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阅读时我们常常会有所触动,或得到一些启发,把这些写下来,就是一篇读后感。请你根据本试卷中的文学作品阅读《锣鼓声处是故乡》,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200字左右的读后感,尽量少引述,重点写出自己的感受。
-
2、名著阅读(1)、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谈》序言中说到,书中各篇“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进行编排。请结合你在《经典常谈》阅读过程中对古籍四部分分类的理解,回忆所学古文篇目,补全下列填空。
学段
课题
出处
古籍分类
七上
《<论语>十二章》
《论语》
A
七下
《杞人忧天》
《列子》
B
八上
《周亚夫军细柳》
C
史
八下
D
《柳河东集》
集
(2)、封腰,是包裹在图书封面中部的一条纸带,属于书籍的外部装饰物,腰封上可印与该图书相关的宣传、推介性文字。中华书局决定将《经典常谈》重新出版,编辑部草拟了以下三句话作为书籍腰封内容,你建议选择哪句?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阐述理由。A.一艘畅游中国文化源流的可靠“航船“。
B.朱自清写给大众的十三堂国学常识课。
C.一部用散文笔法写就的中国文化学术史。
-
3、文学类文本阅读
锣鼓声处是故乡
陈志光
①几次回乡,当目光还没有翻越村前那高高的水渠,捕捉到家乡的轮廓之时,总是在很远处先听到阵阵熟悉的锣鼓声,仿佛在欢迎游子的归来。顷刻间,心弦被拨动,心潮在奔涌,下意识判断,锣鼓声处,定是故乡。
②家乡的锣鼓原始质朴而又热情奔放,虽然没有安塞腰鼓的气势恢宏,也没有山东大鼓的曲调高昂,但是经过一代代锣鼓师傅的千锤百炼 , 也很别具一格,魅力难挡 , 既是一种与父老乡亲和悦共生、血脉相通的民间艺术,也是一处与泥土混于一体、与山水和谐相融的家乡风景。锣鼓声回响在瓦屋错落的村巷里,飘满在广阔无垠的田野上,穿梭在葳蕤苍翠的树林间,也常萦绕在漂泊异乡的游子心中。
③在家乡,几乎每个村子都有锣鼓队,他们游走在村巷屋弄之间,主要为村民们的婚丧嫁娶进行演奏服务。锣鼓队规模不大,只有七人,由四位锣鼓手和三位唢呐手组成;锣鼓器材也是常规四件,即大锣、小锣、大鼓和镲钯。队员们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只要演奏功底深厚,配合默契娴熟,往往能协奏出清新悦耳、美妙动听的锣鼓乐。家乡的锣鼓韵律丰富、格调清新、变化多样——时而如蜻蜓点水,音律轻柔;时而又如暴风骤雨,节奏明快;时而浅吟低唱、如泣如诉,时而高歌猛进,荡气回肠……再加上点缀其间的清越嘹亮的唢呐声,把各种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听得人心潮跌宕,难以自制。尤其在喜结连理、金榜题名等大喜之日,还伴有梆子、二胡朝演奏和戏曲演唱,锣鼓艺术和戏曲艺术无缝对接,浑然一体,使得春庆气氛更加热烈,文化的韵味更加浓厚。
④除了日常的婚丧嫁娶之外,在元宵节的龙灯会上,也是锣鼓队大显身手之时。龙灯游到哪,锣鼓响到哪,节奏欢快,铿锵有力,使中国龙更加威风凛凛,气势非凡。特别是在舞龙比赛的时候,锣鼓不仅是指挥手的声音信号,更是鼓舞士气的进军号角。只要咚咚锵的锣鼓声响起,舞龙者全身的细胞能量就会被激活,他们踏着鼓点,奋勇争先,激情的锣鼓击打得他们斗志昂物、汗水四溅。巨龙时而盘旋,时而翻转,时而蛟龙出海,时而腾云驾雾……随着锣鼓声像雨点般愈加密集,舞龙的节奏也在不断加快,让人看得眼花缭乱、热血沸腾,节目表演和观众情绪一并被推向高潮……四周锣鼓钙声、鞭炮声、欢呼声、叫好声一片,场面雷动,热闹无比。
⑤多少年来,家乡的锣鼓就一直没有停息过,每当听到这熟悉的锣声,我要么驻足凝神,沉浸其中;要么朝着锣鼓声飞奔而去,以飨眼耳。
(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段提及“锣鼓声处,定是故乡“,既照应了题目,又自然地引出了家乡的锣鼓。 B、“也萦绕在漂泊异乡的游子心中“一句中“漂泊异乡的游子“也包括作者自己。 C、家乡的锣鼓队规模只有七人,锣鼓器材也是常规四件,体现了作者对家乡锣鼓的失望。 D、“除了日常的婚丧嫁娶之外,元宵节的龙灯会,也是锣鼓队大显身手之时“一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2)、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句子。①但是经过一代代锣鼓师傅的千锤百炼 , 也很别具一格,魅力难挡。(赏析加点词)
②巨龙时而盘旋,时而翻转,时而蛟龙出海,时而腾云驾雾……(从修辞角度赏析)
(3)、读完本文,说说你对“锣鼓声处是故乡“的理解。 -
4、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①礼品是送礼者向受礼者传递信息、情感、意愿的一种载体。互赠礼品,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往内容,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它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时期、各个地区。赠送与接受礼品的行为牵涉到生活的许多方面。不同的人送礼也有不同的目的。比如,有的人送礼是出于利他主义,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帮助别人、关心别人,有的人则只是出于“礼尚往来“。所以,传递特定的信息和情感并不是送礼行为的唯一解释。
②礼品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赠送和接受的双方都有意义。礼品能反映你希望自己在别人心中树立怎样的形象。因为,每件礼品都是精挑细选或亲手制作后才送出去的,对方能从中衡量出你的兴趣品味,甚至包括你的智慧和才干。同时,对接受者来说,礼品能让他感受到,他得到了你的认可,祝福,赞扬或牵挂……总而言之,他对你很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对礼品的渴求也就是对赞同、慈爱、理解等情感精神的渴求。
③另外,不同的人,送礼的个人成本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不同的人采取的行动也不一样,同样的行动对不同的人传递的信息也会不同。比如,贫困的人送礼和富人送礼就可能会有很大的区别。贫困的人送一件价格100元的礼物,与富人送1000元的礼物,两者传递的信息是不能以实际价格衡量的。贫困的人传递的信息可能更强烈一些。所以,对于送礼来说,重要的是礼物对送礼的人的成本大小,而不是礼物对于收礼的人的价值的大小。从这个意义上讲,“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很有道理。鹅毛可能对你来说没有很大价值,但是对方愿意花大成本,把鹅毛千里迢迢地给你送过来,这就意味着他很重视你,很看重你们之间的关系。
【材料二】
世间但凡牢不可破的关系,都建立在相同的价值观之上,这样的关系,更经得起时间检验。因此,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最好的礼物就是书籍。书之所以能成为承载友情,亲情乃至大国外交的礼物,是因为它更贴近精神、情感需求的本质:既彰显了送礼者的诚意和品味,又让收礼者感到自身的内在价值被发现、被读懂。惟其如此,送礼者和收礼者的关系。才不会堕入需求的底层,才能进一步让双方的关系在精神层面得以升华。
【材料三】
现实生活中送的很多礼物可能是浪费性的。比如,端午节的时候,大家互送粽子。现在可能没有多少人真正喜欢吃粽子,而且即使喜欢吃,也不必非得端午节之前买。在端年节的时候,买粽子、送粽子的人并非注重粽子的实用价值,而是要表达牵挂和祝福。而且,很多时候,人们更在乎粽子的包装和价格,似乎看起来贵重,才能更显示自己的诚意。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品是送礼者向受礼者传递信息、情感、意愿的载体。 B、礼品不仅对接受者有意义,也是赠送者精神情感的渴求。 C、不是所有的送礼行为都是为了传递特定的信息和情感。 D、“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因为鹅毛是对方的急需品。(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A、相互馈赠礼品,在有的时期和地区是非常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B、不同的人送礼的个人成本是不一样的,采取的行动也会不一样。 C、礼物的价值主要是以其实际价格衡量,与送礼人是否用心无关。 D、只要互送书籍,就能进一步让双方的关系在精神层面得以升华。(3)、关于赠送礼品,常存在两种误区:①“越贵重的礼物,越能体现心意之诚“。②“越实用的礼物,越能满足对方所需。“结合材料请分别指出其不当之处。 -
5、说明性文本阅读
蛋白蛋黄都要吃
①蛋黄中胆固醇含量高,因而很多人不敢吃鸡蛋黄,尤其是血脂和血压异常的朋友,吃鸡蛋往往把蛋黄丢弃,只吃蛋清。
②事实上,蛋清与蛋黄相比,营养差远了,丢弃蛋黄只吃蛋清是非常浪费的吃法。即使患有高血脂、高胆固醇的人也可以吃蛋黄,适量即可。
③蛋黄是蛋类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集中部位,并且富含磷脂和胆碱,其脂肪组成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蛋黄是鸡蛋的精髓,对健康十分有益。蛋黄中还含有甜菜碱、叶黄素、叶酸等营养保健成分。适量食用蛋黄,与其他食物营养成分合理搭配,有利于降低心脏病的危险,预防老年人眼睛黄斑变性等病症。
④蛋黄有一个小优点,不管用什么方法烹调,其营养成分变化都很小,能够比较完好地保存。有人认为,蛋黄煎煮熟透会破坏其营养成分,这完全是多余的担心。
⑤蛋黄最受争议的一点是其胆固醇含量比较高,经检测100克蛋黄的胆固醇含量有1510毫克左右。但是,科学证据表明适量摄入蛋黄不会明显影响血清胆固醇水平,也不会成为引起心血管等疾病的危险因素;对于一般人群而言,每天吃1个鸡蛋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没有关联。
⑥已经确诊患有高血脂、高胆固醇的人也可以吃鸡蛋,包括蛋黄。考虑到风险因素,关键是要掌握好蛋黄的食用量,而不该完全舍弃吃鸡蛋。蛋黄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卵磷脂具有调节和控制血胆固醇的作用。就是说鸡蛋黄虽然胆固醇含量高,但同时其自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胆固醇效用。相比蛋黄,高胆固醇患者更应该控制的食物是猪脑、牛脑等食物。猪脑、牛脑中胆固醇含量是鸡蛋黄的2倍。
⑦胆固醇属于脂类,人体各组织中皆含有胆固醇,它是许多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胆固醇是体内合成维生素D及胆汁酸的前提,维生素D调节钙磷代谢,胆汁酸是脂类和脂溶性维生素消化与吸收的必需条件。胆固醇在体内还可以转变成多种激素。
⑧人体内胆固醇主要有两个来源:一种是内源性的,由人体肝脏自己产生,占人体胆固醇总量的70%——80%,是人体胆固醇的主要来源;另一种是外源性的,经膳食摄入,占人体胆固醇总量的20%——30%。膳食胆固醇对血脂的影响因遗传和代谢状态等个人因素,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有人胆固醇摄入量高反而会抑制自身内源性胆固醇的生成,体内总胆固醇并不会升高;有人可能长期素食,膳食胆固醇摄入很低,但未必不出现高胆固醇的现象。当然,患有慢性病或高胆固醇、高血脂症的人日常仍需注意胆固醇的膳食摄入量。
⑨中国膳食居民指南推荐成人每周蛋类摄入量为280——350克,吃鸡蛋不要丢弃蛋黄。这个量平均到每天即每天摄入量为40——50克,大约1个鸡蛋。
⑩对于健康成年人,建议大家每天吃1个完整鸡蛋,这是非常合理和必要的。鸡蛋对人体营养贡献,远远大于它“可能“带来的“高胆固醇“风险。
⑪患有高血脂、高胆固醇的人每周吃鸡蛋不要超过3个,大约隔天吃一个比较合适,或者每天吃半个也不错。对于患有高胆固醇的人,不吃鸡蛋未必能降低胆固醇,吃鸡蛋也未必一定加重症状。至今没有任何科学研究表明,鸡蛋中的胆固醇会对血清中的胆固醇造成明显影响。
(选文有改动)
(1)、请你根据选文的内容,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A、用煎、煮、蒸、炒等方式加工鸡蛋,蛋黄营养成分差别不大。 B、科学证明适量摄入蛋黄不会影响血清胆固醇水平。 C、长期素食者,膳食胆固醇摄入很低,不会出现高胆固醇的现象。 D、患有高血脂、高胆固醇的人可以放心吃鸡蛋,包括蛋黄。(2)、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第⑥段划线句子主要采用作比较和列数字的方法,准确突出地说明猪脑、牛脑中胆固醇含量高;从而说明高胆固醇患者更应该控制的食物是猪脑、牛脑等食物。 B、第⑧段划线句子采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地说明人体内胆固醇的来源。 C、选文第⑦段加点词语“必需“有些多余,删掉后不影响表达胆汁酸的作用。 D、选文第⑩段的说明内容是说明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鸡蛋的量及原因。(3)、蛋黄中胆固醇含量较高,但选文中仍建议高胆固醇患者适量摄入蛋黄,下列不属于摄入理由的是( )A、蛋黄中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卵磷脂具有调节和控制血胆固醇的作用。 B、丢弃蛋黄只吃蛋清是非常浪费的吃法。 C、胆固醇对人体有重要作用;有人胆固醇摄入量高反而会抑制自身内源性胆固醇的生成。 D、至今没有任何科学研究表明,鸡蛋中的胆固醇会对血清中的胆固醇造成明显影响。 -
6、名句名篇默写
八年级某班学习小组围绕“诗文创意制作“话题进行的讨论,请你参与。
小语:我们可以为教室布置“对话经典“贴贴墙,如:①“ , 白露为霜。(《蒹葭》)“河边芦苇郁郁葱葱,晶莹透亮的露水已凝结成霜。这是诗,这是远方,这是经典。“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无一笔写水,水的澄澈透明,鱼的生机灵动,都各尽其妙,意境深远。经典是有生命的。
小文:这个创意不错,我们还可以制作小书灯。比如,可以将②“ , 悠悠我心“,③“ , 君子好逑““坐观垂钓者,④“等古诗文名句,用毛笔书写在灯罩上,暮色四合时点亮灯,给人雅致又温情的感觉。
小诗:我赞同将古诗文与我们的生活关联起来,这些创意很好。受你们的启发,我想到制作一枚书签,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两句诗⑤“ , “题在书签上,送给我即将搬家的好伙伴,愿我们的友谊长存!
小意:真是生活处处有诗意!你们精彩的创意让我学到了很多。
-
7、古代诗歌阅读
别严士元
【唐】刘长卿
春风倚棹①阖闾城② , 水国春寒阴复睛。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③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④今日误儒生⑤。
【注释】①倚棹:停船。②阖闾城:即今江苏的苏州。③湖南:指太湖之南,严士元此行的目的地。④青袍:唐三品官以上服紫,五品以上绯,六七品绿,八九品服青。⑤儒生:诗人的自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倚棹“二字,说明诗人与友人是在城江边偶然相遇,稍作停留。 B、“水国“一句描绘时值春初,南方水乡还未脱去寒意,天气乍阴乍睛,变幻不定。 C、颔联写景观察入微,视听结合,诗人被伤心的泪水遮住了双眼,连雨都看不见了。 D、诗人与友人相遇又离别,情思复杂,从尾联可看出诗人对于自己的仕途是很失意的。(2)、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
8、文言文阅读
养竹记
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似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殓瘁① , 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②者斩焉,彗帚③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④焉,数无百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除粪壤疏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爱人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从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 白氏长庆集》,有删改)
【注】①殓瘁:此指摧残。②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③彗帚:扫帚。④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1)、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来( )
剪A弃若是B本性C犹存D乃除粪壤E疏其下F不终日G而毕。(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语境意义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联系成语“本末倒置“,可推知“竹本固“中“本“在文中的意义为“草木的根“。 B、依据俗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以推知“固以树德“中“树“的意义为“种植“。 C、查字典,“假“有“假如、宽裕、借“等义项,“他人假居“中的“假“应选“借“。 D、“不终日而毕“中“毕“的意思是“完成“,与“此印者才毕“中“毕“意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就将竹子比作贤人,因为它具有“固、直、空、贞“的美德。 B、关相国的私宅东亭东南角的竹子被人砍伐到不到百竿,作者深为惋惜。 C、作者为此处的竹子施肥剪枝,不到一天这笼竹子就随风依依,生机盎然。 D、作者由竹子的遭遇联想到贤人的遭遇,借此表达对贤才不受重用的同情。(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见丛竹于斯,枝叶殓瘁,无声无色。
②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
9、语言运用:请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纪念屈原。人们在这一天会进行各种活动,①。其中,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多人划桨、齐心协力,②。此外,吃粽子也是③ , 粽子多用糯米和馅料包裹,寓意着纪念屈原和祈求平安。端午节不仅是一个纪念历史人物的节日,④ , 更是一个弘扬传统文化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时刻。
-
10、一首好诗就是一位良师益友。学习古诗词犹如在花的世界中徜徉,染其色、闻其香、尝其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净化自己的灵魂、开阔自己的视野,求得身体和精神上的健康。如果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漫步古诗苑“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上你被安排介绍《中国诗词大会》徽标,请你从徽标的构图、寓意方面向学们介绍其设计的巧妙之处,80字以内。
-
11、阅读语段二,回答问题。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文明的兴衰如同戏剧般戛然而止 , 留给后人无尽的遐想。然而,有些文化遗产却因其天衣无缝的工艺和叹为观止的艺术价值,得以穿越时空,继续在现代社会中发光发热。对于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者来说,①他们的工作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承诺。尽管面临着资金短缺和人才流失的挑战,他们依然孜孜不倦地致力于保护这些珍贵的遗产,使其不至于销声匿迹。②虽然保护工作面临着资金短缺和人才缺失,但他们始终坚持不懈。③这种坚持不仅让文化遗产得以保存,也让人们能够继续从中汲取智慧与灵感。这些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④如果社会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这些文化遗产将会得到更好的保护。
(1)、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戛然而止 B、天衣无缝 C、叹为观止 D、销声匿迹(2)、语段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12、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在人情事故的纷扰中,我们常常感到疲惫不堪。草长鹰飞的季节,沙砾在风中飘扬,仿佛在诉说着大彻大悟后的宁静。我们渴望找到一个世外桃原 , 远离辐射的侵扰,享受箴默的安宁。然而,生活的痕迹如同沙砾,虽小却无处不在,记录着我们每一步的踪迹。我们需要学会在纷扰中寻找平衡,在喧嚣中保持内心的宁静。
(1)、下列对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沙砾(lì) B、辐射(fú) C、大彻大悟(cè) D、踪迹(zōng)(2)、下列对语段中的划线部分错别字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情事故“应修改为“人情世故“。 B、“草长鹰飞“应修改为“草长莺飞“。 C、“箴默“应修改为“缄默“。 D、“世外桃原“应修改为“世外桃园“。 -
1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同学,在你的成长经历中应该有很多值得为自己鼓掌的时刻。当你在孤灯下奋笔疾书时,当你在风雨中奋力前行时,当你在舞台上绽放自我时,当你在球场上挥洒汗水时……都应该为自己鼓掌。要知道,你的每一次拔节和苍翠,都值得拥有赞美的掌声。
请以“此刻,我为自己鼓掌”为标题,请结合你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⑵不少于500字。
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及校名;
-
14、按要求完成小题。(1)、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经典常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保尔的初恋情人是冬妮娅,因阶级观念差异最终分手。 B、《经典常谈》对每部经典的讲解都深入考据,语言晦涩难懂。 C、《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通过“红小鬼”站岗时认真盘查的细节,展现了中国少年对革命事业的赤诚
之心。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筑路时,遭遇到严寒的侵袭,伤寒的威胁,土匪的骚扰等困难,但他和战友们仍坚持完成了任务。
(2)、请根据提示,给摘录的文字批注。名著
摘录文字
批注
《经典常谈》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 请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日常的言语不够劲儿,便用歌唱;一唱三叹的叫人回肠荡气。
从语言风格角度进行批注。
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他的心又怦怦地跳起来了。他那朝思暮想的愿望实现了!铁环已被砸碎,他拿起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开始了新的生活。
请对加点词语批注。
②
-
1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抱着那捆干草走下去
凸 凹
这是儿时的一段往事。
当时去上学,要走10多里的山路。学校的设施极简陋,桌椅均是石头砌的,住宿更没有条件,我们只好每天往返20里的山路。常常顶着晨星走、傍着晚月归,这对嗜睡的少年来说,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啊!
可是,父亲对我说:“山里的日子,哪一天不艰难呢?”
再难,也不能不上学。
这上学的路,夏日还好走:一早一晚的天都很亮堂,暑热中在山川里行走,正好享受一些川风的清凉。但一到冬天,便受罪了:川风刺骨,寒冷阴暗,手脚上的冻疮暗暗地淌血,真是咬着牙往前赶路———横竖就这一条路,哭也不顶用。
那日,做完值日,我走出校门,看了一眼天:天上没有星星,只有一层雾霭,黑黑的,像拉煤的马车漏撒了一路的煤灰。走到川口,迎面袭来一股暗风,听不到声音,却飕得人不敢张口。再走两步,身上的厚棉衣就倏地如纸一样薄了,好像风吹在光身子上。没多久,肉和骨头开始疼。此时的风,如长满针刺的舌头,不声不响地舔到身上,再猛地抽卷,将皮肉撕得生痛。
我感到有无数条这样的舌头在撕扯我。
突然,我的心里生出更深一层的恐惧。父亲说过,四肢冻僵了的人不能倒下去,一旦倒下去,便再也爬不起来了。千万不要跌倒啊!我虽心里很绝望,却不敢哭泣,因为眼泪会模糊了视线,会导致你跌倒,再也爬不起来。
战战兢兢往前走,只一个念头:不要跌倒,不,不许跌倒!
这个念头,给少年的我带来一重很大的压力。在这重压力面前,我感到自己是那么的弱小、孤单、无依无靠。爹娘呃,你们为什么都不来帮我呢?心里有一声微弱的呐喊。这时,多希望有一个怀抱,不是为了躲避寒冷,而是觅得些微的支持,不至于跌倒。
想到怀抱,心头便一阵颤抖。
四肢已经麻木,仍可机械地走下去,因为只要胸怀还温暖,心脏就依然会跳动。从记事起,便知道,人的胸怀是最不易被冻僵的,一如冬天里大葱的葱心。在厚厚的棉衣里,母亲给我缝了一个厚厚的棉肚兜。以往的冬日,再硬的老北风,都未感到怀里冷过,但今天,这股偷偷袭来的无声的风,已使我的胸怀感到了阵阵的刺痛。多么可怕啊,如果胸怀也冻麻木了,一切就完了。
的确需要一个胸怀!以胸怀温暖胸怀!
但此时,我的胸际像长出一排针,感到一种由里向外辐射的疼痛。不甘心地朝路边绝望地望了一眼,那颗微弱的心脏突然就跳了起来———
路边的斜坡上会是一捆干草吗?
一定是捆干草!
果然就是一捆干草!
把草抱进怀里的那一刻,我竟失声喊道:“我一定可以活着回到家里了!”
我抱紧了干草,生怕被无声的风无情地刮走。脚下也似乎蹬牢了许多,能有力地一步一步朝前走。耳畔,草叶窸牢弄响,仿佛听到伙伴繁杂的细语,我不再感到孤单。继续走下去,胸际竟微微地热起来,于朦胧间,好像爹把我裹进他那穿着羊毛坎肩的胸前,努一努鼻子,果然嗅到一缕腥味儿,又像拱在娘那热烘烘的怀里,抽一抽鼻子,果然闻到一股乳香。
抱着那捆干草走下去,少年把自己救了……从此以后,我就有了很强烈的干草情结。看到山草摇曳,我就莫名其妙地激动;看到麦草飘摇,我就情不自禁地流泪。而且,只要有人轻贱小草,我就本能地愤怒,不愿与之为伍。
(选自2025年05月26日的《人民日报》)
(1)、梳理文中主人公在寒冬归家途中经历的关键事件和心理感受,完成表格。情节
心理感受
冬日放学后遭遇刺骨寒风,身体疼痛难忍
①
因父亲的话产生“不能跌倒”的强烈信念
自我激励
②
③
通过干草获得温暖与力量,最终坚持走回家
释然与成长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此时的风,如长满针刺的舌头,不声不响地舔到身上,再猛地抽卷,将皮肉撕得生痛。
(3)、“发现干草”这一情节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文中“干草”具有多重象征意义,请结合文本和自身经历,谈谈你对“干草情结”的理解。(4)、下面是一些网友的困惑,请你任选一人,推荐对方阅读这篇小说,并阐述理由。小粤:踏入九年级,沉重的学习压力成为击垮我的猛兽。
小语:转入新的校园,难以融入新的环境,这常常使我闷闷不乐。
小文:我觉得劳动很辛苦,每次都对它望而却步,久而久之变成了懒惰的人。
-
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数据显示,完成寒假作业时,用过DeepSeek、豆包、Kimi等各类AI工具的学生占比达40%。这些学生中,用于“解题与学习辅导”“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占比最高,分别为31%、28%。一名受访学生表示,自己在日常学习中摸索使用AI。“遇到不太会的问题,就把它当搜索引擎用,如果答案还看不懂,会继续追问。”
该学生说,AI提供的角度有时会让自己眼前一亮,但偶尔也会出错。与此同时,一些中小学尝试主动设置议题,将AI纳入作业范畴。例如,北京市东城区黑芝麻胡同小学的一道五年级寒假作业题为: “借助AI创作一副融合家人名字与祝福语的春联。”该校教学主任说,这项作业目的是引导孩子们了解AI,并尝试运用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记者调研了解到,有学生也使用AI工具写征文作品、做PPT,甚至写检讨书等。已有学校考虑上线学生作品“AI率”检测平台。“检测不是目的,重在反向推动孩子们有意识地思考和探索跟AI打交道的方式,做机器的主人。”华北地区一中学负责人介绍,关于“AI检出率”的临界值设置,仍需作为课题深入研究。不会“一刀切”,将根据年级、学科、作业内容等实际情况设计柔性标准。
(摘编自《DeepSeek 搅动寒假作业,基础教育与AI如何磨合》)
【材料二】
自今年秋季学期起,北京市中小学将开设人工智能课程,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覆盖小学至高中全学段。
其中,小学阶段以体验式课程为主,重在启蒙学生人工智能思维;初中阶段以认知类课程为主,重在引导学生利用人工智能赋能自身学习和生活;高中阶段以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为主,重在强化学生的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各学段人工智能课程注重有机衔接,全过程浸润人工智能伦理道德教育,引导学生科学、合理、稳妥、审慎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
(摘编自《北京发布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
【材料三】
当人工智能技术不断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不少人担心学生会产生依赖。在使用AI时如何能扬长避短并让它发挥最大的效力?
上海交大人工智能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秘书长何渊认为,AI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要利用好AI 的技术优势,另外一个方面要去治理它的弊端。比如防沉迷系统,对于未成年人的隐私保护,一些制度和法律可能要在AI的领域重新梳理一遍,出台一些更细的规则。AI 公司要开发专门的儿童版,要去做制度的、软件的创新。
专家指出,除了学校和社会,要不断探索孩子和AI的正确相处方式,家长也要参与其中。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朱仲敏认为,在AI使用方面,家长要和孩子共同制定一些规则,共同来认识AI的作用,包括它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摘编自央视新闻)
(1)、下列对材料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寒假作业中使用AI工具的学生占比达40%,主要用于解题辅导和资料收集。 B、北京某小学将AI纳入作业,如用AI创作含家人名字的春联,引导技术应用。 C、北京中小学今秋起开设AI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性实践课程为主培养创新力。 D、专家认为需从制度、技术、家庭等多层面引导学生科学使用AI,避免依赖。(2)、【材料二】中提到初中阶段AI课程要“赋能自身学习和生活”。请设计一项适合初中生的AI实践任务,要求体现“资料收集与整理”或“解决实际问题”的目标,并说明设计意图。(3)、材料中提到学生使用AI完成作业存在“双刃剑”效应,请结合材料分析其利弊,并给学校应如何引导提出两条建议。 -
17、文言文阅读
【甲】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北冥有鱼》)
【乙】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①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② , 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③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④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⑤与学鸠⑥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注释】①坳堂:堂上低洼之处。②胶:被黏住。③培:通“凭”。④夭阏(è): 阻塞。⑤蜩(tiáo): 蝉。⑥学鸠: 小斑鸠。
(1)、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怒而飞(用力鼓动翅膀) B、志怪者也(记载) C、适莽苍者(适合) D、小知不及大知(比得上)(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②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我 决 起 而 飞 抢 榆 枋 而 止 时 则 不 至 而 控 于 地 而 已 矣
(4)、在八年级升旗仪式上,校长以“青春如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作为讲话的最后一句。请联系上述选文,说说校长的特别用意。 -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以比喻的手法生动写出风吹茅屋、茅草纷飞的情形。 B、诗人称呼“南村群童”为“盗贼”,表明了他对群童的痛恨。 C、“俄顷”两句借描写狂风停息的情景,营造深夜恬静的氛围。 D、“娇儿恶卧踏里裂”写出了孩子睡相不好、蹬破被里的情状。(2)、这首诗交织着诗人的种种痛苦和强烈的渴望,请根据诗歌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哪吒2》以精彩绝伦的剧情、精美震撼的画面,再次掀起了国漫热潮,让古老的神话故事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这部电影,学校开展了以“走进《哪吒2》,感受国漫魅力”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吸引更多同学观看《哪吒2》,请你为这部电影设计一条宣传语。(2)、《哪吒2》中传递了许多关于命运、友情、亲情等方面的哲理。请从电影中选择一句让你感触最深的台词,谈谈它所蕴含的哲理,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分享你的感悟。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024年11月22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海南拉开序幕。作为新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全国性综合运动会,这项赛事的起源可____ 至1953年的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至今仍蓬勃发展。24日下午,身穿少数民族服饰的广东代表团运动员cì dì▲入场,带来了表演《同心共“竹”中国梦》。和着音乐,运动员们在仅有一脚宽的竹竿道具上完成了各种高难度动作,____全场。表演一结束,观众席kàng fèn▲了,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这场令人____的表演背后,是整个团队长达一年的高强度训练。成员们表示,在观众面前呈现的每一个动作,他们都练习了无数次,日复一日,zhōu ér fù shǐ▲。节目编导介绍,之所以以“竹”作为创意起点,是希望借竹子所代表的坚韧、谦虚、正直等高尚;展现人们和谐、奋进的精神风貌。
(1)、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①cì dì②kàng fèn③zhōu ér fù shǐ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追溯 震荡 拍手称快 B、追溯 震撼 叹为观止 C、回溯 震荡 叹为观止 D、回溯 震撼 拍手称快(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选项中修改正确的是( )A、在“节目编导”前加上“据” B、删去“之所以”。 C、在“是”后加上“因为” D、在“高尚”后加上“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