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追求光华】学校拟开展革命英烈纪念活动,栏目四《星火》要刊载祭扫仪式誓词。

    请从下面的名著中选择一个或多个革命人物作为素材,完成撰写任务。

    《红岩》    《可爱的中国》

  • 2、【拥抱时代】下面是栏目三《前行》中的一段文字,请完成编辑任务。

    ①青春是两个美妙绝伦的字眼,青年____是一个拨动心弦的词汇。②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③曾几何时,青春是____,青春是____,青春是忧国忧民的感叹,青春更是____——不管是在教亡图存的火热岁月,还是改革开放的发展时期,还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征途上,无数的青年踏出的每一步,都与时代的变革高度吻合、同频共振,他们用青春的活力,为中国孕育着无限可能。

    (1)、语段第①句横线处须加“更”,请说明理由。
    (2)、请提取第②句的主干,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请将下面的语句分别填入第③句的横线处。(只填序号)

    A.不卑不亢的壮举    B.义无反顾的抉择    C.救国救民的情怀

  • 3、 【悦览山河】请补充诗文名句,完成栏目二《山河》的寄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一起领略祖国的大好山河,感受社会的发展变化。①漫步塞外,目之所及,苍茫辽阔,你能欣赏到王维诗中“”(《使至塞上》)的奇美壮丽景象;②由塞北至齐鲁,登泰山之巅,俯瞰群峰环绕,内心自然生发出“”(《望岳》)的豪情壮志;③一年之计在于春,“”(《次北固山下》),新旧交替之际,早春的江南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④一路向南,土地平阔,阡陌纵横,十里荷花,风景宜人,“ , 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人民富足,社会安定;⑤江山如此多娇,我们的祖国“ , 正在喷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面对此情此景,我们定会放声高歌——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4、【唱响青春】请解决栏目一《歌声》导语中的语言文字问题。

    在人生的黄金时代,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吟唱勃的生命之歌,尽情感受青春、自由、友情、理想、责任等的美好。春夏秋冬,酸甜苦辣,年复一年,我们摩成长的年轮,仿佛能够倾听到生命拔节生长的响。飞驰想象,精神漫游,超越功利,追求理想,我们将收获丰的人生,体验精神创造的快乐。

    (1)、请确认导语中加点字的读音。

    摩(A.wǔ  B.fǔ)②丰(A.ráo  B.yáo)

    (2)、校对导语时发现其中有错别字,请改正。

      ②

  • 5、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石菖蒲是留在苏轼记忆里的芬芳;阿长是留在鲁迅记忆里的芬芳;志愿军战士是留在魏巍记忆里的芬芳;紫藤萝瀑布是留在宗璞记忆里的芬芳……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也有某种物、某个人、某处景在你的记忆里留下无尽的芬芳,让你感受到美好。

    请以“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写出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感悟。

  • 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如石韦、石斛之类,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辄槁死。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能及。至于忍寒苦,安溏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口?

        余游慈湖山中,得数本,以石盆养之,置舟中。间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爱焉。

    顾恐陆行不能致也,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使善视之。余复过此,将问其安否。

        (节选自苏轼《石菖蒲赞》)

    【注释】本文创作于苏轼被眨黄州期间,作者遭遇人生重大挫折,身处逆境。①昌阳: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

    (1)、根据语境,解释加点字词。

    去泥土

    而节叶

    既非昌阳之所能

    余复 

    (2)、本文的写作对象是石菖蒲,作者在文中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对它的情感,请在文中找到相应语句,各摘录一句。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3)、为画线句选择合适的语气助词,并说明理由。

    A.也 B.邪 C.哉

    (4)、“托物言志”是常见的写作手法,本文和课文《爱莲说》都使用了该写法。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作品

    所托之物及其特点

    所言之志

    关联

    写法

    《爱莲说》

    莲: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

    莲的纯洁质朴与君子的洁身自好相关联。

    以描写莲的形态为主,还用菊、牡丹对比衬托。

    《石菖蒲赞》

    石菖蒲:。(至少写出连续两句)

  • 7、阅读下面文本,完成各题。

    乐乐

    刘志宏

    乐乐是我家的小狗。

        乐乐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跟着我母亲。乐乐会抢在我母亲前面出发,然后远远地坐在路边等老太太出院门。它很聪明,有自己的判断。比如,母亲拿着劳动工具出院门,乐乐就会往菜地那个方向去,远远地看着我母亲慢慢走上大路,确定往这个方向来了,它才会继续往前走,但始终都保持着50米左右的距离。要是母亲拿着小菜篮出门,那就是要去菜场买菜了,它就会提前到菜场去等。

        乐乐在菜场绝对是网红狗。我母亲在村里辈分最高,所以乐乐的名字有时也叫“二老太太的通信兵”。乐乐在桥头一露面,桥头肉铺的新生大哥看到了,就大声喊:“乐乐到啦!然后菜场就都知道老太太随后就到。新生的肉铺是乐乐喜欢去的地方,母亲总在新生那里买点肉,她说新生卖的肉新鲜。乐乐摇着尾巴就往新生的摊位去,新生早早地拿出给乐乐准备的猪血来招待它。不过乐乐更喜欢吃海兵家的鸡蛋,但从来不偷吃,只盯着它喜欢的鸡蛋看一会儿就走,转一圈回来再看一眼。母亲买完菜回家的时候,乐乐一定是紧紧贴着母亲走的,过马路的时候它还会左右看看,有车靠近了的话,它会拦在母亲的前面。好几次开车的人在母亲边上摁喇叭,它会对着车大声叫。

        我父亲年纪大了,行动已不太能离开轮椅。但老人一辈子倔强,总要过问很多事。夏天午后凉爽一点的时候,母亲在屋子门口的小菜地里忙碌,老头还会指手画脚,两人吵嘴是常有的事情。乐乐就静静地坐在父亲的轮椅边上,听着两个人斗嘴。居民点的垃圾桶放得远,母亲把菜地里收拾下来的零碎送到垃圾桶里的时候,乐乐是不跟路的。有一次母亲去倒垃圾,跟后面的邻居祁大姑聊天,待了很久不回来,我父亲要上厕所,从轮椅上站起来,一下子摔倒了。乐乐拼命大叫,用嘴咬着父亲的衣服拖了几下,哪里拖得动?!它跑到邻居家把卖鱼的伯根从床上叫起来,伯根又叫来他弟弟伯珍,一起把老爷子扶起来,坐到轮椅上。乐乐也没闲着,它跑到垃圾桶那边咬着老太太的裤脚往家里拖。

        到冬天村里会有人来偷狗,我总是担心乐乐被偷,叮嘱母亲和我弟弟看好乐乐。百密难免一疏,父亲那天突然昏迷,等父亲被送到医院,病情稳定下来,已经是第三天了。弟弟回家拿一些父亲的换洗衣服,结果找不到乐乐了。又过了两天弟弟才打电话告诉我乐乐丢了,我心里很难过。

        周末,我终于有时间远途回盐城看住院的父亲。到了病房里,父亲在挂水,但还是想不起我是谁。母亲安慰我说,等你父亲在病房里吹牛说他大儿子如何如何厉害的时候,他就好了,可以出院回家了。不知道这一年父亲住院6次,母亲承受了多大的压力。母亲突然说,乐乐找到了。原来那天送父亲来医院,母亲到柴房里拿东西,乐乐也一起跟着进去了,不小心被关在里面,一关就是5天。弟弟回家开了柴房门,听到乐乐在叫,才把它放出来。当晚弟弟带着乐乐去吃了它爱吃的鸭屁股,好像它也没饿到慌神,吃了两个鸭屁股就不吃了。回家后它跑到父亲的房间闻了闻,然后趴在自己的窝里睡觉了。乖得跟我小时候一样。

        我回不去家,那一刻,我感觉还真有点嫉妒乐乐。

    (《人民日报》2025年02月24日第20版)

    (1)、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事件

    乐乐的表现

    母亲拿劳动工具出门,乐乐提前到菜地等待。

    乖巧老实

    父亲摔倒时,乐乐咬衣拖拽并求助邻居。

    坚韧求生

    (2)、根据文意,按要求为下列句子作批注。

    ①乐乐在桥头一露面,桥头肉铺的新生大哥看到了,就大声喊:“乐乐到啦!”(从写作手法角度作批注)

    ②母亲买完菜回家的时候,乐乐一定是紧紧贴着母亲走的,过马路的时候它还会左右看看,有车靠近了的话,它会拦在母亲的前面。(从乐乐的动作描写、乐乐的动物本能、人类获得的启发三个角度,任选其一,作感想式批注。)

    (3)、文章结尾提到“我回不去家,那一刻,我感觉还真有点嫉妒乐乐”,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我”“嫉妒”的原因。
    (4)、本文以小狗为主角,却折射出丰富的人情世态。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分析“乐乐”这一形象的深刻内涵。
  • 8、人生如迷宫,选择时前路扑朔迷离,坚守者终会迎来柳暗花明。请为“扑朔迷离”和“柳暗花明”制作成语卡片。

    【扑朔迷离】

    【成语出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①____?

    ——乐府民歌《木兰诗》

    【联系名著】“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如在《骆驼祥子》中,祥子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一心想要买一辆自己的车。但他第一次买车后,连人带车被兵捉去,丢了车;第二次辛苦攒下的钱被孙侦探敲诈去;第三次又因为给虎妞办丧事,不得不卖车。战乱、旧社会的压迫、经济压力等外在因素,让祥子的命运变得扑朔迷离。

    【柳暗花明】

    【成语出处】②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联系名著】③ ____ 

    (1)、下列成语结构与“柳暗花明”相同的一项是(   )
    A、滴水穿石  B、逆水行舟 C、如鱼得水 D、水涨船高
    (2)、将【成语出处】①②补充完整。
    (3)、请参考“扑朔迷离”中的【联系名著】示例,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具体情节,

    用保尔▪柯察金的经历在③处创意解释“柳暗花明”的意思。

  • 9、每一次选择,都是对人生的探索。根据表格中的汉字,各识别一句诗,并结合整首诗歌的内容,说说诗人做了怎样的选择,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追求。

    (1)、诗句: (五言),
    (2)、诗句: (七言),
  • 10、阅读语段,完成任务。

    人生的每一个节点,都是一次选择,我们一生都在选择。山泉选择直面顽石,才迸溅出了晶莹的水花;春笋选择冲破黑暗,才能向着阳光bá(  )节生长。邓稼先选择隐入大漠,在风沙与核辐射的考验下,绘就了科技强国的hóng(        图;黄文秀选择重返大山,在爬山越岭的扶贫路上,点燃了百妮村的希望:____。选择没有标准答案,但每一次取舍都在雕刻生命的形状,在人生的底板上定格(   ) 的纹路。

    (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溅 A.Bìng  B.bèng

    (2)、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①bá节生长 
    ②hóng

    (3)、为“( )”选择合适的成语(   )
    A、独一无二 B、迥乎不同
    (4)、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补写在横线处。

    A.闻一多(《说和做》)    B.杨利伟(《太空一日》)

  • 11、下面的词云图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选择以下一个任务,进行写作。

    写作任务

    要求

    追光人物写出人物精神

    可以抓住典型细节,借助抒情、议论等对人物精神品质进行概括。

    追光故事讲述追光经历

    围绕中心进行选材,注意材料的真实和新颖,详略得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求:

    ①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不得套作、抄袭;

    ②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 1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行舟

    [唐]李益

    柳花飞入正行舟,卧引菱花信碧流

    闻道风光满扬子,天晴共上望乡楼。

    注:①李益:唐代诗人。此诗为扬子江上舟行所作。②信:任凭。③闻道:听人说。生:李老师,我从 (植物)读出,诗人行舟的季节是春天。

    师:你读得非常仔细,确实是这样的。

    生:第二联的 “ ”字,给人感觉诗人正悠闲地泛舟在扬子江上。

    师:粗粗读来,这确实是一幅闲情逸致的画面。但诗人身在春光明媚的扬子江上,却说“闻道”而不是“眼见”,这又是为什么呢?你可以结合诗人的情感去分析吗?

    生:

    师:厉害!你的分析贴切准确,条理清晰。希望你继续努力

  • 13、古诗文阅读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香。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圣”,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 , 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 , 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告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选自《郑板桥集》)

    【注释】①没没墨墨:义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②啜:喝。③仄:同“侧”,旁边。④适适然: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

    (1)、解释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有仙则

    ②谈笑有鸿

    ③可以素琴

    ④良朋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

    (3)、【甲】文从三个方面来写陋室不陋。
    (4)、刘禹锡与郑板桥品格上有什么相同点?结合甲乙两文内容举例谈谈。
  • 14、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思辨之光:经典新演绎。知乎上有一个关于“如何看待影视作品对于原著的改编”的讨论,小语邀请同学们一起参加,请同学们阅读相关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家谈改编

        一方面,我的作品本就不适宜改编;另一方面,影视有时候会起到坏作用,可能会让作者本人失掉更多读者。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铺》刚发售那会儿狂卖了400多万册,电影上映后小说销量急速下降,电影的差口碑反而影响到小说的行情。

    ——余华

        电影是小说的远房亲戚。远房亲戚常走动是正常,但不常走动,则更为正常。——苏童

        我不太希望人家把我的长篇小说改成电视剧。你们想要拍成电视剧,我可以写原创的剧本,不要找人去改我的长篇小说,最后改得牛头马面,失去了文字的味道。

        ——严歌苓

        改编应该也是一种创作,需要有生活和自己的亲身体会,原封不动地照抄原著的对话和场面是写不好的。如果自己不熟悉生活,只根据小说中提供的生活来改编剧本也是不行的。

    ——曹禺

    【材料二】

    网友说改编

    微笑向暖344

    文化传播的主导手段已经由影视媒介所主导,声像挑战文字、视听取代思考、影视取代小说,改编也是文学作品的出路。

    乐观向上133

    如今“触电”的作家越来越多。同时,影视作品对作家的创作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作家林白就在小说的叙事方法上借鉴了一些电影的手法,使其在叙事上跳开了线性叙事,在意识流动中构造出心理化场景。

    yoy0 122

    大部分影视作品的时长被控制在两个小时左右,而用这么短的时间对文学作品表达的内容进行细致的叙述是不可能的,很多时候都是把文学作品中的精华部分进行改编,而这就会与原作出现很大差异,更多是满足消费文化的需求,所具有的文学性基本上没有体现。

    心想事成93

    编剧水平再高,都无法抹平电影与文学作品之间的区别。

    【材料三】

    经典源改编

    《辛德勒的名单》:改编自澳大利亚小说家托马斯•肯尼利的同名小说,而主人公奥斯卡•辛德勒是历史真实人物。该片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与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倾家荡产保护了1200余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历史事件。《辛德勒的名单》包揽了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的7大奖项及第51届金球奖的7项大奖。

    《流浪地球》: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故事背景设定在2075年,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面对绝境,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该片曾获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第27届华鼎奖中国最佳影片奖、第30届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改编作品奖。

    (1)、根据材料,以下正确的一项是 (  )
    A、余华和曹禺“谈改编”的角度不同,余华从创作的角度,曹禺从作品销量的角度。 B、苏童用形象的比喻指出电影和小说的关系密切,应该多把文学作品改编为影视作品。 C、严歌苓和网友“yoyo”一致认为改编会和原作出现较大差异,伤害原著的文学性。 D、《辛德勒的名单》《流浪地球》《解忧杂货铺》都是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的典范。
    (2)、请你结合上述材料,概括“原著改编为影视作品”的利与弊。
    (3)、小文最近喜欢在各平台看“一口气看完一部名著改编影视”的短视频,还和小语说,看名著太浪费时间。如果你是小语,请你结合以上材料给予回应。
    (4)、在名著影视化活动中,班级将创设一块展板,进行“光影中的苦难淬炼――祥子与保尔的人生答卷”的主题探讨。苦难到底是碾碎灵魂的巨石,还是锻造生命的磨刀石?请为展板任选一部名著,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 15、文学类文本阅读

    老哥哥

    臧克家

        ①秋是怀人的季候。床头上叫着蟋蟀,凉风吹一缕明光穿过纸窗来,一个意态龙钟的老人的背影便朦胧在我脑海里了。

        ②我的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被老哥哥牵着的。记得在中山路一家破旧的交易场中常常可以得到老哥哥的消息。老哥哥的孙子每年无定时的来跑几趟,他临走,我会提一个小包亲自跑到嘈杂的交易所里从人丛中从忙乱中唤他出来交到他的手里。“这是带给老哥哥的一点礼物。”“这还使得呢!”口在推让着,小包却早已接过去了。我想着老哥哥用残破的牙齿咀嚼饼干时的徽笑。自己的心又是酸又是甜的。

        ③老哥哥离开我家已经十年了。在此期间,我是一只乱飞的鸟,也偶尔投奔一下故乡的园林。到了家一定还没坐好,就开始问短问长了,早晚用话头的偏锋敲出了老哥哥健在的消息。心这才放下了。

        ④前年正月曾把老哥哥约到我家来了。见了面我还没来得及看清楚,他却大声喊着说:“你瘦了!小时候那样的又胖又白!”我们开始了短短长长的谈话,他的耳朵重听,说话的声音很高,好似他觉得别人的听觉也和他一样似的。傍晚了留他住一宿,他一面摇头一面高声说:“老了,夜里还得人服侍!日后再见吧!”我用眼泪留他,他像没有看见,起来紧了紧腰踉跄地着向外面移步了。他走下了西坡,那苍老憔悴的背影慢慢消失在夕照和炊烟中,我的泪不由得下来了,泪眼朦胧中依稀看到了一个结实健壮的背影。

        ⑤老哥哥真是老哥哥,他来到我家时曾祖父还不过十几岁呢。听老人们讲,那时他不过才二十岁呢。身子铜帮铁底的,一个人可以单拱八百斤重的小车,我脑中总是想象着他结实的背影,他的背温暖而结实。那时他的活是赶集,喂牲口,农忙了担着饭往坡里送。晒场的时节有时拿一张木叉翻一翻,扬场,他也拾起一张锹来扬它几下,别人一面扬一面称赞他说:“好手艺,扬出个花来。”

        ⑥我小时候最迷赌,到了输得老鼠洞里也挖不出一个铜钱来的困窘时,我便想到老哥哥的那个小破钱袋来了。他直到用钱时去摸钱袋,才发见里面已经空空了,但他一点也不生气。更多时候我侧着耳朵听他说长毛作反,听他说天上掉下彗星来。

        ⑦老哥哥一天天的没用了,像一棵甘蔗,甜水给人家吮尽了,而今只剩一点残渣了。他日夜蜷缩在他那一角炕头上,像吐尽了丝的蚕一样,疲惫抓住了他的心。大家都开始讨厌他。讨厌他耳聋,讨厌他咯咯闹得人睡不好觉,讨厌他冬天把炕烧得太热,讨厌他一身都是骨头,好似从来就没有过不讨厌的时候!祖父最会打算,日子太累,废物是得铲除的,于是寻了一点小事便把五十年来的跑里跑外的老哥哥赶走了。老哥哥脸色灰土,眼睛直直地看着我,手上草绳已经攥得成粉末,但没说一句话,也没哀求,也没争取留下

        ⑧十年过去了,可喜老哥哥还在人间。暑假在家住了一天,没能够见到他。但从三根匠里听到了老哥哥的消息,他说在西河树行子里曾看到老哥哥佝偻着身子看夕阳的背影,后来,见了他还亲热地问这问那,他还说老哥哥一心挂念我庄里的人,还待要鼓鼓劲来耍一趟,因为不过二里地的远近,老哥哥自己说脚力还能来得及呢。

    ⑨又是秋天了,秋风最能吹倒老年人!我已经能赚银子了,老哥哥可还能等得及接受吗?

    (1)、【概式批注】文章说“我的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被老哥哥牵着的”,简要概括全文中表现我对老哥哥无限牵挂的事例。

     

    ②每次回家听到老哥哥健在的消息才放心。

    ④暑假回家打听老哥哥的事,记挂他。

    (2)、【赏析式评价】作家笔下的文字是有温度的,请按提示赏析文字。

    ①老哥哥一天天的没用了,像一棵甘蔗,甜水给人家吮咂尽了,而今只剩一点残渣了。(从修辞角度)

    ②老哥哥脸色灰土,眼睛直直地看着我,手上草绳已经攥得成粉末,但没说一句话,也没哀求,也没争取留下。(从描写角度)

    (3)、【质疑式批注】请联系课文,首尾两段都写到了秋风,它们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4)、【感悟式批注】请结合第三单元的单元导语以及课题,谈谈《老哥哥》是否可以作为第三单元的自读课文。

    单元导语

    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虽然平凡,也可能有缺点,但他们身上又常常闪耀着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

    目录

    阅读

    9.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10.山地回忆/孙犁

    11.台阶/李森祥

    12.卖油翁/欧阳修

  • 16、践光润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校以“孝亲敬老”为主题开展活动。

        红星中学“孝亲敬老月”活动计划

    红星中学“孝亲敬老月”活动计划

    一、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的孝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

    2激发学生积极参加孝亲敬老活动的热情,培养心存感激、孝敬父母、回报社会的美好品德。

    二、活动主题

    ____

    三、活动时间

    2025年6月

    四、参与对象

    , 全体师生

    五、活动形式

    活动一:孝亲故事我搜集

    活动二:孝亲海报我绘制

    活动三:____

    (1)、将表格填写完整
    (2)、同学们制作了宣传海报,请你为海报上的标语选词组成下联。

    上联:孝亲似籽心里种

    下联: 

    孝道为先   壮志不移  我愿为   脸上开

    敬老如花   敬老尊长  风尚好   爱双亲

  • 17、咏志传光,古诗文填空。

    抒“志”名句

    作者及出处

    “志”的内涵

    抒“志”手法

    , 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

    表现诗人对春天的留恋。

    借景抒情

    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抒写诗人壮志难酬的孤寂悲愤。

    直抒胸臆

    王维《竹里馆》

    诗人通过活动写出清幽的气氛与淡泊的心态。

    情景交融

    , 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借古讽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赞美莲的高洁品质

    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表达自己 的精神。

    移情于物

  • 18、阅读

        亲爱的同学们,语文学习是寻觅光、感受光、成为光的美好旅程。漫步语文殿堂,恍若跨越千年时光。刹那间,我邂逅了木兰的骏马,那炽(  )热的豪情在平仄间澎湃翻涌;我驻足于如瀑的紫藤萝前,低声吟唱那_ 的生命赞歌;又在黄河的滚滚狂澜中,感受着伟大民族的英雄气pò(  )和壮烈情怀……一句句诗行,一篇篇佳作,皆是作者lì(  )尽心血的智慧结晶,承载着他们心灵与岁月的深刻对话。即使流转千年,那份由文字构建起的联结依旧鲜活如初。让我们以“光”为引,一同沉醉在这浓浓的墨香之中,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魅力!

    (1)、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书写汉字。

    ①炽 热

    ②气pò

    ③lì尽心血

    (2)、填入划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A、一成不变 B、亘古不变
  • 19、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写作。

        人们会因一时的黑暗把自己放在角落里。

        迎着阳光走,你会把阴影甩在身后;站在阳光下,你就把阴影踩在脚下。到那时,你会发现树下的阴影是给你乘凉的,登上高楼的顶层,你会看到更灿烂的阳光。

        以上材料唤起了你什么回忆,或是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可以讲述经历,可以发表见解,也可以进行文学创作。

    要求:自拟题目,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少于500字;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名。

  • 20、古诗文鉴赏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连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

        牡丹得王于群花,予初不服是论,谓其色其香,去芍药有几?择其绝胜者与角雌雄,正未知鹿死谁手。及睹《事物纪原》,谓武后冬月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因大悟曰:“强项若此,得贬固宜,然不加九五之尊,奚洗八千之辱乎?”韩诗“夕贬潮阳路八千”。物生有候,葭动以时,苟非其时,虽十尧不能冬生一;后系人主,可强鸡人使昼乎?

        正面宜向阳,此种花通义也。然他种犹能委曲,独牡丹不肯通融。处以南面即生俾之他向则死此其肮脏不回之本性人主不能屈之 , 谁能屈之?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

    【注释】①武后:即武则天。②动:萌动。③尧:传说中上古帝王名。④俾:使。⑤肮脏:读音 kǎng zǎng, 同“抗脏”,高亢刚直貌。

    【丙】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陶后有闻

    睹《事物纪原》

    十尧不能冬生一穗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处以南面即生俾之他向则死此其肮脏不回之本性人主不能屈之
    (3)、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同样写牡丹,两篇文章中的牡丹却有着不同的情致。《爱莲说》中牡丹是花中 , 作者通过写牡丹表达; 乙文中作者讲了牡丹的故事,表达作者对牡丹的品质的赞许,服“牡丹为群花之王”的言论。

    (4)、君子往往将个人志趣寄托在外物上,这种写作手法叫做“托物言志”,请你根据诗文内容,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物”的特点

    “物”的象征意义

    出淤泥而不染,清涟而不妖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君子的追求给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