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医心
卢涛涛
①庞北睁开眼的时候,第一个看到的人,居然是王二娃。不,应该叫他王晚叶医生。
②肺部巨大的压迫感,让庞北感觉到非常难受。吸气时,整个房间的空气好像被包装在一个看不见的气球里,一点点地被挤进鼻子里,令人窒息。庞北试图动动身体,王晚叶按住了他晃动的肩膀,说: “别乱动,你才刚刚脱离危险,保留体力。”
③庞北说: “王二娃,是你吧。 ”
④王晚叶没有搭话。
⑤庞北又羞又恼地说: “王二娃,你别以为你换上这副装备,我就认不出你。告诉你,我一看眼睛就知道是你。”说着,他想抬起自己的手指向对方,却感觉到一阵无力。
⑥王晚叶把庞北的手往下按了按,才缓缓开口: “庞北,这么多年,你还记得我?”
⑦庞北想把自己正上升的怒气压下去,却因为过分激动引来一阵剧烈的咳嗽。他说:“王二娃,今天,我的命是被你救了,就当我欠你的。过去你欠我的,还是算数,你别想赖账。咳咳……”
⑧王晚叶用带着橡胶手套的手擦了擦护目镜外层的雾气,谁都看不清他在口罩下的表情。 “庞北,你不要激动,为了老师……”
⑨庞北像是被这句话施了魔法,把头别向白色的墙壁,闭上了眼睛,不再暴躁,好像睡着了。
⑩这个新冠肺炎的重症病区里一片静谧,像庞北这样刚刚经历抢救苏醒过来的人,更需要安静的休养。
⑪王晚叶走到护士台,对那几个黑着眼圈的小护士说: “准备交班了吧,大家都辛苦了。那边那个32床,注意他的情绪,他心脏不好。”
⑫整整24个小时,王晚叶做了两个大手术,都成功了,其中包括把那个庞北从休克状态中抢救回来。疲惫的他心想,今天算是幸运呢还是不幸呢? 比起上一个班次,那个在最后一刻撑不住而离开人世的病人,他今天的战绩让他足以得到一点温暖。他甚至忘记了自己十几个小时没吃东西。
⑬可是,救活的人却是庞北。
⑭医者仁心,从王晚叶穿上这身白色医生袍的第一天,他就告诉自己:要做一个半夜睡觉不惊醒的医生。不管病人是谁,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绝不能跑偏。
⑮王二娃,是王晚叶小时候的乳名。从小就在山沟里野花野草陪伴下长大的他,根-本不会想到有一天他会成为一名医生。
⑯医学院里大名鼎鼎的庞安华教授也是从农村苦过来的娃,他对王晚叶这个大弟子总有一种特别怜惜的感情。再加上王晚叶能吃苦,心特别细,是块当医生的好材料,庞教授平时常给王晚叶开小灶,把他当作自己的医术传人来培养。
⑰庞教授在过去的行医生涯中,采集了很多民间的药方子。有时候,教授让王晚叶帮忙整理誊抄,这引得教授的儿子庞北特别不高兴。庞北觉得这些都是庞家自己的东西。
⑱“搞不好,我们拿着这些药方子,是要发财的。”庞北的咆哮声从教授的书房里传出来。王晚叶至今还记得那一天的情形。 “你不要受外人蛊惑了,告诉你,我才姓龙! ”庞北气冲冲地摔门而去。
⑲王晚叶随后进到庞教授的书房,看到一个双鬓斑白的老人,正在把一张张看上去代久远的泛黄的小纸片慢慢地摩挲平整。
⑳庞教授抬头看到王晚叶,平静地笑了笑, “没事,别理会他。你看,这张药方是当年我去神农架下谷坪医疗支援,一个土家族的老阿妈给我的偏方,专门治肺部虚寒。只可惜,那个老人家,最后还是因为肺水肿走了。二娃啊,就算是再铁石心肠的医生,也见不得病人在自己的手里死去啊。”
㉑王晚叶看着眼前这个像自己父亲一样的老人,内心升起一种说不出的热,直冲到他的喉咙。
㉒只是谁也没想到,庞教授在当天夜里,在睡梦中静静地离开了,突发性心肌梗塞。
㉓葬礼结束后,庞北恶狠狠地瞪着王晚叶,大声骂道: “王二娃,如果不是你,我不会和我爸吵架,我爸就不会死。你记住,这是你欠我的。”
㉔王晚叶没有和这个被愤怒冲昏头的年轻人继续争执,他只是把手里那朵白色的雏菊紧紧地握着……
㉕20年后的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人平静的生活。
㉖王晚叶接过手术室护士递过来的患者资料卡,他看到了庞北这个已经陌生却又熟悉的名字。
㉗第二天,庞北再次醒过来的时候,身穿白色防护服的护士温柔地对他说:“你醒了! 这个文件袋是我们王医生交代拿给你的。”
㉘庞北挣扎着用手打开了这个黄色的文件袋,里面整整齐齐地叠放着王晚叶手写的药方子。文件袋上端端正正地写着四个大字“医者仁心”。
㉙ “王二娃, 你……”
㉚ 庞北觉得肺部的压迫感更强烈了,泪水什么时候滑落的,他竟然不知道。
(1)、请你从“悬念——结局”的角度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废北因药方子和王二娃翻脸→
(2)、品味文中划横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①吸气时,整个房间的空气好像被包装在一个看不见的气球里,一点点地被挤进鼻子里,令人窒息。
②王晚叶看着眼前这个像自己父亲一样的老人,内心升起一种说不出的热,直冲到他的喉咙。(3)、文章结尾处,庞北拿到黄色文件袋时,说:“王二娃,你……”,请你试着揣摩庞北此时的心理活动,将省略的语言补充完整。(4)、“小说天地”网站将本文推荐给读者,在评论区留言中,有同学认为这篇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药方子”是作者有意设计的一个“道具”。请结合小说内容,就“药方子”的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
2、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问题。
“飞花令”:酒文化绽放的奇葩
①最近几年来,央视的传统文化综艺节目做得风生水起。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主旨的“中国诗词大会”,不仅让人们重温了名垂千古的经典诗词,还火了紧张刺激的小游戏“飞花令”。这个游戏,关注“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必定都很清楚。那么,这个游戏的发源究竟从何而来,就不可以不谈一谈中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了。
②饮酒古已有之,共饮则需助兴。 “飞花令”里有个“令”字,就和命令相关。酒令的历史由来已久,春秋战国期间的饮酒风俗,就有所谓的“当筵歌诗” “即席作歌”。后代的“飞花令”就是一种饮酒时用来罚酒助兴的酒令,可是这“飞花令”没有诗词基础的人根本玩不转,因此这类酒令也就成了文人墨客的最爱,就连名字也源于诗词之中:“飞花”一词就出自唐朝诗人韩翃《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
③行“飞花令”时选用诗和词,也可用曲,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出七个字。古代的“飞花令”要求极高,对令人所对出的诗句要和行令人吟出的诗句格律一致,并且规定好的字出现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这些诗可背诵古人诗句,也可临场现作。行令人一个接一个,当作不出诗、背不出诗或作错、背错时,由酒令官命令其饮酒受罚。【A]“中国诗词大会”中的“飞花令”,其要求已经比先人的规则简单了很多,只需出现约定的字且不重复即可。
④由此观之,“飞花令”这样的酒令实在是我国酒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是劝酒行为的文明化和艺术化,可谓酒席间的现场“笔会”。【B]
⑤若要论正宗的玩法,最基本的“飞花令”诗句中是一定含有“花”字的,并且对“花”字出现的位置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 比如,酒宴上,甲说一句第一字带有“花”的诗词,如“花近高楼伤客心”;乙要接续第二字带“花”的诗句,如“落花时节又逢君”;丙可接“春江花朝秋月夜”,“花”在第三字位置上;丁则接“人面桃花相映红”,“花”在第四字位置上;依此,接着可以是“不知近水花先发” “出门俱是看花人” “霜叶红于二月花”等。到花在第七个字的位置上,则一轮完成,可持续循环下去,答不上或答错的,罚酒。
⑥当然,在酒宴上行令方式还可以有一些变化,如直接说一句带“花”字的诗句,“花”字在诗中的位置对应到某客人,此客人再接,假如正好对应到自己,则罚酒。如行令人说“牧童遥指杏花村”,“花”在第六字位置上,从行令人开始数到第六人接令,假如第六人恰好是行令人自己,则行令人饮酒。此外还有另外一种行令方法:行“飞花令”时,诗句中第几个字为“花”,即按一定顺序由第几个人饮酒。如巴金的小说《家》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淑英说一句 ‘落花时节又逢君’,又该下边的淑华吃酒。”
⑦看过“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都能感觉到,“飞花令”的确是高手之间的抗衡,挑战者在极短时间内完整说出一联诗句,这不仅考察选手的诗词储备,更是临场反应和心理素质的较量,因此“飞花令”的比赛感很强。在各种“脑残”网络用语泛滥的当下,这类观赏性和文化内涵兼备的节目俨然成为一道文化奇观。
(选自《厦门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用大量古诗词,不仅把“飞花令“的规则解释得清楚明白,还增添了文学色彩。 B、文章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介绍了“飞花令”的玩法。 C、文章第⑤段运用了引资料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来说明“飞花令”的正宗玩法。 D、文章第⑥段所举的巴金的小说《家》中的例子,对应了文章所介绍的第三种行令方式。(2)、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加点词语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哪些特点。(3)、下面这则材料能否作为本文的例子?如果你认为可以,请指出放在【A】【B】哪一处合适,并简述理由。如果你认为不可以,请简述理由。 (开放性题型)《红楼梦》第四十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就描写了当时上层社会喝酒行雅令的生活场景。行雅令时必须引经据典,当场构思即席应对,这就要求行令者既要有文采和才华,又要敏捷和机智,是最能展示饮者才思的项目。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乙】王清,字去瑕,洺州曲周人也,事晋为奉国都虞候。安从进①叛襄州从高行周攻之,逾年不能下,清谓行周曰:"从进闭孤城以自守,其势岂得久邪?”因请先登,遂攻破之。开运二年冬,从杜重威战阳城。是冬,重威军中渡桥南,虏军其北以相拒,而虏②以精骑并西山出晋军后,南击栾城,断晋饷道。清谓重威曰:“晋军危矣!今去镇州五里,而守死于此,营孤食尽,将若之何? 请以步兵二千为先锋,夺桥开路,公率诸军继进以入镇州,可以守也。"重威许之,遣与宋彦筠俱前,清与虏战 , 败之,夺其桥。是时重威已有二志犹豫不肯进彦筠亦退走 , 清曰:"吾独死于此矣! "因力战而死。年五十三。
(节选自《新五代史》)
【注释】①安从进:人名,其与下文的高行周、杜重威、宋彦筠,均为五代时期的大臣或将领。②虏:指少数民族契丹。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②蹴尔而与之
③乡为身死而不受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③重威许之,遣与宋彦筠俱前,清与虏战。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逾年不能下/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B、从杜重威战阳城/战则请从 C、今去镇州五里/去国怀乡 D、重威许之/杂然相许(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是时重威已有二志犹豫不肯进彦筠亦退走
(5)、两文中,孟子和王清秉持怎样的人生观? 王清又是怎样践行这一人生观的? -
4、阅读下面的文字,给下文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网络视频是年轻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像读书、学习等似乎和轻松的视频世界不会产生任何交集的内容,在B站竟然有上亿规模的播放量。通过对B站热门读书类视频的弹幕、评论中提到的作者数量的统计,我们看到,鲁迅是当下最受年轻人欢迎的作家。截至2021年10月,B站共有 13655条视频与鲁迅有关,总播放量达到1.7亿人次,点赞和收藏量也分别高达967.8万和420.2万。在视频《醒醒:中华儿女该起床了》中,UP 主将社会各界对中国现状的解读剪辑在一起,视频最后一帧是鲁迅的警句“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这个视频获得了2800多万的点击量和25万多条弹幕,是B站中关于鲁迅的播放最多的视频。有UP 主把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的16篇散文诗用说唱形式演绎出来,并将说唱与木刻版画交叉剪辑,朗朗上口的原创音乐配上风格化的版画语言,充分调动观看者的视觉和听觉,该视频在B站上的播放量近900万。
-
5、校报"读书专栏"的编辑准备从以下两幅书法作品中选择一幅作为本次专刊的封面题字。下列同学们的建议和理由,最适合的一项是( )A、可选【甲】。 【甲】为方正庄重的楷书,能提醒我们读书要脚踏实地。 B、可选【甲】。 【甲】为宽扁典雅的隶书,能表现出读书人的优雅气质。 C、可选【乙】。 【乙】为狂放不羁的草书,能营造出读书时自由的心境。 D、可选【乙】。 【乙】为灵动潇洒的行书,能体现出读书时自由的心情。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读书是自我觉醒、增长智慧最好的方式。读书使我们的心灵丰饶:它是懈怠浮躁时父母和风细雨的叮咛,是茫然无措时老师的____ , 是孤独寂寥时朋友真挚诚恳的倾听。生活有了阅读,如一间屋子打开了窗,使人心旷神怡,精神抖擞。沐浴书香,才能让我们遨游生活辽阔的天空。你读的每一本书都在帮你蓄力,帮你以更好的姿态,____生活中的疾风骤雨。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往往不是突然拉开来的,恰恰是在一本本书、一次次锻炼、一个个好习惯、一分一秒中,逐渐拉开的。____许多梦想最后没有实现,但我曾真诚地向往过,为此努力过,自己对这样的经历来说,始终是宝贵的。
(1)、依次填入文中空缺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孜孜不倦 应付 即使 B、孜孜不倦 应对 尽管 C、诲人不倦 应付 即使 D、诲人不倦 应对 尽管(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我曾为此努力过,真诚地向往过,自己对这样的经历来说,始终是宝贵的。 B、但我曾为此努力过,真诚地向往过,这样的经历对自己来说,始终是宝贵的。 C、但我曾真诚地向往过,为此努力过,这样的经历对自己来说,始终是宝贵的。 D、但我曾真诚地向往过,为此努力过,对这样的自己来说,经历始终是宝贵的。 -
7、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三妹便sǒng yǒng着他去拿一只来。(2)、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 真是rén shēng dǐng fèi(3)、在一只被nüè dài而不能辩诉的猫的故事中体会到悲天悯人的情怀。
-
8、 默写古诗文。(1)、羌管悠悠霜满地,“ ,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2)、“ , ”,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十五从军征》)(3)、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的句子是: “ , ”。(4)、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渴望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 , ”。(5)、秋瑾《满江红》中写自己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的句子是: “ ? ”!(6)、 , 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7)、溪云初起日沉阁,。 (许浑《咸阳城东楼》)
-
9、生命中,我们向阳而生,沐光而行,充满爱心与耐心的莎莉文老师是照在海伦.凯勒生命里的光,带她冲破迷雾,寻得光明。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是否也有那么一束光照亮我们自己,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请以“照在生命里的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不少于 600 字 (2) 不得套作,不要抄袭。(3)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
10、求学的道路上,人生的旅途中,良师益友像羽翼,帮助我们飞得更高,行得更远。班级将围绕“生命中的良师益友”开展一次主题活动,请根据活动要求,完成下列任务。(1)、任务一:根据内容完成填空。
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 , 一共有十篇散文,记录了他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其中展示了两位性格完全不同的老师形象,他们分别是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的启蒙老师和在日本留学时遇到的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老师 。塑造这两位老师形象的同时也表达出了不同的主题思想,前者是鞭挞了封建的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后者则是。
(2)、任务二:如果你来负责这次活动,你会准备采取哪些活动形式?①交友故事分享会 ② ③
(3)、任务三: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交友成为人们一种新时尚,对于网络“交友”这种形式谈谈你的看法,写一段80字以内的议论性文字。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给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咏雪》)
【乙】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王戎评李》)
(1)、下列画横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是( )A、撒盐空中差可拟( 大体 ) B、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 ) C、尝与诸小儿游( 尝试 ) D、诸小儿竞走取之( 跑 )(2)、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公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太傅对孩子们都很满意,也看出家庭氛围融洽。 B、甲文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交代了时间、人物、事件。 C、乙文中的王戎是因为吃过路边的李子所以知道是苦的。 D、甲、乙文两个主人公都小小年纪但机智过人。(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4)、【甲】文有些地方透露出了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如:从“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冰雪雪骤,室内谈笑风生;从“公欣然”和“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安与子侄辈①的感情和②的雅兴。(5)、【乙】文从“王戎评李”的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面对词作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点题,内容上表明诗人出游在外、客行他乡,结构上与尾联的“乡书”“归雁”相照应。 B、颔联中“两岸阔”的“阔”字描绘春潮涌来、江水上涨时两岸变得开阔的景象。 C、颈联既写景又点明时令,同时蕴含着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D、在春夏之交,诗人停舟北固山下,眺望长江两岸的风景,抒发思乡的愁绪。(2)、有人评论颔联中“正”字用得好,试分析其妙处。 -
1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合欢,合欢
李晓东
①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合欢。
②我九岁那年七月,母亲去小城开会,带上了我,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我们住在一个一眼不到头的大院子里,当母亲推开浅绿色木窗,我来到窗前,一棵大树正对着窗口。那是一种我从没有见过的树,开着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树冠在十米高处平平地铺开,将七月骄阳隔在树外,树下形成天然绿荫。
③我雀跃而出,跑到屋后,见十来棵一般模样的大树肩并肩默立,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那红雾里,飘出丝丝缕缕清甜的香气。我站在树下看见那香气正倾泻而下,从我的头顶,发梢,直到我的肩膀、我的手、我的脚下,然后那香气蓬而起,又从我的脚下蒸腾,沿着我的手、我的肩膀、我的发梢,直到我的头顶,重重叠叠。我在香气里静悄悄,不敢发出一点声音。但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抹了胭脂一样。她那香气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
④又五年,我读到了史铁生的《合欢树》,这个名字让我喜欢,但是文章始终没有描摹过合样子。“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可是,史铁生终究没有走近那棵树。“我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史铁生的伤我那时并不理解,让我失望的是,合欢在哪里呢?
⑤我真正认识合欢,是在羊城,那时我十九岁。还是七月,走进烈士陵园时,我大汗淋漓,感觉自己已经奄奄一息。顾不得旁人诧异的目光,我把头伸向陵园一角的水龙头。我把水开到最大,长发在水中倾泻。立起身,甩甩头,感觉可以喘气了,头顶,却是一颗大树,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蓦然间,感觉十年前的那树回来了。树干上挂着小牌子:“合欢,又名……”合欢,合欢,原来,史铁生笔下那棵始终未曾露面的合欢,我早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遇到了。
⑥那是一次仓促的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为什么旅行,仓促到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我茫然地站在羊城街头,看衣着光鲜的人流开开合合,我知道,这里不是我的世界。在这里邂逅的合欢,与十年前小城的合欢相比,是傲慢的。虽然树是一样的树,花是一样的花,但是,那香气里已然有了本土的居高临下、不屑一顾。过长沙,长沙的合欢看见过一个十九岁的白衣少女仰面躺在火车站广场的草坪上,合欢就在她的头顶,默默看她。
⑦又是七月,我已是母亲当年的年纪,依然在小城,依然有合欢,然而母亲再也站不起来了。她整日躺在病床上,医院的颜色,除了白,还是白。但是窗外是有颜色的,是有花树的,那花粉柔柔的,像一把把小扇子密密缀满枝头。我站在窗前,窗外是合欢,床上是母亲。母亲唤着我走过来了,她刚刚洗过的头发还没有干透,她的脸颊,不知道是因为洗过澡的缘故,还是被那笼罩在头顶的粉色映照的缘故,像抹了胭脂一样。她从那香里走过来了,她唤我的声音也是香的、软的呢。惊回首,病床上的母亲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
⑧我知道了,史铁生为什么终究没有走近合欢。
【注释】史铁生的《合欢树》讲述了作者十岁那年作文获奖,二十岁母亲为他治病和鼓励他写小说以及三十岁以后出名,母亲却已离世七年,从而引出母亲生前种合欢树,细致照顾合欢树的故事。作者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再见一眼那棵合欢树,造成终身遗憾。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标题醒目,“合欢,合欢”,以反复的手法赋予单纯的树名以浓厚的抒情色彩,意味深长。 B、文章第③段对阳光的景物描写,既有助于塑造母亲美丽的形象,也烘托出母女相伴的温暖幸福的氛围。 C、文章第③段和第⑦段用了相同的笔墨写母亲的头发与脸颊,第第③段是虚写,第⑦段是实写,通过现象与现实的对比,突出文章的主题。 D、作者目睹了多个城市的合欢树,也在史铁生的文字里与之相遇,这些相遇带给作者不同的感受。(2)、阅读全文,按照提示梳理思路,补全思维导图。作者经历 相遇合欢树 ② 再识合欢树 ④ 合欢合欢 作者心情 ① 失望 ③ 悲伤 (3)、联系上下文,按要求赏析画线句子。树叶间缀满了粉红色棉絮一样的绒花,远远望去,如雾一般。(从修辞角度赏析)
(4)、小语推荐《合欢,合欢》为七上第二单元的拓展阅读材料,你赞同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参考单元导读与目录,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单元导读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单元目录↔
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散步/莫怀戚
散文诗二首
金色花/泰戈尔
荷叶·母亲/冰心
《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
-
14、请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语文实践课中,围绕“健康生活”这一主题,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大豆及其制品种类多样、营养丰富,可提供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钾、维生素E等,适合所有人群食用。常吃大豆及其制品对儿童生长发育有益,可降低成年人心血管疾病、乳腺癌等发病风险,还有助于延缓老年人肌肉衰减。建议成年人平均每天摄入15~25克大豆或相当量的大豆制品。
(摘编自光明网2024年5月23日)
材料二:
11~13岁学龄儿童能量需要水平
第一层
谷薯类食物
每天摄入谷类225~250g,其中包含全谷物和杂豆类30~70g;每天摄入薯类25~50g。
第二层
蔬菜、水果类食物
每天蔬菜摄入量400~450g,水果200~300g。
第三层
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
每天摄入畜禽肉50g,水产品50g,蛋类40~50g。
第四层
奶类、大豆和坚果
每天应至少摄入相当于鲜奶300g的奶及奶制品。每周摄入大豆105g,其他豆制品摄入量需按蛋白质含量与大豆进行折算。每周摄入坚果50~70g。
第五层
烹调油和盐
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要超过5g,烹调油摄入量为25~30g。
(摘自《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
材料三:
筛选清洗后的大豆,用水浸泡几个小时,使大豆充分吸水膨胀。将浸泡后的大豆加水研磨成豆浆。将磨成的生豆浆煮成熟豆浆。用纱布或专用设备进行过滤,去除豆渣。也可以在磨浆后先进行过滤,再将生豆浆煮熟。先煮熟再过滤被称为熟浆工艺,先过滤再煮熟被称为生浆工艺。有研究人员曾以多个大豆品种为原料,分别采用生浆工艺和熟浆工艺制作豆腐,结果表明,熟浆工艺能更好地保留大豆中的营养成分,而且豆腐的出品率及品质特.性也比生浆工艺要好。将凝固剂缓慢加到煮好的豆浆中,边加边搅拌,豆浆会慢慢凝结成豆腐花。将豆腐花放入铺好纱布的豆腐模具中,把纱布裹好,上面放上重物或使用其他方式加压,压出里面的水,豆腐就压制成型了。
(摘编自中国科学技术馆公众号2023年12月28日)
(1)、根据材料,下列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大豆及其制品种类多样、营养丰富,适合所有人群食用,常吃大豆及其制品对儿童生长发育有益,我们要尽可能多地摄入。 B、根据《中国学龄儿童膳食指南》,多样化饮食主要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以及奶类、大豆和坚果四类食物。 C、学龄儿童每天仅需摄入相当于鲜奶300g的奶及奶制品,每周摄入大豆或其他豆制品105g,每周摄入坚果50~70g即可。 D、实验表明,无论用哪个大豆品种作为原料,无论采用哪种工艺对豆腐的营养成分、出品率及其品质特性都没有影响。(2)、班级同学想要自己搭配早餐,请根据材料给他提出两点建议。(3)、班级同学对如何制作豆腐产生了兴趣,根据材料三,请你写出豆腐制作的操作步骤。
浸泡→→→→→入模压重
-
15、根据语境,填写文学常识和古诗文名句
成长路上,总有先贤点亮思想的明灯。岑参身处军旅,登高感怀:“ , 应傍战场开”;俯瞰大海的曹操咏叹“ , 洪波涌起”;当别人不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我们可以用《论语》中的“ , ”自勉;羁旅天涯的_ , 面对苍茫萧瑟的深秋晚景,难掩孤寂愁苦,不禁悲叹“夕阳西下,”(《天净沙·秋思》);李白在 《》将担忧和关切托付给明月,伴随朋友一路前行:“我寄愁心与明月, 。
-
16、班级开展“初中生活新体验”主题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完成下列问题任务。
(一)
时光荏苒,转眼你已是一名初中生了,初中生活是一段美好又充满挑战的经历。轻轻打开七年级的语文课本,为我们打开一扇亲近文学之门,我们吟咏四季,游历山水,感受了世间亲情。当花枝招展的春姑娘还在尽情地卖弄那娇媚的身姿,夏雨早已迫不及待地展示着它热烈粗犷( )的性情,淡雅高洁的秋菊正在秋风中开得烂漫,济南澄清的冬水也争着拿出终年 zhù( )蓄的绿色才肯罢休……
(二)
①初中生活开启一段趣味盎然的学习之旅。②我们在广袤无垠的语文世界里遨游,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相遇。③我们聆听着瘫痪的史铁生用深情唱出催人泪下的母爱赞歌,跟随着莫怀戚认识了从分歧中走向温馨和谐的一家人,感受着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和再塑生命的热忱……④语文是一座 ____ 的花园,让人流连忘返;语文是一幅意境深远的油画,让人惊叹不已 。⑤通过学习语文,使我们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⑥有了语文,我们的成长定会一路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1)、阅读材料(一),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粗犷 zhù蓄
(2)、请结合语境,解释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①花枝招展:②分歧:
(3)、下列成语放在材料(二)横线处,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 )A、色彩缤纷 B、山高路远 C、尔虞我诈 D、山清水秀(4)、材料(二)有一个句子有语病,请指出并修改。(5)、小组录制“我与鲁迅比童年”短视频时,为“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一句该怎么进行重音处理发生了意见分歧。请用“•”在句中给你选择的字或词语下面标注重音,并说明理由。 -
1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亲爱的同学们,转眼间已进入初中的学习生活。人们常常感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然 而生活中往往有值得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你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 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这一天,让我铭记”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字数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②内容积极向上,情感真挚;③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
18、进入中学,你一定认识了新同学,结识了新朋友,当然也会有新感受。为了引导同学们正确 交友,七年级(1)班决定开展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1)、【明内涵】下面的两则材料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搜集的名言警句,请你简要说说从中悟出 了哪些交友之道?
①交友投分,切①磨箴规②。(《千字文》)
②友正直者日益,友邪柔③者日损。(《薛文清公读书录·交友》)
【注释】①切:切磋。②箴规:劝诫规谏。③邪柔:阴柔邪僻,品行不正。
(2)、【谈启示】小南在读《朝花夕拾》时,觉得书中有好多人物可以成为鲁迅的好友,下面 是他公布的鲁迅好友名单。有同学觉得有人不应出现在名单上,你认为是谁?请从名单 中挑选出一人,结合书中内容简要说明理由。好友名单:寿镜吾先生、藤野先生、范爱农、陈莲河、衍太太
(3)、【结益友】《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结交益友,可以互相帮助,共同成长。交友的第一步往往是展示自己,七年级1班的班委们组织了一次自我风采展示的活动,请你拟写一份特色鲜明的简短发言来推荐自己,80以内。 -
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乙】李生论善学者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①谓②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③能志④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____’ , 盖学贵善 思,君但⑤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 , 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⑥愠,不应而还走⑦。
(节选自《论语·子罕》)【注释】①或:有人。②谓:说。③悉:都。④志:记。⑤但:只。⑥益:更加。⑦还走:转身 就跑开。(1)、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加点词
方法提示
加点词释义
学而时习之
字源探究法:
甲骨文“习”字上部是“羽”, 下部是“日”,本义是“鸟屡次飞翔”。
甲骨文 《说文解字》:“習,数飞也。”
①
人不堪其忧
成语勾连法:疲惫不堪、不堪重负
②
王生益愠
课内迁移法: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③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义项筛选法:“而”作为连词的用法:①表示并列, 相当于“和、与”。②表示顺承,相当于“就、才”。
③表示转折:相当于“却、但是”。
④
(2)、下面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第②章强调了自我反省的重要性,只有将道德约束内化为自觉行为,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 B、甲文第③章是孔子自述其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也在逐步提高。 C、甲文第⑥章描画了颜回艰苦的日常生活,与普通人优越的生活形成对比,突出颜回安贫乐道的精神。 D、乙文中李生认为王生虽然好学,但是并不能称为“善学者”,他直接指出了王生“不善学”的原因。(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
(4)、从甲文中选择哪句话填到乙文留空的横线上最恰当?如何让王生“学而得法”,请你根据甲 乙两文的内容,给他支支招。 -
2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下列对这首元曲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天净沙”是这首元曲的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秋思”是题目,意思是“秋天的思绪”。 B、“小桥流水人家”运用动静相衬的技法:动态的“人家”与静态的“小桥”“流水”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这首元曲前三句仅十八个字,共写了九种意象,运用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幅苍凉萧瑟的深秋晚景图。 D、这首元曲运用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2)、这首元曲文字之精炼,可以说达到了不能再增、减一字的程度。小江读到“古道西风瘦马”一句时,也叹服于“瘦”字的精妙。请你简要分析这个字的表达效果。