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作为航模爱好者,你在深圳大运中心偶遇了无人机表演团队,请从他们的表演、技术、创意方面设计两个采访问题。
-
2、深圳无人机表演在国际上刷屏,特斯拉 CEO 马斯克在推特点赞并转载了这一视频,请你代表校新闻社拟写一则邀请函,邀请他来现场观看 2024 年 9 月 15 日深圳大运中心举办的第二场无人机展演。
-
3、阅读
标题:
2024年9月4日,深圳企业高巨创新以7998架无人机编织的“超级天幕”震撼全球,创下“最大无人机光源影像”世界纪录,呈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次日,高巨创新再攀高峰,8100架无人机同步升空并完成全起全降,刷新“最多无人机同时飞行”的世界记录。随后,由巴黎奥运会灯光大师精心打造的“让宇宙大爱转起来”光影秀,在深圳大运中心夜空绚烂绽放,长达18分钟的表演令人【甲】 (A. 叹为观止 B. 屏息敛声)。
深圳,这座屹立在南海之滨的科技创新高地,正以翘首的姿态,面向hào hàn的科技蓝海,展现出【乙】 (A.锋芒毕露 B.锐不可当)的发展势头。在这里,每项技术突破都如星辰般耀眼,不仅在全球树立了创新标杆,还照亮了中国科技的探索之路。深圳在科技创新上的每一次跨越,我们都 míng jì于心,它犹如一盏不灭的灯塔,引领中国及世界迈向更加灿烂的未来。
(1)、上文是小龙同学搜集到的新闻素材,但有两个词语不会写,请你帮帮他。hào hàn míng jì
(2)、小组修改完善素材时,有两处成语选择引发了热烈讨论。请你结合语境,从括号内选择正确词语,并将相应选项填入【甲】【乙】两处。(3)、请你根据以上新闻内容,为其拟写一个标题。(4)、细心的你发现这则新闻画线句子存在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
4、我们从课内范仲淹的一文一词中看到了“巴陵胜状”和“塞下秋来风景”,感受到他的文字魅力和寄寓于其中的情感。接下来请和小语一起对范仲淹的文学成就进行探讨。
【甲】苏幕遮·怀旧①
欧阳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②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乙】御街行·秋日怀旧
欧阳修
纷纷坠叶飘香砌③ , 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④ , 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⑤ , 谙⑥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释】①当时范仲淹正在西北边塞的军中任陕西四路宣抚使,主持防御西夏的军事。②芳草:常暗指故乡,这两句有感叹故乡遥远之意。③香砌:有落花的台阶。④练:白色的丝绸。⑤欹(qī):倾斜,斜靠。⑥谙(ān):尝,经受。
(1)、范仲淹为政为将是耿直而豁达的,但上面这两首词却是婉转而凄凉的,小语在读上面两首词时收到了以下两幅推图,你认为哪一幅图更能帮助他感受词中的意境呢?A、 B、(2)、古来借酒解忧解愁是诗词中常咏的题材,范仲淹却反用其意,写酒化为泪,请你结合两词中画线句向小语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跟随小语一起完成这三个环节的探究后,你能回答出“范仲淹为何能谥号‘文正’”的问题了吗?请你结合探究过程和【链接材料】整理出答案和小语相互补充。【链接材料】既卒,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范文正为政主忠厚,所至有恩。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
5、【军事成就】或许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范仲淹只作为一介文人在朝堂为官,但其实他驰骋过沙场,身为将领,稳定了北宋国泰民安的局面,为人们所传颂。下面请和小语一同更新你对范仲淹的认识。
【甲】宝元初,元昊①叛,时延安新被围,朝廷择帅,皆畏不行。仲淹奏请兼领延安军以待寇至,上嘉而从之。阅兵得万八千选六将作俾领之日夕训练号为精兵焉。贼闻之,第戒曰:“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②可欺。”
又城青涧,开营田,招属羌,及请戒诸路养兵蓄锐,以据贼冲。
(节选自张唐英《范仲淹传》,有删改)
【乙】会盗起淮南,知高邮军③晁仲约度不能御,谕军中富民出金帛,具牛酒,使人迎劳,且厚遗之。贼悦,径去。事闻,富弼④时在枢府,议欲诛仲约,以正军法。仲淹欲宥之。 弼曰:“盗贼公行,守臣不能战,又不能守,而使民醵钱⑤遗之,法所当诛也。”仲淹曰:“今高邮无兵无械,虽仲约之义当勉力战守,然事有可恕,戮之恐非法意也。”仁宗从之,仲约由此免死。
(节选自王稱《范仲淹传》,有删改)
【注释】①元昊:人名,即李元昊。②大范老子:即范雍。西夏战事起,被拜为振武军节度使,掌管延州。③知高邮军:掌管高邮军。④富弼:洛阳人,时任枢密使。⑤醵(jù)钱:筹钱。
(1)、为帮助小语读懂文意完成探究,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提示方法释义。原文语句
方法示例
加点词释义
上嘉而从之
联系成语法:⑴
听从
贼闻之
课内迁移法:臣未尝闻也(《唐雎不辱使命》)
⑵
会盗起淮南
语境推测法
⑶
仲淹欲宥之
查阅词典法:①宽容,饶恕;②同“侑”,劝人饮食;③同“右”;④同“囿”,局限
⑷(填序号)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缺少标点符号,请用“/”帮助小语断句。(限断三处)阅兵得万八千选六将作俾领之日夕训练号为精兵焉
(3)、小语读完以上两则材料后,提出了两个问题,请你用自己的话解答。①【甲】文中“贼闻之”的“之”指哪件事?
②【乙】文中,富弼为何提议诛杀晁仲约?
(4)、在范仲淹的积极干预治理下,李元昊最终向北宋称臣,西北边疆得以重现和平。请你结合选文和【链接材料】,从范仲淹的人物品质角度分析其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链接材料】范仲淹调防西北,到任后,他提出积极防御、构筑城寨、修葺城池、建烽火墩,形成以大顺城为中心、堡寨呼应的坚固战略体系;推动边防军事制度变革,提拔狄青、种世衡等名将,使军队应变能力和作战能力大大提高。
-
6、范仲淹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小语在做范仲淹的专题探究时发现司马迁说“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认为“文正”是谥号之顶级。因此,小语号召同学们对“范仲淹为何能谥号‘文正’”展开了探究,请你参与。【政治成就】
范仲淹自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及第后,一生都在为自己的政治抱负奔波,更是因直言进谏而“四起四落”。请阅读下面材料,感受范仲淹的为政情怀。
【甲】仲淹以进士解褐① , 为广德军司理② , 日抱具狱 , 与太守争是非。守或怒临之,公不为屈,归必记其往复辩论之语于屏上。比去,至字无所容。
(仲淹)服除③ , 至京师,上宰相王曾书,言朝政得失及民间利病,凡万余言,王曾见而伟之。时晏殊亦在京师,荐一人为馆职,曾谓殊曰:“公知范仲淹,舍不荐,而荐斯人乎? 已为公置不行,宜更荐仲淹也。”殊从之,遂除馆职。顷之,冬至立仗,礼官定议,欲媚章献太后,请天子帅百官献寿于庭。仲淹奏以为不可。晏殊大惧,召仲淹,怒责之,以为狂。仲淹正色抗言曰:“仲淹受明公误知,常惧不称,为知己羞,不意今日更以正论得罪于门下也。”殊惭无以应。
(节选自司马光《涑水纪闻·卷十》)
【乙】我有生兮,累阴阳之含育;我有质兮,处天地之覆露。长慈母之危巢,托主人之佳树。斤不我伐,弹不我仆④。母之鞠⑤兮孔⑥艰,主之仁兮则安。度春风兮,既成我以羽翰;眷庭柯兮,欲去君而盘桓。思报之意,厥声或异。警于未形,恐于未炽。知我者谓吉之先,不知我者谓凶之类。故告之则反灾于身,不告之者则稔祸于人。主恩或忘,我怀靡臧⑦。 虽死而告,为凶之防。 亦由桑妖于庭,惧而修德,俾⑧王之兴;雉怪于鼎,惧而修德,俾王之盛。天听甚逊,人言曷病。彼希声之凤皇,亦见讥于楚狂;彼不世之麒麟,亦见伤于鲁人。凤岂以讥而不灵,麟岂以伤而不仁? 故割而可卷,孰为神兵;焚而可变,孰为英琼。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节选自范仲淹《灵乌赋》⑨)
【注释】①解褐:进入仕途。②司理:主管狱讼的官职。③服除:守丧期满。④仆:倒下。⑤鞠:养育,抚养。⑥孔:很。⑦臧:好,善。⑧俾(bǐ):让。⑨《灵乌赋》:当时范仲淹被贬饶州,梅尧臣以乌鸦为喻劝范仲淹不必直言取祸。范仲淹作此篇借乌鸦之言答之。
(1)、为读懂材料记叙的范仲淹的政治事迹及主张,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提示方法解释文中加点字词。原文语句
方法示例
加点词释义
日抱具狱
课内迁移法: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⑴
遂除馆职
查阅词典法:①去掉;②改变;③任命;④台阶
⑵(填序号)
思报之意
语境推测法
⑶
厥声或异
字源推断法:昂本义:奇特;奇怪。(《说文解字》)
⑷
(2)、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鲜明地体现了范仲淹的为政思想,请你帮小语翻译并回答他的问题。①仲淹受明公误知,常惧不称,为知己羞,不意今日更以正论得罪于门下也。(这句话是范仲淹对晏殊的回复,范仲淹的态度很值得品味,你看到了怎样的范仲淹呢?)
②故告之则反灾于身,不告之者则稔祸于人。(【乙】文表面写“灵乌”,实际是在写什么?)
(3)、范仲淹“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主张给后代文人带来很大影响,请结合以上材料说说范仲淹是如何展现该风骨的。(4)、请结合文章的具体事例(至少三件)和【链接材料】,简要分析选文体现了范仲淹怎样的政治情怀?【链接材料】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节选自《岳阳楼记》)
-
7、为纪念范文正公逝世972周年,小东同学收集整理了相关资料,对其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协助小东完成相关任务。
范仲淹资料汇总
生平
对应时期的文献
公元 989 年,生于徐州,次年父亲病逝
【资料一】修学时最为贫窭① , 与刘某同在长白山僧舍,日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以刀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齑②十数茎,醋汁半盂,少入盐,暖而啖之,如此者三年。
(节选自彭承《墨客挥犀》卷三)
公元 1015年,进士及第,时年 26岁
公元1026 年,任府学主管,时年 37 岁
【资料二】公丁母忧,寓居南都,晏丞相殊请掌府学。公常宿学中,训督有法度,勤劳恭谨,以身先之。夜课诸生,读书寝食,皆立时刻。往往潜至斋词③之,见有先寝者诘之,其人给④云:“适疲倦,暂就枕耳。”问:“未寝之时观何书?”其人妄对。则取书问之,不能对,罚之。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欲知其难易及所当用意,亦使学者准以为法。由是,四方从学者辐辏⑤。宋人以文学有声名于场屋、朝廷者,多其所教也。
(节选自《范仲淹全集》)
公元1034 年,范仲淹任职苏州,治理水患。
【资料三】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
公元1036年,被贬饶州,时年 47 岁
【资料四】迥与众流殊,发源高更孤。下山犹直在,到海得清无? 势斗蛟龙恶,声吹雨雹粗。晚来云一色,诗句自成图。
(范仲淹《瀑布》)
公元 1046 年,被贬邓州,时年 57 岁
【资料五】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注释】①贫窭(jù):贫乏,贫穷。②齑(jī):腌菜或酱菜。③诇(xiòng):侦察,查看。④绐(dài):欺骗。⑤辐辏: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轮轴一样。
(1)、小组打算根据材料拍摄有关范仲淹的短剧,请帮助完成导演手记。原文
表演指导(关注角色的神态、动作、说话的语气语调等)
暖而啖之
示例:把握“暖”和“啖”两个字,建议表演者可以通过有条不紊的热粥动作和津津有味的吃饭神情突显范仲淹艰难生活下的泰然自若。
见有先寝者诘之
①____
出题使诸生作赋,必先自为之
②____
画外音 ③请从下面对联中任选一联作为剧尾画外音,并说明理由。
A.断齑画粥学为人师,以身示教堪为典范
B.志比鲲鹏,千载学风滋志士;心牵社稷,先忧后乐恤生民A、断齑画粥学为人师,以身示教堪为典范 B、志比鲲鹏,千载学风滋志士;心牵社稷,先忧后乐恤生民(2)、我们一般都说“一艘船”或“一只船”,为什么诗人在【资料三】诗中称船为“一叶舟”,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探究上述材料中范仲淹的思想情怀,并简析这种思想情怀是否因其人生经历而有所改变。请你写出探究结果和简析过程。(4)、范仲淹慨叹:“微斯人,吾谁与归?”你认为下面哪位文人可以成为他的知音,请结合具体诗文进行阐述。
A.陶渊明 B.苏轼 C.欧阳修A、陶渊明 B、苏轼 C、欧阳修 -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苏轼私识范仲淹
苏轼
庆历三年① , 轼始总角② , 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③ , 轼从旁窃观 , 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④ , 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祐二年⑤ , 始举进士⑥ , 至京师则范公殁⑦。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 , 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 , 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呜呼! 公之功德,盖不待⑧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⑨之愿也哉!
(选自《范文正公文集叙》)
【注释】①庆历三年:公元1042年。庆历,宋仁宗年号。②总角:指八岁到十四岁的少年。③乡先生:乡里的私塾先生。④韩、范、富、欧阳:分别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⑤嘉祐二年:公元 1057年。嘉祐,宋仁宗的另一个年号。⑥举进士:考中进士。⑦殁(mò):死。⑧待:需要。⑨畴昔:往昔。
(1)、【词语溯源,回归教材】解释课内加点的词。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③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⑤盖竹柏影也
⑥面山而居
⑦父命之
(2)、参考表格中的方法示例,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原文语句
方法示例
加点词释义
先生奇轼言
词类活用法: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⑴
读之至流涕
联系成语法:破涕为笑
⑵
始见知于欧阳公
查阅
词典法
①知道,了解;②认识;③交好;④朋友;⑤赏识;⑥同“智”,智慧,聪明
⑶(填序号)
以为平生之恨
①怨恨,仇恨;②遗憾;③违逆
⑷(填序号)
(3)、下列对文化常识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垂髫、总角、加冠、豆蔻”四个表示年龄称谓的词是按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 B、“一门父子三词客”是指北宋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人并称“三苏”,苏轼为“大苏”。 C、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二人同处“唐宋八大家”之列。 D、“嘉祐二年,始举进士”中的“进士”,在宋代是指参加科举考试通过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的人;明清时期,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三名分别称为榜眼、探花。(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②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5)、前面“‘宁鸣而死’——范仲淹”思维导图提到,范仲淹曾在边关任职,防御西夏,请再结合《岳阳楼记》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本文中“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的理解。 -
9、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严先生祠堂记
先生①,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② , 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③ , 天下孰加④焉? 惟先生以节高之⑤。既而动星象⑥,归江湖⑦ , 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⑧ , 天下孰加焉? 惟光武以礼下之。
在《蛊》之“上九”⑨ , 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⑩ , 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器⑪ , 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 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某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其为后者四家⑫ , 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⑬;先生之风⑭ , 山高水长⑮!”
(选自《范文正公集》)
【注释】①先生:指严光,字子陵。②《赤符》:即《赤伏符》。③臣妾亿兆:统治天下成千上万的民众。臣妾.这里指被统治的人民。④加:超过。⑤以节高之:谓光武即帝位,天下慑伏,只有严光以气节尊崇光武,保持独立的人格。⑥动星象:传说严先生和光武帝一起睡觉,惊动了天象。⑦归江湖:指严光离开洛阳后去富春江畔隐居。⑧泥涂轩冕:视官爵如同粪土。泥涂,污泥。轩冕,原指前高而有帷幕的车子和礼帽,此借指官爵。⑨《蛊》之“上九”:《周易》蛊卦的上九爻说。《蛊》,《周易》的卦名。后文中的《屯》也是《周易》的卦名。⑩阳德方亨:阳德正通,无比显达。 亨,通。⑪器:气量。⑫乃复其为后者四家:指免除先生的四户后人的徭役。复,免除徭役。后,后人。⑬泱泱:水深广无边的样子。⑭风:风范。⑮山高水长:指能够世代相传,与山水共存。
(1)、【词语溯源,回归教材】解释加点的词。①而山不加增
②男有分,女有归
③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④遂成枯落
⑤始一反焉
⑥从流飘荡
(2)、参考方法示例,解释原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原文语句
方法示例
加点词释义
惟光武以礼下之
联系成语法
礼贤下士
⑴
始构堂而奠焉
周而复始
⑵
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
课内迁移法: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⑶
始构堂而奠焉
查阅词典法:①构成,造成;②诬陷,陷害;③构筑,建造;④连结,交合
⑷(填序号)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
②某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其为后者四家。
(4)、该文刻在了桐庐严子陵祠堂的石碑上,有人建议把“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中的“风”改成“德”。你认同吗? 请说明理由。(5)、本文和《岳阳楼记》都是“记”,结合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说范仲淹散文的句式特点。(6)、范仲淹为什么要在当地建严光祠,并为之撰记? -
10、填空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①巴陵郡。越②明年,政通③人和,百废④具⑤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⑥ ,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⑦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⑧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⑨ , 横⑩无际涯⑪ , 朝晖⑫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⑬也,前人之述备⑭矣。然则⑮北通巫峡,南极⑯潇湘,迀⑰客骚人⑱ , 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⑲异⑳乎?若夫淫雨㉑霏霏㉒ , 连月不开㉓ ,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㉔ , 日星隐曜㉕ , 山岳潜㉖形,商旅不行,樯㉗倾㉘楫㉙摧㉚ , 薄暮冥冥㉛ , 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㉜怀乡,忧谗㉝畏讥㉞ ,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㉟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㊱ , 沙鸥翔集㊲ , 锦鳞㊳游泳,岸芷汀㊴兰,郁郁㊵青青。而或长烟一㊶空㊷ ,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㊸!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㊹忘,把㊺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㊻古仁人㊼之心,或㊽异二者之为㊾ , 何哉?不以㊿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 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
11、 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题目写作。
湖水对青山说:“我给你照了一张相,不知你是否满意?”
“满意,很满意——”青山说,“谢谢你!还得谢谢白云,我从不知道,和白云在一起,我是如此的美丽。我很喜欢这张合影。”
题目一:记忆中,你一定也有喜欢的合影,你的合影是否也如青山白云的合影一般美丽?是否还藏着难忘的故事?请以《合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题目二:读完材料,你有哪些感悟?从中选择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篇议论性文章,自拟标题。
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
12、名著阅读。阅读名著选文,回答问题。
泸定桥用铁索修成。一共有十六条长达一百多码的粗大铁索横跨在河上,铁索上面铺了厚木板作桥面,但是当红军到达时,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谁会想到红军会在没有桥板的铁索上过桥呢,那不是发疯了吗?但是红军就是这样做的。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他们自己的斗志受到了影响,也许他们故意开乱枪不想打死他们,也许有些人暗中祈祷对方冒险成功!
(1)、选文选自《》,作者是美国记者 , 选文记述了红军在闻名中外的途中飞夺泸定桥的事。(2)、作者借四川军队之口说“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表现了作者对红军怎样的认识? -
13、文言文阅读。
【甲】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此石经始禹凿,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 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①魄。其水尚奔浪万寻② , 悬流千丈,鼓③若山腾,浚④波颓垒,迄⑤于下口。方知慎子⑥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郦道元《孟门山》)
注: ①[悸]惊动。②[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③[鼓]鼓荡。④[浚(jùn)波]大的波浪。⑤[迄]到,至。⑥[慎子]慎到,战国时期,法家创始人之一。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素湍绿潭 素气云浮 B、哀转久绝 猿则百叫无绝(《与朱元思书》) C、其水尚奔浪万寻 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 D、古之人有言 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3)、在【乙】文中找出与【甲】文“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写作手法相同的一句抄写下来,并分析其作用。(4)、【甲】【乙】两文都引用了歌谣,请说说引用歌谣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
14、回忆性散文阅读。
母亲散记 洪鸿
——写在母亲去世三周年之际
①时间如白驹过隙,一晃,母亲去世就三周年了。
②三年来,母亲的音容笑貌无时无刻不在我眼前浮现。
③今夜,星空凄清,我独坐异乡,隔着窗帘,看着窗外的一弯冷月。疲惫的我,在异乡孤独的日子里,常常翻阅生命里那些年代久远的记忆。记忆深处,最难舍难忘、最可悲可叹的是母亲坎坷人生的辛酸往事……
④每当我想起在困顿的生活中挣扎了一辈子的母亲,想起如泉水般明澈照人心灵的母亲,想起夙愿未尝而过早逝去的母亲,我的眼泪总是禁不住簌簌而落……
⑤母亲出生在安徽省太湖县江塘乡的一个小山村。母亲的名字是外公取的,外公年轻时是村里私塾的教书先生,他给母亲取名方美莲,希望母亲像莲花一样美丽高洁。
⑥母亲是家里的长女,外公去世得早,母亲放弃了进私塾读“人之初”的机会,主动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她在童年时代就下地干农活,放牛、打猪草、挖野菜、上山砍柴、挑河沙等重活累活她都抢着干。母亲是长女,那时我的三个姨妈和舅舅都还小,母亲要帮助外婆一起抚养弟弟妹妹。可以说,母亲的童年是在极度困苦、贫穷的岁月中度过的。
⑦那年月,乡村里贫穷人家的女儿巴不得找个好婆家早一点嫁出去。母亲也不例外,十八岁那年,母亲便嫁给了父亲。父亲在小县城里生活,看上去要比乡村的家庭富有一些。其实不然。母亲说,她嫁给父亲时,连一床新被面都没有,更谈不上有新床睡觉了,虽然这样,但是母亲毫无怨言。那时人们都穷怕了,能求得温饱足矣。母亲之所以那么早就把自己嫁出去,完全是为了减轻外婆的生活负担。那年月,对于乡村的女孩来说,能嫁到城里是件很幸运的事情。从此,母亲跳出农门,到小县城里当了一名普通的手工业工人。
⑧母亲的勤劳能干在街坊中是有目共睹的。为了赶时间不耽误上班,母亲几乎是每天凌晨四点钟起床,到西门河洗一家人的衣服,洗完衣服回家还得照顾我奶奶和我们兄妹起床,然后喂奶、做早餐。她吃完早餐就得赶紧到工厂上班,迟到了会被扣工钱。那时候他们工厂实行的是计件工资制,为了多挣点儿工资,母亲每天都是拼死拼活地干。
⑨那时候,母亲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每逢公休日,便到城外的山上去打柴火,一去就是一整天,天不亮就起床出发,晚上很晚才回家,她每次打回的柴火都够家里烧一个星期,这样一个星期就不用买柴火了。省下的钱就给我们买些必需的日常用品,偶尔也会买一点好菜为我们打牙祭。
⑩为了让我们兄妹吃好,满足基本的营养需求,母亲每次在吃饭时都是等我们兄妹几个吃好,放下碗筷后,才将剩下的饭菜选择性地吃掉。偶尔有一点好菜,她也要留着送给父亲。记得父亲曾经跟我们说:“我们这个家,要不是你妈妈撑着,早就散了。”
⑪那一年,我小学升初中,因父亲被关进小黑屋停职反省,我虽然考县城初中成绩都合格,但就是没被录取。母亲得知这个消息后焦虑不已,便带着我到县城找分管文教的殷干事。母亲流着泪对殷干事说:“是这样,我伢考初中,成绩都优良,就是因为他爸的问题,不能升学,想求您开恩帮帮忙!”
⑫结果无论母亲怎样哀求,殷干事就是不答应让我升学。看到母亲很无助的样子,我攥紧自己的小拳头说: “妈,别求他了,大不了我不上学了,还怕以后讨不到饭吃!”
⑬听了我的话. 母亲痛不欲生,说:“不求他可以,但你不能不上学,妈就是讨饭也要供你上学。我们回去再想别的办法。”
⑭这就是我的母亲啊,为了能让儿子上学,她受尽了委屈和精神上的创伤。每每想起这段往事,我总感觉我的心被深深的母爱包裹着,整个人都沉浸在母爱的温馨里。我当时默默地告诫自己:将来一定要有出息,以报答母亲的深恩!
⑮在后来的日子里,每当我看到母亲为我操劳、为我憔悴,我的心就如刀绞一般,我听说“男儿十五立父志”,我已经13岁了,怎能再让母亲为我日夜操心呢?我当时萌生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要去挣钱,和母亲一同扛起家庭的重担!看着母亲疲惫的身影和被困顿生活折磨得早生的白发,我对母亲说:“妈,我不想念书了,我要去乡下挣工分养活自己!”
⑯母亲转过身面朝我,双眼满是泪。那泪里包含了伤痛和愧疚,她伤痛的是自己的双肩扛不起家庭的重负,她愧疚的是未成年的儿子要到乡下去谋生,自己却无能为力。那一刻,我发现母亲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⑰二十年后,在一个夕阳无限好的夏日,我背着行李,背着父母的牵挂和嘱咐,第一次登上了北上的列车,开始了自己的“北漂”生涯。
⑱刚到北京不久,母亲便将电话打到我工作的报社,流着泪对我说: “伢呀,我和你爸都为你感到骄傲,你在外好好工作,有时间就回家看看。”
⑲从母亲的话语里,我能感受到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牵肠挂肚。
⑳从那以后,我一直在北京工作,跟母亲很少见面了。偶尔也只是在电话中简短地问候一下。父亲去世后,母亲也曾来北京小住过几次,可她每次都是以住不习惯为借口,住上十天半个月就急着要回去。母亲说:“人老了,总是觉得在家乡好。只要你们在外面过得好,我就心满意足了。”其实,我知道,母亲是舍不下父亲。为了心中那份永远割舍不掉的情愫,她想守着葬在家乡的父亲,所以才不愿意远离家乡。
㉑今夜,我坐在窗前追忆长眠在故乡土地上的您,在异乡为您泪湿衣襟。我祈求明月为我照着故乡,向您长眠的那片土地深情地说一声:“妈妈,我的母亲,三年了,我该回去看看您了!”
(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已有提示,按照文章顺序,依次概括出母亲所做的事。①母亲幼时主动承担起了家庭的重担,帮外婆照顾弟弟妹妹;
②
③母亲勤劳能干兼顾工作和家庭,公休日还会上山打柴火;
④
⑤母亲为了能让“我”上学,受尽了委屈和精神上的创伤;
⑥
⑦母亲尽量不给“我”添麻烦,守着葬在家乡的父亲。
(2)、品味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今夜,星空凄清,我独坐异乡,隔着窗帘,看着窗外的一弯冷月。(请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赏析)
②记得父亲曾经跟我们说:“我们这个家,要不是你妈妈撑着,早就散了。”(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3)、文章结尾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本文与《回忆我的母亲》有很多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
15、新闻类文本阅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④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⑪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⑫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⑬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⑭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⑮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⑯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⑰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这则消息的“电头”是 , “导语”部分是第句(两句,只填序号)。(2)、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 , ”。主体部分中记录我军节节胜利史实的一个四字成语是“”。(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3)、请从语言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句子: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分析加点词作用)
(4)、“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各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概述。 -
16、 根据积累,填写句子。(1)、请将下表中的诗词句子补充完整。
类别
诗句
出处
情景交融
① , 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借典舒怀
② , 此地空余黄鹤楼。
③《黄鹤楼》
移情于物
④ , 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2)、一草一木总关情,文人们与山川草木呼吸与共,举目之处皆风景,笔下生风皆言情。景物里潜藏着作者的情思:千古壮观的塞外风光⑤“ , ”(《使至塞上》)涤荡着王维的孤寂苦闷;田园牧歌的动态场景⑥“ , ”(《野望》)流露出王绩的怅然落寞。 -
17、 诚信既是立身之本,又是处世、教子、经商、治国之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学校将开展“诚信做人”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探“诚信”之义】为了探究诚信的传统内涵,请你搜集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一条名言、一个故事,填在下表相应的空白处。
名言
轻诺必寡信。
①
故事
曾子烹彘
②
(2)、【做“诚信”之人】昨晚,你的好朋友兜兜给你发来一条信息,大概意思是说,明天就要考试了,他很担心自己考砸了,对不起父母和老师,而你和他正好就在一个考场,且他就坐在你的后面,他希望你在考试时能给他一点“帮助”。看完他的信息,请你围绕“人无信不立”的主题,进行回复。(3)、【话“诚信”之事】【新闻点击】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受到共享单车的启发,中国传媒大学经管学部学生开展了“共享雨伞”活动,把印有“诚信”图标的黑色长柄雨伞放置在教学楼大厅供同学们自由取用、自觉归还。近日,在该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总结表彰会上,“共享雨伞”获评“诚信主题教育年特色项目”。
(选自《中国教育报》)
-
18、 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 B、消息和新闻特写都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都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 C、用干支纪年或计算岁数时,六十组干支轮一周叫一个甲子,为60年。 D、“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语出清代施闺章的《钱塘观潮》,原文为“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
19、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一两个月来,广州、深圳、成都等城市纷纷出台政策,开始严惩无视红绿灯信号乱穿马路。 B、将勤俭节约融入家风,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代代传承。 C、“孝”文化,尽管是中国人的根文化,也塑造着每个人的精神气质。 D、强化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意识,需要向公众广泛宣传遗产价值,激扬公众参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积极性。
-
20、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当改革的浪潮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旧的司法鉴定制度时,我𢷮司法鉴定的一个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 B、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 , 一切从零开始。 C、那少年头发染得五颜六色,衣服穿得花里胡哨,和一群身着校服的学生在一起,给人以鹤立鸡群之感。 D、我们在日常说话中,只要重视并运用语调的抑扬顿挫的变化,即使是抽象枯燥的内容也能讲得娓娓动听,牢牢吸引住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