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生就像是一场旅途,我们既可以享受春之妩媚、夏之热忱,也会经历秋的萧瑟、冬的沉寂。沿途的风景,请别错过。一个朋友,一本书,一首歌,一场细雨,一条曲径,一声响亮喝彩,一回意外的跌倒……每一种经历都充实着我们的人生。为了记录这些不能错过的时刻,校文学社面向全体初一同学征稿啦!
征稿题目:不错过
征稿要求:记录你熟悉的初中生活,抒发你真挚的情感,表达你深刻的感悟;不得出现姓名等真实信息;不少于500字。
-
2、文言文阅读。班级开展《世说新语》研读活动,请你参与。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乙】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 , 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丙】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孔融被收① , 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②。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收:逮捕。②遽(jù)容:惶惧的神色。
(1)、请根据材料内容,完成漫画配对。A、
B、
C、
①《咏雪》______
②《徐孺子赏月》______
③《覆巢之下安有完卵》______
(2)、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原文语句
方法示例
加点词释义
尝月下戏
课内
迁移法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陈太丘与友期行》)
⑴
二儿可得全不
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行》)
⑵
冀罪止于身
组词法:希冀、冀求
⑶
(3)、儿童的智言妙语中闪烁着比喻的光彩,请体会其表达效果。机智对答中的“比喻”

未若柳絮因风起
比喻效果:①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比喻效果:把眼睛作为比喻对象,巧妙地回答问题,比喻富有机趣与哲理。
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
比喻效果:②
(4)、上述短文均出自《世说新语·言语》,“言为心声”,语言能折射人物的品性。请从选文中任选两个人物的“言语”,结合助读贴士,谈谈你对魏晋少年的特点的理解。助读贴士1: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助读贴士2:诗意栖居,是魏晋士人生存的理想化状态。只言片语之间,可见他们的超脱世俗与自然,率真超拔与智慧。
——张珊珊《〈世说新语》人物育语艺术研究》
-
3、现代文阅读
神农架的冬天
陈应松
①从北方刮来的风在江汉平原上横扫的时候,会听见土地深处传来的反抗和怒吼。芦穗没有被折磨得倒下,还在白呲呲地微笑,田里的稻茬烧黑了,满目疮痍。但另一边,菜畦里一片嫩绿,从苍凉枯黄的色彩里挣扎出来。萝卜长得碧生生的,叶子张扬肥大。不过畦边上的被鸡鸭给啄吃了,只剩下光光的茎,像狗的肋骨。大蒜披头散发,像一些时尚青年的爆炸式发型。油麦菜很细,茼蒿很密,菠菜很浪,包菜很紧。——它们自己把自己收拾得干干净净,全在葱葱地生长。
②神农架的冬天似乎就是这样,一个用冰雪和森凉制造的世界,在越来越远的群山间白着,一夜愁白了头发,犹如一个传奇老人,躲在高寒山区里,冥想着天地的大事。
③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这样的时候,你会想得非常简单,掐一把水灵灵的蔬菜,切几片用新鲜的年猪腌制的腊肉,看它冒出的热气与香气。在河边砸着凌片,有野鸭惊飞起,它们是冬泳队员,无家可归,自得其乐。
④我不会想很远,就像一只在火炉前打盹的猫,只做着眼前的梦。我喜欢在冬天里缩手缩脚地到处走动,风很干硬,站在雪山前和站在田野上都一样。我在神农架的冬天里看到过猎狗在雪地里追逐一只野兔的壮丽景色,雪团从树上突然砸下来,崖上的冰瀑像是垂下的万支剑刃。离城市越来越近的平原上,没有封冻的河流会有波浪近乎音乐的流淌声,好像冬天远没有到来。水鸟依然像平时一样大喊大叫,但煽起的浪烟是要让大地发寒的。
⑤乡村里的人与物却过着他们真正的冬天。我喜欢看他们的表情,远远望去像是冬眠的村庄,其实有着自己活惯了的生机。雾很大,地上一层霜。过一会儿,抬头一望,太阳出来了,哗哗地往上升扬,遭过霜打的油菜地像群鳞耀跃,吐着冬日的光芒。这真是奇迹。枯草闪闪发光。还有人在田中劳作。冬日的田翻耕后,泥巴冻成了粉状,好像春天从土里拱出来了。一只喜鹊在油菜地里啄食虫子。冬天的太阳如果升起来,真是叮叮当当地响。地上浅浅的麦苗在摇晃,土里有了暖气,呼呼地往外冒。看呀,村里的狗在阳光下欢呼雀跃,鸡们则躲在草垛背风处晒太阳,畏畏缩缩地蹲着,每个守住自己刨出的窝。鸡中的公鸡耐不住寂寞,突然骚动且雄起,在太阳下乱跑,咯咯大叫,显得没心没肝的。有这样的小气候,世界多热闹。
⑥时间很慢,人心不急。有时候目光短浅一些会看到很多平时觉得没有用处的欢乐。草色阑珊,诗书翻过。就跟随冬天而去,保不定把你送到灯盏花旁的又一季灵感里。
(节选自《朝向一朵花的盛开》,有删改)
(1)、阅读散文要理清文章结构,同学们对散文内容进行梳理,请你将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2)、阅读散文要品读独特而有味的语言,请按照提示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掐一把水灵灵的蔬菜,切几片用新鲜的年猪腌制的腊肉,看它冒出的热气与香气。(提示:词语运用或多感官)
(3)、声音可以再现画面,可以传情达意。请从重音角度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朗读设计并阐述理由。但另一边,菜畦里一片嫩绿,从苍凉枯黄的色彩里挣扎出来。
(4)、同学们打算以这篇散文为脚本拍摄视频,你觉得可以使用哪种色调的滤镜?请结合文章内容及知识卡片,阐述你的理由。A、冷色调 B、暖色调 C、对比色调知识卡片
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感受。暖色调给人以热烈、活泼的感觉;冷色调给人以清爽、冷静的感觉;对比色调给人以强烈、醒目的感觉。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八年级下册)
-
4、阅读以下研学单,和小文组一起学习《朝花夕拾》中的写人手法。
《朝花夕拾》写人专题研学单
【材料一】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品析一】这是对寿镜吾先生的动作描写,“仰”“摇”“拗”三个动词准确生动地刻画了寿镜吾先生读书的动作,一个宿儒形象跃然纸上。
【材料二】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 , 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藤野先生》
【品析二】____
【材料三】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是在渺视。他醉着,却偏要到船舷上去小解,大家劝阻他,也不听,自己说不会掉下去,但他掉下去,虽然能浮水,却从此不起来。
——《范爱农》
【品析三】这是对范爱农的外貌描写,眼球白多黑少,看人总在渺视,寥寥几笔,便将范爱农____的个性表现出来。
【语段一】①人物:____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语段二】②人物:____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语段三】③人物:____
一回是我已经十多岁了,和几个孩子比赛打旋子,看谁旋得多。她就从旁计着数,说道,“好,八十二个了!再旋一个,八十三!好,八十四!……”但正在旋着的阿祥,忽然跌倒了,阿祥的婶母也恰恰走进来。她便接着说道,“你看,不是跌了么?不听我的话。我叫你不要旋,不要旋……”
(1)、请仿照【品析一】,研读划线句,完成【品析二】(2)、补充【品析三】中人物形象。(3)、请分别写出语段相对应的人物。①
②
③
(4)、鲁迅在描写人物时于细节处告知读者他对人物的态度,请你选择一个语段,揣摩划线语句,体会作者对相应人物的情感态度。(5)、整本书思考:不少读者运用短语来表达对《朝花夕拾》的感悟与理解,请你选择某一短语,结合《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及其典型事例,简述这样表达的理由。(备选:纯真与冷峻、痛苦与觉醒、温馨与批判……)短语:理由:
研读小结:将人物放在具体的事例中,加以丰富的细节描写能让人物变得鲜活可感,将任务写“活”了。
-
5、小语组成员发现《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送柴侍御》都选取了“明月”的意象,但是其内涵有所不同。请根据甲诗的赏析,赏析乙诗中“明月”的意象。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赏析】李白将“明月”拟人化,赋予明月以人的情感,使明月成为传递作者对友人思念的使者。因此李诗的“明月”承载着沉甸甸的牵挂。
【赏析】
-
6、小语组成员摘录了包含“太阳”意象的古诗进行探讨,根据要求,完成表格。
太阳位置
诗句
情感分析
破晓
①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黎明时分红日跃出地平线,春意微现,蕴含着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生命哲思。
当空
②____,____;
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日月起落、星河璀璨仿佛源于沧海,尽显曹操囊括四海、气吞宇宙的宏大志向。
将暮
③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④____
(1)、根据提示,完成①-③处古诗句填空。(2)、参考示例,完成④处填空。 -
7、为了更好地品味朗读魅力,小文想邀请好友小语的父亲来班级开展讲座。为此,特意发去一份邀请函。请阅读邀请函并进行判断。
邀请函
尊敬的小语父亲:
我是小文。一直以来,我久仰您在朗读方面的非凡造诣。现我怀着诚挚的心,代表学校邀请您于本周一上午10:00莅临我校开展一场关于朗读的讲座。我深知此举有些唐突,若有打扰之处,还望见谅。我也想分享一下自己的拙见 , 我觉得您的经验和才华若能与同学们交流分享,定能激发大家对朗读的热爱,还望您不吝赐教 , 热切期盼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前来。
在给小语父亲的邀请信中,选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莅临”是谦辞,用于欢迎别人到来,信中使用正确。 B、“久仰”是敬辞,用于表达别人对自己的敬重仰慕,信中使用错误。 C、“拙见”是敬辞,用于自己的见解,信中使用正确。 D、“赐教”是敬辞,用于请求对方给予教导,信中使用正确。 -
8、以下是小语在学习完第一单元后的总结。请根据要求完成填空。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本阶段我们学习了不少名家名篇,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我们欣赏了朱自清笔下的《春》,看到了正开得吝啬的各种花,闻到了各种yùn niàng____在微微润湿空气中的花香,聆听了鸟儿清脆宛转的歌声;我们领略了老舍眼中的济南风光,那xiāng____上银边的山尖,澄清的河水,让人感到空灵,有了着落;在刘湛秋的《雨的四季》里,我们感受到了雨的不同个性——春雨柔和娇媚、夏雨热烈粗guǎng____……
通过领略作者笔下的山川之美,我们更加坚定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决心。少年们,就让我们一起为守护祖国的壮丽山河而不懈努力吧!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①yùn niàng ②xiāng上 ③粗guǎng
(2)、文段中画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吝啬 B、宛转 C、澄清 D、着落 -
9、 生活中总有一些画面,挥之不去:遨游于书籍的海洋,与经典邂逅,思想会丰满深邃;徜徉于流转的四季,与自然对话,心灵会纯净安宁……亲友团聚,欢快温馨;书画相伴,闲适舒展;运动竞技,热烈奔放……一幕幕撩拨心弦的画面,让我们沉醉、流连……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为题,写一 篇文章。
要求:⑴字迹工整;⑵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 600 字;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 地名、校名、人名。
-
10、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为解读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古诗词的魅力,解放日报记者彭薇专访了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和博导曹旭。以下是访谈笔录。
②记者:您认为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与中国诗歌之间有什么联系?
③曹旭:二十四节气代表了人对天地、自然和四季的认识,并以特有的“时间节奏”与天地宇宙、自然四季互动。中国诗歌的总体性质和语言的节奏就与此有关。
④记者:您能具体说说中国诗词是怎样与二十四节气完美结合的吗?
⑤曹旭: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的节气配诗举例。雨水节气,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与春天相比,夏天的诗词有着不一样的风情。夏至节气,配诗“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出自唐代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描绘了夏至节气的风情景物,“绿筠”是翠竹,竹子刚生出的竹节还带有白色的草粉,而圆圆的荷叶开始散发芳香,竹与荷给了人们夏日清凉的意境。秋天的诗词又别有风味。白露节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⑥记者:请您给我们讲讲,为什么会出现节气风景与诗词相得益彰这种文化现象。
⑦曹旭:人是自然和节气的一部分,二十四节气是自然的语言,所以诗人就用诗歌的语言来对应自然和节气的语言。而这种表达,包含了许多层面的内容。
⑧譬如,诗人是自然的孩子,面对自然,他有感情要抒发。而变化的四季就是诗人不同的“诗歌锦囊”。春天的牡丹、夏日的荷花、秋天的菊花、冬日的梅花等等,万花千草都是四季的“代言”。诗人描写这些花草,让诗歌成了 24 个节气的象征。
⑨再比如,二十四节气里包含的诗歌因素,除了气候等自然因素,还包含社会因素,如社会性的、节日性的等。春夏秋冬各有节日,这些节日本身有许多“诗材”和诗歌元素。如借清明下雨等表达,展现诗人对亲人的思念、纪念等。
⑩自然还含有地理的因素,江河、山峦等在 24 个不同节气中变换出更多的面貌与风景。这种变化,同样给了诗人创作的题材。
【材料二】
节气文化,如活泉般滋养现代生活
①中国节气文化源远流长、包罗万象。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根植于传统、与时代同行,持续聚焦节气文化和现代生活连接点,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
②创新表达形式,激发文化韵味。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的宝贵财富,既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比如,《二十四节气密码》就将节气文化创造性融入现代设计和创作领域,聚合了艺术、科技与人文等要素,还要适当引入当代审美架构和生活场景,探寻节气传统与日常生活的契合点。
③善用信息技术,打造文化精品,科技发展为传统节气增加了更多新的艺术表达和文化渲染方式。当前应推动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与节气文化相融合,塑造具有科技感、未来感的文化场景,搭建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体验环境。
④培育新生力量,繁荣文化市场。在现代生活中,节气传统既要“活”起来,还要“火”起来。引导青年群体积极投身节气文化创新表达,激活青年创造力、想象力、表现力,使他们成为繁荣节气文化市场的新生代原创力量,让传统节气焕发时代魅力、绽放时代光彩。
(材料一、材料二摘编自《解放军报》《光明日报》)
【材料三】
中国气候“诞生了”中国传统文化
①气象学是自然科学,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科学,这是两股道上跑的车,有关系吗?当然有。从气象学的角度看,正是在最典型的自然气候作用下,才有了最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诞生”。
②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原因,内因是中国古人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外因就是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中最重要的就是气候。内因与外因,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③从本质上来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一种寒暑文化。古人生活条件较差,最畏冬寒,因此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都冠上了“寒”“凉”等字,例如“寒舍”“寒窗”,见面问候叫“寒暄”,一年时间叫“寒暑易节”,世俗社会的反复无常则是“世态炎凉”。从一定程度上讲,正是寒暑的变化才让人们对时间的流转、人生的艰辛、社会的变迁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④描写冬冷,孟郊说,“寒者愿为蛾,烧死被华膏”,宁愿以一死换来瞬间温暖,让人泪目;蒋士铨“自恨不如鸡有毛”,更令人酸楚。描写夏热,白居易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则使人辛酸。鲜明的气候特点不仅让诗人们有着独特的感受,更引发了他们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⑤这种冬冷夏热的特殊气候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世界上最独特的中医的诞生。中医为什么只能诞生在中国?因为,如果没有了四季鲜明的春夏秋冬,就没有风寒热燥湿,也就没有了阴阳五行,没有了中医。所以,中西医差异根源在文化,文化差异根源在自然环境,在气候。
⑥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时间载体。但如果没有大雪小雪、大寒小寒、大暑小暑……哪里还会有二十四节气?央视公益广告说,“天气有节,风雅中华”“赏二十四节气,品五千年文明”,可见,影响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因素中,一定少不了自然气候。
⑦自然气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影响当然还有很多。总的来说,由气候影响而带来的传统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的敬畏、理解和适应,更是他们对人生、社会、宇宙等深层次问题的哲学思考和表达。
(选自《中华读书报》)
【材料四】
四季星空为何不同
⑤我们所处的银河系,就像是一个巨大的“星盘”,太阳系和周围的星星都在这个“星盘”上,一起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运动,太阳系周围的星星基本上是不变的。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当太阳在天空中时,阳光会“遮盖”住其他的星光,因此只有晚上才能看到星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每天晚上出现在天空中的星星略有差别,公转会导致地球上四季的变化,与星空变化相对应,便产生了四季星空的不同。
(作者:胡方浩,选自《人民日报》)
(1)、下列说法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自然气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展开,说明了自然气候对中国传统文化诞生和发展的影响。 B、寒暑变化引发古人对时间、人生、社会的深刻感悟,“寒舍”“寒暄”“世态炎凉”等词汇反映了古人对寒暑的敏感。 C、气候特征直接孕育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中国传统农业,因而二十四节气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D、气候影响下的传统文化,既蕴含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适应,也凝结着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2)、材料四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材料三第⑥段说“可见,影响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因素中,一定少不了自然气候”。结合材料和你的阅读经验,你觉得除了气候因素外,还有什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诞生起了关键作用?请列举一例进行阐述。 -
1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甲】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
【乙】
荔枝图序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① , 膜如紫绡② , 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③酪④。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选自《白香山集》)
【注释】①红缯(zēng):红色的丝绸。②绡(xiāo):生丝织成的绸。③醴(lǐ):甜酒。④酪:奶酪。
(1)、请根据所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语含义。字词
方法
示例
含义
俄而雪骤
成语推断
狂风骤雨
A.
与儿女讲论文义
联系语境
联系下文出现的“兄子”“兄女”,可知并非通常所说的儿子和女儿
B.
公欣然曰
课内迁移
其人舍然大喜(《杞人忧天》)
C.
若离本枝
字典释义
①代词,你,你的;②连词,假如;③如同,像。
D.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实如丹,夏熟。
(3)、宋代文学家苏轼在诗歌《谢人见和前篇二首》中写道“柳絮才高不道盐”,可见苏轼认为谢道韫的回答好于谢朗,你赞同他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相同的修辞手法来描写景物,请你分别结合两文内容具体分析。 -
12、 七(1)班开展了关于名著《朝花夕拾》的读书分享会,请你积极参与。(1)、读书方法有很多。读一本书,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不同,可以采取精读、略读或浏览的方法。结合《朝花夕拾》的阅读过程,说说你的读书方法及阅读收获。(100字左右)(2)、《朝花夕拾》中的人物,你觉得谁具有山或水这样的品德?请结合名著内容简要分析。
资料:
《诗经》中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比喻德行高尚,犹如高山,令人仰望;《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赞美人无私宽厚、真诚包容的品格。
-
13、 请按要求默写古诗。(1)、 , 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马致远)(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3)、 , 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王湾)(4)、 , 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杜甫)(5)、遥怜故园菊,。(《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6)、峨眉山月半轮秋,。(《峨眉山月歌》李白)(7)、《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边城夜色的诗句是: , 。
-
14、 寒暑易节,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周而复始。不经意间,我们发现,我们与自然界是那么贴近,我们的生活因四季的变更而显得异常精彩美丽。来吧,同学们,让我们迈着轻快的脚步走进自然,走过四季,去欣赏美丽的风景吧!
【活动:话说自然】由于性格和经历的不同,人们对四季的感觉也千差万别。请你给四季分别确定一个优美的主题,并说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及喜欢的理由。
(1)、我确定的主题:触摸春天的心跳、、、享受冬天的蕴藏。(2)、我最喜欢季,因为。 -
15、 请你从以下对联中,选出与雨无关的一项( )A、雨打高山绿,菊开远地香 B、春雨如油泽沃野,夏风似火炙肥川 C、雨过潮平江海碧,风高月暗水云黄 D、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16、 班级开展“浸润古诗情怀·传承经典文化”诗歌朗诵会,请你积极参与。(1)、你班选择朗诵曹操的《观沧海》,你的任务是为该诗选择配乐,你准备选择什么基调的乐曲呢?请简述一下你的理由。(2)、在朗读“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一句时,小深苦恼不知道哪些词语应该重读,请你做小老师,帮助他找出需重读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轻轻打开七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簇,令人目不暇接: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的是牧童 liáo liàng▲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济南冬天的 chéng qīng▲河水,带着温暖祥和的气息……语文的世界里,尽收眼底的有一片片天光云影,滋润心田的有一股股清泉细流。自然风光的旖旎万千,让我们体验世界的广袤多变和我们的性情。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liáo liàng②chéng qīng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把正确的句子写出来。 -
18、请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以下任务。(1)、任务一:下面是某同学做的名著人物分类卡,请根据提示填写表格。
类别
主要人物
相关情节
形象特征
可钦
寿镜吾先生
备有一条“戒尺”,定有“罚跪”的规则,但都不“常用”。通常也只是“瞪几眼”,大声嚷道:“读书。
温和慈祥
可敬
①
仔细地为“我”添改讲义。
②
可亲
③
不怕辛苦为“我”买来《山海经》。
④
(2)、任务二:不少读者运用短语来表达对对《朝花夕拾》全书的理解,如“慈爱与悲怆”“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等。请另用一个短语表达你的理解,并简述这样表达的理由。 -
19、请以《这一次,我终于成功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审清题目,然后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600字以上;④文中不能出现考生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
20、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追风
张淦
①追风老了,常常趴在地上一动不动。
②岗哨旁,追风安静地将下巴搭在水泥台上。战士们来回经过,追风只是偶尔抬一下眼皮,然后又很快合上。
③追风是一只军犬,由于长时间没有打理,身上不少地方的毛都打了结,看起来丝毫没有军犬的威风样子。躺久了,追风会偶尔起身,坐在台阶上看着路口发呆,像是在等待谁的归来。
④列兵景瑜略显吃力地提着一袋狗粮摇晃着身子走了过来。顺手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景瑜呼哧呼哧喘着粗气,把袋子往地上一扔,然后用温水把狗粮泡上。追风年纪大了,牙齿也掉了不少,所以每次吃饭都得把饭泡烂乎。
⑤景瑜接管照料追风的工作已经3个多月了。回想起当时接管军犬踊跃报名的那股劲头,他有些后悔。原本景瑜还想着能威风凛凛地指挥军犬训练,结果却是每天训练结束后还要来送饭、打扫犬舍。
⑥听到声响,追风抬起头,看了一眼景瑜,然后又默默低头吃饭。其实,让景瑜懊恼的不仅是追风年纪大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己照顾追风这么久,追风和他连最基本的互动都没有。不仅是“发号施令”不听,就连喊追风的名字,它也是爱答不理。这老军犬怎么就像块焐不热的石头呢?
⑦追风看起来没什么胃口,吃了几口就又躺下了。
⑧不吃算了!景瑜有些生气。就在景瑜要起身收拾剩余的狗粮时,追风突然怒目圆睁猛扑上来,吓得景瑜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⑨景瑜定了定神,才发现它正与一条花斑蛇撕咬在一起。追风紧紧咬住花斑蛇不松口,可无奈它原本锋利的牙齿已经失去了战斗力,没有重创花斑蛇。景瑜在身旁摸索工具准备加入“战斗”,只见追风一松口,花斑蛇就快速伸缩躯干蜿蜒消失在草丛中了。这时,追风趴在地上,嘴里发出鸣鸣的叫声。景瑜惊魂初定,赶忙爬起来,发现追风的前腿被花斑蛇咬伤了。看着花斑蛇在地上留下的痕迹,景瑜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花斑蛇刚才是朝景瑜腿边爬行,肯定是花斑蛇爬行发出的沙沙声引起了追风的警觉。情急之下,追风猛地扑过来与花斑蛇打斗在一起,这才避免了景瑜受伤。
⑩一想到《动物世界》里的各种毒蛇,景瑜就后背发凉,要是蛇有毒可咋办?他想抱起追风跑到卫生队,可追风是一条大型犬,一个人抱不动。看着躺在地上的追风,景瑜害怕极了,泪水汗水一块儿吧嗒吧嗒往下掉。
⑪带着哭腔,景瑜打通了卫生队的电话。抱着追风坐在地上,景瑜不停地抚摸着它,几分钟的时间,景瑜感觉如此漫长,心里的恐惧在不停地侵蚀蔓延……
⑫救护车赶来,景瑜的眼睛里一下子有了光。经过卫生队队长耿国栋的一系列检查,确定花斑蛇无毒,追风的伤势并无大碍。好在是虚惊一场。不远处的晚霞映红了半边天,红彤彤地照在海面上,宛如一场战斗后的火焰,还在熊熊燃烧。
⑬看着景瑜如此爱护追风,耿国栋很是欣慰。席地而坐,耿国栋打开了话匣子。原来,一直照顾追风的老兵去年退伍了。尽管万分不舍,但由于老兵服役期满,只能忍痛与追风分别。老兵的离开,一下子让追风的生活失去了颜色。刚开始那几天,追风不吃不喝,整日在岗哨旁鸣咽。渐渐地,它开始趴在地上睡觉,似乎怎么也睡不够。老兵走后,照顾追风的战士换了好几茬,可都是坚持不了多久,战士们就失去兴致打了退堂鼓。
⑭“好好照顾追风,它会没事的!”送走队长,景瑜心里五味杂陈。景瑜小心翼翼地将追风安顿好,又添上水和食物,这才一步一回头地回了营区。
⑮月如钩,钓着景瑜的满腹心事。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景瑜就蹑手蹑脚地出了门。路上一想到追风的伤势,他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迫不及待要见到追风。
⑯景瑜气喘吁吁地跑到岗哨,蹲下身,看着追风上下起伏的肚子,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是落了地。追风抬起头,盯着景瑜看了一会儿,又慢悠悠闭上了眼,像是在说“我要睡个回笼觉”。
⑰时间一天天过去,追风依旧每天趴在地上,懒得动弹。只是,它的犬舍越来越干净,身上的毛也越来越顺滑。现在,每当追风吃完饭,它就起身摇着尾巴坐在景瑜身边,安静地坐着。在任何时候只要身旁有战友,就会感觉到安全。
(选自《解放军报》)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像是在等待谁的归来”一句,为下文交代追风与老兵的故事埋下伏笔。 B、对追风的描写可以看出它并未老去,只是心态老了,所以不愿意动。 C、本文颂扬了人与犬之间的情谊,也写出了军队中人与动物是无言的战友。 D、“只要身旁有战友,就会感觉到安全”,写出景瑜与追风间战友般的情谊。(2)、根据小说内容,请将表格补充完整。情节内容
情感变化
列兵景瑜踊跃报名后发现不能威风凛凛地指挥军犬训练
①
②
懊恼、生气
发现追风为保护自己被蛇咬伤后
③
④
满腹心事
(3)、结合上下文,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不远处的晚霞映红了半边天,红彤彤地照在海面上,宛如一场战斗后的火焰,还在熊熊燃烧。
(4)、你认为追风与景瑜谁是文中的主角,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