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浏览目录是阅读纪实作品的好方法。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的目录,哪两篇的顺序有误?请结合阅读体验作出判断并简述理由。
目录
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 第七篇去前线的路上
第二篇去红都的道路 第八篇网红军在一起
第三篇在保安 第九篇同红军在一起(续)
第四篇一个共严党员的由来 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第五篇红星在西北 第十一篇回到保安
第六篇长征 第十二篇又是白色世界
-
2、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关三位红军领袖的评价,哪一项匹配不当?请结合阅读体验,作出判断。A、朱德——他是坚忍不拔精神的化身,是新旧历史间的桥梁。 B、周恩来——他的自傲和热烈,虽不免有点朴野之感,可是他是十分的诚恳。 C、彭德怀——他是一个活泼的、喜欢发笑的人,是一个大的滑稽家。
-
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逐沙场匹马还。
(1)、秋风、汉关、朔云、边月等组合在一起,除了点明时令、地点之外,还有哪些作用?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作答。(2)、诗歌三四句处处写人却未见其人,下面哪一项表述更符合两句中的人物形象?请作出判断并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A、刚毅果断的主帅 B、英勇善战的武将 C、兢兢业业的文臣
答: -
4、现众看吕伟的凌空一跳,觉得那精彩瞬间便是最美的风录:艾芙·居里记录居里夫人提取镭的过程,觉得那伟大的灵魂便是最美的风景:邵道元描写三峡山水,认为四季不同的自然风光便是最美的风景……只要你细细去品,总能发现你身边最美的贝录。
请以“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袋、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
5、阅读下而文章,完成各题
美丽的颜色(节选)
【法】艾芙·居里
①在这种分工中,玛丽选了“男子的职务”,做的是壮工的工作。她的丈夫在屋里专心做细致的实验。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
②桃独白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
③她写道:“我一次炼制20公斤材料,结果是棚屋里放满了装着沉淀物和溶液的大瓶子。搬运容器,移注溶液,连续几小时搅动熔化锅里沸腾着的材料,这真是一种极累人的工作。”
④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玛丽从前很天真地预料沥青铀矿的残漆里含有百分之一的镭,那个估计现在到哪里去了?这种新物质的放射性极强,极少量的镭散布在矿石中,就是一些触目的现象的来源,很容易观察或测量。最困难的,或者说几乎不可能的,乃是离析这极小含量的物质,使它从与它密切混合着的杂质中分离出来。
⑤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皮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他们之间的柔情和他们智力上的热情,把他们结合在一起:他们在这个木板屋里过看“反自然”的生活,他们彼此一样,都是为了过这种生活而降生的。
⑥玛丽后来写道:“感谢这种意外的发现,在这个时期里,我们完全被那展开在我们面前的新领域吸引住了。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我们的时光就在实验室里度过。在我们十分可怜的屋里笼罩着极大的宁静:有时候我们来回踱着,一面密切注意着某种实验的进行,一面谈看目前和将来的工作。觉得冷的时候,我们在炉旁喝一杯热茶,就又舒服了、我们在一种独特的专心景况中过日子,像是在梦里一样。
⑦“……我们在实验室里只有很少的几个客人。偶尔有几位物理学家或化学家来,或是来看我们的实验,或是来请教皮埃尔·居里某些问题,他在物理学的许多分支领域,是很出名的。他们就在黑板前谈话,这种谈话给人留下了清晰的记忆,因为它们是科学兴趣和工作热情的一种提神剂,并不打断思考的进程,也不抗乱平静专注的空气,这是实验室的真正气氛。”
⑧皮埃尔和玛丽有时候离开仪器,平静地闲谈一会儿,他们谈的总是他们所迷恋的镭,说的话由极高深的到机幼稚的,无一不有。
有一天,玛丽像期盼别人已经答应给的玩具的小孩一样,怀着热切的好奇心说:“我真想知道‘它’会是什么样子,它的相貌如何。皮埃尔,在你的想象中,它是什么形状?
这个物理学家和颜悦色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
那天他们工作得很辛苦,照道理这两位学者此应该休息了。但是皮埃尔和玛丽并不总是照道理行事。他们穿上外衣,告诉居里大夫说他们要出去,就溜走了……他们挽臂步行,话说得很少。沿着这个远离市中心的街区的热闹街道,走过工厂、空地和不讲究的住房。他们到了娄蒙路,穿过院子,皮埃尔把钥匙插入锁孔,那扇门嘎嘎地响着(它已经这样响过几千次了),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
玛丽说:“不要点灯!”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
几个月以来使皮埃尔和玛丽入迷的的真相,实际上比他们以前天真地希望着的样子还要可爱。镭不只有“美丽的颜色”,它还自动发光!在这个黑暗的拥屋里没有柜子,这些零星的宝贝装在极小的玻璃容器里,放在钉在墙上的扳子或桌子上;它们那些略带蓝色荧光的纶廓闪耀着,悬在夜的黑暗中、
“看哪……看哪!”这位年轻妇人低声说着。
她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的话!玛丽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地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看孩子一样。
她的伴侣用手轻轻地抚摸她的头发。
她永远记得看荧光的这一晚,永远记得这种神妙世界的奇观。
(1)、选文中居里夫人具有哪些精神品质?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2)、第二段画线句单独成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
(3)、文章以“美丽的酿色”为题,有何妙处?请联系全文简赏析。 -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1)、补写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两句作答)(2分)
①牧人驱犊返, (《对望》)
② , 谁家新燕啄春泥。(《饯塘湖春行》)
③春冬之时,回清倒影。(《三峡》)
(2)、请默写颞(黄鹤楼》的前四句或王维《使至塞上》的后四句,在答题卡上先写出题目再按要求默写。 -
7、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____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啼,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鸣三声泪沾裳!”
乙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頽,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 :同“缺”,空隙 B、虽乘奔御风 奔:奔跑 C、晓雾将歇 歇:消散 D、夕日欲颓 :坠落(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A、不以疾也 以我酌油知之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 C、至于夏水襄陵 其一犬坐于前 D、春冬之时 实是欲界之仙都(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A、总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聚集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响亮的声音,凄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B、总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凄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C、总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响亮的声音,凄凉婉转,声音非常绝妙。 D、总有高处的狼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聚集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凄凉婉转,声音非常绝妙。(4)、下列内容不属于两文都提到的是( )A、猿鸟之声 B、晨昏之景 C、林木之态 D、琴瑟之音 -
8、下列语句中没有请病的一项是( )A、西仔谈到,每次考前复习效率的高低和态度的认真与否,直接决定了最终成绩的好坏。 B、青春万岁,青春卜仅是一种砥砺前行、勇于当的精神状态,更是一个年龄阶段。 C、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西实教育处向全校发出了“安全文明从我做起”。 D、这次征文比赛,为爱写作的同学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还加大了同学们的写作水平。
-
9、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他批改我们的作业时,总是一丝不苟地圈画出每处疏漏,连标点错误都不放过;面对课文中抑扬顿挫的情感,她总能深入剖析其中的动人之处,诠释得让人热泪盈眶:当有同学提出浅显的问题时,她也始终和颜悦色地引导同学思考,耐心解答。
A、一丝不苟 B、抑扬顿挫 C、热泪盈眶 D、和颜悦色 -
10、 下列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老师谈到人生需要叻志,谈到要为国家做贡献。 B、日本根纸上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很奋然。 C、各个占位上热烈的掌声,激活了所有人的神经。 D、轻舒双臂,向上举起,她轻轻一蹬向空中飞去。
-
1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薪金(xīn) 要塞 (sài) 樱花(yīng) 锐不可当(dāng) B、颁发(bān) 仲裁(zhòng) 骤雨(zhòu) 屏息敛声(liǎn) C、悄然 (qiǎo) 翘首(qiáo) 调羹(gēn) 摧枯拉朽(xiǔ) D、凌空 (líng) 骤雨 (zhòu) 校对(jiào) 杳无消息(yǎo)
-
1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艾芙•居里《美丽的颜色》)
你对“乐”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或者,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那些关于“乐”的经历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自拟题目,自选文体;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
13、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拓展人生的宽度
郑伟钦
①沈括《梦溪笔谈》载:“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草。芸,香草也。”古人用芸草来保证藏书不被蠹虫蛀坏,还能留有幽幽清香,“书香”一词由此产生。古人如此藏书,体现了对书的珍爱。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
②那么,为什么要读书?因为,读书让人知不足。
③知定力不足。“三天不读书,自感面目狰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本。事务繁忙心情烦躁之际翻开经典,能从里面感受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崇高信念。这一对比,更能发觉自己的渺小。现代生活忙忙碌碌、紧张劳累,这时候,书的“精神食粮”作用便得以体现。
④知才具不足。毛主席当年就告诫我们要有“本领恐慌”意识,要加强读书学习。习总书记也说:“前进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会不断出现,关键看我们有没有克服它们、战胜它们、驾驭它们的本领。”人的成长、成熟、成才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上升的过程。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更要求我们不断汲取新理念、新信息、新知识。
⑤读书无止境。勤于思考、善于解码,才能实现读得其所,学有所用。
⑥一贵在坚持,忌躁贵恒。一日无书,百事荒废。正如荀子在《劝学篇》中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读书是一个需要长期付出辛劳的过程,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读书如锻炼,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就有了巨大差别。在坚持阅读中,我们能看到这个世界更多一点。
⑦二贵在系统,忌窄贵广,忌浅贵深。总有人说,读书到底应该注重量的积累还是深度的挖掘。在我看来,量的积累和深度挖掘不矛盾,可以并行不悖。我们既需要把书读厚,又需要把书读薄,前者就是“量的积累”,后者就是“深度挖掘”。初读一本书,免不了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见到一种观点,以点带面地联想,发散思维。这时就需要从古今中外寻找答案,一本书满足不了我们的求知欲,一类观点说服不了我们内心的想法。那么,书读多了,也就读广了。另外,也要兼顾深入挖掘。曾经有人在某名校进修时,每周都被要求阅读一本哲学著作,但到周末则要把哲学论文缩写成薄薄的两页,这样,渐渐地,所读过的哲学思想和意识理念自然会在脑海里留下印象。这就是“读薄”,是直达事物的本质的过程。
⑧三贵在应用,忌虚贵实。要善于将书本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实现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真正的阅读具有两个必不可少的维度,即反思与行动。读《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要求我们带着立身用权、廉洁奉公、求真务实的价值观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不断反思工作中是否有失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激励我们落实改革举措,切实为人民服务。
⑨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提升人生的质量。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书香”一词表明书是美好的东西,读书是一件美好的事。 B、第②段的作用主要是启下,和③④两段是分总的关系。 C、第⑦段中“把书读厚,又需要把书读薄”,一个是“量的积累”,一个是“深度挖掘”,它们并不矛盾。 D、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古今资料的使用,既有趣味性,又有现实性。(3)、文章第⑥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举出一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4)、请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
14、【议论文阅读】
匠心之道“守破离”
刘根生
①一部《战争与和平》,草婴翻译了6年。他一生追求像原著一样的艺术标准,翻译作品始终遵从六道工序:研读原著、译文、读译文、请人朗读、交编审、打磨求“神韵”。连环画泰斗贺友直的作品被称为“把故事画活了”,生前却自称是个“大匠人”,“蜗居”闹市数十年,每日挥毫不止,在中国传统线描中融入西画写实造型方法,将线描艺术推向高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独具匠心,终而造诣精深,成其大器。
②匠心之道,看似无着处,实则有迹可循。有一本叫《匠人精神》的书,这样讲成为一流工匠的“守破离”: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破”,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离”。草婴和贺友直的艺术造诣,可说是对此生动的诠释。善于“守破离”,才能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③守,A。当年,法拉第要弟子每天记录实验结果,弟子觉得这事枯燥乏味没意义,不久就走了。后来,法拉第因电磁学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得殊荣,面对一事无成又找上门来的弟子,他说自己不过是把弟子认为没意义的事坚持了10年,在记下数千个“NO”之后,终于写下了一个“YES”。今天,有的研究者缺少坐“十年冷板凳”的决心和毅力,耐不了寂寞,稳不住心神。有的人在立项资助“诱惑”下,频繁转换科研“频道”,甲地优惠到甲地,乙地优惠又跑回乙地。心上长草“守不住”,飘移不定,又如何能把一件事干到极致?
④破,B。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要后人不能止步于临摹,而要学其神韵善突破。一种现象存在已久,学某某而安于做“小某某”或“小小某某”。如同“受过训练的跳蚤”,即使盖板已拿掉,也不会越过原有高度。没有“破”,“守”则成墨守成规,“离”则无从谈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前人技艺再高,也终究有局限性。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扬前人所长而补其短,方能在推陈出新中别开生面。
⑤离,C。当年,女科学家麦克林托克发现“跳跃基因”。因其“离经叛道”,同行骂她疯了。多年后,其成果才得到承认,她也因此获诺贝尔奖。“破”属于推陈出新,是横向进步;“离”属于颠覆性创新,是纵向进步。历史的高峰永无止境,“不日新者必日退”。多些颠覆性创新,才会有一个又一个“山外山、峰有峰”。对新发现应先察而勿先骂,宽容“离经叛道”,激励“异想天开”,为颠覆性创新批量出现营造优良土壤。
⑥“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匠心是精雕细刻和精益求精之心,是追求卓越不断超越之心,是破除成见不断创新之心。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
《人民日报》)
(1)、请把下列三句话放入文中A、B、C处。(填序号)①意味着在突破和完善中超越。
②意味着在颠覆成见中寻求新发现。
③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
A. B. C.
(2)、本文论证思路清晰,请按提示把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①用草婴和贺友直的事例引出论述的话题→②→③→④强调“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
(3)、阅读③-⑤段,想一想下面这个论据放入哪一段比较合适,为什么?昔孔夫子领七十二弟子周游列国十余年,不舍不弃,不离不散。风霜雨雪没有停止他前进的步伐,电掣雷鸣没有摧毁他坚定的信念,饥饿贫寒没有熄灭他胸中的炽热,国君冷眼没有磨灭他克己复礼的意志。
-
15、欣赏下面一首现代诗,完成各题。
雨 伞
苏叔阳
你的命运就是陪伴乌云,
注定了要一生经受风雨。
你撑开整个身躯,
为他人创造一片干净天地,
却湿透了,你自己。
(选自《苏叔阳文集》)
(1)、诗中的雨伞具有怎样的精神?(2)、为了刻画雨伞形象,诗人采用了拟人、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请任选一种,联系诗句作简要分析。 -
16、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1)、下列语句中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 活:救助,使……活 B、室无贿赂,案无留牍 牍:书信 C、值岁荒,人相食 值:遇到 D、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去:离开(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上有谴,我任之 B、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微斯人,吾谁与归 C、醒能述以文者 能以径寸之木 D、燮开仓赈济,或阻之 而或长烟一空(3)、翻译下列句子。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
(4)、下面对两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与滁人畅游山水,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民同乐而醉。 B、郑板桥因担心上级拒绝,没有经过申报就开仓赈济灾民,最终遭到了撤职处分。 C、郑板桥不仅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敢于担当,而且富有艺术才华,喜与文人雅士交游。 D、欧阳修和郑板桥担任官职,都能情系百姓,造福一方,因而都受到了老百姓的爱戴。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乡愁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思乡情结,不仅仅是文学书写的文化现象,它已经成为现代都市人构建自己精神家园的桥梁和杻带,通过唤醒过去生活中的种种短暂而美好的回忆,记载和传承一个民族共有的历史文化脉络。乡愁是慈母手中的那根丝线,缝缝补补的岁月还那么好看;乡愁是老家屋顶上的那lǚ炊烟,远远近近的呼唤还那么温暖;乡愁是老家树冠上的那只鸟窝,岁岁年年的梦里总能孵化春天;乡愁是故乡门前的那条小河,活蹦乱跳的童年还在心中撒欢。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短暂 那lǚ 炊烟 孵 化
(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正确写法是“ ”。(3)、“传承”中“承”的意思是 ____A、托着;接着 B、承担 C、继续;接续 D、接受(命令或吩咐 )(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请你仿照画线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 -
18、阅读
济南的冬天
老舍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③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④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⑤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段通过对比北平、伦敦、热带的冬天,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B、“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中,“风声”二字准确地写出了济南冬天风小的特点。 C、选段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济南的冬天。 D、济南的人们因为冬天温暖而感到满足,所以不希望春天到来。(2)、选段中“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一句,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地形 的特点。(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4)、济南的冬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结合选段内容简要概括。 -
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鹿亦有知
博山李氏者,以伐薪为生。一日,于山坳得一鹿仔,携家喂养。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呦鸣。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时值秋祭,例用鹿。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固请。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①甚: ②乃: ③固:
(2)、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诚现代汉语。①博山李氏者,以伐薪为生。
②是夜鹿去,遂不归。
(3)、从全文看,“鹿亦有知”表现在哪些地方(用原文回答)? -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父母普遍是“老黄牛”,呕心沥血培养孩子,有求必应不图回报。 B、傅雷曾坐在桌前对着家书流泪,龙应台更是在给儿子写信时潸然泪下。 C、“低碳”生活方式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乘公交、骑自行车、步行等出行方式正逐步成为生活新时尚。 D、不要以为“亲情作业”举足轻重 , 孩子与父母交流越多,心就贴得越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