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杞人忧天》)

    【乙】景公梦见彗星。明日,召晏子而问焉:“寡人闻之有彗星者必有亡国。夜者寡人梦见彗星吾欲召占梦者使占之。”晏子对曰:“君居处无节,衣服无度,不听正谏,兴事无已,赋敛无厌,使民如将不胜。万民怼怨,茀星又将见梦,奚独彗星乎!”

    (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景公:齐景公。②居处:日常生活。③兴事:大兴土木。④赋敛:征收赋税。⑤使民:役使民力。⑥不胜:不尽。⑦怼(duì):怨恨。⑧见:同“现”,出现。⑨奚:哪里,表反问。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因往之:        

    其人然大喜:        

    兴事无        

    赋敛无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夜 者 寡 人 梦 见 彗 星 吾 欲 召 占 梦 者 使 占 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②寡人闻之,有彗星者必有亡国。

    (4)、同样是面对因为不必要或缺乏根据的事忧虑的人,甲文中的“晓之者”和乙文中的晏子处理的方法却不一样。试结合短文内容简要分析他们是怎样进行劝说的。
  • 2、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回答各题。

    【甲】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乙】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解释甲诗中“何当”一词的意思。
    (2)、甲、乙两诗中,李商隐和白居易虽所处的时间、环境有所不同,但抒发了相同的情感,两诗都表达了诗人的之情。 
    (3)、两首诗都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 3、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文学,是心灵触动的音符,是情感流动的旋律。“① ,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是时序更替里诗人的漂泊之感;“遥怜故园菊,②”(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是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百姓的同情与对和平的渴望;“夜阑卧听风吹雨,③”[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是诗人在梦境中仍想着报国杀敌的壮志;“自古逢秋悲寂寥,④”[刘禹锡《秋词》(其一)],是诗人愈挫愈勇的壮志豪情;“⑤ , ⑥”(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是游子在夕阳之下抒发的羁旅之苦。 

  • 4、下面是小冀同学搜集到的关于想象的文段。文段中句子间的顺序不合理,请你写出调整建议。

    ①古时人们看到天高地阔、人类繁衍,就想象有神力造就这一切,于是产生了“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等美丽的神话。②从冰块到电冰箱,从珠算到电脑,从鲁班木鹊三天不落、万户以鸢为翼的探索,到“梦天”实验舱对接成功,都离不开人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结合。③想象也是科学创造的前提,没有想象,就没有今天的科学世界。④这说明,想象是文艺创作的起点,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和艺术。⑤可见,无论是文艺创作还是科学创造,想象力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能力。

  • 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资料一:寻遍名篇,想象就在举止间。插上想象的翅膀,我们跟随吴承恩天马行空的想象,感受孙悟空的    甲    (神通广大/无所不能)和英雄气概□跟随安徒生夸张的笔触,体会人们随声附夸赞新衣的(huāng dàn)离奇;跟随袁珂大胆新奇的改编,想象女娲为原本荒凉的世间带来的(péng bó)生机……想象,将一举一动    乙    (凝聚/凝结)于笔端,将纷繁万物概括进文章。 

      资料二:敦煌石窟,绘有飞天近6 000身。他们色彩斑斓、姿态优美,自由自在地飞行于天空之中,传达着古人对飞天之梦的浪漫想象。战国屈子著《天问》,明朝万户行壮举,正是一代代中国人,以丰盈的想象和而不舍的努力,让飞天之梦成为现实。从“神舟”飞天到“嫦娥”揽月,从“天问”探火到“北斗”指路……这些见证着中国航天奋斗史的大国重器,被浸润了传统文化的名字刻下了浪漫的符号,载着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遨游天际。无数的航天人在逐梦路上,从不逡巡彷徨,而是一路向前、永不停息。他们才是新时代壁画上最美的飞天!

    (1)、根据“资料一”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huāng dàn) ②(péng bó)

    (2)、“资料夹”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随声附(hè)   而不舍(qiè) B、随声附(hé)   而不舍(qiè) C、随声附(hè)   而不舍(qì) D、随声附(hé)   而不舍(qì)
    (3)、从“资料一”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甲: 乙:

    (4)、“资料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D、对偶
    (5)、在“资料一”中方框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6)、“资料二”中“逡”和“巡”都是形声字,形旁都是“辶”。“逡巡”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解释为:“有所顾虑而徘徊或不敢前进。”由此推测这两个字的形旁“辶”应该是汉字的变体。 
  • 6、为了营造文化氛围,增添人文气息,学校开展读书节活动,请你参与,完成小题。

    (1)、城镇和乡村儿童阅读受限的最大原因分别是什么?
    (2)、请你为“振兴乡村教育,助力儿童摆脱阅读困境”活动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 7、分析孙悟空三次离别唐僧时的情节和语言,谈谈孙悟空的成长变化及你的感悟。

    回目

    相关情节

    语言

    14

    孙悟空打死六个强盗,唐僧“绪绪叨叨”。

    “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聒恶我,我回去便了!”

    27

    三打白骨精后,唐僧又训斥又念咒,还写了贬书要赶走孙悟空。

    “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途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

    57

    孙悟空打死两个草寇,再一次被唐僧驱逐。

    “师父,恕弟子这遭!向后再不敢行凶,一一受师父教诲。千万还得我保你西天去也。”

    “我且向普陀崖告诉观音菩萨去来。”

  • 8、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我家的猫,创造了猫国奇迹

    莫 言

    ①我家那只猫生第二窝猫的时候,已是初夏,家家户户都赊了毛茸茸的小鸡雏。

    ②放在院子里,唧唧地叫着,跑着,确实有几分可爱的样子。

    ③我家自然也赊了鸡雏。我经常发现猫蹲在黑暗的角落里,目光炯炯地窥视着鸡雏。

    ④几天之后,邻居一个孙姓的老太太,骂上门来了,自然是骂猫,说有一只小鸡被我家那只猫给吃了。后来又接二连三地有人骂上门来,我们本是积善之家,竟因一只猫担了恶名,并不仅仅赔偿人家几只鸡罢了。

    ⑤祖母把猫装进一条麻袋里,死死地捆扎住了麻袋口,然后,由二哥背到街上,扔到一辆去潍坊的拖拉机后斗里。

    ⑥祖母对拖拉机手说了半天好话,央求人家第一不要厌烦猫叫把它中途扔下;第二到了潍坊后要把麻袋左转三圈右抡三圈,把猫抡得头晕了再放它出袋,免得它记住方向跑回来。

    ⑦猫被扔进拖拉机后斗里,拖拉机后斗颠颠簸簸,把猫给拖到潍坊去了。潍坊离我们村子有多远?三百二十里。

    ⑧失去母亲的四只小猫彻夜叫唤,激起我的彻夜凄凉。天亮后,祖母连连叹息,说:“可怜可怜真可怜,人猫同理,这四个孤苦伶仃的小东西。”

    ⑨祖母腾出一个筐子,絮上一些细草,做成了一个猫窝,又吩咐我从厢房里把四只小猫抱到家里来。

    ⑩梅雨时节到了,半月雨水淋漓,连绵不断。我无法出家门,百无聊赖,便逗着四只小猫玩,并用土豆糊糊喂它们。我看着生满绿苔的房檐下明亮的雨帘,雨大一阵小一阵,但始终不停,屋子里也一阵晦暗一阵明亮。

    ⑪当晦暗时,四只小猫的八只眼睛闪着绿绿的光,好像磷火一样。树叶沙沙响着,是风在吹,我想象着那只老猫的情景,它在那遥远的潍坊,生活得怎么样?

    ⑫农村的阴雨天,无事可干,劳累日久的大人们便白天连着黑夜睡觉,雨声就是催眠曲。我逗着猫玩一阵,看一阵雨,胡思乱想一阵,瞌睡上来,伏在一条麻袋上便睡。

    ⑬蒙眬中看到那只猫穿越河流与道路,出没郁郁青纱帐,顶风冒雨,向家乡奔来……一阵喧闹吵醒了我,我揉揉眼睛我又揉揉眼睛。那只猫果真回来了。

    ⑭它遍身泥巴,雨打湿猫毛更显得瘦骨嶙峋。四只小猫与老猫亲热成了一个蛋。

    ⑮我大叫着:“猫回来啦!猫回来啦!”家里人纷纷起来,看着猫儿女与猫母亲生离死别又重逢的情景,这情景委实有点感人。

    ⑯祖母立刻吩咐母亲给猫备食,它吃鸡的罪恶阴影消逝,起码是在我家老幼的心里,洋溢着一片猫中英雄所创造的奇迹的辉煌光彩。

    ⑰猫离家十七天,如果不走弯路,跋涉三百余里。它是被装进暗无天日的麻袋里运走,拖拉机手老邱又忠实地履行了祖母“左转右抡”的嘱咐,它是靠着什么方法重返家园的呢?

    ⑱这个谜我始终解不开。

    ⑲祖母看着急急进食的猫,感叹道:“猫老多啦!”

    ⑳多年来,我一直珍藏着对这只猫的敬佩,一直认为这只猫创造了猫国的奇迹。

    (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祖母谋划,母猫被弃→小猫唤母,家人惦猫→②

    (2)、选文第⑬段中的画线句“我揉揉眼睛,我又揉揉眼睛”是否累赘?为什么?
    (3)、有同学认为第⑩段的环境描写与故事内容没有关系,可以删去。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4)、结合文章,谈谈你对“猫国的奇迹”的理解。
  • 9、活动结束后,小冀在活动记录本上写了一段感想。以下是其中的部分内容,文字中有缺漏,请你帮忙修改、补充。

    ①自然滋养万物而不计得失,(  )人不负青山,青山(  )不负人。②我们要牢固维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好生态“红线”用好法治“利剑” ,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③庾信说□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④我们一起来为祖国大地绿起来、美起来尽一份力,汇聚起保护生态环境的磅礴力量,不断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

    (1)、在第①句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你发现第②句画线部分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请向小冀提出你的修改建议。
    (3)、第③句缺少标点符号,请你帮小冀在方框内补充完整:____。(填序号) 
    A、:“ , ”。 B、:“ , 。” C、, 、 。 D、: 、 !
  • 10、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人与动物都是大自然的成员,共存于地球家园,命运息息相关。本单元的一组文章,既表现了人对动物的(xīn shǎng)与(zūn zhòng),对其命运的关注,也展现了人与动物的矛盾和冲突。阅读这些文章,相信你对人类如何与动物相处共存,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问题会有更深的认识。

    (1)、根据拼音写词语。

    ①(xīn shǎng)

    ②(zūn zhòng)

    (2)、“谐”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 再查音节。 
    (3)、下列对语段中“成员”“一组”“和谐”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动词  数量词 形容词 B、名词 数量词 形容词 C、形容词 数量词 动词 D、数量词 形容词 名词
  • 11、在名著阅读交流会上,小元展示了下面两幅图。你认为“美猴王”和“孙行者”哪个更具英雄气质?请结合名著内容简述理由。

      小元:《西游记》这本书中,孙悟空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称谓,探讨他在不同阶段的称谓和具体表现,会让我们对“英雄”有更全面的理解。

  • 1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澄河边上

    ①这是1947年的夏天。解放军以少数部队插入敌后,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计划,现在进行战略性军事转移。敌人趁机前阻后追,十分疯狂。

    ②周玉兆带着20多名掉在后面的伤、病、体弱的同志,临近黄昏时,艰难地到达了澄河边。雨没有停,风也没有息,澄河浊流滚滚,河水猛涨。没有桥,也没有渡船。

    ③“会水的同志站出来,一人带一个,过河。”周玉兆大声地说着。“我!”“我!”“我!”战士们对着大河,向着暴风雨宣战了。战士小余挽着一个不会水的同志率先下河,没游多远,就被水直冲下去。小余一边挣扎,一边对岸上喊:“过不去啦,水还在涨!”直到天擦黑儿,小余和那个同志才水淋淋地回来。其他渡河的同志也陆续回来了,一个人也没渡过去。

    ④雨终于停了,风也小了些。周玉兆让其他同志留在河边休息,自己带着小余去附近村子打听哪里有浅滩。

    ⑤远处炮声隆隆,田野里显得格外安静,月亮从云里探出头来,地面上的一切都变得格外柔和。他们在不远的一片瓜地前遇到一位老人。老人打量了他们一下,说:“同志,你们要过河是不是?”周玉兆点点头,把大致情况说了一遍。老人听后,想了一会儿,说:“乡亲们都往山里撤了,我也正要走呢。不过,不怕,河水再大,也一定叫你们今晚过河。”说着,带他们进了看瓜的草屋,点起火,让他们烤衣服、煮地瓜吃,又急忙去把留在河边的同志们叫来。安排完,老人便不见了。

    ⑥月亮已悬在当空,屋外场地上,一片银白的月色,一切是那么宁静、美好。远处的枪声像炒豆似的,在这静夜里格外清楚,好像又近了许多。周玉兆靠着门框坐着,转头对身边的小余说:“明天,敌人会站在这里。”停了一下,又说:“要是留在这里打游击,你怕不怕?”“不怕,和你一起,我什么也不怕。”小余坚定地回答。周玉兆拍了拍小余,说:“应该说,和老百姓在一起,我们什么也不怕。”

    ⑦河堤那边传来了一种古怪的声音,周玉兆凝神听了一会儿,便和小余起身向河边走去。到了河边,他们看见老人正在河堤上掘土,一条刚掘出来的小沟正通向河边。周玉兆愣了一愣,猛然明白过来,大爷这是要放水帮他们过河。他一步抢过去夺下锄头,说:“大爷,我们就是死,也不能祸害老百姓!”老人缓和地解释道:“澄河不太深,主要是下暴雨,水来得太急,开一点儿口子,水有了出处,人在河里蹚水走也能过去了。”“不行!”周玉兆坚定地说:“我们是人民的部队,活着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死了也是为了老百姓!”老人叹了口气,皱起眉看着黑沉沉的河水。过了一会儿,说:“你们在这里等着,我再去想想办法。”

    ⑧月亮偏西了,一度沉寂的枪声,又响了起来,而且很近、很激烈。老人气喘吁吁地跑来了,后面还跟了两个中年老乡,每人肩上都扛了五六根扁担。草屋里的同志们也来了。

    ⑨“好了,好了,我捉了两条‘水鳗’来了。”老人忽然变得又风趣又活泼,长眉毛一耸一耸的,“他们正往山里跑,恰巧就跑进了我张的网里了。”那两位被叫作“水鳗”的老乡笑呵呵地跟大家打了招呼,立即和老人一起动手绑扎扁担。老人一边扎扁担,一边向周玉兆挤了挤眼睛,说:“同志,你看,澄河是咱们老百姓的,不怕它再蛮,到底还得听咱指挥。”一会儿又说:“同志,过了河,你们尽管大摇大摆地走好了。敌人来了,就让他们来试试,看咱澄河对他们客气不客气!”

    ⑩天快亮了,两只棋盘式的空心筏子扎好了。老人送到水边,刚才那副高兴样子,忽然又不见了,神情变得很严峻,说:“同志们一路平安,我老了,不能送同志们过河去,他俩水性极好,保证没问题。记住我们澄河,明年我老头子还是种瓜,等同志们来吃。”

    第一只筏子在会水的同志和一个老乡的共同努力下,已经越过了河心,向对岸靠近。第二只筏子也下水了。周玉兆望着河堤上的老人,暗暗地发誓:只要有一口气在,就要向前,就要和部队一起打回来。

    ____

     (选自茹志鹃《茹志鹃小说选》,有删改)

    (1)、为了让战士们能渡过澄河,周玉兆和老人分别做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2)、小说第⑨段是怎样表现老人找到过河办法后的高兴心情的?请简要分析。
    (3)、作者在小说中多次把月亮和枪炮声放在一起写,有什么用意?请答出一点用意并简要分析。
    (4)、下面两段文字,你会选择哪一段作为小说的结尾?为什么?请简述两点理由。

    A.青青的天,蓝蓝的水,澄河在奔腾,它带着人民的希望、战士的誓言,流到远远的地方,然后深深地渗透在土地里……

    B.战士们渐走渐远了,他们带着一个不可摧毁的信念走远了。河边仍然站着那个身影,佝偻着身子,一动不动……

  • 13、理解型默写。
    (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并包含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

    。 

    (2)、《诫子书》中主要阐述的观点是:。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性情浮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 

  • 14、以下名人名言中,与“人活在世上要有价值,要去创造价值,有价值的人活着才有意义”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    (  )
    A、只要你不计较得失,人生还有什么不能想法子克服的?——海明威 B、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民服务。——奥斯特洛夫斯基 C、应该笑着面对生活,不管一切如何。——伏契克 D、本来,生命只有一次,对于谁都是宝贵的。——瞿秋白
  • 1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精彩的语文课文总是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让我们明白做人不能思想狭;朱德的母亲一生不劳作,让我们明白做人要热爱劳动;陈毅勇于献身革命,让我们明白做人要有一颗纯(cuì)的爱国心;诸葛亮教育儿子的书信,让我们明白修养性情不可轻薄浮(zào)。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狭    ②不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纯(cuì)    ②浮(zào)

  • 16、观察下面的简笔画,发挥联想和想象,以“两只小蚂蚁转来转去……”开头,写一段文字。(80字左右)

  • 17、神魔组的同学需要做一个武力值排行榜,请你任选其一,给下面两个排行榜中武力值最高的人物涂满五颗星并说明理由。

  • 18、小帆非常喜欢孙悟空,于是他就前五十回的情节设计了一幅孙悟空的人生画卷,请你将空缺处补充完整。

  • 19、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待在自家树上的豹子

    佩德罗

    ①从前,森林里有一只豹子,它是一只非常喜欢夜晚的豹子。晚上,它很难入睡,所以,它躺在自家那棵大树的树枝上,时间全花在观察夜里森林中所发生的事情上。就这样,它知道了这片森林里住着一个盗贼。

    ②每天晚上,它都会看到这个盗贼空手而出,然后带着他偷盗所得的赃物返回。有时候,盗贼偷的是老猴的香蕉;有时候,盗贼偷的是雄狮的假发;有时候,盗贼偷的是剪下来的斑马条纹。有一天晚上,他甚至将大象的假牙带回家,这副假牙大象已经戴了好多年了。

    ③不过,由于豹子在猫科动物中属于非常安静的那一种,活在森林的边缘,所以它不想对任何动物说任何事,也不认为这跟它有什么关系,而且相比说出真相,它更喜欢享受发现那些小秘密的乐趣。

    ④由于这个鬼鬼祟祟的盗贼,森林里的动物世界发生了一场地震:大象因为没有了假牙让人感到很滑稽;斑马看起来就像是一头白驴;雄狮就更不用说了,秃头的样子就像是一只母狮,失去了所有的尊严;其他被盗窃了物品的动物也气得一蹦一跳的。面对乱成一团的动物世界,豹子仍然安静地躺在它的树上,享受着观看盗贼每天晚上的盗窃行为给它带来的乐趣。

    ⑤一天晚上,豹子又在等待盗贼的出现。等了一段时间之后,豹子累了,决定睡一会儿。

    ⑥当豹子醒来的时候,它发现自己身处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不是在它平时待的那棵树上,而是在一个山洞中。在它身边的,是它住的那棵树,可是已被盗贼砍倒。原来,盗贼将它的整个家连同自己一起偷到洞里来了。豹子向四周望望,看到的全都是它夜里看到过的被盗物品。

    ⑦这时,豹子发现盗贼不在,心想,这是最后的机会了。于是,豹子赶紧逃了出来,直接去见其他动物并告诉它们盗贼把它们的物品藏匿在什么地方。

    ⑧动物们来到洞里,合力把盗贼捆绑起来,并取回了各自的财产。它们齐声称赞豹子发现了盗贼以及帮大家找回了财产,并对它的高尚品德表示由衷的赞赏。

    ⑨实际上,到头来失去最多财产的动物是豹子,它栖息的大树被砍掉了。不得已它只好在一处很不理想的地方安了家。此时,它后悔极了,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对别人的问题不闻不问,最终这些问题都成了自己的问题。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豹子为什么“喜欢享受发现那些小秘密的乐趣”?
    (2)、第⑤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3)、假如你是豹子,听了大家那些赞美的话,你会怎么想?请用第一人称写出豹子当时的心理活动。
    (4)、请概括本文的寓意。
  • 20、创意写作也需要发挥联想和想象。小组开展成语故事改编接龙活动,下面是记录的改编过程,请你进行补充,使故事完整连贯。

    杯弓蛇影改编

    小语(开端):古时候一个人到好朋友家做客,朋友给他倒了一杯茶,墙壁上挂着的弓映在茶杯中,弓的形状好像一条蛇。

    你(发展):

    小诗(结局):朋友得知原因后很诧异,回家仔细观察后发现,原来所谓的蛇是自家墙壁上的弓倒映在水中的影子,便去给这个人解释清楚。这个人这才知错怪了朋友,于是向朋友道歉。

上一页 7 8 9 10 1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