足家庭服务、教育陪伴、养老护理等多样化需求。
记者:随着人形机器人逐步融入人类生活,将不可避免地引发一系列伦理和社会问题,应如何应对?
李振京:在人形机器人与用户交互和执行任务的情景下,如何确保所收集的大量用户信息等数据不被泄露和滥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人形机器人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其行为的责任归属问题也日益凸显。当机器人的决策或行为造成损害时,应由开发者、使用者还是机器人本身承担责任?这一议题需要法律法规层面的明确界定。
同时,要坚决反对“人类无用论”。尽管未来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可能对就业结构造成一定冲击,但这也会催生出新的职业,如机器人维护、管理等。
(《光明日报》,2025年5月21日,方曲韵,有删改)
(1)、下列对整组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25北京亦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 B、人形机器人多参与体育赛事有利于促进其走向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C、“类脑多模态触觉传感器”能有效提升人形机器人的感知执行能力。 D、人形机器人会很快走进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2)、请梳理概括文本一这篇新闻的行文思路。首先交代赛事的举办时间地点及地位, , , 。
(3)、同样是说明性文本,文本二和文本三的风格各不相同,请加以比较分析。(4)、为推动人形机器人未来更好融入百姓生活,特邀你担任家庭宣讲员,结合整组文本和自身经验,向家人简要介绍人形机器人的结构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
14、阅读小说,完成各题。
高满航
①白荞躺在地上,看着漩涡一样翻滚的沙尘。天空之上,导弹疾驰而过。
②几小时前,通信营战士白荞捕捉到通信异常的警报。大风中,营长焦灼地望着发射地方向,询问面色凝重的一连长:“全线路检修一遍还来不来得及?”
③一连长回答:“来得及,不过这天气,又是开车,又是检修……男兵都撒到各个点上去保障了……”
④营长命令道:“现在就出发,全面检修线路,确保发射前排除故障!我们虽然不是发射的主角,但也别成为耽误发射的主角!你说,你们连还有没有能顶上去的人?”
⑤白荞迎着风沙大吼道:“报告营长,有!”
⑥营长看着白荞,又望向一连长。一连长终于下定决心,朝营长点点头。
⑦一连长刚到连队任职不久,这是头回上高原。他前年硕士毕业才到的基地,任基地通信处参谋。一年多后,原一连长任职期满,他便成了新的一连长。他业务素质没的说,不过参加演训少,经验不足。
⑧白荞当兵5年,年年跟着演训部队上高原。此时,白荞和连长乘车冲进迷障一样的黄沙里,边走边停,仔细排查通信线路。
⑨车子又一次停下不久,一连长听白荞喊道:“找到了,这里!”
⑩看着滴滴作响的检测设备,一连长紧绷的面部慢慢舒缓下来。可随着设备精准锁定故障点,他的脸再一次紧绷起来——检测设备明确无误地告诉他,故障点在壕沟最底部的一根线杆顶部。
⑪他们走得急,没带攀登装备。一连长看表,想着现在回去取攀登装备,再找人上杆维修,就算过程顺利,也不一定能赶在导弹发射之前完成。想罢,他抱紧杆子,小腿交错一夹,双手用力上抓,努力向上爬去。
⑫风越来越大,像一支鞭子,疯狂向他们抽来。
⑬白荞望着一连长悬在她头顶的双脚,心提到了嗓子眼。突然,一连长滑落到沙地上。他迅速起身,又要重新往上爬。
⑭白荞拦住一连长,双手抓住线杆请示道:“我来!”只见她双臂抱杆,双腿夹杆,双腿上移,双手上抓,一移一抓,干脆利落。不一会儿,一连长隐约听到了上方白荞的喊声。他低头看检测设备,滴滴声消失了,红灯变成了绿灯。他仰头朝白荞大喊:“修好了!”可白荞刚滑下来,警报又再次响起。
⑮“不行,又出故障了,还得爬上去再看看。”白荞听清了一连长的喊声,便再次向杆顶爬去。“故障排除了,你就踢两脚线杆。故障排除完,我在上面多待一会,确保没有反复,我再下来。”听到白荞的声音,一连长喊了一声好。随即,白荞继续向上爬去。
⑯狂风裹挟着黄沙,满天满地地咆哮着奔腾而来,白荞的头发也随风笔直地横飞,风沙焊压在脸上……不一会儿,红灯再次转绿,一连长重重蹬了两脚线杆。
⑰风更紧,沙更密了。一连长紧盯检测设备上的绿灯,等了几分钟,绿灯没有转红。他环顾四起的狂沙,踢了几脚线杆,仰头冲白荞喊:“下来吧!没问题了!”黄沙中,他隐约看见一个吃力的身影。来回两次攀爬,白荞体力已经不支。落地后,她双腿一软,直接躺倒在黄沙里。
⑱滚滚黄沙中,导弹成功发射的消息让白荞露出了笑容。
(《解放军报》,2025年5月20日,有改动)
(1)、第⑤段画线句体现出白荞当时怎样的心理?白荞迎着风沙大吼道:“报告营长,有!”
(2)、“意外”使故事情节更有波澜。本文“检修线路”从开始到完成就发生了好几次“意外”,请简要概括。(3)、本文缺少标题,请从以下备选标题中选出你认为合适的一个,并结合全文和你的阅读体验说说理由。备选标题:女兵白荞 战风沙
我选
理由: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从记叙的顺序来看,文章使用了倒叙的写法,增强了艺术效果。 B、第④段画线句是假设关系的复句,语言幽默中带着严肃。 C、第⑭段画线句主要通过神态描写来表现白荞的形象,句式整齐。 D、一连长参加演训少,经验不足,有损军人形象,作者对其持否定态度。 -
15、班级开展“探讨赵翼诗歌创作主张”的主题阅读活动。请阅读以下经典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甲
阳湖晚归
清·赵翼①
布帆轻扬晚风微,回首阳山正落晖。
鹭点碧天飞白字② , 树披红叶赐绯衣。
诗情澄水空无滓,心事闲云淡不飞。
最喜渔歌声欸乃③ , 扣舷④一路送人归。
【注释】①赵翼:字云松,号瓯北,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江苏常州人。②白字:白色的字。③欸(ǎi)乃:拟声词。④扣舷:拍打船舷。
乙
云松先生①《瓯北集》三十三卷成,海内争先快睹,既不胫而走矣。先生命保泰系以言②。保泰学值浅陋,不足知先生之深,何足为先生言?然,先生先后主安定③讲席数年,保泰得晨夕过从,从容谈艺,因以窥先生之用心。若以《诗经》律④汉魏,则汉魏异⑤矣;又以汉魏六朝律唐宋作者,则唐宋又异矣。历观前代诗,其卓然能名一家者,莫不各有精神贯注,而面目各不相袭。先生综括源流,默识神理,乃悟作诗旨在自出新意,不斤斤计较于格调⑥。正如李伯时⑦画马,所谓万骥皆吾师也,而实无一蹈袭。读者合《瓯北集》观之,知先生精心孤诣也。
(清·李保泰《瓯北诗钞序》,有删改)
【注释】①云松先生:指赵翼。②系以言:为……写序言。③安定:安定书院。④律:约束。⑤汉魏异:汉魏诗歌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⑥格调:格律音调。⑦李伯时:人名,画马的名家。
(1)、【字词闯关】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阳湖晚归(聚拢) B、因以窥先生之用心(偷看) C、若以《诗经》律汉魏(如果) D、万骥皆吾师也(学习)(2)、【佳句集录】用现代汉语写出文言句子的意思。原句
译文
出处
海内争先快睹,既不胫而走矣。
《瓯北诗钞序》
保泰学值浅陋,不足知先生之深。
(3)、【诗歌鉴赏】有人评价甲诗“情景交融,很是动人”,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4)、【观点阐释】乙文强调了赵翼怎样的诗歌创作主张?请以甲诗颔联(第二联)为例作简要阐释。(5)、【理解分析】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心事闲/云淡不飞”与乙文“而实无/一蹈袭”两句节奏划分正确。 B、乙文语言俏皮多变且饱含深情,主要表达了对先生的感激之情。 C、甲诗侧重静态描绘,宛如一幅魔幻迷蒙的“渔人晚归图”。 D、乙文中,末尾“先生精心孤诣”跟前文“先生之用心”相呼应。 -
16、【撰写致敬语】填写名句。
季子之外,历代先贤身体力行诠释美德。它是“为人谋而不忠乎??”的“忠信”叩问;它是“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胸怀;它是“ , 天涯若比邻”的真挚关怀;它是“ ,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追求;它还是“ , ”的安贫乐道。让我们致敬先贤,传承美德。
-
17、【拟写广告词】请你拟写一条公益广告词,填写在以下明信片中的横线上。

-
18、【选择歌唱词】为增强讲解效果,小语特地准备了以下两句歌词,你会选唱哪一句呢?简单说说理由。
①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先秦古歌
②仁义礼智信是中国的心,忠孝勇恭廉是华夏的魂。 ——现代歌曲
选择:(填序号)
理由:
-
19、【转告志愿者】全体志愿者需要统一穿白衬衫。小语对你说:“小文之前借给我的白衬衫,我找不到了。麻烦你告诉他,我已经在网上重买了一件,后天一定带给他。”
第二天,你见到小文,你应该这样转告小文:“ ”
-
20、【修改讲解词】以下是讲解词的第一段,请修改完善。
龙城常州,历史悠久,人文厚重。这里运河贯穿,小桥流水诗情画意;这里英才倍出,贤德之风山高水长。作为常州人文始祖的季札,又称“延陵季子”。他“三次让国”,不图王位;他“墓门挂剑”,不忘诚信;他“枣树挂钱”,不慕富贵。季札的仁义至德、以身作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温柔的告白,至今 着广大市民。怀先贤,仰之弥高;正青春,步履铿锵。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是能否助力我们前行的精神力量。
(1)、修改错别字。英才倍出
以身作责(2)、从括号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鼓励/激励)(3)、最后一句有语病,修改在下面横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