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班级开展“背古诗词,学古人壮志”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古诗文填空。

    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胸怀天下、立志高远:树立“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①”[《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远大理想抱负;更要有“报君黄金台上意,②”(《雁门太守行》)的爱国报国之心。还要体察万物、志趣高雅:读王维的“③ , ④”(《使至塞上》),感受塞外风光的壮丽;读苏轼的“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⑤”(《记承天寺夜游》),感悟人生的豁达;读李清照的“常记溪亭日暮,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保持青少年应有的洒脱率真。 

  • 2、根据以下字形变化及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A         B        C      D          E

    (1)、D项书法字体属于书。 
    (2)、阅读下面文字,写出探究结果。

      甲骨文中的“夏”,就是一个人的象形:头发、眼、身躯、两臂、腿脚一应俱全,双手摆开,呈现一种强而有力的架势。

    “夏训大也,中国有文章光华礼义之大”,所以“夏”也可引申为“大”之意。

    探究结果:我国古称“华夏”,意思就是。 

  • 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那遥远的古代,战火纷飞、兵戈并起时,百姓生活贫困,物资(kuì fá),国家面临着重重危机。然而,畎亩之中,却有着心怀天下的志士。文人谋士以其智慧和谋略,为振兴国家出谋策;尉率领介胄之士,手持刀戟冲锋陷阵,保家卫国。先驱们的英勇    甲    (事宜/事迹),( ① )历经岁月,( ② )依然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而在这乱世之外,亦有雅士采菊东篱,    乙    (悠然自得/心安理得),享受着内心的宁静。他们或按辔徐行,漫步于山水之间;或静思冥想□感悟着人生的真谛。这些不同的人物和场景,共同构成了那个丰富多彩、(bō lán)壮阔的古代世界。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kuì fá)        ②(bō lán)

    (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出谋策(huà)督(dōu) B、出谋策(huá)督(dū) C、出谋策(huà)督(dū) D、出谋策(huá)督(dōu)
    (3)、从文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甲:        乙:

    (4)、在文段中方框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5)、文段中①②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不管 都 B、即使 也 C、因为 所以 D、虽然 却
  • 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味道环绕,酸甜苦辣构成了我们的百味人生。被人理解,一滴眼泪,是苦涩的味道,也是感动的味道;深夜归家,一碗梨汤,是清甜的味道,也是亲情的味道;除旧迎新,一盘饺子,是鲜香的味道,也是团圆的味道……时光流转,留住这千滋百味,留住味道背后的那些真情。

    请以《留住    ▲    的味道》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写完整;②书写规面整洁;③思想健康,感情真挚,不得抄袭和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5、(2025中山期中)班级拟举行《红星照耀中国》阅读交流会,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任务一:忆历史】作者斯诺认为红军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七律·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就描写了其中的战役:一次是 , 另一次是
    (2)、【任务二:品人物】请从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位,用他的经历印证诗句。

    竹 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句让你想到谁? 

    备选人物

    A.彭德怀

    B.朱德

    C.徐海东

  • 6、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早春木棉红

    郝 俊

    ①早春二月,料峭的寒风一吹,憋得鼓鼓囊囊的木棉花苞就炸开了,赤红的花瓣火苗一样蹿出,没有叶子的枝干像被点燃了似的。谁见了这样的花,心底的热望都会跟着燃烧起来。

    ②很多花柔美娇艳,木棉花则不然。其形硕大,花瓣厚实,中间的一束花蕊粗壮有力,深色的蕊头黑如胡茬,观其神色,活脱脱一张血气充沛、胡须浓密的汉子脸。这样形容木棉花,绝不是忽略它的好看,而是觉得它有一种十足的阳刚之美。木棉花不仅花开得热烈,树的姿态也颇为雄奇。木棉属落叶大乔木,树高大挺拔,十至二十多米不等,这样的个头儿,让木棉总是高过身旁的其他树木,加上分枝平展,更显疏朗开阔,整株树看上去形姿伟岸,英武不凡。

    ③生活在广州,对木棉自然很熟悉。木棉作为广州市的市花,在城中主干道及高校校园、公园等地均有种植。每到春天,木棉盛情绽放,灿若华灯。尤其是在陵园西路、越秀山、江南大道等种植较为密集的地方,花开得分外耀眼,有一种要点燃春天的势头,烈焰般的木棉映红了整座城市。

    ④我喜欢木棉,不仅因为它的形象气质,也许还有日久生情的缘故,对我来说,它们就是我认识多年的好朋友。

    ⑤我所工作的学校校园里就有近百株木棉,它们散植于各处。我从办公室到家,途经的路旁,有十来株木棉,我与它们几乎天天见面。每天下班经过时,感觉它们就像站在那里等我。有时候我会和它们近距离打招呼——站在树下,把手掌放在树干上,感觉着树皮的坚硬。抬头往上看,树干直指蓝天,视觉的延伸,也让内心获得一种超拔的力量。正值花期,没有树叶遮蔽的树枝更显遒劲,树枝形态各异,像是各自在寻找伸展的空间,然后用力把花朵向高处托举。再看那些花大如一盏盏红色的酒杯当其他的花木还在为迎春盛会做准备的时候木棉早就开始举杯畅饮。

    ⑥木棉花边开边落,边落边开,花开让我欢喜,花落让我感动。纷纷扬扬地飘落不是木棉花的做派,木棉花落下来时直截了当,触地有声,整朵花砸到地面仍完好无损。为了看清楚木棉花如何落地,我曾长时间仰着脖子在树下观望,即便如此,也很难捕捉到落下的一瞬,往往是听到啪的一声之后,才发现地上又多了一朵。因为树冠太大,花太多,无法锁定具体目标,加之落地速度太快,所以很难看清。不过长时间的等待,偶尔也会有收获,就在眼睛酸乏的时候,突然看到一朵下落的木棉花,带着旋转倏忽坠地,整个下落的轨迹就像一个急促的感叹号,充满力量。

    ⑦有些花木是先长叶再开花,木棉则不然,花开时无叶,花落尽方生叶。花开得早,让木棉有了“嫣然一笑领春风”的得意;花开得火热,让木棉有了“此花若肯夸雄丽,宇内群芳孰敢春”的气势。花期过后,木棉一边吐新叶,一边结果实。等到夏天果实成熟,果壳会自动裂开,露出洁白的棉絮,随风飘散。

    ⑧年少时,很少仔细打量花花草草,认为它们只是为世间添了几许色彩。随着年岁的增长,越发觉得一朵花、一棵草都不可小觑。无论是人生一世,还是草木一秋,都有生命的庄严。看到热情似火的木棉我会想到炽热的希望和奋进的生命心中会自然涌动起积极前行的力量……

    (1)、简要说说文章以《早春木棉红》为标题有哪些作用。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3)、品读第②③段,结合相关内容概括木棉在形象气质上的特点。
    (4)、结合全文内容的理解并根据第⑧段画线句子的理解,说说木棉给了“我”怎样的精神力量。
    (5)、本文多次运用对比写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6)、如何理解第⑧段“无论是人生一世,还是草木一秋,都有生命的庄严”这句话?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善待庄严的生命。
  • 7、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班级开展“保护生物多样性”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2022—2024年中国生物物种数据信息

    年份

    物种数量(个)

    种下单元数量(个)

    2022

    125 034

    13 259

    2023

    135 061

    13 613

    2024

    141 484

    13 880

    (根据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整理)

    材料二:

    ①2024年5月22日是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近年来,我国加快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不断传来物种受威胁程度“降级”的消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把物种受威胁程度划为7个等级: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无危。

    ②通过实施国家公园、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积极成效。自第一批国家公园设立以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野生东北虎达到70只左右,野生东北豹达到80只左右,去年新增野生东北虎幼崽20只、野生东北豹幼崽15只,大熊猫野外种群总量从20世纪80年代约1 100只增长到近1 900只。野生川金丝猴种群数量从2002年1.4万只增加到目前约2.5万只,受威胁程度由易危降级为近危。

    (摘编自“光明网”“中华人民共和国

    自然资源部”网站)

    材料三:

    ①据统计,全球有一半的GDP产出都与生物多样性有关:全球近40%人口的生计依赖海洋和沿海的生物多样性,有50%以上的药物成分来源于动植物。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社会提供了衣、食、住、行及文化生活。健康的环境意味着系统内所有组分(包括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物种、种群等)均处于良好状态。但是,人口增长、自然资源过度利用,加快了物种灭绝的速率,使得生物多样性降低,地球的免疫系统受到破坏。目前,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仍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栖息地被破坏、人类过度采伐、外来物种入侵、全球气候变化这些因素仍在威胁着全球的生物多样性。

    ②栖息地被破坏的一个严重后果是物种被隔绝在支离破碎的环境中,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受到阻隔,影响物种的繁衍。如西双版纳部分地区橡胶园取代森林之后,当地特有物种白颊长臂猿数量急剧减少,现已成为世界上最濒危的物种之一。

    (摘编自“中青在线”“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网站)

    材料四:

    ◎就地保护是在濒危生物原来的生活区域对其实施的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要场所。

    ◎迁地保护是将濒危生物迁出原栖息地对其进行的特殊保护和管理,也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建设植物园、动物园和水族馆等是实施迁地保护的主要手段。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保护生物多样性,还应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摘自《生物学》八年级上册,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从材料一可知,全球的生物物种数量和种下单元数量近年来呈增长趋势。 B、目前,我国野生川金丝猴种群与2002年相比增加了2.5万只,受威胁程度由易危降级为近危。 C、生物多样性价值巨大,全球绝大部分人口的生计依赖海洋和沿海的生物多样性。 D、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近年来,我国正加快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法规。
    (2)、材料二中列举野生东北虎、野生东北豹、大熊猫等数量增加的事例,有何用意?
    (3)、读完材料二,小妍认为既然野生川金丝猴物种受威胁程度“降级”了,那么保护工作可以取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材料三说说理由。
  • 8、品山川美景章句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乍入谷,未有奇。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竦出,崭然露芒角。水声锵然鸣两峰间,心始异之,又盘山行十许里,四山忽合,若拱而提、环而卫者。嘉木奇卉被之,葱茜浓郁。又行数里,得泉之泓澄渟滀者焉。洑出石罅 , 激而为迅流者焉。阴木荫其颠 , 幽草缭其趾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

    (节选自麻革《游龙山记》)

    注:①提:同“揖”,拱手行礼。②得泉之泓澄渟滀者焉:发现一股泉水,水深而清澈,聚为池塘,缓缓流动。③洑(fú):同“伏”,水伏流地下。④罅(xià):缝隙。⑤颠:上方。⑥趾:岸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至于夏水陵:

    心始之:

    而卫者: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

    (3)、甲文描写三峡秋季景色却不见“秋”字,作者是如何表现三峡秋季特点的?
    (4)、读完甲、乙两文,小冀同学做了如下两条随文笔记。请结合两文内容任选一条进行阐述。

    笔记一:甲文与乙文都引用了他人的话结尾,作用却不相同。

    笔记二:甲文与乙文的写作顺序大有不同。

  • 9、赏山川美景诗篇

    【甲】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度荆门望楚

    陈子昂

    遥遥去巫峡,望望下章台。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城分苍野外,树断白云隈。

    今日狂歌客,谁知入楚来。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2)、甲诗的首联叙事,交代了作者的行程;颔联和颈联写景,颔联描写了景物的特点,颈联描写了景物的特点;尾联寄寓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3)、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两首诗的尾联在手法运用和情感表达上的不同。
  • 10、同学们总结古诗文常见“章法结构”,请你补充小唐同学的经验交流稿。

    古人作诗为文,讲究起承转合,律诗往往也遵循这样的格局。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以交代时间和起因起笔,承接“① , ②”句,以叙事延伸推进;崔颢《黄鹤楼》以“③ , ④”为转折,转写登楼所见明丽之景,从怀古之思回到现实;吴均《与朱元思书》合拢于“⑤ , 望峰息心;⑥ , 窥谷忘反”,以含蓄的文字表明归隐山林、享受美景的愿望为收结……了解这样的章法,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作品的整体性,把握作者的思路。 

  • 1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塞罕坝”是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这里曾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树”的茫茫荒原,环境恶。历经半个多世纪,在三代务林人驰而不息改造后,如今的塞罕坝成为华北特别是环京津地区最著名的生态旅游景区。浩瀚的林海与广袤的天然草原然一体,明净壮观。塞罕坝地处坝上高原,长期为清代皇家猎苑□因此成就了这里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游客浸润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告别(xuān xiāo),享受自由的洗礼。蓝天白云(yìng chèn)下,山地起伏,林海已经被秋风吹得泛黄,一种萧瑟却又    甲    (豪迈/豪放)的感觉油然而生,远处,一座座白色的巨大风车在山顶上缓慢地转动,它们仿佛正    乙    (搅动/搅拌)着时间,让一切都慢了下来。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xuān xiāo)        ②(yìng chèn)

    (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飞鸟无树(qī)        恶(liè)     然一体(hùn) B、飞鸟无树(xī)        恶(lüè)     然一体(hùn) C、飞鸟无树(qī)        恶(liè)     然一体(hún) D、飞鸟无树(xī)        恶(luè)     然一体(hūn)
    (3)、从文段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甲:        乙:

    (4)、请在文段中方框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
    (5)、文段中画线句有语病,请把修改方案写在下面横线上。
    (6)、“让一切都慢了下来”中的“都”是词。(填词性) 
  • 1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对于迅哥儿来说,阿长买来的《山海经》是一缕芬芳;对于莫怀戚来说,和家人散步时的幸福是一缕芬芳……对于你来说,藏在记忆里的芬芳是什么?

    请以“一缕芬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紧扣主题,内容具体充实,有真情实感;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少于600字。

  • 13、班级围绕整本书阅读开展专题探究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小华同学虚拟了一个情境。请你根据自己的读书体会帮助他完成人物对话,要求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我上课描绣像被老先生发现,并且被狠狠教训了一顿的事,被同窗发在朋友圈里了,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我身边的亲朋好友、邻里街坊都知道了此事。放学路上以及回到家中,三位长辈先后见到了我……

    衍太太:①        

    长妈妈:哥儿,你可回来啦!你父亲今天很生气,不停地问你有没有回来。你可要注意点。他说你,你可得听着。记得了吗?

    父亲:②

    (2)、七年级(1)班以“细品数朵朝花,感悟鲁迅初心”为主题,绘制了下面的思维导图,分享他们阅读《朝花夕拾》的体验。请你调动阅读积累,在图中①②③处填写相应内容。

  • 14、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老师的绝招

    ①十七岁那年,休学一年的我回到学校,怀着重拾旧山河的勇气又开始艰难的学生生涯。

    ②本身底子就薄弱,直接跳读到高二,自然跟不上班级的学习节奏,放野了的心又开始蠢蠢欲动,读不进书。一时,我再度走进了青春的死角。

    ③班主任李老师是位嗓门粗粗的中年女人。那是我返校不久后的某个日子,她点评班级情况时表扬起了我:“小宇同学今天值日的情况很好,你们看,地上擦得锃光瓦亮。”

    ④突如其来的表扬,惊得我从漫画书中抬起头,随即羞红了脸,这表扬听进耳朵分明就是戏谑和嘲笑,同学中果然发出了几声竭力压低的笑声。这句名义上的表扬,实则将我的浑身缺点烘托出来,因为,成绩差、相貌差、人缘差、一无是处的我,也只能戴一顶“吃苦耐劳”的高帽。

    ⑤没智商的老师!我在心中恶毒地埋怨。

    ⑥但我未曾想到,这句表扬,是我噩梦生涯的开始。此后,我被她置于放大镜之下,一点点细枝末节就会被她迅速拎出来,大肆表扬:“小宇今天上课没有走神,鼓励一下!”“小宇昨天的试卷写得很工整,大家要向他学习。”

    ⑦切中肯綮的表扬,是一种促进;名不副实的表扬,压在身上,却是越来越沉的包袱。在审视的目光中,我浑身不自在,再也不复从前无人关注时的随心所欲。但同时,自尊心作祟,我又不得不作出努力学习的样子,以此让自己跟她为我包装出的高大形象相匹配。否则,李老师已将我的优点公之于众,如果我不延续这些优点,不继续奋发向上,被同学们发现我的实际表现跟老师的褒扬相去甚远,这脸面岂不是丢到了太平洋!

    ⑧年少的小心思,而今忆起只觉幼稚,但当年,真的是烦恼了我的全世界。就这样,我模仿其他优等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装模作样地学上了一个月。一个差生要瞬间打造出优等生的定力,坐在凳子上纹丝不动地刻苦学习,个中艰难曲折自不待言。很多次,我都面临崩溃的边缘,想把所有书本一股脑儿地扔出窗外,但偷偷扫视周围的同学,一想到他们会戳着我的脊梁骨说我根本不像李老师表扬的那么刻苦时,我就像被一道闪电打中了神经末梢,迫使我鲤鱼打挺一样从桌面上弹起来,继续提笔学习。

    ⑨谁承想,被迫的学习,竟也有成效。第二次数学测验,我的成绩从19分涨到了112分,从倒数第一名,进了班级前二十。这下,班上炸开了锅,李老师更是笑得嘴都合不拢。捏着试卷,我心中没有半分喜悦,反倒隐隐觉得不安。果然,人怕出名猪怕壮,如我所料,李老师马不停蹄,迅速将我的优秀事迹宣传到了其他班级,导致我的事迹被所有老师口耳相传,我在年级中一夜成名。

    ⑩压力,自然更大了,伪装,就得一刻不停地继续演下去。有时,不经意间抬头看窗户,总能发现有邻班路过的同学对着我指指点点、窃窃私语。往往此时,我会像受惊的小鹿一样,迅速把头再埋回书本中,生怕露出一点马脚。很多次,想对着天空大喊,我不喜欢这份荣誉,我骨子里是差生。李老师为我打造了一座“黄金宫殿”,把我推了进去,但我想逃离!如今,再回想当年的自己,却发觉很多事阴差阳错,也啼笑皆非。其他人刻苦学习是为了当学者、作家、发明家,完成自己的光荣梦想,而我在学习上丝毫不敢松懈,却是虚荣心作祟,总怕自己松懈一刻,苦苦支撑的完美形象就会瞬间崩塌。

    实际上,我所认为的李老师的八卦和没智商,反倒拯救了我。高考后,一张重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静静地躺在了我的邮箱中。我的人生,开始向春暖花开处转弯。某次暑假,在当年读高中的小城与李老师偶遇,一番寒暄后,我开着玩笑说出了那年的怨言:“李老师,您知不知道当年我偷偷在心里怨了您几回……”话未说完,便被李老师的笑声打断。她虽然鬓角多了一缕白发,但依然是嗓门粗粗的,风采不减当年。“我还不知道你心里打的小鼓?我就是故意要把你树成标杆,让大家都来监督你、关注你,让你在改造自己的路上没机会喘口气。孤独,是最强大的力量啊!”

    原来,成长路上,不只有鼓励、梦想这些洁净的词语可以拯救一个行将堕落的灵魂。虚荣心,也可以让一个人从万丈深渊里翻身打挺,不再坐井观天。李老师并非我想的那般没智商,她以丰富老道的教学经验,给我的青春下了一步妙棋,让我得以跨过挫折这条楚河汉界。

    (有删改)

    (1)、在“我”的学生生涯中,李老师对“我”做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2)、文章第⑩段中的“黄金宫殿”指的是什么?
    (3)、文章以《老师的绝招》为题有什么妙处?
    (4)、你认为文章中的李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对她的评价。
  • 1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材料一:“课间十分钟”的基本功能是让学生从上课状态放松下来,舒展身体、舒缓疲劳,避免身体紧绷,久坐伤身。正如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言:喜欢行走和到处跑动是儿童的天性。如果不能保证“课间十分钟”的身体活动,学生很容易会生理紊乱、久坐成疾。

    “课间十分钟”的拓展功能是让学生有满足心理需求的社交活动,比如同伴交流、互动游戏、交朋结友。这些与他人建立联系并进行互动的过程,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包括学习亲社会行为、调节情绪和解决冲突。其中,儿童解决冲突的能力是评价其社会化和社会适应程度最为重要的一项指标。“课间十分钟”的社交活动如果不能保证,不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可能阻滞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

    (摘编自《“课间十分钟”不可或缺,“学生被圈养”

    亟待破解》,《光明日报》2023年11月7日)

    材料二:那为何还有众多网友爆料课间十分钟被“侵占”或是被“限定”的事情发生呢?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确实存在三方面原因限制了学生在课间的自由:一是部分学校面积小、学生多,导致学生活动场地减少;二是学生活动在缺少约束的前提下,容易引发校园安全问题;三是部分班级,特别是毕业年级的班级存在一定程度的拖堂情况。

    目前,我省老城区学校普遍面临学生运动空间不足、功能室不够、校园建筑陈旧、发展环境受限的客观办学问题。很多学校都想办法“螺蛳壳里做道场”,为学生课间活动创造条件。

    (摘编自《课间十分钟,孩子们怎么玩?》,

    《安徽日报》2023年12月4日)

    材料三:下图是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 545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调查的一些数据。

    材料四:《光明日报》官方微博推出“‘寂静的课间十分钟’究竟该如何打破”的网络调查,众多网友纷纷留言、投票、参与讨论。当问及课间圈养问题究竟在哪儿 , 51%的网友认为教育理念存在偏差还处于高压的应试状态 , 29%的网友认为“学校担心孩子课间玩耍带来安全问题”。网友“大大大哒侠的小号”表示:“都是楼房,下去玩很不方便!”网友“五点的炊烟”留言:“我小时候被‘圈养’过,因为有学生在课间玩耍时受伤,家长因此过度维权和闹事。”

    当问及“寂静的课间十分钟该如何打破”时,“安全保障”是网友最重视的因素,其中,32%的网友认为“家长要明白校园安全风险不可能百分之百杜绝”,18%的网友认为“要建立健全保险机制,缓解家校安全顾虑”。此外,还有24%的网友建议,要“完善学校基础设施,缓解如课间厕所排队等现象”。网友“小猫哇小猫”直言:“最讨厌课间上厕所排队,女厕所永远都是排到大门口。为什么不能多建几个?”15%的网友建议要“因地制宜创设课间活动空间,如涂鸦墙、跳格子区等”。还有网友留言:“强烈呼吁课间延长到15~20分钟!”

    (摘编自《多一点理解、多动些脑筋,把课间

    十分钟还给孩子》,《光明日报》2023年11月7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课间十分钟”的拓展功能是让学生们与他人建立联系并进行互动,以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B、限制学生课间自由的,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学校应克服困难为学生课间活动创造条件。 C、因为极少数孩子安全意识较弱,所以学校只要加强行动演练的安全教育即可。 D、材料四中的画线句通过数据表明超过一半的网友认为“课间圈养”的教育观念存在偏差。
    (2)、请结合材料一,概括“课间十分钟”的功能。(每项不超过25个字)
    (3)、根据材料三,简要概括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隐患。
  • 16、品文言词句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乙】齐有甄彬者,有器业。尝以一束苎 , 于荆州长沙西库质钱。后赎苎于束中得金五两以手巾裹之。彬得金,送还西库。道人大惊曰:“近有人以金质钱,时匆遽不记录。檀越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辄以金之半仰酬,往复十余,坚然不受。

    注:①甄(zhēn)彬:南北朝时齐朝人。②器业:高尚的品质和出色的才能。③苎(zhù):苎麻,多年生草本植物。④遽(jù):匆忙。⑤檀越:指“施主”,即施与僧众衣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四十而不            

    于荆州长沙西库钱:        

    辄以金之半仰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后 赎 苎 于 束 中 得 金 五 两 以 手 巾 裹 之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十而立。

    ②檀越乃能见归,恐古今未之有也。

    (4)、《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请你写出两个出自《论语》中的成语。
    (5)、甄彬具有怎样“不逾矩”的表现?请结合文中事例简要分析。
  • 17、赏古诗名篇

    【甲】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乙】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是。 
    (2)、按要求分析两首诗的内容。

    ①甲诗中“落花”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②乙诗中“怜”字可否改成“爱”字?为什么?

    (3)、两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18、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何在?在《论语》中,孔子用“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①

    , 于我如浮云”来表现自己宁愿贫贱也要坚守“义”,用“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③ , ④”来赞赏颜回安贫乐道的品质;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李益用“⑤ , ⑥”的乡愁反映将士们守卫边关的崇高和悲壮。 

  • 19、下面是小宇同学搜到的有关描写童年快乐的文段。文段中句子间的顺序不合理,请你写出调整建议。

    ①夏日的夜晚,我和小伙伴们拿着玻璃瓶去捉萤火虫。②童年的快乐像夜里闪烁的萤火虫,充满惊喜。③那些小虫子一闪一闪的,就像天上的星星掉落到了人间。④我们把捉到的萤火虫放在瓶子里,看着那微弱的光,心里满是欢喜,你是否也有过这样奇妙的经历?

  • 20、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资料一: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承着成年的鲁迅对儿时生活的    甲    (迷恋/眷恋)。百草园是鲁迅童年时期的乐园,在那里发生过的童年往事    乙    (数不胜数/不胜枚举):摘桑椹、捉(xī shuài)、捕鸟雀……这些经历为鲁迅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百草园也成为鲁迅成长的重要场所。 

    三味书屋则是鲁迅曾经就读的一所私 , 也是他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位方正、质朴、博学的宿儒,学习了《大学》、《论语》等儒家经典作品,收获颇丰。

      资料二: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童年的记忆如同一部永恒的电影在我脑海中播放。每一个片段都如此美好,每一个笑容都如此纯真。那些回忆,让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刻。

    还记得那个热闹的街角,我们争先恐后地品尝着各种小吃,五彩(bān lán)的糖果和香甜可口的冰激凌都曾是我们童年的最爱。那里留下的,是我们舌尖上的回忆和心头的温暖。

    (1)、根据“资料夹”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xī shuài)    ②(bān lán)

    (2)、“资料一”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zài) 私(shú) B、(zài) 私(shǔ) C、(zǎi) 私(shú) D、(zǎi) 私(shǔ)
    (3)、从“资料一”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甲: 乙:

    (4)、“资料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D、排比
    (5)、“资料一”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请你找出并提出修改意见。
    (6)、“资料一”中“论”和“语”都是形声字,形旁都是“讠”。“论语”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解释为:“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由此推测这两个字的形旁“讠”应该是汉字

    的变体。 

上一页 5 6 7 8 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