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一切景语皆情语。从“① , 若出其中;② , 若出其里”中领悟到诗人渴望统一全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从“我寄愁心与明月,③”中感受到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从“④ , 小桥流水人家,⑤”中体会到在外游子的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从“⑥ , 不舍昼夜”中领略时间的流逝,告诉人们要珍惜时光。
-
2、下面是描写初春景象的语段。文段中句子间的顺序不合理,请你写出调整建议。
①于是,地面上吹起了醇和的风,迅速被煦暖的春气所笼罩。②冰雪迅速化去,一层层的冰碴变成一汪汪的泥水,整个地面都呈现出一种滑腻的状态。③原先冻僵了的土地开始消融。④明媚的春阳朗朗地照着,站立田头,你能看到土地上空悬浮、飘逸的水汽,如烟、如雾,如梦、如幻,浅浅地,书写出一个春天的童话。
-
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资
料
夹
资料一:家乡的四季,各有韵味。春天,朗润的阳光洒满大地,万物苏醒,鲜花莅临,为家乡披上五彩斑斓的衣裳。夏天,(jìnɡ mì)的夜晚,蝉鸣声声,仿佛在为大地化妆。秋天,金黄的稻谷在秋风中摇曳, 甲 (造访/访问)家乡的田野,宛如一幅金色的画卷缓缓展开。冬天,虽然吝啬地不肯多给一丝温暖,但澄清的湖面倒映着蓝天,酝酿着来年的希望。四季的歌声嘹亮, 乙 (应和/附和)着大自然的和谐乐章,让人陶醉。
资料二:四季是什么?四季是一首多彩的诗□春,是翠绿的诗,萌动着活力和生机;夏,是火红的诗,燃烧着希望和情思;秋,是金黄的诗,(zhù xù )着成熟和希冀;冬,是雪白的诗,袒露着纯洁和无私。
(1)、根据“资料夹”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jìnɡ mì) ②(zhù xù)
(2)、“资料一”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朗润(rùn)莅临(lì) B、朗润(ruì)莅临(lì) C、朗润(ruì)莅临(wèi) D、朗润(rùn)莅临(wèi)(3)、从“资料一”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甲: 乙:
(4)、“资料二”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反问 比喻 B、拟人 比喻 C、夸张 设问 D、设问 比喻(5)、在“资料二”中方框内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6)、“资料一”中“酝”和“酿”都是形声字,形旁都是“酉”。“酝酿”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解释为:“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如事先考虑、商量、相互协调等。”由此推测这两个字的形旁“酉”应该是汉字的变体。 -
4、小语阅读《朝花夕拾》后,以“迅哥儿”为网名为童年鲁迅发了一条朋友圈,他的同学纷纷扮演其他角色前来评论。(1)、小语发现,有两位同学的评论与扮演的角色不匹配。请你帮小语指出修改方式,并结合《朝花夕拾》里的人物形象说明理由。(2)、结合《朝花夕拾》,谈谈鲁迅对儿童读物的看法。
-
5、班级同学开展散文专题阅读活动,请你回答各题。
冬
陈应松
①从北方刮来的风在江汉平原上横扫的时候,你会听见土地深处传来的反抗和怒吼。芦穗没有被折磨得倒下,还在白龇龇地微笑,田里的稻茬烧黑了,满目疮痍。但另一边 , 菜畦里一片嫩绿 , 从苍凉枯黄的色彩里挣扎出来。萝卜长得碧生生的,叶子张扬肥大。不过畦边上的被鸡鸭给啄吃了,只剩下光光的茎,像狗的肋骨。大蒜披头散发,像一些时尚青年的爆炸式发型。莜麦菜很细,茼蒿很密,菠菜很绿,包菜很紧——它们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全在匆匆地生长。
②神农架的冬天似乎就是这样,一个用冰雪和森凉制造的世界,在越来越远的群山间白着,一夜愁白了头发,犹如一个传奇老人,躲在高寒山区里,冥想着天地的大事。
③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这样的时候,你会想得非常简单,掐一把水灵灵的蔬菜 , 切几片用新鲜的年猪腌制的腊肉 , 放在锅里炒制 , 看它冒出热气 , 闻着它散发出的香气 , 然后边吃饭边与家人聊天,好不惬意。
④我不会想很远,就像一只在火炉前打盹儿的猫,只做着眼前的梦。我喜欢在冬天里缩手缩脚地到处走动,风很干硬,站在雪山前和站在田野上都一样。我在神农架的冬天里看到过猎狗在雪地里追逐一只野兔的情景,雪团从树上突然砸下来,崖上的冰瀑像是垂下的万支剑刃。离城市越来越近的平原上,没有封冻的河流会有近乎音乐的流淌声,好像冬天远没有到来。水鸟依然像平时一样大喊大叫,但煽起的浪烟是要让大地发寒的。
⑤乡村里的人与物却过着他们真正的冬天。我喜欢看他们的表情,远远望去像是冬眠的村庄,其实却有着自己活惯了的生机。雾很大,地上一层霜。过一会儿 , 抬头一望 , 太阳出来了 , 哗哗地往上升 , 遭过霜打的油菜地像群鳞耀跃 , 吐着冬日的光芒。这真是奇迹。枯草闪闪发光。还有人在田中劳作。冬日的田翻耕后,泥巴冻成了粉状,好像春天从土里拱出来了。一只喜鹊在油菜地里啄食虫子。冬天的太阳如果升起来,真是叮叮当当地响。地上浅浅的麦苗在摇晃,土里有了暖气,呼呼地往外冒。看呀,村里的狗在阳光下欢呼雀跃,鸡则躲在草垛背风处晒太阳,畏畏缩缩地蹲着,守住自己刨出的窝。公鸡耐不住寂寞,突然骚动且雄起,在太阳下乱跑,咯咯大叫,显得没心没肝的。有这样的小气候,世界多热闹。
⑥时间很慢,人心不急。有时候慢一些会看到很多平时没有觉察的欢乐。草色阑珊,诗书翻过,就跟随冬天而去吧,保不准会把你送到灯盏花旁的又一季灵感里。
(有删改)
(1)、在老师的指挥下,同学们两人一组赏析本文的语言,请你按照要求帮他们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请从词语运用角度赏析第③段画横线句。
②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⑤段画横线句。
(2)、同桌小冀想在朗诵会上朗读这篇文章,但每当他朗读到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时,总是读不好。因此,他想请你从重音角度为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朗读设计并阐述理由。(3)、活动结束后,同学们打算以这篇散文为脚本拍摄视频,你觉得可以使用哪种色调的滤镜?请结合文章内容及知识卡片,阐述你的理由。A.冷色调 B.暖色调 C.对比色调
知识卡片
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感受。暖色调给人以热烈、活泼的感觉;冷色调给人以清爽、冷静的感觉;对比色调给人以强烈、醒目的感觉。
-
6、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古诗词。
心中有情,万物皆有情。胸怀宽广,山水也会豪迈,“① , ②”(曹操《观沧海》);思念友人,明月也来深切关心,“③ , ④”(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悟出自然之趣,景物也充满生活哲理,“⑤ , ⑥”(王湾《次北固山下》);羁旅漂泊,黄昏也令人愁肠百结,“⑦ , ⑧”(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
7、下面是七年级(1)班小语同学观察校园景物时写的一段随笔。阅读这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走到了那片银杏林里,我眼前忽然一亮:十几片银杏叶,就只有十几片,叶子的边缘,悄悄围上了一圈儿花边儿一样的黄色。在满树绿色银杏叶的领地里 , 它们就那么悄悄地镶着金边儿 , 好似长着金边儿的绿蝴蝶 , 在酝(niàng)着一个梦。这十几片银杏叶的金边儿连成了一道曲线,涌动在贮蓄着绿色的海洋里,宛如十几朵小小的浪花,那么小——不注意还真看不到呢——却那么欢快地涌动出了初秋的姿容,真是____(花团锦簇/美不可言)。就是这么十几片叶子,看起来那么着急,那么热情,恨不得再过几天,就要形成波涛,形成巨浪,涌动在这秋的季节里了。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①酝(niàng) ②贮蓄
(2)、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3)、画横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4)、“涌动在贮蓄着绿色的海洋里”中“里”字的词性是。 -
8、 请同学们从下面的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则消息。
①参加班上或学校最近开展的某项活动,写一则消息。
② 观察学校、社区、村寨或者附近企业的生活,写一则消息。
要求:①选材典型,中心明确;②注意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③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飞向寰宇 再叩苍穹
——写在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之际
殷泽昊
①2024年4月25日下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圆梦园广场,“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此举行。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身着航天服,迈着稳健的步伐从问天阁走出,开始了叩问太空的征程。
②此次执行“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一名第二批航天员和两名第三批航天员组成,三名航天员都是“80后”:1980年出生的指令长叶光富,参加过“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分别出生于1989年和1987年的李聪和李广苏,都是首次飞行。他们如披挂出征的将士,步履从容,信心满满。
③叶光富回忆了自己的“飞天”历程:“神舟十三号”在轨期间,他第一次进行出舱活动。俯瞰地球,他看到了美丽的极光、闪亮的光斑和五彩斑斓的陆地。那次任务中,他进行了太空授课,与青少年天地互动。这些美好的记忆,让回到地球的他念念不忘。那时他就想:什么时候能再上一次太空?
④从2022年4月返回地球到2024年4月再赴太空,叶光富以指令长这一全新身份再次承担飞行任务,带领两位新队友踏上征程。他期待在全面建成的空间站里工作、生活,完成新实验任务,再次出舱,遨游太空。
⑤李聪心中航天梦的种子,是在2003年“神舟五号”一飞冲天时种下的。2020年,李聪入选我国第三批航天员,他离自己的航天梦仅一步之遥。课业忙碌、训练繁重,面对挑战,他一直锲而不舍。对于出征太空,李聪信心满满:“我已做好准备,干就完了!”
⑥李广苏是第三批航天员中唯一的文科生。他表示,自己天资平凡,面对大量理工科知识的学习任务,能做到的只有努力,稳稳当当地走好每一步。第三批航天员赶上了高频次的空间站任务,时间紧,任务重,他只能利用课后时间,逐个攻破一个个小知识点,逐个“啃”完一项项训练项目。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宿舍的灯总是亮到后半夜。“狂奔的蜗牛”是李广苏用了很久的社交软件昵称,他以此勉励自己坚定地走好每一步。随着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狂奔的蜗牛”踏上了新的征程,这一次他要奔向太空。
⑦叶光富激动地表示,仰望苍穹,在浩瀚的太空中,中国人有了属于自己的“太空家园”——空间站,而且经过几代航天人接力,“一居室”已被建成了“三室两厅”的别墅。此时此刻,他发自内心地为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
⑧据了解,此次航天员乘组开展大量的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任务,比如,实施国内首次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实现我国在太空培育脊椎动物的突破;实施国际上首次植物茎尖干细胞功能在轨研究,揭示植物进化对重力的适应机制;实施6次载荷货物气闸舱出舱任务和2到3次出舱活动,进一步提升空间站运行效率,持续发挥综合应用效益。
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按计划,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6.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
⑩“总指挥长同志,我们奉命执行‘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准备完毕,请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叶光富!”“航天员李聪!”“航天员李广苏!”
⑪“出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许学强下达命令,3名航天员领命出征。
⑫“点火!”20时59分,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点火发射,载着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和3名航天员向太空飞去。
⑬飞天梦圆,探索无止境。大气层外,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在等着他们,浩瀚太空在等着他们……
(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4月26日,有删改)
(1)、文章主要记叙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的相关情况。请认真阅读全文,梳理行文思路,完成思维导图。(2)、 这篇新闻作品的主标题和副标题是如何凸显新闻价值的?(3)、新闻作品的体裁很多,有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等。本文属于哪种新闻体裁?请结合文章简要阐述理由。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盐城,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江苏省沿海中部,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有着“东方湿地之都”的美誉。
盐城位于北纬32°34'~34°28' , 东经119°27'~120°54'之间,东临黄海,南与南通接壤,西南与扬州、泰州为邻,西北与淮安相连,北隔灌河与连云港市相望。全市土地总面积1.77万平方千米,这样广袤的地域为盐城丰富多样的自然与人文风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盐城最引人瞩目的自然景观当属湿地了。这里拥有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海岸型湿地,湿地面积达76.97万公顷,占江苏省湿地总面积超1/4,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也是众多珍稀动植物的家园。
每年秋冬季节,盐城的湿地都会迎来大批候鸟。丹顶鹤、白头鹤、东方白鹳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在这里停歇、觅食、越冬。它们优雅的身姿穿梭在芦苇荡间,与广袤无垠的湿地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壮美的生态画卷。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便承担着守护这些“贵客”的重要使命,区内建立了完善的保护机制,为候鸟们营造了安全舒适的栖息环境,也为众多科研人员提供了绝佳的研究场所,助力人们更好地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以及湿地生态系统的奥秘。
除了鸟类资源,湿地中的植物同样丰富多彩。大片大片的芦苇荡在风中摇曳生姿,它们不仅是湿地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起着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重要生态作用。碱蓬草也是盐城湿地的一大特色,每到秋季,海边滩涂上的碱蓬草会变得火红一片,犹如天边落下的晚霞,将大地染成了绚丽的红色,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这独特的“红海滩”景观已然成为盐城的一张亮丽名片。
盐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留下了众多古老的遗迹和传说。
海盐文化是盐城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盐城因盐得名,在古代,这里就是重要的海盐生产基地,“煮海为盐”的历史已有两千多年。古人们凭借着智慧和勤劳,在沿海地区开辟盐场,发展盐业经济,围绕着盐业生产形成了独特的生产技艺、管理制度以及丰富多彩的盐民生活习俗。众多的盐宗庙、古盐场遗址等如今依旧静静地诉说着那段辉煌的盐业历史,让人们得以窥探往昔岁月里盐城在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上述材料根据网络资料统整,部分有改动)
【材料二】
2008年,淮剧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又名江淮戏、淮戏等,是一种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唱腔音乐起源于民间说唱与劳动号子,以铿锵豪放、优美质朴著称。淮剧由历史中走来,在继承中有所创新和发展,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
九龙口旅游度假区结合获“文华大奖”的淮剧《小镇》剧目,将剧情植入淮剧发源地——建湖九龙口沙庄古村,全景式再现剧中18个生活场景,以“番外篇”形式将剧目“演艺+实境秀”常态化立体呈现,打造“戏在村里,村在戏里”的文旅融合发展样板,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诚信”这一核心理念,生动展现新时代“灵龙水乡、淮杂故里”的风貌。
江苏淮剧博物馆是全国唯一淮剧专题博物馆,同时也是盐城重要的地方戏文化窗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研究中心、全国淮剧史料库、淮剧艺术发展史的集中展示地。
(上述材料根据网络资料统整,部分有改动)
(1)、下列关于盐城湿地中动植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盐城湿地是许多珍稀候鸟的越冬栖息地,有丹顶鹤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B、芦苇荡在湿地中起着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生态作用,毫无观赏价值。 C、碱蓬草在秋季会让海边滩涂呈现出火红的“红海滩”景观。 D、湿地内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共同构成了和谐的生态系统。(2)、材料一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盐城的?请简要概括。(3)、材料一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它们优雅的身姿穿梭在芦苇荡间,与广袤无垠的湿地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壮美的生态画卷。
(4)、分析材料二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江苏淮剧博物馆是全国唯一淮剧专题博物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皇甫无逸,字仁俭,京兆万年人。父诞,隋并州总管府司马。无逸历①淯阳太守,治为天下最,再迁右武卫将军。帝幸②江都,诏居守洛阳。帝被杀,乃与段达、元文都立越王侗。及王世充篡③ , 斩关自归。追骑及,无逸顾曰:“吾有死,终不能同尔为逆。”解金带投之地,曰:“以与尔,无相困。”骑争下取,由是获免。
高祖以无逸本隋勋旧④ , 尊遇之,拜刑部尚书,封滑国公。时蜀新定,吏多横恣,人不聊生,诏无逸持节巡抚,得承制除吏。既至,黜贪暴,用廉善,法令严明,蜀人以安。
皇甫希仁,憸人⑤也,诬告无逸为母故阴交世充,帝判其诈,斩希仁。又有告无逸交通萧铣者,时无逸与行台仆射窦琎不协,因表自陈,并上琎罪。有诏刘世龙、温彦博按之,无状,遂斩告者而黜琎。及还,帝劳曰:“比多谮毁,但以正直为佞人憎尔。”无逸顿首谢。帝曰:“卿无负,何所谢?”
母在长安疾笃太宗命驰驿召还承问忧悸不能食道病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孝。
(选自《新唐书·皇甫无逸传》,有删改)
【注释】①历:经过,经历。此处意译为“曾经担任”。②幸:封建时期称皇帝亲临。③篡(cuàn):特指臣子夺取君位。④勋旧:有功绩的老臣。⑤憸(xiān)人:小人,奸佞的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再迁右武卫将军
阴交世充
但以正直为佞人憎尔
卿无负,何所谢
(2)、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三处。母 在 长 安 疾 笃 太 宗 命 驰 驿 召 还 承 问 忧 悸 不 能 食 道 病 卒。
(3)、 翻译下列句子。①无逸顾曰:“吾有死,终不能同尔为逆。”
② 既至,黜贪暴,用廉善,法令严明,蜀人以安。
(4)、 简要概括皇甫无逸的性格特点。 -
1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经 行 岚 州
[唐]杜审言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1)、诗人经过岚州的季节是 , 岚州的气候特点是。(用诗中的一个字回答)(2)、 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至少从两个角度赏析) -
13、 名句默写。(1)、 树树皆秋色,。(王绩《野望》)(2)、 晴川历历汉阳树,。(《黄鹤楼》)(3)、 , 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4)、 月下飞天镜,。(李白《渡荆门送别》)(5)、 几处早莺争暖树,。(白居易《》)
-
14、 名著阅读。
学校计划依托《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拍摄反映红军长征精神的小视频,请你利用小文整理的知识卡片,参照示例,帮助他完成拍摄脚本。
知 识 卡 片
①远景:摄取远距离景物和人物。可使观众看到广阔深远的景象,以展示人物活动的背景或环境。
②全景:摄取人物全身。能使观众看到人物的一举一动,并能利用背景营造氛围。
③近景:摄取人物胸部以上或者景物局部面貌。常用来细致地表现人物的面部神态和情绪。
④特写:用近距离或长焦距拍摄的方法,把人或物的局部加以放大、强调。通过刻画细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拍 摄 脚 本
拍摄方式
拍摄内容
拍摄重点
目的
远景
安顺场以西四百里,峡谷高耸,河流又窄、又深、又急的地方,有条有名的铁索悬桥叫作泸定桥
峡谷高耸,河流又窄、又深、又急,铁索悬桥等
近景
沿途没有柴火,他们只好生吃青稞和野菜。没有树木遮阴,轻装的红军也没有带帐篷。到了夜里他们就蜷缩在捆扎在一起的灌木枝下面,挡不了什么雨。但是他们还是胜利地经过了这个考验
从食宿的角度表现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表现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必胜的信念
现在赤脚的红军战士就沿着峡谷间迂回曲折的小道,赤足向泸定桥出发,一路上有时要爬几千英尺高,有时又降到泛滥的河面,在齐胸的泥淖中前进
红军战士赤脚、在齐胸的泥淖中前进等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
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2024年11月29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烈士牺牲74周年纪念日。27日上午,我市在杨根思烈士陵园举行“践行‘三个不相信’ 凝心聚力走在前”——纪念杨根思烈士牺牲74周年缅怀活动,学习英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壮举,铭记“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泰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上午8时40分左右,缅怀活动开始。国歌唱毕,全场肃立,向杨根思烈士默哀。市委书记姜冬冬仔细整理花篮缎带,并领宣“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
市四套班子全体领导、泰兴市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及社会各界代表参加活动。
【材料二】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反复强调,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
【材料三】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年轻人认为英雄是过去式,他们崇尚娱乐明星,追捧网红,对英雄人物缺乏基本的尊重和敬意。
(1)、 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中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2)、 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铭记英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两个环节。(3)、 在活动中,有同学认为,只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的人才是英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
16、 下列关于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消息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B、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首届诺贝尔奖是1901年颁发的。 C、《“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一则新闻评论,主要介绍的是中国跳水运动员吕伟在印度新德里获得冠军的精彩瞬间。 D、《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一则通讯,表达了中国人民铭记历史、捍卫和平的强烈愿望。
-
1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燕赵大地上的人们,骨子里似乎都移植着一种开山破壁的天性,他们在群山中留下了奋斗的足迹。 B、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使我们可以提高视野、增长见识。 C、凭借着细致的观察、深刻的体验、超凡的想象力,小说家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D、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发展、凝聚和生存的强大动力。
-
1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社会都要响起这个振聋发聩的声音:人才强国,科技强国。 B、他对工作一丝不苟 , 深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 C、这把刀虽然生锈了,但依旧锐不可当 , 切菜十分省力。 D、一位市民收到中奖短信,喜冲冲跑去银行汇钱,却在见到银行门前那条防诈骗横幅后如梦初醒。
-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浩hàn的宇宙中,天舟八号货运飞船与在轨运行的空间站组合体A____(交会/交汇)对接顺利完成。航天科学家们殚精竭虑,为国家和民族奉献一切,其精神zhāng显于世,值得我们永远B____(牢记/铭记)。面对众多的英雄事迹,人们往往会感到眼花瞭乱,但那份对航天英雄由衰的敬意却不会减少。英雄们的锐不可当之势,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他们的英雄事迹会被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殚精竭虑 镌刻 浩hàn zhāng显(2)、 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订正。①“”改为“”
②“”改为“”
(3)、 从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
2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上图是题目为《发现身边的美好》的漫画。请根据你的理解,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可以发表看法,也可以抒发感想。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表达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套写、抄袭;④不少于600字;⑤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