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请你运用字词积累完成下列小题

    这是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chà(①)那。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只见吕伟轻轻一蹬,就向空中飞去。一瞬间,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尤如被空气托住了,衬着蓝天白云,酷似敦煌壁画中凌空xiáng(②)舞的“飞天”。

    (1)、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②

    (2)、上述文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这个字是 , 正确写法是
    (3)、“翘首而望”中“翘”的正确读音为____。
    A、qiáo B、qiào
  • 2、文本阅读

    越山五佚记·蛾眉山

    张岱

    蛾眉为八山之一,然实不见山。越之人恒取蛾眉土谷祠几下一块顽石,以足八山之数。余初疑曰:“一块顽石,可以名.山,则城中顽石多矣,何以山此而不山彼也?”

    天启五年,姑苏周孔嘉僦居于轩亭之北。一日,至其屋后厨庖之下,有石壁丈余,苍蒨逼人。余曰:“此鼎彝青绿,真三代法物也,何以屈居于此?”问其邻老,邻老曰:“此蛾眉山麓也。山高丈余,阔三丈,长数十丈。石皆劈斧皴法 , 望之如蛾眉一弯,横黛拖青,浑身空翠。” 余向左右邻缘.墙摸索,皆从鸡栖、豚栅、灶突、溷厕之下,得其寸趾尺麓,便大叫称快。余遂妄想,安得一日尽伐其墙垣,尽撤其庐舍,使此山岿然孤露,亦宇宙间一大快事。至二十年后,陵谷变迁,遭兵遭火,外屋燔尽,而缘墙一带,仍得无恙。则是天意欲终秘此山,勿使人见。奇峦怪石,翠藓苍苔,徒与马浡牛溲两相污秽 , 惜哉已矣!

    余因想世间珍异之物,为.庸人所埋没者,不可胜记。而尤恨此山,生在城市,坐落人烟凑集之中 , 仅隔一垣,使世人不得一识其面目,何山之不幸..一至此哉!虽然,干宝记山亡,桑钦志石走,山果有灵,焉.能久困?东武怪山,有例可援。余为山计,欲脱樊篱,断须飞去。

    (选自《嫏嬛文集》,有删改)

    【注】①八山:指当时绍兴城内的八座山,其中有蛾眉山。②蒨:形容草长得茂盛的状貌③ 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④法物,犹宝物。劈斧皴:中国画技法,此处形容山石外表的形状。

    ⑤马浡牛溲:借指不值钱的东西。

    (1)、根据语境,解释下面的加点字。

    可以

    余向左右邻墙摸索

    庸人所埋没者

    能久困

    (2)、蛾眉山的“不幸”体现在何处?勾连文中描写山的画线句,简要阐述。
    (3)、◎关联发现

    关联下面句子中的虚词,联系链接资料,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真三代法物

    惜哉已

    何山之不幸一至此

    能久困

    链接资料:张岱自幼聪颖,16岁便取得秀才资格,但之后三次参加乡试均未中举。崇祯八年因文章格式不符而落榜后,他深感科举制度之弊,终其一生未再踏入科场。

    (4)、名著拓展

    同学发现“则个”这一虚词在《水浒传》中运用较为普遍,并做了摘录整理,请你一起参与讨论。

    【摘录一:“望……则个”】

    ①宋江道:“感谢贤弟指教,万望维持则个。”(第三十九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②宋江道:“烦贤弟救宋江一命则个!”(第三十九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③宋江禀道:“……某等情愿部领兵马,前去征剿,尽忠报国,恩相于天子前提奏则个!”(第九十回 五台山宋江参禅 双林渡燕青射雁)

    ④王进答道:“………依例拜纳房金,万望周全方便。”(第二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⑤赵员外起身道:“……一应所用,弟子自当准备烦长老玉成。”(第四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摘录二:“愿闻良策则个”】

    ⑥鲁智深道:“便是没做个道理上去,奈何不得他。”曹正道:“小人有条计策,不知中二位意也不中?”杨志道:“愿闻良策则个。”(第十七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

    夺宝珠寺)

    ⑦宋江道:“小可有一计,不知中得诸位心否?”当下众好汉都道:“愿闻良策。”(第三十五回 石将军村店寄书 小李广梁山射雁)

    ⑧孙立听罢,大笑道:“我等众人来投大寨人伙正没半分功劳,献此一条计策打破祝家庄,为进身之报如何?”石勇大喜道:“愿闻良策。”(第四十九回 解珍解宝双越狱 孙立孙新大劫牢)

    小语:“则个”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语气词。宋江真的是高频使用“则个”第一人啊!从①②③句处可以“则个”和“望”连用,表达了一种的语气。

    小文:④⑤句王进和赵员外也用“望”表达同样的意思,却没有与“则个”连用。这其实是因为宋江的性格特点影响了他的说话风格。

    小语:但在整本《水浒传》中,杨志语言中含有“则个”的句子只有第⑥句这一处。比较⑦⑧ 的“愿闻良策”,为何杨志会在此刻加了“则个”?

    小文:因为

    小语:可惜尽管杨志多次努力,依然得不到朝廷重用,不得不落草二龙山。

    小文:是啊,杨志理想不能实现的原因是多层面的,结合整本书阅读,分析杨志理想不能实现的原因)

    (5)、◎复盘思考.通过以上阅读拓展探究,我发现虚词的作用有:
  • 3、阅读

    ◎聚焦热点

    ◎收集材料

    【材料一】2024 年网约配送员(骑手)就业洞察报告

    【材料二】相关报道

    (一)

    “一个个飞奔的外卖员/用双脚锤击大地/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王计兵把自己在送外卖期间创作的诗歌《赶时间的人》发布在短视频账号上,受到网友盛赞。他以一个“外卖诗人”的视角观察着城市打工者朴素的奋斗理想,城市与乡村、故乡与他乡之间的羁绊,以及普通人的诗与远方。

    “把秒针和分针铺在路上/像黑白有致的琴键/谁又能说曲高和必寡/这低在大地的声音/才是万物向上的乐章。”分针秒针、红绿灯,呼呼风声,地名与站点……对“速度”的展示,以及围绕于此的譬喻、象征,构成王计兵诗歌重要的修辞手法,从中能洞见外卖员们的工作状态和情感变化,以及他们对自我、对职业、对社会的丰盈的内心图景。

    (来源:光明日报《努力奋斗和相互关爱将组成美丽的春天——网络文艺作品中“外卖小哥”形象观察》)

    (二)

    正如影片(《逆行人生》)所传达的,是对外卖员这一群体的重视,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当然,生活并不止于电影,还有那一个个真实的外卖小哥们。他们穿梭于城市大街小巷,无论是寒风刺骨还是日晒雨淋,他们的身影总是那么忙碌。每一单外卖的背后,都是一份艰辛的付出。或许我们无法改变他们的工作环境,但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在收到外卖时,别忘了对送餐的小哥道一声“谢谢”;在他们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当给予他们评价时,多一些理解和包容。这些微不足道的举动,能够让他们在忙碌而艰辛的生活中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与温暖。

    (来源:搜狐网《<逆行人生>:外卖员与生活的真实偏差,网友调侃曝光真相》)

    (三)

    外卖骑手“小区进门难”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据了解,本市已在天通苑、三里屯等20多个社区成立“骑手友好社区”。这些社区通过协商外卖骑手通行机制、划定专用停车区、设置小区地图等措施,逐步解决骑手进门难、停车难、充电难、就餐难等问题。

    (来源:北京发布《解决外卖骑手“小区进门难”问题,北京落地20多个“骑手友好社区”》)

    【材料三】相关办法、政策等

    (一)

    《杭州市网络餐饮外卖配送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二条就提出要求:平台经营者、餐饮提供者和送餐经营者应当完善网约配送员工作报酬规则,制定合理的单笔配送报酬和工作量考核要求,明确工作报酬发放时间、方式,并按时足额发放。网约配送员在法定节假日、恶劣天气、夜间等情形下送餐的,鼓励平台经营者、餐饮提供者、送餐经营者提高单笔配送报酬或者适当给予补贴;与网约配送员确立劳动关系的,还应当按照法定标准支付工资报酬。

    (二)

    《关于落实网络餐饮平台责任切实维护外卖送餐员权益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网络餐饮平台要发挥数据技术优势,进一步完善订单分派机制,优化外卖送餐员往返路线,降低劳动强度。科学确定订单饱和度,向外卖送餐员分派并发单量时,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合理管控在线工作时长,对于连续送单超过4小时的,系统发出疲劳提示,20分钟内不再派单。

    (1)、◎明确观点
    小组决定围绕以下观点展开论述。请结合“聚焦热点”的内容,分析观点的合理性。

    观点:为困境中的坚守添一份力

    (2)、◎撰写提纲

    为困境中的坚守添一份力(提纲)

    【开头】骑手们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我们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共同为他们的坚守添一份力。

    【主体】要点1:骑手群体的困境与挑战

          要点2:                                       

    ①骑手不仅是穿梭于城市之间物的“运输者”,也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摆渡人”

           ②骑手整日为生计操劳奔波,但他们也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

    要点3:如何为骑手群体的坚守添一份力(可从政府、社会、消费者等角度思考)

    【结尾】为了共同为骑手群体的坚守添一份力,我们需携手共进,为他们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包容、和谐的工作环境。

    ①关于骑手群体的困境与挑战情况,从【材料一】的数据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请写出两点,为要点1展开论述做准备。

    ②根据【材料二】和提纲的内容,拟写要点2。

    ③【材料二】的相关报道(一),能否作为要点2的论证材料?请结合内容阐述理由。

    (3)、◎写作实践

    结合上述材料,围绕要点3进行论述,完成片段写作。

    要求:①观点鲜明,建议明确,条理清晰。

    ②字数120字左右。

    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 4、阅读

    石匠留下的歌何立伟沿一条仄仄的石板路,从山外头来了一个石匠,在水碾子坊前歇脚。

    他把背上的褡裢往地上一摆,褡裢里便发出来金属的钝响。侧耳,听了听水碾子坊里碾谷的嗡嗡声,他大声说:“碾子要凿了哦!”

    爹正在水碾子坊里扫谷。提着高粱帚子出来,见是陌生客,忙取了紫竹烟筒递过去。那石匠其时已将一根纸烟夹在食指与中指之间了。

    似乎从那陌生客紫红的脸膛,以及他吸纸烟的派头上,看出其人的不凡来了。

    水碾子正要凿槽咧,很快就讲定了工价,无争无吵,各自一派让得三分的气度。那石匠绕碾子转了三圈,也并不发表阔论交谈。从裢里取了锤凿,水碾子坊里,就叮叮当当热闹了起来。四面的苍苍郁郁的山壑里,一时贮满了这十分好听的声音。

    先前这水碾子终日碾谷,其音清越,其韵悠扬,好比寨前的四妹子,不紧不慢,打出好听的出歌来。后来,日日磨,日日磨,磨平了石槽,碾子就一声一声闷如沉雷了,不再动人。不再亲切。

    天热起来,他就索性打起赤膊,凿。他膀大腰圆,甩锤子的时候,上身的肌肉有规律地滚动。汗水使他宽阔的胸膛油着异彩。简直那不是血肉之躯,简直那本身就是一錾一錾凿出来的。像一尊石雕。

    拿来了蒲扇,拿来了茶罐,拿来了切得极细极细的烟丝,爹吩咐:“你好生招呼石匠师傅吧。” 我说:“好。”爹放不下心又吩咐:“这石匠一定见过世界,莫要让他笑话我桃花寨人不晓得礼数。” 我说:“好!”

    我就同他打扇,将酽茶斟得满满的,双手稳稳递与他。请他歇憩,请他喝茶。手里捏一把爹平日藏在柜里舍不得吸的,切得极细极细的烟丝。

    而我主要想同他谈讲。只想他是见过世界的,那重重的山外头到底是个什么模样呢?有山歌打得如同四妹子一样好听的么?有日夜转动的水碾子么?有切得极细极细而舍不得吸的烟丝么?…… 他却默默喝茶,默默吸烟,默默歇憩。从鼻孔里口角里喷出的烟云浓浓的、辣辣的、也是默默的。

    但顷刻他又拿起了锤子。烟蒂于是在脚边断续着残烟几缕。山谷里,而且飞翔着钢与石的回音。很长的一声一声。仿佛四山里万人千人在凿岩取石,你呼我应。

    好像他是不晓得什么疲劳的;好像他是不愿同我这小孩子讲的;好像那硬邦邦的石头,才是他的好朋友。我的心里盈满了小孩子不被大人理解和尊重的委屈。

    后来又歇憩的时候,我终于极恳切地同他说:“说个故事我听吧。说个故事!”

    “故事?什么故事?”他放下了锤子。

    真的,什么故事呢?竟不晓得这个世界有哪样一些故事。

    于是我说:“随便你同我讲点什么吧。反正我什么都不晓得。”

    “等你长大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了,你就会什么都晓得的。用不着别人讲。用不着。”他将那多茧的厚实的手掌放在我的脑壳上,[A]“你还小你还不懂事。生活里头有的是酸甜苦辣 你只能够尝不能够讲。讲不出。生活里头没有故事。” 好久了我才说:“那就打一个山歌吧。”

    歉意的一笑,摇摇头,他又去凿那磨槽。洁白的石砾在錾子尖上跳跃,落在地上,落在他的裤褶缝里,如一层层雪粉。

    直到黄昏从山沟里溢了出来,才将那叮叮咚咚的锤声淹没掉。而这时,那很大的碾槽,正凿得如一朵刚刚绽放的山茶花。

    只有掌灯吃夜饭时,才看出他累了,倦了。爹招待他,用了好香的米酒,用了荷包煎蛋,和一条腊得透明的麂子腿。那麂子,还是去冬大雪封山时,爹在鹰嘴岩打的。好肥的麂子。爹舍不得吃,

    除非来了贵客。

    爹问他这问他那。爹这人,就景仰见过世面的人。而那石匠总是回答的很少,很有分寸。你总觉得他不肯说出来的东西必定深奥,但他不说,你并不觉得失礼。他那紫红的脸膛,有力的鼻梁, 深刻的皱纹,使你感觉到他是一部书,但谁也无法打开。爹只好死劲地敬酒。

    “多谢。喝不得了。明日赶早,我还要行路。”

    “往那边走?岩陀,还是檀木坡?”

    [B]“哪里有工夫做就到哪里去。石匠嘛走四方吃四方。” 他笑了一下,笑得好淡。起身,打一轮拱手,他晃晃地朝东厢房走去。

    第二日天刚放明,爬起来我就要去找石匠。要问他,见了世面的人,为什么不会讲故事不会打山歌?

    爹朝水闸走去,说:“这时候才起来,石匠他走了咧!”

    跑到高处,朝雾中的石板路望去,终于看见了他那朦朦胧胧的背影。其实无法说那是背影,整个的只是小小的一个黑点了。那黑点,在这迷蒙的天地之间,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就消失在了晨雾之中。他走了。同他来时一样,同他吸烟凿石时一样,是默默的,无声无息的。天和地,好大呵!

    哗啦——爹把水闸扯开了。蓄了一夜的溪水,扑过来,攀住染满了青苔的木轮了,木轮子就滚动起来,吱吱呀呀地带动了水磨,这清新的空气里,就颤动着它那好听的声音了。

    比先前还要好听些!清越。悠扬。娓娓地,悄悄地,向你叙述着什么。

    什么呢?你说不甚明白。但你于这不甚明白之中又实在明白了许多事理。

    我长大了。

    后来我一直觉得,这终日流淌的水碾子的声音,是那个默默的石匠,留下的一支很长很长的歌, 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

    (选自《人民文学》1983年06期,有删改)

    (1)、◎梳理笔记

    根据小说内容,补全笔记。

    (2)、◎聚焦人物.关联前后描写是深入理解小说人物的妙招。结合以下语句,联系上下文,分析石匠形象。

    [A]“唉,你还小,你还不懂事。生活里头有的是酸甜苦辣,你只能够尝,不能够讲。讲不出。生活里头没有故事。”

    [B]“哪里有工夫做,就到哪里去。石匠嘛,走四方,吃四方。”

    (3)、关注反复之处,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文中“爹”这一次要人物的作用。

    手里捏一把爹平日藏在柜里舍不得吸的,切得极细极细的烟丝。

    好肥的麂子。爹舍不得吃,除非来了贵客。

    (4)、◎探究视角。小说以“我”回忆少年时代往事的儿童视角讲述故事有什么好处?请参考提示,结合文章内容阐述

    提示:儿童视角是小说借助儿童的眼光或口吻讲述故事。比如《故乡》中迅哥儿的视角为读者构筑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世界,《我的叔叔于勒》中若瑟夫的视角既能看到菲利普夫妇的冷漠,又能感受到他们的艰辛……

  • 5、◎拟写开场白

    请补全开场白中的内容。

    在岁月的长河中,我们逐渐沉(zuì)于诗歌的韵律,每一次(piē)见那些跃动的文字,心中的感动与日(jù)增。今天,让我们在这个特别的朗诵会上,用声音去诠释那份对秋日

  • 6、◎补全海报。同学为诗会活动制作了一幅宣传海报,你认为选用“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是否合适?请结合全诗简述理由。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选自《苏东坡全集》)

  • 7、练读“秋天”

    角度

    诗句

    感情基调

    秋之景

    鸟下绿芜秦苑夕,①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伤感凄婉

    ②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孤独忧愁

    秋之情

    秋之情③____,④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豪放积极

            欲说还休,⑤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⑥____

    虽然到处都一样贫穷、污秽、灰暗,但到处都一样的是我留恋。(艾青《秋晨》

    ⑦____

    (1)、回顾诗歌里秋天的景与情,把握感情基调,补全表格①-⑹处。
    (2)、阅读艾青《秋晨》一诗,在⑦处选择合适的选项,并说明理由。

    A.低沉悲痛    B.坚定热情

    秋晨

    艾青

    凉爽的早晨

    太阳刚升起来的早晨

    可怜的乡村的早晨

    一只白色眼圈的小鸟

    站在低矮的房子的黑瓦上

    像在想着什么似的

    看着彩云满布的高空

    秋天了

    我来南方已一年了

    此地没有热带的呼吸

    看不见参天的椰子林

    心里早已有难言的结郁

    但今天,当我要离去时

    我的心竟如此不安

    ——中国的乡村

    虽然到处都一样贫穷、污秽、灰暗

    但到处都一样的使我留恋

    一九三九年九月在桂林乡间

  • 8、作文。

        在这次“中国人的底气源自哪里”主题探究活动中,我们探寻了精神之源、感受了文化底蕴、领悟了革命情怀。那么,底气到底是什么?底气就是基本的信心和力量。无论国家还是个人,皆是如此。在学习生活中,你经历过哪些颇有底气的事情?是如何做到的?请根据下面的写作任务,写一篇作文。

        请以“    ▲     , 让我更有底气”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文章不少于6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要出现含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 9、【任务二:读文学经典】
    (1)、阅读纪实作品,要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下面是同学整理的1936年6月至10月期间,斯诺采访“红色中国”的主要行程,请补全横线处的内容。

    (2)、《红星照耀中国》真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及红军的奋斗历程。请你从下列困难中选择一项,结合相关内容,参照示例,说说中国共产党及红军在危机中生存、发展靠的是什么。

    A.极度匮乏的物资供应   B.部分少数民族的不理解

    示例:我选择(恶劣到极点的自然环境)。过草地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段艰苦历程,沼泽地带经常大雨连绵不断,没有树木遮阴,红军风餐露宿,几乎达到了人体所能承受的生存极限,许多人陷入沼泽之中牺牲,但红军最后还是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他们靠的是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3)、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对周恩来的评价是:“纯粹的知识分子书生出身的造反者”。请结合周恩来的人生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10、【任务一:承先辈遗志】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的小题。

    万丛山中一孤村

    江凤鸣

        ①五月的风,从山水盈盈处吹来。吹绿了水杉,吹红了蔷薇,吹艳了满坡映山红。山,叫太华山。湖,叫龙珠湖。湖光山色里,一车独行。绕山,沿湖,山青青,水碧碧,我们仿佛在梦中走,画里行。山间,松涛阵阵,竹潮潇潇。水畔,杨柳依侬,波光粼粼。啊,真是太美了!谁探出头来喊了一声。马上就有人应和道,是呀,我都要醉了。酒不醉人人自醉,到村里, 我们一定要喝一杯。

        ②如今,喝杯酒容易,往昔喝口水都难。两千多年前,大名鼎鼎的伍子胥,率军来到这里,扎下营寨,预备伐越。吴越争霸,这里正是古战场。时值盛夏,四面群山,这个山谷中的小小盆地,就像是(    )伍子胥的兵,像是被晒蔫了的禾苗,口干舌燥,满嘴燎泡。别说披甲厮杀,就是站起来都难。此时,伍相国的坐骑渴得耐不住了,就用蹄子刨地,伍子胥发现有水渗出来,立刻下令,挖井,挖井!军士们死命地向下挖,直接挖到了山泉,仿佛接上了龙头,一时水流喷涌。这口井一流就流了两千多年,至今,依旧甘甜、旺盈、纯净。日月穿梭,燕去雁来,伍子胥屯兵处,渐渐成了山中村落。人们为了纪念伍子胥,将这个小村命名为胥井。再后来,抗战中粟裕、王必成将军都曾在这里屯军,也喝过这井中的水,如今,这井也被称作“将军井”。

        ③一想起抗日老根据地,我就觉得好远好远,似乎远在天边。脑海里立刻就想到横跨晋冀鲁豫的太行山,想到滨海且丘陵起伏的胶东,想到黄土高原上的延安,想到东北广袤的白山黑水。想到杀虎口,想到雁门岭,想到平型关。从来也不曾想到,在不到一小时车程的地方,居然就隐匿着一块曾经的红色根据地,而且村口居然自豪地写着:红色太华山,江南小延安。我的天,这怎么可能?须知,抗战年间,南京可是大汉奸汪精卫的伪首都,江南周边城市也都是日本人重兵驻守之地。不过,车子驶出繁华的无锡城,进入江渐皖交界的苍茫群山,人流、车流“顿失滔滔”。待到进入山谷中,云深处,就剩下了我们一车独行,那感觉,好似西出阳关,别说没有了故人,就连牛哞狗吠亦难闻到。山高、林密、山环水绕,道路迂回崎岖,曾经多年军旅生涯的熏陶,让我意识到,这里真是伏兵打游击的好去处。

    ④不过,这里距离敌军的大本营太近,太近。简直就像是一把利剑在对手的胸前晃悠,双方一出手,就应是短兵相接,血肉相搏。卧榻之处,岂容他人酣睡。这样的陈兵布阵,该有一颗怎样的虎胆雄心?不过,车进山村,登上后山一望,不由得击掌叫好,选此地者,真将军也!

    ⑤远处,龙珠湖将群山层层分割,真是山重水复,山道接水路,似无路处却有路。近处,山岭相连,形势险峻,怪石如兽,蹲居横卧,崎岖难行,加上草盛林密,竹林若海,多少兵来,都将陷入重围。遥想当年,敌伪一入这连嶂叠峰,松云竹海,必是风声鹤,草木皆兵。

    ⑥我们踏进村头的新四军纪念馆,这里收录了曾经生活、战斗在太华山地区的建国功臣和革命英烈的故事,他们中有陈毅、粟裕、叶飞、王必成……也有普普通通的支前模范老乡们。纪念馆里弥漫着铁军精神、凝聚着坚强党性、传承着红色基因。胥井村是宜兴首个入选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的村庄。

    ⑦我们之后,一定会有许多的游人涌来。因为,这儿不仅仅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所在,也是民族精神的所在。坚定的信念和伟大的理想不灭,就会像太阳和月亮升起一样永获新生。

    ⑧山风徐来,我抚松远望;但见,夕阳余晖渐渐落入一层接一层如浪的山影岚气之中。耳畔似乎响起伟人的吟诵: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注】①雄关:雄壮的关隘,即娄山关;②漫道:不要说;③这首词写于长征路上,作者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之后。娄山关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处天险。

    (选自《散文》2023.05,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华山的龙珠湖湖光山色,美不胜收,让人仿佛在梦中走,画里行。 B、历史上,伍子胥曾率军在太华山掘井屯兵,故由此形成的村落被命名为胥井。 C、第⑤段划线句写太华山形势险峻、草盛林密,流露出作者对这里景色的陶醉之情。 D、这篇散文语言优美典雅,既描绘了太华山的自然风光,又叙述了其历史文化和红色故事,富有感染力。
    (2)、阅读散文首先要厘清文章结构,请根据全文内容,简要概括作者行文思路。初到太华山,景美人醉→①→胥井村独特的作战位置和地形→②→再次远望太华山,讴歌赞美
    (3)、阅读散文要品读其独特而有味的语言,请结合全文,按要求答题:

    ①第①段“山间,松涛阵阵,竹潮潇潇。水畔,杨柳依依,波光粼粼。”一句写得很精彩,试分析其精妙之处。

    ②请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入第②段括号中,并陈述理由。

    A.深幽神秘的聚宝盆 B.烈火烹油的锅底

    (4)、通过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我们可以把握艺术技巧。试分析第③段中作者由胥井村联想到其他抗日根据地及战场的用意。
    (5)、本篇散文以毛泽东的诗词作结,形式独特,意蕴丰富。请你结合全文和对这几句词的理解,说说作者这样结尾的好处。
  • 11、【任务二:展时代风采】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的小题。

    材料一:

        ①有一部舞剧,在三个多月前哔哩哔哩网站跨年晚会亮相,获得2亿次观看和400多万点赞;之后在深圳启动全国巡演,走过长沙、东莞、珠海等地,并在4月登陆国家大剧院。网友们欢呼:“用舞讲武,太好看了!”

        ②这部舞剧,来自深圳,名叫《咏春》。

    ③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咏春》能获得大家的好评不是偶然。它的背后,彰显了尚武精神和奋斗精神,体现出创新意识和精品意识。

        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尚武精神的主要表现形式,尚武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剧中咏春拳与螳螂拳、八卦掌、八极拳、太极拳之间的功夫对决无疑是全场最点燃人心的部分,《咏春》用舞蹈的独特方式,酣畅淋漓地演绎了武术的一拳一腿、一招一式,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形象地感知和领会中国武术之美、尚武精神之美。

        ⑤这部出自深圳的文艺精品,根植于岭南文化,链接着内地与香港一衣带水的同袍情深,而其所选择的题材切口,也在对中国武术中所承载的大国自信、民族智慧的传达中,拥有着恰到好处的美学表达和对外传播意义。

    ――选自2023.3.8《中国艺术报》

    材料二:

        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更是深圳的立市之本。《咏春》就是一部创新之作。在叙事结构上,它大胆采用双线叙事,叶问在追逐自己的武术梦想,拍摄组的人们也在奔赴自己的电影梦想。在展现元素上,创新融合展现咏春拳和香云纱等两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彰显中国风范,又反映岭南风韵,成为深圳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精彩实践。

        ②一流的城市必有非凡的文艺抱负,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篇章,不仅要创造极丰厚的物质财富,还要贡献更宝贵的精神财富。

        ③《咏春》也好,《深Al你》也罢,无不彰显着深圳这座城市引领新时代文艺风尚、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的决心。“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相信深圳必能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奉献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优秀作品,以传世名作为中国乃至整个人类文明作出贡献。

    ——选自2023.4.8《南方Plus》

    材料三:

        ①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深圳以文艺力量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当 ChatGPT火爆全球,人工智能引起大观。3月21日,国内首部人工智能题材原创当代舞剧《深Al你》举行首演启动仪式。这是继舞剧《咏春》火爆出圈之后,再次出品的深圳原创精品舞剧。花开两朵,一部回望过去、一部展望未来,串起不断逐梦追光的深圳人对未来美好的期许。

        ②《深Al你》用“深圳文艺+深圳科技”展望未来,关注深圳人工智能科技和产业的蓬勃发展,用舞蹈艺术形式为科技赋予温度和人文关怀,对高质量发展之路进行全新探索。

        ③在两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打破与重构。为表现武术,《咏春》演员们首先要卸掉全部的“舞蹈范儿”,从头练习武术长达一年之久。一招一式,尽显岭南神韵,咏春精神的久久为功,正是深圳“孺子牛”精神的写照。

        ④要演出机器人的姿态,《深Al你》演员们最大的挑战是将以往的舞蹈习惯和身体记忆全部丢掉,将身体重新组合成机器人的形象去展现,体现了“深圳城市精神敢闯敢试”的精髓。⑤出自深圳,又不止于深圳。深圳文化博采众长、兼容并蓄。而深圳舞剧,自然是着墨于中国表达,甚至国际表达。

        ⑥一直以来,“文艺深军”坚持“全球视野、国家战略、广东大局、深圳担当”,不断推进科技高质量发展与文艺高质量发展同向而行和双向赋能。深圳文艺努力从高原向高峰不断攀登的过程中,通过文艺作品创作与实践,带动青年文艺人才队伍培育,深化涵养更具深圳特色、时代特点的文艺生态,创作更多文艺精品,讲好深圳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文艺力量。

    ——选自2023.4.9《经济日报》“文艺与科技双向赋能深圳再推原创精品舞剧《深AI你》”

    材料四:

        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素有“未来科技之城”美誉,华为、腾讯、云天励飞、鲲云科技等一大批人工智能企业汇聚于此,初步构建了人工智能生态体系。良好的产业基础、强大的资本实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都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2020年深圳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143亿元,2021年深圳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203亿元,同比增长42.2%。

    ——选自2023.2.28《深圳特区报》

    (1)、有关小深调查搜集的四则材料,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舞蹈剧《咏春》虽然彰显了中国武术中所承载的大国自信、民族智慧,但是仍然缺少美感。 B、《咏春》和《深Al你》两部舞蹈剧,都彰显了深圳精神,不仅带给观众视觉享受,还有精神滋养。 C、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助力文艺创造出更多精品,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文艺力量。 D、深圳良好的产业基础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请帮助小深设计一个采访问题,完成采访提纲。

    采访时间

    2023年5月7日上午8:00

    采访地点

    办公室

    采访方式

    文字访谈、照片记录

    采访目的

    了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学生的“文化+科技”核心素养的培养

    采访对象

    语文老师或信息老师

    采访问题

        小贴士:采访问题要具体,有针对性,有价值

    (3)、小深在哔哩哔哩网站看了舞剧《咏春》后,觉得非常精彩,打算向同学们宣传舞剧《咏春》,他需要制作宣传海报,请结合材料一、二、三,拟写一则海报标语。

    要求:体现舞剧《咏春》特色,同时富有吸引力。

    (4)、关于传统文化如何“出圈”,科技演绎如何有温度,小深与小圳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将小深的观点补充完整。

    小深:传统文化不再枯燥乏味,原因是: .

    小圳:用舞蹈艺术形式为科技赋予温度和人文关怀,具有创新意识;在表演过程中,演员们将以往的舞蹈习惯和身体记忆全部丢掉,将身体重新组合成机器人的形象去展现”也体现了深圳城市精神敢闯敢试”的精髓,这是《深Al你》能够在短时间内火爆全国并且宣传深圳文化的关键。

  • 12、【任务一:赏华彩篇章】

    下面是小江在“诗文长江”活动中梳理的表格,请根据提示,完成相关任务。

        “诗文长江”之梳理探究

    长江流域

    白帝

    荆门

    汉阳

    杭州

    富阳

    山水之美

    文人之言

    文人之情

    山清水秀

    白帝:悬泉瀑布, , 清荣峻茂,。(郦道元《三峡》) 

    热爱自然

     宏伟壮观

    荆门:山随平野尽,…… , 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思归怀乡

    明丽深远

    汉阳:晴川历历汉阳树, ,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莺飞燕舞

    杭州:。(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寄情山水

    急流猛浪

    富阳:。(吴均《与朱元思书》)

  • 13、【任务二:感君子之风】

    阅读【甲】【乙】【丙】三文后,完成下列问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书上元夜游

    苏轼

        已卯上元 , 予在州 , 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杂糅,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州:地名,现在属于海南。③民:指汉族人。④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⑤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⑥过:苏轼的小儿子。⑦韩退之:唐朝文学家韩愈。

    【丙】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念无为乐者    未复有能其奇 B、予欣然从之      山川 C、更欲远      意与日 D、相与步中庭       乃取一葫芦置
    (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的词“遂”“亦”“但”,将苏轼和张怀民的知音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 B、【乙】文仅用寥寥数语就将人们带回了千年前海南岛的那个上元节之夜,韵味无穷。 C、【甲】【乙】两文都是苏轼被贬期间所作,都写了苏轼主动邀请友人月夜闲游之事。 D、【甲】【乙】两文的语言平淡自然,在文章结构上都是先叙事,再抒情议论,层次分明。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

    (4)、吕叔湘曾正确地道出了东坡小品文的妙处:“或直抒所怀,或因事见理,处处有一东坡,其为人,其哲学,皆豁然呈现。”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 14、【任务一:品道德修养】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信,诚也,从人从言。会意,常用词有信用、信守、信物、信誓旦旦、yǎo(  )无音信、信口开河等等。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yuè), 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孔子教诲我们: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真不知他该怎么办,就像大车的横木两头没有活键,小车的横木两头少了关扣一样,怎么能行驶呢?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章句上》)孟子告诉我们:诚信是自然的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规律,要将诚信juān 镌( )刻进我们的灵魂。先哲们对祖国“信”文化的分析与诠释可谓<>,我们要深刻领会并躬身践行。

        现代社会,诚信不仅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做人离不开诚信。诚信是助你乘风破浪的航般;____,____。愿诚信之花永远绽放;愿诚信之树恒久青葱。让我们诚实做人、讲求信用,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1)、根据拼音,书写汉字。

    yǎo 无音信     juan

    (2)、仿照示例,解读“信”的含义。

    示例:休——“人”加“木”,一人靠着树,立足休息,意为“休息”。

    信一

    (3)、填入上文<>内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殚精竭虑 B、一丝不苟 C、眼花缭乱 D、入木三分
    (4)、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大车无輗,小车无軌,其何以行之哉?”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文中“深刻领会”“乘风破浪”和“诚信之花”三个短语结构一致。 C、文中加线的两个词“规律”和“灵魂”都是名词。 D、文中最后一句在朗读时要声音低沉,语气轻柔,语调平缓。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正确句子。
    (6)、依照文中画线句进行仿写,使之构成一组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7)、语文测试时,你发现你的好朋友小明作弊了。测试结束后,你准备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相关内容劝说他向老师主动承认错误,请写出你要说的话。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生活就像一幅五颜六色的画,我们与伙伴一起看奥运,享受经典阅读的乐趣,在城市中捕捉心动的风,陪伴父母听听他们过去的故事……无数美好的事情让这幅画卷更丰富多彩,我们也在不断找寻装点生活的方式。

        请以“用    ▲    装点生活”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写出你的体验与收获。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及个人信息;③不得抄袭或套作,不得使用本试题中的材料;④不少于600字。

  • 16、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阅读,阅读能让人穿越时光,感悟伟大的精神。以下是小深小圳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后的对话,请你补充空缺部分。

    《红星照耀中国》目录(有删减)

    A.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B.第二篇 去红都的路上

    C.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D.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E.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遭白匪追逐

    童年

    陕西苏区:开创时期

    同红色农民谈话

    去西安的慢车

    造反者

    在长沙的日子

    死亡和捐税

    苏区工业

    通过红色大门

    贺龙二三事

    革命的前奏

    苏维埃社会

    “他们唱得太多了”

    红军旅伴

    国民革命时期

    货币解剖

    人生五十始

    小深: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可以利用序言、目录迅速找到想要阅读的内容。例如,想要了解斯诺对周恩来的印象,我们可以阅读(填选项)篇;想要了解徐特立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阅读(填选项)篇。

    小圳:这类纪实作品,基本的特点是用事实说话。正是因为斯诺(简述斯诺是如何做到呈现事实的),才向世界打开了“伟大的中国革命”的一扇窗。

    小深:虽然书中的“事实”已成为“历史”,但红军将士的精神依然感染着我们。例如: 。(选择一位将士,结合事例说说其精神品格)

    小圳:红星精神照耀未来,让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 1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父亲的秋天

    张金刚

    ①今年秋天,我回家帮父亲“收秋”。他坐在檐下台阶上,抽一口自己卷的大叶烟,烟雾瞬时模糊了他满是皱纹的脸。

    ②秋天的父亲,活儿最重、最忙碌,可陶醉于大叶烟中的他,又是笑容最多、最灿烂的。我知道,陶醉他的,不全是那枯黄呛人的烟叶,而是轮回几十年的秋收,即使他的秋收半径越来越短。

    ③屋里一股浓重的花椒气味,勾起我青少年时代痛并快乐的回忆。父亲曾带我在每个初秋,扛着板凳,拿着铁钩,挎着篮子,将墙角地边、沟谷河畔自家的花椒树摘个精光,晒出好几袋干花椒,换笔不小的收入。虽然双手拇指、食指被圪针扎得满是黑点,可心是欢喜的。想来,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

    ④白天,我看见父亲踮着脚,伸长手臂,艰难地摘下一簇簇花椒,然后放进塑料袋里。他伤感地指了指袋子:“老了,不敢登高上树,就摘了这两斤。”望着眼前愈发矮小、走路有些颤的父亲,我不禁触目伤怀

    ⑤花生,父亲种了两分地,仅仅够自家吃。叶子已然泛黄,布满黑点,到了该收的时候。父亲弯腰沿地垄一路拔过去,缀着花生的花生苗堆了几堆。拔完两垄,父亲蹲下来摘。花生个大饱满,父亲乐得合不拢嘴。拿一颗来吃,他的脸色却变得窘迫起来,原来父亲已经咬不动花生了。

    ⑥当年,父亲开了多块坡地种花生,一担担挑回;趁着清秋新凉,伴着蟋蟀欢鸣,一家人在灯下摘到半夜。那场景,如诗一般。屋顶上,第一批还未晒干,第二批又已续上。十几袋花生,炒食、榨油、出售,格外珍视。如今这两分地,只在屋顶铺了一小片,干花生只收了一大篮。

    ⑦红薯是家乡的特产,家家都种。现在,父亲只能拣稍近的地块种一点。收红薯,我只干了一会儿,便觉得殊为不易。刨红薯、手掌磨出泡;撩藤蔓,胳膊累到酸;挑红薯,肩膀压得痛。想象不到瘦小的父亲,是如何坚持这么多年的,顿觉坐在老田上、秋阳下沉默的父亲独自撑起了这个家几十年殷实的春秋。将红薯入窖时,父亲下意识地想要下到窖里,可试了几试,依然瑟缩的腿脚告诉他,已不再可能。父亲让我下窖,他来递,很快完成了他已完成不了的劳作。一旁的父亲有些无奈,可又分明流露出满脸满眼的欣慰:“你干得挺利索,这下冬天有的吃了。”

    ⑧路遇摘酸枣的邻家大嫂,父亲有些失落沮丧:“今年酸枣卖到6块多,可惜爬不了坡,一颗也摘不回来。”大嫂笑道:“往年,哪个秋天都得跟你抢着摘,这下算是你让着我们了。”父亲腰杆一直:“当年,我也是摘酸枣的能手,是吧?”这一点,我们都认同。可此刻,父亲自己认了输。

    ⑨靠山吃山。从未出过大山的父亲,对这句话有着生动的实践。秋来,山野藏着的秘密被他一一发现。酸枣自不必说,柿子一泛黄,父亲便用开口的长竿夹下来,泡了两水缸,烧火漤甜,让我们吃个够:野生板栗又面又甜,甭管长在沟谷哪里,父亲年年都会收些回家,给我们当零食:漫山的茅草、荆条是上好的柴火,父亲挥镰从山根割到山尖,每天挑两担回家,在屋后垛起高高的柴垛;偶尔,还会给我装回几枚新奇的野鸡蛋。

    ⑩眼下,父亲只能将低处的柿子摘些,晒在窗台给我留着:柴垛一直在“吃老本”,父亲也习惯了用电用煤,那“噼噼啪啪”燃烧的土灶、满身的柴草烟火味道,倒让我倍感稀罕了;野生板栗、野鸡蛋,应该再也无法吃到了。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要不,你试着去收些?” 我一摊手:“我也找不到。”父亲心生怅然:“说来也怪,村里人越来越少,山里的东西也没以前丰盛了。难道大山、土地也老了?”

    ⑪确实,秋天的屋顶作为父亲劳动成果的秀场,已繁华不再。金黄的玉米,乱滚的核桃、黄豆、绿豆,饱满的花生、高粱、谷子、芝麻……仿佛就在昨天,转眼已成回忆。萧瑟秋风中,黄的、绿的槐叶落满屋顶,又被风吹起,落在院里,落在院里静坐的父亲头上。

    ⑫我帮父亲摘掉落叶,他一脸苦笑:“脑袋上没几根毛儿了。”我也苦笑:“我都四十多岁了,头发也稀疏了不少。秋风扫落叶,岁月不饶人呀!”我和父亲坐在秋风里,望着清冷消瘦的小院,谁也不再说话。父亲又点了一根大叶烟,抽得猛了些,烟雾呛得他直揉眼,也呛得我直揉眼。

    ⑬我明白,父亲已坠入生命的深秋,我得常回家帮父亲“收秋”,为余生储藏更多美好与暖意。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1)、“他的秋收半径越来越短”,下面是父亲的秋收版图,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2)、品味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情感的流动。

    ①关注加点词语,赏析第④段画线句。

    望着眼前愈发矮小、走路有些颤巍的父亲,我不禁触目伤怀

    ②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⑪段画线句。

    秋天的屋顶作为父亲劳动成果的秀场,已繁华不再。

    (3)、本文回忆与现实交织,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种叙述手法的效果。
    (4)、根据阅读体会,谈谈你对文章结尾段的理解。
  • 1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国庆假期,深圳铁路即迎来出行高峰,返乡流、探亲流、旅游流、商务流等客流重叠,持续保持高位运行。9月30日,深圳铁路旅客发送量突破45万人次大关。

    据了解,为满足旅客出行需求,深圳铁路加大运力供给,根据客票预售和候补购票数据情况,持续调整运输方案,国庆当天加开旅客列车232列,其中动车组列车163列,广深城际43列,普速列车26列车。深圳北站9月30日夜间通宵营业,开行夜间高铁41列,国庆节当天更是开行动车组列车1087列。

    为了应对客流高峰,让旅客出行安全畅通,深圳北站设置了“急客”通道,为15分钟内开车的旅客提供快速进站服务,在客流高峰期,增加进出站安检、验票通道,畅通进出站渠道,让旅客快进快出。迎春花服务队也是24小时持续在岗,为特殊重点和需要帮助的旅客提供服务。同时,还在各大火车站的服务台、进站口、换乘区等重点岗位和重点区域组织了青年志愿者,为有需要的旅客朋友提供乘车指引和爱心帮助。

    材料二:

    10月3日上午,深圳舰结束了此次访问深圳的旅程,满载着深圳人民厚谊和军民鱼水深情,起锚鸣笛,驶离蛇口邮轮母港码头,返航驶向远海大洋。

    深圳舰是我国第一艘自主研发、满载排水量超过6000吨的战舰,船体全长153米,船宽17米,最大航速31节,续航力达每15节4000海里,先后完成了亚丁湾护航、联演联训等重大任务,创造了海军史上首次穿越三大洋、访问多国等纪录,被誉为“神州第一舰”。

    回望深圳舰刚抵达深圳的场景,一切还历历在目。9月28日,深圳舰缓缓驶入蛇口邮轮母港,稳稳停靠在码头。这是继2008年、2012年、2018年后,深圳舰第四次“回家”。当天,来自深圳多所学校的学生代表,在深圳舰官兵的带领下登上军舰,了解中国海军装备现代化进程,近距离感受“神州第一舰”的风采。

    短短数日,深圳舰与深圳市开展了舰艇开放日、海洋海权与海防知识讲座、同心林植树、灯光秀、无人机表演等系列双拥共建活动,让深圳市民领略了这艘现代化战舰的风采,了解到了深圳舰的光辉历程和英勇事迹,许多市民带着家人孩子参观,可以说“这是对孩子最好的爱国教育”。市民参观热情高涨,在碧海蓝天之下,与巍峨的深圳舰合影,共叙军民鱼水情,成为假期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来源:深视新闻,有删改)

    材料三:

    国庆假期,作为“科技之都”的深圳将在5处区域连续7天接力进行“天空之城大有可能”全城万架无人机表演,预计每天共有1万架无人机为广大市民游客奉上精彩演出,掀起了一股科技与艺术文化的视觉狂潮。宣传海报如下:

    (1)、选出下列对于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表述正确的一项(        )
    A、为应对出行高峰,深圳铁路国庆当天开行动车组列车232列。 B、深圳舰是我国第一艘自主研发、满载排水量六千多吨的战舰,被誉为“神州第一舰”。 C、继2008年,深圳舰每隔六年“回家”一次,书写着城舰之间的深情故事。 D、国庆假期内,小深每晚八点都可以在龙华区观澜生态运动公社现场观看无人机表演。
    (2)、铁路交通是旅客们感受城市温暖的窗口,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深圳北站为了旅客们的顺畅出行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3)、小圳作为学校代表近距离参观了深圳舰,他读到材料二中的划线句很有感觉,谈谈这个句子的语言特点。
    (4)、“天空之城,大有可能”,深圳这座城市的魅力远不止此。结合三则材料,谈谈这座城市让人心动的原因。
  • 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 ,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天下闻寺数十辈,而吉祥尤章章。①蹲名山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始予以不到为恨,今方所恨而充所望焉。

    既周览赞叹,于竹石间最奇处得新亭。彤焉如巧人画鳌背上物,即之四顾,远迩细大,杂然陈.乎前,引人目去,求瞬不得。词人处之,思出常格;禅子处之,遇境而寂;忧人处之,百虑冰息。鸟思猿情,绕梁历榱。②月来松闲,雕缕轩。修竹万竿,夏含凉飔。斯亭之实录云尔。余始以是亭环视无不适,始适乎目而方寸为清,故名.洗心。

    (选自《刘禹锡集》,有删改)

    注:①吉祥尤章章:吉祥寺尤为著名。②弭:消除。③榱(cuī):椽子。④墀(chí):台阶。⑤朔:一个月。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窥谷忘

    横柯蔽:

    杂然乎前: 

    洗心: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②今方弭所恨而充所望:

    (3)、选出针对两文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与朱元思书》有骈文的音韵美,却无骈文的繁复,语言清新,是我国古代文学描写山水的经典之作。 B、乙文中划线句子①的正确断句是:蹲名山/俯大江/荆吴云水/交错如绣。 C、乙文中划线句子②中,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松之“闲”表现景的清幽与人的清闲,“松闲”实是作者的内心写照。 D、两文均体现了作者对山水的纯粹欣赏,尽情抒发了获得功名后陶醉于自然美景的心情。
    (4)、甲文有“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语,乙文有“忧人处之,百虑冰息”之句。结合原文比较“息心”和“洗心”的内涵,说说刘禹锡为何将此亭名为“洗心亭”。
  • 20、经典诗文,往往一字传神。联系李白《渡荆门送别》的颔联,简要赏析哪个字用的好。
上一页 6 7 8 9 1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