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班级开展“《艾青诗选》——如何读诗”名著阅读专题活动,请完成相关任务。(1)、专题一:阅读方法我分享
作品名称
作品选段
阅读方法
《大堰河——我的保姆》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怕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方法一:注意句式特点
①选段句式有什么特点?
方法二:品味诗歌情感
②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专题二:经典诗文我推荐正在初三奋斗的小文,渴望走进艾青诗歌,从艾青的诗歌中汲取在艰难中坚持下去的精神力量。你为他推荐了《礁石》这首诗: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请结合“礁石”这一意象,谈谈你的推荐理由。
-
2、阅读下面两则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①幽芳而荫②乔木,风霜冰雷,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本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①掇:拾取。②萌:庇荫
(1)、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借助示例,解释下列画线词。语句
方法
释义
临溪而渔
查阅词典法:A面对着;靠近。B将要;快要(后面接动词)。C对照着字或画描摹。D古代帝王上朝。
(填字母)
(1)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
成语推断法:逝者如斯
(2)
夫宣上恩德
联系课内:夫君子之行(《诫子书》)
(3)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甲文中画线句子和乙文中画线句子在写景上有何不同?(4)、两文在写景叙事中共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思想? -
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字,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望月怀人之作,全词情理交融,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 B、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 C、“我欲”“又恐”“何似”几个词语,写出了词人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纠结心理,表现了词人不愿面对现实的逃避心理。 D、“何事长向别时圆”,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无理的语气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情深。(2)、中秋佳节,很多奔波在外的人不能和远方亲人团圆,你会选择下面哪一诗句来宽慰他们?请说明理由。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俄勒冈州火山爆发
[瑞士]瓦•弗洛特
①“喂,是得克萨斯信使报社吗?我是贝德尔•史密斯。请立即记下:我永远难忘的俄勒冈州的这场经历,火山爆发……”
②“怎么回事?”新来的编辑沃克问道,“喂,喂,接线员!”
③“通往俄勒冈州的线路突然中断了,”电话局总机报告说,“我们马上派故障检修人员出发检查。”
④“大概要多久?”
⑤“哦,您得作好一两个小时的打算。您知道线路是穿过山区的。”
⑥“完了!”沃克沮丧地说道,并沉重地跌坐在他的软椅上。
⑦“什么叫完了?”主编怒气冲冲地说道,“您是一名记者,还是一个令人丧气的半途而废的家伙?您不是已经收到报告了吗?俄勒冈州火山爆发!这一消息我们起码比《民主党人报》和《先驱报》早得到一小时。这一回我们可要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了!今天下午,当我们独家登出俄勒冈州火山爆发的现场报道时,他们会嫉妒得脸色铁青的。”
⑧主编从书柜里取出一卷《百科全书》,“我要让您看看这事该怎么做!埃丽奥尔,请您作好口授记录的准备!现在,您这个也算是记者的人过来瞧瞧吧!这儿,俄勒冈……海岸地带……山脉……有了,道森城这一带有几座已经熄灭的火山……
⑨“噢,看来是这里。您把地图拿过去,抄下四周区镇的地名。”他跳了起来,猛地拉开通向印刷车间的门。”
⑩“希金斯!您马上过来!给我把头版的新闻全部撤去!我要加进一篇轰动全国的报道!还有,这次要比平常提前一小时出报。”
⑪他叼起一支香烟,大步地在屋里走来走去。
⑫“您写下——通栏标题:俄勒冈州火山爆发!电话联系中断!贝德尔•史密斯为《得克萨斯信使报》作独家现场报道。”
⑬“上午在俄勒冈州地区出现了极为可怕的景象,有史以来一直十分平静的巨峰巴劳布罗塔里火山(名字以后可以更正)忽然间喷发出数英里高的烟云。就这么写下去——这里是有关火山爆发的资料的描述,剩下的您就照抄好了,反正总是这一套。”
⑭“您让沃克把熔岩可能流经的区镇地名读给您听。别忘了写一写人,诸如一个在最后一瞬间被救出来的孩子啦,一个拖着小哈巴狗的老妇人啦,等等。”
⑮“最后,《得克萨斯信使报》呼吁各界为身遭不幸的灾民慷慨解囊。捐款者填好附列的认捐单,将钱款汇往指定的银行账号即可。若填上认捐单背面的表格,您同时还有机会以优惠价格订阅全年的《得克萨斯信使报》,这样您家里就有了一份消息最灵通的报纸。通过报道俄勒冈州灾难这一事实即已雄辩地证明,本报拥有最迅速、最可靠的信息来源。”
⑯排字机“咔咔”作响,滚筒印刷机里飞出一页页印张,报童喊哑了嗓子,布法罗市的居民们从报童的手中抢过一份份油墨未干的报纸,转瞬之间,当天的报纸全部售完。
⑰三小时后,通往俄勒冈的电话线路修复。电话铃声响了,沃克、主编和女打字员同时拿起耳机。
⑱“喂!是得克萨斯信使报社吗?”响起了贝德尔•史密斯的声音,“那好,请马上记录:我永远难忘在俄勒冈州的这场经历,火山爆发也不如此刻的吉米•布蒂德雷这般厉害,今晨他在富尔通拳击场频频出击,把俄克拉荷马的重量冠军瓦尔特•杰克逊打得落花流水。在第三局中他以一连串的上钩拳、猛击拳和凌厉而干净利索的直拳将对方击倒在地……喂……喂……您在听我说吗?您能听清楚我说的话吗?”
⑲“请等一下,贝德尔,”沃克说,“主编刚才晕过去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大量运用人物语言。误会因人物对话中断而产生,真相由人物对话得以继续而揭示;为抢占报道先机,主编坐镇指挥,发号施令,其语言既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又让我们从中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B、小说中,主编开始时叼着香烟编新闻的志骄意满和结尾听到真实信息后的“晕过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 C、本文的结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这与作者巧设铺垫有很大的关系。 D、作为报社的一员,沃克在听到通往俄勒冈州的线路突然中断的消息后,“沉重地跌坐在他的软椅上”,说明沃克缺乏新闻工作者的敏感性,这与主编的迅速反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语十分富有意味,请联系上下文分析其表达效果。“上午在俄勒冈州地区出现了极为可怕的景象,有史以来一直十分平静的巨峰巴劳布罗塔里火山(名字以后可以更正)忽然间喷发出数英里高的烟云。就这么写下去——这里是有关火山爆发的资料的描述,剩下的您就照抄好了,反正总是这一套。”
(3)、小说中“火山爆发”有何含义?请作简要分析。(4)、本篇小说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请结合文章情节,任选一处分析文中设置悬念的作用。 -
5、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面小题。
语言的力量
何冠军
①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
③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④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⑤反过来看,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譬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再如, 。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
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语言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
(选自《 人民日报 》 2019年4月17日 第4 版 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文章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第⑤段从反面举例论证观点,请紧扣本段分论点,在文中“”处补写一个事例论据。(4)、请从内容及结构两个方面,具体谈谈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
6、小文想用一组排比句做班会总结,请仿照画线句子为他续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修辞一致。
同学们,回望中华民族亘古绵延的历史,经历亿万次锤炼的民族文化与精神,就像伟岸的青松翠柏,即使大雪压顶,仍然傲然挺立;就像澎湃的长江黄河,即使高山阻隔,仍然奔腾不息; , , 。让我们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守护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根脉,使其生生不息。
-
7、小文想在下面ppt中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文以载道】典籍是精神文化传承的载体,先贤的情感情绪,都凝聚成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给我们以滋养。我们在“(1) , 。”[《行路难》(其一)]中感受到了李白自信昂扬、一往无前的乐观精神;我们在“(2) , 。”(《岳阳楼记》)中读出了范仲淹远大的政治抱负;我们在“(3) , 。”(《湖心亭看雪》)中感受到了张岱的清高自赏、超凡脱俗。
-
8、小文用以下语段向大家展示了历久弥新的中华体育精神,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精神内涵。要求:写出三点,语言简洁,每点不超过15个字。
【当代楷模】在杭州亚运会上,中国运动员展现出优秀的精神品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体育各支队伍始终锁定目标,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每一块奖牌的获得,既有个人的辛劳汗水,又有团队的努力付出,国乒总结比赛时,反复强调的就是“团结”二字。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无论领先还是落后,中国体育健儿始终保持着顽强拼搏的精神,羽毛球男团决赛中,在大比分0比2落后的绝境下,中国队凭借强大斗志,连赢三场实现逆袭,成功卫冕。
在女子50米蝶泳决赛中,中国选手张雨霏夺得金牌。看到经历过重病的选手池江璃花子获得季军,张雨霏深刻理解她的坚持和付出,在颁奖后落下热泪,与她深情相拥,拥抱出了友谊、尊重与人性的光辉。
-
9、下面是开场白,有些字词小文拿不准,请你帮他判断。
同学们,几千年来,中国人以仁义为最高价值,①chónɡ 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君子人格,肯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弘扬至大至刚的正气、舍我其谁的抱负 , 乃至“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强调人人都有内在的价值与不随波逐流的独立意志,以“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气概,守正不阿 , 气节凛然,甚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守护精神根脉,心无旁wù 地传承中华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
(1)、语段中的加点字怎么读?请你帮他做出选择。( )A、zài ē lǐn B、zǎi ā lǐnɡ C、zài ā lǐnɡ D、zǎi ē lǐn(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1)chónɡ尚 (2)心无旁wù
(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 )A、将“、”改为“,” B、把“弘扬”改成“发扬” C、在“舍我其谁”前面加“坚定” D、把“抱负”改成“精神” -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倾听,就是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认真听取。倾听,是亲近自然的方式;倾听,是真诚沟通的桥梁;倾听,是净化心灵的艺术。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亲人、师长、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让我们在倾听中成长。
请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体裁不限。
要求:(1)请自拟题目,并填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2)不得抄袭、套作;
(3)不少于600字;
(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
11、结合整本书的阅读,回答问题。(1)、《水浒传》中吴用绰号 , 与晁盖、公孙胜等人在黄泥冈。(2)、生活中,同学们发现了许多与《水浒传》中人物相关的歇后语。请任选下列歇后语中的一则,简述歇后语所对应的故事情节,并根据这一情节对人物形象加以评价。
(1)鲁智深买肉——挑肥拣瘦 (2)张顺浪里斗李逵——以长攻短
-
1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坐火车
①陆总的母亲想回乡下老家过年,他让秘书去买两张飞机票,可母亲却说这辈子从没坐过火车,想坐一次火车。
②正逢春运,秘书费了好大的劲,才买来两张硬座票。陆总担心母亲的身体吃不消,劝母亲还是乘飞机回去,可母亲却执意要陆总陪她一起坐火车。一向孝顺的陆总只得依了母亲。
③陆总扶着母亲来到火车站,广场上黑压压的人群,让他有些茫然,他不知道该往哪边走。正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中年男子操着家乡话,一边喊:“让开,让开!”一边使劲儿地往前挤。母亲对陆总一笑说:“跟上他,错不了,一听那口音,就知道是咱武陵人。”娘俩跟着中年男人很快找到了要乘坐的那趟火车,很巧的是,那人正好坐在他们的对面。
④车厢里闹哄哄的,充斥着各种难闻的味道。陆总觉得憋闷,站起来想去透透气,可过道里站满了人,挪个步都很困难,更别说要挤出去了。中年男子看出陆总的不适,就说:“兄弟,没坐过火车吧,要是感觉不舒服,就多看看窗外的风景吧。”陆总点点头,只得把注意力集中在窗外。他一边欣赏着窗外的风景,一边听母亲和那个中年男子拉家常。从他们的交谈中,陆总知道那个中年男子也是回家过年的,为了省路费,妻子没回来,就自己一个人回家看看父母。
⑤母亲说:“是该回去看看,一年到头,家里的老人就盼着过年的时候,能见一见自己的孩子。”“谁说不是呢?我们出去打工挣钱,为的也是让父母孩子生活得好一些,可是……”男人的话还没说完,一阵卖盒饭的叫卖声由远而近。陆总买了两份盒饭,他问中年男人:“你要不要来一份?”男人摇摇头说:“不了,我不饿!”
⑥吃过饭,天也渐渐的暗下来了,陆总有了些困意,靠在母亲的肩头沉沉地睡去。不知道过了多久,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朦胧中,他看到一只手伸进了母亲放在桌上的零食口袋。他正想制止,佯装睡觉的母亲轻轻拐了他一下,示意他别出声,他知道了母亲的用意,也就微闭了双眼。那个男人似乎饿极了,又怕惊醒了他们,悄悄拿起面包,将头埋在桌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男人很快吃完面包,抬起头,看所有的人都在睡觉,并没有注意到他的举动,也就安心地闭上了眼睛。
⑦一大早,陆总就听到那个中年男人对母亲说:“大婶,对不起,昨晚实在太饿了,我偷吃了你的面包!”母亲说:“吃就吃了吧,看你是一天一夜都没吃东西了,肯定饿坏了,出门在外不容易,可别亏了自己啊。”男人长叹一声,说:“大婶,我也不瞒你。这次回家,连路费都是借的,也没多余的钱买吃的了。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临到放假,老板却没了踪影,一分钱都没拿到。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要是过年都不回去,家中父母又得担心一年了,作为子女那就太不孝了,所以再没钱也得赶回去。”男人的话引来车厢里很多人的共鸣,大家纷纷谴责那些无良的老板,都说回一趟家,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还不是回家尽尽孝,看看自己的爹娘啊!
⑧列车快到站了,那个中年男人的手机响了起来。他接起电话说:“妈,我快下车了,你们放心吧,我一路好得很,有吃有喝的。我买的是卧铺票,休息得好,累不着,你们别担心……”男人的话听得陆总的双眼涩涩的,下车的时候,他掏出五百元钱递给中年男人,说:“大哥,拿去给父母买点东西吧。”
⑨男人一再推辞不要,陆总的母亲说:“拿着吧,你这样空着手回去,会让父母担心的。你不想让他们知道你过得不好吧。”男人千恩万谢的拿着钱走了。陆总掏出手机给公司打电话,他说:“你们赶快把拖欠那些工人的工钱全部结清了吧。另外要回家过年的,再给五百元红包,让他们拿回家孝敬父母。”
⑩母亲在一旁听着儿子的电话,欣慰地笑了。她知道,这趟火车没有白坐,自己的良苦用心,终于让儿子找回了诚信和良知。
(选自《小说选刊》作者:张玉兰)
(1)、请用简洁的语言将小说的情节补充完整。陆总陪乘火车→【A】→中年男子偷吃→【B】→陆总掏钱资助→【C】→母亲帮助儿子找回诚信和良知。
(2)、根据要求,品析词句。(1)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句子的妙处。
他接起电话说:“妈,我快下车了,你们放心吧,我一路好得很,有吃有喝的。我买的是卧铺票,休息得好,累不着,你们别担心……”
(2)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陆总担心母亲的身体吃不消,劝母亲还是乘飞机回去,可母亲却执意要陆总陪她一起坐火车。
(3)、分析第⑥段画线句“吃过饭,天也渐渐的暗下来了,陆总有了些困意,靠在母亲的肩头沉沉地睡去”的作用。(4)、这篇小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 -
13、阅读《起名莫为生僻而生僻》,回答小题。
起名莫为生僻而生僻
①上周,一份小学新生名单因“16个名字里有8个生僻字”而“喜提”热搜,在某竁(cuì)、某轟(hōng)、某某羙(měi)等名字的衬托下,朴实无华的“张二鸣”或成最大输家,有网友调侃道:“预感张二鸣以后会经常被叫起来回答问题。”
②这份名单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的确“超纲”了,但“8个生僻字”的说法也许并不准确。生僻字是指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或不熟悉的字,可到底哪些“不常见”,哪些“不熟悉”,见仁见智、因人而异。彧、珩、翀、赟,有的人不认识,有的人却能说会写擅解释。这样看来,也许家长们给孩子用这样的字来起名正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文化底蕴,但别的不说,孩子在很那么小的时候要对自己的名字记住并会写也确实是很困难的吧。生僻概念的边界虽不明明晰,大致的范围是确定的。《居民身份证法》明确规定起名要使用“规范汉字”,而规范与否要看是否属于《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8105个汉字。像“竁”这种绝大多数人看了不认识、又未被收录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是生僻字无疑了。
③生僻字逐渐成为取名的热门选择,背后折射出如今家长对独特和个性的追求。俗话说“文《论语》,武《周易》;女《诗经》,男《楚辞》”,但当十三经已被翻烂、四个字的名字司空见惯、生肖取名更是扎堆泛滥时,就不难理解“难上加难”的父母们为何将目光投向《现代汉语词典》最深处的角落。在人们的独特性需求越来越高的时代,“撞衫”“撞鞋”“撞香水”都会让人感到尴尬,姓名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生僻字正是为了避免与他人“雷同”。这样看来,这样的多元尝试也未尝不是一种进步。
④可是这些生僻的姓名,虽然饱含了家长对孩子的美好期盼,但在现实生活中,却给出行、就医带来诸多不便。因为相关汉字在一些电脑系统中无法打印,于是出现了不能在线购票、银行无法转账、特医保卡就医时医疗机构读卡系统会显示为“?”等问题。这个时候,就真可以说是“为名所累”了。
⑤另一方面,名字既有个体属性也有社会交往属性。追求个性值得肯定,但求新求异的同时还要把握好力道,不能用力过猛、剑走偏锋、走入“偏”“难”“怪”的歧途。姓名作为一个区分符号,本就是为了便利人们的日常生活的。“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如果取了一个名字,让别人难认、难读,就会给交际带来不少的麻烦,恐怕也不是家长们愿意看到的吧。而且回过头来看.过犹不及,在标新立异、偏门冷僻的方向上走得太远,是否又陷入了另一种俗套呢?
⑥“名无固宜,约定俗成谓之宜。”好名字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不考虑实际使用、为了冷僻而冷僻、为了博取眼球而剑走偏锋的名字,肯定不在好名字之列。所以,家长在给孩子起名时,还可以再多费些思量,毕竟这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的成长。这正是:起名无定理,独特显稀奇:一味求生僻,过度犹不及。
(选文有较大删改)
(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2)、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每个括号只能填一种论证方法)像彧、珩、翀、赟,有的人不认识,有的人却能说会写擅解释。
(3)、从选文来看,为什么会有众多的家长用生僻字来为孩子起名?(4)、从文章内容来看,家长用生僻字来给孩子起名会给孩子带来哪些不便? -
14、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岳阳楼记》)
【乙】
景公问晏子曰:“忠臣之行何如?”
对曰:“不掩君过,谏乎前,不华①乎外。选贤进能,不私乎内。称②身就位,计能定禄。睹贤不居其上受禄不过其量不权③居④以为行不称位以为忠。不掩贤以隐长,不刻下⑤以谀上。君在不事太子,国危不交诸侯。顺则进,否则退,不与君行邪也。”
(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华:通“哗”,这里指宣扬。②称(chēng):衡量。③权:这里是计较的意思。④居:职位。⑤刻下:对下苛刻。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则何时而乐耶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十二章》) B、不以物喜 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活板》) C、不掩君过 人恒过 , 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尝射于家圃(《卖油翁》)(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微斯人,吾谁与归?
(2)君在不事太子,国危不交诸侯。
(3)、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要求断3处)睹 贤 不 居 其 上 受 禄 不 过 其 量 不 权 居 以 为 行 不 称 位 以 为 忠
(4)、【乙】文“顺则进”中的“进”指“”,“否则退”中的“退”指“”。(请用【甲】文中相关原文回答)(5)、【乙】文中的“忠臣”具有哪些品格?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
1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①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②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①戍鼓: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停止夜间活动。②长:―直。
(1)、杜甫的诗大多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上面两首诗均写于“安史之乱”时期,都反映了、等相同的社会现实。(2)、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常通过描写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来表现深沉的情感。请任选上面一首诗,结合相关词句对这一特点进行说明。 -
16、在下列横线处填写诗文原句。
(1)鸡声茅店月,。(温庭筠《商山早行》)
(2) ,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3) , 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其一)》)
(4)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名句“ , ”来赞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
(5)《醉翁亭记》中描写春夏景色的句子是: , 。
-
17、班级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1)、班级正在搜集关于“自强不息”的成语,你也来写两个吧!(2)、班级举办“自强不息”人物故事会时,同学们搜集到以下四则故事,其中不符合本次活动主题要求的一项是( )A、杨时程门立雪 B、祖逖闻鸡起舞 C、范仲淹断齑画粥 D、苏秦刺股苦读(3)、李辉同学被推选为班级“自强之星”,接受了学校广播站小记者的采访,请根据情境补全下面的采访对话。
小记者:李辉同学,你好!①
李辉:我认为自强不息精神首先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和高扬。它强调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提升自身价值,解决外部矛盾,并极力保持独立的人格。
小记者:请问你认为我们中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应该如何做到自强不息?
李辉:②
-
18、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沉潜 , 需要有一种纯净的品性。A诸葛亮曾言事业成于坚忍毁于急躁 剑客柳生从拜师学剑之日起,就只被安排去做一些扫洒庭院的杂事,B既不允许他谈论剑术,也不允许他碰剑 , 这种情况持续三年后,他的师傅竟然开始不分昼夜地偷袭柳生,迫使他在躲避及反击的练习过程中jí取剑术实战的经验,最终成为剑术最精湛的剑客。C柳生练的是剑,修的却是一种沉潜的品性,退去浮燥的外壳,沉入名利所不及的僻静处 , 潜入常人罕至的深底,他心无旁wù地追寻武道,最终攀上剑术的巅峰。这种沉潜看似笨拙 , 却富有成效。
(1)、请你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①jí取 ②心无旁wù ③沉潜 ④笨拙
(2)、请为A句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并把加标点后的句子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文中B处画线句是复句。(4)、文中C处画线句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改为“” “”改为“”
-
19、请以“不止一次,我泪流满面”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⑵不少于500字;
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
20、阅读下面的现代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树叶之美
孙道荣
①大多数的树叶,是到了秋天,才显出它的美来。
②不是说春天的树叶不美,那是树叶最嫩、最绿,也最有生机的时刻,它自然是美的。这时候,你摘一片叶子在手,用手稍稍一掐,就能挤出几滴春天的本色来。不过,花朵们的美,使它成了陪衬,人们在春天里只看到花朵,满树的绿叶因而都是寂寞的。
③到了夏天,花朵大多结出了果实,如果这果子是人或鸟喜欢吃的,所有的目光,又都聚在了果子上。这时候的树叶,每一片都在努力从阳光中获取能量,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树叶掩映的果子们。它们被太阳烤成了深绿,甚而深蓝,有的则开始微微发黄,现出疲态。大一点的风,就能将它们从树枝上拽下来,使它们过早地走完了叶子的一生。
④只有到了秋天,大约在深秋吧,花朵早谢了,果实也被摘得差不多了,只剩下叶子陪伴着黑黝黝的树枝。因为挣扎了一春一夏,叶子们也早已精疲力竭,但它们会在寒流到来之前,站好最后一班岗。大多数的树叶,已经变黄,或者变红,或者变紫,忙碌的人们偶尔抬起头,看见了树枝上的它们,人们被这些五颜六色的树叶惊呆了。“姹紫嫣红”,这本来是形容花朵的,但这一次,人们毫不吝啬地用在了树叶的身上,我觉得这是最精当的形容,也是对树叶一生最好的评价。
⑤如果你认真地去欣赏树叶,你就会发现,每一片树叶的美,又是各不相同的。
⑥有的树叶,美在抱成团,连成片,一眼望不到边,满世界的翠绿葱茏,仿佛来到了绿色的海洋,连拂过它们的微风,都带着绿意,令人沉醉。
⑦有的树叶,在树枝上的时候,显得很普通,当它们落到地面的时候,你捡起一枚,瞬间被它的形状和纹理惊艳了,有人会拿回家,夹在一本书中,这枚树叶,便有了书卷气,散发出文字的光芒。
⑧我见过的最美的一片树叶,是在朔风之中,孤零零地挂在树干之上。它已经枯干了,但不知道为什么,寒风没有扯下它,大雪也没能让它坠落,它就那么孤单地,无望地,却也桀骜地,挂在树枝上。它在等待什么吗?它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吗?它让我在那个寒冷而沮丧的冬日,忽然有了冲动,决计不再颓废。
⑨而让我最为震撼的,是一次走在回家的路上,没有风,似乎也没有降温,头顶之上,忽然飘下来一片树叶,又一片树叶。我忍不住抬起头,我看见了树上的叶子们,像约好了的一样,纷纷扬扬地往下叙落。那么多的树叶啊,那么多的飘零啊,在半空中晃晃悠悠地,不疾不徐地,从容淡定地,飘落。那是人到中年的我,第一次遭遇一场落叶雨,它们让我看见,飘零也可以是很美的,落叶归根,回家的路,一定是很美的。
⑩没错,如果你细心体察,你就会发现,每一片树叶,它的一生中,必有最美的一刻,可能在它韶华正茂时,也可能在它苍老飘零时,就像我们每个人平淡的一生,亦必有最美的一刻一样。
(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1)、请结合①-③段的内容,分别概括春天和夏天的树叶美在哪里。(2)、请结合④-⑦段的内容,概括秋天的树叶呈现的三方面的美。(3)、请依据第⑧、⑨自然段的内容,说说树叶给“我”带来了哪些启示。(4)、请联系文章的主旨,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如果你细心体察,你就会发现,每一片树叶,它的一生中,必有最美的一刻”这个句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